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玉兔 取意於民間傳說月宮裡的蟾蜍、玉兔形象/漢畫石的西王母與東王公-蟾蜍玉兔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xnmyvpj
玉兔擊築、蟾蜍弄璋
其實嫦娥奔月的傳說不斷地在演變,如今大家都知道月亮上有嫦娥、蟾蜍、月兔、桂樹、吳剛……,但是這些出現在月亮上的物件卻是有先後順序的。
早在戰國以前,古人就傳說月中有蟾蜍。屈原在《楚辭‧天問》云:「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過去大家都認為「顧菟」就是「兔子」,但是據聞一多先生之考證,「顧菟」應是蟾蜍。
到了漢代,傳說才增一隻玉兔。劉向《五經通義》云:「月中有兔與蟾蜍。」晉代文學家博玄《擬天問》亦云:「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由於月中有蟾、兔之說廣為流傳,所以古人又常以「金兔」、「玉兔」或「蟾兔」作為月亮別稱。同時還傳說月中有一棵大桂樹,《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就加進去〝吳剛伐桂〞的神話。關於嫦娥變成蟾蜍的詛咒,也在此漸漸美化,不再強調變成蟾蜍。
所以,原先分別獨立的日中金烏、羿射九日、玉兔搗藥、蟾蜍桂樹……等神話故事,在嫦娥竊靈藥奔月後,便被整合為一個整體,再經由無數文人的修飾、詩人墨客的遐想,漸成為今日所聽到的故事
---------------------------
“月兔搗藥”形象考
嫦娥與月精蟾蜍
有關嫦娥的最早紀錄是商代卜書《歸藏》,《歸藏》早已失傳,但是秦書中有精簡版,其中的《歸妹》卦辭為: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佔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恆我遂托身於月,是為蟾蠩。
在唐代《初學記》引用古本《淮南子》,其中也有:“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蠩,而為月精。”
所以如你們所見,最早的傳說裡,服了不死藥的嫦娥奔月之後被變成了蟾蜍,也成了月精。這個時候的嫦娥身邊,還沒有搗藥的玉兔。
而玉兔,一直是中國民間傳說和文學藝術中的常見形象,歐陽修《白兔詩》中有“天冥冥,雲蒙蒙,白兔搗藥姮娥宮”,辛棄疾《滿江紅·中秋》中有“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李白《古朗月行》有“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我們為了方便講述,先將玉兔分為白兔和月兔分錶講述。
白兔形象考
關於白兔搗藥,最早的記載是漢樂府《董逃行·欲上謁從高山》:“ 教敕凡吏受言,採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這篇《董逃行》講述的是尋訪仙山求得仙藥,貢獻給皇帝的故事,後世學者分析,董逃行三字,意思是董卓動亂時逃亡路上的所見所聞,也就是說這篇古辭成文於東漢末年。
上面的蝦蟆就是蛤蟆,也就是蟾蜍;蝦蟆丸就是長生不老藥。古人觀察月亮時,表面陰影類似蟾蜍,而且蟾蜍喜歡在夜晚出沒,對著月亮吐納,古人認為這是蟾蜍在吸納月亮的精華,符合“養氣”的說法,所以道家傳說蟾蜍是月精,月亮的形像是一隻蟾蜍。
白兔搗藥的形象,多在西王母的傳說中。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蛛、三足金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而白兔以站立狀為西王母搗制長生不老藥。此時的白兔,跟月亮還暫時沒有關係。
月兔形象考
關於月兔的記載,最早在屈原在《楚辭·天問》中:“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意為: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顧菟在懷裡?
所以這裡出現一個問題,“顧菟”是什麼?
東漢文學家王逸的《楚辭章句》是楚辭的第一本集注作品,對後世影響頗大,原文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夜光,月也。育,生也。言月何德於天,死而復生也。一云:言月何德,居於天地,死而復生。)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一作兔。)
宋代羅願《爾雅翼》雲:“ 說者以為天下之兔,皆雌。惟顧兔為雄,故皆望之以禀氣。”又曰:“古稱善顧,顧則雄顧雌,如顧菟之類。”
《爾雅翼》中所說,是兔子望月而孕的典故,傳說地上的所有兔都是雌兔,只有月亮上有一隻是雄兔,雌兔抬頭望月禀氣,就能懷孕。而顧與望二字相對,所以顧菟應為顧兔。
而聞一多先生在《天問釋天》裡解釋,“顧菟”二字應該是蟾蜍,他認為:“傳說之起,諒以蟾蜍為最先,蟾與兔次之,兔又次之。”
第一個提出月亮上有蟾和兔的,是漢儒劉向的《五經通義》:“ 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並,明陰係與陽也。”
劉向死後七十多年的東漢張衡,則在《靈憲》中說:“ 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偶。”月亮上只有兔的形象了。
第三種解釋是,是湯炳正先生從《春秋左氏傳》中找到證據,指顧菟為虎。《楚辭》是用楚地的語言聲韻作的詩歌,而遠古時楚人崇拜老虎,稱虎為“於菟”(音wūtú),“菟”單字意也有虎的意思,楚人喜歡以崇拜的老虎命名山川、河流等,以菟來命名月亮也並不奇怪。
而《楚辭章句》中“菟”為兔的解釋,則可能是王逸的誤讀。
聞一多的觀點,唯一依據是他提出的論斷:西漢早期無月中藏兔,反卻只藏蟾蜍。但是近幾年的考古新成果中,馬王堆一號與三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帛畫》、洛陽西漢墓的壁畫中均有蟾蜍與兔合畫與月亮之中,證明西漢早期已經有兔蟾並現的現象。
至於聲韻一說,在《坡門酬唱集》中《守歲》篇言:“ 於菟絕繩去,顧菟追龍蛇。”將“於菟”與“顧菟”同言,可以證明在宋人眼中二者並非一物,更何況顧菟為虎的說法在楚辭以及先秦文獻中缺乏例證。
《戰國策·楚策》中有:“ 見菟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可是這句中的菟不管是意為兔還是虎都解釋的通,後來也演變成成語見兔顧犬,無法成為佐證。十二生肖中虎兔也是排名緊靠,不易分清,這點倒還頗有古風。
所以南通大學楚辭研究所也給出了結論,認為顧菟應解釋為“明眸善視的雄兔”更符合本意。
形象融合
事實上,月中有兔的說法,在世界上其他民族中也有流傳,墨西哥神話中,有神拿兔子來擦月亮的說法,北美的易洛魁人認為兔子本身就是月亮,而印度也有兔子捨身入月的傳說。在過去,確實有不少民族曾有過月亮有兔影的想像。而更有學者認為,因為月亮的晦盈週期和兔子的產育週期一樣(29天),故而人們將兔子作為月神,是遠古的生殖崇拜。
