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詞賞析】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西元803年~西元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今陝西西安),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六年,享年五十歲。
    杜牧在家中排行十三,也被稱為杜十三,詩情豪邁,有類杜甫,亦稱「小杜」。杜牧和李商隱齊名,被後人稱之為「小李杜」。(李杜是指李白、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註釋: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金陵(今南京市)。相傳秦時鑿鍾山以疏淮水,故名。這裡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 醉生夢死 的遊樂處。
2.商女,指賣唱的歌女。
3.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是樂府吳聲歌曲名,為南陳後主 陳叔寶所譜的歌曲。是宮廷內萎靡之音代表作,後人  遂視為 亡國之音。
語譯 :
   煙霧籠罩著寒冷的江水,朦朧的明色 映照著沙灘;晚上把船停靠在秦淮河邊的酒家附近。
   那些賣唱的歌女們,不能體會國家滅亡的痛苦悲哀;所以在江的那一邊,仍然在唱著「玉樹後庭花」這些醉生夢死、使人喪志的靡靡之音。
賞析:
    這首《泊秦淮》,是即景感懷的詩。金陵(今南京市)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杜牧 目睹當時的唐朝 國勢日衰,當權者 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
    歌女們只知道演唱 使人喪志的靡靡之音,一般人也過著 醉生夢死的生活,所以 積極喚醒國人關心前途,振作起來,不要耽於逸樂。充分表達了 居安思危 的愛國情操。
    這首詩,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 第二句 敘事, 點明 夜泊地點 秦淮;第三、四句 感懷,由「近酒家」,酒家多有歌妓,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於聲色;由「亡國恨」推演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笞 當權者的荒淫。
-------------------------------------------
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做生意的女子嗎
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做生意的女子,還是商人的女兒呢?
「商女不知亡國恨」是出自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的意思是: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詩人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恨,隔著江水仍在大聲高唱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商女」在這根本不是商朝的女子,也不是做生意的女子,更不是商 人的女兒。在這裡它是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那麼怎麼歌女被稱為「商女」了呢?
原來在唐朝時,歌伎、女伶都被通稱為「秋娘」,也稱為「秋女」。有詩句為證,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這句的意思是,我彈奏的曲子很好聽,讓老師都連連稱讚。我化的妝容也很好看,每次化完妝周圍的藝妓都嫉妒我美。從這句詩來看,這裡的「秋娘」指的就是她身邊的姐妹,彈琴唱歌的歌女。
那麼「秋娘」怎麼又稱為「商女「了呢?
這是因為古人的音樂和現在的「哆、來、咪、發、索、拉、稀」不同,它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在五聲音階中,旋律以商調為主音的樂聲,它的樂調比較悲涼哀怨。與秋天蕭瑟,淒涼的感覺相近,所以後來就把」商「與四季中的」秋「匹配起來,稱為商秋。
古代以「商」指秋還挺多的,比如商信、商風、商吹在這裡都是指秋風,商日就是指秋天,商意、商氣指的就是秋意、秋氣,而商暮也就是秋末的意思了。
看到這裡就明白了吧,「秋女」也就稱為了「商女」當然也就是「歌女」了。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商女」來指代「歌女」的詩句也有很多。如宋代葉月流《琵琶亭詩》「明月滿船無處問,不聞商女琵琶聲」。這裡的「商女「就是歌女的意思。
元代馬致遠《潯陽江》「送客時,秋江冷,商女琵琶斷腸聲」中「商女「也是歌女的意思。還有明代凌義渠《固鎮驛折殘榴花》「點點猩紅滲血冷,隔船商女怨琵琶」,這裡的「商女」都是指代的歌女。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庭花是什麼,原來是有故事的
2017-08-17 由 歷史人物事件 發表于歷史
「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陳朝最後那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填上了新詞,詞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陳叔寶窮奢極欲,沉湎聲色,是一個典型的昏君。當時,北方強大的隋時時準備渡長江南下,陳這個江南小王朝已經面臨著滅頂之災,可是這個陳後主,卻整天與寵妾張貴妃、孔貴人飲酒嬉戲,作詩唱和。陳叔寶作詩水平不怎樣,從這首《玉樹後庭花》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這首詩中,陳後主是在以花喻張、孔二妃。這首詩意境不深,只
