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天宮  https://is.gd/oukOiR

永寧福德宮、萬善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20桃園西廟-桃仔園古城堡圖-(1951)因當時桃園鎮內無城隍,故至新竹迎請城隍爺入祀城隍廟/供奉觀世音菩薩,藉「以主孤祀」,後又迎城隍「以主厲祀」/「楊大人神位」楊載雲/位於桃園區中山路與南華街口(因位於桃仔園古城堡的西城門邊而得名),俗稱佛祖廟、城隍廟/林心元由浙江南海普陀山請來一尊觀音佛祖-桃園總理姚蓋友在興建城池時,發現許多無主之墳,因怕隨意驚擾諸鬼恐有不敬,為祈求築城工事能平靜順遂,便和桃園附近18街庄民眾商議創建本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城隍廟-城隍祭/迎城隍神以為之主,即國僑治鄭之遺法也 《春秋傳》:子産為伯有立後,使鬼有所歸,遂不為厲。厲壇之設,正以無主孤魂,或能依草附木,求食殃民,故于季春、仲秋、孟冬歲祭者三。迎城隍神以為之主,即國僑治鄭之遺法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慈天宮的祭祀圈很廣,「庄民對於所奉神明大都組有各種嘗會組織,如「復興嘗」、「觀音嘗」為配合慈天宮觀音祭典的嘗祀,「樹藝嘗」為李嗣鄴等三人之祿位祀,「五谷、國王會」為五谷先帝及三山國王,「聖母會」為媽祖之嘗會。」 姜家(姜義豐公嘗)即是觀音會之主要成員。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軍王爺」、「軍大王」、「李大老」、「姜大公」及「楊大人」均屬廢廟的祭神,這是「當附近的寺廟或與自己有某種關係的寺廟荒廢時,把該廟的祭神請來同祀。」  因為慈天宮是本地區的公廟,所以附近廢祀或整建中的神位或香火爐均移祀至慈天宮。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北埔慈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配祀神在2000年報導時有媽祖、五穀先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等[2]。
廟亦祭祀軍大王。慈天宮總務彭阿欽說,軍大王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戰死之清兵的骨骸,經鄉人蒐集,並請石雕師父刻一精緻的鬼面石碑,建小廟於北埔、寶山兩鄉交界之大壢,後供於此廟中。該軍大王石碑在1995年9月1日連同可追溯道光年間的註生娘娘神像一同被竊。[13]
楊載雲也在祭祀之內[13][14]。根據民俗學家黃榮洛的了解,姜秀鑾後裔姜金寶在北埔鄉大湖村口蓋一小廟以紀念楊載雲,以「楊大人」稱之,後小廟傾倒,才由姜家後裔請入慈天宮[13]。戰後,牌位改貼上寫有「楊載雲」的紅紙條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北埔慈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楊統領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UVG19W
楊統領廟,是位於臺灣苗栗縣頭份市仁愛里的陰廟,祀拜乙未戰爭陣亡的新楚軍統領楊載雲。
歷史沿革
乙未戰爭,楊載雲被令為新楚軍統領,率二營兵北上禦敵,並以頭份義民廟為指揮所,連絡各地義軍計畫反攻竹塹城。但戰火中,楊載雲被部屬從背後射殺,軍士將屍埋於頭份打醮坪,稱為「楊大人之墓」。《讓臺記》載:「論者悲楊之過,未嘗不服其勇也,今遺塚在頭份山上,士人虔奉,香火不絕焉。」[1]
楊統領廟主祀雖已奉祀多年,廟碑記寫楊統領為湖北人,但文獻記載或鄉野傳說多謂其年籍不詳,學術界也曾為其為湖南人或湖北人爭論,李元簇考據為湖南湘潭人[1]。
原屍骨埋葬於竹南鎮頂大埔(現為大眾廟),後來陳海光兄弟將其骨骸遷往石璺下,1931年頭份信士再遷葬到頭份棘子園墓地。1963年9月12日葛樂禮颱風來襲後,地方人士將墓內統領帽和骨罈移往頭份鎮公所車棚內暫厝,稍後並移往附近大眾廟,計畫將統領帽加框供奉,帽上的玉石卻遭人偷竊遺失。[2]
興建高速公路時,大眾廟遭拆除,地方人士再向內政部申請補助廿萬元重建[2]。1978年頭份善信在濱江街建楊統領廟[3],占地三十坪[1],位在仁愛里的頭份義民廟附近[4],與萬善爺合祠[1][3]。農曆七月初三,大眾爺生,此廟會舉行中元普度法會[5]。1985年,暫列二級古蹟的楊載雲墓因被遷建,喪失原古蹟地的歷史、人文背景,解除古蹟列管[6]。
