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中國姓氏,史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約三百零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9%左右。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職,輔佐武王克商,與週、召、太公共輔成王。一生為人嚴正, 《桐葉封臣》裡“天子無戲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他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史佚子孫以官職“太史令”的史字為氏,稱史氏。
史姓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太史官尹佚,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尹佚是見於史籍最早的史氏人物,古代文獻多把他推為史氏始祖。西周初年,尹佚出任太史一職,為人嚴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史佚、姜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西周四聖”。據史籍《新唐書》、《元和姓纂》等書的記載,史氏源於於西周太史尹佚。相傳尹佚為人正直,忠於職守,與姜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當時“四聖”。他曾經受命觀察天文、制訂曆法並且記錄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極受周王的賞識。 
史姓_百度百科 http://bit.ly/2w3UliX


歷史故事:史可法題聯語警世---一代興亡歸氣數;千秋廟貌傍江山
更新: 2012-11-24 9:25 PM扬州旅游攻略 - 梅花岭畔史公魂 - 飞猪 http://bit.ly/2w6flFS    
揚州太守謝啟昆,有一次正在扶乩,乩仙在灰盤上寫出幾句《正氣歌》中的詞句。謝太守一見,以為可能是文天祥,急忙整肅衣冠,躬身下拜,叩問乩仙大名。乩仙答道:「我是亡國庸臣(自謙之詞)史可法。」
那時,謝太守正奉旨修葺史可法的祠堂和陵墓,還在陵墓的周圍,種植了松柏和梅花,因此他問乩仙(此時的史可法,以下同此)道:「卑職奉旨,正在為您修葺祠堂和陵墓,不知您是否知道?」乩仙說:「當然知道。不過這是地方官的一項職責,但也不是一般的官吏所能做到的。」
謝太守又問自己將來的最高官位是甚麼?乩仙說:「你不要擔心沒有地位,你應該擔心的,是有了地位而無所作為。」
謝太守沒有子嗣,問乩仙:「自己將來能否得子?」乩仙說:「與其有子而使自己聲名狼藉;還不如無子,而流芳後世。太守可以而此自勉!」
謝太守又問:「您已經成神了吧?」乩仙說:「是的。」謝太守問:「您做了哪方的神?」乩仙(史可法)回答道:「天曹稽察大使。」
乩仙說畢,向謝太守索取長紙一幅。謝太守問:您作甚麼用處?乩仙說:「我要題寫一副對聯。」
謝太守忙命人呈上長紙,乩仙(史可法)揮毫寫道:「一代興亡歸氣數;千秋廟貌傍江山。」書法蒼勁有力,含意耐人尋味。
謝太守命人將這副對聯,鐫木燙金,懸掛在史可法祠廟正門的兩側,蔚然壯觀!
(出自清代袁枚《子不語》)@*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又字道鄰,南明隆武朝廷諡忠烈,監國魯王朝廷諡忠靖,永曆時改諡文忠。乾隆時改諡忠正。明末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市),祖籍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林黨人,師承左光斗,義子史德威。明末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追贈太師。
史可法進士出身,早年在南直隸參加鎮壓民變。崇禎末年,擔任南都兵部尚書。甲申之變、清兵入關,史可法一直輔佐南明,弘光帝登基後,史可法任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江北,節制四鎮。弘光元年,史可法鎮守揚州,江南重鎮三天就失守,史可法下落不明。明朝遺老計六奇編寫的《明季南略》記載史可法縋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嶺記》則說史可法屍骨不知去向,故相傳史可法未死,還提到清朝一方的將領洪承疇也對被俘明將詢問史可法是否活著,可見清朝官方也不清楚史可法之生死。康熙年間,清政府出於安穩江南民心的需要,在揚州建立史可法祠,並在官方史書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的說法。
