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_1942082020-06-08_1949174610b912c8fcc3ce173217559945d688d53f20e22020-06-08_1942382020-06-08_1942322020-06-08_194220

陶弘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dDUCd
陶弘景(456年4月30日-536年3月12日;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 (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藥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諮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陶弘景長期煉製丹藥,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注》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
生平
在世
陶弘景為江東名門,祖陶隆,南朝宋隨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官至江夏孝昌相。弘景自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易經》《論語》等儒家經典。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他擅長寫作,十五歲作〈尋山志〉,表達傾慕隱逸生活[1]:81。20餘歲時,陶弘景投靠當權的蕭道成,479年蕭道成篡位後,獲授豫章王侍郎,謝絕受職。481年父親陶貞寶被妾侍所殺,此事使陶弘景決意終身不婚。482年,陶弘景出任齊高帝第16子蕭鏗的侍讀,獲授振武將軍[2]:42-45。他受到權貴的排擠,鬱鬱不得志[1]:82,491年,獲授閑散官職「奉朝請」,陶弘景自覺官職卑微,仕途失意,便決意辭官歸隱。492年,上「解官表」辭職,隱居句容縣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官員士人為他送別,盛況空前[2]:50, 53。
隱居
陶弘景與弟子在茅山興建華陽上下二館,草創時期,情況相當艱難。493年齊明帝要求陶弘景去參拜各名嶽大山,祈求天下太平,前後3年。其後明帝常派使者來找陶弘景,其聲名愈來愈大[3]:84。好友沈約出任東陽太守時,多次邀請陶弘景出山,陶弘景都謝絕。他回到茅山後建造一幢三層樓房,自己住在最上層,弟子住中層,下層則用以接待來客,在山中專心整理道教典籍,寫成《本草經集注》等著作[2]:54, 56-57。501年蕭衍起兵時,陶弘景上表慶賀歡迎,並援引圖讖,獻上國號「梁」,當時蕭衍極信任陶弘景,就國家大事一月數次遣使入山向陶弘景諮詢,時人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3]:85。蕭衍曾邀請陶弘景出山參政,陶弘景畫了兩頭牛,其一在草叢間散步,另一則頭戴金籠,被人用繩子牽著,用棍驅趕,表明不願下山[4]:51。
505年,梁武帝請求陶弘景為他煉製金丹,陶弘景在中茅山覓地煉丹[5]:58,翌年初開鼎,未成。508年,陶弘景改名王整,悄悄離開茅山,輾轉去到永嘉青嶂山繼續煉丹,在當地收了周子良為弟子,並於511年經海路到達霍山[3]:86。霍山在今福建寧德縣霍童山,相傳是仙人大茅君與魏夫人所在之處[6]:138-142。次年陶弘景離開霍山回到浙東海島木溜嶼,梁武帝遣使召回陶弘景[3]:87。515年,移居梁武帝為他修建位於茅山的朱陽館。515年其弟子周子良自殺,留下大量通靈記錄,陶弘景整理成《周氏冥通記》,加上注釋。520年,陶弘景受蕭綱邀請到京口,談論數天[3]:61-63;527年,獻上善勝、威勝二刀給梁武帝;536年過世,年八十一。朝廷追贈予中散大夫之職,諡號貞白先生[3]:64, 67。
宗教信仰
陶弘景文集《陶貞白集》明代刊本
道教
陶弘景10歲時讀葛洪的《神仙傳》,憧憬神仙的世界,12歲時看見郗愔親筆書寫的《太清諸丹法》,便欣然有志煉丹[2]:38-39,20餘歲時開始服食仙藥,後來拜孫遊嶽為師,接受道教的符圖經法。484年,陶弘景忽然得病,7日不省人事,不飲不食,期間夢中有神秘體驗[2]:46-47,目睹神界仙境的景物,促使他日後決心修道[7]:138,由此確立道教信仰,尊崇東晉時楊羲、許謐、許翽三君遺下的經文。自此他一意尋求楊、許三君的上清經真跡[2]:47-48,遊歷浙、越各地,從其他道士及士大夫處搜集楊、許的手跡,編成《真誥》和《登真隱訣》二書,整理上清派的經典[2]:50, 59,以及上清經所奉諸神的名號[8]:17。他高度崇拜上清經,甚至相信誦經萬遍,毋須服藥就能升仙[9]:81。
