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壹元寶
https://tinyurl.com/y2f7qdl5
得壹元寶 史思明據東都鑄。以一當平錢百。
【簡明錢幣辭典】唐錢。乾元二年(759)史思明鑄於洛陽,以一當開元錢百行使,後以得壹非佳兆,即行停鑄,改鑄順天元寶。
【古錢新典】約與乹元重寶錢同時。史思明先鑄得壹元寶錢。《新唐書‧食貨志》:“史思明據東都(今河南洛陽),亦鑄‘得壹元寶’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背多有月紋。實測錢徑3.6厘米,重12.5克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
2018-11-17 由 收藏內參 發表于歷史
唐天寶年間,大唐帝國到達鼎盛時期,但盛世下卻隱藏著危機,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在范陽稱「大燕皇帝」,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月,鑄「得壹」錢。
得壹元寶製作工整,其背面一般都有月紋。錢徑約35毫米,重12.5克左右。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鑄有月紋之幣,尤為鮮見。據說,星月紋寓意「進步」和「成功」。
得壹元寶傳世不多,早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因而得壹元寶素為泉界珍視。清代一本叫《古泉叢話〉的書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典當者將一枚得壹元寶典當給一個山西人,山西人愛不釋手,給典當者「錢三萬」。山西人說,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價,給了三萬,這樣典當者就別想再來贖回它;典當者卻說,自己是故意貶低它的價值,只當了三萬,正是為了以後能贖回它。可見此錢的稀罕程度。
史思明攻占洛陽,因軍事上不順利,到處被唐軍圍追堵截,便迷信於「得壹」錢是不祥之兆。後以為「得壹」不吉,改鑄「順天元寶」,仍為隸書旋讀,錢徑36毫米,重18克,也為當百大錢,背有星、月紋;大型者錢徑39毫米,重21.5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z3ob4q.html
---------------
得壹元寶
2018-08-29 由 人文藝術天堂 發表于歷史
說到唐朝錢幣,史思明鑄錢也是不得不說的故事。 唐代天寶年間雖是大唐鼎盛時期,然而玄宗皇帝整天圍繞楊貴妃飲酒作樂,把政務全盤托給了楊國舅。於是,朝廷中養奸謀賢,地方上豪強割據,致使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興兵叛亂,進逼長安城。 據說,安祿山部下史思明做夢時夢見了一個「一」字,找道士解夢,道士附會說這是「得一者得天下」,史思明大喜,他占據范陽時,銷毀洛陽銅佛鑄「得壹元寶」,與開元通寶並用,規定以1個得壹元寶當100個開元通寶用。老百姓自然是非常不滿,關於「壹」字是「一世而亡」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開來,史思明也非常惶恐,後改鑄「順天元寶」,希望權力永固,但他的美夢最終還是破滅了。由於「得壹元寶」鑄造的量少,收藏界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其背面一般都有月紋。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鑄有月紋之幣,尤為鮮見。據說,星月紋寓意「進步」和「成功」。史思明想討吉利,在錢幣上鑄月紋,但封建割據不是歷史的進步,更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其最終的失敗下場,倒又為這枚古錢增添了一點歷史諷刺的色彩。