現江蘇省揚州市設有史可法紀念館及其衣冠冢,其冢於文革中被發掘,只有玉帶一條而已。其祠有揚州太守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揚州諸將牌位。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史可法家書披露自己的心情,亦得知其城破前因朝中黨爭,方寸已亂。
生平
崇禎年間
史可法祖父史應元,官至黃平知州;父親史從質,母親尹氏。相傳尹氏懷孕時,夢到文天祥進入她的房間,於是生下史可法[1]。史可法早年師從左光斗[2]。天啟七年(1627年)主考郭都賢取為孝廉,崇禎元年(1628年)聯捷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3]。
崇禎八年(1635年),史可法任右參議,負責鎮守池州、太平[4]。同年秋,隨盧象昇鎮壓各地民變,史可法任副使,巡行安慶、池州等地,監江北軍隊。黃梅地區民變軍隊搶掠宿松、潛山、太湖等地,意圖進犯安慶,史可法率軍打敗了民變軍,並追擊到潛山天堂寨。第二年,祖寬在滁州擊敗民變軍,變軍退到河南[5]。
史可法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像,現藏於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
崇禎九年(1636年)十二月,變民軍領袖馬守應聯合羅汝才、李萬慶自鄖陽東下,史可法駐軍太湖,阻礙變民軍的進攻通道。次年正月,變民軍繞道攻至安慶石牌,很快轉移到桐城,被參將潘可大擊退。變民軍又被廬州、鳳陽等地軍隊阻遏,返回桐城搶掠。桐城知縣陳爾銘固守城池,史可法與潘可大圍剿變民軍。變民軍退至廬江,進犯潛山,在楓香驛被史可法與左良玉擊敗[6]。另據《明季北略》引述桐城人的說法,史可法曾率部馳援桐城,被圍困在鹿耳城,但被桐城縣令楊爾銘所救[7]。
崇禎十年(1637年),由於變民軍強大,威脅南京,史可法被張國維推薦升任右僉都御史[8],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廣諸府縣[9][10]。此後,變民軍占領和州、含山、定遠、六合等地,進犯天長、盱眙。史可法奏報請求免除上述地方的田租[11]。當時監軍僉事湯開遠善於打擊變民軍,史可法又東西馳援,變民軍不敢正面交鋒。到第二年,由於未能按時平定民變,朝廷命令他戴罪立功[12]。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面孔黝黑,雙目炯然有光。他具備廉潔守信的名聲,能與部下同甘共苦。行軍途中,士兵沒有吃飽自己就不先吃,士兵衣服沒發下自己決不先穿,所以士兵都願意為他出力。此後,他的軍隊相繼在英山、六合兩地打敗變民軍,順天王也乞求投降[13]。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夏,史可法因岳父去世離職。除下喪服後,出任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朱大典總督漕運。他彈劾罷免了三個督糧道,增設漕儲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務大有整治[14]。崇禎十六年(1643年)七月,史可法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在此期間,史可法奏上八條改革意見[15]。
南明建立
參見:南明、朱由崧、馬士英和聯虜平寇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進攻北京,史可法誓師勤王。渡江抵達浦口後,得到崇禎帝自縊駕崩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聲,以頭撞柱,血流到腳上[16][17]。時史可法任南京兵部尚書,為留都百官之首,當南方官員得知崇禎皇帝自害駕崩,對於擁立新君有所爭議時,史可法卻未能當機立斷。當時,史可法收到了張慎言、呂大器、姜曰廣等人的文書:「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孫子,按輩份、排行應當立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兒,賢良而且聰明,應當立他為君。」史可法也認為如此,更加上東林黨人國本之爭時支持泰昌帝,與福王一脈頗有過節。但鳳陽總督馬士英暗地與阮大鋮商議,主張立福王朱由崧,並致書史可法稱論倫理、論次序都應當擁立福王。史可法告訴他們朱由崧的七個缺點,但馬士英聯合了操江提督誠意伯劉孔昭、鎮將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人,發兵護送朱由崧到儀真,史可法不得已,只好前去迎接[18][19]。
