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仙圖/上清經派/神仙三品說-天仙、地仙、屍解仙/《上清大洞真經》讀之萬遍,便可成仙/韓愈感嘆道:「乃知仙人未賢聖,護短憑愚邀我敬。我能屈曲自世間,安能從汝巢神山。」/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並呈上錢七兄閣老張十八助教》詩末用此典云:「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與其到仙庭去侍奉眾多尊官大神,不如以一種「散仙」的心態在人間/以升官為樂的遊戲,每到過年過節買升官圖,全家老小一塊玩,培養全民的升官思想。」那麼宋代以來的婦孺文人一起玩選仙圖,是否培養出「神仙思想」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fm178v
--------------------
大洞真經-只要誦讚萬遍,就能成仙/守一,又叫守真一、守三一,是道教漢代六朝時最重要的一種冥想法,修道者閉關冥想,想像自己的精神或魂魄顯形,與軀體合而為一。守一法以《道德經》為理論上的依據,相信「一」既是道,也是人的精神,可使人延年益身,袪除百病,消災解難,通神接真,甚至長生成仙;但亦有道教流派強調,守一並非最高道術。魏晉以後,守一變得複雜化,守一變成守三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2XNKWdP
------------------------
神丹之法與誦讀《大洞真經}都是陶弘景的重要修煉方法。而且服食神丹能自日昇天而升太極,成為其人。若加以誦讀〈大洞真經> ' 則能得補為他官,成為太極左仙卿。《大洞真經》吉賣之萬過便仙,此仙道之三經也。可見陶弘景將《大洞真經〉視為仙道中最為尊貴及重要的經典。而〈大洞真經》亦為上清經派最為根本的經典,因為據傳南嶽魏夫人是以《大洞真經》等上清經授于楊羲,上清經派一直將其尊奉為最主要經典,而且亦為上清經派教理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經典。


上清大洞真經/全覽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上清大洞真經/全覽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20-06-10_172850

