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_122332career-club-shachiku-culture-japan-12020-02-21_122353

社畜(日語:社畜/しゃちく Shachiku)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詞語源於「會社」與「家畜」,意思為「公司的牲畜」,最早出現在1990年代的日本,隨後在東亞世界逐漸流行。[1]
一般用來自嘲或嘲笑,他人為了企業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睡眠和飲食都草草了事,拼命賣力地為企業效勞,同樣適用於打工族以及實習老師。例如社畜自嘲,「大事な会議があるので、熱があっても休むわけにはいかない」(因為有重要的會議,所以就算發燒也不能休息)。[2]
英語社會也有類似的用語「wage slave」(薪資奴隸),被用在批判勞工剝削和血汗工廠。存在這類奴隸的現象則稱「薪資奴役」(wage slavery)。
由於近年來中國社會階層固化問題逐漸顯現,年輕人的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社畜一詞在中國大陸逐漸流行,一般用於年輕人自我嘲諷或群嘲。[3]
概説
日本在泡沫經濟破裂後,終身雇用制與年功序列制崩解,但害怕失業只好忍耐,因此自稱「社畜」。
-------------------------
文化認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2fA9Ko
發燒還要上班 日本社畜文化對疫情推波助瀾?|天下雜誌 http://bit.ly/2PaD95p
-------------------
為什麼日本企業「週休3日」,仍無法改變「社畜文化」?一個台灣女生在日本的職場觀察
某天早下班,我興致勃勃地跑去吉野家吃新推出的餐點。一坐下,旁邊的女子以台灣腔中文說了句「終於有女生進來了」,我又驚又喜又覺得好笑地向她攀談。
在她與她的旅伴知道我目前在日本工作的事實後,那位旅伴不經意地說:「在日本上班喔,那不就是社畜?」
「咦?」
所謂的社畜是?
社畜(shachiku)這個詞是結合日本的「会社」(kaisha)與「家畜」(kasaku)而來的,用來比喻捨棄自尊、為公司做牛做馬的底層上班族。
在日本待得不長不短的我,以為它是近幾年才產生的詞彙,沒想到一查,它早在1992年出版的書籍中登場。作者將上班族冠上「社畜」這樣的名稱,應是源自於日本社會轉職不自由的風氣,讓作者覺得上班族如被公司豢養的動物一般(註1)。
在「社畜」一詞誕生之後,日本的狀況有過一些改變,但隨著新的問題(或是說原有的問題)浮出檯面,社畜這個詞並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滲透進日本社會,不僅自稱社畜的人大有人在,連漫畫也流行起社畜的主題。
日本漫畫界的社畜旋風!
「我租了一本有趣的日本漫畫!」從日本回台灣出差,到朋友住處拜訪時,她興沖沖地跟我分享她最近的新發現。
「社畜人?」我帶點疑惑地唸出漫畫封面上斗大的標題。大略翻了幾頁之後,發現它完美呈現我在日本工作生活感到不習慣的種種,很多對話更是頻繁出現在目前的日常生活中。
Photo Credit:瓶顆
後來回日本才很驚訝地得知,描寫上班族的漫畫在這幾年轉型轉很大!原本以透過工作實現自我、出人頭地的主流主題,在近幾年內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以「社畜」為主角的故事。
會有這樣的風潮,說到底也是日本大環境的關係。日本雖然也在努力嘗試改善工作生態,但過勞死、職場霸凌、甚至是因為工作而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因此比起吹捧工作的正面價值,「社畜」這樣貼近現實的內容更能獲得讀者共鳴(註2)。
我們公司在去年也嘗試過幾個改革,但無奈的是,它們都沒有向下扎根,最後不是失敗就是空有制度。
公司各種無效的改善制度
例如我們公司為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降低工時,推行過「(一個月選一週)週休三日」的制度,但是你放假別人上班呢,業務指示還是如雪片般飛來,最後有放等於沒放,只是換了個地方處理業務,所以最後這個制度就被廢止了。
另外,日本不少公司有「ノー残業デー」(不加班之日)這樣的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公司會規定某幾天不准加班,必須準時下班回家。這個乍聽之下好像很不錯,但它其實為公司省了不少加班費,而員工還是得在家把未完成的工作做完。
外帶工作回家的公事包可是很重的。(攝於新橋站) | Photo Credit:瓶顆
日本上班族都是社畜?
在日本,「社畜」一詞並沒有一個舉世通用的標準,比較廣義的用法約等同於上班族之意,但帶有一點戲謔的成分;比較狹義的則因人而異。若一定要定義的話,我個人把那些「工作不為自己,一味為公司犧牲奉獻的人」與「對公司感到不滿,想辭職卻又不敢離開公司的人」定義為社畜。
基本上台灣公司會虧待員工的,日本也都有,但是在「公司至上」、「善於忍耐」的日本,由於價值觀與社會風氣的差異,讓日本上班族更受公司束縛,因此我認為,雖然不到日本上班族人人都是社畜的境界,但是比起台灣有更大機會走向我所定義的社畜之路。
日本的夜景之所以美麗,愛加班的日本上班族功不可沒。(攝於Caretta汐留46F)| Photo credit:瓶顆
身為一個在日本闖蕩的台灣人,被概括為社畜在所難免,但若不想走到自詡為社畜的那一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我」。為了自己工作、為了自己努力,學會外面世界也通用的能力,而非單單適用於現在公司的技能,才能成為不被公司牽制束縛、來去自如的開心工作人!
為什麼日本企業「週休3日」,仍無法改變「社畜文化」?一個台灣女生在日本的職場觀察-辦公室不在台灣-職場-商業周刊|商周 http://bit.ly/38LTk0t
------------------
日本職場壓力極大,上班族下班後經常喝酒舒壓。(圖/pakutaso)
在日本,「黑心企業(ブラック企業)」問題漸漸受到重視,常掛在口中的勞動方式改革,至今仍有許多人脫離不了辛苦的工作環境,像是強迫員工長時間工作、上位者的職場霸凌、給予不合理的報酬或福利的公司,都可稱為黑心企業。這是日本自創的新名詞,想知道在外國人眼中,日本公司真的有那麼黑嗎?這次LIVE JAPAN訪問了住在日本的外國人,透過問券調查,談談他們對日本企業的印象、想在日本工作嗎、其他國家也有黑心企業的問題嗎?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對日本企業的印象是?】很容易讓人看起來像是工作狂,日本人的正常發揮…
・規定一大堆感覺痛苦!