漢初所出土的帛畫和壁畫中,月亮上的兔子並非以搗藥兔的形象存在,而只是一隻奔跑的兔子,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白兔跟月兔還只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但是東漢中晚期,月亮上開始出現了搗藥兔的形象。
現代研究認為,搗藥的白兔這個形象,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並不從屬於西王母,它在圖像上的出現是有獨立的意義,搗藥兔也曾分別出現在東王公、西王母、鳳凰、舉樹仙人等圖像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搗藥兔可以作為神仙世界的標誌之一。
所以,由於搗藥兔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單元移動,和先秦月亮上奔兔形象又比較貼近,再加上漢代道教信仰和神仙體系的盛行,到了漢代中晚期,逐漸出現了二者形象合二為一的現象。在西王母的圖像誌中,不只搗藥兔進入了月的圖像中,原屬西王母圖像誌中的三足烏,後來也進入了日的圖像中,與日中的金烏相混。
二者形象合一的過程中,嫦娥奔月的傳說也逐漸變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這雖然只是中國萬千神話傳說中的小小改變,但卻能以小見大,見證漢代儒、道與遠古自然崇拜融合的過程。
這篇是給公司中秋活動用的,因為太晦澀沒人看,在此為記。
內容大部分引用自國立東華大學劉惠萍老師的《玉兔因何搗藥月宮中》
月兔,也叫玉兔,在一些神話傳說中是居住在月球上的兔子。目前多認為是因空想性錯視而產生的。在許多文化中,特別是在東亞(中國、日本、朝鮮、台灣)的民間傳說和阿茲特克神話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搗研缽的形象[1][2]。在中國神話中,月兔在月宮陪伴嫦娥並搗藥,而在日本和韓國,月兔則是在上面搗麻糬,在台灣也有月兔搗麻糬之說。
歷史
月兔的記載,首見於屈原的《天問》:「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劉向《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並,明陰繫於陽也。」古詩中往往以兔指代月,以下是唐代前的例子:
《古詩十九首》之十七: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庾信《宮調曲》:金波來白兔,弱木下蒼烏。
江總《內殿賦新詩》兔影脈脈照金鋪,虬水滴滴瀉玉壼。
江總《賦得三五明月滿詩》:三五兔輝成,浮陰冷復輕。
江總《簫史曲》:來時兔月滿,去後鳳樓空。
中國以外的版本
《本生經》中記載:狐、獺、猴、兔每天到修道者處聽道。某年天旱,修道者欲遷,四獸慾挽留各自尋找食。兔子自忖無能為力,於是自投火中,把自己作為食物。修道者顯露帝釋天真身,將兔繪於月上,作為紀念。在日本的《今昔物語集》中也有類似故事,兔子的夥伴變成了狐和猴。朝鮮童謠《小白船》(原名《半月》,諺文:반달)也提到月中有兔。
為什麼月中玉兔要搗藥?月中蟾蜍是嫦娥變的?
為什麼玉兔要在月亮上搗藥?
嫦娥、玉兔、蟾蜍都住在月亮上,他們都象徵著長生不死。各位,還記得麼?嫦娥吃的不死之藥來自西王母。西王母有不死神藥的傳說在先秦時期就流傳十分廣泛。到了秦漢時期,社會上興起了修仙追求長生不死的熱潮,西王母傳說也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西漢後期,月中有蟾蜍、玉兔的傳說與西王母傳說發生了融合,蟾蜍、玉兔成為了西王母身邊的神獸,蟾蜍和玉兔開始承擔起為西王母製藥的工作。玉兔和蟾蜍製作的藥自然就是嫦娥所吃的長生不死藥。這個神藥還有別致的名字,叫做「蛤蟆丸」。東漢樂府詩《董逃行》中有「白兔長跪搗藥蛤蟆丸」之語。
河南鄭州新通橋出土西漢代末至東漢初期畫像磚,畫中西王母拱手而坐,左側有一搗藥的兔子。
山東嘉祥宋山出土東漢西王母畫像石,畫中蟾蜍手捧藥臼,兩隻玉兔搗藥。
河南南陽熊營出土東漢畫像石,畫中東王公、西王母對坐,座下為搗藥玉兔,座上為三足烏。
從兩漢時期流傳下來的圖像來看,西漢時期月亮中的兔子大多是奔跑的造型;到了東漢時期,月亮中的奔跑的兔子形象就全部變成了搗藥的兔子。也就是說,西漢時期,月亮上住的玉兔是不搗藥的,只有西王母身邊的玉兔才肩負搗藥職責。到了東漢中期以後,月亮中的玉兔也不再遊手好閒了,搗藥成了它的專職工作,蟾蜍時不時也來幫忙。
南陽臥龍區出土漢代畫像石,月中有蟾蜍和奔跑的兔子
洛陽淺井頭西漢墓壁畫局部,月中有奔跑的兔子和蟾蜍、桂花樹
山東安丘漢墓畫像石局部,月中有蟾蜍和玉兔共同搗藥。
嫦娥奔月後變成了蟾蜍?
從文獻資料看,至少在戰國時代,嫦娥奔月的傳說就已經出現了。1993年在湖北江陵戰國時代的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就記載有這個傳說:嫦娥偷了不死靈藥,準備奔月,事先占卜了一卦。由此看來,戰國時期嫦娥奔月傳說情節還比較簡單,后羿、玉兔、蟾蜍都還沒有出現。
到了西漢早期,嫦娥奔月傳說的情節就更加豐富了。《淮南子·覽冥訓》 說: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不死之藥,姮娥(即嫦娥)偷吃了后羿的仙藥得以成仙奔月。到了東漢時期,嫦娥奔月的故事又發生了變化。張衡在《靈憲》中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藥,即將奔月前找有黃占卜吉凶,有黃說大吉,並且後代將非常繁盛。占卜大吉後嫦娥奔向月亮,結果變成了蟾蜍。嫦娥不僅變成了后羿的妻子,她吃的藥也不再是從西王母處偷來的,而是后羿那裡偷來的。最可怕的是,奔月後她竟然竟然變成了蟾蜍!
把嫦娥變成蟾蜍,大概是嫉惡如仇的人對於嫦娥偷吃仙藥的行為非常不恥,為了懲罰她背叛丈夫就讓她變成了癩蛤蟆。反正癩蛤蟆是多子和不死的象徵,正好符合嫦娥奔月前的占卜結果。幸好後世之人大多對嫦娥抱著愛慕和同情之心,於是這美女變成癩蛤蟆的傳說在東漢以後就漸漸不再被人提起了,取而代之的說法是嫦娥、蟾蜍、玉兔同時住在月亮上,嫦娥自然也恢復美女形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33yjyva.html
中秋傳說問答一:嫦娥、蟾蜍、玉兔為什麼住在月亮上
每到中秋佳節當人們賞月時,腦海里常常會浮現出一副嫦娥懷抱玉兔的畫面。其實在古代傳說中,月宮中除了嫦娥和玉兔,還住著另一種小動物蟾蜍。
西安市蓮湖區電容器廠出土的唐代月宮銅鏡,嫦娥當空舞蹈,桂樹下月兔搗藥、蟾蜍跳躍。
關於嫦娥是怎麼住到到月亮上的傳說,大概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那麼嫦娥成仙后為什麼要奔向月亮?蟾蜍、玉兔又是怎麼住到月亮上去的呢?
第一問:嫦娥成仙后為什麼要奔向月亮?
