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魂Calligaphy-----

趙孟頫ㄈㄨˇ[1](1254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中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後代。元代官員,書畫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之外祖父。
生平
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一世孫,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後代),宋孝宗的兄長趙伯圭的玄孫。宋亡後,辭官返回故鄉吳興閒居。
至元23年(1286年)經程鉅夫推薦出仕元朝,授刑部主事,於北方遊宦十年。至元末到大德初,仕宦江南。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世稱「趙承旨」。死後晉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上皆有很高造詣。詩作有《松雪齋集》。書法上精通行書、楷體,獨創「趙體」,對後代書法藝術影響很大;篆刻以「圓朱文」著稱;畫法上也有獨創性,首次提出書畫用筆相同的理論。    趙孟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鵲華秋色圖》縱28.4公分、橫90.2公分,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創作於1295年的繪畫作品。兩代曾被收入藏於民間,清朝時收入皇宮,現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鵲華秋色圖》描繪的是山東省濟南市北郊鵲山華不注山一帶的風景。1989年10月5日,中華郵政以橫四連形式印製發行了《鵲華秋色圖》紀念郵票   鵲華秋色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逸》出自《尚書》,集中表達了禁止荒淫的思想。無逸,不要貪圖安逸,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所其無逸。知稼穡之艱難",這是全文的主題和論述的核心。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
白話譯文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就知道庶民的苦衷。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種收穫,兒子卻不知莊稼的艱辛,貪圖享樂,狂妄粗暴,以至於欺詐誆騙。很是瞧不起父母,說什麼:'你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以前殷宗時,莊嚴慎重對待上天賦予的王位,用誠信之道治理民眾,小心謹慎,不敢貪圖安逸荒廢政事。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殷高宗時,有好多年在外過著平民的勞苦生活,於是有機會接觸庶民生活。開始即位,懷著滿腹誠信,態度沉默,三年不大說話。可當他一說話,群臣一致贊成。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事,安定殷邦,大小官員沒有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殷祖甲時,認為廢其兄自己做君主不義,逃於民間,長期過著平民的生活。當他即位後,非常清楚民眾之苦,對他們施加恩惠,從不歧視孤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此後所立之王,都是生來就舒適安逸。舒適安逸,不問民眾疾苦,沉迷於享樂。自此後,沒有人能在位長久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三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周太王·王季,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的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於太陽偏西,沒有工夫吃飯,全用於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於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的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為萬民的事盡心盡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一次吧。'那不是在教民,那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像紂王那樣廢於迷亂,喝酒沒有節制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眾沒有欺瞞誆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著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麼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因小失大。人民就要心裡怨恨,口裡咒罵。”
周公說:“啊!自殷王中宗,以及高宗,以及祖甲,以及我周文王,此四人明智。有人告他們說:'小人怨你罵你,他們就更加註意自己的德行修養。 '並說:'有過失'。應該是我的過失。這樣做了,民眾就不只是不敢含怒了。這樣的話不聽,就會有人欺騙,說:小人怨你罵你,你就信之。像這樣輕信,不常念為君之道,不寬宏大量,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恨就會聚集起來集中在他的身上。”
周公說:“啊!成王,要以此為鑑啊
無逸(《尚書》中的篇章)_百度百科 http://bit.ly/2qLmEDi
--------------------------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就知道庶民的苦衷。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種收獲,兒子卻不知庄稼的艱辛,貪圖享樂,狂妄粗暴,以至于欺詐誆騙。很是瞧不起父母,說什麽:“你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以前殷宗時,庄嚴慎重對待上天賦予的王位,用誠信之道治理民眾,小心謹慎,不敢貪圖安逸荒廢政事。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殷高宗時,有好多年在外過著平民的勞苦生活,于是有機會接觸庶民生活。開始即位,懷著滿腹誠信,態度沉默,三年不大說話。可當他一說話,群臣一致贊成。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事,安定殷邦,大小官員沒有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殷祖甲時,認為廢其兄自己做君主不義,逃于民間,長期過著平民的生活。當他即位後,非常清楚民眾之苦,對他們施加恩惠,從不歧視孤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此後所立之王,都是生來就舒適安逸。舒適安逸,不問民眾疾苦,沉迷于享樂。自此後,沒有人能在位長久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三年。
周公說:啊!隻有我周太王·王季,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的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于太陽偏西,沒有工夫吃飯,全用于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于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的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為萬民的事盡心盡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一次吧。”那不是在教民,那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象紂王那樣廢于迷亂,喝酒沒有節製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眾沒有欺瞞誆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著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麽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因小失大。人民就要心裏怨恨,口裏咒罵。
周公說:啊!自殷王中宗,以及高宗,以及祖甲,以及我周文王,此四人明智。有人告他們說:小人怨你罵你,他們就更加註意自己的德行修養。並說有過失,應該是我的過失。這樣做了,民眾就不隻是不敢含怒了。這樣的話不聽,就會有人欺騙,說:小人怨你罵你,你就信之。象這樣輕信,不常念為君之道,不寬宏大量,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恨就會聚集起來集中在他的身上。
周公說:啊!成王,要以此為鑒啊!