「我曾在美國工作過,那時幾乎沒有無酬加班的,公司給的年假一定要用完,不然實在太浪費了!還有服裝,我之前待的公司在美國算是比較重視服裝儀容的,不過基本上不必穿到西裝,印象中日本企業規定很多,個人的工作方式看起來比較缺乏彈性,每天都穿西裝的話也太累。」(台灣/20歲世代/男性)
美國企業員工大多是將年假100%用完,為了搭配自己的生活步調,工時或出勤時間也能跟老闆個別商量,而日本公司少有例外都照著規定走,一板一眼讓人感覺辛苦。
・壓力大到每天都要喝酒
「日本上班族給我的印象就是每天下班聚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發牢騷,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釋放壓力,當然愛喝酒的祕魯人很多,不過通常都跟朋友喝才開心呀~感覺日本人喝酒不是為了找樂子,反而像是沒有酒精就撐不下去的樣子呢。」(祕魯/20歲世代/女性)
下班後跟同事來上一杯啤酒,是日本上班族常見的舒壓方式。(圖/pakutaso)
能放輕鬆開喝是最棒的,只是酒精一下肚不小心就開始抱怨公司了呢!大多祕魯人抱持著即使在職場上遇到煩惱,下班之後就放下吧~這種積極樂觀的想法,雖然現在日本因為工作需要喝酒應酬的情況已經減少,不過似乎還是擺脫不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日本人工作起來似乎不快樂
「日本員工好像不太在上班時交談,也不會休假時與同事相約,在香港,辦公室氣氛蠻融洽的,假日還會一起出遊,大家感情很好喔!」(香港/10歲世代/男性)
確實,多數日本人不願意在休假時也要見到同事,對日本人來說,同事只是工作上來往的人,不會特別想深交,私下更少有往來。
【黑心企業…世界各國是如何定義的呢?】為了討生活而必須無奈接受的國家也有…
・常見的長時間勞動與職場霸凌
「哥倫比亞當然也有像日本一樣的黑心企業囉,像是對員工差別待遇、工時過長等不合理的公司,不過基本上哥倫比亞人不愛工作,所以大家不太理上司的命令,直接回家的也有XD」(哥倫比亞/20歲世代/男性)
像是哥倫比亞般比較溫暖又充滿陽光的國家,也會出現職場霸凌或強迫員工長時間勞動的公司呢,但不愧是霸氣十足的國民性格,不想工作時就直接反應的人很多,這在日本社會可能無法想像…
・工廠作業員的工時通常很長
「巴西有很多成衣工廠,那裡的工時普遍很長,而且薪水不高,大家都很拼命,加上當地工作機會少,轉往先進國家找工作的人非常多」(巴西/20歲世代/男性)
黑心企業不是日本的專利。(圖/unsplash)
被日本認為不OK的長工時問題,在巴西卻已習以為常,據說因為賺錢不易,很多人為了工作乾脆搬到其他先進國家。
・工作時間長是能力不佳的證據
「美國也有像日本一樣的黑心企業,職場暴力等問題時有耳聞,不過講到工作時間長很可能會被周遭認為“工時長=能力不佳”,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要時間一到就會趕快下班」(美國/20歲世代/女性)
上班時間內沒辦法把工作做完是能力不佳的證據,其實日本也有這樣的說法,只是礙於現實所逼,用少人數要達到過高目標等的難題愈多,愈是變相讓黑心企加速成長。
【是說,到底想在日本企業工作嗎?】結果有褒有貶,找出能讓提昇自己生活的才最重要
・想!薪資比較優渥
「日本上班族壓力大很可憐,但是跟菲律賓比起來,普遍來說日本薪水好很多,所以我想在日本工作」(菲律賓/20歲世代/女性)
因為日本薪資條件比自己國家來得高,有幾個人都回答想在日本工作,不過倒不是對於日本職場的肯定,而是薪資層面與職缺較多這些方面吸引外國人前來挑戰。
・完全不想!壓力也太大,想放假!
「老實說不想耶,感覺在日本工作壓力好大,我比較想有自己的時間,工時太長導致不能早點回家,真是無法接受,無酬加班根本毫無道理可言呀」(美國/10歲世代/女性)
在日本工作壓力大、工時長,讓很多外國人不太能接受。(圖/pakutaso)
美國員工把年假用完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日本想請個假卻要顧慮些有的沒有的,當然不會選擇在日本上班吧~
國外也存在不友善的勞動環境…為了讓生活更充實,有些什麼要注意的呢?
每一個國家裡都有各式各樣的公司,有好的有壞的,很難一概而論,雖然日本人給人「工作狂」的印象,不過有類似情況的國家其實不少,受訪者中不乏:準時下班是應該的吧!職場霸凌等問題已不存在!等等,多是來自先進國家的人的意見。
其他還有針對在工作環境上,與同事愉快共事、跟上司維持良好關係這一方面,日本恐怕不及國外,或是日本人想休假就休假嘛!的回答也蠻多的,對於不擅長表達自己意見的人,「是這樣說沒錯啦,不過實際上有點困難…」聽起來實在不太爽快,但是不爭取就永遠無法獲得改善,事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對勞工不友善的企業,並不是日本的專利。(圖/unsplash)
消滅黑心企業、改善勞動環境,當然公司方面需要檢討與努力,不過勞方的認知以及行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呢!