公司有幸徵得本品一枚,可見其面文「得壹元寶」四字,唐隸之體,旋讀。其文字布局協調端正。其中,「得」字為短橫連點,此所謂得壹錢的獨有特徵。識其整體書意,筆劃橫直豎立,風格率真古樸,獨有神韻盎然展現。而觀其背,但見穿右鑄有一枚月紋,十分清晰,其乃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再看鑄制規整,鑄體厚薄適中,得壹錢標準形制(稍微趨大)。其鑄體顯示,方正圓矩,平坦地章,穿輪乾乾淨淨。其中,續可見其面字廓深竣,挺拔高凸而自然,顯示了得壹元寶錢的典型字口鑄相特徵,即鑄體較厚,面文輪廓深竣之特點。背廓紋飾,亦是清晰有加,鼓凸得體。毫無疑問,此鑄相表明,本品乃史思明官爐原鑄之品,開門鑄相已然無疑。再察銹相。不難看出,本品銹相乃生坑出土,已然小有時日。其銹色分布自然,銹痂皮殼疊嶂裹縛,銹質耄耋,生硬不糟而可抗刃擊。續見薄銹之處,可感其包漿熟老且自然,銅色十分熟舊,可辨其青銅質地確定。一言以蔽之,其整體銹色自然天成之相昭然,無異無邪,其門當為自開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4xkayj3.html
--------------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雖為大唐帝國的鼎盛時期,但唐王朝卻開始走向衰落。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安史之亂全面爆發。乾元二年(759年),叛將史思明殺死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在范陽稱“大燕皇帝”,篡奪安祿山大燕政權。上元元年(760年)六月,史思明銷毀洛陽銅佛鑄造“得壹元寶”錢,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流通使用,但因軍事上的不利,史思明開始迷信“得壹”為不祥之兆,鑄造僅數月後便下令收回改鑄“順天元寶”直至安史之亂平息。賊平後,大唐政府下令廢除並“還將鑄佛”。從當時流通的貨幣來看,史思明確實具有一定經濟軍事實力。得壹元寶錢鑄造精美,出土量極為稀少,即便在洛陽也難得一見,泉界也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可見其非常罕見。得壹元寶除背上月紋者其餘皆罕見,更有背四月者堪稱古泉大珍。
關於得壹元寶鑄造的時間,錢幣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鑄於乾元二年,另一種認為鑄
於上元元年。我個人認為,乾元二年九月之後,洛陽雖已被攻陷,但仍與唐軍相峙,史思明不敢入城,只得駐兵於白馬寺南,還未入東都,處於戰爭對峙階段,又怎麼能鑄造錢幣呢?直至上元元年六月,史思明進入洛陽城,其後開始鑄行得壹元寶錢,才應該符合情理。
得壹元寶的鑄造期只有數月,其廢止時間,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錢……既而又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由此推斷,得壹元寶廢止時間應在上元元年夏季。這說明,得壹元寶的鑄行、流通,只是曇花一現。
據《歷代錢譜》記載,得壹元寶為“思明並銷洛陽銅佛所鑄”,與開元錢並用,以一當開元錢一百。有趣的是,據《錢錄》說:“賊平之後,無所用焉。刀兵之家,還將鑄佛。”安史之亂平息之後,毀佛所鑄的得壹元寶,又被“還將鑄佛”,真是耐人意味。
1992年,在洛陽考古發掘的一座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墓葬中,出土有當時流通的4種錢,其中開元通寶10枚,乾元重寶16枚,得壹元寶3枚,順天元寶7枚。得壹元寶數量最少,可見它後來傳世極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形制編輯
得壹元寶製作工整,錢徑約3.5厘米,重12.5克左右。其背面一般都有月紋。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鑄有月紋之幣,尤為鮮見。據說,星月紋寓意“進步”和“成功”。史思明想討吉利,在錢幣上鑄月紋,但封建割據不是歷史的進步,更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其最終的失敗下場,倒又為這枚古錢增添了一點歷史諷刺的色彩。