220px-上清大洞真經_大洞太微小童消魔玉符.svg

220px-上清大洞真經_大洞太一尊神消魔玉符.svg220px-上清大洞真經_太一尊神章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六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
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道經第三十五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六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  https://bit.ly/2XQRYid
上玄元父章
謹請上玄元父高同生,字左回明;下玄玄母叔火王,字右回光;帝皇太一重冥空,字幽寥無;九帝尊神日明真,字眾帝生;太帝精魂陽堂玉,字八靈;天帝九關魂綠徊道,字絕冥;天紀帝魂照無阿,字廣神。 七神常守兆本命之根胞胎大結,常令胞囊玉明,胎結開清,七祖反胎,兆命長生,三天同符,上與日並。 佑我死坑三十九門,太一尊神備守致真,口銜日光,手執月明,照兆死戶,使兆長生,我體自在,常誦洞經金音,令仰充上入太無庭,解結散禍積,披脫七祖靈,反胎會南宮,仙都有玉名,三塗滅罪根,輪轉登上清。
真思混合蓮華七色神雲,罩於頂上,乃默頻率曰:
元父玄母,七真齊?,神公太帝,九老並位,為我固生,拔度十界,日月同符,九帝合契,坐命天魔,萬靈來拜,浮景三舉上,震文保億世。
次思七色蓮華之車輛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七過,每念一名則咽一過。 先念元父,次玄母,次帝皇,次九帝尊,次大帝精魂,次天帝九關魂,次天紀帝魂,結作七神,布心下臍上。 上玄元父衮冕,騎獅子,六人衣冠侍立,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太帝九老京山名,校仙登扶桑,七轉召天帝,司命乘神綱,五嶽啟靈戶,傳聲大魔王,河海皆受事,立爾應會方台名,保符泥丸內,守神曰桃康,徊明陽神易死籍,記仙陰神叔火 王,拔絕三塗疾,去禍生上英精液君,七玄登朱室,兆身會玉堂,上友方盈子君子神,下攜理維藏精魂,左攝明車君黃車輛君,右輔歸盛昌太一別字,混一玉京?,化兆反嬰童。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太玄聚暉,映冠扶晨,大帝變景,須臾混分,入兆五府,堅我玉根,雙碟太一,合羽揚輪,與兆上升,迴轉金門,年同日德,體得金仙,世世昌盛,真符流連,玄玄累葉,名書靈軒,羽籍紫庭,飛香奏煙,福連百枝,慶流溢門。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盈劫連,邕玉升。
地上外音,車離苦,去百毒。
大洞上玄元父消魔玉符
訣曰:當青書白繒,佩之,存呼元父內諱名字,鎮我本命之根。 乃叩齒七通,咽液七過。
小有玉真萬華先生主圖玉君道經第三十六
三素老君章
謹請三素老君牢張上,字神生道;正一左仙仲成子,字西華;正一右仙曲文子,字靈和,常守兆鼻下人中死?之門,使兆人中真一撫閒於紫房,靈族寶金光散曜於子戶,三晨並位於綠室,七玄超生於玉堂,七祖受福,上升南宮。
真思三素老君牢張上、正一左仙仲成子、正一右仙曲文子真徑,混九玄白黃三色之雲,罩於頂上,乃默課程曰:
玉真生帝景,萬華乘雲發,三老輔二仙,共鎮死戶窟,神映七華生,朽骨蒙更蛻,超逸三界庭,五苦鹹解脫,得入九天表,上朝高朱日。
次思三色之濕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五過,結作五神,三老君青黃白三色衣,及二星官,共五神,下布絳官,穿尾閭穴,穿脊骨,上入泥丸,下布鼻下人中之戶,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玉真萬華宮宮名,高仙藏帝經,主圖九天表,洞觀無中生,七轉召萬神,五嶽一來庭,三官招眾魔,司錄校所呈,拔籍重泉曲,記仙書上清,七世解牢結,穢血悉沉零,反胎朱火室,更受洞中生,伯史丹田神衛神軀,令我保黃寧。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命門合精,六混七分,太一把籍,司命理神,帝一固形,無英守魂,大回紫房,奉符帝君,胞樹伐絕,斷滅血根,七玄更起,沉景生煙,兆得上升,化合帝晨,身映日月,命與天連,重華累暉,鹹會上尊,世書靈羽箓名,紫箓內宣,乘景三素,北宴高元,號曰仙王,上清真人。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合帝伯,方超凝。
地上外音,理生來,福田延。
大洞三素老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黃書白繒佩之,存呼老君內諱名字,鎮我鼻下人中,備衛我身,身得長存,我形升飛,七祖皆仙,上登南官,奉謁帝晨。 乃叩齒三通,咽液三過。
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君道经第三十七
五帝章
谨请北方黑帝保成昌,字北伐,守兆两膀胱之中;西方白帝彰安幸,字西华,守兆阴囊之中;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守兆口舌之内;东方青帝雕梁际,字青平,守兆五藏之外;中央黄帝含光露,字中细,守兆脾胃之中;玄一老子林虚夫,字灵时道,守兆阴茎之端。一老五帝,备卫本命,守兆身形,使七祖解考,福祚九玄,宿罪解结,散除胞根,即使胎精血光,化为金液玉泉,上生南宫,以为帝宾,我入八景,回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真思五色神云,罩于顶上,默呪曰:
五帝明真,辅仙玄伯,上帝景晖,吐灵敷席,翳翳神曜,徘徊重幕,羽景宝录,太一命籍,五炁总魂,三精固魄,金仙练容,停年反白,拔出幽根,日月同宅。