當勞權先進的外國人來到「社畜發源地」日本,他們怎麼受得了!上街實地走訪,揭露這些外國人的心裡話-風傳媒 http://bit.ly/2ufDaNZ
-------------------
令人不解日本社畜文化》「如果討厭公司就辭職吧!」為何過勞的東大畢業生,寧願自殺而非辭職?-暖心讀冊-職場-商業周刊|商周 http://bit.ly/2VbKm8P
最近,任職知名廣告代理公司「電通集團」的24歲年輕女員工,因為不堪工作業務負荷而自殺,成為日本社會喧騰一時的話題。日前,日本勞動基準監督署認定該名女員工為過勞死,因此電通必須負起相關的賠償責任。
東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進入許多人嚮往的電通企業工作,被分派到網路廣告業務部門,工作還不到一年,她在推特(Twitter)上的一些留言已透露出她非常痛苦。
「假日加班準備的資料, 竟然被批得一文不值, 讓人身心俱疲。」
廣告
「除了想睡覺,我已經失去任何渴望了。」「人生是為了活著才工作,還是為了工作才活著,我已經分不清楚了。」「確定六日也必須到公司上班,我真的很想死。」「每天對於隔天的到來,都感到恐懼不已。」
電通的工作條件相當嚴苛,業界早有耳聞。這名女員工幾番向公司發出SOS的求救信號,公司卻無法掌握情報並加以回應,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這一點,電通可說責無旁貸。
這個過勞死的自殺事件引發社會熱烈討論,有人納悶她為何不辭職?如果真的遭受如此惡劣的欺凌,把工作辭掉就好了,不是嗎?一位友人在Facebook上寫了類似前述的言論,卻遭到網友排山倒海的攻擊,其中較引人注意的是「陷入煩惱的人,根本無法想到自己有那樣的選擇權」。
即使如此,我還是有疑問:如果工作真的讓人鬱鬱寡歡的話,為何不向公司辭職呢?
進一步想,電通是日本知名大企業,待遇好,工作要求相對也非常嚴格,可說是有得必有失(give and take)。如果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是輕鬆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工作上適可而止的努力就好,大可選擇其他公司,她卻沒有這麼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認真思考原因後,得出一個結論:在大量招募、終身雇用、公司優先主義的日本社會長大的年輕人,絕大部分的人可能像那位年輕女員工一樣,從心理上根本無法做出「討厭公司就辭職」的選擇。
因此我認為,為避免悲劇再度發生,應該要跳脫這種被洗腦的圈套,改變日本社會整體的勞動文化。
我在日本媒體界工作24年,2016年春天離職。離職到現在過了半年,經歷很多意料中或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再一次深刻體會到日本社會的本質就是「會社至上」,不禁感慨良深。
日前,我開車行駛在右轉車道上卻直行通過路口,被巡邏警察命令停車,處以扣一點和罰款六千日圓。我違規在先,對處罰沒有異議,卻在警察填寫資料時發生口角。
警察:「請告訴我你的職業。」 我:「媒體人。」 警察:「在哪一間公司工作?」我:「我不屬於任何公司,我是自由媒體人。」 警察:「那麼我在職業欄上寫無業,可以嗎?」 我:「我不是無業,也沒有領失業保險。或許稱不上可觀的數字,但是我有一定的收入,也有繳納所得稅。」 警察:「但是,在規定上被歸類為無業。」 我:「規定是怎麼訂的,我不知道。但是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自由工作者,那全部都算無業嗎?」 警察:「雖然說是無業,但那也只是個分類而已,希望你能夠同意。」 我:「被認定為無業,對我是一種侮辱」 警察:「......」
警察似乎也感到非常困擾。我當然知道警察也沒有惡意,可是在對話的一來一往之間,突然覺得自己變成討人厭的傢伙。最後,我只好說「算了,就寫無業吧」,才結束這場不愉快的對話。
在這半年裡,類似事情經常發生。
在日本,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職業欄上填寫「會社員」(以下稱「公司職員」),但是在日本以外的國家類似「公司職員」的職稱並不存在,外國通常是填寫比較具體的職業內容。反觀日本,除了公司社長或是管理高層之外,其他人都只不過是「公司職員」而已。從基層員工到經理級都一樣是公司職員,在某個意義上是人人平等的社會,卻也可以說是不太重視個人能力表現和排名的社會。
當我回到日本,在海關申告書的職業欄只要寫上「自由媒體人」,就一定會被海關人員打開行李檢查。可是只要寫上「公司職員」,幾乎都是順利通過,雖然連在哪一家公司工作都不知道,但是「公司職員」這個稱呼卻深受信賴。
投保人身保險時,只要是公司職員就可以輕鬆投保,可是自由工作者卻無法加入,難道沒有為公司奉獻犧牲,人命就不值錢嗎?而且也不能貸款買房子,銀行應該是認為這個人將來無法償還的可能性高,才拒絕借錢。
在日本,如果你不是「公司職員」,就會被貼上「不健全的社會人」的標籤,這種「常識」在日本人心中根深柢固。整體而言,日本企業多採終身雇用制,一旦進入公司就待到退休,幾乎不曾到其他公司工作,這種就業模式在日本社會被視為理所當然。
相反地,我在臺灣或中國的朋友卻經常換工作,因此我常常會收到電子郵件,上面寫著:「我離開公司了」,也不覺奇怪;但是,如果聽到日本朋友說:「我辭掉工作了」,當下確實會感到驚訝,甚至會擔心對方是否遇到什麼麻煩了。
我以前任職的公司是朝日新聞社,在日本稱得上報紙界的龍頭企業,發行量雖然不如鼎盛時期,但是現在也有七百萬份,員工人數三千人,薪水也很優渥,年收入遠在日本平均薪資之上。因此一旦進入公司,一般來說除非有「不得不」的理由,不然幾乎都會待到退休為止。
去年開始,當我為了是否該辭掉工作而詢問同事的意見時,問了十位有十位都說:「不要那麼早退休,之後一定會有更好的位子,就忍耐一下吧。」但是,我想辭職的心意並未改變,陷入天人交戰,也和公司以外的朋友談及此事,得到的答案依舊是「現在經濟不景氣,你要換工作也不容易吧」,勸我打消念頭。即使我對他們說:「就算把工作辭了,我也不會再去其他公司,我要成為自由媒體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用被拘束」,對方通常還是先露出困惑的表情,愣了一會兒說:「哦...既然你做好打算的話...」。但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反應:「不到公司工作,你是指無業在家嗎?」這次換我感到困惑,反駁說:「不是沒有工作,因為我要成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啊。」甚至,我遇到了一件氣憤難平的事情。辭職前,我接到了一通電話,是一位我在《朝日新聞》報紙部門工作時曾經受他關照的人。他肯定我的能力,也算是我的貴人之一。他聽到我要辭職的消息,特地打電話來關切,約了一起吃飯。
用餐時,兩個人相談甚歡,和他聊了很多、分享了許多想法。可是,最後他卻冷不防地潑了我一身冷水,「你不要意志消沉啊」。我想這句話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吧,可見當時我心理受到的衝擊有多大。
意志消沉?我已經確定人生方向,並且做好準備要迎接新的挑戰,此時或許是我這十年來最興奮高昂的時刻,和意志消沉恰是完全相反的心情。這一句話讓我徹底覺悟—果然辭職在日本還是被認為負面,別人會投以同情的眼光,甚至會為你的前途感到擔憂。