得壹元寶傳世不多,早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因而得壹元寶素為泉界珍視。清代一本叫《古泉叢話》的書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典當者將一枚得壹元寶典當給一個山西人,山西人愛不釋手,給典當者“錢三萬”。山西人說,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價,給了三萬,這樣典當者就別想再來贖回它;典當者卻說,自己是故意貶低它的價值,只當了三萬,正是為了以後能贖回它。可見此錢的稀罕程度。得壹元寶價格,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范陽稱“大燕皇帝”,上元元年(760年)六月,史思明銷毀洛陽銅佛來鑄造“得壹元寶”錢,但因軍事上的不利,史思明便迷信“得壹”為不祥之兆,鑄造僅數月便下令收回改鑄“順天元寶”直至安史之亂平息。得壹元寶鑄造精美,型製與順天元寶相似,但在泉界卻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可見其非常稀有。得壹元寶除背上月紋者其餘皆少見,更有背四月者堪稱古泉大珍
------------------------------
順天元寶
https://tinyurl.com/yy9olvv4
順天元寶,唐安史之亂叛將史思明鑄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據《新唐書》記載:“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錢……既而又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乾元二年,史思明攻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因軍事節節敗退,到處被唐軍圍追堵截,便迷信“得壹”錢帶來不祥之兆。因此就廢止並收回了得壹錢,新鑄“順天元寶”。“順天”從形制、幣值、色澤均類同於得壹元寶。順天元寶以一當百枚開元通寶,鑄量較多。
從今天收藏的角度看,順天元寶鑄工較精美,還保留有盛唐氣勢,目前所見多為生坑品,銹色鮮豔,保存完好,符合當今古錢幣收藏的趨勢。另外,其版式整齊,存世適中,是近年古錢幣市場頗受歡迎的品種之一。
作為交易比較活躍的品種,我們選取了順天元寶最常見的版式——背上月正樣版為代表,精選2008年下半年至2012年7月在華夏古泉網(微博)成交的極美品,對順天元寶的價格走勢做一分析。
從價格走勢圖中可以明顯看出,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價格處於低谷時期,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已現明顯上漲勢頭,2010年下半年漲幅最大,達到歷史高位,這一價位持續到2011年上半年,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已有所回落,到今年上半年,極美品的價格保持在8000元左右。
從歷史走勢和近期經濟環境來看,今年下半年價格可能會保持或微降,2010年由於短期價格上漲過快,加上近期整體經濟出現下行,價格出現回調亦在情理之中,但與2008年相比仍然有4倍左右的增幅,回報率已遠遠超出了許多投資品種,相信隨著明年經濟的逐漸回暖,這一代表性品種包括整個古錢幣板塊仍可期待上佳表現
-------------------
得一元寶鑄母、順天元寶——極美品兩枚,極具收藏價值
2018-02-01 由 古玩藏品鑑賞 發表于收藏
今天我們來說說「得一元寶」和「順天元寶」為唐代「安史之亂」中史思明鑄幣。在《新唐書·食貨志四》有記載: 「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銅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既而又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攻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為籌措軍費,下令熔佛像銅器鑄造「得壹元寶」銅錢。「得壹元寶」既不是國號錢也不是年號錢,卻另有寓意。《老子·第三十九章》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此後「得壹」即天下第一人之義,唐朝皇帝更不在話下。後來因軍事上不順利,到處被唐軍圍追堵截,便又感到「得壹」有短暫之義,是不祥之兆。於是很快便廢止並收回了「得壹元寶」錢,重新鑄造了「順天元寶」錢。因此清代古錢學家葉德輝在《古泉雜詠》中寫道:「得壹誰知讖未真,順天新鑄有重輪。洛陽古寺銅銷盡,都是如來劫後身。」從存世實物看,兩錢均比較厚重,直徑在35毫米左右,外緣較寬,字郭深峻,錢文隸書,雄渾遒勁,錢背多鑄有月紋。由於「得壹元寶」鑄造時間短暫,「順天元寶」鑄期相對較長,後世也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時至今日,就連「順天元寶」也得之不易了。