次思五色之母紅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分作六過,每一嚥結一神。 第一咽北帝,黑雲下布左右膀胱之中,出於後心。 二咽西帝,白雲下布陰囊之中,出於右肩,神頂戴月光。 三咽南帝,赤雲下布口舌之中,出於髮際下一寸。 四咽東帝,青雲下布五藏之外,出於左肩,神首戴日光。 五咽中帝,黃雲下布脾胃之中,出於臍中。 六咽玄一老子,亦黃雲,下降陰莖之中,出於玉龜之外,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玄洲絕三津,羽景大無庭,回霄飛重漠,委化混萬精,五雲五行奧生絕空,七霞七星光落圓明,朗朗幽寥子,梵昌心神濟黃寧,五老揮絳華,散香攜五靈,金質濯帝川,綠煙蔼流瓊,神拔三塗積,仙胎纏兆形。
太上玉清真王祝曰
上寶月九真,日曦變玉室,呼吸紫微,大混帝一,八煙仿生,百靈明威,九魂離合,三光同暉,天皇上丹神在元,紫煙霏霏,五神奉圖,始命不虧,變入九 宮宮,被服朱衣,腰佩虎章,流雲繡帔,帷帳類型飢,五色徘徊,日月照察,挾以東西,神庭內醴,以除渴饑,三五復反,轉藏營玑,周流太一,生均二儀。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太一變六合,五神哺泥丸,七精滅三塗,血屍塞下關,三衿對帝真,拔斫胞樹根,丈人號神宗,同心元素君,天皇入太清,五老捧符文,世世登羽宮,重華日中軒,元王始明精,固我本命門,保弼下元卿運綠AI,歸上谷下玄弼卿字,玄景映形神,朝跻太上輪,日月並玉衿,年隨二景分,丹書玉堂內,位為天上君上清仙,左攜羽台子,右提金顏仙。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開神華,太紀元。
地上外音,三毒除,福乘回。
大洞五帝消魔玉符
訣曰:當黃書白繒,佩之,存呼五帝內諱名字,鎮我全身之戶。 乃叩齒五通,咽液五過。
太元晨中君峨眉洞室玉戶太素君道經第三十八
帝卿章
謹請泥丸上一帝卿肇勒精,字仲玄生;绛宮中一輔卿中光堅,字四化靈;黃庭下一弼卿歸上明,字谷下玄。 三神衛兆入帝一之室,保於九天之錄,死戶滅絕,超登帝一。
真思泥丸上一帝卿肇勒精、绛官中一輔卿中光堅、黃庭下一弼卿歸上明,三真之組合,混合青白黃三色之雲,罩於頂上,乃默球隊的善於:
三真生太無,玉戶映晨霞,太素洞元虛,丹靈森朱阿,回神九重府,內唱髮瓊華,百關納津液,停年秀三柯,我身騰玉清,七祖離幽都,長保不終劫,萬世為仙家。
次思三色雲碟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下本身三官本命帝室,出自心下一寸,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太洞玉經曰
太無太素,洞景幽玄,人生天形,上道泥丸,九宮森羅,丹樓丹田宮五間,嬰兒六坑,盈潤清淵,太一凝血,司命鎮魂,桃康備魄,養光命門,公子攜精,洞陽回神,九真保骨,太素理真,百節萬液,千門開關,上憩日月,五帝九晨,淡寂五藏,華生玉根,胃宮朱腸,生血通源,三命長生,營護太全,兆得神名,升為仙君。
高上太素玉清王祝曰
帝一混九玄,太素五華精,寶羽宴玉堂,八風扇太明,高上乘元景,凌梵履昌靈,七化紫戶下,九混五帝清,體生六色曜,金映流神形,感濯元奧内,金書玉皇庭。
太上晨景玉清王祝曰
靈雲始分,白仿雲郁素,混會九玄,三五流化,帝一解形,超登霄路,太一呼吸,五華堅固,司命主日中,白元司日暮,日中靜心,心玄傳說悟,夕隱泥丸,百神宣佈,二宮可以長生,心腦可以長度。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凌昌玉,百塗君。
地上外音,得合契,登神鄉。
大洞三一帝卿消魔玉符
訣曰:當朱書黃繒佩之,存呼三卿內諱名字,鎮我本命,衛我帝室,固錄九天,死戶絕滅。 乃叩齒三通,咽液三過。
九靈真仙母青金丹皇君道經第三十九
帝一尊君章
謹請大洞帝一太素尊靈,父寧母精,二合雙成,百真大混,一徊始生,身結入煙,變胎元嬰,日月寶光,洞我軀形,太一在上,與帝合併,泥丸保玉,五藏華明,長合日月,手執洞經,位為仙公,晨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
真思大洞帝一尊君父寧在真坑,五色紫雲之?,罩於頂上,乃默呢曰:
九靈通妙化,金仙混扶桑,帝一變日神,合靈西丹皇,上為胎仙母,下號理神宗,曜景絕雲杪,蕭蕭紫微宮,為我執命籍,保真三素房,妙景空中降,煉我反嬰蒙,七祖絕苦源,超逸九福堂。
次思五色紫雲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十二過,結作一神,身披五彩紫白霞圓光輪,神在光內,下布一形之內,散車輛九孔之中,聚在舌尖之上,順時吐息。
誦玉經。
大洞玉經曰
西元崑崙山九靈?,金丹流雲宮王母宮名,上極旋曜杪,暉景太霞中,動回九天鬥輪,靜沉八流剛水輪底,室有胎仙母,攜衿太帝皇,玄一玄 一老子靈時生,三老素牢張,左把兆符籍,右攜理神宗,同登琳龍闕,稽首玉清房,拔棄死滅根,養形三五中,七祖解屍結,受福明朱方。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太上洞明,飛景九天,結精凝肝,化肝變神,司命混合,散形億分,千乘火甲,萬騎揚?,俱與太一,上造帝先,伯無帝君起非帝佐,仲成曲文丹田神,一合我肝,再合我神,三合我魄,四合 我魂,五合我精,六合我身,我身六合,洞靈啟真,八景虛駕,三素浮輪,我與帝一,俱升玉晨,重華累枝,混合天仙,身有道籍,世有生根,金簡羽符,名刊日軒,所願即從,天祿詵詵 ,所向如心,萬福盈門,常存太上,帝一泥丸,雌雄混化,百靈纏綿,讀經萬遍,雲駕來迎,攜宴五帝,日月九君,得為仙公,上清真人。
畢,乃口微祝曰:
天上內音,極?壽,受乘明。
地上外音,合伯衿,駕變劫。
大洞帝一尊君消魔玉符
訣曰:當紫書黃繒,佩之,存呼尊君內諱名字,徊風混合,結成道真,把箓符籍,度命長延,千變萬化,升入九玄,七祖解脫,反胎三天,與帝同休,舉形皆仙。 乃叩齒三十九通。 咽液三十九過。
徊風混合帝一秘訣