上清經外,陶弘景也傳授《老君六甲符》、《西嶽公禁山符》、《五嶽真形圖》、《三皇文》及《靈寶五符》這5種道教經書符圖[10]:328-329。他搜集各種服食仙方,編成《太清草木集要》2卷、《太清諸丹集要》3卷、《合丹節度》4卷、《服餌方》3卷,又編成《養生延命錄》2卷[5]:71, 81,主要取材自張湛等人編輯的《養生要集》,徵引書籍30多種[7]:246,採摭前人各家的養生言論。養生思想方面,陶弘景主張形神雙修,養神和煉形並重,保持形神統一,以致長壽長生。修道者應服食藥石以煉形,吸收天地精氣以養神,以和氣洗滌氣質,以德行止息爭辯。為了保存形神,人應清心寡欲,減少思慮,保持內心和諧,控制七情六慾,並保持恰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9]:77-79。
煉丹方面,陶弘景採用「九轉丹」方,從505年至525年,7次起爐煉丹,據說最後終於成功了,但他對煉丹一事沒有十足信心,當初受梁武帝所託也感為難,始終沒有試食[1]:89-90。他認為在茅山煉丹,過於接近民居,以致無成,因此他離開茅山再找遠離人煙的地方煉丹[3]:86。陶弘景相信自己會升為仙官,其弟子周子良能夠通神,曾獲神靈告知陶弘景數年後將仙遊,並得到蓬萊都水監一職,陶弘景對此深信不疑,預早營造自己的墓室[3]:89, 93。
佛教
陶弘景兼修佛道二教,調和三教[1]:96。南遊霍山回到茅山後,他對佛教更為信奉,513年,夢見佛祖授予他勝力菩薩之名,於是到鄮縣阿育王塔受五大戒[5]:60。他在茅山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拜[1]:95,並在茅山建造菩提白塔。他自稱「勝力菩薩捨身」、「釋迦佛陀弟子」[3]:92, 81。晚年時,北方淨土宗始祖曇鸞慕名南來就學,陶弘景授予本草書和仙術[5]:65,又向曇鸞學習《觀無量壽經》[11]:42。遺囑並用佛道二教的衣飾安葬[5]:67。
學問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敦煌抄本殘卷
文藝
陶弘景博學多才,「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琴棋書畫都擅長,他所作的〈水仙賦〉,沈約認為深不可測[1]:82, 91-92。他能寫出山川之美,其遊記〈尋山志〉敘述脫離世俗,遊覽山水,尋訪仙藥的快樂,詳細描寫深山幽谷的景色;他曾作詩給齊帝回答「山中何所有」: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12]:209-210
經學方面,陶弘景保持東漢經學家的風格[4]:52,曾註解《毛詩序》、鄭玄《三禮序》、《孝經》和《論語》;其註解屬於訓詁章句的範圍,不同於當時南朝講究義理的學風[1]:98。史學方面,陶弘景撰有《帝王年曆》5卷,以《竹書紀年》為年代依據;地理方面,撰有《古今州郡記》,兵書方面,撰有《真人水鏡》10卷及《握鏡》1卷[5]:68-69,古籍研究方面,他撰有《老子》注4卷、《鬼谷子》注3卷[5]:72, 81。陶弘景也是個書法家,工於隸書[1]:91,其書法有王羲之的風格,列入庾肩吾《書品》中共九品的第六品;唐代書法家評論他的書法有骨氣而銳利[13]:92, 83, 85。他特別擅長於鑑別王羲之作品的真偽,曾替梁武帝鑑定王羲之的書蹟,認為古今書法中,鍾繇第一,王羲之第二,王獻之第三[13]:90-91。
科學
醫學方面,陶弘景精通藥性,常救人濟世[7]:217,他繼承祖父陶隆和父親陶貞寶的本草學知識,校訂《神農本草經》,附加《名醫別錄》中的新藥,撰有《本草經集注》7卷、《效驗方》5卷及《補闕肘後百一方》3卷[2]:58。《補闕肘後百一方》補充葛洪的《肘後救卒方》而成[14]:263,有藥方101首[5]:70。當時《神農本草經》頗有錯亂,陶弘景釐定當中藥物365種,並增加《名醫別錄》的365種,合計730種藥物,形成有條理有系統的《本草經集注》,書中以紅黑二色墨點註明藥物的熱性或寒性,總結前人的用藥經驗[1]:84-85;《神農本草經》的正文用紅字書寫,來自《名醫別錄》及陶弘景自己增加的內容則用黑字。他放棄將藥物按療效分為三品的分類方法,首創把藥物按「自然範疇」分為玉石、草、穀、蔬、木、果、蟲獸7類[15]:213, 191, 211。
陶弘景亦精通天文,製作渾天儀,高3尺許,能自動運轉,著有《天文星經》5卷[1]:86-87、《天儀說要》1卷。他又撰有《古今刀劍錄》1卷[5]:72, 82,親自鑄煉刀劍,曾呈獻兩把寶刀給梁武帝,梁元帝蕭繹打算以陶弘景所鑄寶劍陪葬[1]:88。
地位
