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_1728362020-05-07_172824284471497_m2020-05-07_172645shLPncWqh6rjzq6yOTatPFBreZceZrvN

在成功鎮地區客家族群裡,宋氏家族算是地上較具名氣,人數也是最多的客家族群之一

就史料上先遷移至成功地區的客家族群以北客為優先,當時主要是為了樟腦貿易,或是與原住民以物易物

而最早的資料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南客為較後期之移民,起先多半以民生物資的貿易為主

當生活逐漸趨於穩定,生意有所盈餘後便開始開墾的事業,但是就農務的開墾方面以柑仔山的宋番古先生這個支脈較明顯

其他的南客以類似轉投資的方式經營商務以外的事業,其中最早也最有成就的南客族群中,以溫泰坤先生為代表人物
MIC人物誌~宋家傳奇人物專訪(中篇) @ 隨光而行 :: 痞客邦 :: https://bit.ly/2SH2Vja
---------------------------------------
成廣澳(小湊)祠(2009.7.4)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dnd1xz


藍色離人巴洛克。成廣澳遺址。小港漁港 - 心動山海情

光緒二十年(1894年),屏東內埔客家人溫泰坤(1861~1974)在此創建東海岸第一家商號「廣恆發商號」,廣恆發是當時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店,主要販賣米、鹽等民生必需品
溫泰坤藉小港漁港之便,由中國或台灣西部運來大量物資販賣,讓「廣恆發」成為台灣東部最大的商行,也是東海岸最大的漢人聚落。
廣恆發商行三拱式牌樓的「巴洛克」建築,是日據時代東海岸首富擁有的氣派建築,戰後溫家後代他遷,隨著80年代台11線海岸公路拓寬,如今僅遺留巴洛克建築的商行立面及亭仔腳仍清晰可辯,其餘約三分之一的斷垣殘壁則隱沒於荒煙蔓草中。
藍色離人巴洛克。成廣澳遺址。小港漁港 - 心動山海情 https://bit.ly/2zjBwNo

