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甫:中華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https://bit.ly/2Mu078x
李有甫先生正在演練鞭桿。鞭桿是李有甫先生武功絕技之一,內含刀劍槍棍招式,實用而且動作優美。(季媛/大紀元)
更新: 2019-06-01 11:51 PM       標籤: 中華傳統武術, 武德, 道德, 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
【大紀元2019年06月01日訊】華夏兒女,天賦靈秀,神傳慧根,尊道重德。從道德而產生文明和文化、藝術以及諸多學問技能等等。華夏兒女以文章武藝立德修身,或入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或勵志修煉以提高生命層次返本歸真,解脫生命蒙受的痛苦以救度眾生。然而意圖進取必先自強、強身。首選就是習武。可曾憶起兒時,雖三尺童蒙,卻不乏凌雲之志,雖身遭困厄,卻想解救他人。童年雖苦卻伴我等有如詩如畫的夢想和除惡揚善的志向;然而,只有學成武藝才可以圖進取,遂心志,止惡揚善。我輩凡投身習武者,必終身不捨,即使如此也難以企及中華武術之博大精深
若此,尋師苦學再經研究實踐,始知中華武術同我五千文明一起產生發展歷經興衰而至今日。
上古炎帝神農氏之時,嚐百草知入經脈,入五行以調五臟,取五味而治百毒;其德不僅救疾養生延命,亦已為武術之內煉益氣通經脈強筋骨而相輔相成。至於黃帝創干戈成武藝,戰蚩尤以止惡,修大道以揚善,奠定了後世華夏的道德文明。
自黃老以降,諸子並起,無不從道學中悟出枝葉之法:兵法曰:道為兵家五事之首,又有勝『萬人敵』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可謂武功之至要。莊子說劍以尚天子劍而諸侯次之再次為庶人之劍;其義為尚智而不尚征,尚征而不尚鬥。即使一對一的戰鬥亦求不傷而「全卒為上」。溯於黃帝求道廣成子,始知大道為養生之首,修德即為人之道;凡知識學問藝術與技能,無不貫穿於道德之中,武藝尤其蘊於武德之中,德藝共存。僅舉幾例以證之:
《孟子 .離婁下》載: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說明了羿教了一個無德不義的小人學會了武藝是在傷害自己。此文接著又舉了子濯孺子的例子:鄭國派子濯孺子攻衛國,衛派庾公之斯追擊他。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病發作了,不能挽弓,我必死無疑了。』他問駕車人:『追我的人是誰?』駕車人說:『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說:『我能活了!』駕車人說:『庾公之斯是衛國善於射箭的人;您卻說「我能活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子濯孺子說:『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說:『先生為什麼不拿弓?』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病發作了,無法拿弓。』庾公之斯說:『我向尹公之他學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學射箭,我不忍心用您傳授的技術反過來傷害您。雖然這麼說,可是今天這事,是國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辦。』說完便抽出箭來,在車輪上敲,敲掉箭頭,射了四箭之後返身回去了。」也就是說庾公之斯得知追殺的人是自己師父的老師,而且是因疾病發作而不能戰,念及公平正義而放走對方還保持了對國君的忠實,我們今天看來,這一切都是由武德決定的。
史上著名的兵法家如孫臏、吳起、韓信、岳飛等都是以忠勇仁義而又具備了高的智慧而垂名青史,這也是他們的武德決定的。還有如蚩尤、白起、黃巢等人卻因殘暴凶悍而至武德無存留下千古罪名。
武德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所以對道的信仰和修煉就非常重要。軒轅黃帝修煉大道,他不僅發明了槍法(干戈),黃帝還留下了著名的《黃帝內經》,其中首要講了如何修煉大道,後世才有養生之道的學說和內外兼修的內家拳。老子《道德經》中論述了「欲擒故縱」和「以柔克剛」以及修身,修道,至虛,守靜等等修煉的法理,後人從中悟出了兵法、養生修煉的道理。大道真人張三豐自少時即習武擅劍,他在後來修道中悟出了太極拳,這是他創立的修煉方法,是以武德和心法的修煉而成的。後人雖然學了太極拳的動作,傳承中由於社會道德逐漸下滑而失去心法以致失去了太極拳的內涵,所以今天人們看到的太極拳不會再有前輩們的功夫了。岳飛不但留下了精忠報國的武德,還以祕傳的《岳武穆王拳譜》留給後人。
