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 知乎 http://bit.ly/2Xmehta

男女生殖器陶器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EEjiWH

人類歷史上為啥會出現生殖崇拜現象?
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便開始了生殖崇拜。
那時候人們僅僅依據孩子是女性所生,便把女人和女性生殖器當作神秘生殖力量的源泉或寓所,頂禮膜拜。
在各地考古發現的岩畫、出土文物中,均有女性生殖器和懷孕女性形像出現。
這種人類對自身的生殖崇拜,有效性及其有限,於是逐漸轉向對那些生殖能力強大的自然物的崇拜。
仰韶文化中的“魚祭”“魚紋”,顓頊是半人半魚的魚婦,鯀是一條“白面長人魚”等記載,反映的就是人們對魚的生殖崇拜現象。
魚的形狀與女性外陰相似,魚腹又多子,繁殖力強大,於是人們相信魚身上一定寄寓著某種神秘的生殖力量。
後來出現的“魚軒”“魚書”“魚藍”“魚燈”“年年有魚”,都是人類早期對魚生殖崇拜留下的痕跡與證據。
蛙,一夜春雨,便蝌蚪成群,顯示出強大的繁殖力;且蛙的肚子渾圓膨大,與懷孕婦女的肚腹相似,因此,蛙也是被賦予了神秘生殖力量的象徵,被加以崇拜。
臨潼姜寨出土的魚蛙紋陶盆中,就有典型的蛙形圖案,蛙身渾圓而膨大,其間斑點密布,寓意蛙腹多子的強大生殖力量。
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就是從蛙的生殖崇拜演繹而來。渾圓無垠的蒼穹,被祖先想像成蛙腹;滿天密布的繁星,被看作是腹中蛙籽,後來演化成了女媧補天的五彩石子。一位“一日七十化”的蛙女,便被塑造成我們民族最初的母親神。


生殖崇拜文化。無論是女媧神話、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神話,還是伏羲神話,都是生殖崇拜文化的觀念反映。因此,筆者以證實生殖崇拜觀念的存在為突破口,首先證實女性生殖崇拜與女媧神話之間的關係。然後,尋找女性生殖崇拜的起源,從而間接地證實女媧神話的起源地。生殖崇拜文化是中國遠古時期特殊的文化和觀念存在,而我國古代神話大都與這種文化觀念密切相關。
如前所述,女媧、伏羲神話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女媧作為獨立女神存在,第二階段是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的神話,第三階段則是伏羲作為獨立神存在。無論從神話、歷史還是從邏輯的進程看,只要證實了女媧神話的起源地,那麼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起源地也就不證自明了。因此,尋找和確認女媧神話的源頭,對整個中國古代神話起源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遠古生殖崇拜
女媧既然是中國古代女性生殖崇拜的偶像,那麼這種女性生殖崇拜的觀念必然會在遠古的文化遺存中留下了其印跡。所謂“考古實證”就是根據考古材料,證實女媧是女性生殖崇拜的偶像。這種材料的最初形式,就是繪在彩陶上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圖紋。女性生殖崇拜的圖紋,有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具像到抽象再到裝飾的發展變化的過程。圖紋的變化,反映著先民對女性崇拜觀念的發展。首先是魚紋,它是女陰的象徵,表達了先民最初的生殖崇拜觀念;然後是蛙紋或者叫蟾蜍紋,代表先民對子宮的崇拜;當魚紋與蛙紋或者兩種象徵物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則表明遠古先民對女性的生育功能和繁殖過程的認識得到深化。從魚紋到蛙紋,再到魚、蛙紋的結合,這一過程中貫穿著古代先民對經血的崇拜。正是血的崇拜將女性的局部器官逐漸結合為一個整體,最終發展為對女性偉大的生育力量的崇拜。這種崇拜的偶像化,就是女媧神的誕生。
(一)魚紋象徵女陰
魚紋,是迄今為止,中國許多處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的陶器上普遍存在的圖案。它們或寫實,或寫意,或抽象,或排出完整的序列(圖1)。這些圖案究竟包含什麼意義呢?是“圖騰徽號”,還是純形式的裝飾?對此學界目前觀點並不一致。筆者完全同意趙國華先生的觀點:它是生殖崇拜的符號。也就是說,普遍存在於母系社會陶器上的魚紋,是女陰的象徵,它表達了先民的最初的生殖崇拜觀念。
魚紋彩陶盆
這種觀點並非趙國華先生的首創,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就曾根據《詩經》、《周易》、《楚辭》,以及古詩和民謠等材料,撰寫過《說魚》。文中論證了魚與女性的關係。聞一多先生認為,中國人自上古起就魚象徵女性。魚之所以有這種象徵意義,據聞先生的解釋是,魚的繁殖力強,原始人類崇拜生殖、重視種族的繁衍。
上個世紀80年代,李澤厚先生在他的《美的歷程》中論述仰韶彩陶的時候說:
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屢見的多種魚紋和含魚人面,它們的巫術禮儀含義是否就在對氏族子孫“瓜瓞綿綿”長久不絕的祝福?