當地仁愛里長張家聲自2002年5月發願,固定打掃頭份福德祠、頭份義民廟、渡船伯公、田頭伯公、楊統領廟及寶山鄉的一座伯公廟[7]。2009年,政府在楊統領廟附近建立徐驤紀念公園,讓兩者相互輝映[8]。2015年,乙未年事件120週年,苗栗縣政府舉辦名為「追尋歷史巡禮,重現苗栗乙未地景」活動,將吳湯興起義誓師地的銅鑼天后宮、徐驤紀念公園、楊統領廟、頭份義民廟、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等地列為參觀地點[9]。
他廟宇
在北埔鄉大湖口曾有祭祀楊載雲的楊大人廟,鄉人姜金寶還為此被日人逮捕,改以埔尾村往寶山路附近的軍大人廟的名義祭祀,後楊大人廟久失修傾倒,神位移至北埔慈天宮[10]。南庄鄉中港溪畔的楊大人廟,則是葛樂禮颱風後被毀,改至一塊巨石下安奉[11]。在新北市土城區有建廟說法不一的楊大人廟,後已合併成永寧福德宮[12]。
楊統領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UVG19W
-------------------
楊再雲墓碑 
碑碣名稱
楊再雲墓碑
碑碣類別
墓碑
碑碣說明
乙末割臺,日軍入侵;臺民不忘祖國,成立「臺灣民主國」,國號「永清」,用以號召守土。時臺灣府知府黎景嵩臨時組織軍隊,號稱「新楚軍」,以備守衛。 楊再雲,本名載名,屬新楚軍副將,人稱「楊大人」或「楊統領」。其時,日軍已進臺北、佔領新竹,楊氏與新竹地區義民軍隊聯合,以阻日軍南下。雖然大勢已去,楊氏誓死不退,猶嚴格督軍以搏,郤遭鬥志已失的部屬暗殺。楊氏墓址原在頭份坪頂埔,其後累遷營頭坪、棘仔園、大眾廟等處,至民國六十七年(西元一九七八年)始建楊統領廟,得以建墓樹碑、奉牌位祭祀。詳請參見黃榮洛「楊載雲和楊大人廟」一文,刊於臺北文獻直字93期(民國七十九年九月發行)。 本碑係日據昭和六年(西元一九三一年)重修該墓所勒石,額刻地望「頭分」、中書「楊先生諱再雲墓」、上款「昭和六年辛未季冬吉旦修」、下款「眾信士等仝立」,當見抗日英雄在日據時期仍然得到當地人士的景仰。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bit.ly/2OZaDn5
-------------------
頭份 楊統領廟 (楊再雲墓)
頭份 楊統領廟 (楊再雲墓)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3bDsXMp
楊載雲,又作再雲或紫雲,湖南湘潭人,新楚軍副將。乙未之役,台民成立臺灣民主國以抗日,
台灣知府黎景崧組新楚軍,用楊載雲擔任管兵統領。因而鄉民稱之為「楊統領」。
光緒二十年,日軍準備接收臺灣,登陸之後,一路勢如破竹。一直到桃竹苗客家庄,才開始嚐到嚴重挫敗。
龍潭陂之役,徐驤率「田賦軍」與吳湯興「新苗軍」、姜紹祖「敢字營」等義軍,痛擊循官道過桃仔園
(桃園) 至大湖口 (今湖口) 之日軍。
徐驤則從東路前進,吳湯興與姜紹祖由西路往西北推進。
義軍擅長狙擊,日軍因此退至中壢。
大湖口為防守新竹的前哨,義軍吳湯興、徐驤等置重兵於此,阻進犯之敵。
日軍組「新竹支隊」由中壢南進,卻屢遭義軍狙擊,於是越過長崗嶺 (今湖口鄉長安村)和下波羅汶
(今湖口鄉波羅村) 等庄,佔領東北一帶的高地。
最後,徐驤等義軍被阻於田野之中,莫能進展,於是邊戰邊退,向西南退到新竹城。
日軍進佔新竹後,義軍便分三路夜攻新竹,吳湯興部攻北門,徐驤與姜紹祖率所部為後援跟進,
楊載雲所率之新楚軍 則趁機夾攻日軍之背,兩軍在城東大戰。
結果義軍佔領十八尖山及虎頭山,乘勝轟擊新竹城東門之日軍。
光緒二十年(1895) 8月 , 北白川親王親率日軍出新竹城攻尖筆山  ,新楚軍統領藍翎副將
楊載雲、李惟義守尖筆山。兩軍交戰劇烈,槍砲聲震動山谷。
日軍配合海上之鑑砲以強烈之火力進攻,新楚軍配合徐驤等義軍奮戰不已, 但終不敵而敗績,
楊統領載雲壯烈成仁。
據載楊統領乃因久戰士無鬥志,遂為叛卒暗擊,彈中於背死。
眾將士即以戰旗裹楊統領屍,葬頭份鎮坪頂埔,時人稱之為楊大人之墓。
後人慕其忠烈者,常往憑弔。
其後,陳光海、光斗昆伸秀才又遷其墓於石駁下墓地,昭和六年(1931 )頭份鎮信士再遷之於
棘仔園墓地,民國67年(1978),於河濱公園旁建「楊統領廟」奉祀之。
楊統領雖死於叛卒之暗擊,然據當時親歷其役者所留下之各家記載,對其皆有極高之評價。
如彰化吳德功「讓台記」即云:
「論者悲楊之遇,未嘗不服其勇也。今遺塚在頭份山上,士人虔奉,香火不絕焉。」
裔有詩讚新楚軍統領楊載雲:
「頭份嶺下車紛紛,頭份領上日欲曛;荒塚纍纍蓬蒿滿,停輿憑吊新楚軍,回想乙未六月間,
臺島治兵如絲棻;依時廉藺不交歡,南北將帥門戶分,公本血性奇男子,丹心捧日才不群;
初寄專閫拜登壇,詎料金牌召孔殷。公憤奮臂衝前敵,身冒砲火甘自焚;嗚呼新楚軍統將誰,
藍領遊擊楊載雲。 」
隱姓埋名之思痛子在「臺海思痛錄」中亦云:
「觀楊載雲斬馘千餘,隱若一敵國,誰謂今人不古若哉? 使諸將皆如載雲,虜食得下咽乎?」
可見其所獲之評價.....