五月初一,朱由崧拜謁孝陵、奉先殿,出居於內守備府。群臣入內朝見,朱由崧羞慚想要躲避。史可法勸他不必躲避,應該正式接受。朝拜結束,商議戰守之事。史可法說應該穿上素服駐紮郊外,調發軍隊北伐,向天下百姓表示必定報仇之意。朱由崧答應[20]。五月初三,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在誠意伯劉孔昭的干預下,馬士英成為朝中首輔大臣[21]。此後,史可法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仍掌兵部事,馬士英仍督師鳳陽[22]。隨機,制定京城營建制度,如同北京時期典制,侍衛以及錦衣衛等軍隊,全部入伍操練。錦衣東、西兩司房,以及南、北兩鎮撫司官,不再設置,以杜絕告密,安定人心[23]。
馬士英帶兵入朝,將史可法所說的七不可告發給朱由崧,上奏後即離去。史可法於是請求統帥軍隊,外出鎮守淮安、揚州兩地[24]。朱由崧稱帝後,史可法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馬士英也正式進入朝廷[25]。史可法離開後,馬士英、劉孔昭等更加肆無忌憚。劉孔昭因為張慎言推舉吳甡,在大殿上持刀追殺張慎言。史可法聽說此事派騎兵上書勸解,劉孔昭最終卡住不讓任用吳甡。史可法祭陵完後,上書說:
“    陛下剛登位時,恭恭敬敬地拜見孝陵,哭泣之聲足見您心中的悲哀,路上的行人也為之感動。如果您親自拜見鳳、泗二陵,看到滿目蒿萊,無雞鳴狗吠的悽慘景象。想必會更加悲憤。我希望陛下能善始慎終,身居於高大舒適的宮殿時,能想到東北皇陵中先帝魂魄不能安息;享受宮廷的美餐時,能想到東北的皇陵中連麥子稀飯都沒擺上一碗;當得到瑞應之圖和祥符之時,能想到先帝儲才防敗,怎麼還會忽然遭遇危亡?早朝晏席結束時,能想到先帝一生克儉克勤,怎麼最終還是國破家亡?陛下如果辦事小心謹慎,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已故皇上、皇后還有列祖列宗都會在冥冥之中幫助我朝中興。假如晏樂、偏安於東南一隅,不考慮長遠的策略,不辨賢人和姦人,決策不夠靈活、明達,使老成的官吏離職而去,英雄豪傑裹足不前,列祖列宗在地下抱怨、擔心,天命在不知不覺中他向轉移,那麼東南一隅也是無法保住的啊![26]    ”
明朝此時處在清朝、闖王兩方面壓力之下,史可法為首的諸臣,主要採取的策略是「聯虜平寇」。希望能夠借重滿清的力量,首先剿滅流寇李自成勢力,再謀求後續打算[27]。然而南明朝中卻不能同仇敵愾,反而仍舊黨爭不斷,文、武官員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東林黨人與馬士英、阮大鋮之間的矛盾,以及姜曰廣、高弘圖、劉宗周等人的辭官,說明了明朝廷的無法齊心向外,也因此種下弘光朝敗亡的原因。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揚言「聯闖平南」,而史可法在給多爾袞回信中只是為弘光朝廷繼統的合法進行辯解,沒有拿出對付清軍的辦法。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勸說多爾袞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地區[28]。而此時清廷對南明政權態度也發生轉變,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書信格式有如諭旨。以正統自居,否認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29]。並說清朝得天下於李闖,並且為明朝報仇,希望南明能感恩戴德,南明的殘餘勢力應該盡早投降清兵,否則即將滅亡[30]
督師江北
參見:江北四鎮、劉良佐、劉澤清、高傑和黃得功
史公祠的饗堂,其兩邊懸有張爾藎為史可法撰寫的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失勢之後自請督師江北,前往揚州統籌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軍務機宜[31]。當時,黃得功、劉澤清、高傑爭著想要駐軍揚州。高傑率兵先到揚州邊界,一路大肆奸淫擄掠,所經之地屍橫遍野。城中開始懼怕,登上女牆守備,高傑攻打了兩個月。劉澤清也在淮上大肆掠奪。臨淮不接納劉良佐的軍隊,也遭到攻擊。朝廷命令史可法前往勸解,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聽從命令,於是,到高傑那裡去。高傑一向懼怕史可法,聽說史可法要來,他連夜掘出近百個土坑埋葬地面上的屍骸。第二天早上來到軍營中拜見史可法,汗流浹背。可法卻坦誠地接待他,跟他的偏將講話也用溫和的語氣,高傑喜出望外,然而從這以後他也有點輕視史可法,開始用自己的優勢兵力防護左右,文檄也一定自己過目後才肯傳遞。史可法簡單地把他們的情況上報給朱由崧,又把他的兵力駐守在瓜洲,高傑對此又非常高興。等他離去後,揚州得以安定下來,史可法於是在揚州開設府署[32]。
史可法的衣帶板
六月,清軍打敗李自成,山東等地人民殺死李自成任命的官員,占據城堡自衛。史可法請求朱由崧頒發稱監國和稱帝時分別頒布的兩個詔書,安撫山東、河北軍隊和百姓的思想。並開設禮賢館,招收各地有才智的人,讓監紀推官應廷吉主管此事。八月,史可法外出巡視淮安,檢閱劉澤清的兵馬。返回揚州,向朝廷請求糧餉,作為進取北方的費用。馬士英不肯送發,史可法上疏催促。同時上言說:「近來人才日益減少,入官門路日益混亂,由此慕名之心勝而務實之心少,議論的事情很多但成功的事情很少。現在的局勢更和以往不同。一定要專心於討伐亂賊,報復國讎才行。除卻籌兵籌餉不應有什麼別的議論,除卻治兵治餉沒有人才之可言。如有撿拾空虛詞句,謀取高官厚祿的人,有罰無赦!」朱由崧對史可法表示鼓勵[33]。