雖然,李澤厚先生使用的是疑問句,但是這種推測的確還是大膽而且有創見的。兩位學者在不同的時代,不約而同地將魚與遠古先民對生殖繁盛祈求聯繫了起來,對我們今天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三角形圖紋彩陶盆
學界前輩的真知灼見,並非空穴來風,更不是主觀臆斷,近年來大量的考古發現,不斷地印證著二位先生的大膽推測。比如,遼寧東山嘴出土的陶塑女像,以壓印的三角形紋表示女陰;雲南白族地區的劍川石窟,有一塊呈三角形的石頭,被稱作“阿殃日”,據說也是像徵女陰的。當然,最多也是最形象的圖案,還是半坡彩陶中的抽像魚紋,它們也基本上繪成三角形。這樣的魚紋,很可能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圖2)。
魚之所以會成為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其原因大致有二:
第一,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雙魚並列終紋更是如此;
二,魚子非常多,其繁殖力極強。
在遠古先民們還沒有認識到生育是兩性結合的結果的時候,他們將人類的繁衍看作是女性獨立的功能,女性的生殖能力是他們崇拜的對象,因此,魚就成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
遠古先民以魚為女陰的象徵,主要表現了他們對魚所具有的旺盛的生殖能力的羨慕,並非宗教意義的動物崇拜,也還不是圖騰崇拜。之所以說它不具備宗教意義是因為魚在些還不是聖物;之所以說它不是圖騰崇拜是因為,魚並沒有被認作是自己民族的祖先,也沒有禁食魚類的律令;所以說它只能是一種生殖崇拜觀念。因為,處於原始思維水平的先民,渾沌初開的感覺,一時無法將自身與自然界的萬物嚴格區別開來,在魚與女陰之間,自然會產生聯想和模擬的心理。希望自身也具有像魚一樣的生殖能力。正是這種原始的思維,使遠古人類以魚象徵女性生殖器,並且形成以魚為對象的祭祀禮儀,以祈求旺盛的生殖能力,以保證種群的生存和發展。
根據考古材料所做出的推測,得到了民族學和民俗學調查的印證。比如,雲南省劍川白族至今依然存活的女性生殖器崇拜,其具體表現為,在石寶山石窟中一塊三角形的石頭中間鑿開一道縫隙,以像徵女陰,被稱作“阿姎日”,一直受到白族婦女的虔誠奉祀。多年不育的婦女以為是生殖器官不暢,所以她們在祭拜“阿姎日”時,便用銅錢在石縫上劃,祈望能夠疏通生殖器官以順利地懷孕。白族婦女的這種舉動,帶有明顯的巫術性質,而這種巫術的觀念基礎依然是對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
然而,母系社會時期的先民們的女陰崇拜,似乎並沒有巫術的性質,而是一種生殖崇拜文化,這是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精神文化。
圖3人面魚紋彩陶盆
這種文化首先表現為原始的祭祀禮儀。這種祭祀禮儀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舉行祭祀儀式,然後是實踐性的活動。早期的祭祀儀式比較簡單,只是陳列祭品和祭器,也許會有模擬魚繁殖的舞蹈。在不知道兩性結合與生殖的關係的時候,先民們的實踐活動,就是吃魚。原始思維使當時的女性認為,吃魚之後就會獲得像魚一樣的生殖能力。這正是半坡彩陶上繪口邊銜魚的人面魚紋的原因,這是原始祭祀中吃魚實踐的真實寫照(圖3)。