古人很早就觀察到月亮有圓缺變化的周期。屈原在《天問》中問到:「夜光何德,死則有育?」這裡的「夜光」是月亮。詩句的意思是:月亮有什麼德行,死後又能復生?這裡所謂的死和復活,實際就是指月亮的變化周期。在地球上觀看月亮,月亮會出現漸圓、漸缺、消失、再現的變化周期。中國古人非常嚮往長生不死,月亮的這種變化周期被古人想像成月亮具有死而復生的能力,並且在不斷進行著生死輪迴。因此,具有死而復生能力的月亮就成為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後的最佳去處。
第二問:蟾蜍為什麼住在月亮上?
在戰國時期社會上還流傳著另外一個傳說,月亮上住著「顧菟」。在《天問》中屈原問了「夜光何德,死則有育」之後,接著又問了一句:「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大意是說:月亮貪圖什麼好處,要把「顧菟」養在腹中?屈原所說的「顧菟」是什麼,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最為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是兔子,一說是蟾蜍。從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在先秦時期兔子並未被賦予任何神話色彩。就已發現的先秦時期的兔子圖像資料來看,兔子的造型大多是寫實的動物造型。
從左至右依次為:安徽凌家灘遺址新時期時代玉兔、殷墟婦好墓商代玉兔、河南三門峽出土西周玉兔
從考古資料來看,早在新石器時期蟾蜍就在人們眼中成為了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在我國黃河流域、遼河流域等地出土了大量帶有蟾蜍紋或蛙紋的新石器時代陶器。從寫實的蛙類圖像到抽象的蛙紋大量出現,這表明蛙類在當時人的眼中是具有神性的動物,受到了人們的崇拜。
依次為甘肅大地灣遺址魚蛙彩陶盆,河南廟底溝遺址蛙形紋彩陶,青海柳灣遺址出土蛙紋人像彩陶壺、蛙紋圖譜
蛙類是水陸兩棲動物,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蛙類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並且蛙類鼓腹的樣子看起來和孕婦的肚子有幾分相像,因此先民用蛙類來象徵女性的子宮。同樣,月亮在先秦時期被認為是陰性的,它的盈缺變化周期和女性的生理周期一致,因此月亮也被視為女性子宮的象徵。而且蛙類有冬眠的特性,在古人眼中看來,蛙類和月亮一樣具有死而復生的能力。於是蛙類就和月亮聯繫了起來。先民還繼續發揮想像,把蟾蜍鼓腹的動作想像成是蟾蜍在吞咽月亮,月亮的贏虧變化就是蟾蜍不斷吞吐月亮造成的。例如《史 記·龜策列傳》說:「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蛤蟆。」如此看來,《天問》中屈原說的月亮肚子中的「顧菟」應該就是蟾蜍。蟾蜍才是月亮上的最早居民啊。
1964年河南南陽市西關出土嫦娥奔月漢畫像石,月中有蟾蜍。
四川新津出土東漢畫像磚女媧托月圖,月中有桂樹和蟾蜍。
第三問:玉兔為什麼也住在月亮上?
《天問》中屈原說月亮中住著「顧菟」。前面我們說了,這個「顧菟」就是蟾蜍。根據聞一多先生的研究,在上古發音中,蟾蜍之蜍與兔音近易混,月中有蟾蜍的傳說在口頭傳播的過程中訛傳成了蟾兔,於是蟾蜍一分為二變成了蟾和兔兩種動物。蟾蜍、玉兔、嫦娥同居月亮之上的傳說,在漢代非常流行,留下了大量的圖像資料。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資料是長沙馬王堆西漢墓葬中出土的帛畫。在1號墓帛畫畫面上有天上、人間、地下三個世界。天界部分的左上角畫著一輪彎月,彎月下面一個女子做向上飛騰、手托彎月狀,月亮上站著一隻巨大的蟾蜍,旁邊還有一隻奔跑的兔子。圖中女子就是嫦娥。
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帛畫局部
------------------------
宋 唐明皇遊月宮故事鏡
月宮紋鏡
鏡呈圓形,平頂半球鈕。通體刻劃「唐明皇遊月宮」故事為主題,畫面右方飾以大樹參天,枝繁葉茂,其侍女佇立於樹下。畫面下方為頭戴皇冠的唐明皇站立於橋上,橋下波濤滾滾,一游龍正翻江戲水,另橋頭飾有搗藥玉兔與金蟾。畫面左方三人腳踏祥雲,遠處雲霧繚繞,宮殿巍峨。本鏡銅質精美,紋飾華麗清晰,觀之皎潔的月宮與古樸的銅鏡相耀生輝,滲透出亙古氣息,情思蕩漾,其記載的故事也承載深厚的文化意蘊,展現出宋代審美趣味和工藝智慧。
中秋與銅鏡淵源相聯,相傳中秋節的前身是「千秋節」,也就是唐玄宗誕辰,因此有每年大臣向皇帝進獻銅鏡、或皇帝向大臣賞賜銅鏡的慣例,而後千秋節便演化為互贈銅鏡的節日,也被稱為「千秋金鑑節」。唐玄宗晚年熱衷道教,道教因而興盛,並於在位時期追尊老子為「天皇大帝」。其思想亦融入到中秋玩月風氣之中。相傳史上有名的唐玄宗作品「霓裳羽衣曲」,即為玄宗回憶遊月宮時仙娥為自己音樂所譜曲編舞。唐明皇遊月宮故事的流傳及月宮鏡的盛行,正是道教思想對民眾節俗觀念影響的融合
---------------
八出葵花形,圓鈕。鈕上為一輪圓月,月內一棵枝葉繁茂的桂樹,樹兩側有月兔搗藥和蟾蜍騰躍。鈕兩側為銜綬的雙鵲,正朝著滿月飛翔。鈕下一飛龍曲頸盤身,四肢伸展,遨遊於海上的雲霧之中。整個紋飾佈局協調,圖案美觀,充滿著濃郁的喜慶氣氛。
參閱:《中國青銅器全集16-銅鏡》(文物出版社)第151頁,四川省博物館藏“雙鸞銜綬葵花鏡”,類同模鏡
-------------
八出葵花形,圓鈕,鈕的上下左右各飾一組紋飾,紋飾間均配置雲氣紋,鈕的左右飾雀鳥銜綬紋飾,雀鳥展翅高飛,口中綬帶隨風飄擺,線條極為流暢。鈕的下端則飾有蟠龍出海,威龍騰飛而起,身下茫茫大海波濤洶湧,更顯龍的威嚴。鈕的上端飾月宮圖,廣寒宮內兔子、玉蟾和樹,組成了一幅和諧圓滿的畫卷。鏡白光,紋飾特殊,保存極好,品相上佳。
玉兔搗藥的由來
玉兔搗藥的傳說,由來已久,是漢族經典的神話故事之一,漢樂府中的《董逃行》對「玉兔搗藥」一說有著較為詳盡的記述。玉兔搗藥大致就是說月宮之中的玉兔終年抗著個藥杵搗蛤蟆丸,食此藥者可成仙。
古代文人們若遇學術上的爭論,往往激烈非常,到了激動之外甚至於擼起袖子作莽夫狀,不過對於月宮這種虛無飄渺的事情,倒頗有幾分趨之若鶩的意思,沒有哪個跳出來指出玉兔搗藥是無稽之談,反而在寫詩作詞的時候,以玉兔象徵月亮,如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在詩文、詞作中如此,其餘諸如小說、話本、戲曲等,就更是如此,久而久之,玉兔幾乎成了月亮的代名詞。
月宮之中玉兔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當然,這些來歷都是「思想家」們憑空臆斷出來的,在這裡,我們只對突出的幾種看法作簡略的介紹。說法一:嫦娥即玉兔。嫦娥因奔月後冒犯玉帝,被罰成化形玉兔,終日搗藥。這種說法聯繫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不算太過離譜。說法二:三位神仙測試狐狸、猴子及兔子的心性,兔子優勝,被神仙送往廣寒宮,成為那裡的「藥房總管」。這種說法不要說事實依據,連神話傳說上也難找到依據,純屬瞎掰。說法三:玉兔是兔仙的小女兒,送與嫦娥廣寒宮作伴的。說法四:后羿即玉兔。后羿思妻不得,遂化身玉兔,與嫦娥廣寒宮中長相廝守,頗具浪漫主義情懷。說法五:玉兔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被害後的三魂所化,《封神演義》中有這樣的情節,文王知道吃下去的是兒子的肉,脫離掌控後第一時間將肉吐了出來,那些肉墜地化形而為兔。