相反地,我如果向臺灣友人提到辭職,他們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恭喜你」。對方應該也知道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很多事情,要下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但十之八九的臺灣人還是會先說聲「恭喜」;不過若是日本人,十個人當中大概只有兩三位會說吧。如果大家的態度都那麼負面,當然沒有人願意從公司離職。
離開公司之前,我詢問了幾年前已經離職的同公司前輩:「要辭職之前,有哪些事情是必須事先做好的呢?」那位前輩陷入一陣沉思,然後認真地回答我:「買個房子,辦張信用卡」。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買房子一定需要貸款。但是,如果你不是公司職員,銀行就不會借錢給你。可是,我有存款,如果出示存摺給銀行看,應該沒問題吧?前輩的回答是No,就算你有一億日圓的資產,要買五千萬日圓的房子需要貸款時,不是公司職員就無法貸款。
信用卡也是同樣道理,任職哪間公司、工作了幾年、年收入多少,都是申辦信用卡時必須填寫的項目。我還是公司職員時,當然不會在意這些,然而一旦要從公司辭職了,第一次對這些項目感到背脊發冷。信用卡的審核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因此我在辭職的三個月前,申請了五家不同種類的金卡會員,因為金卡會員以上的信用卡要審核通過的話,通常要在公司工作連續超過十年左右。
我還特地做了個實驗,其中一家金卡的申請書上寫上「作家」,並列上我十本以上的著作,果然不出所料,收到了「未達核卡標準」的通知單,這就是日本社會的現實啊。
雖然現在的日本社會已經沒有身分制度了,日本國憲法保障每位日本國民的平等。但是,潛規則卻是以天皇為頂點,其他人在身分上被區分為「公司職員(及眷屬)」或者「非公司職員」。實際上,「非公司職員」在年金制度和健康保險都採用不同的制度,整體社會就是在「公司優先」的前提下建立起來。
因此,任職電通的年輕女員工無法瀟灑地把工作辭掉的原因,或許是出自於對日本社會現實面的恐懼。
一輩子奉獻給一家公司,當然是很偉大的事情,我父親便是這樣子,經歷了風雨,不管升遷還是被降職,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我甚至為父親感到驕傲。可是,我們的社會不應該把這樣的價值觀塑造成獨一無二的人生目標,然後眼睜睜地看著無法適應這個價值觀的人走向自我毀滅。
日本的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檢討終身雇用制的聲浪四起,至今也過了十幾二十年了,但是,日本社會在本質上依然一成不變。這次的過勞死自殺事件引發討論後,希望日本社會能夠創造出正面環境,「如果討厭公司的話那就辭職吧」,鼓勵多樣化的人生。或者至少,讓「辭職」成為能被社會廣泛接納的選擇。
令人不解日本社畜文化》「如果討厭公司就辭職吧!」為何過勞的東大畢業生,寧願自殺而非辭職?-暖心讀冊-職場-商業周刊|商周 http://bit.ly/2VbKm8P
-----------------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2018-11-29 由 月雨說 發表于環球
前段時間,一起關於職場霸凌的事件在日本引起關注。事件具體是這樣的:2015年12月20日,在一家位於東京都澀谷區的娛樂公司的年末聯歡會中,老闆要求一名男性職員「做點什麼有意思的事」,職員以「我不會」拒絕了老闆,老闆就抓住該職員的脖子,兩次將他的臉按入沸騰的火鍋中,造成該男子面部大面積燙傷。該男子到了三年後的現在才有勇氣公布這件事情,男子稱:「當時已經被老闆洗腦,在精神上受到嚴重壓迫。與臉被按入沸騰的火鍋中相比,自己更害怕老闆會生氣。」除了那次的「火鍋事件」,男子稱平時他也經常受到職場霸凌。2014年冬天,他曾因在公司的年終聯歡會中飲酒導致次日上班遲到。公司老闆要求他剃光頭表示誠意並上交10萬日元(約人民幣6000元)罰款,男子遂向朋友借來10萬日元上交公司。
在日本,職場霸凌和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產經新聞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從業人員中,遭遇過職場霸凌的人占將近六成,如此高發的職場霸凌現狀與日本獨特的職場文化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的職場文化,看看日本的職場有些什麼特殊的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本文探討的是整個社會中比較顯著的部分情況,並不全面,也不代表每個公司都是這樣。
「社畜」的生活
日本「國民老婆」新垣結衣10月上線的新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在剛上映時曾被大家評價為「容易引起不適」,原因是該劇「過於真實」,該劇第一集就非常生動地展示了女主角作為一名「社畜」,如何被工作蹂躪得焦頭爛額。新垣結衣飾演的深海晶,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不停刷屏的工作信息和老闆連環奪命call,作為營業助理的她不但身兼保潔、秘書,還要為已經辭職的營業部長收拾爛攤子。她每天第一個到公司,端茶倒水打掃衛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要隨時給能力差的同事擦屁股,忍受不講道理的老闆的批評。由於其他同事不靠譜,領導大小事情都要讓她負責,只用一句「能者多勞」進行安慰。她要激勵不想上班的新人,要為同事背鍋,甚至為了同事的錯誤給合作客戶下跪請罪,還要忍受客戶的性騷擾。這種喪氣又忙碌的看不到頭的工作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以至於她常常看到地鐵鐵軌都會有跳下去的衝動。深海晶的職場生活形象地展示了日本「社畜」的工作生活狀態,被很多「社畜」認為演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溫馨提示:該劇後面劇情略奇葩和無聊,除了Gakki的顏,個人認為該劇不值得追)
「社畜」(しゃちく)這個詞是結合日語的「會社」(即公司)與「牲畜」而來的,造詞方法類似於我國常用的「加班狗」,用來自我揶揄或嘲笑他人,指那些為了公司捨棄自尊、逆來順受,被公司當做牲畜一樣壓榨的底層上班族。「社畜」文化讓每一個上班族感同身受,因此在日本派生出了很多以「社畜」生活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以動漫和遊戲為主,他們把「社畜」當作了一種萌屬性以及調侃題材。目前,對「社畜」文化的吐槽在日本已經幾乎成了一個老少皆知的梗,但吐槽歸吐槽,日本的職場文化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社畜」的工作環境也沒有因此得到明顯改善。
日本職場文化的特點
眾所周知,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這種壓力不單單是因為工作多工作時間長,還與嚴謹壓抑的職場文化有很大關係。
上下級關係森嚴