頭份 楊統領廟 (楊再雲墓)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3bDsXMp
---------------------------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到苗栗南庄的大屋坑石爺,這個石頭公絕對是左編看過最~大的石頭公了。
這個神明很少見/石頭公系列(二)南庄石爺廟 https://bit.ly/383yaww
大屋坑石爺。圖片來源:客庄典藏
巨無霸石頭位於苗栗神桌山,就壓在石爺廟上方,雖然看起來隨時都會崩塌,但這巨石已經在這矗立了數十年,經歷了無數個颱風,就連地震也都未移動分毫,當地居民都說:「這不是神蹟,什麼才是神蹟?」令人嘖嘖稱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傳這顆巨石為抗日名將楊再雲靈魂的安居之所,所以石爺廟供奉的石爺便是楊再雲將軍,當時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之際,楊再雲為清廷駐台武將,帶領台人一同奮抗日本人的統治;楊再雲最後被日本人圍困,誓死防守,卻沒想到卻被自己人背叛偷襲而死,後人為感念、紀念其義舉,遂供奉至今。
石爺楊再雲神位。圖片來源:客庄典藏
在台灣全民瘋大家樂時期,許多人都會到石爺廟求明牌,觀看巨石上的紋理、細砂,看看能不能看出一些數字的端倪。除此之外,這顆巨石旁還湧出了乾淨清甜的山泉水,當地居民都會特地到這裡裝取山泉水,認為這是「仙水」,且大家都說仙水就是特別甜,比起自來水好喝多了,拿來煮湯、煮茶特別甘甜。
仙水亭。圖片來源:客庄典藏
天然靈泉。圖片來源:客庄典藏
那麼,你覺得這顆巨石究竟是楊再雲將軍顯靈,還是只是巧合呢?下次不妨自己來看看!
這個神明很少見/石頭公系列(二)南庄石爺廟 https://bit.ly/383yaww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相傳這顆巨石為抗日名將楊再雲靈魂的安居之所,所以石爺廟供奉的石爺便是楊再雲將軍,當時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之際,楊再雲為清廷駐台武將,帶領台人一同奮抗日本人的統治;楊再雲最後被日本人圍困,誓死防守,卻沒想到卻被自己人背叛偷襲而死,後人為感念、紀念其義舉,遂供奉至今。

中港溪位於苗栗縣境內,是苗栗主要河川之一。在中港溪上游的南庄鄉大屋坑,溪畔岩壁有一顆大石頭,在突出岩壁的巨石下有座「石爺廟」,供奉著抗日名將楊載雲。
楊載雲是清光緒22年(1895)乙未戰爭的新楚軍統領。清廷割臺予日本後,各地起義抗日,楊載雲於戰時遭叛卒所殺,葬於坪頂埔,被後人稱為「楊將軍之墓」。後來墓遷至石嚳,某日民眾在此發現可治病的泉水,廣為流傳。由於楊為抗日英雄,日治時官方禁止村民前往,地方人士偷將石碑遷至現今巨石下,以「石爺」之名掩護,暗中奉祀。
「爺」在客家話中是父親的意思,故石爺被視為孩童的守護神,當地民俗讓小孩認石爺為義父,希望小孩像廟上方巨石一樣,無論經過多少颱風、地震肆虐,仍屹立不搖。經濟部水利署圖書典藏及影音數位平台 中港溪畔漫談石爺廟 https://bit.ly/3bbCJXJ


西村石爺廟,是位於臺灣苗栗縣南庄鄉西村、中港溪畔的石頭公廟,其石爺視為楊載雲。
西村石爺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Z1UMs
歷史
大屋坑石爺
南庄客家人的傳統習俗有孩子生下來要去排八字,若與父母相剋、或命中帶弓帶箭,就必須認乾爹乾娘,以去不祥之運,因人選必須福星高照之人,而且一般人也不願擔任這角色,可找西村大屋坑的石爺代替,有的父子都以祂為義父,甚至代代如此[1]。這塊被稱為「石爺」的巨石高約廿餘公尺、寬約十公尺,有人認為石塊近三分之二埋在山壁,才因此牢固,不會掉落在中港溪裡[2]。孩子認了以後,每年再去會面一次,叫「換絭」(換護身符),直到滿十六歲,就要準備三牲、紅龜粿和紅蛋致謝,順便終止認養關係,叫「脫絭」,拜完後分送紅蛋給左鄰右舍享用[1]。
葛樂禮颱風時,南庄吊橋遭暴漲溪水沖毀,沖走兩學生,其中一人於橋邊受救拉上岸,另一人在此巨石前被沖上岸順利救起,地方就盛傳大屋坑石爺顯靈神蹟,共同出資整修[3]。由蕭運興、蕭木鄰等三人獻地三百餘坪[1],廟稱為「西村石爺廟」[4]。在南庄南江村,也有石爺廟[5]。
楊大人碑
