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19572_5574513859334721_1520485117529017930_n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全詩賞析_意思_翻譯_作者_全文_解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https://bit.ly/3CztddB
出自宋代蘇軾的《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宋詞三百首,豪放,月夜,寫景,抒懷,孤獨
譯文二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飄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驚嚇,驟然飛起,並頻頻回頭,卻總是無人理解它內心的無限幽恨。它不斷於寒冷的樹枝間逡巡,然而不肯棲息於任何一棵樹上,最後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釋
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
原題“黃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這裡“漏斷”不過說夜深罷了。
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雅。
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或以為“揀盡寒枝“有語病,亦見注⑷所引同書同條。《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
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卜運算元》。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么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淒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淒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作為剛到黃州時的詞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內的紊亂。可正是在黃州,作者完成了自己處世哲學的形成。《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冷靜的態度。而寫作此詞時,應該還沒有完成這種成熟。所以,從詞中,讀者看到的是一種冷清與寂寞的情懷。即使如此,此詞還是很受後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云:“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而“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為此詞的仙骨氣質,歷來對這首詞的主旨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認為是為溫都監女作,即這是一首愛情詞;但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對現實不滿,抒發憤懣之情的,也就是說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據《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故事。摘錄如下:
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頗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軾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翻牆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軾詞上闋所寫:“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由此說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闋則是記錄此事了。
當時蘇軾六十幾歲,張先七十還納妾,六十歲也不算什麼的。有人很憤慨他為什麼不納那個女子為妾,卻物色王郎之子與她為姻,最終使她鬱郁而亡。
這個女子好像是為蘇軾而存在,在蘇軾離開惠州後,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軾回到惠州,只見黃土一堆,箇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於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卜運算元》。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闋是為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這個記載好像是為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為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現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並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歷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為對照。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託的,周濟論詞主“有寄託”與“無寄託”之說,以為“非寄託不入”,而“專寄託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於“非因寄託而為是詞”,乃“觸發於弗克自己,流露於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全詩賞析_意思_翻譯_作者_全文_解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https://bit.ly/3CztddB


蘇軾擔任湖州知州,給宋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來是一篇普通的謝恩的公文,但是新黨、也就是支持變法的官員卻藉機生事,斷章取義污衊蘇軾在奏表中有譏諷朝政的句子,甚至從蘇軾以前的詩文中,找出所謂暗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作為「旁證」。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就莫名其妙地被御史台的官員逮捕,押往京城受審。因為御史台的官署內種有柏樹,常有烏鴉棲息,又名「烏台」。蘇軾的這場變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這是蘇軾一生最大的轉折點,他含冤下獄一百多天,險遭殺身之禍。幸好朝中大臣還有太后都紛紛為他求情,蘇軾才得以從輕發落,被貶為黃州的團練副使,受當地官員監視。從此蘇軾就開始了後半生漫長的貶官之路,那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就是蘇軾一路被貶的真實寫照。
貶居黃州期間,是蘇軾文學生涯最重要的時期。在經歷過痛苦、低落的情緒後,天性曠達的蘇軾重新振作,並在黃州寫下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多篇傑作,我們今天欣賞的這首《定風波》也是同一時期的作品。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蘇軾在黃州,曾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片坡地,貼補生計。「蘇東坡」的別號就是這麼來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品評:「東坡之詞曠。」的確,蘇軾經歷了生死考驗和仕途大起大落,在最失意的時候,仍然能夠以從容淡定的心態面對,發出「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哲思。https://is.gd/5DBn8O

2020-02-10_1907052020-02-10_190647


馬盼盼,北宋時徐州官妓,深得徐州太守蘇軾的寵愛。公元1079年,42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
徐州北宋官妓
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洪水退去。這時候的蘇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裡,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蘇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
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係,就要受罰。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
當時,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氾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 黃樓 ”,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來一篇《黃樓賦》,蘇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山川開合”,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徐州黃樓
徐州黃樓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蘇軾與馬盼盼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祕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致,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蘇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蘇軾的。因為蘇軾派妓女
關盼盼
關盼盼
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蘇軾的心思與尷尬。對於官妓馬盼盼,蘇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
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
這兩年時間裡,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平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徐州燕子樓
徐州燕子樓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4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
“鬼頭詞人” 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云:“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癡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蘇軾,如果真要蘇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
蘇軾同情被白居易逼死的名妓關盼盼而喜歡一個叫“盼盼”的妓女?