在寶顯廷先輩寫的形意拳譜(台灣劉康毅公布了其保存的珍本)中述說了形意拳承傳中有幾位傳人雖獲其技卻因為武德不好而( 比武中擊斃數十人)早年夭折。書中載:「形意拳之鼻祖姬際可號隆豐,山西蒲州人,生於明末清初。性豪邁好武初精大槍,念自己術不能徒手勝人,遍遊名勝物色英傑至終南山遇一方外士出岳武穆拳譜授之並示以進修之略,其譜所詮即形意拳也。
公受書練習揣摩一旦豁然悟明⋯
傳馬學禮,再傳張志誠、馬三元,三元性剛好勇從學於中節之術俱臻 閫奧,遠近拳師與之角技被其擊斃拳下者不下數十人,後得精神病誤杌為人觸之而死。
志誠傳李政,李政傳張聚,張聚傳其子(小字)老格兒,年十五即大成,河南教師敗死其拳下者不勝枚舉,僅弱冠不幸夭死。張聚又擇買壯圖傳之,買壯圖學成有人與之較被跌於丈餘外公又能以快步扶之不使倒地(受傷)。名鎮四方人咸尊之曰買師父,而不名公。買師傳安大慶,安師傳寶顯廷一人而已⋯⋯。」述說中未明確說明其武德如何,可在此多例事實證明了我們應該認識的武德之重要──善惡有報。
上述之目的在於說明武德是武術之根本。我們再論中華武術今後的發展,我們今日如何面對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這是至關重要的。
至於中華武術的各個拳種、門派和分類,源流和師承,這些都已經有人做過考證論述,都有其共識和獨到之處本文不與贅述。
除了太極,形意、八卦,八極等拳法之外,還有少林、查、花、炮、華,通臂(背、備),翻子、螳螂等等諸多拳種還有另一大分支南拳,永春、鶴拳和南派少林以及洪、劉、周、蔡李佛等等各家不同門派的拳種。一言以蔽之的就是:他們再有更多的拳種門派也同屬於中華武術。他的共同表現形式就是:武德,就是止惡揚善。所以武術的發展在於武德。回顧近代中華武術的興起和衰落就是看道德。為什麼在清末民初時代武術(國術)發展良好而經過文革之後卻沒落變異以致失傳呢?就是道德下滑所致。岳武穆留下拳譜,數百年間卻由一方外之人傳與姬龍鳳一人。戚繼光留下《績效新書》,楊家將的槍法完整的保留到現在,如果有人去雁門關私訪也可能見到。我在八三年尋訪山西武術,遇雁門關下楊家後代,演示一百零八式陰把槍為楊家獨傳。看到有德者必有真功絕學傳與後代亦自然流芳百世。武德之根本在於:分清善與惡、好與壞、信善惡有報;無懼邪惡,呵護善良,止惡揚善,如此堪稱德高藝精也。明此理必能虛心、勤學苦練。
《禮記.學記》載:「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在古代武術的發展中前人無不自反自強以提升自己的認知而得到啟發悟出獨到的智慧。
前人凡開創智慧文明技藝者,必能內省自強、尊師重道苦學而持之以恆,盡得真傳而不可有絲毫自滿,知自己不足,知學問無窮,知智慧無量大道無邊,方可以悟出超常智慧德藝自在其中也。
未來傳統武術的發展,唯有遵道重德,尊師重道,勵志靜心修煉體悟,投入自己的真誠和努力就可以悟出更高的境界,那時就會有超常的武功出現。也許有人認為很容易也許有人不理解認為很難,那麼再說幾點要注意的事,很多人會有同感。其一就是無我或忘我,無求而得。始行之法就是虛懷若谷。古代哲學之父都說過:知道自己的無知就是智慧⋯⋯。老子也說過,知道自己無知才是高尚的人。就以我們目前NTDTV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選手們這十年多的表現為基礎,加上我們講的武德的修煉一定會有超越的境界和更輝煌的展現。
(點閱「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https://bit.ly/2Mu078x


練武術首先必須講究武德,武德分為兩方面,一是口德,二是手德。」「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這樣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武術是一種修行,也是傳統中華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漢字「武」字本身就包含止戈之意。高手真正的崢嶸,往往體現在日常為人處世的道行上
由武入道的一代宗師 民國武林高手孫祿堂  http://tinyurl.com/y35etdfq


傳統武術與西洋搏擊的區別
【大紀元2019年06月14日訊】傳統武術與西洋搏擊目的不同,因此表現不同。
在最表層的實戰上,中國傳統武術如果僅僅練出人間這一層的本事一般是打不過西洋搏擊(比如拳擊+泰拳+空手道+柔道)高手的,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武術不是為了爭鬥而創立的,它是從最低層起點、往上而行的修煉之路。而西洋搏擊完全是表層的搏擊術,它們在人間這個時空場的擊打速度、反應速度、和力度都是人間這一層的頂峰。
