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白富美-帶點雙下巴的大餅臉才是古代正妹!-欣中國-欣傳媒旅遊頻道 http://bit.ly/2HmweBk


唐朝妝容究竟什麼樣?佟麗婭的唐妝臉上有傷痕,其實是正宗的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HqfVTT


臉頰兩邊為何點紅點? 原來不止為妝飾,還跟宮廷生活有關 
大家看古裝劇的時候,可能見過有些美人的臉頰兩邊靠近嘴角的地方點了兩個大紅點。 有些不了解的朋友就張冠李戴地以為那是模仿某島國的某藝妓妝容。 其實,大錯特錯! 這是我們古代特有的一種妝容,叫面靨! mian,ye,兩個都是第四聲!
就像圖裡范冰冰演武媚娘的時候這個妝容,記得當時好像還有不少人嘲諷這個妝容。 其實真的是不了解的朋友搞錯了。 (這裡我們不討論冰美人做的事,只拿圖片做例子。 )
這就是面靨,點面厴是古代婦女的上妝步驟之一。 在唐朝,女子上妝的步驟比起今天女孩子們的上妝步驟也是不遑多讓。 大致分為: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厴 、描斜紅、塗唇脂。
簡單地說,在臉頰兩邊酒窩處點紅就是點面靨了。 具體的面厴施行時通常用胭脂點染,妝厴的具體形狀,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黃豆般的兩顆圓點。 盛唐以後,面靨的範圍有所擴大,式樣也更加豐富:有的形如錢幣,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稱為「杏厴」。 更講究的美人呢,還會在原來面厴的周圍,飾以各種花卉,俗稱「花厴」。
看看冰美人跟右邊的唐朝仕女,妝容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不要再誤以為這是模仿什麼島國妝容,真不是,而且,反過來還可以說是島國模仿了我們那時候的妝容。 並且說句實話,不說島國,就是大韓國的妝容其實最早時候也是模仿我們的港風過去的。 不過就不扯遠了,繼續說我們的面靨。
這面靨由來是什麼呢? 一個原因,據說是因為古人覺得酒窩的存在會使面部表情更生動,看上去更活潑可愛,更加嫵媚動人,故被看做貌美標緻的徵象之一,許多愛美青女子都渴望擁有它。 這一點我覺得就是到了今天也是通行的,很多有酒窩的美女真是獨有一番風情。
像許晴,她的酒窩簡直就是得天獨厚,渾然天成,簡直就是點面靨的標準版本,她這一對酒窩在古代不知道要引起多少女子的羡慕嫉妒恨! 當然,還有我們的黎姿,黎美人也是有名的梨渦美人。 我真覺得這些美人的美因為有了酒窩的點綴更加獨一無二,一張臉就是一種無法複製的風情。 不像現在的小仙女,一眼看去,瞬間患上臉盲晚期。
順便一提,酒窩的學名剛好也叫面靨。 而且,雖然酒窩能讓美人更有風情,但不是誰都會有酒窩,那怎麼辦呢? 於是,古人就想出了點面靨的妝容來代替酒窩。 所以,妝飾是面靨由來原因之一。
不過,最初面靨並不是為了妝飾, 也就是面靨由來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它最早是作為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 根據資料,在古代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禦幸的時候,就會在臉上點上小點,稱為點痣,也叫點「的」,女史一看就知道這些妃子是特殊時期了,就不會再把這個妃子的名列出來了。
朋友們沒想到面靨還有這樣一個私密的功能吧,根據資料開始確實是這個用意,不過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妝飾,也就是面靨。
順便多說一點,面靨並不是只點紅色,實際上也有其他顏色。 只不過,我要說句大實話,面靨雖美,但這種美確實不是一般女子能駕馭的,還真得美人點了才是風情,小編我在找資料的時候,真是想多找點美圖跟大家一起欣賞。 可惜,嘿嘿,不多說了,朋友們意會就好。
面靨兩點顏色,添了風情嫵媚,令兩頰生姿,全美人驚鴻蹁躚之心。 而我等今世之人,俯仰之間,窺其之美,知起意而懂美人之心,懂美人而獲過往之美。
收工,面靨美或不美,評論區等你們站隊。