綜上所述,玉兔的由來,有的依據神話演化而成,有的直接信口胡謅,雖然多具備古人浪漫主義的精神,但究其價值,實在不大。我們想要考查玉兔形象的演化,還是要依據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來進行研究。
人們對月亮最直觀的感受,當然還是通過雙目得來的,月亮能給人的最直觀的印象,自然還是它的陰晴圓缺,而正是這些自然的周而復始的盈缺現象,萌發了這些流傳了千古的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代表了人們對於懸於天穹之上的明月的嚮往,也充分展現了他們骨子裡浪漫的情懷,但他們並不滿足於這一點,他們看到的也遠不止嫦娥,所以古人又近乎寫實性的創造了玉兔的形象及吳剛伐桂的故事。為什麼說是寫實呢?這就要親眼看看月亮了。月亮的陰晴,它上面的陰影,有的時候會呈現出規則的形態出來,而這些形態出現後,古人們出於無法實地考證之苦,更敬畏鬼神,只能往上面附會一些事物。我們知道月亮上的地形,環形山遍布,而這,正是廣寒宮、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神話故事最初的起源。
人們會將與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易於理解的事物來與未知的、不可捉摸的事物「套關係」,然後人云亦云,進而「三人成虎」。其實喜歡「套關係」的不止是我們,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人民也有這類「癖好」,就拿「玉兔搗藥」來說,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著月中有兔的記載,如南美的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神話,又如墨西哥的神話,北美的易洛魁人、非洲祖魯人等等,雖然有些傳說是兔子捨身入月,大體上,大家在「兔子」這一點上是「達成」了共識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月影,其實就是傳說最初的來源。
在流傳下來的傳說之中,「玉兔搗藥」可謂根深蒂固,光是月影,可達不到這樣的「效用」,那玉兔的形象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這需要前人們傾注感情。只有無數人將他們的感情、感悟甚至生命都注入其中,才能漸漸的溫養出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就如詩仙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就被他注入了情感。有情感,才能讓孤寂之感被放大,明月也就動人,但這顯然也是藉助了前人努力的結果:如果李白是「邀明月」的第一人,那他雖然算是開拓創新,難免不倫不類。如果明月本身沒有偏低沉、壓抑、憂鬱的文化氣息,那詩就達不到這種效果,試想,如果李白寫的是「舉杯邀太陽」呢?所以說,一個神話故事,人們只有在其中傾注感情,才能助它成長。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月中有兔的說法,可能是屈原在《天問》里提到的「顧菟」:「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三號漢墓帛畫及山東臨沂金雀山九號墓帛畫中,月上出現了兔和蟾蜍的形象,這就說明,月中有兔之說在中國起源極早,到西漢早期已經廣為流傳。屈原提筆《天問》,固然是在抒發他胸中的抱負和不平之氣,但對「顧菟」也是有著「溫養」的作用的,文人們不停的寫,不停將情思寄托在這些事物之上,也自然就為這種東西帶來了特定的文化韻味,如「楊柳」,它本身其實只是樹,而我們在看到它的時候,就難免會想到「楊柳依依、雨雪霏霏」之類的詞句。
其實人們為傳說事物「培養感情」雖是一個傳說「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但也只能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因素,還有著很多的其它因素來影響一個傳說的走向,比如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有很多,如人們的價值取向、文化欣賞,甚至生活習慣等。比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那個女性受到歧視的時代,人們認為女子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所以這個故事能夠深入人心,帶來千年的震撼,但如果花木蘭是男子,這事情就稀鬆平常了。
玉兔的傳說也是如此,我們東漢中期以前的圖像資料可以發現,那之前的玉兔都是奔跑狀態。而在那之後,便成了「搗藥兔」,時隔近兩千年,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從遺存下來的資料中找到這種轉變的原因。但它一定是在這期間發生了某種變化:或許是社會的醫學水平提高了,又或者是發生了災難而急需藥物等,人們把這些生活反映到了傳說之中,慢慢的改變著傳說,也漸漸的使神話更為豐滿。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yn5ap.html
玉兔搗藥是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 玉兔 "。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於諸多舊小說,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掌故中,玉兔常常與金烏相對,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調。
玉兔的來歷
說法一
傳說中月宮裡有一隻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後,觸犯玉帝的旨意,於是將嫦娥變成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里為天神搗藥以示懲罰。
說法二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說法三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裡,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幫助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於是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姊們,到月宮陪伴嫦娥搗藥了!