中國傳統武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修煉之路,它能一直走到傳統文化的頂點,與神接上軌,它著重點是修煉的機制,不是搏擊的機制,所以如果用於搏擊,是有劣勢的。由於習練中國傳統武術的人有的純粹是為了搏擊,所以他們最高只能練到傳統武術在人間這一層上的技術能力,但是這一層能力是比不過西洋搏擊的,因為西洋搏擊純粹是為搏擊而設計,中國傳統武術是為了修煉而設計,道不同,造成著重點不同。傳統武師對打傳統武師,因為都是拳架子對打,也就差別不大。但是對打西洋搏擊,只練出空架子、卻沒有練出真功夫的傳統武師就很難打的過了,連拳架子都沒有機會用上了,因為對比拳擊等的高速,這些空架子慢而僵硬,只有挨打的份兒,這就是搏擊中看不到傳統武術架子的原因。
中國傳統武術在人間這一層的上邊緣有金剛腿、羅漢腳、鐵砂掌、硃砂掌等硬氣功等功夫,這種功夫能夠抗衡西洋拳術的最高點,但是綜合實力卻不如西洋搏擊術,因為西洋搏擊的反應速度更快,而且頂尖高手也能練出類似的能力,只是他們沒有這些名詞而已。
中國傳統武術再往上練下去,就走出了人間這一層次,就有大量功能出現了,比如金鐘罩、鐵布衫、特異功能搏擊,這樣一來,西洋拳擊等搏擊術就只能甘拜下風了。但是這類傳統武師,在現代是很難看的見的——他們不出來。而在世上爭鬥的武師都沒有這種本事。
西洋搏擊最大的優勢是擊打速度快,反應速度快,力度大。它在拳術架子上就是這麼布局的。比如雙手抱頭、手臂和肘護住上半身,弓腰曲膝蓄勢出擊,對比中國傳統武術的馬步抱拳,誰的擊拳、踢腿、移動位置的速度快呢?馬步抱拳是趕不上的。李小龍的截拳道是否定傳統武術對陣的架子的,原因就是速度慢,防守空洞、力度小。這是李小龍站在人間最表層來論述的,他也不懂得傳統武術是一條修煉之路,不是純粹為了搏擊、在武術的更高層上是無敵的。
李小龍的功夫主體主要是西洋搏擊術,他雖然學過詠春拳等傳統武術,但是融於西洋搏擊術中了,他在與西洋搏擊高手的對抗中,傳統拳架子多數使用不上,因為速度趕不上。他的電影為了吸引人就加了一些多餘的動作。詠春拳有很多防守動作,但西洋搏擊的高速對打中,一個頂尖的拳師都不知道怎麼防,因為攻擊速度太快了。就肌肉而言,每塊肌肉的反應速度是不一樣的,出拳的肌肉反應速度在生理上就比招架的反應速度快。這在最表層的對抗中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在更高層,出現了高層打低層的現象,因此就不同了。這些理論在傳統武術中是不講的,因為傳統武術目的不同。
中國傳統武術必須打出架子,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這些美觀、威武、瀟灑的拳術動作,這些架子動作是修煉的機制,因為符合天道,所以它們看起來美觀、大方、神逸。這種拳架子機制能練出對應的力道,每一個傳統武術的拳架子都是一種不同的力道,不用對應的拳架子來招架是化解不了的,這種情況下,西洋搏擊就不行了,它甚至不清楚這種力道的擊打方式。
如果能練出這種力道,就很類似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對打了,比如金庸武俠劇中所謂的降龍十八掌、打狗棒、乾坤大挪移,雖然是杜撰的,但是卻蒙對了力道這種形式,只是拍的太誇張了,也有多餘動作。遺憾的是,現代中國公開參賽的傳統武師都沒有練出來這種力道,所以他們打不出瀟灑的拳架子。練不出來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傳統武師的思想不是傳統思想,古代練武要重德、修心、調息、靜心,平時思想行為都符合天道、人倫,這就做到了天人合一,所以才練出真武功了,現代人心繁雜騷動,誰能做到呢?一刻都靜不下來啊,也做不到重德修善。
太極祖師張三丰能以一敵百,他拳招走的是另外的空間,所以拳招看起來慢悠悠,卻能比對手先到,這是西洋拳擊完全做不到的,因為西洋拳擊出拳走的是人類這個空間。在人類這個空間中,西洋拳擊的出拳速度達到了人類肉體肌肉所能達到的頂峰。中國大陸公開露面的內家拳武師都沒有這種走另外空間的本事,這種本事需要修煉才能練出的。
拳招走的這個另外空間只比人類的空間稍高,還在人肉眼的視覺之內,這個空間也是神足通的空間,神足通是什麼表現呢?看到他走得很慢,但是空間距離卻跨越很大。比如他步行慢慢走,可是後面人開車都追不上他。如果傳統武術練到這一步,西洋搏擊就不是對手了,但是練到這一步的人就不願再涉足人類的爭鬥了,人們也很難知道他們的存在了。