兆誦詠玉經三十九章,都畢,叩齒三十九通,便閉兩目,存此百神變成白類型,混沌如白雲之狀,從玄虛中來入兆口中,鬱鬱良久。 覺白乳從下部出,又從玉莖中出,從兩腳底出,又從兩手心出,冠纏一體,上下手足,混合一身,與白岸所的乳,上下不相見也。 良久,白?忽複變成紫雲鬱郁,從口中入頭中,並五藏之內,充滿腹內。 良久,紫雲又從兩腳底、兩手心、下部玉莖中出,冠纏一體,鬱然上下,與紫雲合形,不相見也。 須臾,存見紫雲之?充滿左右,及一室內。 又存見口中出風乳,吹扇紫雲之煙,乃徊轉,更相纏繞,忽結成一真人,男形,如始生小兒,身長四寸,號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寧在,字合母精延,守兆死關,眾神徊風混化,共成此帝一尊君。 其尊君來入兆口中舌下,逕上升入紫房六合宮中,平坐向外。 尊君左手把兆五符,右手把兆五籍。 尊君口左邊有日光,徑九分;口右邊有月光,徑一寸。 尊君口吐徊風之?,吹此日月之光,皆鬱鬱變成白色,或成紫色。 令光?下入兆五藏六腑百節,一身之內,洞徹朗然,內外如白日之狀。 良久,忽然忘身。 事訖,神?已定,覺身體輕清,精神開爽。 乃叩齒三十九通,兩手拭面,再說頌曰:
太上教授我,讀誦洞真經,玉音含金商,上充太無庭,解結散幽禍,拔脫七祖靈,返胎會南官,世世有玉名,三塗滅罪根,輪轉升上清。
誦經畢,復爐,祝曰:
具位臣某,吉日入靖,修誦《上清大洞三十九章真經》已畢,當願仙靈仙官、金童使者、五帝、五嶽神仙真人、三天正神、左右龍虎君、天仙地仙、五靈香官、侍經威神,當令臣召致十方 正徑,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九玄玉真交會齋堂之所,同灌臣身,令臣學道得道,求仙得仙,飛行太空,騰景九天,玉童玉女侍衛香煙,關奏臣向來所啟所願,逕達高真玉皇上道萬聖禦前。
複畢,心拜四方,乃起。
後序
《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又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先儒釋之曰:何謂元,是不可言也。 其陰陽未形之初乎。 天之所賦為命,物之所受為性。 性命妙矣,保合大和,而後能利貞1。 大洞一經,其本乎回元複命。 世之議者皆曰:道妙於虛無,神潛於「老」的。 殊不知未有天地,先有此道。 沬泗門人之稱夫子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蓋此道即惟精惟一之妙,自堯舜禹三聖相傳,皆心心符印,未嘗須臾離也。 産生至春秋,世降俗末,指為甚高難行之事,無所適從,故夫子亦罕言之。 及其顏子坐忘,曾子一唯,豈復有異聞乎。 是經之旨,乃存心養性以事天,聚精會神而合道,與夫子操則存舍則亡之說,初不相背。 頃自中央黃老君隱禁之後,世亦無知者。 故人間地上,五嶽山中,永無此經。 後世之人,莫聞大道,恣情慾海,汨志塵波,夫其所謂保太和、正性命者,良可悯也。 茅山上清宗壇,歷代傳授,千余歲間,才三十八人。 蓋其發天地未形之蘊,析父母媾精之妙,故宜隱秘,不輕卑傳。 鹹淳仲春,玉海沖妙宗師,來游九華,因訪道室,語及此事聞者幾希,懼將泯絕,欲廣其傳焉。 公端以三生結習之綠,蒙師指教,感恩莫酬,敬命厥工,用「「魔」諸梓,以承其志,與天下學士共之。 必有必勝客,效心盟天而傳者,願力行之,以昌此道。
鹹淳壬申上元日,嗣法程公端焚香敬書。
性命之賦於物也,至大至微,至輕至重,有無不可涯人死亡,而其不遺於道,悉可見可求矣。 故得夫己者明,然後知天地萬彙,皆一物也。 彼之虛靈神妙者,吾豈不具之。 既具之,則可見可求,不離不棄不與至大至微,至輕至重者同所賦有,而不昧焉。 道之所謂經者,發乎天真之音,三類型之文,莫不由上帝真仙宣演,而後傳之下世也。 其音聞於無音,其文質於無文,判於溟準則混沌之始,而其開廓生植之著,則可聞可質矣,謂之經也。 啟己之藏,說已之經,發其至真之奧,以開人之頑蔽,豈不物物具夫此經也哉。 大洞真經,凡三十九章,皆修鍊之旨。 行之而有成者,若魏、楊,郭、許者是也。 其隱乎高虛,達乎明徹,或謹於禮謁,或頤於釆服,工用各有同異,非可泛易求之。 蓋脩煉之道,必本於養徑存神,逐物去慮,然後「無毫髮」之間礙,而後復乎溟頻率混沌之始。 故不饑渴、不生滅,與雲行空躡者游,於或往或來,而莫知其極也。 經之行世,敬善之士必思廣其傳。 原其存心於善於善,一也。 閩道者熊常一,求道有年,募工刊是經,來請一言。 噫! 知經之為道,而從之也眾矣,能行經之道,是不徒從之也。 太上之設教,蠢動之類,莫不受其澤,行之千萬世而不息者,有自來矣。 其幾何人能信於己而力修之? 能信而修之,何患其不得乎經也。 不離不棄出乎有無涯妮之表,而神妙不特乎經之謂也。 持經者尚當勉於余言乎。
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真人,領道教事,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謹書。
上清大洞真經卷之六
1."貞"字原本誤做正,據前後文改。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六 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  https://bit.ly/2XQRYid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敘
經名: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 北宋道士陳景元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敘
大洞三景弟子真靖大師賜紫陳景元