遠古人類總是將食與生殖聯繫起來,即使今天還有人認為吃什麼長什麼。中國養生和膳食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依然是吃什麼補什麼。比如,希望獲得強大的性功能,就去吃虎、鹿等性功能強大的動物的雄性生殖器,這種觀點正是遠古人類將食與生殖聯繫起來的觀點的歷史遺留。正是這種原始思維方式,產生了魚祭一類生殖崇拜的祭祖儀式,也是禮儀之後的食用祭品的觀念基礎。
圖4抽像魚紋彩陶盆
這些祭祀禮儀和實踐活動逐漸形成抽象的符號,表達著當時人們特殊的情感和願望。母系社會時期的彩陶上的魚紋,有一個明顯的發展變化的軌跡,也就由寫生到寫意,再到抽象,這一過程,不僅表現了遠古先民表現現實和審美觀念的發展,也包含著先民生殖崇拜觀念的細微變化(圖4)。
單純的寫生或者寫意,在表達內容方面具有明顯的不足,而抽象化的過程,也就是符號化的過程,它會容納更豐富的觀念和內容。就其一般的功利性而言,抽象的化的魚紋符號,可以表現出更多數量,甚至無限量的魚,更好地表達遠古先人們祈求生殖繁盛的願望。
原始思維所具有的模糊性,表達著人們難以用語言精確表述的內容,發現著物與物之間的的類似。遠古人類通過直接觀察,發現物體形象的模糊性,把握物體形象之間的相似性,從而創造出抽象的表現方法。抽象符號的發展,是遠古先民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表明當時的群體對所表現事物的共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而且對所表達內容的內涵也沒有歧義。同時,抽象化的過程,也可以使兩項類同的事物之間建立相通性的聯繫,所以魚和女陰都不約而同地抽象為三角形,這兩種形象本來就具有像徵與被象徵的關係,所以抽象的三角形既表示魚,也像徵女陰部,由此三角形便具有了“共通意義”。
這種抽象的近似三角形,還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能夠表現簡潔明快和含蓄、耐人尋味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含蓄性漸漸具有了神秘性。六千多年以後,當我們這些現代人面對這些抽象符號的時候,感覺著這種神秘,為猜謎其包含的內容而進行著苦苦探索。這種神秘感也源自於遠古先民對生殖過程的不了解。
魚的象徵意義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魚的形象所代表的意義的變化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女陰的象徵發展為女性的象徵,再到情侶和愛情的象徵。這種變化是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一致的。因為,在母系社會早期和中期,遠古先民不懂得生育與性的關係,所以魚只象徵女陰;當人們認識到生殖必須是男女雙方共同的事之後,魚就逐漸成為整個女性的象徵。隨著對偶婚的出現和發展,魚就變成了情侶的象徵物;只有到男女之間有了相對穩定的情感關係的時候,魚才可能成為愛情的象徵。在人類的物質生活有了富餘之後,魚的形象才又發展為“吉祥物”,成為豐收與富裕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用魚象徵愛情已經是唐代的事了。