作品賞析
周公製禮作樂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稱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尚書·召誥、洛誥》中周公和成王的對話,大概是在舉行周公退位,成王視事的儀式上、史官記下的。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但是,周公並沒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對他挽留,而他也不斷向成王提出告誡,最有名的是《尚書·無逸》。
《無逸》篇則集中表達了禁止荒淫的思想。無逸,不要貪圖安逸,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所其無逸。知稼檣之艱難”?這是全文的主題和論述的核心。
無逸
無逸
接著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加以論證,開頭就講,知道種地務農的辛勞,才懂得“小人”——農民的隱情。父母辛勤務農,而他們的子弟不知道種地的艱辛,就會貪圖安逸乃至妄誕,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說:“老年人,什麽也不懂。”這種不孝的話在當時是決不許講的。《康誥》中還提到,對不孝不友的人要處以刑罰。作一個最高統治者要知道下邊的隱情疾苦,否則就會做出荒誕的事情來。周公接著舉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湯之孫祖甲,不是庄嚴威懼,勤自約束,“不敢荒寧”,就是久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鰥寡,他們享國都能長久。爾後的殷王,生下來就安逸,不知道務農的辛勞,隻是貪圖享樂,因而他們享國也都不長久。周公接下去又舉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謙抑謹畏,特別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節儉,參加農業勞動,能“懷保小民,惠鮮鰥寡”,從早到過午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為的是團結萬民。他不敢盤桓逸樂遊獵,不索取分外的東西,因而享國也比較長久。這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有力地說明了荒淫放縱的危害。接著周公對成王提出了希望與要求,告誡後代,不許放縱“于觀、于逸、于遊、于田(田獵)”,不能寬容自己說:姑且現在享樂一下,不能象商紂那樣迷亂于酒。如果不聽,就會變亂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詛咒。有人告訴說:“小人恨你、罵你。”要說自己有錯誤,深自省察,不許含怒,不許亂殺無辜,亂罰無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個人身上,那後果是不堪構想的。
周公所說的深入底層,關心民間疾苦,以無逸自警或用來教育後代是對的,但是逸與不逸往往受階級條件和生活環境所左右,存在決定意識,在沒有外界強大壓力的情況下,王室成員“生則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國也是必然的。
此篇舉殷王,以中宗、高宗、祖甲為次,馬融、鄭玄註皆以祖甲為武丁子,但偽孔傳則謂祖甲為湯孫太甲,其說本于王肅。我以為偽孔傳所說是對的,根據是《殷本紀》“祖甲立,是為帝甲,淫亂,殷道復衰”。《國語》也說:“帝甲亂之,七世而殞。”與篇中所言“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絕不同。又據甲骨文,太甲為太宗,祖乙為中宗,武丁為高宗,可為偽孔傳之說的鐵證。《無逸》又說:“其在高宗??乃或亮陰。”孔子隻說古時人君于父喪後,三年不言,不言指不問政事。《呂氏春秋·重言篇》意同。《尚書大傳》則作“梁闇”,說“高宗居倚廬,三年不言”,多出“居倚廬”的話。《禮記·喪服四製》隻說“三年不言”,未說“居倚廬”。馬融註《尚書》:“諒,信也;陰, 猶默也。”鄭玄則從《大傳》作“梁闇”,解“梁”是依廬的“梁楣”,圈是廬。強調新君即位,行三年之喪,必居倚廬。今《尚書》偽孔傳用馬融之 說,從文字訓詁上來看,諒,信也;陰,默也,是正確的。古代君主是否都行三年之喪,不問政事,固是問題,但還有道理可說,至于“居倚廬”則無 什麽根據。子貢于孔子沒後,在墓傍築廬,守喪三年,這是個別例子,其他弟子也不這樣做,何況此禮未必通于國君。因此,偽孔傳這一說可以代表魏 晉間人對這個“諒陰”的解釋,有參考價值。
出處簡介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早時它被稱為《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漢代以後,《尚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所以又叫做《書經》。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據說孔子曾經編纂過《尚書》,而不少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
《尚書》用散文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大致有四種體式:一是“典”,主要記載當時的典章製度;二是“訓誥”,包括君臣之間、大臣之間的談話和祭神的禱告辭;三是“誓”,記錄了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四是“命”,記載了帝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冊命。《尚書》使用的語言、辭彙比較古老,因而較難讀懂。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
作品人物簡介
(1)周公,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漢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2)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誦,周武王之子,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成王。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姬釗)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
譯文
周公說:“啊!君子在位,切不可安逸享樂。先了解耕種收穫的艱難,然後處在逸樂的境地,就會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老百姓,他們的父母勤勞地耕種收穫,他們的兒子卻不知道耕種收穫的艱難,便安逸,便不恭。時間已經久了,於是就輕視侮慢他們的父母說:‘老人們沒有知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過去殷王中宗,慶正敬畏,以天命作為自己的準則,治理百姓,敬慎恐懼,不敢荒廢、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在高宗,這個人長期在外服役,惠愛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聽信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輕易說話。因為他不輕易說話,有時說出來就能使人和悅。他不敢荒廢、安逸,善於安定殷國。從老百姓到群臣,沒有怨恨他的。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在祖甲,他以為代兄稱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間,做過很久的平民百姓。等到他即位後,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夠安定和愛護眾民,對於鰥寡無依的人也不敢輕慢。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從這以後,在位的殷王生來就安閒逸樂,生來就安閒逸樂,不知耕種收穫的艱難,不知老百姓的勞苦,只是追求過度的逸樂。從這以後,在位的殷王也沒有能夠長壽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們周家的太王、王季能夠謙讓敬畏。文王安於卑下的工作,從事過開通道路、耕種田地的勞役。他和藹、仁慈、善良、恭敬,使百姓和睦、安定,愛護親善孤苦無依的人。從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沒有閒暇吃飯,要使萬民生活和諧。文王不敢樂於嬉遊、田獵,不敢使眾國只是進獻賦稅,供他享樂。文王中年受命為君,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從今以後的繼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觀賞、安逸、嬉遊和田獵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進獻賦稅供他享樂。不要自我寬解說:‘只是今天快樂快樂。’這樣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贊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愛的,這樣的人就有罪過了。不要象商紂王那樣迷惑昏亂,把酗酒作為酒德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時的人還能互相勸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所以老百姓沒有互相欺騙、互相詐惑的。’不依照這樣,官員就會順從自己的意願,就會變動先王的正法,以至於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於是就內心怨恨,就口頭詛咒了。”
周公說:“啊!從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們的周文王,這四位君王領導得明智。有人告訴他們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他們就更加敬慎自己的行為;有人舉出他們的過錯,他們就說:‘我的過錯確實象這樣。’不但不敢懷怒。不依照這樣,人們就會互相欺騙、互相詐惑。有人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你就會相信,就會象這樣:不多考慮國家的法度,不放寬自己的心懷,亂罰沒有罪過的人,亂殺沒有罪過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匯合起來,就會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說:“啊!繼王要鑑戒這些啊!”