據說蘇東坡的《江城子•恨別》與《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看來這蘇東坡心中刻下深深的盼盼情結。真不知這關盼盼遇到蘇東坡是幸運還是折磨?


歷史上有兩位盼盼才女,一個因為詩絕食而死,一個深得蘇軾寵愛
2018-05-19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子沒人什麼地位可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最好的詮釋。然而,歷史上確有兩位名叫盼盼的才女,更巧的是她們都是徐州人,當時有名的文人都作詩稱讚她們的才藝,可惜有一個最後因詩絕食而死。
第一個盼盼全名叫關盼盼,出身於書香門第,精通詩文,更兼有一副清麗動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後來,關盼盼嫁給徐州守將張愔重。張愔雖是一介武官,卻性喜儒雅,頗通文墨,對關盼盼的詩文十分讚賞。白居易遠遊徐州,張愔設宴款待他,席間還讓寵妾關盼盼歌舞助興,白居易用「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盛讚關盼盼的才藝。
這樣的盛讚,又是出自白居易這樣一位頗具影響的大詩人之口,使關盼盼的艷名更加香溢四方了。但是,好景不長,兩年後張愔病逝,他的姬妾們樹倒猢猻散,只有關盼盼難忘丈夫恩情,移居舊宅燕子樓,矢志守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晃就是十年。關盼盼的這種忠於舊情、守節不移的精神,贏得了遠近許多人的憐惜和讚嘆。
白居易聽聞了關盼盼守節一事,寫了一首詩託人轉交關盼盼,是的內容是這樣的:—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白居易認為她既已守寡十年,為何不一死殉夫以明志呢?留下貞節烈婦的名聲,成就千古美談多好。
關盼盼看到這首詩,頓時大哭一場。長嘆道:「我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別人誤會張愔自私,讓愛妾殉身,反辱沒了張愔名聲,所以苛延殘喘,偷生了這些年」。不久,性情貞烈的關盼盼最後絕食十天而死。關盼盼的死訊傳到白居易耳中,他想到了關盼盼的死與自己寫的詩有著直接的關係,心情由敬佩轉成了深深的內疚。
另一個盼盼全名叫周盼盼,是一名官妓,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
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馬盼盼對蘇軾可謂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蘇軾在徐州任職兩年後被調走,曾作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給馬盼盼。這兩年時間裡,馬盼盼感受到蘇軾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然而,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平添了無限的傷感。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



----------------------------
燕子樓空 佳人何在 一代佳人關盼盼
作者:宋寶藍
   人氣 1156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圖為清 任熊《春人出簾花在波》。(公有領域)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這位忠貞的美人。
才女名震帝都
關盼盼是大唐才女,能歌善舞,因家道中落做了歌妓。關盼盼善於吟詩歌賦,也精通管弦音律,無論吹奏彈撥,每一件樂器都能演奏得很出色,並因其出色的才華,名震帝都。