儒家文化中本來就有等級觀念,日本社會更是將這種尊卑有序的等級制度發揚到了極致。在日本職場,強調上級對下級、前輩對後輩的絕對權威。上級地位高、先進公司的人地位高、長者地位高、男性地位高,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絕對要用敬語,時時刻刻都要顧慮到他們的感受和立場,絕對不能有冒犯的行為。在地位高的人眼裡,下屬和新人不允許有個人色彩,不允許反駁自己的要求和建議,新人就是要懂得忍耐,吃苦是為了讓他們體驗自己當年的苦。因此,公司的新人、女性特別容易遭受「職場霸凌」,很多日本年輕人都表示在對領導和前輩「絕對服從」方面吃不消。在職場中處於弱勢地位的日本女性也大多會選擇在結婚後退出職場。
嚴苛的職場環境
日本人對工作認真嚴謹,連打招呼、倒茶、換名片、應酬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比如接電話,必須要在三聲響鈴內接起,不能讓來電者等,接聽電話時要面帶笑容,很多人還會對著空氣鞠躬,就像通話的人就在眼前一般。上班的時間完全不允許同事之間交流,除了偶爾上一次洗手間之外,不可以抽菸,不可以帶手機,就是要埋頭苦幹,因此,大部分辦公室都非常安靜,大家也都會儘量避免製造聲響影響他人,有人調侃「連放個屁都害怕屁聲迴蕩」。員工們嚴守自己崗位專心工作,極少表達自我觀點,都是依照公司一階一階、一層一層的嚴謹模式來工作。每一個人都以團體為重,都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做得好的話功勞是大家的或領導的,但做得不好的話鍋就是自己的。這種日復一日的嚴謹高壓下的工作狀態是日本人覺得工作壓力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病態的加班文化
在東亞的儒家文化圈裡,勞動是一種不可動搖的正面價值觀,是一種不可質疑的美德。日本更是出名的「加班大國」,在日文中有「超勤文化」的表述,也被說成「過勞文化」。日本人以加班為榮,對他們來說加班才是常態,晚上寫字樓里的燈光被稱為「勞工之光」。日本一度認為,戰後經濟快速發展有賴於日本民眾「自覺自愿的工作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員工每周工作時間一度接近60個小時,甚至產生了「有條件要加班,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加班」的奇怪環境。這種「加班文化」在日本經濟泡沫崩潰後,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十年,質疑「加班文化」的聲音越來越多,由於過勞造成的事故也越來越多,為此,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強制限制員工加班。法律規定,員工加班時間上限為每月45小時,每年360小時;繁忙期等特殊情況全年720小時、單月100小時、2到6個月平均在80小時。然而,雖然現在提倡按時下班,但是到了下班的時間根本就沒有人走,都「自願」的加到晚上才會下班。
下班後的聚餐應酬
一般來說,在日本,員工下班之後還不能回家,因為還有聚餐應酬,下班出了辦公室,跟上司、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借酒交流」,邊喝邊聊工作,大家交流感情培養關係,直到大半夜,這才是常態。日本人重視群體勝於個人,他們不喜歡不合群、不和團隊合作的人,聚餐應酬名義上是工作外的活動,事實上還是與職場密切相關,不參加應酬會被人看成不合群,基本等同於被周圍人「打入冷宮」。通常來說,出於重視和前輩的人際交往和情理,後輩們都不得不去一起喝酒。對不少日本男性來說,「朝6晚11」的工作模式相當普遍,清早從家乘地鐵到公司,上班加「例行」加班後,再和同事酌酒交際到深夜,便是正常一天的工作行程。日本妻子也大多習慣了丈夫早出晚歸,甚至在很多日本女人的觀念里,丈夫如果每天正常下班回家是一種在職場上無能的表現。
日本職場文化的形成原因
日本職場文化的特性,一方面與日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跟這個國家的發展歷史和經濟變遷有著密切聯繫。
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本就是一個等級觀念和集體意識很強的國家,他們特別強調不帶條件的服從和忠誠,以集體主義為最高目標,個人在集體中只有義務,個人的需求會被輕視,另外,日本人內向拘謹,不願給別人添麻煩,因此,他們工作勤奮、守規則、敬業心強、對企業忠誠。這是職場文化形成的文化基礎,但比文化更重要的是經濟變遷帶來的心態變化。
日本戰敗後,這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日本的勞動者通過超長時間的工作,支撐了日本戰後經濟的復興。「終身僱傭制」(員工一旦進入企業,如無特殊情況會一直工作到退休)和「年功序列制」(年齡愈大,在企業內的工齡愈長,工資就越高)也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主流,曾被認為是日本經營的「三大法寶」之二(另一個是「企業內組合制度」)。這一時期同時出現了一種職場現象,就是面對上司說的話唯命是從,沒人敢做任何違抗。因此,後輩服從前輩、個人服從集體就成為了日本職場明規則,一旦讓領導討厭或集體反感,意味著可能一輩子得不到升遷或跳槽的機會。
上個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低迷,連年的經濟不景氣使得日本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被逐漸取締。很多企業一再縮減用工規模,剩下的員工不得不處理大量的工作任務,加班不可避免;並且在工作不好找的現狀下,為了保住飯碗,員工更是要拚命努力,加班加點就更多了;同時,經濟不景氣使得工資過低,很多人也會故意延長工作時間以賺取加班費,因此,加班文化愈演愈烈。
儘管現代職場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不再是慣例,但經濟並沒有明顯好轉,整體文化也並沒有煥然一新。目前,日本就業市場還是缺乏活力,很多大企業也仍然以年限來決定工資。因此,員工很難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並且一旦跳槽,累積的工作年限在新單位歸零,不但工資跌成和新人同級,而且還可能遭受到職場歧視。所以,與其說日本人是基於一種責任感在工作,不如說是基於一種危機在而工作。
日本職場文化的弊端
日本的職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戰後的日本經濟,卻也在現在被很多人認為是阻礙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森嚴的等級制度使得下級員工不敢也不能發聲,一旦高管和領導決策失誤則可能帶來滿盤皆輸的後果。
其次,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的遺留影響使得年輕人沒有出頭機會,工作積極性不高,現在甚至有很多年輕人懼怕職場,選擇逃離職場,在家當「蟄居族」。
再次,認真嚴謹的工作氛圍雖然從某個程度上保證了產出的質量,但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工作效率,比如公司內部的文書審核過程往往就是一場持久戰,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另外,不少日本人習慣於執行繁瑣的、延長化的工作日程,並學會在領導面前「裝得很忙」,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