------------------
帝王的座右銘
     ──尚書周書無逸篇                    ●濯 生
    周公攝政七年,成王既冠即位,周公致仕退休之前,恐年輕的君王放逸遊樂,作〈無逸〉,以戒勉成王。周公以古君子為例,莫不以無逸為美德。為君者知農人稼穡艱難,方知小民百姓的依靠。不孝小人,不知父母勞於稼穡,放逸遊戲,且侮慢父母說:「老人家沒知識。」
    周公以殷商為借鏡。殷中宗恭敬天命,治民不敢荒怠,享國七十五年。殷高宗的父親,命他在外勞役,久居民間,與百姓同事。父親過世後,高宗守喪三年不言,一言而天下和,不敢荒怠,善安殷邦,大小政治人無有怨,享國五十九年。高宗武丁欲廢祖庚立祖甲,祖甲以「廢長立少」為不義,逃亡民間。即位後,他深知百姓所需,能保百姓,不敢欺侮鰥寡弱勢,享國三十三年。
    這三王之後的繼位者,生下即安逸無度,不知百姓稼穡艱難,因此難享高壽,有的享國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周公告誡成王說,我周家太王、王季處事待人,謙虛自抑,畏敬服從。文王則穿著節儉,用力於田功農時。文王和柔、善良、恭敬,愛護鰥寡。從早忙到過午,無暇進食,與百姓和協相處。文王更不敢放逸田獵,和各國恭敬為政,享國五十年。
    我周家今後之王,皆當為戒。不可過於觀遊、逸豫、田獵,與各國應恭敬從政。不要突然說:「今天大大享樂一番吧!」如此就是不順天命,不能教民,必有大過,不要像殷紂王迷亂酗酒。我聽說古代君臣,互相忠告、安順、教誨,故不致相互欺誑。君臣若不聽教化,變亂先王正法,則民心抱怨,彼此詛咒。
    殷中宗、高宗、祖甲,及我周文王,此四人皆明德有智,有人來報告說民有怨言,必定自我警覺改過,人有過則說是我之過,不敢含怒。若為君之人,聽說某人詛咒你,就信受懷怨,不念為君之道,含怒相待,罰殺無罪,則天下怨恨叢聚一身。我周家往後之王,當以此為鑑。
    自古有為之君,都好樂讀誦書寫〈無逸篇〉,以為警戒。
    唐玄宗開元初,宰相宋璟親繪《無逸篇圖》,呈獻玄宗,安置在內殿,出入觀省,常記在心,故能任賢戒慾,朝夕孜孜勤政。開元末年,《無逸圖》損壞,改以山水圖代替。此後既無《無逸》的座右規勸,又有奸臣用事,因此埋下天寶以後的動亂徵兆。
    宋仁宗設置邇英、延義二殿閣時,書寫〈無逸篇〉於屏風,更以飛白體書寫,分賜隨從眾臣。宋孝宗時,有七歲能誦《尚書》的李如圭,在御前朗誦〈無逸篇〉,孝宗大喜,與他和誦全篇。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癸亥,侍臣進講〈無逸篇〉,深得明太祖之心,太祖說:「自昔有國家者,未有不以勤而興,以逸而廢。勤與逸,理亂盛衰攸係也。人君當常存惕厲,不可少怠,以圖其終。」命儒臣書寫懸於殿壁,朝夕省閱,以為鑒戒。清康熙尤鍾愛此篇,親書此文,揭懸於各宮殿,以示時時不忘民之所依。
    周公攝政,平定三監之亂,成王時,天下安然。周公仍反覆開示,上自天命精微,下至生民稼穡艱難,以及閭里小民的怨言,無不具載。周公愛護君王,凡事預先慮難,用意至深。孔子說:「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成王歡喜敬受周公的法語巽言,不敢安逸玩樂,勤於政事,教化百姓,四夷賓服,海內晏然,囹圄空虛,刑為不用,造就了四十年的成康之治。
-----------
趙孟頫小楷《無逸篇》(附釋文)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NhVUlp
-----------------------
無逸帖 A counsel to Emperor Cheng
【朝代】

【作者】
趙孟頫
【摘要】
〈無逸〉是《尚書》裡的一篇,〈書序〉:「周公作〈無逸〉。」相傳是警惕成王的話語。
【釋文】
周公作《無逸》,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懼,不敢荒甯。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租甲,不講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成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四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誼祝。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 吳與趙孟頫書
-----書法魂Calligaphy----- http://bit.ly/31RQH9l
-----------------------
《尚書》·無逸:君子無逸,乃知稼穡之難
2018-02-12 由 學史有易 發表于歷史
洛陽營建好之後,周公把成王迎接到了新都。值此之際,周公把政權交還給了成王,並對成王說了一些勸誡的話,教導成王不要貪圖安逸,要勤政愛民。
周公說:「君子不能只貪圖安逸,要先知曉種莊稼的艱難,如此就知道百姓們是如何生活的。看那些百姓們,父母辛勤勞作,但他們的子孫卻不知道種莊稼的艱難,以至於驕奢淫逸,行為粗野,還欺詐父母,如果被揭穿還會惡言相向,說:『你們這些老年人一點見識都沒有!』」
「我聽說:當年商朝的中宗,嚴肅恭敬,十分的敬畏上天,治國理政,管理百姓都按照典籍制度運行,不敢貪圖安逸、荒廢國政。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到了高宗的時候,由於曾經在民間待過,深感民間疾苦。等到高宗繼位後,卻沉默不語,三年都不發一言。可是,等到他一發言,群臣們都非常的贊同。高宗在位,也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務,將商朝經營的蒸蒸日上。無論諸侯官吏還是黎民百姓,都毫無怨言。因此,高宗享國五十九年。
祖甲還沒有當王時,認為廢掉他的兄長立他為君主是不義之舉,便隱居到民間,過著平民的生活。也正因為此,他才知道黎民百姓生活的艱辛。繼位之後,對百姓們都平等相待,施加恩惠,不輕視那些鰥寡孤獨的人。所以,祖甲享國三十三年。
自祖甲以後的商王,一出生就在安逸的環境之中,不知道種莊稼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不知道百姓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只知道縱情聲色,耽於遊樂!所以,那些商王們都不長壽,有的在位十年,有的在位七八年,有的在位五六年或者三四年。」
「想我周太王、王季,克勤克儉,恭敬慎重。到了文王時,努力開疆拓土,讓百姓安居樂業,完成了偉大的功績。謙恭寬厚,安撫百姓,施德孤寡。從早到晚,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都在管理百姓,使他們和諧相處。文王不敢時時遊獵,勤勤懇懇,為天下諸侯做出了表率。文王中年即位,享國五十年。」