史思明處於當時的情勢,鑄大錢以盤剝百姓、籌措軍費在所難免。他沒有能力行用足重的小平錢。但他是否真的沒有鑄造過小平錢呢?小平錢是歷朝歷代鑄造錢幣的基礎,其他折當大錢都是以小平錢為標準衍生出來的。所以統治者鑄錢鮮有不鑄小平錢者。史思明自稱一國之君,他也不會以別人的錢幣做標準來衡量自己的錢幣。《新唐書·食貨志》所說 「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實際上只是市場上的換算標準。史思明鑄當百大錢也必須有自己的小平錢作依據和標準。因而史思明鑄造小平錢是必要的,發不發行、抑或象徵性的發行多少則另當別論。再者,史思明踐「大燕皇帝」寶座,鑄造一些金、銀、銅小平錢賞賜臣下以示慶祝也有必要。從筆者的集藏實物看,史思明不但鑄造過銅質小平錢,而且鑄造過金銀貴金屬小平錢。近幾年,「得一元寶」、「順天元寶」小平錢在北方錢幣市場有見,當是遼金時期隨大量宋錢一道流入北方的漢唐五代錢幣之兩種。由於東北農村近年找寶熱潮高漲,這類錢幣也偶露真容。筆者即藏有「得一元寶」和「順天元寶」各銀銅兩種小平錢,其中「順天元寶」錢面地張大部分留有鎏金痕跡。這些錢幣不是同時所得,可以互相印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物是證明歷史的有力依據。下面把筆者所藏大小「得一元寶」、「順天元寶」錢幣照片上傳,請泉友共鑒之。
得壹元寶;直徑:3.5cm,重量:24g 此鑄母,文字稜角分明清晰,方穿、字體均有修磨過的痕跡,錢幕均勻,內廓平整光滑,外廓規整,包漿自然老道,生坑保存完整,極美品,極具收藏及市場價值。
背景
唐叛軍史思明應天元年(759年)鑄。
錢面文字:
「得壹元寶」四字隸書旋讀,文字深峻,粗獷有力,背面一般有月紋。
面值:
一當開元通寶小平百枚。
收藏價值:
得壹元寶開鑄不久即改鑄順天元寶,故較為稀見,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得一元寶很怪異:一是名字怪。叛將,沒成氣候,得一而足的意思,史上唯一的名字,只表達一下願望。二是,這錢幣,沒有哥們兄弟,只是一枚一種。錢幣直徑重量沒有唐代的折十錢幣大,但是面值卻超過了折十大錢的十倍。三是文字很怪。上下文字方正,左右文字豎長。三個版式,得字寫法三個樣。文字肆意妄為,不守規矩,很有反叛的模樣,你看背四月,下邊那個月還是歪的。
順天元寶
順天元寶;直徑:3.5cm,重量:24g 文字稜角分明清晰,錢幕均勻,內廓、方穿規則未有修磨痕跡,外廓規整,包漿自然老道,生坑保存完整,流通幣,流傳時間短暫,僅存的極其稀有,此枚,極美品,極具收藏及市場價值
唐朝安史之亂叛將史思明鑄造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面文為「順天元寶」,形制與「得壹元寶」相同。鑄量較多,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但今存已少。背上有月紋及星月紋,光背者少。曾經發現有一枚背穿上有「天」字者,現已流入日本,不知所蹤。
安南:黎太祖順天年間鑄順天元寶小平,製作規範,錢緣略寬。與李朝 順天大寶不同。版別根據文字分數種,少。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攻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因軍事上不順利,到處被唐軍圍追堵截,便迷信於「得壹」錢是不祥之兆。這樣,很快就廢止並收回了得壹錢,新鑄「順天元寶」錢,「順天」形制、比值、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鑄量較多,但今存以少。推行新錢對老百姓而言,是換湯不換藥,再次身受其害,苦不堪言。761年史思明同樣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安南順天:1418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的北部蘭山起兵反明,於1472年迫使明軍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終於統一越南,定都河內,國號大越。史稱後黎朝(1428-1789)。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v84k89q.html