說法四
也有人說玉兔本是后羿 ,因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願變成了她最愛的小動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終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說法五
這也源自一個有關后羿和嫦娥的傳說。后羿和嫦娥本是從天庭派到人間的,因嫦娥不願長期過寂寞的人間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藥,奔月後變成醜陋的“ 蟾蜍 ”(癩蛤蟆),被罰終日搗不死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失去了從前的自由,寂寞異常,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感嘆:“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玉兔就是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據考證:“玉兔”源於“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稱呼“虎”的土語。上古時代,巴楚一帶有的民族崇虎。他們不但自稱為虎,而且喜歡將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對幾乎所有尊崇的神靈都稱為虎神,將月神也稱為虎神,用其土語說即“於菟”。嫦娥奔月後成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說成“兔”,是晉代學者王逸註解屈原《天問》時望文生義發生的錯誤。後人沿用這個錯誤的解釋,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後人附會成了“玉兔”。可見,玉兔搗藥就是月神嫦娥搗藥。(來源:《我們的節日》)
說法六
文王姬昌之長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後三魂化作玉兔。
據《封神演義》,他生性敦厚仁愛,是一名孝子。父親因觸怒紂王而被監禁,伯邑考為了營救父親,帶了七香車、醒酒氈與白色猿猴三樣異寶,獻給紂王。
紂王妃妲己見伯邑考長相俊美、琴藝絕倫,欲加親近,但卻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氣憤之下,先是誣告伯邑考調戲自己;又暗自現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殺意,最後再誣陷伯邑考之琴聲,是在暗罵紂王無德。於是伯邑考就這樣被妲己誣陷,割去了四肢,萬刃剁屍,做成肉餅後,妲己再送給他的父親姬昌吃下。
最後西伯侯終於施計回鄉,當他剛剛踏上西周的土地,便覺得一陣噁心,張口吐出三隻小白兔。他知道這是伯邑考三魂所化,痛心的流下眼淚。這隻小兔東瞧瞧西看看,便沿著大路直進了西伯侯的宮殿,在西伯侯的夫人和母親面前徘徊。婆媳兩人不知哪來的小兔,卻見到它後內心升起一種莫名的悲傷。此時天已經黑了,小兔子又走到院裡,仰望天空。這時,嫦娥奉女媧之命下凡,將它帶到了月宮。
相關記載
晉代傅玄《擬天問》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句。月有玉兔之說,民間久已流傳。故舊時每逢八月中秋,街上即有“兔兒爺”、“玉兔搗藥”“ 兔山 ”等節令玩具上市。圖中“玉兔”為模製,插耳,中空,有線。線連持杵之臂,拉線杵即上下搗動。“玉兔降臨人間”,小兒齊歡欣。。《西遊記》中也有這隻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間,還揮舞起搗藥杵與孫悟空對戰的情節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探源:嫦娥在月亮上的那點事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就是以賞月為中心活動的節日。這兩朝吟誦月亮的清詞麗句俯拾皆是,圍繞月亮講的故事自也不能少。在中秋節形成並興盛的同時,此前傳了幾百幾千年的月亮神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繫在一起,形成了豐富的中秋節故事群。 月宮裏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繫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麼關係?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 中秋故事溯源 月宮裏 怎樣出現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像。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述了月母常羲給十二個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裏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裏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裏,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裏?她是從哪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于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這個記載比較簡略,沒有出現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沒說怎麼吃了不死之藥的。唐代典籍《初學記》引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更完善的情節:“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個曾射落九個太陽、從旱災中解救人類的后羿向西王母討來不死之藥,嫦娥偷服了藥,就輕飄飄地飛升到月宮,變成蟾蜍,就是月精。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嫦娥奔月神話。 為什麼嫦娥的 寵物是玉兔 漢代以後的月亮故事裏有了玉兔的形象。不過它不是單獨出現在月亮上的,而是作為嫦娥身邊的動物,也可以說是嫦娥的寵物。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概括:漢代起它開始在人們的傳說中進入月宮,此時它有時被說成是月精,有時它也與蟾蜍在月宮中並存,有時也與嫦娥同處於月亮上。它在一開始就不是一隻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時尊居月精之位,還因為它在進入月宮之前是西王母的侍從,任搗藥侍者之職,而執掌治病、長壽的神靈是受到人們特別的尊奉的,搗藥的玉兔雖不是主神,但也有點藥神的味道。到月宮之後,它仍然是搗藥的姿態。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嫦娥身邊有玉兔搗藥的說法越來越盛行,這一時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隨從和寵物。明清以後,玉兔因為其搗藥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敬奉,並在人們拜月時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漸提升,以至於後來有時就作為月神單獨受到人們的敬奉。這時它就隱約成為月神了,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競爭者。明代人們開始單獨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兒爺”的說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愛的將軍模樣,既是被人敬奉的神靈,也是兒童的玩具。 後期玉兔被人敬為月神,還跟父權社會盛行男神崇拜有關。但是無論何時,玉兔也沒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這是由於月神是女性的觀念在民間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蟾蜍為什麼變成了玉兔,聞一多先生解釋說,是由於蟾蜍原來叫顧菟(音兔),如屈原《天問》裏就有“顧菟在腹”(月神肚子裏有一隻蟾蜍)的句子,“菟”與“兔”同音(“蜍”也與“兔”音近);因為諧音,蟾蜍就被玉兔取代。 http://big5.huaxia.com/zhwh/gjzt/2011/09/2584408.html 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醜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裏,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係。 據文字資料,古人對於月亮的想像最早、最具原始意味的說法之一是月亮的精靈是一隻蟾蜍。《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而此前的戰國時期文獻《歸藏》中說嫦娥是月精,並沒提到月中有蟾蜍。這樣,我們看到,出現時代相距不遠的古代文獻裏對什麼是月精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那麼,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並不適於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麼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衝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後,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係,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後來也說二者共存于月亮上。到漢代以後,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也聯繫在一起呢?在中國文明史的新石器時代,蛙文化略晚于魚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出土陶器上蛙紋很多見。青蛙肚子很大,生殖能力極強,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古人觀念中,蟾蜍還是一種長壽神物。據《太平禦覽》“蟲豸部”記載,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寫法與“始”字相通。青蛙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人的祖先。“蛙”又與女媧的“媧”同音。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的祖先。有人認為女媧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有一定道理。所以說月精是蛤蟆在古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蛤蟆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在漢代及其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就畫著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蛤蟆,而沒有畫兔子,就是蟾蜍神話的證明。 古代詩文中,蟾蜍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徵,留下許多優雅的詞語:蟾宮、蟾兔、蟾桂、蟾輪、蟾盤、蟾光、冰蟾、金蟾、銀蟾、彩蟾、晶蟾、孤蟾、寒蟾、涼蟾、靈蟾、明蟾、清蟾、素蟾等。 吳剛為什麼 沒有和嫦娥戀愛 月球上不適於生物存活,在人們的傳說中也人煙稀少。唐代以前的故事裏,月亮上面主要是有嫦娥、蟾蜍、玉兔,此外還有桂樹。月中有桂樹的說法漢代以前就有,不過在記載中桂樹跟嫦娥、蟾蜍、玉兔都沒有發生情節上的聯繫。 吳剛的事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前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有一隻蛤蟆,所以講奇聞軼事的書裏說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個人長期砍伐桂樹,桂樹砍傷了又隨即癒合。這人姓吳名剛,是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人。他學習仙術時犯了過錯,被貶罰來砍桂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桂樹還是個神樹,總也砍不倒;吳剛則是修道學仙有了過失才罰到月球上。至於吳剛犯了什麼過失,古書上沒有記載。 月宮裏出現了吳剛之後,民眾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於他們二人並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並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於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於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于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並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裏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係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裏,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於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係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黃濤,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現任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會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傳統節日、民間語言、文化遺產保護。)