九月初一,黃得功與高傑交戰,靠著史可法的協調才得以和解[34]。北京原來投降李自成的大臣們此時紛紛南下回朝,可法上書建議說:「原籍在北方的大臣,應該讓他們到吏部、兵部聽候錄用,否則恐怕會使他們南下回朝之心絕滅。」又說:
“    北京的禍變,凡屬臣子的都有罪愆。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應當跟先帝一道去死,難道在南京的都不是先帝的大臣?即如我史可法不才,在南京主管樞機,馬士英沾了國恩擔任鳳陽總督,都沒有能率領東南的全部優勢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鎮守大臣劉澤清、高傑因兵力不能支持,倒過來向南方逃跑。如此說來,先應該追究的,是我們這些大臣的罪過。竟然因為聖明的陛下您入繼王位,不僅沒加誅殺,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單單對於在北方的大臣們毫毛不放,一概繩之以法,豈不是閒散小吏,罪責反比南樞、鳳督還要重大了嗎?我以為應該選擇那罪狀顯著的降官,嚴加懲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亂賊的任命,或曾受亂賊刑罰的,可以撇開不加問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戰亂,猶豫多時而後才到朝廷來的,允許他們戴罪入官,討伐敵人,這些人可以到我領的軍隊裡酌情錄用。    ”
朝廷經議論聽取了他的意見[35]。十月,高傑率領軍隊北上,史可法到清江浦,派遣官吏在開封屯田,為經略中原地區做準備。各鎮兵力劃分防守地區。從王家營向北到宿遷一帶由史可法親自負責。同月,清廷致書史可法要求他投降,但史可法回信委婉拒絕[36]。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船駐於鶴鎮,得知清軍已進入宿遷地區,史可法率兵進抵白洋河,命令總兵官劉肇基前往支援。清軍回頭攻打邳州,劉肇基又援助當地駐軍,與清軍相持半個月才解邳州之圍[37]。當時,李自成逃往陝西,史可法請求頒布討賊詔書,奏章中說:
“    自今年三月以來,仇敵還在眼前,朝廷卻不加剿滅,過去晉朝建都南京,君臣日思夜想要恢復中原,而僅僅保住江南而已;宋朝南渡後,君臣盡心盡力想保守楚、蜀,而僅僅保住臨安而已。這樣說來,偏安只能是為恢復而退步,沒有志在偏安,就能自立於不敗之地的。北京陷落之初,黎民百姓灑淚沾襟,官僚士紳悲憤哀痛,還有報仇雪恥的朝氣。現在卻是軍隊驕橫,糧餉缺乏,文官安坐,武官嬉鬧,頓時成了暮氣沉沉。黃河上的防禦設施,一切都還沒辦理,人心不夠肅穆,命令不能執行。復仇的軍隊沒有聽說開向關、陝,討賊的詔書至今沒傳到燕、齊。君父的大仇被置之度外。況且,就是人們能住草篷,吃粗食,臥薪嘗膽,聚人才,養精神,枕戈待旦,動用全國的物力,破釜沉舟,決一死戰,還怕無法解除國家的危亡哩。就我看朝廷中君臣的戰略決策,大臣們的所作所為,很有不對的地方。將領用以克敵制勝的是人心中的勇氣;君主用以駕馭將領的是偉大的志向。朝廷中志向不能激勵,行伍間的勇氣就不能鼓足。夏朝的少康不忘父王失國後從地穴中逃出性命的恥辱,漢光武帝不忘兄長被殺後用柴草焚燒時的心情,所以都能有所成就。我願陛下像少康、光武那樣,不希望身邊的大臣僅僅把晉元帝、宋高宗那樣的說法進呈給您。
先皇帝死於亂賊手下,恭皇帝也死於亂賊手下,這是千古不曾有過的哀痛。當時在北邊的大臣忠節死難的不多;在南方的大臣討伐賊寇的又少,這真是千古不曾有過的恥辱啊!平民百姓的家裡,父母兄弟被人殺了,還想拋顱頭、灑熱血,殺了敵人方才甘心。對於朝廷來說,難道就這樣置之於腦後了嗎?我請求陛下迅速發布討賊的詔書,授權我和各鎮軍官都挑選精銳的部隊,一直打向秦、關,並請懸上等的爵位用以封賞有功的大臣,給各位將領便宜行事的權力用以敦取成功。對天下發布的詔書,應當痛切淋漓,以便使海內的忠臣義士,聽讀之後感動、發憤。
國家在遭了這次禍變後,陛下才接著登上皇帝的寶位,所以與以前不同。大臣們只有該誅殺的罪過,沒有什麼值得登錄的功勞。現在皇上您恩外又加恩典,使得武將腰纏寶玉,重臣濫飲如泥。今後應該慎重一些,務必把爵位、俸祿加封給實有功勞的人,以便使猛將武夫有所激勵。另外軍隊在外,最怕的是沒有糧草,搜括百姓既不能行,勸人捐助也很難維持。我請陛下把不緊要的工程,可以不花的費用,白日黑夜的晏樂,左右大臣的進貢,這一切都宣布停罷了吧。即使事關國家的典禮,也應該一概考慮節省。因為賊寇一日不滅亡,就是有幽靜的宮殿,儲秀的香閣,錦繡的衣服,美味的珍饈,陛下您能心安理得地享用嗎?所以一定得時時刻刻以報仇為念,振奮舉朝文武的精神,集聚四面八方的物力,一齊集中在選將練兵這件事上,以期人心鼓舞,眾志成城,老天爺的心會重新向著我大明王朝。