比如《飲馬長城窟行》中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代女道士李治的《結素魚貽友人》雲:“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元稹在《魚中素》中吟道:“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斜紅餘淚漬,知著臉邊來”。使用這種象徵的作者也許自己也不知道為何用魚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感情,因為這種象徵距離魚形象的原初意義已經相當久遠了。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魚的生殖崇拜的意味也就越來越淡化了,逐漸從愛情信物演化為吉祥物,再從吉祥物進一步向裝飾化的方向發展,其原始意義逐漸喪失貽盡了。比如,貴婦人乘坐的車輿稱“魚軒”,裝箭彀叫“魚服”,信函稱“魚書”,發兵的憑證叫“魚契”,宮中有“魚鑰”,甚至佛教法器還有“木魚”。通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魚紋已經成了中國裝飾藝術中一個重要圖案。
(二)蛙紋象徵子宮
蛙紋或者叫蟾蜍紋,在生殖崇拜文化方面與魚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文化遺存中的基本圖案之一。它的出現比魚紋略晚,但是分佈卻更為廣泛。在仰韶、廟底溝、姜寨、馬家窯和柳灣等著名的文化遺存中,都有大量的蛙紋彩陶出土。與魚紋一樣,蛙紋也有寫生、寫意和抽象的不同,而且姿態多樣,色彩絢麗。這種蛙紋與魚一樣,也是遠古先民生殖崇拜的象徵。不過,與魚紋相比,蛙紋又有著自己獨立的表徵意義。當人們對女性生殖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後,魚紋與蛙紋逐漸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對母體的生殖崇拜。
人們都知道月亮又稱“蟾宮”,因為蟾蜍或蛙與月亮神話密不可分。但是,這蛙或蟾蜍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其源頭自何處,學界卻意義不一。有的觀點認為,蛙(蟾蜍)是古代“圖騰”,也有的觀點認為,月亮神話源自於生殖崇拜。筆者傾向於後一種觀點,即蛙是中國遠古時期生殖崇拜的象徵物。因為,在母系社會時期的遺存中,發現了大量的蛙紋圖案,都與女性生殖崇拜有著密切的聯繫。
圖5青海柳灣裸體女像陶瓶
比如,青海柳灣的裸體女像彩陶壺。在繪塑的人像周圍,繪著蛙紋,左右兩側為蛙腹紋,背面是蛙肢紋。裸體女像與蛙紋結合在一起,表明母系社會時期,蛙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圖5)。
比柳灣遺存年代更久遠的河南陝縣廟底溝和臨潼姜寨的蛙紋圖案,更鮮明地表現出這種生殖崇拜的意味。比如,姜寨一期的魚蛙紋彩陶盆內壁的蛙紋,在圓圓的蛙肚子上,畫著許多黑點。而河南廟底溝的蛙紋,與此基本相同。之所以將蛙紋與生殖崇拜聯繫在一起,原因就在於,蛙那圓圓的肚腹和孕婦的肚腹外形相似。同時,蛙也是一種繁殖力極強的動物。所以,蛙被原始先民用來象徵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宮。圓圓的蛙腹與腹上的黑點正是懷孕的象徵(圖6)。而且某些彩陶蛙紋的下部,還描摹著象徵陰戶的圓圈,更能夠說明蛙紋的象徵意義。最典型、最雄辯的例子,還是前面述及的青海柳灣彩陶女像,陰部誇張捏塑,重彩勾描,女像的肚子恰為器腹部,兩側抽象的蛙腹紋亦呈圓形,坦直地揭示了“蛙口”和蛙為子宮(肚子)的象徵意義,生動地表現了對女性生殖器的強烈崇拜。至今,中醫界仍把女性陰戶稱“蛙口”或“蛤蟆口”,這是來自現代生活的佐證