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http://big5.huaxia.com/zhwh/gjzt/2011/09/2584408_2.html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就是以賞月為中心活動的節日。這兩朝吟誦月亮的清詞麗句俯拾皆是,圍繞月亮講的故事自也不能少。在中秋節形成並興盛的同時,此前傳了幾百幾千年的月亮神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繫在一起,形成了豐富的中秋節故事群。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繫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麼關係?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 中秋故事溯源 黃濤,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現任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會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傳統節日、民間語言、文化遺?保護。 月宮裡 怎樣出現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述了月母常羲給十二個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裏?她是從哪裏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這個記載比較簡略,沒有出現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沒說怎麼吃了不死之藥的。唐代典籍《初學記》引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更完善的情節:“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個曾射落九個太陽、從旱災中解救人類的后羿向西王母討來不死之藥,嫦娥偷服了藥,就輕飄飄地飛升到月宮,變成蟾蜍,就是月精。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嫦娥奔月神話。 為什麼嫦娥的 寵物是玉兔 漢代以後的月亮故事裡有了玉兔的形象。不過它不是單獨出現在月亮上的,而是作為嫦娥身邊的動物,也可以說是嫦娥的寵物。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概括:漢代起它開始在人們的傳說中進入月宮,此時它有時被說成是月精,有時它也與蟾蜍在月宮中並存,有時也與嫦娥同處於月亮上。它在一開始就不是一隻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時尊居月精之位,還因為它在進入月宮之前是西王母的侍從,任搗藥侍者之職,而執掌治病、長壽的神靈是受到人們特別的尊奉的,搗藥的玉兔雖不是主神,但也有點藥神的味道。到月宮之後,它仍然是搗藥的姿態。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嫦娥身邊有玉兔搗藥的說法越來越盛行,這一時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隨從和寵物。明清以後,玉兔因為其搗藥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敬奉,並在人們拜月時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漸提升,以至於後來有時就作為月神單獨受到人們的敬奉。這時它就隱約成為月神了,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競爭者。明代人們開始單獨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兒爺”的說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愛的將軍模樣,既是被人敬奉的神靈,也是兒童的玩具。 後期玉兔被人敬為月神,還跟父權社會盛行男神崇拜有關。但是無論何時,玉兔也沒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這是由於月神是女性的觀念在民間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蟾蜍為什麼變成了玉兔,聞一多先生解釋說,是由於蟾蜍原來叫顧菟(音兔),如屈原《天問》裡就有“顧菟在腹”(月神肚子裡有一隻蟾蜍)的句子,“菟”與“兔”同音(“蜍”也與“兔”音近);因為諧音,蟾蜍就被玉兔取代。 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醜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裏,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係。 據文字資料,古人對於月亮的想象最早、最具原始意味的說法之一是月亮的精靈是一隻蟾蜍。《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而此前的戰國時期文獻《歸藏》中說嫦娥是月精,並沒提到月中有蟾蜍。這樣,我們看到,出現時代相距不遠的古代文獻裡對什麼是月精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那麼,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並不適於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麼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衝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後,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係,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後來也說二者共存於月亮上。到漢代以後,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也聯繫在一起呢?在中國文明史的新石器時代,蛙文化略晚於魚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出土陶器上蛙紋很多見。青蛙肚子很大,生殖能力極強,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古人觀念中,蟾蜍還是一種長壽神物。據《太平御覽》“蟲豸部”記載,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寫法與“始”字相通。青蛙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人的祖先。“蛙”又與女媧的“媧”同音。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的祖先。有人認為女媧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有一定道理。所以說月精是蛤蟆在古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蛤蟆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在漢代及其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就畫?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蛤蟆,而沒有畫兔子,就是蟾蜍神話的證明。 古代詩文中,蟾蜍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徵,留下許多優雅的詞語:蟾宮、蟾兔、蟾桂、蟾輪、蟾盤、蟾光、冰蟾、金蟾、銀蟾、彩蟾、晶蟾、孤蟾、寒蟾、涼蟾、靈蟾、明蟾、清蟾、素蟾等。 吳剛為什麼 沒有和嫦娥戀愛 月球上不適於生物存活,在人們的傳說中也人煙稀少。唐代以前的故事裡,月亮上面主要是有嫦娥、蟾蜍、玉兔,此外還有桂樹。月中有桂樹的說法漢代以前就有,不過在記載中桂樹跟嫦娥、蟾蜍、玉兔都沒有發生情節上的聯繫。 吳剛的事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前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有一隻蛤蟆,所以講奇聞軼事的書裡說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個人長期砍伐桂樹,桂樹砍傷了又隨即愈合。這人姓吳名剛,是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人。他學習仙術時犯了過錯,被貶?來砍桂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桂樹還是個神樹,總也砍不倒;吳剛則是修道學仙有了過失才?到月球上。至於吳剛犯了什麼過失,古書上沒有記載。 月宮裡出現了吳剛之後,民?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於他們二人並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並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於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於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於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並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裡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係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裡,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於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係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Mine coins - make money: http://bit.ly/money_crypto
古代月神話──劉惠萍
劉惠萍(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一、楔子
《周易.繫辭上》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可能是人類最容易觀察到的自然天體,仰則能見。其中,月雖不若太陽般燦爛奪目而充滿能量,然其寧靜陰柔的形象、朔望盈虧的變化,往往更能激起了人們無限地想像。據知名宗教學者Eliade Mircea(1907-1986)的分析認為:
早在農業發現之前的15000年人們已經出於實用目的,開始分析、記錄並利用月亮的陰晴圓缺了。這使得我們更加能夠理解月亮在遠古神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Mircea Eliade著;晏可佳等譯,2004:24)
因此,與月亮相關的神話傳說也普遍地存在於世界上許多民族。
圖一:青海野牛溝岩畫.駱駝、日、月、鳥卜巫師
(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同樣地,在古代中國,也可在許多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一些與月崇拜相關的遺物,甚至圖像。如在距今約3000年前的青海野牛溝,即發現有一幅原始部落的巫師祭日、月的史前岩畫(圖1)。另在殷商的甲骨卜辭中也出現有對於月亮崇拜的記載,(註一)由此可見,早在遠古的氏族社會時期,人們不僅觀察月亮,且還崇拜和敬奉月亮。
至於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月神話,大概要屬「嫦娥奔月」,然而,「嫦娥奔月」卻非中國最古老的月神話。從目前已知的記載來看,中國最古老的月神話可能要屬在月宮中陪伴嫦娥的搗藥玉兔、蟾蜍,還有那吳剛隨砍隨合,永無休止的桂樹。
二、月中何有?關於月亮裡的兔子、蟾蜍和桂樹
首先,關於月中有「兔」或「蟾蜍」的說法,目前已知最早的記載,可能是屈原在《天問》中對月亮變化所提出的疑惑之語: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雖然,歷來注家對以上四句的解釋頗為紛歧,但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月亮有什麼高尚的品德,竟能起死回生,晦暗了又明亮?而月中的黑點又是何物,是否腹中藏著顧菟?
其中,關於「顧菟」到底是指什麼?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或有學者認為是「兔子」;但也有學者主張不是兔子,而是「蟾蜍」。(註二)當然,之所以有這樣的推論,主要是因為在近一世紀發現的許多出土文物中,可見到大量「月中有蟾」及「月中有兔」、「月中桂樹」的圖像。如發掘於西元1976年的河南洛陽卜千秋壁畫墓,是一西漢昭宣時期(前86~前49)的壁畫墓,在墓室脊頂繪滿男、女墓主人升天情景的壁畫,而在脊頂的東、西兩側,則又分別繪有伏羲伴日、女媧伴月的畫像,其中,女媧胸前繪有一大而白的月輪,月中便出現有一隻蟾蜍及一棵桂樹(圖2)。此外,像於1992年發現、年代略晚於卜千秋壁畫墓的河南洛陽淺井頭壁畫墓中,同樣在墓室脊頂的東西兩側,也繪有伏羲伴日、女媧伴月的畫像,但這裡的月亮中出現的卻是一隻大大的蟾蜍,而在蟾蜍的右上方則有一隻小小、正在奔跑的兔子(圖3)。
圖二:河南洛陽卜千秋漢墓主室頂壁畫.月中蟾、桂
(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圖三:洛陽西郊淺井頭漢墓主室頂.月中蟾、兔
(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由目前許多已出土的墓葬裝飾藝術中大量出現有月中有蟾蜍、兔子,或桂樹的形象,以及兩漢的許多典籍文獻中也經常敘及月中有蟾、兔的情形來看,相關說法可能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且「月中有蟾」的說法,可能又比「月中有兔」的說法出現得更早、且更流行。
三、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理解這些「月中之物」?