「你現在繼位為王,不要耽於聲色,不要貪圖安逸,不要縱情遊樂,不要率眾遊獵,要為天下萬民著想。不要說『我就玩這麼一次吧!』這樣的話,那不是在教導民眾,也不是順應上天,那是非常大的罪愆!不要像紂王一樣被情色迷惑,被酒色迷惑。」
「我聽說:古代的人都互相訓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以至於人們不會有相互欺騙的事情出現。對於別人的教導,不要不聽,否則官吏們就會失去先王的法度,百姓們就會怨聲載道。」
「商朝的中宗、高宗、祖甲和我朝的文王,這四個人都是哲人。有人告訴他們『有人罵你們呢!』他們反倒更加檢點自身,即便不是自己的過錯,也會說『這是我的過錯!』那個時候,百姓們沒有誰會抱怨。如果他們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就會導致無辜的人蒙冤,這樣的話,百姓們就更加的怨恨了!」
「王上,你要以此為鑑!不要重蹈覆轍!」
成王幼年即位,不能處理國事,周公代成王攝政,是剛剛建立的周朝逐漸穩固。儘管被管叔、蔡叔他們誤解,從而引起了三監之亂,但周公始終秉持本心,等到成王成年以後,堅持將國政還給成王。但他依然擔心成王會被酒色所迷惑,因此,周公借殷商的滅亡對成王的勸誡,希望他要勤於政事,而不是貪圖安逸。

《無逸》出自《尚書》,集中表達了禁止荒淫的思想。無逸,不要貪圖安逸,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所其無逸。知稼穡之艱難",這是全文的主題和論述的核心。
無逸:    
周公作《無逸》。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
-----------------------
白話譯文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就知道庶民的苦衷。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種收穫,兒子卻不知莊稼的艱辛,貪圖享樂,狂妄粗暴,以至於欺詐誆騙。很是瞧不起父母,說什麼:'你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以前殷宗時,莊嚴慎重對待上天賦予的王位,用誠信之道治理民眾,小心謹慎,不敢貪圖安逸荒廢政事。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殷高宗時,有好多年在外過著平民的勞苦生活,於是有機會接觸庶民生活。開始即位,懷著滿腹誠信,態度沉默,三年不大說話。可當他一說話,群臣一致贊成。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事,安定殷邦,大小官員沒有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殷祖甲時,認為廢其兄自己做君主不義,逃於民間,長期過著平民的生活。當他即位後,非常清楚民眾之苦,對他們施加恩惠,從不歧視孤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此後所立之王,都是生來就舒適安逸。舒適安逸,不問民眾疾苦,沉迷於享樂。自此後,沒有人能在位長久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三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周太王·王季,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的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於太陽偏西,沒有工夫吃飯,全用於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於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的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為萬民的事盡心盡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一次吧。'那不是在教民,那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像紂王那樣廢於迷亂,喝酒沒有節制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眾沒有欺瞞誆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著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麼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因小失大。人民就要心裡怨恨,口裡咒罵。”
周公說:“啊!自殷王中宗,以及高宗,以及祖甲,以及我周文王,此四人明智。有人告他們說:'小人怨你罵你,他們就更加註意自己的德行修養。 '並說:'有過失'。應該是我的過失。這樣做了,民眾就不只是不敢含怒了。這樣的話不聽,就會有人欺騙,說:小人怨你罵你,你就信之。像這樣輕信,不常念為君之道,不寬宏大量,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恨就會聚集起來集中在他的身上。”
周公說:“啊!成王,要以此為鑑啊
無逸(《尚書》中的篇章)_百度百科 http://bit.ly/2qLmEDi
--------------------------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就知道庶民的苦衷。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種收獲,兒子卻不知庄稼的艱辛,貪圖享樂,狂妄粗暴,以至于欺詐誆騙。很是瞧不起父母,說什麽:“你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以前殷宗時,庄嚴慎重對待上天賦予的王位,用誠信之道治理民眾,小心謹慎,不敢貪圖安逸荒廢政事。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殷高宗時,有好多年在外過著平民的勞苦生活,于是有機會接觸庶民生活。開始即位,懷著滿腹誠信,態度沉默,三年不大說話。可當他一說話,群臣一致贊成。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事,安定殷邦,大小官員沒有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殷祖甲時,認為廢其兄自己做君主不義,逃于民間,長期過著平民的生活。當他即位後,非常清楚民眾之苦,對他們施加恩惠,從不歧視孤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此後所立之王,都是生來就舒適安逸。舒適安逸,不問民眾疾苦,沉迷于享樂。自此後,沒有人能在位長久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三年。