是對妃子肉麻的讚美,並無技巧可言,若不是與亡國有關是不會流傳下來的。
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雖然品位低下,但卻得到一群奸臣的肉麻吹捧,他自己也自鳴得意起來。隋朝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亡國之君陳叔寶仍然和寵妾、墨客們唱著《玉樹後庭花》,直到敵軍沖入宮殿,他才和兩個妃子躲進一口井裡。隋兵「窺而呼之,後主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乘而上。」陳後主亡國之際的醜態成為千古笑料,他的《玉樹後庭花》也成了亡國的代名詞。
李商隱寫的《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寫的是隋煬帝楊廣驕奢荒淫的生活。陳後主降隋後,竟成了楊廣的好友。這個楊廣時時惦記著人家陳後主的那兩個妃子,連做夢都夢見和張貴妃張麗華跳舞。李商隱將兩個昏君放在一起,讓他們死後在地下一起唱《玉樹後庭花》,這真是絕妙的諷刺。昏君楊廣不但沒有接受陳亡國的教訓,反而與昏君為友,意在人家的老婆,最後隋也真的亡在了楊廣的手裡,這真是昏上之昏。
後人對《玉樹後庭花》的引用評論,目的是讓人警惕,不要沉溺於靡靡之音。杜牧的時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著腐敗和糜爛,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猶唱《後庭花》」警示唐王朝。
-----------------------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注解】
  (1)選自《樊川文集》。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寶華山,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爲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區秦淮河一帶爲著名旅遊勝地。
  (2)煙:指像煙一樣的霧氣。  
  (3)籠:籠罩。這句運用的是“互文見義”的寫法:煙霧、月色籠罩着水和沙。
  (4)寒水:清冷的河水。  
  (5)月:月光。  
  (6)沙:沙灘。
  (7)夜泊:因天晚而抛錨停船。
  (8)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爲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9)近:靠近。
  (10)酒家:酒館
  (11)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爲生的女子。
   (12)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13)亡國恨:國家滅亡的悔恨或遺恨。
  (14)猶:副詞,還。
  (15)《後庭花》:即樂曲《玉樹後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最爲有名。因陳後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後人又把他所喜愛 的《玉樹後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
    如《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于樂。陳将亡也,爲《玉樹後庭花》;齊将亡也,而 爲《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16)江:這裏指秦淮河。長江以南,無論水的大小,口語都稱爲江。
【韻譯】
煙霧彌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爲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她們在岸那邊,還唱着後庭花。
【作品簡介】
   《泊秦淮》由杜牧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 六朝覆轍,無限感傷。
    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 脫;
   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身爲一名愛國詩人,杜牧看到内憂外患,民不聊生,對晚唐統治者十分不滿,感到唐王朝的政權岌岌可危。
    在此背景下,作者來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煙寒水、夜幕 朦胧的凄迷景象,聽到了商女靡廢的亡國之音,大爲憤慨。“猶唱後庭花”表面上是批評商女,實則把鬥争矛頭指向了醉生夢死的統治者。
     除了憂傷、悲憤、鄙視 外,從作者對曆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曆史背景】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遊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绮豔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
    當年 陳後主長期沉迷于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爲兒戲,終于丢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麽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 官僚、豪紳。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爲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産生曆史又将重演的隐憂呢!