2020-05-07_1730482020-05-07_173128


【台東旅遊】廣恆發商號:東台灣昔日第一商號的小湊物語。 | 台東製造 https://bit.ly/2SKlvqS
有時,我們會思考一趟美好的旅遊行程該如何規劃才好,勢必要有豐富完整的體驗行程,還充滿美味誘人的美食享受才行(笑)。
但,好不容易到了一個陌生好奇的新地方,怎能不看看那些乘載著生活演變的歷史軌跡呢?那些既脆弱又無可取代,當然也不能複製的記憶,不知何時會消逝不見。所以,如果沒有時間去翻閱文史紀錄,不妨在旅程裡淺嚐我們的小小分享吧。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2)
當從台11線往花蓮的方向駛去,一處小漁港會出現在成功鎮區域內。
在清朝時期,原名為「蟳廣澳」(後改成廣澳)的小漁港,台語唸起來就像是「螃蟹的鉗子」,意旨這裡的海灣地形彷彿是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有趣又好記!後經日治時期改為「小湊漁港」,光復後又改稱「小港漁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3)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0)
因此地有深水港灣,所以很早就有小型的商船在此進出。
清朝同治時期(1862~1875),初來到此的漢人商人從成廣澳帶入各種民生物資,也是花東開始發展的重要起點。而連結著小港的路旁,一座殘破的歷史建築就矗立在台11線上,那可是成功鎮繁華歷史的開端,曾經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鋪—「廣恆發商號」。(資料來源:成功鎮公所)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5)
1916年,原是屏東內埔人的經營者溫泰坤先生,於清光緒年間歷經艱困的路途抵達東海岸成廣澳,並利用這裡的天然港口,以海運的方式將各種民生物資運送到成功鎮並創建「廣恆發商號」,是早期東台灣唯一的雜貨大盤商,也象徵著漢人在花東開始經營的紀錄。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6)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此後,當地居民開始接觸社會流行的生活必需品,逐漸改變原始的生活模式。後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規定鹽、酒、糖屬需要營業執照的專賣事業,因此廣恆發除了這些沒有販售外,其餘民生必需品如罐頭、麵條、布料等幾乎都有提供。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6)
溫泰坤先生將廣恆發商號建造成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建築,其式樣、氣派堪稱當時非常奢華的豪宅,是東海岸人文發展的重要見證!
除了屋後的陽台,他還擁有私人的精米所(碾米廠)、糖廍(僅製作黑糖),廣恆發商號也見證了從人力拉牛車碾米到發電機動力運作的發展史;為了要維持生產黑糖,溫泰坤更種植了甘蔗等經濟作物,以確保原料來源穩定,從此可見溫泰坤驚人雄厚的財力。(資料來源:逐鹿傳說—東臺灣文化地誌/許秀霞著。)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3)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2)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5)
眼前這座灰白的巴洛克式建築歷經了清末、日治、光復等大時代轉變。
民國85年時因公路拓寬而破壞了北側的牌樓,現在雖只剩下幾面外牆,但循著斷塌殘牆還是依稀可見廣恆發商號昔日氣派的風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7)
相關資訊
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
位置:臺東縣成功鎮新港區忠孝里成廣路(台11線107.2k)
備註:
在文化地景上還有一排石柱走廊,石柱上刻寫著關於「成廣澳事件」(又稱為麻荖漏(Madawdaw)事件)的紀念與省思。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7)
「文化亦是一種傷痕,讓我們在傷痕的經驗中茁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8)
向來被日人視為溫順的阿美族人,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時因不堪日人壓迫,憤而襲殺日警事件,從都歷社、麻荖漏社進攻成廣澳支廳(廳治在成廣澳),日人調集宜蘭台中阿猴三地警力經月餘仍無法將阿美族人屈服,後來在馬蘭社頭目勸說下才交出武器平息事端,事後日人為免激起更大事端,並未擴大追究。
大正10年(1921年)政府將行政中心由成廣澳遷至麻荖漏,將麻荖漏改稱新港,都歷區改稱新港區。昭和6年(1931)取消成廣澳區,將成廣澳與沙汝灣區編入新港區,現今成功鎮轄區境於此成形。次年新港漁港興建完成,成為東部最大的漁港,此地政經商機能更形完整,取代成廣澳成為地方的中心。【台東旅遊】廣恆發商號:東台灣昔日第一商號的小湊物語。 | 台東製造 https://bit.ly/2SKlvqS

台東成功景點-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0531LOGO_ban2台東成功景點-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8台東成功景點-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17台東成功景點-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3台東成功景點-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6


當年溫家所建的大商行,為磚拱騎樓式「亭仔腳 」,立面為「巴洛克」式三拱牌樓,以石材建成,為東海岸少有的大型建築,在當年其建築式樣、所耗費的財力在後山地區甚為難得,在當時極為氣派。 
當時來自屏東縣的溫泰坤白手起家、勤儉節約,成為日據時期東海岸地區的首富,在日大正年間於小港的公路邊興建東海岸第一家商號----「廣恒發」,因緣際會一度成為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店,販賣米鹽等日常生活用品,貨物藉小港漁港之便,由中國或西部縣市以船運送,是後山最大規模的「大盤商」。
廣恒發在日據後期,它的造型氣派及目標明顯,一度遭美軍機掃射及轟炸,主體建築有三分之一遭毀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榮景不再,只留下商行的門廊立面,溫家後代也遷居台東投資銀行。
1991年東海岸公路進行拓寬工程,地方文史工作人士陳情搶救這處文化資產失敗,又遭公路局剷除三分之一建路,把北側牌樓破壞,只留下商行立面及亭仔腳 ,殘存的門柱上廣恆發三字還清晰可見;百年前拓荒鼎盛時興建的建築物夷為廢墟,僅存約三分之一的斷垣殘壁,隱沒於荒煙蔓草間,令人感嘆。 
直到2004年台東縣政府文化觀光處的歷史建築審查委員同意登錄廣恒發商號為歷史建築,被列冊保護。2008年撥款將現存建築物補強、修復,定名為成功鎮「成廣澳文化地景 」公園,並加強四周環境整治,設置旅客休憩區及解說牌,才把這處後山這處重要的歷史人文見證地點保留、發揚。如今,成廣澳文化地景 已成為遊客路過必停的重要人文景點,與三仙台 隔海相望,也為地方增添一股濃濃的懷舊情感。 
我走進成廣澳遺址,遙想當年,商賈雲集,貿易昌盛,顯赫一方。憑弔遺址,徜徉於歷史長河,盡情抒發懷古的悠思,恣意放飛追溯的遐想,讓我流連忘返。藝術、歷史價值都相當高的牌坊,經歷滄桑,卻屹立不倒,寂寞地掩映著落日的餘暉,默默地俯視著後山這片土地的興衰,見證東海岸百年來的發展。台灣在地文化資產走讀:台東之成廣澳文化地景 @ 走讀台灣文化資產&世界文化遺產探索網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SKjA5v