周公說:啊!隻有我周太王·王季,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的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于太陽偏西,沒有工夫吃飯,全用于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于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的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為萬民的事盡心盡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一次吧。”那不是在教民,那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象紂王那樣廢于迷亂,喝酒沒有節製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人互相告誡,互相愛護,互相教育,民眾沒有欺瞞誆騙的。這些告誡的話不聽,他的臣就順著他的意思行事了。那麽就變亂了先王的政事與法度,因小失大。人民就要心裏怨恨,口裏咒罵。
周公說:啊!自殷王中宗,以及高宗,以及祖甲,以及我周文王,此四人明智。有人告他們說:小人怨你罵你,他們就更加註意自己的德行修養。並說有過失,應該是我的過失。這樣做了,民眾就不隻是不敢含怒了。這樣的話不聽,就會有人欺騙,說:小人怨你罵你,你就信之。象這樣輕信,不常念為君之道,不寬宏大量,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恨就會聚集起來集中在他的身上。
周公說:啊!成王,要以此為鑒啊!
作品賞析
周公製禮作樂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稱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尚書·召誥、洛誥》中周公和成王的對話,大概是在舉行周公退位,成王視事的儀式上、史官記下的。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但是,周公並沒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對他挽留,而他也不斷向成王提出告誡,最有名的是《尚書·無逸》。
《無逸》篇則集中表達了禁止荒淫的思想。無逸,不要貪圖安逸,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所其無逸。知稼檣之艱難”?這是全文的主題和論述的核心。
無逸
無逸
接著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加以論證,開頭就講,知道種地務農的辛勞,才懂得“小人”——農民的隱情。父母辛勤務農,而他們的子弟不知道種地的艱辛,就會貪圖安逸乃至妄誕,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說:“老年人,什麽也不懂。”這種不孝的話在當時是決不許講的。《康誥》中還提到,對不孝不友的人要處以刑罰。作一個最高統治者要知道下邊的隱情疾苦,否則就會做出荒誕的事情來。周公接著舉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湯之孫祖甲,不是庄嚴威懼,勤自約束,“不敢荒寧”,就是久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鰥寡,他們享國都能長久。爾後的殷王,生下來就安逸,不知道務農的辛勞,隻是貪圖享樂,因而他們享國也都不長久。周公接下去又舉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謙抑謹畏,特別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節儉,參加農業勞動,能“懷保小民,惠鮮鰥寡”,從早到過午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為的是團結萬民。他不敢盤桓逸樂遊獵,不索取分外的東西,因而享國也比較長久。這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有力地說明了荒淫放縱的危害。接著周公對成王提出了希望與要求,告誡後代,不許放縱“于觀、于逸、于遊、于田(田獵)”,不能寬容自己說:姑且現在享樂一下,不能象商紂那樣迷亂于酒。如果不聽,就會變亂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詛咒。有人告訴說:“小人恨你、罵你。”要說自己有錯誤,深自省察,不許含怒,不許亂殺無辜,亂罰無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個人身上,那後果是不堪構想的。
周公所說的深入底層,關心民間疾苦,以無逸自警或用來教育後代是對的,但是逸與不逸往往受階級條件和生活環境所左右,存在決定意識,在沒有外界強大壓力的情況下,王室成員“生則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國也是必然的。
此篇舉殷王,以中宗、高宗、祖甲為次,馬融、鄭玄註皆以祖甲為武丁子,但偽孔傳則謂祖甲為湯孫太甲,其說本于王肅。我以為偽孔傳所說是對的,根據是《殷本紀》“祖甲立,是為帝甲,淫亂,殷道復衰”。《國語》也說:“帝甲亂之,七世而殞。”與篇中所言“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絕不同。又據甲骨文,太甲為太宗,祖乙為中宗,武丁為高宗,可為偽孔傳之說的鐵證。《無逸》又說:“其在高宗??乃或亮陰。”孔子隻說古時人君于父喪後,三年不言,不言指不問政事。《呂氏春秋·重言篇》意同。《尚書大傳》則作“梁闇”,說“高宗居倚廬,三年不言”,多出“居倚廬”的話。《禮記·喪服四製》隻說“三年不言”,未說“居倚廬”。馬融註《尚書》:“諒,信也;陰, 猶默也。”鄭玄則從《大傳》作“梁闇”,解“梁”是依廬的“梁楣”,圈是廬。強調新君即位,行三年之喪,必居倚廬。今《尚書》偽孔傳用馬融之 說,從文字訓詁上來看,諒,信也;陰,默也,是正確的。古代君主是否都行三年之喪,不問政事,固是問題,但還有道理可說,至于“居倚廬”則無 什麽根據。子貢于孔子沒後,在墓傍築廬,守喪三年,這是個別例子,其他弟子也不這樣做,何況此禮未必通于國君。因此,偽孔傳這一說可以代表魏 晉間人對這個“諒陰”的解釋,有參考價值。