史可法每次寫好奏章,必定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自己聲淚俱下,身邊的人聽了也感動得流下眼淚[38]。弘光元年(1645年)初,史可法親自安排高傑率軍北上河南,意圖協助清軍討伐李自成[39]。高傑到達睢州後,為河南總兵許定國所殺[40]。高傑死後,其部大亂,而黃得功又想藉機吞併高部。史可法於是親自到高部善後,任命高傑的外甥總兵李本身當提督,統領高傑的部隊,任命胡茂順為中軍提督,李成棟做徐州總兵[41]。期間高傑的妻子求史可法收高傑之子為義子,但為史可法所拒[42]。其後,史可法放棄徐州,退保揚州[43]。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左良玉率數十萬兵力,由武漢舉兵東下,要清君側、「除馬阮」[44]。當時,史可法移軍駐泗州,保護明朝祖陵[45]。馬士英竟詘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46][47]。左良玉為黃得功所敗,及後左良玉嘔血身亡,全軍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抗清[48]。
揚州殉國
參見:揚州十日
位於揚州梅花嶺的史可法衣冠冢
四月,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隻為之一空[49]。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逃,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十八日,清軍兵臨城下[50]。當清軍初至時,劉肇基建議趁清軍立足未穩,率眾出擊,但為史可法所拒。十九日,史可法於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願歸葬鐘山明太祖孝陵之側[51][52][53]。二十一日,總兵官李棲鳳、監軍副使高岐鳳投降清軍,史可法也未採取措施加以制止,城中力量更加單薄[54]。
維基文庫標誌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復多爾袞書
此時多爾袞勸降,命文膽李雯寫下《致史相國書》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可能是侯方域捉刀)拒降。副將史德威隨可法有年,可法納德威為義子,託以後事;二十四日清軍以紅夷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俘[55][56]。多鐸勸降他:「前以書謁請,而先生不從。今忠義既成,當畀重任,為我收拾江南。」但史可法表示:「我來此,祗索一死耳!」後壯烈就義,終年45歲。總兵劉肇基、驍將馬應魁、幕僚何剛、炮隊專家陳於階等皆遇難[57]。
多鐸因清軍攻打揚州傷亡甚大,攻陷揚州後惱羞成怒下令屠城[58],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後十二日,遺體不知下落。順治三年(1646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史可法死後,各地有許多號稱是史可法的抗清軍隊,所以當時有史可法未死的說法[59]。後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評價
清人繪史忠正像
清高宗以其忠義,將生平事蹟錄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評為「節秉清剛,心存幹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追諡忠正[60]。清朝官修《明史》評價說:「史可法憫國步多艱,忠義奮發,提兵江滸,以當南北之沖,四鎮棋布,聯絡聲援,力圖興復。然而天方降割,權臣掣肘於內,悍將跋扈於外,遂致兵頓餉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決身殲,亦可悲矣!高弘圖、姜曰廣皆蘊忠謀,協心戮力,而扼於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61]
史可法以其忠義而備受讚譽。溫睿臨說:「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閣部一人而已。其餘安守故常,不達時務,自謂清流。而小人鴟張滿朝,相與排詆,樹寇門庭;強臣悍將,因之擁兵安坐,遙制朝命。閣部奔走撫輯,內攘不給,何暇計疆場以外乎!迨夫左鎮稱兵,藩籬盡撤,王師長驅而入,所向投戈;烽鏑未及乎國門,君相已棄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陽堅御,何補敗亡;況乎以一隅當百萬之眾哉!攬後之應廷吉論,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雖有忠貞,豈能回天?悲夫!余所以讀閣部之疏而慘乎有餘慟焉爾。」[62]郭沫若評價說:「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江澤民曾多次用史可法借喻中國烈士,2011年4月,為紀念江上青誕辰100周年,江澤民寫下《滿江紅·江上青百年誕辰祭》,詞中寫道:「史嶺紅梅花瀝血,蘆溝曉月天飛鶴。」[63]