唐德宗時,張愔擔任右驍衛將軍,後來官至武寧軍節度使,總攬一方的軍、民、財、政大權。張愔是關盼盼的伯樂,也是她的知己。張愔為關盼盼修建了一座燕子樓,在他的心中,關盼盼就像一隻凌空飛舞的燕子。
關盼盼精通玉簫、琴瑟之類的樂器,無論吹奏彈撥,每一件樂器她都能演奏得很出色。圖為唐 周昉《彈琴仕女圖》。(公有領域)
關盼盼尤其擅長唐代著名的《霓裳曲》,當她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時,舞態輕柔,楚楚動人,她的歌聲清麗圓潤,能久久迴蕩在天地之間。
關盼盼對張愔的愛忠貞不渝。張愔去世後,關盼盼親自埋掉張的劍履遺物,從此斷絕歌舞,並矢志不嫁,在燕子樓中寡居十多年,直至香消玉殞。
關盼盼尤其擅長唐代著名的《霓裳曲》,當她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時,舞態輕柔,楚楚動人。圖為清 冷枚《十宮詞圖.漢宮》。(公有領域)
關盼盼尤其擅長唐代著名的《霓裳曲》,當她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時,舞態輕柔,楚楚動人。圖為清 冷枚《十宮詞圖.漢宮》。(公有領域)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
燕子樓和關盼盼能聞名於世,最初是因白居易、張仲素二人的三首唱和詩引起。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任校書郎。這年春天他從長安啟程,巡遊徐、泗二州時,受到武寧軍節度使張愔的款待。
白居易在《燕子樓》詩序中說,徐州張尚書有一名愛妾,能歌善舞,姿態優雅。張尚書宴請之餘,叫盼盼出來招待客人。因此,白居易贈詩讚美盼盼:「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
張愔去世後,一年的春天,張仲素憑弔張愔。此後,他和白居易唱和三首組詩,感懷張愔與關盼盼之間的真摯之情。
唱和詩《燕子樓》第一首組詩中,張仲素吟頌道: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詩中以關盼盼的口吻訴說道,樓上的殘燈伴著窗外的寒霜,我獨自一人從床上坐起來。心中苦苦思念著張愔,這一夜的思念之情又有多長?即使用天涯地角來衡量,仍然無法丈量。
白居易賦詩唱和道: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白居易也以關盼盼的口吻傾訴道:天氣轉冷了,放下簾子禦寒,但滿簾都結滿了冰霜。明亮的月光透過門簾,照射到床上,映著冰冷的棉被、殘燈,我獨自一人拂拭臥床。只因我苦苦的思念,有著寒霜秋月的這一夜,竟是如此的漫長。
張仲素從洛陽回來後去見白居易,講到為張愔掃墓祭奠,墳墓旁邊的白楊樹,已經長得像柱子一般粗壯。白居易驚道,那棵白楊樹都已經長得那麼大了,關盼盼的花容月貌,日後是否也會成為灰土呢?
即便關盼盼的容貌化為灰土,她對張愔的真摯之情,也依然銘刻在心,難以改變!
燕子樓空 佳人何在
關盼盼的故事傳至宋朝,也引起蘇軾(蘇東坡)的一番感嘆,同樣是真情,卻又格外空靈。
宋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的一天,蘇軾夜宿燕子樓,夢到關盼盼。蘇東坡從夢中醒來,回憶夢中的佳人,想到自己屢經貶謫的一生,心生感嘆,為此寫了一首詞: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節錄《永遇樂》)
讀著這句詞「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讓人聯想到:在漫長的歷史中,人人都像是天涯過客,疲憊地奔波在紅塵中。只有踏上真正的歸路,回到自己的心靈家園,才不會繼續迷失。
如果關盼盼能夠聽到蘇東坡的詞賦,是否能夠感悟,那苦苦的思念之情,何嘗不是一場夢?只因割捨不下,才會如此牽腸,夜夜無眠。@*#
江蘇徐州燕子楼。(彭鹏/Wikimedia Commons)
(參考資料:《御定全唐詩》)
-----------------------------------
白居易最追悔的事:一代才女關盼盼之死