出處簡介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早時它被稱為《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漢代以後,《尚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所以又叫做《書經》。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據說孔子曾經編纂過《尚書》,而不少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
《尚書》用散文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大致有四種體式:一是“典”,主要記載當時的典章製度;二是“訓誥”,包括君臣之間、大臣之間的談話和祭神的禱告辭;三是“誓”,記錄了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四是“命”,記載了帝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冊命。《尚書》使用的語言、辭彙比較古老,因而較難讀懂。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
作品人物簡介
(1)周公,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漢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2)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誦,周武王之子,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成王。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姬釗)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
譯文
周公說:“啊!君子在位,切不可安逸享樂。先了解耕種收穫的艱難,然後處在逸樂的境地,就會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老百姓,他們的父母勤勞地耕種收穫,他們的兒子卻不知道耕種收穫的艱難,便安逸,便不恭。時間已經久了,於是就輕視侮慢他們的父母說:‘老人們沒有知識。’”
周公說:“啊!我聽說:過去殷王中宗,慶正敬畏,以天命作為自己的準則,治理百姓,敬慎恐懼,不敢荒廢、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在高宗,這個人長期在外服役,惠愛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聽信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輕易說話。因為他不輕易說話,有時說出來就能使人和悅。他不敢荒廢、安逸,善於安定殷國。從老百姓到群臣,沒有怨恨他的。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在祖甲,他以為代兄稱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間,做過很久的平民百姓。等到他即位後,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夠安定和愛護眾民,對於鰥寡無依的人也不敢輕慢。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從這以後,在位的殷王生來就安閒逸樂,生來就安閒逸樂,不知耕種收穫的艱難,不知老百姓的勞苦,只是追求過度的逸樂。從這以後,在位的殷王也沒有能夠長壽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們周家的太王、王季能夠謙讓敬畏。文王安於卑下的工作,從事過開通道路、耕種田地的勞役。他和藹、仁慈、善良、恭敬,使百姓和睦、安定,愛護親善孤苦無依的人。從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沒有閒暇吃飯,要使萬民生活和諧。文王不敢樂於嬉遊、田獵,不敢使眾國只是進獻賦稅,供他享樂。文王中年受命為君,在位五十年。”
周公說:“啊!從今以後的繼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觀賞、安逸、嬉遊和田獵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進獻賦稅供他享樂。不要自我寬解說:‘只是今天快樂快樂。’這樣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贊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愛的,這樣的人就有罪過了。不要象商紂王那樣迷惑昏亂,把酗酒作為酒德啊!”
周公說:“啊!我聽說:‘古時的人還能互相勸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所以老百姓沒有互相欺騙、互相詐惑的。’不依照這樣,官員就會順從自己的意願,就會變動先王的正法,以至於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於是就內心怨恨,就口頭詛咒了。”
周公說:“啊!從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們的周文王,這四位君王領導得明智。有人告訴他們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他們就更加敬慎自己的行為;有人舉出他們的過錯,他們就說:‘我的過錯確實象這樣。’不但不敢懷怒。不依照這樣,人們就會互相欺騙、互相詐惑。有人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你就會相信,就會象這樣:不多考慮國家的法度,不放寬自己的心懷,亂罰沒有罪過的人,亂殺沒有罪過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匯合起來,就會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說:“啊!繼王要鑑戒這些啊!”