對史可法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個人的優柔寡斷。夏完淳說過:「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64]鄭廉說史可法「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65]顧誠等現代學者在肯定史可法民族氣節與個人操守的前提下,批評其在軍事戰略、戰術上昏聵無能、誤國誤民:幕僚曾勸他「渡河復山東,不聽;勸之西征復河南,又不聽;勸之稍留徐州為河北望,又不聽」[66],「一以退保揚州為上策」[67]。以史氏為首的弘光朝廷文臣還幻想聯合清軍剿滅農民軍(聯虜平寇),為清軍長驅直入大開方便之門。其後清軍兵分三路,揮師南下時,史可法竟朝令夕改[68],可謂進退失據、戰守皆廢[69]。經營一年有餘的揚州城,只一天時間便被清軍攻破[70]。
--------------------------------
我今來到史公祠,感慨一代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豪情壯志,耳畔如聞“我就是史督師!”百世如聞獅子吼;更莫上梅花嶺,千秋自有姓名香。
       天地有正氣 園林無俗塵
  史可法公祠在揚州市城北梅花嶺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墓祠。南明時,清兵攻打揚州,史可法以四千孤軍死守揚州,糧盡彈絕,城破慷慨就義。清軍屠城十日,血流成河。英雄在,城在;英雄歿,城滅。由於時逢盛夏,屍骨如山,無法辨認史可法遺骸,揚州人民遂在城外梅花嶺築衣冠塚以為紀念。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祠奉祀。祠和墓相連,通稱史公祠,現闢為史可法紀念館,館內陳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跡,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的文物資料。祠墓的東南尚有桂花廳、牡丹閣、芍藥亭等建築。祠墓圍牆北側有兩土阜,相傳其中一處為老梅花嶺,是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師處。
  祠內滿滿的悲壯嗚咽,古今輓聯如林,多為追懷先賢、褒揚史可法舍生取義的高風亮節。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週年誕辰,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詩紀念,“國存與存亡與亡,巍峨廟貌甚堂堂,梅花嶺下遺香在,鐵炮何時返故邦”。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這是清·張爾藎題寫的史可法公祠聯,言簡意賅,曾使海內外賓客赫然領略到史可法“吾誓與城為殉”的凜然正氣、颯颯風采。
  “史公祠”,是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死而不亡者壽”,史可法的精神四百年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後人。
  史可法为人熟知的是他在扬州抗清的事迹,其实,在为官期间,史可法也是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史可法曾任西安府推官,恰逢大旱饥荒,史可法采取有效的举措赈灾荒、平巨盗,赞声大著。他拿自己的俸禄,办理粥场,修葺城墙,深受百姓爱戴,任职六安赞声载道。临别六安时,老百姓哭送不舍,在六安建了生祠纪念史可法。
  明朝末年,清軍揮兵南下。在無天險可倚、無重兵可用的揚州,史可法主動請纓堅守孤城,率領軍民頑強抵抗,最終慷慨就義。當時最早下令為史可法建祠堂的卻是攻入揚州城的清軍主帥多鐸。到乾隆皇帝的時候,為褒揚明末死節忠臣,在梅花嶺下重建史公祠,當時乾隆南巡時為讚揚史可法親筆御題,褒慰忠魂,雖然他是抗清的明朝將領,但是作為清朝的統治者,乾隆對他的愛國情懷也是非常尊重敬佩的。
  史可法生前曾說:“我死,當葬梅花嶺上。”如今,每年都有無數遊客前來瞻仰。很多人慕名而來,感受史可法的愛國精神以及他勤政愛民的愛國情懷。“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抔黃土,還留勝國衣冠。”,史可法的精神百年激勵著後人。
  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忙乱。他们拥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朱由崧是个昏庸无能,浑浑噩噩的蠢君,整日贪酒恋色,不理朝政。朝中大权实际上由凤阳总督马士英和一批魏忠贤的余党操纵。兵部尚书史可法刚正不阿,福王即位后,他不愿留在南京奉陪皇宫的荒淫生活,索性要求率军到前方去作战。
