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少吃還是胖? 營養師揭4主因:「這樣吃」養成易瘦體質 - 自由健康網


我們透過請別人吃東西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顯示我們懂得人情世故,或者證明我們有本錢慷慨。一名來自紐澤西的十七歲青少年,描述他們如何用購買速食來證明自己的經濟能力,證明你口袋裡有錢,不必等月底領福利金支票。 https://tinyurl.com/yxlfs5so
文:理查・威金森(Richard Wilkinson)、凱特・皮凱特(Kate Pickett)
肥胖:所得越懸殊,腰圍越粗大
吃東西紓壓……
貧富差距與肥胖症之間的連結,很可能包括熱量攝取與身體活動量兩個層面。事實上,我們自己的研究顯示,國家越不平等,平均每人攝取的熱量越高。這約略說明了貧富不均與肥胖症的關係,但比較不適用於女人。其他研究人員則顯示,美國各州的所得差距與體能活動不足有連帶關係。看來,在比較不平等的社會,人們似乎吃得較多、動得較少。但是在澳大利亞、英國與瑞典的研究中,人們的食量與運動量,未能充分解釋發福與肥胖的社會階級差異。
卡路里攝取量和運動只是故事的一部分。長期處於壓力下的人,對食物的反應有別於一般人。他們的身體將脂肪集中儲存於軀幹中段的腹部,而不是往下堆積到臀部與大腿。如同我們在第六章所說,慢性壓力會影響皮質醇的作用,而研究人員已在高腹部脂肪的男女受試者身上,發現了皮質醇與壓力測試心理脆弱度的不同。腹部堆積脂肪的人,特別容易罹患肥胖相關疾病。
身體的壓力反應還會引發其他問題。壓力不僅導致脂肪囤積在錯誤地方,也會增加我們的食物攝取量、改變我們的食物選擇;這種模式稱之為壓力性進食(stress-eating)或者紓壓進食。在老鼠實驗中,受到壓力的動物會吃比較多糖分與脂肪。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人,若非暴飲暴食導致肥胖,就是胃口不佳而體重減輕。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基於壓力而進食的人會吃臘腸、漢堡、披薩和巧克力,並且比其他人喝更多酒。科學家逐漸明白,紓壓進食或許是我們應付生理機能變化的一種方法;這些變化出現在我們長期承受壓力的時候,跟焦慮感引發的生理變化一致。
我們之前提到的《太陽報》專題報導的三名肥胖兒童,似乎全都靠吃來紓解家庭破碎的傷痛。那名九歲女孩說,「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巧克力。我只為巧克力而活……只要傷心或煩惱,我就去吃。」父母離婚之後,她的哥哥五年內重了兩百一十磅(九十五點五公斤)。
許多年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針對美國市中心貧民區的營養問題,刊登了一個名為〈致命飲食〉(Deadly Diet)的系列報導。在受訪的過重民眾中,一名十三歲女孩住在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的公營住宅區;她說食物和電視是她維持平靜的方法。一名失業婦女明知她的飲食與酗酒有害她的肝臟和血管,仍然打算趁著還能享受,「不如活得開心一點」。一位祖母因為女兒染上毒癮,不得不扛起養育孫兒孫女的責任;她說:
之前,女兒染上毒癮,我傷心極了,食不下嚥,所以轉而依賴百事可樂——那就像我的另類毒癮。沒有它我就不能動。我以前會握著一瓶百事可樂醒來。三公升的寶特瓶,剛好夠我撐過一天。
近年的研究顯示,食物對慢性暴食者產生的大腦刺激,跟毒品對吸毒成癮者產生的大腦刺激雷同。有些研究運用腦部掃描,證實胖子對食物與飽足感的反應,與身材苗條的人不同。
……為了地位而進食(或節食)
不過食物選擇與飲食,並非全然受感覺支配——社會因素也會影響我們的飲食模式。我們基於複雜的文化因素來選擇食物——有時候,我們喜歡小時候吃過的食物,那代表家鄉的味道;有時候,我們喜歡的食物,則代表我們設法追求的某種生活品味。我們透過請別人吃東西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顯示我們懂得人情世故,或者證明我們有本錢慷慨。食物或許向來扮演這樣的角色;它是盛宴中的必要元素,隱含著種種社交意義。不過,由於如今很容易取得便宜的高能量食物,就社交意義而言,經常大吃大喝的好處可說已被壞處蓋過。