撰 《大洞真經三十九章》,品目尊嚴,冠三洞寶經之首,靈章秘祝,玉檢隱書,載之詳矣。 粵自西城總真君、南極紫元君,降授清虛真人,清虛傳授南嶽魏夫人,曰:子自不在山中,隱身清齋,虛中吐納者,則《大洞真經》不可妄讀也。 所以爾者,妙音九徹,真聲高唱,文「「論」與玉虛參玄,霞味與太陽俱暢,動唇發吐,則玉華立至,諷詠靈句,則攜契太上,靜止接拱,則紫房自觀,思念所期,則觸類感動。 所以七祖獲福,受箓仙宮,越從幽鬼,俱宴朱陵,斯文高妙,控駕晨舉,乘景龍之上道,非風塵流俗之所當為也。 若在俗中讀之者,則三官、北帝微亂其音,景聆?穢,不得明響上清,聲參紫極之靈房矣。 《青要紫書》中央黃老君雲:得見《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而有修之者,積年無成,便謂經之不真,此皆坐由東華無金簡之目,金闕無玉札之名,真靈不為其降,而為天魔所來,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經,萬亦不成矣。 向使先奏金簡於青宮,奉玉札於帝皇,得給金晨玉童、西華玉女,侍衛靈文,普下諸天諸地,三界稱善,詠章萬日電,豈有不致瓊輿紫因為你語之感邪? 此經降世,唯句曲楊、許真人,王屋司馬練師,逮歷世高道之士,皆遵稟科格,盟類型相傳,口授諷誦之訣,密付混合之微,故得名書金格,蹑景上清。 今也真風湮散,偽隱山棲,道范不聞,師資禮廢,教法衰弊,莫甚於斯。 景元總角出家,弱冠訪道,遊歷僅三十載,綱領十有餘年,老歸茅山,結庵懺悔,自嘆道緣蹇薄,塵業深重,雖孜孜教典,而未遇真師,欲誦洞經,讵敢開韫。 於是澡雪身心,靜務恭潔,廣求古本,先自考詳,沉嘿披尋,反覆研構,一句一字,未嘗越略。 或兩義相乖,彌增回惑;如發細作發煙之類是也。 或偏傍改,字體浮雜。 如棲作@,@作歌之類是也。 此蓋盜寫私傳,相承訛謬,遂將前輩修習之本,前輩謂三洞法師觀妙先生朱自英、三洞法師沖妙大師皇甫希及,皆誦洞經,並天聖年中人。 及茅山藏本,比對隱書,輒撰音義,兼疏同異,粗解所疑,弗敢示諸法義,聊自記其所覽。 乃三月齋心,缮寫洞經玉訣一帙,晨夕瞻禮,仰俟靈人依科授受,以償夙志也。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
滅魔神慧玉清隱書內祝隱文、道君玉注、紫文丹章、回元上法、百神上法,並音於此。
訣曰口訣,並音決,古本寫作決,後人改作訣。 他皆類此。 晏景,上音宴,古經晏、宴皆一體。 他皆類此。 晏寢,茅山本作曲寢。 玉翰,胡岸切。 後文翰同。 玦玦,葉韻音央,見唐光祿大夫太清觀主史崇《一切道經音義》。 攘據,上汝羊切,下居禦切,持也。 杖幡,上直亮切、持也。 或作仗,音同。 攝邪,似嗟切,古本作邪。 檄落,上刑狄切,作激,古歷或作敷。 雲歌詞,音遨。 史崇雲:大琴也。 百和合唱,赤亮切,或作咽。 史崇雲:當作煙。 激無,上古歷切。 四類型,音隅。 迅辔,上峻信二音,疾也。 下兵媚切。 整控,上之郢切,下苦貢切。 流盼,普莧切,古本作墳。 史崇音面。 協神飄津坡,史崇作協晨。 ★上去焉切,下音止,足也。 作者或作騫。 紫碟,音瓶,車也。 煙灑,所下切。 史崇所綺、所寄二切。 汛也,落也。 八冥,音溟。 妙觀,古段切。 步北元,茅山本作涉北元。 掇日,上多活切。 連更,音庚。 淒淒,音妻,或作淒。 莽莽,莫黨切,廣大無涯極之貌。 數來,上色句切。 重虛館,史崇館作觀。 玉髓,息委切。 參聞,上倉含切;下聲參同。 監試,上古銜切,臨也。 下監庭同。 載勝,音升。 史崇作戴勝。 秉簡,上補永切,持也。 來冠,古玩切。 回風,上胡隈切,說文轉也,俗作迥,非是。 舊作徊,徘徊不進之貌。 說文本作裴回,寬衣也,取其裴回之狀。 他皆類此。 啜誤,上株多切,多言不止謂之啜。 或作掇,非是也。 平生,說文止也。 頭冠,古玩切,弁冕之總名。 他皆類此。 天湄,昱悲切,水涯也。 薄雲,上音博,迫也。 四嶺,古本作領,后同。 重扉,上直龍切,下音非,古本作扉,或音排,排或音扉。 他同此。 獸騁,醜郢切。 人互,胡故切,俗作無,非是。 幹景精,太微小童名,一作千景精。 神麾,呼為切,旗屬也。 一本作魔,非是。 裴回,舊本並作徘徊,今並依說文,改作裴回。 後更不音。 飆輪,上必遙切。 毫薈,烏外切,草盛貌。 蓊蔼,上烏董切,下於蓋切,後同。 元陽部命門,一本作都命門。 侍明窗,史崇作窗,初江切。 一本作聰。 嬰蒙,古本作蒙,後同。 晏盼,普莧切,說文引詩:美目盼兮。 古本盼、古巴,一例作位數。 説,說文:目偏合也。 一曰邪視,與盼相乖,後以義求之。 樂子,上音洛,下同。 解體,胡買切,了悟也。 四射,史崇食亦切,或作四謝,非是。 高上埼,史崇音奇,曲岸也。 一本作琦。 嘯吒,或作吒,知加、陟嫁二切。 說文:叱,怒也。 咄,當沒切。 說文呵也,叱也。 嗟頃,上咨鴉切。 說文諮也。 一曰痛惜,一去穎切。 倏,式竹切,疾也,走也。 古本作鲦。 說文:青黑繒,發白色也。 一曰黑色。 ,許勿切。 說文:有所吹起。 鐵熊,斑麋切。 天,厥縛切,天獸名。 一本作攫。 啖毒,徒濫切,食也。 衚地國,史崇胡了切,又音魄。 ,史崇音巴。 按諸真隱諱雲:北酆都鬼相魂,名四天皛云。 崩頹,杜回切。 史崇雲:字宜作?。 屍暉,上衣檢切。 史崇雲:上宜作蝕,日月相侵也。
高上虛皇君道經第一
長契一運,古本一作壹。 七世,一本作七祖。 投閒,一本作關。 陵梵,聞承切。 古本陵、凌,一例作凌,後同。 世發玉蘭,一本作簡。 八曜,一本作暉。 隨風離根配,遷基達變入玄,一本作遷棋達變入玄元,一本有元素二字,或讀者連下句雲:元素高上神霄玉清王。 茅山藏本無元素二字。 今以茅山藏本為定。 雌雄寄神化,一本寄作奇。 百渾,奇混切。 古本混作矯,俱入帝堂會,按道君玉注雲:易者善,九天之上西北之門名也。 若既登易有之門,乃得升帝堂之會室。 今按室字雖與上文協韻,宜從玉注,以會字為正。 波逮台,一本作彼建台。
上皇玉虛君道經第二
??,音艷,光也。 千劫始一周,一本作十劫始一周。
皇上玉帝君道經第三
玉帝有玄上之幡,制命九天之階,茅山本並無之字。 七覺承道數,按道君玉注雲:七覺重悟幽冥,朗尋昧旦,既心曉朗然,乃知尋呼道數。 道數者,洞真帝一大洞之事也。 一本作七覺承數道,恐誤。 飆集北停華,紫英唱東@,琳和九霄外,玉符征太微,@,篇韻並不收,無音可釋。 按消魔經入定品雲:飆粲停琅華,紫桂何棲棲,琳實呜九霄,玉節征太微,義與洞經同,恐@是棲傳寫之誤。 光蔚,紆勿切。 史崇紆胃切,文也。 後同。 南北無人靈景無,靈,一本作雲。 按道君玉注雲:自非簽證尋雲景而金房不登,自非重誦洞章而玉賓不見也。 今詳靈景、雲景二義未決,且從皇甫本作靈,以竣真師請問質疑。 森灑,史崇所宜切。 空清華,史崇雲:本名也。 皇甫本作青。 珠郁羅,一本珠作殊。