台東企銀就向鄰居一樣,是鄉親10元、20元省吃儉用的心血,是鄉下人胼手砥足成立的「窮苦銀行」。台東企銀興衰,見證台東半世紀的經濟和社會轉變,也反映出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時的台灣股票市場和金融弊端縮影

2020-05-07_13482220200506-110945_U1002_M610175_9914 (1)

股價從660元變成壁紙 窮苦銀行台東企銀隨掏空案走入歷史-風傳媒 https://bit.ly/3ftYmTp
人稱「阿不拉」的游淮銀入主台東企銀2年後,在1996年2月9日爆發掏空案。(資料照,新新聞、取自義守大學網站/影像合成:風傳媒)
游淮銀涉嫌台東企銀掏空案,最後一件官司出現大逆轉改判無罪,這個判決也讓老台東人想起見證台東50年經濟型態的窮苦銀行–台東企銀。
日據時代屏東客家人溫泰坤走水路到台東成功鎮,經營米穀雜貨,成立「廣恆發」商號,成為東海岸首富。光復初期,民生困苦,民眾為了籌措大筆資金,花蓮、台東兩地民眾於民國38年成立了「花東合會」,類似互助會方式運作,這也是東企的前身。
隔年花東合會分家,溫家和台東士紳鄭品聰 (前台東縣長鄭烈父親)、陳本山等人,以及基層勞工10元、20元匯集成立「台東合會」,成為台東地區主要的金融中心,民國60年後改為「台東中小企業銀行」。
台東區中小企銀於民國72年以股價10元上市,剛好碰上國內經濟起飛,股價一路狂飆,在83年到達660元;當時傳出鴻源投資公司有意併購,接著市場派開始收購股票;84年有股市「四大天王」稱號的游淮銀擊敗公司派,奪下經營權。
人稱「阿不拉」的游淮銀入主東企2年後,在85年2月9日爆發掏空案,東企爆發擠兌,股價一路狂瀉。接著由中央存保公司接手輔導。雖然中央存保公司接手輔導,東企經營仍未見起色,一蹶不振,直到96年由荷蘭銀行接手,東企正式走入歷史,已經變成水餃股的股票,瞬間變成壁紙。
台東企銀遭掏空案纏訟15年,直到日前更2審大逆轉改判無罪,花蓮高分檢將在接到判決書再研議是否上訴,全案才又引起地方上關注。偵辦游淮銀掏空東企案的前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江文君起訴時,曾心痛的說,東企是台東基層勞工一點一滴的存款,卻被游淮銀以公司和人頭超貸,造成擠兌、玩弄金融、重創經濟。(相關報導:超過100萬沒利息可拿,郵局法規限制,活存定存利率一次搞清楚!|更多文章)
花東地區的老一輩都知道,台東企銀就向鄰居一樣,是鄉親10元、20元省吃儉用的心血,是鄉下人胼手砥足成立的「窮苦銀行」。台東企銀興衰,見證台東半世紀的經濟和社會轉變,也反映出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時的台灣股票市場和金融弊端縮影
股價從660元變成壁紙 窮苦銀行台東企銀隨掏空案走入歷史-風傳媒 https://bit.ly/3ftYmT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