在《華爾街日報》的〈致命飲食〉系列報導,一名來自波多黎各的新移民描述,以前他們家的餐桌上總是米飯、豆子、蔬菜、豬肉和魚乾,一成不變。搬到芝加哥後,他們開始縱情享受汽水、披薩、漢堡、含糖早餐穀片、熱狗和冰淇淋。「我沒辦法給孩子們買昂貴的鞋子和衣服……但是食物簡單多了,所以我讓他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最重要的是,這家人每個月上速食店兩次,不過孩子們還想去更多次。「去這些地方,我們覺得開心……覺得我們像美國人了,覺得我們身在這裡、也屬於這裡。」
一名來自紐澤西的十七歲青少年,描述他們如何用購買速食來證明自己的經濟能力,證明你口袋裡有錢,不必等月底領福利金支票。
一名三十七歲男子表示,他把半數工資花在速食上。受訪當天,他已經去了麥當勞三趟,而且打算在那天結束之前繼續上肯德基和一家中國快餐店。不過速食餐廳對他的意義,遠遠超過廉價食物。他雖有工作卻無家可歸,這些地方成了他的避難所。他沒有自己的家,必須輪流寄宿在布魯克林的姨媽家和朋友位於哈林公營住宅區的公寓。「那裡的氣氛讓我覺得舒服、放鬆、不慌不忙,」他一邊說,一邊欣賞漢堡店的光潔地板,和牆上掛著的喬治.華盛頓.卡佛(George Washington Carver;著名的十九世紀美國黑人)肖像。他被輕柔的背景音樂催眠,一時恍神,然後補充說:「不是嘻哈,沒有褻瀆的語言。這畫像、這盆栽,人們把這裡整理得乾乾淨淨,讓你覺得自己置身文明世界。」
一名西語系街頭幫派的混混每餐都在速食店打發,他吹噓自己打從十六歲起就沒在家裡吃過一頓飯:
這裡的小孩不吃媽媽做的菜……每個人都受夠了媽媽的食物——一餐又一餐的米飯和豆子。我們希望過男人的生活。速食給了你地位和尊重。
肥胖是女性議題?
我們的研究顯示,所得差距與肥胖之間的關聯性,女性比男性更強烈;這和其他研究人員的發現如出一轍。在世界衛生組織的二十六國研究中,女性肥胖的社會梯度比男性更一致,而且往往更陡峭。根據英國二○○三年健康調查,女性的低社經地位與肥胖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正相關,男性則否。
這樣的模式,或許是因為肥胖會對女性的社會階級流動產生更強的阻力;在勞動市場與婚姻市場上,肥胖的年輕女性比肥胖的年輕男性更容易遭受歧視。另一個可能是,低社會地位是造成女性發福的危險因子,男性則不盡然如此。英國的兩項「同年級生」(birth cohorts)研究,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這些研究針對同年出生的人口進行大樣本調查,從出生開始追蹤。針對一九四六年生的人口進行的研究發現,胖子從小到大留在同一社會階級的可能性較高,比較不可能提升社經地位。在一九七○年生的群組中,肥胖女性(而非男性)比較難找到有酬勞的工作和婚姻伴侶。
美國與英國已經證實,女性青春期發福,跟成年後薪水較低有關。雖然另一項研究並未侷限於女性,但近期針對兩千多名人力資源專家所做的調查顯示,九十三%的受試者偏愛體重正常的應徵者,勝過同樣符合資格但體重過重的候選人。近五成的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體重過重的人生產力較低將近三十三%的人覺得以肥胖為由拒絕錄用某人完全合理;四成的人則認為胖子缺乏自律。
儘管體重超重顯然有礙社會階級流動性,但我們針對一九七○年生的英國婦女所做的趨勢分析,卻顯示這樣的說法無法解釋女性肥胖的社會梯度,以及低社會階級與體重增加(即便是中年發福)之間的關聯。
錢財多多益善,身材越瘦越好
在身材尺寸的重要性及女性渴望的身體形象上,不同社會階級存在不同的看法,而這樣的階級差異,似乎加深了肥胖症的社會梯度。從前,人人羨慕身材豐滿的女人,但如今在許多現代化的富裕文化中,身材苗條象徵著上流社會和吸引力。社會階級較高的英國婦女比階級較低的族群更注意體重、更常節食,也更不滿意自己的身材。社會階級越低的女性越不在意苗條與否,也越滿意自己的身材。婚姻狀態的改變也扮演一定角色: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已婚婦女比單身、離婚或分居女性更容易發福。而且,並非所有女人都渴望苗條——好比美國市中心貧民區的非裔社會,苗條有可能讓人產生貧窮、飢餓、領社會救濟金、罹患愛滋病和染上毒癮等聯想。正如一位十九歲女性所說:
我這輩子一直是個豐滿的女人。如果我開始狂掉體重,別人會以為我在吸毒……在貧民窟,你就是苗條不起
她的話令人不由得聯想起體重過重在開發中世界代表的社會階級;在開發中國家,只有富人才有能力變胖。反觀富裕的已開發國家,較高階級的女性似乎比較渴望苗條,也比較有辦法維持身材。
雖然女性的體重比較容易受社會因素影響,男性當然也無法倖免。最近,美國有一項針對工作年齡男性所做的為期十二年的研究發現,男性一旦失業,體重就會上升。當男性的年收入下降,體重平均會增加五點五磅。 https://tinyurl.com/yxlfs5so