------------------
帝王的座右銘
     ──尚書周書無逸篇                    ●濯 生
    周公攝政七年,成王既冠即位,周公致仕退休之前,恐年輕的君王放逸遊樂,作〈無逸〉,以戒勉成王。周公以古君子為例,莫不以無逸為美德。為君者知農人稼穡艱難,方知小民百姓的依靠。不孝小人,不知父母勞於稼穡,放逸遊戲,且侮慢父母說:「老人家沒知識。」
    周公以殷商為借鏡。殷中宗恭敬天命,治民不敢荒怠,享國七十五年。殷高宗的父親,命他在外勞役,久居民間,與百姓同事。父親過世後,高宗守喪三年不言,一言而天下和,不敢荒怠,善安殷邦,大小政治人無有怨,享國五十九年。高宗武丁欲廢祖庚立祖甲,祖甲以「廢長立少」為不義,逃亡民間。即位後,他深知百姓所需,能保百姓,不敢欺侮鰥寡弱勢,享國三十三年。
    這三王之後的繼位者,生下即安逸無度,不知百姓稼穡艱難,因此難享高壽,有的享國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周公告誡成王說,我周家太王、王季處事待人,謙虛自抑,畏敬服從。文王則穿著節儉,用力於田功農時。文王和柔、善良、恭敬,愛護鰥寡。從早忙到過午,無暇進食,與百姓和協相處。文王更不敢放逸田獵,和各國恭敬為政,享國五十年。
    我周家今後之王,皆當為戒。不可過於觀遊、逸豫、田獵,與各國應恭敬從政。不要突然說:「今天大大享樂一番吧!」如此就是不順天命,不能教民,必有大過,不要像殷紂王迷亂酗酒。我聽說古代君臣,互相忠告、安順、教誨,故不致相互欺誑。君臣若不聽教化,變亂先王正法,則民心抱怨,彼此詛咒。
    殷中宗、高宗、祖甲,及我周文王,此四人皆明德有智,有人來報告說民有怨言,必定自我警覺改過,人有過則說是我之過,不敢含怒。若為君之人,聽說某人詛咒你,就信受懷怨,不念為君之道,含怒相待,罰殺無罪,則天下怨恨叢聚一身。我周家往後之王,當以此為鑑。
    自古有為之君,都好樂讀誦書寫〈無逸篇〉,以為警戒。
    唐玄宗開元初,宰相宋璟親繪《無逸篇圖》,呈獻玄宗,安置在內殿,出入觀省,常記在心,故能任賢戒慾,朝夕孜孜勤政。開元末年,《無逸圖》損壞,改以山水圖代替。此後既無《無逸》的座右規勸,又有奸臣用事,因此埋下天寶以後的動亂徵兆。
    宋仁宗設置邇英、延義二殿閣時,書寫〈無逸篇〉於屏風,更以飛白體書寫,分賜隨從眾臣。宋孝宗時,有七歲能誦《尚書》的李如圭,在御前朗誦〈無逸篇〉,孝宗大喜,與他和誦全篇。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癸亥,侍臣進講〈無逸篇〉,深得明太祖之心,太祖說:「自昔有國家者,未有不以勤而興,以逸而廢。勤與逸,理亂盛衰攸係也。人君當常存惕厲,不可少怠,以圖其終。」命儒臣書寫懸於殿壁,朝夕省閱,以為鑒戒。清康熙尤鍾愛此篇,親書此文,揭懸於各宮殿,以示時時不忘民之所依。
    周公攝政,平定三監之亂,成王時,天下安然。周公仍反覆開示,上自天命精微,下至生民稼穡艱難,以及閭里小民的怨言,無不具載。周公愛護君王,凡事預先慮難,用意至深。孔子說:「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成王歡喜敬受周公的法語巽言,不敢安逸玩樂,勤於政事,教化百姓,四夷賓服,海內晏然,囹圄空虛,刑為不用,造就了四十年的成康之治。
-----------
趙孟頫小楷《無逸篇》(附釋文)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NhVUlp
-----------------------
無逸帖 A counsel to Emperor Cheng
【朝代】

【作者】
趙孟頫
【摘要】
〈無逸〉是《尚書》裡的一篇,〈書序〉:「周公作〈無逸〉。」相傳是警惕成王的話語。
【釋文】
周公作《無逸》,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懼,不敢荒甯。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租甲,不講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成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四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誼祝。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 吳與趙孟頫書
-----書法魂Calligaphy----- http://bit.ly/31RQH9l
-----------------------
《尚書》·無逸:君子無逸,乃知稼穡之難
2018-02-12 由 學史有易 發表于歷史
洛陽營建好之後,周公把成王迎接到了新都。值此之際,周公把政權交還給了成王,並對成王說了一些勸誡的話,教導成王不要貪圖安逸,要勤政愛民。
周公說:「君子不能只貪圖安逸,要先知曉種莊稼的艱難,如此就知道百姓們是如何生活的。看那些百姓們,父母辛勤勞作,但他們的子孫卻不知道種莊稼的艱難,以至於驕奢淫逸,行為粗野,還欺詐父母,如果被揭穿還會惡言相向,說:『你們這些老年人一點見識都沒有!』」
「我聽說:當年商朝的中宗,嚴肅恭敬,十分的敬畏上天,治國理政,管理百姓都按照典籍制度運行,不敢貪圖安逸、荒廢國政。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到了高宗的時候,由於曾經在民間待過,深感民間疾苦。等到高宗繼位後,卻沉默不語,三年都不發一言。可是,等到他一發言,群臣們都非常的贊同。高宗在位,也不敢貪圖安樂,荒廢政務,將商朝經營的蒸蒸日上。無論諸侯官吏還是黎民百姓,都毫無怨言。因此,高宗享國五十九年。
祖甲還沒有當王時,認為廢掉他的兄長立他為君主是不義之舉,便隱居到民間,過著平民的生活。也正因為此,他才知道黎民百姓生活的艱辛。繼位之後,對百姓們都平等相待,施加恩惠,不輕視那些鰥寡孤獨的人。所以,祖甲享國三十三年。
自祖甲以後的商王,一出生就在安逸的環境之中,不知道種莊稼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不知道百姓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只知道縱情聲色,耽於遊樂!所以,那些商王們都不長壽,有的在位十年,有的在位七八年,有的在位五六年或者三四年。」
