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誥》,南朝梁陶弘景在茅山(句曲山)隱居期間編,為道教上清派要典, 凡七卷[1]。
「真誥」意為「真人口授之誥」,「真人」是道教對神仙人物的尊稱,「誥」是上對下的一種誡勉。《真誥》系東晉楊羲、許謐、許翽等人的"通靈"記錄。在陶弘景前,顧歡曾加以搜集整理,編成《真跡》一書。陶弘景勤加搜訪,並加註解,編之《真誥》。書中內容龐雜,介紹了道教上清派的歷史、傳記和方術等,對道教其他派別也有所涉及。《真誥》認為「道者混然,是生元氣。元氣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真誥》重視《抱朴子》的金丹和守一,但認為「若得《大洞真經》者,復不須金丹之道」。
《真誥》奉上清法為"上道",認為高出舊天師道的"太清家"。崇尚誦經、存神、守一、齋戒。書中「上清真人」,"為老君之師",反映出上清派信仰特徵有異於舊天師道。此書描述佛有如神仙,反映佛教初入中國時人們對佛教的觀念。
《真誥》也是精彩的文學作品,文字典雅,人物形象生動,描寫了許多女仙下凡和凡人戀愛的故事。女仙教導凡夫俗子修煉,同她們一起過神仙生活。《隋書·經籍志》未見著錄《真誥》。《三洞珠囊》多引其文。
逸事
1933年5月胡適考證《真誥》,發現《真誥》有抄襲《四十二章經》之處,胡適以為是偵破了一樁千年的竊案。陳寅恪卻透過傅斯年告訴他,朱熹早在七百年前就發現了[2]。


真誥-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http://bit.ly/2L5rrco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bit.ly/2LjMyYX


《四十二章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經集部〉。據說是東漢攝摩騰、竺法蘭共譯,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第一部重要佛教經典著作,也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釋迦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L7ujFZ
題解
據傳永平七年(一說永平三年),漢明帝夜夢金人,召群臣解夢說金人為佛,於是派遣使者前往天竺。於月支國遇攝摩騰,寫得「佛經四十二章」並獲畫像。永平十年,使者攜攝摩騰和竺法蘭返國,獲漢明帝接見。後於雒陽立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1][2]。《四十二章經經序》說:「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郞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惟張騫當時早逝世許久,此說有誤。
呂澂認為「四十二」為其章數與某些經論的記載均以四十二之數有關,而印順認為「四十二」在印度為根本數,為佛教眾所熟悉,因而用以敘述菩薩行位 (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共為四十二位,象徵成佛的四十二個階段)。民間講經則傳有:「佛成道後,外道比丘的四十二人,將他們所不懂的、疑難的,說出來請佛解釋,所以全部共分四十二段」[3]。
傳譯
《佛說四十二章經》
東漢時,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四十二章經》也隨之從大月氏傳入。《後漢書》中記載襄楷在延熹九年(166年)上書桓帝,其中曾經引用《四十二章經》的內容,證明在東漢時此經已經傳至中國。但是襄楷引用的文句跟現代的文本不同,應該是東漢古本。
《四十二章經》在東漢時不止一次被譯出,因此在魏晉之間,已經有數個版本的《四十二章經》流傳。至劉宋時,《四十二章經》只存兩個譯本,一是東漢古本,另一則是支謙譯本。東漢古本因為文句質樸,不如支謙譯本文義優美,所以慢慢亡佚了。現在所存的是支謙譯本。
現存《四十二章經》,分別來自三個版本:
高麗版大藏經
宋真宗注本
守遂註本
高麗版大藏經出於北宋初,內容最接近古本。宋真宗註本及守遂註本,經過許多修飾,已經失真,混入許多中國儒家、道家及禪宗的思想。後世最風行的版本是守遂註本,但是它也是刪改最多的版本。
內容
本經是從不同佛經摘錄蒐集而成的抄經,對初期佛教的基本教義作簡要說明。內容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說明出家、在家應精進遠離慾望,由修布施、持戒、禪定而生智慧,即可得證四沙門果。
到宋朝時代,禪宗祖師加入許多禪宗的觀念及用語,後來與《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合稱為「佛遺教三經」。
註解
宋.真宗,《四十二章經御注》,一卷,大藏第三十九冊
宋.守遂;明.了童(補注),《四十二章經注》,一卷,《卍續藏》第五十九冊
明.蕅益大師,《四十二章經解》,一卷,《卍續藏》第三十七冊
清.續法大師,《四十二章經解疏鈔》,一卷,《卍續藏》第三十七冊
民國.太虛大師,《四十二章經講錄》,一卷,大虛大師全集第六冊
尚榮,《四十二章經》,2012年,聯經出版
考證
梁啟超曾懷疑此書為偽作,他在《四十二章經辯偽》中說:「質而言之,則乃撰本,而非譯本也。……其人不能於漢代譯家中求之,只能向三國兩晉著作家中求之。要之,此書必為中國人作,而非譯自印度。作者必為南人,而非北人。其年代最早不過吳,最晚不過東晉。而其與漢明無關係,則可斷言也。」
此說為湯用彤所反駁,他說本經「互見於巴利文及漢譯佛典者極多,可知其非出漢人偽造」[4]。現代學者多數都接受湯用彤的說法。
北京大學教授林梅村認為,此經譯自犍陀羅語之《法句經》;而季羨林認為,此書是譯自大夏語的《法句經》,原先只稱為《佛經四十二章》,並不是一部完整的「經」,而是與《法句經》相同,是佛教僧侶從佛教經文中抄寫出片段,作為佛教入門之用[5]。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L7ujF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