楊載雲在乙未戰爭陣亡後,南庄鄉民在今南庄中正路山林管理所工作站宿舍設立石碑紀念[3]。楊載雲另名「楊再雲」,據說是後人為其埋銜改名之故[6]。多年後南庄的碑被人毀去,由庄長張春華設神位至大屋坑下[3]。1963年,因葛樂禮颱風被毀,鄉民集資重新覓地[2]。
這場颱風也讓楊載雲在頭份的遺骸改至頭份鎮公所車棚內暫厝,稍後並移往附近大眾廟合祀,為今日的楊統領廟[7]。
牌位移入
經地理師勘察後決定將楊載雲神位移到大屋坑巨石下安奉[2]。人們自縣道124號右轉過西村大橋,再右轉進入小路,再往溪畔走就可見到神桌山山腳下的此廟身[8]。
西村村長葉明貴回憶,早年六合彩、大家樂風靡時,有人在此求得明牌,簽中大筆彩金後酬神謝戲多日,引起許多人爭相前往求明牌[3]。還有人說半夜求明牌聽到馬鳴,因此認為是石爺騎馬經過[8]。
1984年由蕭運興整修石爺廟時,據他所說親眼見到一名工人爬上供桌戲稱是楊大人,結果兩晚惡夢連連,直到主事者乃慎重擺案請示,終才免除懲戒[6]。該年重建時,廟方在地底下興建儲水設施,並在廟旁興建仙水亭,方便民眾取水[4]。據說用此廟泉水泡茶甚是好喝,普通茶用泉水泡煮後,都可變成上等的茶味[2]。
1994年報導,巨石岩頂開始長出一叢叢的腎蕨,且倒掛生長,吸引民眾前往欣賞[9]。西村石爺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Z1UMs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西村石爺廟楊載雲牌位西村石爺廟沿革西村石爺廟


奇!巨石壓小廟 南庄石爺廟屹立數十載
巨石儘管看似搖搖欲墜,但實則相當穩固,已屹立數十載。(記者鄭鴻達攝)
奇!巨石壓小廟 南庄石爺廟屹立數十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0aE6zu
2015/05/22 17:58
〔記者鄭鴻達/南庄報導〕南庄神桌山下有顆大如小屋的巨石,底下靜謐的石爺廟供奉著抗日名將楊再雲,過去大家樂時期求明牌人潮絡繹不絕,該廟乍看宛如頂住落下的巨石,但歷經數十載颱風、地震侵襲未曾移動分毫,令人稱奇,居民也認為石爺守護,更傳過有趣靈異事件。
自苗124線右轉過西溪大橋,再右轉進入僻靜的小路,即是南庄鄉西村大屋坑,再往溪畔走,有座廟座落在神桌山山腳下、中港溪旁,顯得相當低調不起眼,若從遠處往廟的方向看看,有顆巨石嵌在山壁上,石頭下有條細縫,裡面便供奉著抗日名將楊再雲。
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肆虐,災後老村長蕭運興等仕紳重建石爺廟,無償開放蕭家土地,讓民眾免費到石爺廟參訪,廟中供奉的石爺,為清政府割台時,與台人奮力抗日的駐台武將楊再興,楊後遭圍困死守,但不幸被叛卒偷襲死亡,後人感念其義舉,便供奉至今。
西村村長葉明貴說,對石爺印象最深刻的是鄉民常去汲取稱為「仙水」的山泉水,廟上巨石突出山壁許多,外觀奇特,若站在下方會有壓迫感,好像巨石隨時會落下,但經歷過多年颱風地震仍屹立不搖,曾有人探勘,認為巨石近三分之二埋在山壁,才因此如此牢固
葉明貴說,大家樂興盛時,民眾會去求明牌,也曾傳過靈異事件,曾有人半夜求明牌聽到馬鳴,一行人驚疑何來的馬,因此認為是石爺騎馬行經,來求明牌的人,會輕抹沙盤或等蟲子爬過時,觀察沙痕或色澤,看是否能參出類似數字的形象,也有人一看就看一整天。
葉明貴說,廟上巨石突出山壁許多,外觀相當奇特,若站在下方會有壓迫感,好像巨石隨時會落下,但巨石經歷過多次颱風地震仍屹立不搖,且過去淹大水溪水暴漲,從未淹過石爺廟前堤防,葛樂禮颱風更有溺水孩童被沖到這停住被救起,因此有鄉民認為石爺很靈驗。
石爺廟內供奉的,是日治時代初期的抗日名將楊再興。(記者鄭鴻達攝)
大家樂興盛的時期,常有民眾到石爺廟求明牌,盼用沙盤看出數字。(記者鄭鴻達攝)
奇!巨石壓小廟 南庄石爺廟屹立數十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0aE6zu
石爺廟上方有一顆巨石,視覺效果相當強烈。(記者鄭鴻達攝)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無畏巨石壓頂的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廟 無畏巨石壓頂的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廟 @ 廣興兩公婆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無畏巨石壓頂的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廟 @ 廣興兩公婆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rf0TpM