  白居易,中國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的美稱,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在國內影響巨大,而且在國際上也是聲名顯赫。唐宣宗曾憑弔白居易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這樣一位大詩人,與他有關的故事非常多。當然,大多數都是正能量的。但是,有一件事,卻讓白居易悔恨不已。這件事發生在徐州。說來話長了。
  話說安史之亂後,大唐盛世不再。各地藩鎮紛紛割據,最著名的為“河北三鎮”。這是原來安祿山等人的部下,投降大唐以後,表面上效忠朝廷,實則獨霸一方。在河北三鎮的示範下,青州、淮西等許多藩鎮紛紛自立,自己任命官員,世襲爵位,朝廷也無可奈何,只得表面承認,以緩解壓力。
  安史之亂平定20年後,唐朝又發生了一起重要的叛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聯合青州、魏博、幽州等等5個藩鎮共同反叛朝廷,自立為王。顏真卿就是這時候被派去遊說李希烈時被殺的。在平定李希烈叛亂中,有一位名將,壽州刺史張建封。
  李希烈屢敗各路官軍,兵鋒甚銳。但對近在咫尺的壽州卻屢攻不下,無可奈何。這就使得李希烈首尾難顧,不久就兵敗。張建封後被封徐州刺史,在此經營十多年。張建封去世以後,朝廷想派人接替他。但其手下人直接殺了留守,擁護張建封的兒子張愔為徐州守帥。朝廷鑑於其威望,只得宣布承認。父子兩人治理徐州,前後近20年,政績斐然,使得徐州從此成為唐朝一方雄鎮。這在歷史上還是十分少見的。
  張愔有一位愛妾,名叫關盼盼,才貌雙全,歌舞俱佳,深為張愔所鍾愛,特意為其在城郊建造燕子樓作寓所。白居易29歲中進士以後,被授予校書郎的頭銜,曾經到徐州遊玩。而徐州對於白居易來說,可不是陌生的地方。白居易8歲的時候,父親白季庚任徐州彭城令。後來因為李希烈叛亂,遷到了宿州符離。徐州是白居易小時候玩耍的地方。正巧,白居易剛剛寫下著名的《長恨歌》,一時名滿天下。
  張愔知道白居易來後,邀請他到府上做客。而關盼盼也十分仰慕白居易,對他的《長恨歌》能夠一字不拉的吟誦出來。白居易由此見到了關盼盼一面,並寫詩稱讚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李白曾將拿牡丹比作楊貴妃。白居易又把關盼盼比作牡丹花,可見關盼盼之嬌媚。
  然而,好景步長。一年後,徐州刺史張愔去世了,移葬東都洛陽北邙山。其他的姬妾全都散了,只有關盼盼感念舊恩,不忍離去,只帶著一個僕人,居住於燕子樓中,守節不移。十年之後,張愔手下司勳員外郎、白居易的同鄉、詩人張仲素來長安看望白居易,並把自己寫給關盼盼的《燕子樓三首》給白居易過目。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人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消已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張仲素經常去探望關盼盼,對她的生活狀況比較了解。而張仲素是寫閨婦詩的高手。這三首詩,是以關盼盼的角度寫的。第一首寫關盼盼的生活現狀,十分孤獨無助。第二首寫對張愔的思念之情,十年難忘舊主。第三首寫生活前景的渺茫。鴻雁雖然能夠來往洛陽和徐州,但卻不能捎信。對歌舞已經沒有興趣,屋子裡面全是蛛網灰塵,也無心打掃。可見關盼盼已經心冷似灰了。
  白居易讀罷這三首詩,又聽張仲素講了很多關於燕子樓、張愔墓的事情,不禁感慨萬千,就依韻和了張仲素三首詩。這三首詩是這樣的: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前兩首與原詩意思基本相同,但第三首可是要了命啦。原詩的本意是說美人相思無果,心如死灰。而白居易這第三首最後兩句,好像說的是:已經十年了,張愔的墓前,白楊樹都可以當柱子用了,關盼盼難道還不成灰嗎?雖然白居易的本意是,這十年,關盼盼已經心灰意冷了,但從關盼盼的角度,卻認為白居易這是在諷刺她,為什麼還不趕快化成灰呀?