還有,每個人將自己手頭事情做好的「職業精神」深入人心,使得越俎代庖、大膽創新成為風險極大的職場禁忌,阻礙了創新的步伐。
最後,殘酷的加班文化導致過勞死現象突出;壓抑的職場氛圍加劇了工薪族抑鬱和自殺傾向。
最後這一點是日本職場文化最大的弊端,大量年輕人由於工作壓力過大而出現精神異常甚至自殺,這在日本已經引起了十多年的廣泛關注。
2015年12月,日本電通廣告公司一名24歲女職員因過勞自殺,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年僅24歲的高橋松理是東京大學文學院畢業的美女,加入電通工作才不到九個月。她死前每天只睡2小時,10月份加班時間超過130小時,11月加班超過90小時,甚至有一天工作20小時的經歷。如此玩命工作,非但沒有得到公司領導應有的關心和慰問,反而得到了苛刻的訓斥:「就你加班那20個小時,對公司一點用都沒有。」
日本是已開發國家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日本政府公布的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日本2017年的自殺人數為2萬1231人,總體上連續8年呈減少趨勢,過去最高記錄是2003年的3萬4427人。雖然整體自殺人數有所降低,但15-39歲的年輕死亡者中死亡原因最多的仍然是自殺死亡。日本專家分析,年輕人自殺與經濟蕭條導致的經營不佳和失業、勞動條件惡化、工作過於繁重、以及工作單位中複雜的人際關係等有很大關係。
2017年8月,日本一家研究公司指出,令日本青年生活疲憊的原因是壓抑的職場文化和嚴格的等級制度。2018年3月一項數據顯示,85%的日本年輕人表示生活疲憊不堪。
中國職場的情況
中國職場的氛圍一直比日本要健康不少,曾經我們以為日本的職場陋習離我們很遠,但隨著我國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又從快車道漸漸換到慢車道,那些令人頭疼的職場文化現在似乎也悄悄潛入中國,成為中國員工厭惡上班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加班文化尤為突出。
2015年英國媒體做過一次調查,發現中國人的年均工作時間在2000到2200小時之間,超過了美國的1790小時、英國的1600小時,甚至日本的1719小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90%的行業周工時超過40小時,50%的行業周加班4小時以上;80%以上職場人「被迫加班」,70%的「加班族」無償加班,中國已逆襲日本成為加班過勞死第一大國。2016年,《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室對「2016中國休閒小康指數」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影響中國人休閒滿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忙,沒心思休閒」,而忙的原因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很多都說,「日本是中國的一面鏡子」,日本的發展歷程對中國來說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從日本這面鏡子裡,中國可以映照出自己的進退得失。現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職場文化並未給日本社會帶來持續動力,反而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希望未來的中國職場不要變成日本的樣子,而是以日本為鞭子,督促自己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不管是為養家餬口還是為追求夢想,希望每個人職場人都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畢竟工作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已。
---------------
筆者友人是主修日語系的,畢業後在香港某間日資公司工作了兩年多,但她卻一直抱著「裸辭」的衝動,原因是她受不了這裡的工作文化──很多工作事項也有嚴格的程序規定,同事有著根深柢固的階級意識、從不會對公司有任何的不滿和怨言、總是默不作聲,長期抱著嚴肅緊謹的態度工作……這些日本獨有的職場特徵,也許大家也會理解,但當友人說到這一點時,筆者卻感到相當費解——當員工在請假前及請假後,他們也會跟每位同事說「對不起」。
對日本人來說,「給別人添麻煩」是一件職場大罪。縱使每位員工也享有有薪年假,而這也是每位員工的應有權益,但這段休息時間必定會加重別人的負擔,因此,筆者友人說他們會90度鞠躬的道歉,並為自己所造成的不便謝罪。
假如你是香港「打工仔」,也許會相當不理解這種做法──年假是每個員工的基本福利,這是需要道歉的行為嗎?日本之所以出現這類極端的「社畜文化」和行為,確實是與整個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
社畜 Shachiku 日本職場文化
「社畜」(Shachiku),由「會社」(Kaisha)與「家畜」(Kachiku)所結合而成的新造詞,意指「公司的牲畜」。這詞最早出現於小說家安土敏1992年出版的作品《ニッポン・サラリーマン幸福への処方箋》(《日本上班族的幸福處方》),其指出在日本泡沫經濟爆發後,由於「終身僱用制」與「年功序列制」*正式崩解,間接令到職場競爭變得更激烈;由於上班族生怕被解僱,所以才心甘情願成為「社畜」,甚至願意為公司放棄「生而為人」的尊嚴,像機器人一樣努力工作。(編按:「年功序列制」屬日本公司的傳統工資制度,意思是根據員工的年資與年齡而進行加薪,簡單來說即是在職場裡「鬥長命」。)
直到今日,社畜文化已經是用來自嘲或嘲笑別人。作為食物鏈裡的最底層,「社畜」每天上班要面對著「通勤地獄」;好不容易回到公司後,便要開始處理堆積如山的工作,有時甚至做到凌晨才能離開。最可悲的是,這些「社畜」睡眠時間極少,吃東西也草草了事,而所有時間也投入在職場上,惟薪金一直少得可憐。既然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那就唯有自嘲為「社畜」,由心而發地為公司做牛做馬,甚至甘願被當成是一隻棋子。
在這種以「公司至上」的工作氛圍裡,「社畜」當然有著許多身不由己,而各大職場也隱藏著階級欺凌及「過勞死」的問題。相比起日本,香港的職場環境也許沒有這麼病態,但當然也有一群「熱愛上班之人」,每天也不顧一切去「服務」大家。人生很短,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當然大家也有經濟問題需要解決,但新一年,不如像日劇《我要準時下班》裡的東山結衣一樣,別把自己的一生也奉獻在工作之上吧
Career Club:淺談日本職場的「社畜文化」 | HOKK fabrica http://bit.ly/2HU5kl7
---------------
你可能想像不到,日本比台灣更有機會走向「社畜(公司的牲畜)時代」,奴化的上班族不比台灣少,更別說因為職場潛規則,而造就集體性的社畜文化,因此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於焉而生!這次小編冒著生命危險,在這轉職的敏感時期,不是來勸敗你離職(驚),而是要拯救你(握),帶你看日劇《我要準時下班》,點破那些「上班族要不得的社畜心態」!