---------------
五代初燕鑄幣與新見“順天背千”鎏金錢
順天元寶背千
順天元寶背千
據史籍載:唐末戰亂不堪,皇權旁落,各藩鎮擁兵自重,中原處於多事之秋。北方逐漸形成李克用與朱全忠兩大勢力,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區,朱全忠擁有河南一帶。行伍出身的深州(今河北深縣)人劉仁恭,原為盧龍節度使李匡威旗下將領,後兵變失敗,歸附太原李克用。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劉仁恭借助太原李克用兵力攻占幽州(今北京西南),被追任為盧龍節度使並擺脫河東控制,建立了割據政權。其後,劉仁恭利用兩大勢力矛盾,依違於李、朱之間,稱雄一時。
劉仁恭父子乃驕奢淫逸、兇殘暴虐之徒。光化二年(899年)劉仁恭驅燕軍十萬餘眾,南下進攻山西、河北等地;攻陷貝州(今河北清河)後,竟然將城中百姓斬盡殺絕,投屍於河中,以致清河水為之堵塞不流。劉氏父子除了視虐殺為能事外,更是貪婪無比,欲壑難填。據史載,劉仁恭用墐泥為錢,悉斂境內銅錢和掠奪來的財物,鑿洞穴藏於大安山巔,藏畢即殺工匠滅口。劉仁恭還在大安山(今北京房山西北)上營築宮殿道觀,廣聚美女於其中,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又與道士採煉丹藥,習研羽化之術,以期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後來,其子劉守光與父妾羅氏私通,反目成仇;劉守光囚其父,殺其兄。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嗣父位後,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定都幽州。不久即發兵南侵義武鎮(今河北定縣),討伐附首於晉王李存勗的節度使王處直,李存勗遣大將周德威率軍出代州(今山西代縣)東進,經飛狐關(今河北淶源)攻燕,以救義武。經過一年多的激戰,晉軍進逼幽州南門,劉守光拒降,出逃滄州,途中被生擒,合族受誅於太原。
劉氏父子據幽州時曾鑄過永安錢。據文獻資料及著錄載:金海陵王政變奪位之後,接受群臣建議,詔令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遷都燕京。天德三年(1151年),尚書右丞張浩奉命繕修營造工程,土建掘地時所得古錢“文曰:永安一千,朝議以為瑞”。清乾隆、嘉慶年間,京師西山有石匠與農人取石、耕地時得到“ 永安一百 ”和“永安一千”銅鐵錢數枚,落入不少嗜古成癖的金石藏家篋中,得以著錄考述,為世人所聞。至民國初期,永安錢始大量出現,當時北京房山西北的大王山(大安山)下大安村不時有永安鐵錢出土,“村人掘得積聚,冶為農器”。後經商賈之手不斷流於市,引起泉家重視。對於永安錢的歸屬問題,前賢曾有過探討和考稽,但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民國時藏泉大家方藥雨力排眾議,在《言錢別錄》一書中,根據永安錢來源和出土地域情況,旁徵博引,追根溯源,斷其為五季初幽州劉氏所鑄。至此,群疑釋然,鑄主歸屬始成定論。
永安錢有銅鐵質之分,且銅少鐵多;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四種。其中“ 永安一十 ”和“ 永安五百 ”銅品最為難覯,彌足珍貴;“ 永安一千 ”銅品亦屬罕見,有大中小樣之別,大樣者當為鐵範,甚殊可寶;“ 永安一百 ”銅品存世甚少,無論大小樣均為稀品。永安錢的形制厚重,風範粗獷大氣;錢文書體渾樸古拙,別具一格;“永安”兩字,除“永安一十”為左讀外,餘皆右讀。
劉氏父子除了鑄過的永安錢外,尚鑄有少量的鐵“順天元寶”背上月下百、上月下千系列及“ 貨布 ”背三百和隋式“ 五銖 ”等。譜錄上最早刊載“ 應天元寶 ”背“萬”、“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背“拾”紀值錢的是日本奧平昌洪所著《東亞錢志》,經泉界前賢考訂其為幽州劉守光所鑄,並認為這三枚孤品錢早年均已流入日本,惟缺失背“千”錢。馬定祥批註《歷代古錢圖說》中則認為此套錢“應尚有乾天元寶背千錢,但實物尚未發現。”從出土實物上看,可證實此套紀值錢中確有背“千”錢存在,只是幣名不是批註中推測的“乾天”而是“順天”。