道教史上,陶弘景整理經典,首創編製道教的神譜,集上清派之大成,功績巨大[11]:42, 106-107,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8]:112,被視為茅山派的創始人。學術史上,陶弘景被視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9]:76,其「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求學態度,特別受到清代考據學家的推許[1]:82。科技史上,陶弘景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生、博物學家和煉丹術士之一,他也是出色的植物學家,能正確描述植物的外表特點,其《本草經集注》的植物分類系統,比羅馬帝國時代迪奧科里斯的經典著作《藥物論》更合乎邏輯[15]:208, 217, 196,後來唐代《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分類法,都建基於《本草經集注》發展而來
陶弘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dDUCd
----------------
《真誥》,南朝梁陶弘景在茅山(句曲山)隱居期間編,為道教上清派要典, 凡七卷[1]。
「真誥」意為「真人口授之誥」,「真人」是道教對神仙人物的尊稱,「誥」是上對下的一種誡勉。《真誥》系東晉楊羲、許謐、許翽等人的"通靈"記錄。在陶弘景前,顧歡曾加以搜集整理,編成《真跡》一書。陶弘景勤加搜訪,並加註解,編之《真誥》。書中內容龐雜,介紹了道教上清派的歷史、傳記和方術等,對道教其他派別也有所涉及。《真誥》認為「道者混然,是生元氣。元氣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真誥》重視《抱朴子》的金丹和守一,但認為「若得《大洞真經》者,復不須金丹之道」。
《真誥》奉上清法為"上道",認為高出舊天師道的"太清家"。崇尚誦經、存神、守一、齋戒。書中「上清真人」,"為老君之師",反映出上清派信仰特徵有異於舊天師道。此書描述佛有如神仙,反映佛教初入中國時人們對佛教的觀念
《真誥》也是精彩的文學作品,文字典雅,人物形象生動,描寫了許多女仙下凡和凡人戀愛的故事。女仙教導凡夫俗子修煉,同她們一起過神仙生活。《隋書·經籍志》未見著錄《真誥》。《三洞珠囊》多引其文。
1933年5月胡適考證《真誥》,發現《真誥》有抄襲《四十二章經》之處,胡適以為是偵破了一樁千年的竊案。陳寅恪卻透過傅斯年告訴他,朱熹早在七百年前就發現了[2]。
真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cIHjdB
-------------------
【摘要】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的形成和發展蘊含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變遷,從某個角度來看,道教的發展史體現的也是中華文明的發展史。 道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教派,以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為藍本,吸收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莊思想、神仙方術,後面又進一步與佛教和儒家思想融合,所以到了東晉南北朝時期不同的道教宗派林立,所信仰的神仙也是雜而多端。 南朝道士陶弘景感概於道派神仙信仰的博雜,在吸收融合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編撰了《真靈位業圖》。 該神仙譜系大約收錄了七百位神仙,並按照七個等級將這些神仙排定位次,實現了道教神仙譜系的第一次系統化和秩序化,該神譜的問世結束了道教神仙系統繁雜無序的狀態,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陶弘景的神仙譜系意義重大,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共分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 闡述了此文的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並做了相關的文獻綜述。 第二部分論述了《真靈位業圖》出現以前的道教的思想信仰、宗派劃分等。 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莊子和墨子的神仙思想,秦漢時期的神仙思想,這些神仙思想是陶弘景神仙譜系的源泉。 第三部分介紹了道教的產生,部分道教早期的經典作品,道教早期的各類團體及各自的神仙體系,它們都為陶弘景神仙譜系的編撰奠定了基礎。 第四部分論述了陶弘景編撰《真靈位業圖》的背景,該神仙譜系的涵蓋內容,儒、道兩家對《真靈位業圖》的影響,以及考察了部分道教神仙的源流。 第五部分論述了陶弘景神仙譜系的特點及其影響。 《真靈位業圖》體現的是先天真聖和後天仙真並存的多神信仰,它奠定了"三清尊神"在道教中的至高地位,也體現了南北朝時期佛、釋、道融合的特點