  這時,江北分佈著四支明軍,叫做四鎮。四鎮將領個個驕橫跋扈,各行其是,誰也不服誰。他們搜刮民財,搶占地盤,士兵殘殺百姓,領兵聽之任之。史可法來到揚州後,親自去找四鎮將領談心,曉之以理,勸他們當以家國為重。
  史可法重信義,能與部卒同甘苦,行軍中總是等士卒都吃到飯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換棉衣,所以很得軍心,都願為他效命。
  史可法為人耿直,性格豪爽,以身作則,在將士中的威信極高。史可法將四鎮將領配屬在揚州周圍駐守,自己坐鎮揚州指揮,人稱史督師。
  這年大年除夕夜,史督師打發將士休息後,自己留在府衙里批閱公文。他想到南明皇帝昏庸,北京失陷,國難當頭,英雄無奈頓時淚流滿面。
    死含瑤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萬古香
  不久,清軍在大將多鐸的率領下,大舉向江南進攻。恰在這時,南明政權內部發生了爭權鬥爭。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為了爭奪馬士英的地盤,率兵進攻南京。馬士英膽顫心驚,慌了手腳,急忙調回江北四鎮軍隊,對付左良玉。並同時以福王的名義召史可法帶兵赴南京增援。
  清軍兵臨揚州城下,四鎮將士被撤回南京。史可法本來就心急如焚,這回還要他率兵回南京增援,揚州怎麼辦?但史可法顧全大局為了平息南明內訌,不得不率兵急赴南京。途中聽說左良玉已經兵敗,於是即刻打道回府,趕回揚州。
  此時揚州城外,清兵壓境,形勢極其嚴峻。大戰在即,史可法命令各鎮將領立即集中到揚州守衛。然而,命令發出幾日,竟沒有一兵一卒來援救。史可法悲痛欲絕,他決心組織揚州軍民死守,奮力抵抗。
  史可法的軍隊在揚州城內已是孤軍奮戰。多鐸見勢派人送勸降信給史可法,史可法一氣之下把送信的差人殺了,亮明史督師決不降清。
  多鐸暴跳如雷,下令把全城圍個水洩不通,叫囂城中軍民一個也不留。城內一些膽小如鼠的將領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偷偷地帶著人馬向清軍投降。
  史可法面對城內力量越來越薄弱的實情,立即把全城官員都召集起來,勉勵大家同心同德,共同抵抗清兵。同時還對守城的形勢和任務,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明確的部署。決心僅以四千之眾,抵禦數万清軍。西門是最重要的防線,史可法親自領兵防守。將士們為史督師大敵當前,大義凜然而感到由衷的欽佩,大家發誓與督師同生死,與揚州城共存亡。
  清兵沒日沒夜地輪番進攻,揚州城始終攻不下來,多鐸急眼了,他下了狠心,開始用洋槍洋砲猛轟。當他得知西北門是史可法親自防守,便下令砲手專門砲轟西北門。炮聲隆隆,火光沖天,西北門城防終於被轟開了一個缺口,大批清軍潮水般地湧進城內,史可法眼見缺口堵不住,無法再守,仰天長嘯便拔出鋼刀,準備自刎,一部將眼疾手快,飛快地把史可法后腰抱住,一把奪下鋼刀,連推帶拉地將他護送出小東門。
  恰逢一批清軍包抄過來,看見史可法的穿戴,便喝問他是誰。史可法怕連累部屬,就厲聲答道:“我就是史可法,你們要殺要剮就來吧!”清軍一擁而上,一陣亂砍,史可法亂戰中壯烈殉國,揚州城從此陷落。清軍在攻城中傷亡也很慘重,多鐸惱羞成怒,竟下令屠殺揚州的貧民百姓。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整整延續了10天,這就是史稱“揚州十日”的大慘案。
  揚州失守後,與史督師一起抗清的副帥養子史德威來尋找義父屍體,由於天熱已高度腐爛,加之屍體堆積如山,無法辨認,只好將他生前穿過的袍子和頂戴花翎葬在揚州郊外的梅花嶺,這就是至今還保存的史可法的“衣冠塚”。
        梅花嶺畔 共仰千秋
  “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這是刻在他墓祠上的郭沫若詩句。清人挽詩“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幸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何處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餘蔓草;到來憐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我今來到史公祠,感一代抗清民族英雄的豪情壯志,耳畔如聞“我就是史督師!”,百世如聞獅子吼;更莫上梅花嶺,千秋自有姓名香。
  現代大詩人賀敬之瞻仰史公祠後,十分欽佩史可法的文采和愛國情懷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一代興亡關氣數;千秋墓祠傍江山。揚州史公祠,留下一座志士豐碑,傳播千年英靈佳話。
------------------
史公祠,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
                                           梅花嶺記