  當張仲素把這幾首詩帶給關盼盼後,對關盼盼產生了強烈的刺激。本來她的人生已經十分灰暗,生活下去的勇氣已然沒有那麼強烈了。被白居易這首詩一激,便做出了殉節之舉。在臨死前,關盼盼託人給白居易回了一首詩: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看來,關盼盼是真的誤會了白居易。認為白居易不懂她的心思,埋怨她為什麼不跟隨張愔赴黃泉而去。白居易收到這首詩,當即大驚失色,悔恨不已。為了懺悔,白居易四處託人,將關盼盼的棺槨移葬到洛陽張愔的墓旁,與其合葬,也算是聊以慰籍。
  但是,關盼盼的事情,對白居易的心理衝擊還是非常深遠的。眾所周知,白居易後來有兩個非常喜愛的歌妓,一個是樊素,一個是小蠻。白居易曾經誇讚說: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於是“櫻桃小口”、“小蠻腰”這些詞後來就成了流行語。而白居易為了避免這兩個愛姬重蹈關盼盼的命運,就在自己70歲致仕以後,把小蠻和樊素遣送走了。白居易曾寫道:
  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
  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可見,白居易雖然捨不得兩個人走,但為了她們的生活和前途,避免悲劇的發生,仍然忍痛送走了她們。而這件事情,距離關盼盼殉節,已經過去30年了。由此可見,關盼盼的死,令白居易是多麼的悔恨。
--------------
馬盼盼
馬盼盼,北宋時徐州官妓,深得徐州太守蘇軾的寵愛。公元1079年,42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
北宋官妓
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洪水退去。這時候的蘇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裡,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蘇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
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係,就要受罰。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
當時,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泛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來一篇《黃樓賦》,蘇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山川開合",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徐州黃樓
徐州黃樓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蘇軾與馬盼盼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緻,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蘇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蘇軾的。因為蘇軾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關盼盼
關盼盼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蘇軾的心思與尷尬。對於官妓馬盼盼,蘇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
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
這兩年時間裡,馬盼盼那么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么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平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4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
徐州燕子樓
徐州燕子樓
"鬼頭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云:"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痴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蘇軾,如果真要蘇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
佳人千點淚:馬盼盼是蘇東坡愛憐的風塵歌伎佳人千點淚:馬盼盼是蘇東坡愛憐的風塵歌伎
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四十二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洪水退去後,蘇軾這才想起徐州有座燕子樓以及兩百多年前唐晚名妓關盼盼在這里香消玉殞的故事。於是,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裡,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情境,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蘇軾睡下後,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並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在詩人詞中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感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也不錯。
當時官場的明規則就是:官員喝酒,允許能歌善舞的官妓陪酒。這些官妓的職責就是唱歌跳舞以增添酒興。宋朝還有一項在明規定中的潛規則: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期間,如果官員與官妓發生性關係,就要受到處罰。
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氾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親筆書寫《黃樓賦》,準備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這天,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蘇軾還未寫的“山川開合”,也許是因為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差距,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沒有重新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可見除了她活潑俏皮的天性以外,也可以說明她與蘇太守的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像馬盼盼這樣聰慧嬌嬈的女子?由是,在蘇軾知徐州期間,馬盼盼跟隨左右,扮演著女祕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而馬盼盼深得蘇軾的憐愛,除了姿色與才氣,想來,她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蘇軾在的心中,始終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可能就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英俊,文采出眾,寫詩下筆立成,讓人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望蘇軾,被安排居住在逍遙堂。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就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卻不是一個官妓,而是一群官妓。這時,蘇軾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只見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寄語巫山窈窕娘,好將魂夢惱楚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這首詩是道潛用來回敬或者說是來調侃蘇軾的,因為你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你調侃在先,所以回詩一首,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道潛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她的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潛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是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潛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蘇軾的心思,對於馬盼盼,蘇軾寵愛非常,但按照朝廷的規矩,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嘗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長?她即使將崇拜愛慕之意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的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就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潛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避重就輕將道潛和尚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改知湖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春暖花開的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江南最美麗的季節。
兩年時間裡,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看見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在這最美麗的季節他要離去了,馬盼盼平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也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感嘆:“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
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或者稍前一些,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四年左右,馬盼盼死了。
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云:“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癡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
與白居易以書信譏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任職徐州的蘇太守,而在宋代官場的明規則。如果一定要蘇軾承擔責任,他也只好一聲嘆息了。
---------------------
白居易多管閒事逼死名妓關盼盼的事情廣為人知,這裡我要說的是一位馬盼盼,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這位馬盼盼,牽扯到的也是一位大詩人,他就是同白居易一樣鼎鼎大名的蘇軾。 
    西元1079年,42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洪水退去。這時候的蘇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裏,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蘇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 
    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係,就要受罰。