那麼,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理解月中會有兔子、蟾蜍,或桂樹這些「月中之物」呢?這則也和不同時期的文明發展、社會氛圍、學術思潮…等狀況有關。如在兩漢時期,由於陰陽學說的盛行,便有學者從陰、陽相配屬的原理來解釋月中蟾、兔並存的現象。據劉向《五經通義》云:「月中有兔和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並明,陰繫於陽也。」以為月亮裡有兔子和蟾蜍,是由於陰、陽相感或相制相倚的關係。
而大約到了東漢,則又開始出現了蟾蜍是為嫦娥竊不死之藥、奔月後所化的說法。據東漢王充的《論衡》所記:
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過去,有些學者以為:嫦娥變為醜陋的蟾蜍,是對嫦娥盜食老公的神奇寶貝「不死藥」的一種懲罰與譴責。(註三)這推論,未免有些過度想象!
比較有趣的是,後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蟾蜍和兔子之所以能成為月中神獸,是因為蟾蜍和兔子與月的屬性相近。
例如,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便在〈天對〉中這麼說:
元陰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類。
以為月有「缺」的特質,與兔唇有「缺」的特質相類。另如宋人楊萬里也認為:「月之陰也,以缺為體也,……以缺感缺,兔者,缺之形也。」也認為月亮除了在望日外,皆有「缺」,與兔形有缺是相感而成,故兔為月神。
除了「以缺感缺」外,在民間的說法中,則多認為雌兔是感月而生子;甚至有一說以為兔子沒有雄性,所以被認為是「陰缺」,因此雌兔只能望月而孕、從口中「吐子」。如東漢王充在《論衡.奇怪篇》中就這麼說:
兔吮(舐)毫而懷子,及其子生,從口而出。
晉人張華在《博物志.物性》中也說:「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舊有此說。」都認為兔子只要舐自已的毛就能懷孕,且生小兔時,是從口「吐子」而生,民間甚至以為這就是「兔子」之名的由來。此外,像宋人何薳的《春渚紀聞》中則引有蘇東坡的話說:「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另如《歲時廣記》所引《瑣碎錄》則說:「中秋無月則兔不孕,蚌不胎,喬麥不實,蓋緣兔蚌望月而孕胎,喬麥得月而實。」都以為月中的兔是雄性,地上的雌兔只要望月便可以懷孕。
當然,無論是「以缺感缺」、兔可「吐子」,甚至兔可「望月而孕」,這些說法大多是出於過去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片面觀察,並沒有科學的根據,亦不足為據。所以,早在明清之際,即有學者對此說提出了批判。(註四)
此外,還有人認為月中的兔形,是屬十二地支卯位的兔生肖,投影到月上所致。如漢代緯書《春秋元命包》有:
兔居月,坎之氣,坎在子位、子刑在卯故也。屬卯,老兔為猬,貉亦兔類,故並居卯。
此說也太牽強附會了。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對「月中有物」的解釋,則是在《大唐西域記》卷七中記載的這則傳說故事:
很久久以前,在印度北方的烈士池西邊,住著一隻兔子、一隻狐狸和一隻猴子,牠們三個是好朋友。有一天,帝釋天要考驗牠們三個,便化為一老人,來到牠們住的樹林中,跟牠們三個說:「我聽說你們三個感情很好,所以特別從很遠的地方來找你們,現在我肚子很餓,可否給我些東西吃?」兔子、狐狸和猴子三人都說:「好!你留在這,我們去幫您尋找食物。」於是就分頭去尋覓食物了。狐狸沿著水邊找到了一條鮮鯉;猴子也在樹林間採了不少的花果,一起拿給老人吃。只有兔子兩手空空而回,這時,老人就說了:「我看,你們三個未必真是好朋友!猴子和狐狸同心一志,都能帶食物回來,只有兔子空手而回,什麼東西都沒送給我,從這裡可以看出牠的誠意。」兔子聽了老人的譏諷,就跟狐狸、猴子說:「你們準備些柴火,我要做些事。」狐狸、猴子便取了很多樹枝雜草,升起了柴火,當柴火燒得正烈時。兔子對著大家說:「仁者,是追求的,但因為我身卑劣,而難達成,只好以卑微的身體,充此一餐。」說完,就跳進火堆裡,不久即燒死。這時候,老人瞬間化現為帝釋天,滅了灰燼,收拾起兔子的遺骸,傷嘆良久,對著狐狸和猴子說:「何必至此!我很感念牠的心意,為了不泯滅牠捨已為人的行跡,就把牠放在月亮上,以傳乎後世吧!」所以,大家都說,「月中之兔」是由此而來。(註五)
雖然,這則「月中兔」起源的傳說可能是來自印度。(註六)但卻對後來中國的月神話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四、月亮裡的兔子、蟾蜍與桂樹:一種對月表「陰影」的聯想
而月中有兔、蟾、桂樹之說,至晚到了西漢時期,雖已成為一人們普遍知曉的說法,但同樣地也引來不少的質疑。如東漢王充在其《論衡.說日篇》中即對月中有蟾、兔之說表示懷疑,他說:
……夫月者水也。水中生物,非兔、蟾也。兔與蟾蜍,久在水中,無不死者,……且問儒者:烏、兔、蟾蜍死乎生乎?如死,久在日月,焦枯腐朽;如生,日蝕時既,月晦當盡,烏、兔、蟾皆何在?
