讓台灣外送經濟健康化的機會?
2024/09/27 05:30◎程開佑
Uber宣布併購foodpanda引來討論,認為獨大的外送平台將能隨意喊價,將置餐廳、外送員、消費者權益如俎上肉。但筆者耕耘餐飲科技產業多年,觀察到外送在疫後第三年就進入理性化的消費了,使用者並未病態依附外送,反倒在平台無法提供最好服務品質與價格時,有隨時從多個選擇中替換的習性。年處理新台幣一千億元餐飲交易的iCHEF平台數據也顯示,扣除疫情前兩年的混亂期,外送在近兩年佔餐廳的營收比例已經平穩,且餐廳也開始利用通路差別訂價的邏輯,在外送平台上提供更高價的商品與服務,以因應該通路的分潤結構。
Uber 宣布併購 foodpanda 引來了許多沸沸揚揚的討論。(資料照)
Uber 宣布併購 foodpanda 引來了許多沸沸揚揚的討論。(資料照)
外送平台(不論是獨大或是寡占)未來若大幅提高抽成,將反映在消費者的外送餐點費用,因而使消費者放棄外送平台,改去巷口餐廳自取、打電話讓附近餐廳直接外送,或直接到餐廳內用。因此,這些外送平台並無法任意調價,即使人氣餐廳也不能在外送平台隨意喊價,因消費者隨時可選別家餐廳。
外送生意規模很大,但每筆獲利空間有限。一張二百元的外送訂單,扣除餐點費用後,平台收到一百元的總收益,扣除七十元的外送員費用,只剩三十元淨收益來處理獲得該筆訂單的導流成本、App與資訊系統成本、後勤團隊(技術、客服、營運、行銷等)成本、租金、稅務、還有其他維護品質費用。若無足夠規模,三十元薄利必難維持經營品質,也投入更多創新。
若盼外送產業更負責,帶給三方用戶更多價值,我們應在促進鼓勵完善監督法規,及有效的併購整合,兩者雙管齊下,可以減少無效競爭與資源浪費(例如不需要那麼多的廣告),將釋放出的資源帶給消費者、外送員和餐廳利多。一旦釋放空間讓擴大經濟規模的業者來確保更高效能的營運,就可提高台灣市場對國際平台的重要性;同時讓台灣健全法規妥善監管這些國際業者,以確保外送經濟符合台灣利益。
Uber Eats和 foodpanda兩家外送平台的整併,需要主管機關的核准,從我對產業的觀察,有些店家雖對未來產業動態發展仍在觀望,但整體來說不會讓自己默默成為俎上肉。
近年除了Uber Eats、foodpanda之外,LINE、91APP、iCHEF、全聯小時達、foodomo、lalamove都投入餐飲數位科技領域,帶給店家包含線上訂餐、訂位、會員經營、數據分析、快物流、外送等商業解決方案。最近也看到報導指出Coupang酷澎似乎也有計畫運用大舉投資台灣市場的資源從既有的電商事業擴展到餐飲外送領域。因此,許多台灣餐飲業者帶著破圈思維,趁機整合其線上、線下數位化工具,留下真的能帶來效益的工具與服務,讓餐廳能夠更好地聚焦於——卓越的餐飲服務與顧客體驗,同時擴展業務模式,探索更多的收入來源,而非依賴單一平台或經濟模式。
餐廳並非外送平台的禁臠,面對外送經濟,各有做選擇的責任與自由。平台追求商業目標時,應積極促進這些利害關係人的福祉,確保他們得到公平對待和實質支持,才能促進餐飲業和社會整體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在審查 Uber Eats 併購foodpanda案子上,台灣主管機關可考量著眼的重點,以創造共贏。
(作者是iCHEF 共同創辦人)自由廣場》讓台灣外送經濟健康化的機會?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Y0pl0Y
10年首損益兩平 數位經濟獲利難關Uber Eats以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
2024/06/24 06:49
10年首損益兩平 數位經濟獲利難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dq3MZ