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無不期盼子女能夠聰慧健康順遂成長,在子女的成長過
程中,冀望能得到神明的庇佑,則子女自能平安長大成家立業 。在台灣民間的信仰中,以遠
古泛靈信仰為基礎,泛靈信仰是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物體 ,都有靈魂的存在,是人類古老的宗
教信仰型態,於是許多天地自然文物,都被轉化成為神明祭拜。
世界各地都可見到人類對石頭神化的信仰行為 ,在臺灣地區,最普遍的是『石頭公』與『石
敢當』。『石頭公』與『石敢 當』均屬於陽性神明,但客家地區將『石頭公』再細分為『石
爺』與『石母』,『石爺』是陽性神明,而『石母』則屬陰性。
客家話的『爺』是父親之意 ,換言之,『石爺』就是『認石頭為義父』。民間認為『石爺』
是小孩子的守護神,也具有土地公的神格,如果小孩出生後體弱多病不易撫養 ,認有靈氣的
大石頭為義父,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就帶小孩向『石爺』祭拜 ,祈求『石爺』庇佑義子女
平安成長。
一般常見的『石爺廟』,都是在地勢平坦交通方便的村莊或社區角落 ,但1984年修建的南庄
鄉西村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廟 ,是藏身在中港溪旁的一顆天然巨石下方,經歷三十多年的颱
風、洪水或地震侵襲 ,都能毫髮無傷安然渡過,如果這不是神蹟,什麼才是神蹟?
南庄中港溪外環道接近西村大橋(101年8月改建前原名『西溪橋』)東岸橋頭旁的堤防上
就可以見到前方山腳下中港溪旁的石爺廟(紅圈處)
連結南庄鄉東村與西村的西村大橋,取景處是東村,對岸是西村
在西村大橋上也看得到前方山腳下中港溪旁的石爺廟(紅圈處)
通過西村大橋後要右轉,再遇雙岔路時取右線『農苗庄20』行一直到路底
巨石下的石爺廟完好無損,是神蹟?巧合?還是恐怖平衡?
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神位
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靈地碑記
『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靈地碑記』全文摘錄如下:
吾鄉素有楊大人石爺神主‧ 為鄉人所膜拜不已‧ 相傳為乙未抗日英烈新楚軍統領副將楊再
雲暫厝英靈之所‧ 民國廿二年燬於日據當局隘丁之手 ;民國五十二年再毀於葛樂禮颱風洪
水‧自此之後,廟基被水潦沖齧 ,陵夷就低, 屢修屢圮,而善男信女則跨石越水,膜拜之
虔誠依舊 。地方士紳乃亟議修葺,由蕭運興、蕭木鄰等三大房献地三百餘坪, 即以癸亥歲
冬臘月興工,委光興董其役。
石爺神主獨據形勝之地,位神桌山 彙 瀕溪之石崖下,儼然臨流之砥柱,為本省罕見之獨立
巨石也。地名大屋坑,面眾石激湍之中港溪 。溪自虎頭 山匯納東‧南兩河而流經廟前。神
位正向茶園坪,遙迎橫屏 背山及向天 湖山,層巒疊翠,氣象萬千,英靈所鍾,有清泉流經
座前而匯為仙水,水聲泠泠然可聞 。赫聲濯靈 ,日以益著,水旱疾疫,弱嬰祈保,有禱必
應 ,人遂尊為化王,以為鎮山水之神。
神以庇人,人以祀神,神人所親,惟德惟馨。
光興素仰楊大人救臺抗日身殉 臺島之英勇壯烈 ,故不憚經營倡率,光大規模,上以激發忠
義,下則 整理勝地以充實 觀光資源之爾,是為記。
修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羅光興謹識
又龍陳運棟拜撰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甲子歲正月
無畏巨石壓頂的楊大人再雲將軍石爺廟 @ 廣興兩公婆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rf0TpM


苗栗南庄石爺廟 @ 綠茶貓 :: 痞客邦 :: https://bit.ly/3ri0nra