花鈿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Hmz9tL


楊貴妃復原照中也有這兩點,不過顏色是偏深的,以為是媒婆痣。這面靨好像是到後期的定妝照才出現?到後期才會有,也是為了凸顯她後期妝容的特別變化,另外也是唐朝宮裡有盛典的時候,也會點上兩點。 https://to.ly/1z12E
-----------------
白到不能在白的臉頰和鼻樑、雙色嘴唇,以及有點變形的八字眉外,由於她誤把「絳紗」當腮紅,因此臉上也就上了兩大片紅色的唇膏--在仿欽宗皇帝后妝的部分,陳妍卉表示,必須達到自然好膚質,感覺沒上粉的樣子,而且還要有細細八字眉、下垂的單眼皮和自然小嘴
仿唐朝妝暴紅後 陳妍卉再穿越宋朝扮皇后  http://bit.ly/2HoPT3C


穿越時空---宋朝皇后仿妝 @ gatita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bit.ly/2HlSGKH


日本藝妓妝化法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HrgjBC


真正的楊貴妃武媚娘原來長這樣!看古代的神奇化妝術-風傳媒 http://bit.ly/2HmUUtn


用服飾史的方式解讀「鸚鵡兄弟」的腮紅 - GetIt01 http://bit.ly/2HAXOLp


宋朝皇后的樣子…… - 雪花新聞 http://bit.ly/2HmzQ6l


唐代繪畫經典作品38幅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QKEmgd


古代妝容真這樣?聽面靨、斜紅、花鈿的歷史
好萊塢真人版《花木蘭》的預告片出來之後一片爭議,那歷史上的女子妝容到底什麼樣?從古畫、文物和史籍中找答案吧。
大家好,我是Ally。今天我化的是一套典型的唐朝的花鈿妝,你可能經常在電影和電視作品中見到演員的額頭上有這樣的裝飾,它的名字叫花鈿。我臉上的這幾個裝飾,每一個裝飾都有它特別的叫法,我就來講講古代婦女臉上這些裝飾的名稱和歷史由來,以及它們背後蘊藏的有意思的故事。
花鈿、花子、花靨
首先最常見的花鈿是在眉心的部位,叫花鈿、花子或者花靨。
最常見的花鈿是在眉心的部位,叫花鈿、花子或花靨。(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花鈿起源於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天天氣晴好,壽陽公主在宮裡觀賞梅花。公主累了,隨意地躺在含章殿的屋簷下打盹,一朵梅花悄悄地掉下來,正好落在了公主的額頭上;公主醒來之後,臉上留下了五瓣梅花的印記,而且拂之不去,三天之後才洗掉。宮女們看了都覺得驚奇,紛紛效仿,於是就形成了後來的梅花妝。
這雖然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但是壽陽公主是南北朝劉宋時期的人物,在那之前東晉時期的名畫《女史箴圖》裡,婦女額頭上就已經有花鈿裝飾了。
《中華古今注》裡說,「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再往前,戰國時期楚墓中出土的彩繪女俑臉上已經有裝飾性的圓點了,所以說花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可能由於壽陽公主的緣故帶起了梅花妝的風潮,後來在眾多的花鈿形狀裡梅花圖案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除了圓點和各類花卉之外,花鈿還有動物、昆蟲、星星、月亮、水滴、銅錢和各種抽象的圖案。
在顏色上,主要是紅色、黃色、翠藍和翠綠色比較多見;在材質上,可以直接畫上去,也有用紙張、花瓣、蝴蝶、蜻蜓翅膀、小鳥的羽毛、金箔等等貼上去的。人能想到的,只要好看都可以裝飾在臉上。
到了晚唐時期,甚至出現了花鈿貼滿臉的現象,五代十國時期的詞人歐陽炯在《女冠子》中寫道:「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