EP01 / 要不得的社畜心態:我不能準時下班!
社畜必服用:別成為只為公司賣命的人,要享受人生。
你是不是也發生過,自己工作做完,但看到主管、同事還沒下班,所以不敢下班?這種心態尤其常發生在新人身上!然而,這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個數學問題:試算如果你每天加班2小時,一週10小時,一個月共40小時,等於多上了一週的班!這又不是全聯集點,你不用這麼執著。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女主角—東山結衣(吉高由里子飾)原本也是一個為公司賣命的上班族,每天分秒必爭、使命必達,比FedEx還忙,只因為「我不想被別人認為我是不會做事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為了公司差點失去性命,才決定不再勉強自己,開始面試新工作,清楚說自己要準時下班,沒想到老闆神回覆:「別成為只為公司賣命的人,要享受人生,多認識人,拓展自己的世界,累積這樣的經驗才能做好工作。」
6點準時下班,搶到一杯半價啤酒開喝,就是東山結衣最重要的時刻!/KKTV 提供
然而,職場世界並沒有因為公司有個智者老闆,就打破「不準時下班」的潛規則,結衣準時下班的行動力看在同事眼裡,依舊引人側目,但如果你事情做完,為何還要顧慮他人眼光?事實上,要不要加班從來都是「你的選擇」,如果不滿現狀,就該起身面對,就算離職,如果能解決問題,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想想看,如果把加班的時間拿來看劇、打電動、和朋友吃飯喝啤酒、唱歌,或者上英文課、做運動,你就可以多交好幾個朋友,多學一點英文單字,還能多瘦幾公斤,隔天早上起床會更充滿希望一點!何樂不為?
點我看《我要準時下班》第一集!
EP02 / 要不得的社畜心態:有小孩的都這樣!
社畜媽媽必服用:工作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日本的斜槓媽媽一定超辛苦!內田有紀飾演育嬰假結束回歸的前輩一角,請育嬰假前的她自信、從容、能力好、懂得為下屬著想,但自從他跟公司說她懷孕後,就被調出企劃部,離開一線職場。好不容易,她請完育嬰假回歸,竟變成看重別人眼色、做事緊張兮兮、缺乏安全感的主管,嚇得原本是她下屬的結衣質問她:「你究竟在跟什麼對抗?」
斜槓媽媽在職場上也想證明自己。/KKTV 提供
她在對抗整個職場「不信任媽媽上班族」的歧視眼光阿!比起神經質的內田有紀,小編更不能原諒不善待媽媽工作者的職場環境!在工作之餘,媽媽確實要分神處理家庭與小孩,但並不代表她做不好工作,也不代表她無法上一線戰場,和在場各位拼搏!非媽媽的上班族更不應該有「媽媽帶小孩就好了」的心態,而是要創造一個每個人都可以放心互相合作的團隊,讓每次遇到小孩發燒、家裡出事的媽媽們可以抬頭挺胸說:「我要下班!」這不是因為身為媽媽的她可以偷懶,而是因為身為同事戰友的你太罩,罩到足以助她再次無後顧之憂的回歸戰場!
事實上,職場上有超多強大的斜槓媽媽們,不得不讚嘆「媽媽好偉大阿!」
點我看《我要準時下班》第二集!
EP03/ 要不得的社畜心態:這不是我原本想做的工作,也不適合我!
社畜新鮮人必服用: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會用什麼形式幫上別人!
還是新人的你是否也常常在心裡打架,思索著現在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但其實就像結衣說的:「這種事現在還不知道吧!」你應該思考的是,你入行的時間足以讓你認清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了嗎?
廣告公司菜鳥、結衣的下屬—來棲,因為上傳飲料客戶的負面影片,導致客戶巨大損失,廣告公司也因此面臨危機,本想一走了之直接提辭呈的他,因為前輩神救援,有幸再跟著結衣接下運動品牌客戶。然而,壞事並沒有減少:動腦的點子被打槍、提案氣氛差得要命、好不容易懂客戶商品提出自己的意見,卻被前輩制止,提辭呈的念頭一直在他腦中打轉。
職場菜鳥—來棲的煩惱。/KKTV 提供
「不過仔細想想,明明還是新人卻完美無缺不是太奇怪了嗎?」新人才剛要展露手腳,卻因碰壁而打退堂鼓,什麼都還沒努力,就決定退出,不是很可惜嗎?你會不會也像來棲一樣回說:「我以為自己會做得更好!」看!被小編抓包了吼,這麼容易受挫,有沒有可能是你「自大」的結果?如果沒有虛心學習、多觀摩多吸收的心,就算你再有才華,不斷拋灑才能的結果,有天也會江郎才盡,到最後反而失去自信、迷失方向!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新鮮人啊,否則最後變成社畜文化下的犧牲品,小編可不管你了。顆顆。
點我看《我要準時下班》第三集!