苗栗縣南庄鄉有一個特殊的景象,一顆天然巨石隱身山林,在石頭下供奉了一間石爺廟,由於這顆石頭就緊緊壓著廟頂,第一次看到的人都會擔心,石頭會壓垮供奉的石爺,但幾十年下來,歷經無數次風災地震,這顆石頭安穩的守護著石爺廟,不曾發生過意外。
順著南庄鄉西村的偏僻道路,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石爺廟。從遠處觀看,這顆巨大的石頭有一個細小的裂縫,走進一看,裂縫裡面就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石爺廟,供奉的是抗日英雄楊再雲將軍。
如此特殊的地形,到底如何形成?何時形成?就算60多歲的居民也說不上來,他們說從有記憶以來,石頭就已經存在,小時候長輩會告訴他們,石頭會塌下來,壓住不聽話的小孩,所以過去一度傳說,石頭總有一天會坍塌。
但神奇的就是,幾十年過去,不要說大石頭塌陷,他們就連一顆小落石都沒見過。苗栗縣南庄鄉鄉民劉明發說,「大家認為說,這麼大的石頭不會壓下來,很神奇。」
也因此石頭下供奉的楊將軍幾十年來平平安安,呈現如此的恐怖平衡,據說日據時期,楊再雲因為抗日逃到這裡,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才決定建廟,而會選在石頭縫裡,是因為有人在溪裡面撿到一顆骷顱頭。
苗栗縣南庄鄉鄉民劉明發說,「結果楊將軍託夢給他(撿到骷顱頭的人),說那骷顱頭是我的,他(楊再雲將軍)說,我想在這邊住,你幫我弄一個牌子。」
30多年前的一個大颱風,兩個小男孩被沖入廟旁的南河溪,情況危急之際,被沖到石爺廟前,卻突然停下來而因此獲救,當地人說是石爺顯靈,從此香火鼎盛,神蹟不斷,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專程來看沙盤求明牌。
巨石不倒的傳說,讓越來越多人感到好奇,幾年前當地民眾找來地質專家勘查,讓巨石下求生存的石爺廟,終於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劉明發說,「這個石頭是相當大,伸出的部分應該是五分之一,伸入的是五分之四。」
但當地人卻還是相信,就算沒有那看不見的五分之四顆石頭,巨石在石爺的保佑之下,永遠都不會坍塌。(
苗栗縣南庄鄉有一個特殊的景象,一顆天然巨石隱身山林,在石頭下供奉了一間石爺廟,由於這顆石頭就緊緊壓著廟頂,第一次看到的人都會擔心,石頭會壓垮供奉的石爺,但幾十年下來,歷經無數次風災地震,這顆石頭安穩的守護著石爺廟,不曾發生過意外。
順著南庄鄉西村的偏僻道路,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石爺廟。從遠處觀看,這顆巨大的石頭有一個細小的裂縫,走進一看,裂縫裡面就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石爺廟,供奉的是抗日英雄楊再雲將軍。
如此特殊的地形,到底如何形成?何時形成?就算60多歲的居民也說不上來,他們說從有記憶以來,石頭就已經存在,小時候長輩會告訴他們,石頭會塌下來,壓住不聽話的小孩,所以過去一度傳說,石頭總有一天會坍塌。
但神奇的就是,幾十年過去,不要說大石頭塌陷,他們就連一顆小落石都沒見過。苗栗縣南庄鄉鄉民劉明發說,「大家認為說,這麼大的石頭不會壓下來,很神奇。」
也因此石頭下供奉的楊將軍幾十年來平平安安,呈現如此的恐怖平衡,據說日據時期,楊再雲因為抗日逃到這裡,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才決定建廟,而會選在石頭縫裡,是因為有人在溪裡面撿到一顆骷顱頭。
苗栗縣南庄鄉鄉民劉明發說,「結果楊將軍託夢給他(撿到骷顱頭的人),說那骷顱頭是我的,他(楊再雲將軍)說,我想在這邊住,你幫我弄一個牌子。」
30多年前的一個大颱風,兩個小男孩被沖入廟旁的南河溪,情況危急之際,被沖到石爺廟前,卻突然停下來而因此獲救,當地人說是石爺顯靈,從此香火鼎盛,神蹟不斷,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專程來看沙盤求明牌。
巨石不倒的傳說,讓越來越多人感到好奇,幾年前當地民眾找來地質專家勘查,讓巨石下求生存的石爺廟,終於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劉明發說,「這個石頭是相當大,伸出的部分應該是五分之一,伸入的是五分之四。」
但當地人卻還是相信,就算沒有那看不見的五分之四顆石頭,巨石在石爺的保佑之下,永遠都不會坍塌。