《社會不平等》:貧民窟的豐滿女人若開始狂掉體重,別人會以為她在吸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452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https://bit.ly/3mLqnbh
就在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最新官方報告指出,現今中國國內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   圖:翻攝臉書© 由 新頭殼 提供 就在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最新官方報告指出,現今中國國內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   圖:翻攝臉書
新頭殼newtalk
中國近來「糧荒」傳言四起,中國「反食品浪費法案」首次提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共32條的草案分別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政府部門職責等等作了規定,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吃播」視頻也列入規範。然而,就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官方最新數據披露,隨著中產階級數目不斷增長以及久坐現象的盛行,現今中國國內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面臨著體重過重問題。
根據《法新社》報導,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起飛劇烈地影響了民眾的飲食習慣,而餐點外送APP的興起,導致便宜又富含卡路里的食物「隨手可得」。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3日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已有50%以上的成年人體重超重,另有16.4%的人更有著肥胖(obese)問題。而相比之下,2002年時中國只有29%成年人超重。哈爾濱市營養學家王丹告訴《法新社》,現在中國許多人都「運動太少,承受的壓力太大,工作時間表又不健康」。
中國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提到,中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在不斷增加,一大原因就是超重和肥胖問題越來越普遍。以18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為例,超重率今年已超過34%,肥胖率超過16%,這意味著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而中國孩童的體重也有越來越重的趨勢,中國衛健委報告指出,6至17歲年齡層的孩童中,有20%超越他們年齡層體重該有的上限。
而在近日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的英國科學家斯彼克曼表示,由於中國的總人口很多,肥胖者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他警告:「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而且並不會自然消退,只會變得越來越糟」,他強調,武漢肺炎疫情會消退,但是肥胖症仍然會繼續惡化下去。目不僅對人類造成危害,對經濟也會有影響,因此「必須要行動起來」用科學方式解決這個關乎公眾健康的肥胖症問題。
斯彼克曼強調,目前人類數量增長不是很快,但是肥胖者增長的非常快,使得肥胖在中國真的成為一個問題。根據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下半年時發布過的調查,當時中國就約有多達4320萬肥胖男性、4640萬肥胖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位居全球擁有最多肥胖人口的國家。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https://bit.ly/3mLqnbh


全國第一胖縣 台東成功鎮組「甩肉」聯盟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10-06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縣過重或肥胖比例是全國第一名的縣市,縣府連續三年在各鄉鎮推動減重運動,想擺脫惡名,成效有限,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機關、公司、社團簽署「健康聯盟」公約,一起減少致胖環境因子,包括辦活動、開會的便當多選減糖、低脂、高纖維的食材,飲料減糖或無糖,步道增設熱量標示等。
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的機關學校、體育會、愛鄉協會等共同簽署「健康聯盟」公約。(記者王秀亭攝)
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的機關學校、體育會、愛鄉協會等共同簽署「健康聯盟」公約。(記者王秀亭攝)
衛生署公布台東縣十八至六十四歲成人過重比例高達四十八點三%,遠高於全國平均四十四點一%,國中生過重比也是高出全國六%,是全國過重比例最高的縣市,縣衛生局從一百年起號召縣民揪團減重,連續三年共有一萬八千九百四十四人次參加減重活動,共減掉近三萬公斤的肥肉,平均一個人減掉一點六公斤。
衛生局保健科表示,透過減重讓縣民健康加分其實是「長期抗戰」,導致肥胖因素多元,其中飲食習慣影響最大,短時間難以改變所有人的飲食觀念,因此各鄉鎮衛生所這幾年努力改善在地的「致胖環境」,例如餐飲業者配合在店內菜單標示飲食熱量,至今全縣已以四十四家業者配合標示,便當以湯取代養樂多或飲料等。
成功鎮衛生所今年改變單打獨鬥的宣導方式,而是邀請成功鎮各單位簽署健康聯盟公約,獲得在地機構學校、里長、林務局成功工作站、成功鎮體育會及愛鄉協會等認同,未來簽署公約者提供或販賣的食物要朝減糖、脫油、低脂、高纖維的目標製作,活動時鼓勵多喝開水、飲料改為減糖或無糖、餐飲業者標示食物熱量、增設步道熱量標示、鼓勵母乳哺育及改進戶外休閒遊憩設施的便利性等。
成功鎮衛生所表示,第一階段由各公立機構帶頭做,逐漸影響鎮民後,其他單位或商家也會跟著做,才能逐步改善成功鎮內的致胖環境。