搏擊是什麼呢?——人打人,可是人啊都是珍貴的生命,都應該互相尊敬、互相幫助,怎麼能打呢?怎麼能暴力相向呢?因此搏擊的出身就是惡的,這不是正常生命該有的東西。在人間出現了這種暴力傾向與實踐,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要向善,不要向惡。向善可以回歸美好,而向惡會導致世界惡劣,且會得到應有的惡報。人們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天理、規律使然。
願人們都學真善忍,世界就會更美好。 https://is.gd/B20Liv


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何以自宋消失? 祭拜武聖漸漸不存
縱觀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是十分重視武備的。國家的戰備工作做得好,對於保證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盛以及應對內憂外患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卻是一個分水嶺。
讀史可知,中華民族原本也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漢唐的血液沸騰著激昂的睥睨一切的因素,至宋才戛然消失。而唯有擁有漢唐魂魄的中國,才是真正的中國。
秦王贏政就不用多敍述了,他似乎就是為戰爭而生的,揮手所向,天下靡定。在極短的時間內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諸侯混戰的局面,在廣袤的疆域裡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從此揭開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垂天帷幕。
項羽平定河北,破釜沉舟,消滅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主力,諸侯不敢仰而視之,皆膝行來見,何其雄也!
劉邦以一丘草民之身,提三尺劍,縱橫中原,屢敗屢戰,終開漢朝400年基業。
文帝富有遠略,雖對周邊的少數民族以懷柔為主,不輕啟戰釁。但他針對匈奴的戰爭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為了對付匈奴騎兵,文帝不但鼓勵民間養馬,國家也在西北邊境設立了36個牧馬場,為的就是實現有朝一日不戰則已、一戰必亡匈奴的宏圖大志。
景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使「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不致中斷。為後來武帝大規模北擊匈奴做了充分的物質準備。
武帝是歷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偉大帝王,他繼位後,改變文化政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所謂的「表儒裡法」。又一改對匈奴妥協的政策,主動進攻。武帝是一個勇猛剛毅、具有持久開拓雄心和征服野心的人,絕不能容忍匈奴再踏入漢關半步,他要一削父祖幾代人所受的鳥氣。他毅然拋棄了行之近70年的和親祖制,開動了整個國家的戰爭機器,全力出擊匈奴!這一聲巨吼,響徹了44年之久,匈奴從此全面衰落。
漢武帝王道霸道,交錯為用。在對匈奴用兵的同時,還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把新疆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接著又平定了夜郎、 南越,征服了閩越和東甌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分別置於漢帝國的直接管轄之下。漢武帝還派兵從海陸兩道攻入朝鮮,設置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 郡。如此蓋世武功,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因此被後人讚為「冠於百王」。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在武帝手中基本已勾勒成形。他第一次實現了漢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崛起。
武帝用事四夷,以武力拓邊,致使民間尚武之風大盛,整個社會充滿著一種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