陶弘景的神仙谱系研究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https://bit.ly/2XIMfLm
------------------
五月初一陶弘景祖師誕,山中宰相編訂首部道教神仙譜系
2016-06-04 由 道教之音 發表于文化
陶弘景祖師,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人,號華陽隱居,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道教尊為「天醫好生陶大真人」、「上清醫院內宰華陽廣教真君貞白大帝」、「好生普救天尊」等。
一、生而神異膝呈七曜之文,長而該通人稱「山中宰相」
陶弘景祖師,幼有異操,年四五歲乃好書,「恆以荻為筆,書灰中學字」。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頗以屬文為意。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
齊高帝蕭道成及其子蕭賾在位時,陶弘景祖師曾先後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書事務的書記職務。由於官場的傾軋,仕途不利。三十六歲時,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請」。齊永明十年,上表辭官,掛朝服於神武門,退隱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後,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天監三年,遣人送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於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隱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諡貞白先生。
陶弘景祖師的一生,跨宋、齊、梁三代,經歷可謂複雜。雖然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南史》有「山中宰相」之譽。
二、陶弘景祖師編訂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
陶弘景祖師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百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藥物七百多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永明十年,陶弘景祖師歸隱茅山後,便著手整理弘揚上清經法,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並對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惜多亡佚。
至今尚存者有《真誥》、《太玄真一本際經·道性品》、《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後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曆》、《華陽陶隱居集》等。
陶弘景祖師還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編訂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
天醫寶誥
志心皈命禮。晉室名儒,黃冠宰相。生而神異,膝呈七曜之文;長而該通,胸貯五車之富。掛冠帶於永明,廉而且智;備顧問於梁武,顯而愈韜。不榮仕籍,惟愛松濤。著肘後百二方,活江村三千戶。調劑雷霆,芸生咸沾膏澤;紀綱道法,玄風恆賴闡揚。天醫領袖,黃篆上公。大悲大願,至孝至仁。上清醫院,內宰華陽,廣教真君,貞白大帝,好生普救天尊。
志心稱念好生普救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yzggj.html
-------------------------
