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至正之寶大銅錢
元朝統治中國時間不長(僅89年),因此元朝發行銅錢的版式和數量亦不多,其中大錢尤為珍罕。筆者一位摯友,偶得一枚元代「至正之寶」權鈔大銅錢,視若珍寶。
近日,筆者有幸一睹該寶真容。該銅錢為元代惠宗(順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起鑄造的圓形方孔大銅錢,直徑7.95厘米,厚0.66厘米,重153克。正面為對讀楷書「至正之寶」四個大字;背面上方有一個「吉」字,穿孔右邊豎寫「權鈔」、穿孔左邊豎寫「伍錢」。「吉」字系指江西吉安,表明該錢鑄造於江西省。穿孔右「權鈔」兩字可作銀鈔解,穿孔左邊的「伍錢」為幣值,即該錢等值銀鈔半兩,或銅錢五百文。該錢乃元朝所鑄直徑最大的流通方孔銅錢。
據了解,此寶存世數量極少,幾年前有一枚上拍,以百萬元成交。吾友所藏這枚元代「至正之寶」權鈔大銅錢包漿渾厚,品相上佳,其價值理應更高。
元代至正之寶目前市面上是不可多得的,且多為未流通幣,價值難而可貴
------------------------
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阿合馬-元朝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時的近臣之一,出生於費納喀忒(今烏茲別克境內),官至宰相。阿合馬在位期間主要掌理財政,他以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發行鈔票(時稱交鈔)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元征服南宋之後,他又在江南實行發鈔和藥材限制專賣政策,使元初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宋代的交子十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但是留有遺憾的是它沒有實物。我國現存的最早有實物的紙幣是「中統元寶交鈔」,是官方發行的正式印刷的紙幣實物。"中統元寶一貫交鈔"  http://bit.ly/2Tlm1dN
---------------------------------
內蒙古四子王旗出土,附拓片。
藏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楊魯安藏珍館》


“至正之寶”權鈔錢
“至正之寶”權鈔錢是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1368 年),元朝在江西吉安地區發行的一種錢幣(見圖5)。儘管是地區性發行,使用時間也不長,但它在中國貨幣史上卻享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圖5)“至正之寶”權鈔錢
“至正之寶”權鈔錢,青銅鑄幣。正面直書“至正之寶”四字,標明是鑄行於至正年間的寶貨,錢文由大書法家江西鄱陽人周伯琦書寫,文字既端莊大氣,又秀麗靈動,充分顯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背面穿上鑄一“吉”字,標明鑄行的地域在江西吉安;穿右鑄有“權鈔”二字,註明可以當紙鈔行用;穿左記值,分為大小五等,即分別折合白銀“伍分”、“壹錢”、“壹錢伍分”、“錢伍分”、“伍錢”。錢徑分別約為4.2厘米、5.1厘米、5.9厘米、6.8厘米、7.8厘米,重分別約為19克、40克、50克、80克、170克。
用金屬鑄幣來“權”紙幣,行使紙鈔的職能,在中國貨幣史上,僅此一例,在國際上恐怕也很難尋覓。這不僅說明元朝紙幣的影響力之大,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實際上,“權鈔”是虛,“權銀”是實。首先,當時紙鈔是對白銀作價,所以所謂的“權鈔”,其實是“權銀”;其次,錢背穿右雖曰“權鈔”,但在穿左又清清楚楚地標明了它們的面值,分別是銀兩“伍分”、“壹錢”……所以仔細分析這個“特例”,也就不再會有矛盾。它只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白銀在元朝已經取得了重要地位,為後來白銀在中國取得價值尺度以及流通手段的職能,奠定了基礎。
“至正之寶”權鈔錢本身鑄量不大,遺存至今者,更是鳳毛麟角,所以是中國古錢中的大名譽品,要把五枚整套集齊更難。也正是這個緣故,現在市場上所見到的,多為後人的偽作。然而這套“至正之寶”權鈔錢有個特徵,可以幫助我們辨別真偽:這套錢的製作往往是正面精整,內外廓的線條規矩清晰,錢文書法秀美,但錢背面的製作卻天壤之別,不僅時有錯範移位的現像出現,背面錢文也往往會有字跡模糊的情況