西元前28年,北匈奴殺中國使節反叛,在危機情況下,副校尉陳湯不待皇帝指令,發兵征討,認為「胡兵五個才能當漢兵一個。」以少勝多,大敗匈奴軍隊,由此可以想見,當年的漢人是多麼威猛!勝利之後,陳湯又給漢元帝發去了那封流傳千古、揚眉吐氣的疏奏,其中「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雄辭壯語,成為激勵漢民族血性的沸點。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邊患,貞觀四年(630年)3月,太宗在做好戰爭準備後,派李靖、李勣率大軍出擊定襄,深入突厥,活捉頡利可汗,突厥部落遂四分五裂。拓邊戰爭取得了輝煌勝利,唐朝的版圖由此擴大到了今天的貝加爾湖以北。平定突厥之後,唐太宗再次遠征,將吐穀渾納入唐朝版圖。而西域的高昌、焉耆、龜茲、西突厥也相繼降服,遂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這是唐朝繼漢朝之後,再次對西域實行有效統治。後又大敗吐蕃軍。贊普松贊幹布遂向唐太宗謝罪求和,請求和親,唐太宗遂將宗女文成公主嫁給他。唐與漢初的和親不同,漢初與匈奴的和親,有著太多的無奈與屈辱,而唐與吐蕃的和親,則是一種強勢之下的懷柔。從此,吐蕃和唐朝結為甥舅關係。
貞觀年間是唐朝拓邊最猛烈的時期,邊疆戰爭之頻繁和戰勝次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史上非常罕見。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意氣風發的時代,一個高度自信的時代,貞觀之治的一大內容,就包括這種相容並蓄的大唐雄風和氣吞萬里如虎的尚武精神。
武則天延續了貞觀時期金戈鐵馬的尚武精神。面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鐵腕還擊。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打通了河西走廊,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設置北庭都護府等,不但鞏固了西北的邊防,也打通了一度中斷的「絲綢之路」,使唐朝和中亞的貿易再度活躍起來。
漢唐是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為強盛、輝煌的王朝,漢與唐相比,漢質勝於文,唐文勝於質。漢雄渾凝重,唐璀璨瑰麗。漢有壯男之質樸剛健,唐有貴婦之雍容華麗。漢氣勢恢弘;唐氣象雄闊。大漢雄風、盛唐氣象遂成為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民族性格和魂魄。
魯迅在《墳》一文中,曾對漢唐精神讚揚有加,他說:「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漢唐雖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絕不介懷。」至今讀來,漢唐雄風,猶撲面而來。
岳飛為規復失地,高歌:「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氣吞山河之勢,尤其令人振奮!這些無不顯示出中華民族固有的尚武精神
此後猶有明成祖六掃虜庭的雄風、鄭和下南洋的開拓以及平定安南之亂的果斷等,康熙為一代雄主,在他執政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統一了臺灣;並與俄國簽訂了 《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遏制了沙俄東擴的野心;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貴族的叛亂,強有力地鞏固了全國的統一,使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也 使當時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清朝版圖最大時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
對尚武精神的鼓勵和對武備的重視和整飭,不但能有效地維護 國家的統一、邊疆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也會使得國家興盛的局面得以長久保持。因此,在歷史的循環往復中,中華民族雖然歷經劫難,但復興漢唐魂魄總是那麼令 人津津樂道。尤其是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受辱挨打的歷史證明,喪失了民族的尚武精神,連自立都談不上,何來復興和輝煌?
那麼,中華民族自漢唐以來固有的尚武精神,何以在宋代消失了?