當Uber Eats以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的協議被宣布,震撼整個零售市場,也隨之引發對於外送服務、乃至整個數位經濟產業的全方位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當Uber Eats以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的協議被宣布,震撼整個零售市場,也隨之引發對於外送服務、乃至整個數位經濟產業的全方位討論。而兩平台獲利狀況與產業發展,也引起多方討論。
網路叫車平台、美食外送等服務「到家」的新興產業,隨著需求市場擴張、消費族群成長,理應處在獲益飛速、營業成績亮麗的狀態;研究亦說明,生活型態轉變與市場滲透相輔相成,快速推進整個數位經濟的成長。街上隨處可見的巨幅看板、大眾運輸與社群媒體的廣告、不間斷的藝人與網紅廣告,又似乎側面證實獲利足堪負荷鉅額廣告代言支出的猜想,「高投入高收益」彷彿已成為新興數位經濟產業的代名詞。
然而一反外界預測般豐盈,金融時報和產業分析業者計算,四大外送業者Deliveroo、Delivery Hero、DoorDash,以及Just Eat Takeaway 合併累計的年度營業虧損合計已達 203億美元。德國 Delivery Hero 集團——foodpanda 母公司近五年的華爾街報告中OCF屢呈赤字,去年開始出售部分亞洲區市場、換取財務餘裕與獲利空間,今年甚至將年交易額達 700 億的台灣市場也出售,顯見在不論何地,數位媒合經濟的獲益空間都難稱樂觀。
成立至今虧損逾2000億美金、提供叫車與外送等多元日常服務的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 ),則終於在一片赤字中,成為少數脫困的數位媒合經濟平台之一:2023年8月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中,營收92億美金、營利3.26億美金,首次達成季度財務獲利。
Delivery Hero被華爾街評估要到2026年才可能出現獲利,而Uber則在經營十年後才首度通過單季損益兩平點、2023全年則同樣虧損。多年前前景一片看好的數位媒和經濟,獲利數字始終難與雙位數滲透速度相連,顯見定價、獲利空間與效率仍持續困擾這一新興產業。
以過去兩年間屢面對價格監管壓力與呼聲的Uber與foodpanda為例,兩平台前期以低獲利的策略,換取消費者的信任與使用,持續擴大市場,而為維持送餐給擴增客群的速度,犧牲獲利數字、用優於傳統勞動市場的條件,招攬更多外送員加入;同時,兩大平台不約而同採用補貼費率、廣告費等方式,吸引店家點頭上架,為拓展消費者選擇空間。
兩大平台雖被詬病將獲利過度導向行銷、廣告、明星的代言,但若檢視實際營運,為維護能在極高使用率下,足堪支撐全台使用順暢無虞的平台系統、人力與資本,以及消費者服務優化所需行為資料庫、大數據系統,其獲利能力可能甚至不如過去被稱為「毛三到四」的電子代工業,且此狀況不單限縮於台灣,年營業額473億日幣、在日本市占第一的出前館,僅外送佣金就負擔491億日幣,單論消弭每年近200億日幣赤字已顯步履蹣跚,遑論透過營業獲利。
對於外送平台全球營運與獲利困境,統一董座也表示,foodpanda在台發展已具一定程度的規模,如今被併購,可見外送營運並不容易,中間的建置成本,外界難以想像。
Uber Eats與foodpanda的結合案申請通過與否,須看公平會審查與附加條件,未來定價管控方式則待討論,但數位媒合經濟產業政策應審視整體定價策略的未來發展。長期負獲利與高補貼模式,加上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開支,不只限制企業營運發展,更難回填開發投入資本,形成數位經濟發展的隱患。
10年首損益兩平 數位經濟獲利難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dq3MZ
「外送員年薪上億韓圓?」記者辭職跑外送,揭露平台經濟的厭世勞動 | 金夏永(김하영)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每送一單虧100元!Uber Eats還花780億併購、繼續拼外送...在想什麼?