苗栗南庄石爺廟 @ 綠茶貓 :: 痞客邦 :: https://bit.ly/3ri0nra


【 抗日名將楊再雲 與巨石廟】
苗栗縣南庄鄉西村大屋坑中港溪畔
的巨石下有座「石爺廟」,
看似被巨石壓住的拜亭,其實是順著天然岩洞築成,
不僅成為一幅奇景,
裡頭供奉抗日名將楊再雲,還有不少傳說。
相傳「石爺」是清朝駐台統領楊再雲,
台灣割讓日本時他指揮尖筆山抗日戰役寡不敵眾,
敗退南庄時中箭身亡,居民為緬懷他而設石碑紀念,
民國22年日人發現強拆,
當時的庄長張春華與地方人士研議
偷偷將石碑遷到現今隱密的巨石下。
石爺廟坐落西村神桌山下,
地方人士捐出300多坪土地,
利用巨石形成的岩洞重立石碑、建造拜亭,環境清幽,
一旁天然的山泉水水質好,
不時有居民來拜拜、取水或在石桌泡茶聊天,十分愜意。
西村村長葉明貴說,
石爺上方的巨石長滿了草木,從山坡壁面突出許多,
待在巨石岩洞下會有「巨石可能落下」的錯覺與壓迫感,
但其實多年來穩若泰山,還有人為此奇景調查,
推測巨石只突出一小部分,才會屹立不搖。
他說,以前大家樂興盛時,有人會向石爺求明牌,
靈不靈見仁見智,但相傳颱風天溪水暴漲,
石爺廟前堤防不曾被淹沒,
還有孩童在中港溪上游被沖到石爺廟附近溪畔獲救,
都是石爺顯靈保佑地方,也成為地方信仰中心。大樹下講歷史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rgS5jh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苗栗頭份楊統領墓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抗日新楚軍楊載雲將軍墓廟之探訪!(6) 北埔我們的故鄉 | 抗日新楚軍楊載雲將軍墓廟之探訪 | Facebook https://bit.ly/46go7QX
二十幾年前,我在台北中國時報總社,請調回新竹鄉下跑新聞的時候,在北埔自己家鄉慈天宮,看到一個香爐與一面造型很特殊的神牌位,是一種龍型頭造型,但有一次北埔慈天宮遭小偷,竊賊把這塊龍頭造型神牌與註生娘娘的掛像偷走了。
轉輾請教了幾位北埔耆老說,被偷走的這面神牌,有可能是早年北埔鄉人供奉楊載雲將軍的神牌,由於楊載雲是1895年乙末戰爭抗日新楚軍的統領。
日人據台後,嚴禁後人紀念他,廟也就被拆了,至於以「軍王爺」或「軍大王」之名,所建的小廟則是紀念早年拓墾大隘三鄉戰死客家先民所建的廟,北埔鄉人不願用萬善爺之名祭祀,才有這種名稱安之。
早年,在北埔鄉就有三座這種小廟,一在台新工廠旁之崁下,相傳此小廟就叫「楊大人廟」,是抗法家北埔家姜紹基所建,另也有一小廟在往峨眉台三線社官橋頭附近,早年北埔鄉人稱之為「軍王爺」,目前已經改成土地公廟。
另一座則是往寶山鄉寶山路往高爾夫球場大轉彎處,這個地方,有老一輩北埔人稱之為「軍大王」的小廟,只是年代久遠,這座小廟同樣傾塌,被改成土地公廟了。
讓筆者好奇的是,楊載雲這號人物,在台灣北部許多客家鄉鎮都有紀念他的小廟,除了北埔鄉外,就連寶山鄉耆老也說,位於雙溪村的萬善祠也有供奉他
在南庄與頭份鎮同樣發現有地方人士供奉楊載雲的小廟,南庄鄉今天的發展成為旅遊勝地固有其山川秀麗之美為誘因,像日軍將領乃木希典曾在南庄駐防,築了一段石階等遺跡,仍保護完整,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我媽是南庄人,有一次陪我媽回南庄,她帶我去看一座小廟,就位在中港溪左岸神桌山下,竟然這座小廟也是供奉抗日義士楊載雲。
此廟位於中港溪上游的大轉彎處,廟雖小,但小廟上所庇護遮蔭的岩石,卻是巨大無比,形勢殊異,常讓第一次觀者,有視覺震撼之感。
落在頭份鎮濱江街旁的楊統領廟,雖與無名孤魂的萬善爺合祠,建築也不見宏偉,但因楊載雲戍台抗日事蹟歷歷,此廟雖小,卻深受頭份客家鄉親所尊崇,而香火不絕。
在頭份楊統領廟中所書沿革註明,大意是日軍犯台時,楊載雲在頭份莊會同各地義軍北上新竹禦敵,起先屢戰皆捷,後因兵寡械薄,而漸露敗象。
楊載雲仍然奮勇抗敵,士卒有意退縮,卻被楊親手殺了,或許是他的治兵嚴厲,最後遭叛兵從後開槍打死在戰場上。
沿革上還說,楊載雲死後,被人用戰旗裹屍,葬於頭份鎮打醮坪,稱楊大人之墓,後又遷至南庄石壁下墓地,稱為「石爺」。
民國廿年再遷葬頭份棘仔園墓地,民國六十八年,善信在濱江街現址新建「楊統領廟」,立「楊統領再雲神位」碑,與萬善爺諸公合祠。
前副總統李元簇,是湖南省平江縣人,退休後住在頭份,他對楊載雲出生背景頗感興趣,經他多方查證,認定楊載雲應和抗法援台的後勤司令彭楚漢、血戰月眉山的王詩正以及為抗日萬里求餉的易順鼎等人一樣,都是湘軍成員,是湖南省湘潭縣人。