探索這段歷史很有必要。
凡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在建國之初,無不具有奔揚的氣勢和馳騖的精神。唯獨趙匡胤因為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的政權,怕有人見樣學樣,就一味推行「重文輕武」政策,解除將帥兵權。趙匡胤曾問陳摶老祖,何處可守?一個「守」字,就把激昂的漢唐精神推得遠遠的了,也奠定了國家政策的基本調子,就是抱殘守缺、苟且偷安。而為了消弭文人們的獨立精神,宋代特別重視科舉,但又不像唐太宗那樣自信,看到許多新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而是 「以科舉銷天下英雄氣」,宋代的科舉成了統治者培養順民所實施的一種政治權術了。宋代的文人,也幾乎都把「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了。在宋代,科舉及第會無限榮光,會被皇帝在皇宮賜宴,也會帽插金花招搖過市,引得萬人空巷。所以時人曾感慨:「縱將帥於萬里之外破敵滅國,凱旋而歸,所受獎賞也不過如此。」由此看來,宋朝的科舉取士,已經不是為國家選拔人才了,而是對俯首貼耳讀書人的高級獎賞了。
民如水,體制如器,統治者鼓勵什麼樣的時代精神和提倡什麼樣的道德準則,民族就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擁有什麼樣的靈魂。如統治者戰爭意志堅強,自然就會激起民族潛藏已久的血性。 宋代「重文輕武」,此時的儒士文人,也便沒有了戰國前期高蹈揚厲、獨立思考的個性,而逐步淪為求仕、做官的食祿之徒,整個社會便瀰漫著文弱之氣。
更糟糕的是,此時的儒家文化也發展到了極致,盛極而衰。朱熹繼承和發展了程朱理學,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存天理,滅人欲」,一切社會規則更加精細化和制度化。人們只能循規蹈矩,亦步亦趨,不敢有絲毫的創新。整個社會思潮趨向保守和僵化,社會成消極封閉狀態,與盛唐的開放自信姿態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朱熹的理學思想此後統治中國社會長達700多年,直到清末。
元時矯枉過正,把知識份子從天上踩到地下,八娼、九儒、十丐,此時知識份子的社會地位連娼妓也不如,僅比乞丐強點。斯文掃地,以此為甚。明清時期,雖為知識份子廣開仕進之門,但卻大興文字獄,以形式重於內容的八股文取士。儒家思想中閃光的東西被一步步閹割殆盡,完全成了統治的工具了。整個社會固步自封,積重難返,社會死氣沉沉,毫無活力,而統治者還沾沾自喜地以天朝心態自居,真是可悲、可嘆、可恨。
知識份子是一個時代的優秀代言人,宋元明清以不同的方式箝制、糟蹋儒家文化,對知識份子進行洗腦。使他們失去獨立的社會地位,也就沒有了獨立的人格,整個民族也就不可能有獨立的思考了。他們的骨子裡涵蓄了太多的柔媚,陶醉於詩酒風月之中,也便沒有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 夢來」,「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奔赴疆場、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漢唐以來的尚武風氣,從此消失。變成了渾渾噩噩,不知進取的一群人,何來血性? 也就沒有了漢唐時代的知識份子,常以到邊疆建功立業為榮耀的自覺意識和責任了。
漢唐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時代,漢唐精神之所以被後人仰慕和頌 揚,主要是多種文化的交匯、融合、發展的結果。春秋戰國時期知識份子爆發出的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在漢代進入全面開拓時期,武帝 「表儒裡法」,相容並蓄,氣勢恢弘。而隋重新實現了的政治統一,則也是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幾度整合的結果。唐代則更是借助外來文化的強烈刺 激,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以漢文化為主的胡漢文化,再一次彰顯出勃勃的生機和闊大的氣象,促成了中華民族新的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而唐以前中國社會尚武的精 神,卻在宋以後,由於對儒家文化的單一性選擇和推崇,沒有了包容性,尤其元明清時代,甚至摒棄了儒學中閃光的東西,而把落後的一面發揮到極致,這就使得整 個社會逐步消弭了進取的精神和意志。近代中國的落後與挨打,與此不無關係。
由以上原因分析得知,中國從鴉片戰爭以後,聞戰必懼,鮮有勝仗,不僅對自身的命運產生了懷疑,民族的自信心也大為受挫。自宋以來堆積在中國人心中孱弱的意識,使得民族危機嚴重到了亡國滅種的境地。近代大半個世紀 裡,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去尋找救國救民之路,經過近代各種文化思想啟蒙運動和五四新思潮的洗禮,才在中國形成了一種全新的五四新文化。它在喚醒民族意識 的同時,也激起了潛藏已久的民族血性。如果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取得了民族獨立的話,那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則奠定了中國大國的地位。它所激發出的中 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榮富強的里程碑。因為只有戰勝一個 大國,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大國。
正如前面所言,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對尚武精神的鼓勵和對武備的重視和整飭,不但能有效地維護國家的尊嚴、邊疆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也會使得國家興盛的局面得以長久保持。
記住歷史的經驗教訓吧,唯如此,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和再次崛起也就指日可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