道教的神仙譜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理論上說,尊神皆由道氣所化,而道氣是無限的,無限的氣可以化生出無數的神人、真人。所以理論上人人都有可能得道成仙,代代都有人學仙,歷代的仙真越來越多,使得這一隊伍愈來愈擴大。除此之外,中國素來有功德成神的觀念,那些生前為民為國有過貢獻的志士仁人、賢達、烈士,在身後有許多人受到朝廷和一般民眾的立祠祭祀,他們也陸續地合併到神仙的系統中來。
既然神仙隊伍數量龐大,其成員來源不一,因此怎麼樣將這雜多的隊伍排出有序的等級,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所以道教從創教以來,一直重視對神仙系統的綜合排列和分出等級。
在東漢的《太平經》中就已經開始為神仙排序,隨著魏晉南北朝以降,新出的道派越來越多,各派所奉尊神和祖師不一,對於欲形成一統的道教不利,於是有人開始對既出於世的神仙排序。比較有名的如《元始上真眾仙記》,該書對當時已知的神仙作了排序,但其系統性不太強。以後齊梁時上清派的陶弘景寫下了《真靈位業圖》,才使神仙系統井然有序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道教的神仙譜系,大致上形成以三清、玉皇和四禦為首的主神隊伍,下屬有各類仙真、神司的龐大體系。給神仙排序的依據是“位業 ”。業,指修道者的道行高低、貢獻大小、內德厚薄;位指在仙界的位置、地位。凡業越優者,位越高。業與位是一致的,這點孟安排在《道教義樞》中作了很詳細的解釋,至於神仙的等級依照不同的標準可以作不同的劃分。
一般說來,道教神仙劃分成的等級有以下幾種。根據《神仙傳》區分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而《抱樸子內篇·論仙》則將神仙分為天仙、地仙和屍解仙(先死,再蛻變成仙人,一般認為是仙之下者,遠不及白日飛升直接成仙)。此外王重陽等內丹家則將神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個級別。
在梁陶弘景撰全稱《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的書中將道教的天神、地祇、人鬼和仙真眾聖等神團系統劃分為七個子系統,即七個等級,每個等級有處於中位的主神,另有左位和右位之神輔佐。這七個等級的主神依次為:玉清元始天尊、玉晨玄黃大道君、太極金闕帝君、太清太上老君、九宮尚書、定錄真君、酆都北陰大帝。其中把儒家的聖賢堯舜直至顏回秦、周文王、漢高祖、漢光武帝等也列了進去。
在陶弘景這幅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的顯示了茅山 宗神仙座次圖最靈,從而突出茅山 宗在道教中的地位,又折射出當時門閥士族的嚴密等級制,對道教龐雜的神仙體系作了系統化的排列。
一般說來,學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最高尊神元始天尊所居的大羅天成大羅金仙。由此看來,道教的這個成道理論不如佛教的成佛之道理的圓通。道教的神仙譜系 @ 智慧之光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Y8DSaO


道教神祇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教神祇

教神祇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北朝時的南朝先後有宋齊梁陳四個相互有關聯的朝代,梁朝由南齊宗室蕭衍建立,是為梁武帝。梁朝前後共有10個皇帝,歷時55年。關於梁朝的興亡,都被當時的一位名叫陶弘景的高人預測到。準確預測梁朝興亡 山中宰相陶弘景人間留神跡 | 梁武帝 | 周曉輝 | 大紀元 https://bit.ly/3tFheFG
陶弘景,字通明,江蘇丹陽秣陵人士。祖父陶隆做過王府參軍,父親陶貞寶曾是孝昌縣令。關於陶弘景的異象,在其出生前就已顯現。史載,他的母親郝氏一天晚上夢見一條無尾青龍在她的懷中,同時有兩個神仙從天而降,手裡拿著香爐。他母親醒後說,她懷的一定是個男孩,但不會是凡人,恐怕還沒有後代。
456年,陶弘景出生,他從小就異於他人,四五歲就經常用荻幹作筆,在土灰上劃著學寫字。十歲時,他得到一本葛洪的《神仙傳》,如獲至寶,日以繼夜地研讀。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便有了乘龍駕雲的大志,還說自己看太陽和青雲都不覺得遙遠。
一晃,陶弘景步入了青年時期。此時的他身長七尺七寸,神儀明秀,風度翩翩,眉目疏朗,廣額聳耳,右膝有幾顆黑痣且成北斗七星狀排列。不僅外貌俊秀,他還十分博學,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他亦善於撫琴下棋,工於草書隸書。