查年號通檢知,“應天”年號歷史上有四:一為史思明於唐乾元二年(759年)僭稱大聖燕王,年號應天;二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時建號;三為劉守光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建立大燕稱帝,改元應天;四為西夏襄宗趙安全即位後,改年號為應天(1206年)。從存世實物和歷史因素分析,可排除其他,此“ 應天元寶 ”背“萬”錢的鑄主非劉守光莫屬,亦有可能是當時建國改元時所鑄的慶典錢。在這套錢中,其錢文均為右旋讀,字體生拙古奇,背“千”錢雖舊譜未載,但觀其錢文、形制、風範,與背“萬”、背“百”、背“拾”如出一轍,當同屬完整之系列品種。
據現存資料和實物見聞統計,近年來燕故地又出了枚背“萬”白銅大錢,且品相絕佳,加上譜載品現存兩枚。背“千”前後出現過三枚,一為傳世品,其包漿底銹尚好,只是磨損嚴重,造成錢文漫漶;二為生坑品,河南出土,品相甚好,惜已落歸海外大藏家篋中。目前國內碩果僅存的是一枚生坑鎏金錢,為河南洛陽泉家所藏,一直視如拱璧。背“百”錢除譜載品外,據業內傳言東北和河南各曾出過一枚,皆為真品無疑,只是藏家秘不示人,難窺廬山真目。背“拾”則陸續出了四枚,內中有枚河南鞏義出的帶有鎏金痕蹟之錢,製作較為精緻;總之,其目前面世數量不超過十枚。
是品生坑鎏金“順天元寶”背“千”大錢,為上述三枚之中最為精彩者;直徑37.5毫米,厚2.7毫米,重16克(見圖)。據原藏家言:1992年得之於河南洛陽古玩市場上,生坑,具體出土地不詳。其錢紅斑綠繡,背面有部分白鹼銹,當時因鏽跡太大難見真貌,後經沸水浸泡,刀剔除鏽,使之錢文清晰,始知是枚鎏金錢。其形制渾厚,輪廓周正,鑄工精整,品相極佳;錢文古拙灑脫,嫻熟流暢,書體多有行草筆意,且疏密有致,遒勁有力,看似稚拙,實則頗有韻味。是錢雖出之於河南洛陽,與史思明據東都時所鑄“順天元寶”背月紋年號錢同名,但風格迥異,具有濃厚的五代時期大錢氣息,從背文紀值上看,當為劉守光改元應天時所鑄的套子錢品種。推測地說,應天、順天、乾聖、應聖系列紀值套錢殆為紀念性質的慶典錢,由於鑄量甚少,存世極為珍罕,尤其是這枚背“千”大錢,除了可填補錢譜所載套錢的缺失品種外,還兼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古泉名珍之一。
---------------------
根據歷史記載,唐玄宗天寶14年(755)爆發「安史之亂」之際,藩鎮叛將史思明(703-761)在玄宗乾元2年(759)年自立為「燕順天帝」,國號「大燕」,年號「順天」。之後在順天2年(760)收佛寺佛像與法器,鎔鑄為「得壹元寶」,但隨即以「壹」與「殪」諧音不吉,又銷鎔得壹元寶,改鑄為「順天元寶」。
順天元寶與得壹元寶尺寸相同,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徑一吋四分,當開元通寶百。」所以這是「以一當百」的高面額虛值大錢,此錢一出立刻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騰貴民不聊生。得壹元寶鑄造通行時間極短,所以現今已很難看到,但相對來說順天元寶就比較常見點,過去的錢幣收藏有句俗話這樣說:「得壹難求,順天易得。」說的就是這兩種由唐代叛將史思明發行的錢幣的存世狀況!不過,雖然順天元寶比得壹元寶較常見,但現今存世量也不多了,算是罕見錢之一!
從出土實物來看,順天元寶的直徑約36mm左右、重約18g上下,錢文隸書旋讀,鑄工雖不非常精整,但錢文深峻、銅質甚佳,錢背常見記號,有「穿上仰月、穿下仰月、雙月痕」之別,這種錢背記號應該是繼承同時期唐代鑄造的開元通寶而來,應屬於爐別記號的一種,順天元寶與開元通寶有一脈相傳的味道在內。
前一陣子偶獲一枚順天元寶,這枚錢的品相極佳,應該算是個大美女吧!這枚被我新納入收藏的順天元寶有個特色,錢背除了穿上仰月之外,還多了一道清晰凸起的「甲痕」。有關於這道多出來的「甲痕」的由來在古錢圈子裡意見紛紜,有人認為這是「雙月痕」的一種,不過錢譜裡未載有這種版別。但有人認為是流銅或是笵傷所致,不能算是版別之一。
但由於這道甲痕極為清晰,在高倍放大鏡下,又不像是流銅或是笵傷所致,所以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最後大家的意見是這是枚「趣品錢」,這也算是唯一的結論吧!