    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倣得不錯。當時,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氾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來一篇《黃樓賦》,蘇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山川開闔”,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闔”,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蘇軾與馬盼盼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倣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致,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蘇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蘇軾的。因為蘇軾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蘇軾的心思與尷尬。對於官妓馬盼盼,蘇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于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 
    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 
    這兩年時間裏,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憑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4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 
    “鬼頭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雲:“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臺,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癡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蘇軾,如果真要蘇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
文豪妓女兩段情:白居易逼死關盼盼 蘇軾愛馬盼盼
2015/02/01 來源:現在網
白居易多管閒事逼死名妓關盼盼的事情廣為人知,這裡我要說的是一位馬盼盼,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這位馬盼盼,牽扯到的也是一位大詩人,他就是同白居易一樣鼎鼎大名的蘇軾。
公元1079年,42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後,洪水退去。這時候的蘇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裡,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蘇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
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係,就要受罰。
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當時,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泛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來一篇《黃樓賦》,蘇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山川開合」,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蘇軾與馬盼盼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緻,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蘇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蘇軾的。因為蘇軾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蘇軾的心思與尷尬。對於官妓馬盼盼,蘇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
這兩年時間裡,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平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四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
「鬼頭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云:「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痴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蘇軾,如果真要蘇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
蘇東坡愛憐的風塵歌伎馬盼盼是因情而亡嗎?
2018/01/11 來源:蕭家老大
蘇東坡愛憐的風塵歌伎馬盼盼是因情而亡嗎?
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四十二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洪水退去後,蘇軾這才想起徐州有座燕子樓以及兩百多年前唐晚名妓關盼盼在這裡香消玉殞的故事。於是,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裡,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情境,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蘇軾睡下後,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並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在詩人詞中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感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也不錯。
當時官場的明規則就是:官員喝酒,允許能歌善舞的官妓陪酒。這些官妓的職責就是唱歌跳舞以增添酒興。宋朝還有一項在明規定中的潛規則: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期間,如果官員與官妓發生性關係,就要受到處罰。
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泛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親筆書寫《黃樓賦》,準備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這天,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蘇軾還未寫的「山川開合」,也許是因為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差距,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沒有重新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可見除了她活潑俏皮的天性以外,也可以說明她與蘇太守的關係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像馬盼盼這樣聰慧嬌嬈的女子?由是,在蘇軾知徐州期間,馬盼盼跟隨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而馬盼盼深得蘇軾的憐愛,除了姿色與才氣,想來,她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蘇軾在的心中,始終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可能就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英俊,文采出眾,寫詩下筆立成,讓人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望蘇軾,被安排居住在逍遙堂。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道潛這裡來了。蘇軾是個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就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卻不是一個官妓,而是一群官妓。這時,蘇軾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只見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寄語巫山窈窕娘,好將魂夢惱楚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這首詩是道潛用來回敬或者說是來調侃蘇軾的,因為你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你調侃在先,所以回詩一首,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道潛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她的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潛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慾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是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潛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蘇軾的心思,對於馬盼盼,蘇軾寵愛非常,但按照朝廷的規矩,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嘗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長?她即使將崇拜愛慕之意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的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就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潛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避重就輕將道潛和尚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改知湖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春暖花開的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江南最美麗的季節。
兩年時間裡,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看見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在這最美麗的季節他要離去了,馬盼盼平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也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感嘆:「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
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或者稍前一些,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四年左右,馬盼盼死了。
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云:「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痴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鬱而終的可能性很大。
與白居易以書信譏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任職徐州的蘇太守,而在宋代官場的明規則。如果一定要蘇軾承擔責任,他也只好一聲嘆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