上皇先生紫晨君道經第四
左無英公子玄充叔,一本作玄元叔。 雌一玉檢五老經,亦雲玄元叔。 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亦雲玄充叔,故有此二名。 靈關大漠下,古本作摸。 霭沬,莫佩切,微晦也。 玄玄叔火王,太丹隱書雲:下玄君叔火王,字右回光。 王,一本作玉。 玄洞四鄉,一本作洞一四鄉。 號為案延昌,一本作安延昌。 和嬰。 太丹隱書雲:青?君按延昌,字合和嬰。 盼常在,古本作□。 法無輪,一本作去無輪。
太微天帝君道經第五
洞陽鬱靈寶魂生金煥煥坑中精,一本煥煥作耀耀。 拔殖后葉患,一本作拔殒後世患。 史崇韻,音還。 斫斷,史崇上之葯切,下徒管切。 後斷落同。 皇明七葉孫,一本葉作華,皇甫本作明明七葉孫,茅山本作聲音明,史崇音義亦作他認為,烏猛切。 按諸真隱諱,上玄真明道君,諱次數萌。 集韻,古猛切,明也。 與礦同音。 @沙玄,@與孛同。
三元紫精君道經第六
骨有玉英,一本作映。 生樂,音洛。 玉仙,玉,一本作五。
真陽元老玄一君道經第七
起非握節,泥丸赤子右卿帝君,名起非,一本作排。 慎護波塵,一本作鎮護波塵。 太上時非子一本作太時上非子。
上元太素三元君道經第八
金符召度卿,一本作鄉,恐協韻音作鄉。 高上消魔玉清王,皇甫本、茅山本並如上,一本作高上神霄玉清王。 知我者長生,存我者不衰,一本作知我者生,存我不衰。 恃賴闢非,恃,一本作侍。 俠我,史崇雲:上宜為夾,夾,侍也。 巾金佩羽,上居焮切,以巾覆頂也。 焮,香斬切。 登真隱訣雲:巾金巾者,天真冠巾之名也。 不祥其制。
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經第九
我身生羽服,飛升九天衢,一本無我字。 今按,有我字則句讀完備。 紫精育華林,按道君玉注雲:上清紫精之天中有樹,其葉似竹而赤,其華似鏡而明,其子似李而無核,名曰育華之林。 食其葉以辟饑,食其華以不死,食其實以飛仙。 所謂絳樹丹實,色照五藏者也。 一本育作青。 倉王,一本作滄玉。 衛此長夜會,衛,一本作漸。 重唇,音純。 五老銜日,而質切。
青靈陽安元君道經第十
望昌竭,一本作謁。 連劫生,劫,一本作勃。
皇清洞真道君道經第十
玉清洞明胎王,一本無明字。 回素充,一本作元。 長天生,一本作長生天。 正薈條,此三字是三元君內名,誦至此,密念三過。 已上一十九字,見皇甫本,別本並闕。
高上太素君道經第十二
號曰北台君,一本無君字。 回金太霞鄉,一本作卿。 日爽八騫,修真秘旨雲:日中真君,字高騫爽。 一本作日華八騫。 按道君玉注雲:日華者,日神之名。 八騫者,月中之樹名也。 凡有八樹,在月中也。 今詳爽華二義未決,且從皇甫本作爽。 和歸落,一本落作終。 結舒永,一本結作吉。
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經第十三
回風混帝心,一本作徘徊混帝心。 號為壽逸阜,一本作輔。 亦曰澄澮渟,一本作澄增停,一本作澄增亭。 起福晨上靈,一本作超福。 手執錄籍,一本作綠。 練魄空同,史崇作洞,音同。 月帝之功,按道君玉注雲:月帝告功。 一本作日帝,恐誤。 彈金鳴鍾,接道君玉注雲:彈金鳴鈴。 一本作彈琴鳴鍾。
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經第十四
白光@@,史崇音央。 衣我,上衣既切。 累枝流玄,一本作顯慶流玄。 五嶽秀華,一本作生華。 渡法全,一本全作令。
太清大道君道經第十五
熙恰,史崇上之其切,和也。 下作頤,與之切,養也。 固身守關,一本作門。 玄母叔火王,一本作玉。 更渾,史崇上音庚,下音混,後同。 拔劫阿,一本作狀劫阿。
太極大道元景君道經第十六
膏膜,史崇作高徑,音膏膜。 仰要,一遙切,下同。 帝室混身一道萬分,一本作帝室混一。 六府煥爽,一本作華。 固止身,一本固作國。
皇初紫靈元君道經第十七
五符啟扉,一本作皇帝。 古經扉多作多勞多得,音扉。
無英中真上老君道經第十八
玄充元素「老」,一本作玄元元素告。 胎中種鬼殃,一本作積鬼。 其聖曰@,史崇上音粵,下音哥。 皇甫本作歌,非是。 其真曰奧,史崇烏弘切,皇甫本作「好」,一本作泓。 左曰音粵,一本作日。 父寧在,右曰音粵,一本作月。 母延精,雲日月者,恐誤。 皆受帝一恩,一本無一字。 受年祚,一本作祿。
中央黃老君道經第十九
玄葉得黃寧,一本葉作華。 流生起福,一本起作超。 散冤,史崇作怨,音冤。 把持玉清賓,一本賓作君。 比孛通,古本多作學,音孛。 一本作比常通。 富@元,一本富作福,一本作害,一本@作劫。
青精上真內景君道經第二十
反老生蓊,鄔孔切。 蓊鬱,草木茂貌。 史崇協韻音翁。 艾容,艾,老也。 還白反嬰蒙,一本作嬰童。 符籍晨燈。 經第八章雲:晨燈廣靈識。 按道君玉注雲:晨燈者,乃玉真天中有明母之光,同照於三元之台也。 今二十章雖玉注不解,恐是此義。 一本作晨登,二義未決,且從皇甫本作晨燈。 道德仙王,一本王作皇。 被服,史崇上音披。 玉案,史崇協韻音安。
太陽九 倉'玉賢元君道經第二
十一 玉契被七祖,一本被作披。 開陰太漠,一本作?。 飆景,上必遙切。
太初九素金華景元君道經第二十二
昱昱,音育。 流汨,於筆、古沒二切,水流貌。 靖寂泥丸,一本作精寂。 九天之中,一本作之門。 冥仲次,一本冥作溟。 延命玉,一本作王。
九皇上真司命君道經第二十三
晃曄,上胡廣切,下筠輒切。 福覆,芳救切。 一本作履,一本作慶。 五神號發煙,一本作發紐,二義未決,今且從皇甫本作煙。 按金房內真經雲:司命精魂發煙子。 樂,音洛。 血穢殄平,一本殄作彌。 起福三清,一本起作超。 綠回絕冥,按百神名,天帝九關魂綠回道。 一本作祿回,恐誤。 太一混生,一本作大混一生,恐誤。 掌堂逮,一本作建。 元本門靈,一本本場必須作□。
天皇上真玉華三元君道經第二十四
少腹,上失召切。 今皇甫本,凡少腹,並作,小腹。 回形帝先,一本作光。 保解乘,一本作保靜垂。
太一上元禁君道經第二十五