   “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 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曆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 唱《後庭花》”,于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
    這兩句表達了較爲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隐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寫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爲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 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産生的。當他來到 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着那《後庭花》曲。其實, 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曆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評析】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遊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歎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次句點題,并以“近 酒家”的豐富内涵啓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
   後二句由 一曲《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爲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将曆 史、現實巧妙地聯爲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爲“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管世銘甚至稱其爲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聽着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 對隻知征歌征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曆景爲鑒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首詩被認爲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
【作者介紹】
  杜牧(803一852),唐朝詩人,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時有名 的宰相和史學家杜佑的孫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進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當幕僚,後出任黃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書舍人。晚年 居住在長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會危機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研究各種現實問題和曆史經驗,25歲那年寫下有名的《阿房宮賦》。杜牧的文學創作,以詩歌最爲突出;詩歌又以近體詩七言絕句特别受後人推崇。爲了别于杜甫,人稱“小杜”。他和同時代另一位傑出詩人李商隐齊名,人稱“小李杜”。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杜牧的 《泊秦淮》,全文:「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指歌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南朝陳後主所作,後人視為亡國不祥之者。詩中充滿辛辣的嘲諷,寓托著詩人憂心國事的深切悲慨。
這感覺上是在斥責「商女」,實則別有深意;歌女們唱什麼樂曲,由聽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們為了生存,是沒有決定權的。可見,作者在這裡用的是「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應是那些醉夢生死、不問國事的享樂者!《玉樹後庭花》,是亡國艷曲,可在晚唐國勢衰微,內憂外患並交的時候,有人居然不以國事為念,反而用這種靡靡艷曲尋樂。在這裡,詩人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在婉曲輕利的風調中表現出尖辛的諷諭、深沉的悲慨和無盡的感喟。⋯⋯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杜牧出身於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為西晉軍事家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牧雖然與杜甫同為杜預之後,但是支派相去甚遠。杜甫是杜預子杜耽之後;杜牧則是杜預少子杜尹之後。杜牧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響非常大。其父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比較自豪於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說:「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他出生所謂「城南韋、杜」的世家望族。先祖杜預,是晉朝赫赫有名的鎮南大將軍,封侯。祖父杜佑,歷任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封歧國公。唐兄杜悰,後來在武宗、懿宗也官至宰相。真是「一門朱紫,世代公卿」。杜氏家族不但門第顯赫,而且還有優良的學術傳統。杜預被稱為「杜武庫」,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現在流行的《左傳集解》,就是他編纂的。杜佑寫有著名的《通典》,考明歷代典章制度,至今仍不失為一部重要的著作。這些,都對杜牧產生深刻的影響。
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詩、絕句,不擅長於長篇五言古詩;但這正是杜牧最擅長的,他的長篇五言古詩氣骨遒勁。杜牧也擅長七律,是晚唐時期最擅長七律的詩人之一。他的七律善用拗峭之筆,見之俊爽。
作為古文家的杜牧,深受韓愈的古文影響,筆力健舉,但不免強造文句,但是在晚唐時還是相當傑出的。他認為文章應當注重思想內容,文句詞藻的華麗是次要的。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
杜牧詩文皆所擅長,在唐朝也不多見。洪亮吉稱:「有唐一代,詩文兼擅者,惟韓柳小杜三家。」
中晚唐之後,詩人開始採用民間曲子填詞;杜牧曾作《八六子》,是第一個採用民間曲子中長調的作詞者,也是第一個作慢詞的人。
此外,杜牧也是一位書法家。清朝葉奕苞評論其書法:「牧之書瀟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云:『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目前唯一流傳於世的杜牧手跡《張好好詩》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杜牧為人不拘小節,永蕩不羈,風流韻事極多。據說他曾在淮南節度使府任掌書記,淮南節度使治揚州,當時揚州十分繁華,杜牧終日流連於妓館之中,妓女以杜牧體貌俊美,又有才華,又懂風流,所以爭相與杜牧親近,他的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嬴得青樓薄倖名。」便是他自己在揚州的風流生活的寫照。
杜牧《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 《過華清宮》 :「長安迴首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着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爲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遊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豔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爲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國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羣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頗爲關...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遊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繫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啓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二句由一曲《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