--------------------
面文為"順天元寶",形制與"得壹元寶"相同。鑄量較多,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但今存已少。
唐朝安史之亂叛將史思明鑄造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面文為“順天元寶”,形制與“得壹元寶”相同。鑄量較多,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但今存已少。背上有月紋及星月紋,光背者少。曾經發現有一枚背穿上有“天”字者,現已流入日本,不知所蹤。
安南:黎太祖順天年間鑄順天元寶小平,製作規範,錢緣略寬。與李朝 順天大寶不同。版別根據文字分數種,少。
相關歷史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攻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因軍事上不順利,到處被唐軍圍追堵截,便迷信於“得壹”錢是不祥之兆。這樣,很快就廢止並收回了得壹錢,新鑄“順天元寶”錢,“順天”形制、比值、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鑄量較多,但今存以少。推行新錢對老百姓而言,是換湯不換藥,再次身受其害,苦不堪言。761年史思明同樣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安南順天:1418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的北部蘭山起兵反明,於1472年迫使明軍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終於統一越南,定都河內,國號大越。史稱後黎朝(1428-1789)。
順天元寶
鎏金,直徑37.5mm,五代初燕鑄幣與新見“順天背千”鎏金錢據史籍載:唐末戰亂不堪,皇權旁落,各藩鎮擁兵自重,中原處於多事之秋。北方逐漸形成李克用與朱全忠兩大勢力,李克用占據河東地區,朱全忠擁有河南一帶。行伍出身的深州(今河北深縣)人劉仁恭,原為盧龍節度使李匡威旗下將領,後兵變失敗,歸附太原李克用。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劉仁恭藉助太原李克用兵力攻占幽州(今北京西南),被追任為盧龍節度使並擺脫河東控制,建立了割據政權。其後,劉仁恭利用兩大勢力矛盾,依違於李、朱之間,稱雄一時。
順天元寶
劉仁恭父子乃驕奢淫逸、兇殘暴虐之徒。光化二年(899年)劉仁恭驅燕軍十萬餘眾,南下進攻山西、河北等地;攻陷貝州(今河北清河)後,竟然將城中百姓斬盡殺絕,投屍於河中,以致清河水為之堵塞不流。劉氏父子除了視虐殺為能事外,更是貪婪無比,慾壑難填。據史載,劉仁恭用墐泥為錢,悉斂境內銅錢和掠奪來的財物,鑿洞穴藏於大安山巔,藏畢即殺工匠滅口。劉仁恭還在大安山(今北京房山西北)上營築宮殿道觀,廣聚美女於其中,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又與道士采煉丹藥,習研羽化之術,以期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後來,其子劉守光與父妾羅氏私通,反目成仇;劉守光囚其父,殺其兄。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嗣父位後,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定都幽州。不久即發兵南侵義武鎮(今河北定縣),討伐附首於晉王李存勗的節度使王處直,李存勗遣大將周德威率軍出代州(今山西代縣)東進,經飛狐關(今河北淶源)攻燕,以救義武。經過一年多的激戰,晉軍進逼幽州南門,劉守光拒降,出逃滄州,途中被生擒,合族受誅於太原。
劉氏父子據幽州時曾鑄過永安錢。據文獻資料及著錄載:金海陵王政變奪位之後,接受群臣建議,詔令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遷都燕京。天德三年(1151年),尚書右丞張浩奉命繕修營造工程,土建掘地時所得古錢“文曰:永安一千,朝議以為瑞”。清乾隆、嘉慶年間,京師西山有石匠與農人取石、耕地時得到“永安一百”和“永安一千”銅鐵錢數枚,落入不少嗜古成癖的金石藏家篋中,得以著錄考述,為世人所聞。至民國初期,永安錢始大量出現,當時北京房山西北的大王山(大安山)下大安村不時有永安鐵錢出土,“村人掘得積聚,冶為農器”。後經商賈之手不斷流於市,引起泉家重視。對於永安錢的歸屬問題,前賢曾有過探討和考稽,但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民國時藏泉大家方藥雨力排眾議,在《言錢別錄》一書中,根據永安錢來源和出土地域情況,旁徵博引,追根溯源,斷其為五季初幽州劉氏所鑄。至此,群疑釋然,鑄主歸屬始成定論。