中華圖騰“太極圖” 是怎樣誕生的?(必須補上的一顆) http://bit.ly/2EGfHaE


故事得從我的阿茲特克印花裙講起 http://bit.ly/2EHHckm


生殖崇拜,鳥魚合祀,鳥是男性,魚是女性
----------------------------------------------
蔣勳/身體的幻化與自由
2019-02-22 00:00聯合報 蔣勳【美學系列】蔣勳/身體的幻化與自由 | 聯副創作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bit.ly/2BJVO0H
身體不只是和禽或獸交換色身與色相,
身體會幻化成一朵花、一種聲音,
如同莊子聽到的天籟……
圖一:唐‧吐魯番〈伏羲女媧蛇身交尾圖〉。 圖片/蔣勳提供
圖一:唐‧吐魯番〈伏羲女媧蛇身交尾圖〉。 圖片/蔣勳提供
生命的存在,以一種形態顯現。樹木的形態,一株草或一朵花的形態。一顆蛋的形態,一隻雞的形態。蛹的形態,蝴蝶的形態。
形態在連續變化中,蛋孵化為雞,蛹蛻變成蝴蝶。
在鏡子前凝視自己,會誤以為鏡中的形態是固定的,其實分分秒秒在變化。以為型態是固定的,這是大多數人對自己最大的誤解。
佛家說的「色身」、「色相」是視覺裡看到的形態──「身體」、「相貌」。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各種存在的「身」與「相」都可以轉化。不只從蛋孵化為雞,從蛹蛻變成蝴蝶,從現實的科學框架限制解放出來,《莊子》的〈逍遙遊〉,北溟的魚,化而為鳥,摶扶搖直上九萬里;〈齊物論〉裡,莊周和蝴蝶也交換了身體。
斤斤計較「科學」,《石頭記》不會有一塊女媧補天剩下的石頭幻化成寶玉,也不會有一株草幻化成黛玉。石頭、草,都可以幻化成人身。
拉長物種演化的時間,物種的「身體」或「相貌」,是不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身」與「相」是無數物質元素或細胞的生滅重組。每一剎那,也許有千萬億的細胞在生滅。
然而,視界太小,我們不容易看透徹蛋與雞、蛹與蝴蝶的連續。
視界太小,局限於「科學」,也很難讓身體有幻化的渴望,魚是魚,鳥是鳥,蝴蝶永遠夢不到莊周。
一條蛇,努力蛻變成女子身體的故事,在廣大的民間被傳誦,《白蛇傳》是傳說,是文學,是美術,是戲劇,流傳千年,至今不曾死亡。
生與死,是身體相貌的變化,如同蛋與蛹的孵化與蛻變。縱浪大化,看生看死,或歌或哭,或笑或淚,也都只是自己執著,一廂情願而已吧。
古老的神話傳說裡,常常描述身體形態的轉化,原始希臘神話,原始印度教神話,身體自由轉化的渴望很多。
人類看到鳥在天上飛,身體會渴望成為鳥,就在人身上長出雙翼。人類看到魚潛於水,會渴望自己成為魚,就有了鰓和鰭。人類發現了蛇強大的毒性能量,也就渴望自己的身體和蛇結合。
古老原始的神話文明,人類的身體還留著許多與動物植物交互幻化的渴望。
台灣排灣族的圖像裡常常有蛇,刻在石板上,銘刻著祖靈與蛇類的親密關係,是敬,也是畏。
中國上古的創世紀大神「伏羲」、「女媧」,都有蛇的身體,從漢代畫像石到唐代吐魯番出土的帛畫,人頭蛇身,雌雄交尾,人類的身體借祖靈強大神祕的蛇身繁衍子嗣。(圖一)