「想我周太王、王季,克勤克儉,恭敬慎重。到了文王時,努力開疆拓土,讓百姓安居樂業,完成了偉大的功績。謙恭寬厚,安撫百姓,施德孤寡。從早到晚,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都在管理百姓,使他們和諧相處。文王不敢時時遊獵,勤勤懇懇,為天下諸侯做出了表率。文王中年即位,享國五十年。」
「你現在繼位為王,不要耽於聲色,不要貪圖安逸,不要縱情遊樂,不要率眾遊獵,要為天下萬民著想。不要說『我就玩這麼一次吧!』這樣的話,那不是在教導民眾,也不是順應上天,那是非常大的罪愆!不要像紂王一樣被情色迷惑,被酒色迷惑。」
「我聽說:古代的人都互相訓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以至於人們不會有相互欺騙的事情出現。對於別人的教導,不要不聽,否則官吏們就會失去先王的法度,百姓們就會怨聲載道。」
「商朝的中宗、高宗、祖甲和我朝的文王,這四個人都是哲人。有人告訴他們『有人罵你們呢!』他們反倒更加檢點自身,即便不是自己的過錯,也會說『這是我的過錯!』那個時候,百姓們沒有誰會抱怨。如果他們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就會導致無辜的人蒙冤,這樣的話,百姓們就更加的怨恨了!」
「王上,你要以此為鑑!不要重蹈覆轍!」
成王幼年即位,不能處理國事,周公代成王攝政,是剛剛建立的周朝逐漸穩固。儘管被管叔、蔡叔他們誤解,從而引起了三監之亂,但周公始終秉持本心,等到成王成年以後,堅持將國政還給成王。但他依然擔心成王會被酒色所迷惑,因此,周公借殷商的滅亡對成王的勸誡,希望他要勤於政事,而不是貪圖安逸。


無逸:    
周公作《無逸》。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無逸: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


趙孟頫小楷《無逸》,至美的書法,至真的告誡! - 每日頭條


原文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於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於觀、於逸、於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於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於厥身。」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於茲。」
譯文
「《易》者義理之宗,《書》者政治之要。」《尚書》匯集了從堯舜時期到春秋初期的經典文獻。以前,「二帝三王」時期(即堯舜二帝和夏商周三代)被視為「黃金時代」,並作為後代之治效法的楷模,《尚書》則是「二帝三王之道」的集中體現,因而《尚書》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頗受重視。如宋儒程伊川(頤)曾說:「看《書》須要見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義理明白,句句是實理」,是朱子對《尚書》「二典三謨」的評價,該評價也適用於後面部分的《商書》、《周書》,這從前面所引《無逸》手段也可略見一斑。《無逸篇》在歷代多次被搬上經筵講授,就朱偲所掌握材料,僅宋、明兩朝就有多次。武王伐紂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繼位的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在社稷風雨飄搖時刻,周公承擔起責任,正所謂「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發號施令,常稱王命。」經過周公的七年輔政,三監和東方的叛亂已經平定,分邦建國和制禮作樂已經完成。周公目睹成王日漸成長,擔心他在安逸的環境中有所放縱,從而荒廢文、武之業,就作了《無逸》告誡成王,提前打打預防針。
「君子所,其無逸」,《無逸》在點名主題後,從一個比喻開始。老一輩的農民辛辛苦苦耕作,但他們兒子們卻不懂得耕種收穫的艱辛,貪圖安逸起來,兒子們行為放蕩、狂妄自大,卻輕侮父母,說什麼「老頭子什麼也不知道」。
周公在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了「嚴恭寅畏」「治民祇懼」的看法。商朝賢能君王中宗、高宗、祖甲的成功經驗在於「不敢荒寧(不敢貪圖享樂)」,「能保惠於庶民」(能對百姓施加恩惠),故而他們個人享國長久,國家也太平嘉靖。商朝中後期君主沒有繼續保持這種優良的作風,他們生長在安逸的環境中,對民眾的生存困苦缺少感知,對於政治治理也不以為意,「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從此以後,殷朝就走下坡路了,這些君主享國的時間也不長,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在商朝失德之機,周太王、王季、文王,三代賢主戰戰兢兢、小心敬畏,尤其是文王「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經常從早晨到太陽西下,經常顧不上吃飯,不敢沉湎於遊樂,頗有當年商湯「昧爽丕顯,坐以待旦」的風格。到文王末年,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成為周代受命之君,所以《公羊傳》在解釋《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中之「王」時,才會強調「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文王是受命之王,繼承文王所以稟受天命,故而周公勸導成王要繼承文王之業)。朝代改命,殷衰周興也就是必然的了 。
所以周公以此勸導開始親政的周成王,「無淫於觀、於逸、於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不要想著今天先出去個樂子,明天再好好干,要記取商紂王的沉湎酒色以致亡國的教訓。不要隨便肆意妄為,改變先王勤儉節約的作風,隨意變亂先王的典章法律,而是要勤政、不貪圖享樂,要體察民情、善待百姓,要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處理政事,這樣才能光大文武之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