                                                            清:全祖望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崙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托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錢烈女之塚,亦以乙酉在揚,凡五死而得絕,特告其父母火之,無留骨穢地,揚人葬之於此。江右王猷定、關中黃遵嚴、粵東屈大均為作傳、銘、哀詞。
  顧尚有未盡表章者:予聞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數人,其後皆來江都省墓。適英、霍山師敗,捕得冒稱忠烈者,大將發至江都,令史氏男女來認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節,亦出視之。大將艷其色,欲強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時以其出於大將之所逼也,莫敢為之表章者。
  嗚呼!忠烈嘗恨可程在北,當易姓之間,不能仗節,出疏糾之。豈知身後乃有弟婦,以女子而踵兄公之餘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異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諸公,諒在從祀之列,當另為別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輩也。


史可法(1601-1645),河南祥符人,字憲之,一字道鄰。崇禎元年(1628)進士,時年二十八歲。先授西安府推官,後在戶部歷練。
史可法 -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https://bit.ly/38sXsr1
  可法參贊軍事乃是從崇禎八年(1635)開始,鎮守池州及太平;巡行安慶和池州;監江北與黃梅軍周旋;截堵太湖、盧州、鳳陽各地民變。崇禎十年(1637),升任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廣部分府縣,扼李自成軍。崇禎十四年(1641)總督漕運,疏通河道,漕政大為改善。崇禎十六年(1643)累官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可法廉潔守信,能與部卒同甘共苦,行軍途中,士兵沒有吃飽之前他不會先吃,士兵服裝還沒分發完畢之前,他決不先穿;因此,士兵都願意為他效力。
  崇禎自縊,福王立,弘光政權建立後,可法官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旋以為兵部尚書,督師揚州。順治二年(1645)清兵圍揚州城,期間,清將多鐸多次誘降,可法嚴拒。他親守險要,拒降固守。城破,自刎不死,被俘,不屈犧牲。副將史德威尋遍其遺骸不得,遂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從弘光政權成立到揚州城陷,將近兩年的時間,南明王朝一直是風雨飄搖。可法竭力支撐,無奈權臣離心離德,將帥各霸一方,以致疆土日削,大局難挽。
  可法死後,南明贈謚忠靖,清乾隆追謚忠正,修墓並增建祠堂。乾隆四十九年(1786)玄孫史開成匯集遺稿,刊成《史忠正公文集》。
史可法曾邀艾儒略商討抗清之計
  1641年至1648年間,艾儒略任耶穌會中國南部教區副主教,管理南京、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福建教務。1643年,北京情況危急,艾儒略在史可法邀請之下準備討論赴澳門借兵,並籌購火炮抗清。不過,史可法的軍隊才到浦口,清兵便已經進入南京,艾儒略只得折返福州。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史可法
  史可法是明末重要的歷史人物,《桃花扇》的〈哭主〉〈設朝〉〈爭位〉〈誓師〉〈沉江〉等齣以他為演繹焦點,作者將史可法的形象進行了完美化處理。〈哭主〉演崇禎縊死煤山的消息傳來,史可法痛哭自責,忠貞之情溢於言表。立刻集結義軍,意圖恢復中原。〈誓師〉演弘光朝君主昏庸、權臣擅政,史可法看著悍將各據一方,「早已窩裏爭鬧」,時局已經走到「人心俱瓦崩」的地步,他仍然不顧殘軀,獨力支撐「闌珊殘局」。清兵進擊,有揚州將士想投降,史可法堅守城池,痛哭出血,軍民見之,堅定了守城的信念。最後不得已,力盡糧絕、外援不至,揚州失守。〈沉江〉演史可法急往南經保駕,得知福王已出逃,復明無望,不禁放聲大哭,脫下冠袍,投江自盡。
  不同於歷史上揚州城破時就已被殺的史可法,《桃花扇》的史可法是沉江自盡,錚錚烈烈,為國殉身
史可法 -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https://bit.ly/38sXsr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