稀品至正之寶來自寶島台灣誠尋大收藏家
據收藏者王先生介紹,這枚錢幣是其1997年收藏,以四千七百元錢的價格購得。其間,有人出價十幾萬元,王先生未出手。昨日,十堰市錢幣研究會理事郭剛對這枚古錢幣進行了鑑定,確定該錢幣為真品。郭剛稱,元代是以紙鈔為主的時代,元代至元通行寶鈔雙面銅鈔版就藏於鄖縣博物館。元朝末年,為解決日趨加深的財政危機,皇帝在印製紙鈔的同時,開鑄「古玩之寶」銅錢。該銅錢上面的字,相傳為時任江浙參知政事的大書法家周伯琦所書,字體秀麗端莊,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瑰寶。銅錢背面的「吉」,系紀鑄地,即吉安路治所廬陵,亦今江西吉安。「壹錢伍分」,意即等同於當時的一錢五分銀兩。
元朝順帝,古玩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古玩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製;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古玩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古玩通寶」一類書法相同,相傳為時任江浙參知政事的大書法家周伯琦所書。此類銅錢市面罕見,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據了解,此寶存世數量極少,幾年前有一枚上拍,以十幾萬元成交。吾友所藏這枚元代「古玩之寶」權鈔大銅錢包漿渾厚,品相上佳,其價值理應更高。古玩之寶」,據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孫仲匯等著《簡明錢幣辭典》、高漢銘《簡明古錢辭典》等錢幣專著記載,為「面文端麗楷書」,其字體工整秀美,鑄字清晰精準,且「伍錢」「權鈔」大錢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是少見的珍稀幣。但文圖中此幣面文與記載不符,文字有先鑄後用鐵具修刻之嫌。文中稱重量為153克,顯然過重。據此,筆者認為圖中此幣或為近年仿製之物。
至正之寶一錢的真假,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古玩之寶」錢幣,昨日現身十堰市一位藏友家。「古玩之寶」錢幣為圓形,中間有方形孔。圓形直徑60毫米,錢幣厚度為3毫米。該錢幣正面鑄有「古玩之寶」4個字,背面鑄有「吉」、「壹錢伍分」、「權鈔」字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j5g9x6p.html


稀品至正之寶來自寶島台灣誠尋大收藏家
據收藏者王先生介紹,這枚錢幣是其1997年收藏,以四千七百元錢的價格購得。其間,有人出價十幾萬元,王先生未出手。昨日,十堰市錢幣研究會理事郭剛對這枚古錢幣進行了鑑定,確定該錢幣為真品。郭剛稱,元代是以紙鈔為主的時代,元代至元通行寶鈔雙面銅鈔版就藏於鄖縣博物館。元朝末年,為解決日趨加深的財政危機,皇帝在印製紙鈔的同時,開鑄「古玩之寶」銅錢。該銅錢上面的字,相傳為時任江浙參知政事的大書法家周伯琦所書,字體秀麗端莊,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瑰寶。銅錢背面的「吉」,系紀鑄地,即吉安路治所廬陵,亦今江西吉安。「壹錢伍分」,意即等同於當時的一錢五分銀兩。
元朝順帝,古玩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古玩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製;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古玩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古玩通寶」一類書法相同,相傳為時任江浙參知政事的大書法家周伯琦所書。此類銅錢市面罕見,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據了解,此寶存世數量極少,幾年前有一枚上拍,以十幾萬元成交。吾友所藏這枚元代「古玩之寶」權鈔大銅錢包漿渾厚,品相上佳,其價值理應更高。古玩之寶」,據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孫仲匯等著《簡明錢幣辭典》、高漢銘《簡明古錢辭典》等錢幣專著記載,為「面文端麗楷書」,其字體工整秀美,鑄字清晰精準,且「伍錢」「權鈔」大錢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是少見的珍稀幣。但文圖中此幣面文與記載不符,文字有先鑄後用鐵具修刻之嫌。文中稱重量為153克,顯然過重。據此,筆者認為圖中此幣或為近年仿製之物。
至正之寶一錢的真假,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古玩之寶」錢幣,昨日現身十堰市一位藏友家。「古玩之寶」錢幣為圓形,中間有方形孔。圓形直徑60毫米,錢幣厚度為3毫米。該錢幣正面鑄有「古玩之寶」4個字,背面鑄有「吉」、「壹錢伍分」、「權鈔」字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j5g9x6p.html
--------------------------
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製;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
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行用方孔圓錢。
---------------------
 1992年開始了古錢收藏,猶記得每逢孤獨寂靜的夜晚,伴隨著我是彭信威教授的大作《中國貨幣史》。當讀到書中提及元代的“至正之寶權鈔五錢”是中國歷代最大的(流通)錢幣,使我對其產生強烈的仰慕之情。終於,就在1993年初用了辛苦賺來的年終獎金在臺北買了這枚“至正之寶權鈔五錢”。
    敝人是1991年至上海工作,偶然間至西安旅遊中買了些北宋古錢,從此迷上了古錢的收藏。每至週末,一早即走街串巷去尋找古錢的芳蹤。約在1995年認識了一位元張姓古董商,由於緣分契合,我一有時間就來這家古董鋪“淘寶”,在真真假假的淬煉下,度過了那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的歲月。下面的“五分”與“一錢”就是那段時間所得。
    在網際網路未普及的歲月,收藏古錢是事倍而功半的辛苦事,“真假問題”是古錢收藏最頭疼的事情,由於平日工作繁忙,漸漸古錢收藏就不太給力了。直到在2002年上海認識了臺灣銅元收藏家施誠一先生,從此將古錢收藏擴展到銅元收藏........, 但古錢舊愛始終讓我魂縈夢繞。
     2013年初,請朋友在日本拍得權鈔“壹錢五分”與“貳錢五分”兩枚,終於在古錢收藏斷斷續續20年,集齊了這套至正之寶權鈔一套,感謝!
----------------
至正之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造時間是元朝順帝,至正年間。
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製;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最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係有史以來出現之最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 至正通寶 ”一類書法相同。這類銅錢均比較罕見,價格極高,市面價值超過百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