----------------------------------

衛福部國健署與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分推《國民營養法》及《肥胖防治法》立法,以解決國人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_副本  

對抗肥胖 民團、國健署推立法
李昀澔 2014/10/05 18:53 點閱 255 次
衛福部國健署與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分推《國民營養法》及《肥胖防治法》立法,以解決國人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民眾肥胖問題,立委廖國棟等人擬推動《肥胖防治法》立法,並規範高含糖食品課徵「肥胖防治捐」。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理事、減肥醫師劉伯恩表示,有關如何定義「高含糖」並非立法門檻,而是各界應建立高含糖食物不屬於營養必需品、過量攝取對健康有害的概念,就能比照「菸捐」,將相關稅收挹注於肥胖防治。

有關被稱為「高糖稅」的肥胖防治捐如何定義高含糖食品,例如糖分需占食品總熱量幾成以上算是「高糖」,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劉伯恩分析,不同種類的食物標準各異,學會透過國人每天攝取的正餐及零食熱量估算,並區分成人及兒童標準。

「這個月將召開公聽會,廣邀各界討論《肥胖防治法》草案,希望能儘快進入審查程序。」廖國棟坦言,無論是民間版的《肥胖防治法》,或衛福部國健署推動多年的《國民營養法》,對國人健康影響都至關重大,但由於外界往往認為牽涉議題「缺乏急迫性」,關注程度遠不如近年頻頻翻修的《食安法》。

廖國棟指出,《肥胖防治法》與《國民營養法》部分概念重疊,他個人並不排斥單獨或合併立法。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則表示,若收到民間版的《肥胖防治法》草案,會先評估食品標示及廣告等規範是否與《食安法》重疊,也可能另提行政院版本付委,但現階段國健署仍以推動《國民營養法》立法為主。

事實上,《國民營養法》已討論多年,在2011年時草案成形,但至今未有定案。該法案參考歐盟、英、日及南韓法律,主要規範國民營養調查與監測、健康建議營養素種類及攝取量基準、農業生產配合、營養教育推動、食品及餐飲場所營養訊息提供等項目。

「推出《國民營養法》草案至今已召開3次公聽會,立法作業絕非完全停滯。」游麗惠透露,目前仍在討論的部分,包括外界建議納入家長代表參與監督各級學校團膳的相關條文,但由於牽涉教育部主管的《學校衛生法》業務,因此仍在研議如何避免重疊。


防疫期間越來越胖! 美調查:小孩BMI變化率幾乎翻倍 地中海飲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防疫期間越來越胖! 美調查:小孩BMI變化率幾乎翻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HFJ1Z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顯示,和武漢肺炎疫情之前相比,美國小孩的BMI變化率幾乎翻倍。美國學童示意圖。(路透)
2021/09/21 09:3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近來發布的調查顯示,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之前相比,美國小孩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變化率幾乎翻倍,成為另一項健康問題。
據《CNN》報導,美CDC收集去年3月至11月期間43萬2302名2歲至19歲美國小孩的BMI變化,結果發現除了本來就體重不足的兒童之外,所有小孩的BMI變化率都顯著上升,其中又以年幼和肥胖兒童的增加程度最高。
資料顯示,中度或重度肥胖兒童在這8個月內,平均每月分別變胖0.45公斤和0.54公斤,半年的數字則為2.8公斤和3.5公斤,這可能是因為疫情期間許多托兒所和小學都沒有開放,讓小孩更少攝取到健康食物也缺乏運動。
為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專家建議家裡的大人們可以協助小孩減重,其中包括儘量讓小孩動起來,就算是外出快走也可以。在飲食方面,大人們必須讓自己成為榜樣,多多攝取健康食物並少買加工食品,就算小孩挑食還是要找出他喜歡吃的蔬菜,另外,地中海飲食也是不錯的選擇
防疫期間越來越胖! 美調查:小孩BMI變化率幾乎翻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HFJ1Z

2021-09-21_110704

地中海飲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