印度古老信仰中遺留許多身體轉化的記憶。創世紀的蛇神(Naga),至今仍盤踞在廣大東南亞地區,是民間無所不在的重要圖騰。象頭人身(Ganesha)仍然在大街小巷為大眾帶來幸運財富;鳥頭人身(Garuda)作為毗濕奴(Vishnu)座騎的護佑象徵,也成為現代國營航空的標誌。
人與獸禽結合交互轉化的圖騰,並沒有從現代世界消失。
缺少了這些遠古曠野裡漫長的獸的記憶,僅僅活在現實「科學」的框架中,人類像被抽離了魂魄,只剩下單薄虛弱的外在形體,身體被假象知識束縛,沒有自由幻化的渴望。
神話留傳著,彷彿提醒我們身體裡還有多少動物野獸的基因。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我們在人的外相中似乎還潛藏著一個獸禽的原型。
十二星座,人馬、牡羊、金牛、魔羯、雙魚,那來自遠古星空的「身」與「相」,仍然呼應著此時的肉身。
水瓶或天秤,即使非有想,非無想,一件器物,也彷彿寄託著人身的渴望。
《莊子》或佛學,都沒有被單薄的「科學」限制住,《金剛經》裡十種物象的存在,使「人」和廣大的物種或物質世界有了連結。
生肖或星座,具體而微,廣泛在現代生活中發生不小的影響力,如果不含偏執,或許提醒我們,除了此時此刻外在的「身體」、「相貌」之外,或許還存在著不可知的神祕本命。
那到處鑽動的鼠,那頭負軛的牛,凶暴的虎,陰鷙的蛇,馴順的羊,奔馳的馬,都彷彿是這個肉身的渴望或恐懼。
子不語:怪、力、亂、神。
儒家文化切斷了肉身與神話的血脈,這身體像失了魂魄血肉,變成沒有幻化能力與渴望的身體,僵硬死滯,冰冷沒有溫度,處處教條,沒有創造力,沒有自由。
《莊子》為肉身轉化的自由留下了渴望,鯤可以有飛起來的渴望,鵬可以有一展翅飛六個月的渴望。「逍遙」是心靈的自由,肉身即使有沉重的限制,心靈可以在夢裡栩栩然成為蝴蝶飛起。
古希臘神話的身體轉化圖二:波提切利〈帕拉斯與半人馬〉。 圖片/蔣勳提供
圖二:波提切利〈帕拉斯與半人馬〉。 圖片/蔣勳提供
古希臘神話中,許多身體轉化的故事成為近現代西方和世界文化重要的典故。
人馬獸(Centaur)是上半身人與下半身馬的組合。人馬獸常常出現在古希臘雕塑或陶罐繪畫中。人馬獸好像充滿原始慾情,常常衝進婚筵場所,劫掠少女,或把新娘駝在背上奔馳而去。人馬獸像是上半身人的理性駕馭不了下半身獸的狂野慾望。
一直到巴洛克時代,貝尼尼還持續仿刻人馬獸的造型,讓愛慾之神(Eros)把整束引發慾火的箭插入馬身,人馬獸被慾情折磨,臉上出現扭曲受苦表情。(圖二)
聽過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都記得上半身人、下半身羊的組合。在午後朦朧迷離間,在人與獸的交界,遊走於樹林間,人的或獸的魂魄,管束不住肉身,追逐著森林女仙,音樂要說的,或許是我們身體裡會無端跑出一頭莽撞的迷情羊嗎?
圖三:尼金斯基詮釋「牧神」。 圖片/蔣勳提供
圖三:尼金斯基詮釋「牧神」。 圖片/蔣勳提供
尼金斯基把音樂轉化成舞蹈,舞台上看到更具體的肉身情慾流動,呼應著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對潛意識的探究。(圖三)
我們身體裡都有一頭獸,或馬,或羊,或蛇,你意識到這頭獸,或沒有意識到這頭獸,牠都在那裡,凝視著你,凝視著每一個人宿命的獸性。
那是儒家害怕的獸性,逃避,或者遮掩。
《莊子》渴望與更內在潛藏的自己對話,渴望詢問:是我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我?