王充以月為「陰」、屬「水」,而認為蟾、兔如「久在水中,無不死者」,固然是一種非常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然由此可見,當時之人已開始懷疑月中有兔與蟾蜍之說的合理性。及至宋代的王安石則更科學地指出:「月中仿佛有物,乃山河影也。」以為月中之物並非兔,實為山河倒影。此外,像蘇軾在〈和黃秀才鑑空閣〉一詩中更提到:「明月本自明,無心孰為境。掛空如水鑑,寫此山河影。我觀大瀛海,巨浸與天永。九州居其間,無異蛇盤鏡。空水兩無質,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說皆可屏。」明確地否定月中有物之說,認為月中的桂、兔、蛤蟆是「妄云」、「俗說」而「可摒棄」的。
至於為何古代中國人為何相信(或覺得)月中有兔子、蟾蜍,或桂樹呢?這可能與原始初民觀察月亮,對「月中陰影」而產生的聯想有關。
事實上,以為月中有兔的說法,亦普遍流傳於世界上許多原始的民族。且在一些民族的神話中,也都有兔子或兔形之物跳入或被丟入月中,而形成月中「兔影」的說法。如在南美的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神話中也說:
在混沌初開的時候,天地一片昏暗,沒有一絲光亮。於是眾神聚集在特奧蒂華岡,推派一位叫喬吉卡特利的神祇和另一位叫納納華岡的神去把宇宙照亮。祂們成了太陽和月亮。本來,太陽和月亮是一樣明亮的,為了讓它們各自放射不同的光芒,於是一位頭腦靈巧的神便把一隻兔子扔在了喬吉卡特利的臉上。月亮變暗了,失去了他的一部分光芒,成了現在的模樣。
此外,像在非洲祖魯人的神話則說兔子祖魯住在大地上,但大地上沒有太陽也沒有月亮。一天祖魯聽了一位白鬍子老人的話上了天界,娶了天上大王最心愛的女兒瑪萊妮。瑪萊妮掌握著天上的日、月,她把日、月盛放在家裡的兩只大葫蘆裡,每天早晨她會把太陽掛在空中,傍晚收回來,入夜就換上月亮,這樣一年到頭,從不間斷。祖魯和瑪萊妮成婚後,瑪萊妮照舊掌握著太陽和月亮。一晃幾年過去了,祖魯的鄉愁與日俱增。一天,祖魯趁瑪萊妮外出的機會,小心翼翼地打開葫蘆蓋,取出太陽和月亮,各切了薄薄的一片藏在身上,然後立刻沿著上天時的道路,匆匆地回到了大地。從那時起,大地上有了太陽和月亮。而月中的兔影,自然就是兔子哥祖魯了。
至於「月中有蟾」的說法,也並非中國所獨有,這樣的說法亦普遍流傳於世界上許多原始民族的神話中。如所羅門群島的土著將月亮看作是隻蟾蜍的化身;北美印第安人認為月亮是隻肚裡裝滿水的蟾蜍;墨西哥人的大女神月亮,是所有水的掌管者,她的化身是隻大青蛙;圭亞那印第安人也認為月亮中有隻青蛙。如Salish印第安人則有這樣一則神話:
一只狼非常愛一隻蟾蜍,它為了尋找拒絕了它的蟾蜍,去求月亮照亮道路,月亮滿足了狼的要求,當狼剛要擁抱蟾蜍時,蟾蜍一下跳到月亮臉上並留在了那裡。
而另一則北美利洛厄特人解釋月亮陰影由來的神話則說,當洪水使堅實的大地沈沒時,蛙便跳離大地,吊在月亮前面,因此今天人們仍可在月亮上看到她們。至於美洲桑波伊爾人的月亮起源神話則說,母蝦蟆朝天空撒尿,天就下起雨來,引發了一場大洪水,最後母蝦蟆便跳到月亮的臉上。
從這些在過去難有交通、且地域不同的原始民族中,都保有相似或類同的神話現象來看,月中有蟾、兔,甚至桂樹神話的形成,可能是來自於人們對自然事物最直觀的聯想,即月表陰影的繴想。或正如鍾敬文在〈馬王堆漢墓帛書的神話意義〉一文中對於月中有蟾、兔神話來源討論的結論一樣,月中的蟾蜍和玉兔以及桂樹,可能都是一種對月表「陰影」的聯想。由於月表有陰影的現象既明顯又神秘、引人遐想,因此在過去人類的生活中,此一現象往往能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解釋與說法。而此一陰影的形狀可能有時看起來似兔又似蟾、桂,因此在中國和許多其他的原始民族中,便不約而同地產生了關於月中有兔、月中有蟾的神話與傳說。
五、餘話
隨著近代天文知識的發達、科學的進步,人類早已成功登陸月球,現今之人,即便是個小學生,應早已不再相信月中有玉兔、蟾蜍,甚至吳剛的存在了。但我經常這樣思考:或許,神話真的是人類社會童年時期的心靈產物,雖然,有許多荒誕不經的內容,但每一則神話從產生到被人們接受,甚至廣泛流傳,必定有與之相呼應的人類社會文化與心理機制,否則,這些神話不會被人們口耳相傳。因此,在這些神話傳說中,往往有著極大的「時間深度」,也許能為我們保存一些不同時期、不同民族及社會發展變化的痕跡。而神話傳說,除了是原始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有時更是一種現實生活的折射。所以,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必然也能為我們展現不同社會階段與人類智力發展階段的印記。
去年,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
NASA宣布重返月球,20年內人類登月移民
尋找地球以外適合人居住的環境,是天文學跟科學家的夢想。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在未來5到7年內,人類將再次登陸月球,目標是希望在20年內,就可以在月球蓋房子,讓人類永久居住。不只如此,航太科學家還打算把月球當作太空加油站,將來能夠登陸火星。……(註七)
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稱:2035年,人類就可以到月球去「定居」了!
中國人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創造了「嫦娥奔月」的「登月」神話,雖然,自作多情的詩人頗能「推已及人」地以為「嫦娥應悔偷靈藥」,同情她在「高處不勝寒」的廣寒宮中,只能每天面對醜陋的蟾蜍、每天只知搗藥的無趣玉兔,還有那只顧著砍樹而不解風情的吳剛,難怪要「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但,如果說神話傳說裡的「嫦娥奔月」是一場充滿悔意的錯誤選擇,那麼,在科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指導下的現代「奔月」,是否能造就一場充滿意義、令人期待的太空旅行?或產生更多科學且合乎邏輯的新「月亮神話」?則是頗令人期待的。
《人社東華》 http://tinyurl.com/y28yc9px
【有關兔子的神性】職人.com 繁體中文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WzVIzS
兔子給人帶來的印像一般是乖巧可愛,萌萌噠。除此之外,在日本兔子還被認為帶有一部分神性。或許是因為神可以自由飛翔,在日語中數兔子的時候,和數貓貓狗狗用的「一匹,兩匹」不同,用「一羽,兩羽」來數。也有一說是當時德川將軍在正月裡吃「兔羹」,來反抗幕府禁止食用四足動物的政策。為了不受罰,而把兔子歸為鳥類的一種,用「羽」來數。
在佛教傳說中,兔子住在月亮裡,被看作是月神的使者。現實生活中,許多兔子住在山上,由此兔子也被看作是山神的使者。在日本的民間信仰中,山神會化身為產神,到民間的產屋裡幫助臨盆的產婦生產,由此兔子也被視作擁有產神的神性。山神和田神職責相類似,因此,兔子也被認為是可以帶來豐收的農神。
京都也有和兔子有關的神社,一座是位於平安神宮附近的東天王岡崎神社,也被叫做兔子神社。神社境內有大量兔子的雕像,非常適合兔年參拜。如上所述,在日本,兔子帶有產神的神性,象徵著多產。因此,東天王岡崎神社也是祈求姻緣,懷孕,安產的神社。
此外,位於京阪電車宇治附近的宇治神社,也和兔子有關。在此,兔子亦被視為是神的使者。傳說,應神天皇的皇子,菟道稚郎子從河內國趕往宇治時,曾在途中迷了路。就在那時,出現了一隻兔子,邊回頭邊引路,在兔子的引導下,菟道稚郎子皇子得以順利回到了宇治的住處。神社里供奉的兔子也叫回頭兔。對目前自己所努力的方向有疑惑的人,可以到宇治神社拜拜,說不定可以得到一些靈感。
岡崎神社
https://goo.gl/maps/bipc8qSN9yY6xR7L9
宇治神社
https://goo.gl/maps/WWN64LxthgkWufGk7
展賣店舖的介紹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
參考鏈接
https://www.jalan.net/news/article/327250/
https://tabizine.jp/2018/10/04/208282/
赤田光男(1996)「ウサギの神性について」『帝塚山短期大学紀要』33,14-27
職人.com 繁體中文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WzVIz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