商業 周刊2020年7月9日 下午2:00
每送一單虧100元!Uber Eats還花780億併購、繼續拼外送...在想什麼?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bit.ly/329FnsK
Uber為了拚市佔率,接連出手想要買下對手。繼5月想要買下外送公司Grubhub未果,7月6日又宣布它將以26.5億美元買下另一競爭對手Postmates。
Uber此舉將拓展旗下餐飲外送業務,讓Uber Eats晉升為市場老二。過去在美國,Uber Eats市佔率是22%、位居第三;第一名是DoorDash(45%),第二名是Grubhub(23%),位居末位的則是這次的收購標的Postmates(8%),收購以後兩者市佔達30%。
因此,一開始Uber才會積極以收購Grubhub為優先,想要一舉成為市場龍頭。後來才採取「無魚蝦也好」的策略,買下比自己弱的對手。
搶市佔、朝「全品項外送」目標前進
收購以後,Postmates將繼續以獨立部門方式運作,但後臺技術架構和餐廳將進行整合。因此,除了擴張市佔以外,收購案將可削減Uber Eats開支極大的營運成本,《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預計將可減少2,000萬美元成本,主要是行銷和行政成本。
除此之外,Uber Eats近期積極拓展「非餐飲」的雜貨外送業務,Postmates正好是這樣一家公司,充電器、廚房用品、甚至酒都幫忙外送。Uber執行長霍斯勞斯基(Dara Khosrowshahi)就指出:「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日常的服務。」
另外,針對訂閱制服務,Uber也發現,Postmates因為與中小型餐廳建立緊密的關係,有3成訂單來自有訂閱的顧客,Uber將可以據此優化訂閱服務。
進可攻,退可守?併購改變不了外送業務的「虧錢」事實
美國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產業分析師伊夫斯(Daniel Ives)指出,這個併購案對Uber來說,既是出擊,也是防守。因為疫情間核心共乘業務大減,Uber想用第一季與去年同比成長高達52%的餐飲外送業務來彌補,並進一步發展。
但,Uber真的可以用押寶外送業務來獲利嗎?事實是,Uber Eats和Postmates目前都還沒賺錢。《富比世》(Forbes)報導,金融服務公司Cowen的分析師估算,每一筆訂單都正在讓Uber Eats損失3.36美元(約合新台幣100元),而且這種狀況預計還會持續5年。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外送產業內之所以併購案一個接一個,就是因為外送平台服務大同小異、做不出差異性,盈利能力又沒辦法立竿見影,導致各平台必須用併購、擴張規模的方式力拼一件事:之後市佔夠大,就會賺錢了。
但一些專家不看好前景,法國資產管理公司Carmignac產權部副處長葉塞爾(Huseyin Yasar)最近從Grubhub撤資,表示美國的外送業「高虧損、瘋狂燒錢,基本上是免費送食物給消費者」,不是一門值得持續投資的生意。
虧錢還一直做?未來救星:自駕車
那又是為什麼,仍有一些創投家持續投資?Uber為什麼又有勇氣押注外送業,甚至不惜收購小咖也要擴張業務?《富比世》解釋,這是因為,一旦日後自駕車技術成熟,佔營運成本7成的外送員人事費用將全部消失;到時坐擁現在發展起來的市佔率,營利將一飛衝天,這就是他們所等待的未來。
到時候,不只外送業務,Uber的核心共乘業務也將受惠。只不過要搶先替高市佔鋪路,現在各業者只得燒錢大打優惠戰,並且老老實實地付錢給人類司機。
Postmates將能夠幫助Uber往這條路走去。2018年,Postmates試推外送機器人,雖然因為阻礙行人行進而被禁止,但技術來說算是這產業的領頭羊。
不過,科技和新創之所以令人激動,它的反面就是高風險、高不確定性。外送業者迎接自駕車未來說起來簡單,《富比世》指出,未來業者將面臨許多變數:人們真的會停止在家煮飯、一直依賴外送嗎?外送平台上的食物通常比較昂貴,這種消費者肯定會考慮的現實問題何解?不過至少現在,在白熱化的競爭中,Uber先是裁員精簡人力、撤出市佔低的市場,然後是併購其他業者,展現了它往這條路前進的堅定決心。每送一單虧100元!Uber Eats還花780億併購、繼續拼外送...在想什麼?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bit.ly/329FnsK
自由廣場》Uber Eats併購foodpanda 致力於創多贏
2024/08/02 05:30
自由廣場》Uber Eats併購foodpanda 致力於創多贏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YuTfej
在台灣營運八年之後,Uber Eats日前已宣布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業務,此舉措重申我們持續深耕台灣市場與所有營運城市的長期承諾。