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3p217.pdf

2020-06-10_173124

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3p217.pdf


上清大洞真經
《上清大洞真經》,一名《三十九章經》,天尊所傳,道教上清派的代表經典,上清派稱之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說若得《大洞真經》,不須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成仙,因此歷代傳授不絕。自來有不同的傳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本和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玉訣義》為真傳本。
《上清大洞真經》一名《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簡稱《大洞真經》、《洞經》,或《三十九章經》。其名見于《紫陽真人內傳》和梁陶弘景編次之《真誥》。《真誥·甄命授》篇雲:"仙道有《大洞真經》三十九篇,在世。"蓋為東晉楊羲等造。
此經被上清派奉為諸經之首,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上清派的修習方術。全書39章,以歌訣形式敘述存神法。此經在唐宋以前影響很大,其後因內丹術之興起,影響漸衰。但經中的穴位名稱及氣血津液、人體結構觀念,多與傳統醫學相通,對研究道教的養生氣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比較好的註解有《上清大洞真經今註今譯》上清大洞真經:《上清大洞真經》,一名《三十九章經》,天尊所傳,道教上 -華人百科 https://bit.ly/2MOxb8o


《上清大洞真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是道教上清派的代表經典,其作者不詳,或說為東晉楊羲所造。上清派稱《上清大洞真經》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說若得此經,不須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成仙,因此歷代傳授不絕。自來有不同的傳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本和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玉訣義》為真傳本。第一卷為〈誦經玉訣〉,述修煉者誦詠《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禮儀,著重存思五方之氣、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為〈三十九章經〉,每章存思一神降臨修煉者身中某一部位,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請其護衛。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煉養方法,是《黃庭經》的延伸,對我們研究上清經系、上清派歷史及道教煉養學說都有一定的意義。 上清大洞真經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37sNLVf

2020-06-10_173306


上清大洞真经 在线阅读

2020-06-10_173502

上清大洞真经 在线阅读


降真活動+扶鸞活動


魂魄抱一的仙道觀:陰盡陽純如天清,成就聖真大羅仙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https://bit.ly/30tnggM
[摘要] 道教追求的自由境界是逍遙自在,它是身體自由與精神自由的合一。 由此衍生出道教的成仙信仰,它包括對身心兩個方面的超越。 但肉體成仙在現實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道教逐漸轉為靈魂成仙說。
《元氣論》雲:「若人自以其妙於運動,勤於修進,令內清外靜,絕諸染汙,則大壯營室,神魂安居。 神之與祇,恆為營衛,身之與神,兩相愛護,所謂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 身神相須,窮於無窮也。 "由此可見,仙人是在身、心兩方面都得以超越有限的生命個體。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呂祖過洞庭圖 南宋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對肉體永存的渴望,難免使道教的成仙信仰帶有濃厚的世俗色彩,但就其努力擺脫世俗生活對人身心的限制而言,卻不能說它沒有超越精神。 蘇格拉底從容赴死,因為他相信"這純潔的、看不見的靈魂離開了人世,就到看不見的、神聖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去了...... 像得道者說的那樣,永遠和天神們住在一起了。 "道教徒追求肉體永恆,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攜帶著肉體,才能到達永生的彼岸。
道教的靈魂成仙說——陰盡陽純
道教的靈魂觀與其成仙的追求有密切的聯繫。 本來,追求成仙就涉及到一個成仙主體的問題。 一般地,各種宗教都以靈魂為生命的根本,道教也不例外,只是道教內部由於對形神關係等的認識不同,而發生了成仙主體是靈魂或是肉體的分歧。 道教認為:人之靈魂實即人生來就察有的某種具有"道"之屬性的東西,這種東西乃是人生命的根本。 從這個意義出發,道教又稱"魂"為"精"、"氣"、"神"、"一",或"心"、"性"、"識"、"陽神"、"真己"等。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陰盡陽純圖明代彩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人若要想得長生成仙,必須對這個東西進行修鍊。 王明先生指出,前期道教基於靈魂與肉體"分為兩,至於死亡",以及"魂神不去乃長存"的認識,多主張以保守靈魂不離肉體為修鍊之要,由此而導致了魏晉時肉體成仙說的盛行。 唐代以後,道教肉體成仙說在現實中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而逐漸轉變為靈魂成仙說。 此後的道教多以「淨化」靈魂,為修鍊之要,主張「陰盡陽純」說和「清淨心地」說等。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三寶成丹圖 明代彩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道教的「陰盡陽純」說,是指煉盡群陰,以成純陽之體。 《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雲:"人一身皆屬陰,惟有一點陽耳。 我以一點之陽,自遠之近,轉之又轉。 戰退群陰,則陽道日長,陰道日消。 故《易》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至於陰盡陽純,而丹始能升於泥丸。 決然奮厲,真人於斯而始見矣。 金丹之道如此而已。 更有言不盡底。 丹之初成也,交會之際,未免借陰陽二以成之,后則漸以陽火煉成純陽之體。 故自強不息,乾道也。 丹成矣,故凝神以成軀而成仙。 丹之初成也,籍五行以成其用,后則漸以真金養成純金之體,故通體之光金色也。 金變日色,故光。 金象日,性故剛,故曰金丹,又曰金仙。 "
金仙即為純陽之軀體,就可脫離生死,逍遙三界之中。 毛日新編《了明篇》雲:"吾遇鍾呂傳授口訣,運歸根複命之功,行補腦還精之道,二物烹煎而成大藥,刀圭服了陰盡陽全,三田組合足身外見身,功成行滿脫殼升仙。 "而欲長生成仙,就須修元煉本,以使"陰盡陽淳,如天之清"。 這正是鍾呂金丹派所追求的終目標——成就純陽一體的大羅金仙。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乾坤子午圖 明代彩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丹經中描述了煉丹入定境中的精神狀況。 《太上修真玄章》曰:"當此之時,氣脈調和,精神爽快,曦然如浴之方起,睡之正醒,夫婦合歡,子母留戀。 自神抱其氣,氣抱其神,日積月累,互相交合,打成一片,陰盡陽純,遂成真人。 廟夫脫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則成形,散則成熙,去來無礙,靈顯自如。 造化莫能拘,陰陽莫能制,鬼神莫能測,寒暑不能侵,逍遙乎無何有之鄉,與虛無同其體矣。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煉形住世地仙圖 明代彩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曰:"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 凝耳韻,含眼光,緘舌韵,調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內守。 調息綿綿,微微輕出,似有而無,莫教間斷。 息依神定,性定命住,性命雙全,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湛湛澄澄,杳杳冥冥,昏昏默默,純純全全,混混沌沌,精神魂魄意,三五混融,三元輻因為你的狀況,合和四象,五DC朝元,三花聚頂,返本還元,複命歸根,萬神歸一,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里津液,自然而生。 烹煎缎炼,久久不散,自然體中血脈如風行,腹中如雷聲鳴。 無弦之曲,不撫而自聲,不鼓而自鳴。 沖和雙,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晝夜無眠,三千日足,功成果滿,陰盡陽純,聖胎成就,身內有身,神成真聖。 真聖合太虛,太虛合真空,真空合虛無自然。 虛無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 先天而生,生而無形;先天而長,長而無體。 誰無形體,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壞,萬聖同居,得觀內境,見虛無之事,神自言語,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年,脫離生死,方得全真道果。 "得已清靜過的陽神(靈魂),可以不再依附肉體,而升入"天界"。 如《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中的「超脫」之法,即是使「陽神」脫離肉體而成仙的方法。
魂魄抱一的仙道观:阴尽阳纯如天清,成就圣真大罗仙  https://bit.ly/30tnggM