斜紅、曉霞妝
另外一個常見的裝飾部位是在太陽穴位置,叫斜紅或者曉霞妝。
另外一個常見的裝飾部位是在太陽穴位置,叫斜紅或曉霞妝。 (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五代後蜀的詞人張泌在《妝樓記》中記載:「夜來初入魏宮,一夕,文帝在燈下詠,以水晶七尺屏風障之。夜來至,不覺面觸屏上,傷處如曉霞將散,自是宮人俱用胭脂仿畫,名曉霞妝。」
大意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有個寵姬叫薛夜來,她剛剛入宮還不太熟悉宮裡的情況。一天晚上,曹丕正在燈下讀書,四周都是七尺高的水晶屏風。薛夜來沒注意就撞到了屏風上,鬢邊血流不止,傷處看起來好像朝霞將散的樣子,即使痊癒之後也留下了像新月一樣的疤痕。
這非但沒有讓薛夜來受到歧視,反而因為她的針線手藝很厲害,受到曹丕的賞識。所以,宮女們紛紛效仿她,用胭脂在臉上化曉霞妝。後來,這種裝飾也被稱為斜紅,在唐代的畫作和陶俑上尤其多見。
面靨、笑靨、靨鈿
另外一處是在面頰上酒窩的位置點的兩個紅點,叫面靨、笑靨或者靨鈿。
另外一處是在面頰上酒窩的位置點的兩個紅點,叫面靨、笑靨或靨鈿。(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靨鈿這個名字起源於三國時期東吳的廢太子孫和及他的寵妾鄧夫人。東晉的王嘉在《拾遺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說孫權的兒子孫和寵愛鄧夫人,常常把她抱在膝蓋上。一天晚上,孫和在月光下揮舞水晶如意,碰傷了鄧夫人的面頰,血流滿面。
孫和趕緊叫來禦醫製作藥膏,禦醫說,用白獺髓、玉屑和琥珀屑調和在一起,就能去疤痕。孫和於是用百金懸賞天下,得到了白獺的骨髓。結果,琥珀粉用得太多,鄧夫人敷完以後,在臉頰上留下了赤紅色的斑點,孫和卻認為她看起來更俏麗了。孫和的其他姬妾凡是想邀寵的,只要在臉上點了紅點就能成功,最後就演變成一種媚俗。
到了唐代,面靨、斜紅和花鈿都成為了當時化妝的基本步驟;再往後到了宋代,花鈿變換了一種形態,宋朝的皇后和貴婦們喜愛將珍珠貼在臉上,稱為「珍珠花鈿妝」,花鈿、斜紅和面靨的位置一樣沒有改變;元朝和明朝婦女在重大場合也還是會貼花鈿;到了清朝,花鈿不再流行,只有小孩子會在額頭上點紅點了。
宋朝的皇后和貴婦們喜愛用珍珠貼在臉上,稱為「珍珠花鈿妝」。(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漢代的劉熙在《釋名》中還提到了另外一種說法,天子和諸侯的姬妾們在月經來潮時,為了表示不能侍奉君王,在臉上用紅點來標識。
也有人認為花鈿是受到中亞和印度文化的影響。印度文化中因為篤信佛法的緣故,一直都有在額頭上做裝飾的習俗,這個區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眼或者第三隻眼的位置。印度朋友還告訴我,印度婦女在眉心點紅點,代表著她已經成婚。
其實,我很想試試看在臉上貼珍珠,不過感覺稍微動一動就會掉下來,所以說作為皇后,還真是要時刻保持端莊的儀態和表情才不會出錯


唐代仕女妝
在面部敷鉛粉,於臉頰抹胭脂,再畫黛眉,眉間貼花鈿,酒窩點面靨,太陽穴處描斜紅,最後塗唇脂——這樣的唐代妝容,可以在文物“唐泥塑彩繪仕女俑頭像”看到。這件仕女俑頭像通體施彩繪,面如滿月,裝飾考究,表情安逸又大氣。保存完好的精緻色彩,再現了大唐女子的彩妝時尚。

349296541_758316322509714_8394411696770829560_n349308442_6249298108451376_3246620813757162594_n (1)349672124_1693399191130479_1722316058874748910_n349296660_799406358233520_1297224647812065996_n349114522_1689673441477793_4090647727100347046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