EP04/ 要不得的社畜心態:加班,就不必去想自己一無所有的人生了!
單身社畜必服用:一無所有嗎?沒這回事吧!我們還有發薪日啊!
「我沒想過未來想做什麼,反正也不會升官,沒有才能、沒有夢想、沒有興趣。」懷有一身才華的前端工程師吾棲,即使工作量不多,每天也會加班,甚至住在公司,當結衣問他為何不回家時,他這樣回答。曾幾何時,小編也這樣想過,於是加班了,也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也許這不該怪責任制,而是怪我們都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這毛病特別容易出在「單身人」,因為「不想一個人待在家」,因為缺乏值得期待的事物,所以不去思考自己還擁有什麼,然而在你用工作逃避的時間裡,美好時光可能就錯過了!但到底人生有什麼好期待的呢?這答案不是沒有,而是你還沒找到而已,對你而言,現在去「尋找」,比你加班更有意義!
吾棲別再睡公司了,先去剪個瀏海,人生就會更不一樣喔!/KKTV 提供
就像結衣說的「我想要準時下班喝啤酒追劇,跟喜歡的人聊天,只要能享受這樣的時光就夠了。」其實,「人生意義」或者說「你對人生充滿期待的東西」不需要是多了不起的目標,或崇高的夢想,更不需要充滿幹勁,只要你能享受其中,不管是什麼都無所謂!所以,要開始尋找了嗎?
有這4個念頭小心一秒變「社畜」!《我要準時下班》KO職場潛規則 | ETtoday星光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bit.ly/39SDEbY
------------------------------
媽我變成「社畜」了?身不由己的日本職場
某天早下班,我興致勃勃地跑去吉野家吃新推出的餐點。一坐下,旁邊的女子以台灣腔中文說了句「終於有女生進來了」,我又驚又喜又覺得好笑地向她攀談。
在她與她的旅伴知道我目前在日本工作的事實後,那位旅伴不經意地說:「在日本上班喔,那不就是社畜?」
「咦?」
如此尖銳又直接的吐槽,真不愧是台灣人。
所謂的社畜是?
社畜(shachiku)這個詞是結合日本的「会社」(kaisha)與「家畜」(kasaku)而來的,用來比喻捨棄自尊、為公司做牛做馬的底層上班族。
在日本待得不長不短的我,以為它是近幾年才產生的詞彙,沒想到一查,它早在1992年出版的書籍中登場。作者將上班族冠上「社畜」這樣的名稱,應是源自於日本社會轉職不自由的風氣,讓作者覺得上班族如被公司豢養的動物一般(註1)。
在「社畜」一詞誕生之後,日本的狀況有過一些改變,但隨著新的問題(或是說原有的問題)浮出檯面,社畜這個詞並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滲透進日本社會,不僅自稱社畜的人大有人在,連漫畫也流行起社畜的主題。
日本漫畫界的社畜旋風!
「我租了一本有趣的日本漫畫!」從日本回台灣出差,到朋友住處拜訪時,她興沖沖地跟我分享她最近的新發現。
「社畜人?」我帶點疑惑地唸出漫畫封面上斗大的標題。大略翻了幾頁之後,發現它完美呈現我在日本工作生活感到不習慣的種種,很多對話更是頻繁出現在目前的日常生活中。
Photo Credit: 瓶顆
後來回日本才很驚訝地得知,描寫上班族的漫畫在這幾年轉型轉很大!原本以透過工作實現自我、出人頭地的主流主題,在近幾年內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以「社畜」為主角的故事。
 會有這樣的風潮,說到底也是日本大環境的關係。日本雖然也在努力嘗試改善工作生態,但過勞死、職場霸凌、甚至是因為工作而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因此比起吹捧工作的正面價值,「社畜」這樣貼近現實的內容更能獲得讀者共鳴(註1)。
 我們公司在去年也嘗試過幾個改革,但無奈的是,它們都沒有向下扎根,最後不是失敗就是空有制度。
公司各種無效的改善制度
例如我們公司為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降低工時,推行過「(一個月選一週)週休三日」的制度,但是你放假別人上班呢,業務指示還是如雪片般飛來,最後有放等於沒放,只是換了個地方處理業務,所以最後這個制度就被廢止了。
另外,日本不少公司有「ノー残業デー」(不加班之日)這樣的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公司會規定某幾天不准加班,必須準時下班回家。這個乍聽之下好像很不錯,但它其實為公司省了不少加班費,而員工還是得在家把未完成的工作做完。
  翻譯:外帶工作回家的公事包可是很重的。(攝於新橋站) | Photo Credit: 瓶顆
日本上班族都是社畜?
在日本,「社畜」一詞並沒有一個舉世通用的標準,比較廣義的用法約等同於上班族之意,但帶有一點戲謔的成分;比較狹義的則因人而異。若一定要定義的話,我個人把那些「工作不為自己,一味為公司犧牲奉獻的人」與「對公司感到不滿,想辭職卻又不敢離開公司的人」定義為社畜。
基本上台灣公司會虧待員工的,日本也都有,但是在「公司至上」、「善於忍耐」的日本,由於價值觀與社會風氣的差異,讓日本上班族更受公司束縛,因此我認為,雖然不到日本上班族人人都是社畜的境界,但是比起台灣有更大機會走向我所定義的社畜之路。
  日本的夜景之所以美麗,愛加班的日本上班族功不可沒。(攝於Caretta汐留46F) | Photo credit: 瓶顆
 身為一個在日本闖蕩的台灣人,被概括為社畜在所難免,但若不想走到自詡為社畜的那一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我」。為了自己工作、為了自己努力,學會外面世界也通用的能力,而非單單適用於現在公司的技能,才能成為不被公司牽制束縛、來去自如的開心工作人!
---------------------
去年月薪平均4萬1883元 18年首見連兩年成長破2%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bit.ly/2vQ4XV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