此併購案將結合Uber在全球經營高效平台的專長、foodpanda在台灣的綿密佈局和其與受歡迎的在地商家的合作。結合各自平台獨特的消費族群、商家及營運足跡,將有助於我們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與更好的價格,為外送合作夥伴提供更多的接單機會,以及為商家合作夥伴帶來更多的訂單需求。這將促使Uber持續在這個龐大、快速成長、創新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提供最優異的服務。
對於消費者而言,此併購案藉由將Uber Eats和foodpanda雙方的商家合作夥伴整合至一個平台,從而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商品選擇和最好的價格。消費者也將從結合了Uber Eats在台灣北部和主要城市所提供的較廣泛選擇,以及foodpanda在台灣南部和較小城市所擁有的相對優勢中獲益。此外,Uber Eats和foodpanda的結合能夠讓現在分別訂閱兩個在台灣倍受喜愛的平台會員方案的消費者,之後只需支付單一平台的會員訂閱費用。
對於外送合作夥伴而言,此併購案將推動外送訂單持續的快速成長,進而增加外送合作夥伴的接單機會。我們預期平台的結合能夠透過增加商家合作夥伴和消費者的數量,減少外送行程之間沒有經濟效益的待機時間,從而為外送合作夥伴帶來更高且可預測的收入。更高密度的商家合作夥伴與消費者也將使來自同一商家的多個訂單能夠合併成單一外送路線,同時也可以讓下一個商家的取餐點非常接近上一個取餐點及或送餐點,帶給外送合作夥伴更高效的連續外送體驗。整體而言,這表示外送合作夥伴有機會在每小時的上線時間中能夠獲得更多訂單,從而賺取更高的收入。
此併購案也將加速提升新的福利制度及保障擴及全台外送合作夥伴。Uber已經引領業界,成為目前全台唯一提供外送合作夥伴第三方責任險的平台。同時,我們致力於提升整體外送產業的標準,並攜手「台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倡議新法規框架,推動為外送合作夥伴設立最低報酬標準及其他權益與保障,同時保留其獨立承攬者的身分和維護其高度重視的自由彈性接單權益。
對於商家合作夥伴而言,此併購案將透過結合Uber Eats和foodpanda的消費者群體,促使訂單需求增加並提升營收。小型和家庭式經營的餐飲商家,甚至是傳統市場攤販也將從中受益,因為他們可以在平台上接觸到更多起初因與Uber Eats合作之知名大型餐飲品牌而加入平台的消費者,進而推廣自家的在地美味。
此併購案對於台灣的整體經濟效益也有十分顯著影響。這筆交易的規模、Uber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其作為領先美國科技公司的地位等因素,都進一步推升台灣成為國際亮點,有助於台灣持續努力吸引國際投資、提升全球知名度與國際社會連結。Uber決定大幅增加其對台灣的投資此一舉措,正是對台灣的國際長期投資吸引力,投下了堅定且具全球視野的信任票。一旦此併購案完成交易,這將會是台灣有史以來除半導體產業以外的最大國際併購案之一,它向全球投資者展示除了傳統上吸引外資的行業之外,台灣還有許多其他吸引國際投資的機會。
台灣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美食文化之一。對我們許多台灣人來說,飲食文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豐饒體現於多樣的傳統美食、各式國際美饌以及獨特的用餐方式上。正因如此,台灣成為了全球美食愛好者的旅遊熱點。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在用餐方面遵循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經常需要在三餐中選擇在家自己做飯或外出去餐廳用餐,但台灣的消費者不受限制,我們只需輕輕一滑手指,就能享受路邊小吃、餐車、食堂、便利商店、夜市,甚至是隱藏在巷弄中的米其林餐廳美食。
正因如此,造就了台灣龐大、不斷演變且成長迅速的餐飲市場。消費者藉由app獲得餐飲外送的消費型態迄今還只佔台灣整體餐飲外送版圖的一小部分,它們不僅彼此競爭,還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餐飲選擇。在Uber Eats,我們必須不斷努力,透過經濟實惠的價格、具吸引力的賺取收入機會、創新的功能以及高品質的服務,來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即使交易完成後,這個市場依舊持續高度蓬勃發展和競爭,而Uber Eats也將繼續創新,每天努力不懈以因應不斷變化的挑戰,為我們的用戶提供一流的外送體驗。
此併購案是Uber深耕台灣的重要里程碑,但絕非終點線。隨著我們將邁入在台灣營運的第二個十年,此項重大的新投資展現出我們將持續致力為台灣所有消費者、外送合作夥伴和商家合作夥伴帶來最佳利益,創造多贏的承諾。自由廣場》Uber Eats併購foodpanda 致力於創多贏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YuTfej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