十五歲時陶弘景作《尋山志》,對隱逸生活十分嚮往。聲名在外的陶弘景不到二十歲及冠,齊高帝就請他去做諸王侍讀,任命他為「奉朝請」(官職)。雖然他身在官府中,但他唯以披閱諸王文章為務,從不與其他官員交往。不過因為他的博學,朝廷禮儀以及涉及前朝的舊事,大多要向他諮詢。後被拜為左衛殿中將軍。
二十多歲時,陶弘景開始服食仙藥。大概在三十歲左右,他拜道士孫游岳為師,受符圖、經法、誥訣,並遍遊名山大川,尋訪仙藥真經,達到了洞察人間一切大小事物的程度。
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辭官。應該是知曉他的修行之志,皇帝同意了,還下令其所在官府每月供給他五斤伏苓、二升白蜜,以供服餌。陶弘景辭官返鄉臨上路時,公卿紛紛前去為他餞行,以至於出現了宋齊以來前所未有的道路堵塞。
無款陶弘景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離開都城建康(今南京)後,陶弘景先停留在句容的句容山,並建起房舍,命名為「華陽陶隱居」。句容,隸屬於今天的鎮江。為什麼要停留在這裡呢?陶弘景常對人說,因為山下面是第八洞天,叫作「金壇華陽之天」,周圍有一百五十里。以前漢朝有咸陽三茅君修煉得道後來掌管這座山,所以又稱它為茅山。
在茅山,陶弘景開始傳上清大洞經籙,開道教茅山宗。因為他曾跟隨東陽孫游岳學習符圖經法、尋訪仙藥,因此身輕似燕,十分靈活。他還在茅山得到楊羲、許謐手書真跡。此後他東行,拜謁各地的居士和法師,以提高自己的修煉境界。
陶弘景性愛山水,每次經過溪澗山谷,都必定在那裡坐臥一段時間,吟詠盤桓,不願離去。他曾對弟子們說:「我看到那些朱門廣廈,雖然也知道那裡面充滿享樂,但卻沒有進去的念頭。如今眼望著高山大澤,也知道此處難於安家,卻總想到這裡來。我在永明年間求過官祿,若真得到便麻煩了,怎能像今天這樣輕鬆快活呢。這不僅僅是我有神仙之相,也是機緣造成的啊。」
為人隨和通達的陶弘景,謙虛謹慎、進退有度,處事合宜得理,且心如明鏡,凡事過去便過去了,不留滯心中。很多人看到他都以為他是神仙。而他羨慕敬佩的是漢代張良,認為張良放達飄逸,看破凡俗,頗有雲中神仙的氣度。
齊宜都王蕭鏗被殺,當天晚上陶弘景夢見王鏗來告別說:「某月某日,命已過世,生平無罪,死後投生於某某家中……」陶弘景醒後,依夢中所見,前往訪問,果然不差,有關幽冥中事,所說多神異應合,因而著作「夢記」記載下來。
作為修行人的陶弘景,不僅精於陰陽五行、風角星算,而且山川地理、地方物產、醫術藥草方面的知識也十分廣博。他著有《帝代年曆》,指出以往曆法的錯處。還造出三尺來高的渾天象,其地在中央,天轉而地不動,用機關轉動它,便全與天象相合。他告訴弟子:「這些東西是修道必需的,不光是史官才會用到它。」
《群仙圖(二).陶弘景茅山聽笙》局部(公有領域)
齊末有歌謠說「水丑木」,這應是一個「梁」字。當陶弘景聽說朝廷內議論蕭衍代齊的消息後,就援引圖讖來推演,結果處處都出現「梁」字,他便把這個結果派人告訴了蕭衍,並為他卜算出登基的日子。
蕭衍早年就與陶弘景有過交往,當上皇帝後,更是對他恩禮有加,還多次派使者請他出山,但都遭到了陶弘景的婉拒。不過,朝廷每有吉凶征伐一類大事,梁武帝都會派人前往諮詢,一月當中常有幾次書信來往,因此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善於辟穀導引之法,他隱居四十多年來,雖然年過八十但看起來仍似壯年人。仙書上說:「眼方者壽千歲。」而陶弘景晚年一隻眼有時候呈方形。
據陶弘景自己說,他曾夢見佛授予他菩提記,封他為勝力菩薩。他因此到浙江鄮(mào)縣阿育王塔,發誓受佛門五大戒。
陶弘景的徒弟桓愷得道飛升後,有一天,隱祕地出現他面前,說:「您所編撰的本草,用水蛭蚊虻做藥,功雖及人,但害物命,上帝因此就要責罰您了。」陶弘景認識到罪過之後,立即懺悔,就用其它的藥代替,另著《本草經集注》,以贖罪過。
在還沒有去世前,陶弘景就預知到死期,還寫下《告逝詩》。536年,陶弘景離世,終年八十一歲。死後他臉色像活著一樣,關節伸屈如常,香氣數日不散,遍山瀰漫,他應該是得道成仙了。皇帝下詔封他為太中大夫,諡為「貞白先生」。
陶弘景還提前預知了梁朝的滅亡。他事先寫了一首詩說:「夷甫任放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預言詩祕藏在一個箱子裡,他離世了以後,弟子們才找出來。大同末年,士大夫們競相空談玄理,不習武事,結果侯景篡弒,果然是在昭陽殿內。548年的侯景叛亂最終使梁朝走向了覆滅。555年,梁敬帝禪位給陳霸先,陳朝開始
準確預測梁朝興亡 山中宰相陶弘景人間留神跡 | 梁武帝 | 周曉輝 | 大紀元 https://bit.ly/3tFheFG

2021-04-22_1342042021-04-22_1341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