146909890146910149146910127146910107146910021


煉丹術之外丹與內丹 - 壹讀 https://bit.ly/2Yr1Bmz
萬物生靈在追求長生不老時,有內外兩丹,外丹是藥石燒制的,內丹則是練氣吐納的,六翅蜈蚣是服用了這裡剩餘的丹藥,才有了強大的內丹。內丹、外丹兩詞起源於煉丹術中,煉丹術在我國起源甚早,約產生於漢武帝時,當時方士李少君「化丹沙為黃金」以作飲食器,就是燒鍊金丹。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用陰陽論述金丹,被譽為「萬古丹經王」。東晉葛洪對當時流傳的外丹加以總結,著《抱朴子》一書,將外丹分為神丹、金液、黃金三種,並稱金丹為藥,燒之愈久,變化愈妙,百鍊不消,畢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南北朝時外丹得到進一步發展,唐時臻於興盛,出現了孫思邈、陳少微、張果等煉丹家,服食外丹亦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然而外丹術難於掌握,多含有毒性,故進入宋代後外丹漸漸衰微。
內丹術是指修煉內丹者,以人身為丹鼎,以身中之精氣為藥物,在自己身中燒煉,使精、氣、神不散而成「聖胎」。南宗白玉蟾說:「自家精自交媾,身里里夫妻真妙哉」,所謂聖胎,即是內丹。《參同契.養性立命章》形容內丹:「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飴」。道教中人相信內丹成,可以離人體而出,人體可以分身,可以成仙。內丹用語與外丹雖然相同,但含義迥別。內丹書隱密難讀,道教中人對煉丹之法,大都師徒相承,解說也不一致。內丹雖與我國古代生理衛生學、醫學有一定關係,但若說此可以長生,則只能說是信徒的宗教信仰。修持得法,達到健康長壽,卻也是事實。
外丹術與內丹術這二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出發點相同,都具有道教的修道成仙的宗旨。而且在修道過程中都有「煉丹」的過程,目的為的是追求長生不老。
不同之處在於修煉的方式不同
外丹道教所依《抱朴子內篇》,修行講究修德行、「寶精」、 行炁、服丹。認為丹砂可以反覆變化,黃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們製成的丹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而內丹道教的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一方面,認為人體中包含著「精」、「氣」等種種物質,這些物質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煉丹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認為人體是一個煉丹爐,煉丹的元素經過逐步加工之後,從一個部分傳送到另一個部分,最後製作成「丹」。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AA4yeL.html

304c4a6c337449464943304c4a6c337459445561


实谈实修道家丹道气功养生:打坐入静静坐中的光 - 每日头条

6s12q049-1ro1-4nno-9194-0o7o07r4o896


胎息功:如胎儿卧于母腹 半眠坐忘之境界儒佛道频道腾讯网

106910511


道家功法:不传之秘功法“胎息功”

2020-06-11_144908942066527f06458abb0885c668eb33a2e4613a1ac4e44223a0030dec4069880f


神奇的胎息养生法(收藏)运动健康微资讯

640 (65)640 (64)640 (66)


b99a7d73-8c9c-4356-8e17-f0ad7e122a24_size213_w503_h374images (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