永安錢有銅鐵質之分,且銅少鐵多;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四種。其中“永安一十”和“永安五百”銅品最為難覯,彌足珍貴;“永安一千”銅品亦屬罕見,有大中小樣之別,大樣者當為鐵范,甚殊可寶;“永安一百”銅品存世甚少,無論大小樣均為稀品。永安錢的形制厚重,風範粗獷大氣;錢文書體渾樸古拙,別具一格;“永安”兩字,除“永安一十”為左讀外,余皆右讀。
劉氏父子除了鑄過的永安錢外,尚鑄有少量的鐵“順天元寶”背上月下百、上月下千系列及“貨布”背三百和隋式“五銖”等。譜錄上最早刊載“應天元寶”背“萬”、“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背“拾”紀值錢的是日本奧平昌洪所著《東亞錢志》,經泉界前賢考訂其為幽州劉守光所鑄,並認為這三枚孤品錢早年均已流入日本,惟缺失背“千”錢。馬定祥批註《歷代古錢圖說》中則認為此套錢“應尚有乾天元寶背千錢,但實物尚未發現。”從出土實物上看,可證實此套紀值錢中確有背“千”錢存在,只是幣名不是批註中推測的“乾天”而是“順天”。
查年號通檢知,“應天”年號歷史上有四:一為史思明於唐乾元二年(759年)僭稱大聖燕王,年號應天;二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時建號;三為劉守光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建立大燕稱帝,改元應天;四為西夏襄宗趙安全即位後,改年號為應天(1206年)。從存世實物和歷史因素分析,可排除其他,此“應天元寶”背“萬”錢的鑄主非劉守光莫屬,亦有可能是當時建國改元時所鑄的慶典錢。在這套錢中,其錢文均為右鏇讀,字型生拙古奇,背“千”錢雖舊譜未載,但觀其錢文、形制、風範,與背“萬”、背“百”、背“拾”如出一轍,當同屬完整之系列品種。
據現存資料和實物見聞統計,近年來燕故地又出了枚背“萬”白銅大錢,且品相絕佳,加上譜載品現存兩枚。背“千”前後出現過三枚,一為傳世品,其包漿底銹尚好,只是磨損嚴重,造成錢文漫漶;二為生坑品,河南出土,品相甚好,惜已落歸海外大藏家篋中。目前國內碩果僅存的是一枚生坑鎏金錢,為河南洛陽泉家所藏,一直視如拱璧。背“百”錢除譜載品外,據業內傳言東北和河南各曾出過一枚,皆為真品無疑,只是藏家秘不示人,難窺廬山真目。背“拾”則陸續出了四枚,內中有枚河南鞏義出的帶有鎏金痕跡之錢,製作較為精緻;總之,其目前面世數量不超過十枚。
是品生坑鎏金“順天元寶”背“千”大錢,為上述三枚之中最為精彩者;直徑37.5毫米,厚2.7毫米,重16克(見圖)。據原藏家言:1992年得之於河南洛陽古玩市場上,生坑,具體出土地不詳。其錢紅斑綠繡,背面有部分白鹼銹,當時因銹跡太大難見真貌,後經沸水浸泡,刀剔除銹,使之錢文清晰,始知是枚鎏金錢。其形制渾厚,輪廓周正,鑄工精整,品相極佳;錢文古拙灑脫,嫻熟流暢,書體多有行草筆意,且疏密有致,遒勁有力,看似稚拙,實則頗有韻味。是錢雖出之於河南洛陽,與史思明據東都時所鑄“順天元寶”背月紋年號錢同名,但風格迥異,具有濃厚的五代時期大錢氣息,從背文紀值上看,當為劉守光改元應天時所鑄的套子錢品種。推測地說,應天、順天、乾聖、應聖系列紀值套錢殆為紀念性質的慶典錢,由於鑄量甚少,存世極為珍罕,尤其是這枚背“千”大錢,除了可填補錢譜所載套錢的缺失品種外,還兼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古泉名珍之一。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Jul 26 Fri 2019 23:43
得一元寶、順天元寶/鑄「得壹元寶」,與開元通寶並用,規定以1個得壹元寶當100個開元通寶用。老百姓自然是非常不滿,關於「壹」字是「一世而亡」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開來,史思明也非常惶恐,後改鑄「順天元寶」/背面一般都有月紋。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鑄有月紋之幣,尤為鮮見。據說,星月紋寓意「進步」和「成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