《莊子》應該和古希臘神話同樣在現代世界成為潛意識探究的原型。
古希臘克里特島上有牛頭人身的邁諾陀(Minotaur),住在迷宮裡,要吃食外邦進貢的童男童女。
邁諾陀常被譯為「牛頭怪」,彷彿是人身上沒有去除乾淨的獸的殘留。
這頭最後為英雄忒修斯殺死的怪獸,卻在二十世紀不斷出現在畢卡索的畫中。一組類似「春宮」的性愛主題的畫作,邁諾陀巨大雄厚的牛的身體和豐腴的女性肉體交媾,那像是創作者一系列的自我解剖,是人身也是獸身的自己,是在性的原始慾望中回復了獸的記憶的男性身體。
原始獸性交媾繁殖的本能,有狂野的歡愉,慾情的放縱,然而,也有極致癲狂之後深沉的孤獨與虛無。
這或許是畢卡索最動人的自畫像。我們看這一組自畫像,也許更能深入了解一個創作者難以理解的情慾糾纏,為什麼他總是迷戀鬥牛的廝殺,他看到的或許是人與獸在自己身體裡的搏鬥廝殺,看著利劍穿刺進熱烈跳動的心臟,那正是自己的心臟,渴望著愛、渴望著繁殖又渴望著死亡的自己。
畢卡索的「牛頭怪」總是無限哀傷也無限深情,在狂亂的慾愛之後茫然凝視自己。
東方文化裡至今沒有這麼深沉誠實而勇氣十足的自我凝視。
圖四:提香〈The Rape of Europa〉。 圖片/蔣勳提供
圖四:提香〈The Rape of Europa〉。 圖片/蔣勳提供
圖五:勒‧許爾〈The Abduction of Ganymede〉。 圖片/蔣...
圖五:勒‧許爾〈The Abduction of Ganymede〉。 圖片/蔣勳提供
古希臘神話裡,眾神的核心是宙斯大神(Zeus),宙斯身體的本相是一壯年男性,然而他每一次在性愛的追逐裡便出現肉身的幻化。他幻化成一頭白色的牛,追逐搶掠美麗少女歐羅巴(Europa)(圖四)。宙斯看到美少年格尼美弟(Ganymede)便幻化成猛禽,展翅掠走少年,讓他在天上為諸神斟酒。(圖五)
妲奈(Danae)為父親禁錮在滴水不漏的古堡,宙斯可以幻化成一片金光,進入女子身體。(圖六)
宙斯的故事,似乎暗喻強大的身體正在於不斷轉化的渴望,而每一次的性愛都使肉身回復成不同的獸,只有獸有強大的繁殖能量。
達文西畫過宙斯幻化成天鵝與美女麗妲(Leda)做愛,後來畫家仿品頗多。米開朗基羅也畫過同一主題,原件遺失,從仿作來看,女體人身與禽鳥性愛的畫面比達文西表現得直接。有些畫家仿製達文西原作,麗妲身邊還生下兩顆蛋,一顆孵化為美女海倫,引發了上古希臘最大的特洛伊戰爭。
荒誕不經的神話傳奇隱藏著人的理性視界不敢面對的身體密碼。二十世紀的心理學、人文科學,其實從古希臘神話解讀了很多有關人性的密碼。
總是在水中凝視自己倒影的納西瑟斯(Narcissus),最終成為水岸邊美麗的水仙花;而單戀他的少女Echo憂鬱自閉,最終便只是幽暗山洞裡空洞的「回聲」。
身體不只是和禽或獸交換色身與色相,身體會幻化成一朵花、一種聲音,如同莊子聽到的天籟。
許多人都記得阿波羅(Apollo)熱烈追求的少女妲芙妮(Daphne),她厭惡男性,在追逃之間,阿波羅以為觸手可及,妲芙妮的身體卻在瞬間轉化成一株月桂樹。
坐在月桂樹下,看樹影婆娑,風聲颯颯,氣喘吁吁,阿波羅悵然若失,也許是一切如夢幻泡影的領悟開始,也許,會懂莊子依靠樹幹而眠,在睡夢中或許有栩栩然飛來相認的蝴蝶吧。
傳說了很久有關狼人的故事,每在月圓夜晚,彷彿仍然會在身體裡騷動,那幽閉在自己身體隱密處被理智壓抑著的狼的原型,總是有探出頭來跟人身對話的渴望。
當代日本動畫細田守《狼的孩子雨和雪》,仍然是矛盾的兩個歧義的追求,一個認同人的世界,努力壓抑狼性;另一個相反,放棄人身,回復狼的身體,奔向荒野山林。
在人與獸的分岔路口,深受儒家影響,廣大的華人世界,或許只有一條路可走吧。
那迷失在荒野間的獸,數千年來,曾幾何時,月圓之夜,還會獨自攀上高岩孤峰,在呼呼大風裡對天淒厲長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