為了考證這些事,我曾到頭份訪問前副總統李元簇,他說他認為湘軍成員,仍有後人留在台灣。
李元簇的說法,楊載雲亦稱楊紫雲,「再雲」應是後人慕其忠烈,恐日軍挖墳侮辱,而予埋銜改名。事實上楊統領之墓地所以數度遷徙,也是後人暗護憑弔之舉。
楊載雲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是駐防新竹的總兵吳光亮之副將,光緒廿一年(1895)三月下旬,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引起台人義憤,正當清軍將領紛紛被召回內渡之際,湖南湘潭籍的台中知府黎景嵩,招募了一批被內渡將領遺棄的湘軍士兵約七千人,命名為「新楚軍」,任命其親戚楊載雲為統領,負責保衛台中。
當年五月間,日軍登陸進佔台北,復派遣一支部隊攻佔新竹,黎景嵩鑑於新竹是日軍南下的門戶,特命楊載雲率新楚軍進駐苗栗縣頭份莊,匯集台灣地方人士組成的義軍反攻新竹。
楊統領與義軍發動多次攻擊行動,一度乘勝攻佔十八尖山和虎頭山,逼進新竹城,但日軍旋而把台北的近衛師團主力南調增援,兵力懸殊下,抗日隊伍被迫轉攻為守,力保從新竹南下台中的第一道防線尖筆山和頭份莊。
日軍南犯後,從正面進攻皆未得逞,乃收買新楚軍內奸引路,分兵抄襲楊統領軍之後路,切斷其與友軍之聯繫,楊處於孤軍奮戰之局終因彈藥告罄,兵勇散亂,而遭自己所屬從後開槍喪命。
吳德功所著「讓台記」也有所載:1895年8月10日,日軍繼向新楚軍大本營所在地頭份發動進攻,營區被日軍騎兵攻破,時日軍開砲彈如雨下,銃煙散佈不見人面,李維義先是缺乏周密佈置,既見坐營為敵所破又不敢率軍力戰,首先脫逃,諸軍隨退,此刻「惟楊力戰,不避銃火,日軍前後夾攻,回見大營已破復奮勇為殿,身中數槍而斃。」
在此戰役中,楊統領職己先遭撤換,卻抵死與陣地共存亡,其英勇事蹟在當地廣為流傳,有詩如下:
「頭份嶺下車紛紛,頭份嶺上日欲薰
荒冢累累蓬蒿滿,停輿憑弔新楚軍
回憶乙未六月間,台灣治兵如絲棼
伊時廉藺不交歡,南北將帥門戶分
公本血性奇男子,丹心捧日才不群
初寄專閫拜登壇,詎料金牌召孔殷
公憤奮臀沖前敵,身冒火炮甘自焚
嗚呼!新楚軍,統將准,藍翎游擊楊載雲!」
李元簇生前告訴我說,湖南雖是內地省份,但從清初就有湘人赴台,從同治元年(1862)至光緒廿一年(1895)台灣被日本佔據前的34年中,先後來台戍防的湘軍約有二萬餘人,遍布全台,成為抗法軍的主力。
抗法戰爭結束後,尚有一萬三千多名湘軍在劉銘傳統率下,從事開發與撫民任務,應驗了「無湘不成軍」之說法。
前副總統李元簇之言,應證留傳竹苗客家老一輩的說法,似乎也可銜接得上,台北城被日軍攻佔,一批被遺棄未能返回大陸的河南兵,開官庫搶庫銀南下潛逃,卻被桃竹苗客家人怪罪不抗日,慘被追殺。
這也是在桃竹苗許多地方都設有河南公廟的原因,或許這就是一種救贖吧!
四百年來,台灣就像一片在海上漂浮的扁舟,浮浮沉沉的讓人看不清楚方向。
歷史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活在當下保命最重要。不要聽那些政治人物胡說八道,什麼道義、犧牲、奉獻。
如果連命都沒有,一切都灰飛煙滅,在這個世上沒有人記得你的存在!
圖說,南庄神桌山下的楊載雲墓己變成石爺廟受鄉民所愛載祭拜。
楊載雲在南庄卻變成石爺讓後人供奉。
(6) 北埔我們的故鄉 | 抗日新楚軍楊載雲將軍墓廟之探訪 | Facebook https://bit.ly/46go7QX
頭份鎮濱江街旁的楊統領神牌跟南庄石爺廟的造型很像。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何來美專欄/乙未抗日戰役官民的志節 – 客新聞 HakkaNews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何來美專欄/乙未抗日戰役官民的志節 – 客新聞 HakkaNews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碉堡

楊大人楊再雲+軍大王-軍王爺是在姜秀鑾開墾北埔等地,與原住民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24°44'48.1"N 120°55'38.0"E - Google 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