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年輕藝術家寇特(湯姆希林 飾)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寶拉比兒 飾),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 http://bit.ly/2uItNDk
 電影藝文快遞 >《無主之作》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提名 3月8日 畫越時代 http://bit.ly/2uIvmBc
《無主之作》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提名 3月8日 畫越時代
2019-02-13
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傳神詮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
《無主之作》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提名
3月8日 畫越時代
無主之作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的最新作品《無主之作》,改編自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前半生,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飾演以葛哈李希特為原型的男主角寇特,電影長達3小時但毫無冷場,一舉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2項大獎提名,其中湯姆希林的表演可以說功不可沒。1982年出生於東柏林的湯姆希林,2012年在《噢!柏林男孩》中演出一名大學法律系中輟生魯蛇,深刻表現出那個世代德國年輕人的集體失落,讓他得到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斑比獎最佳男主角、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眾多獎項肯定,成為最受矚目的德國男演員之一。《無主之作》將於3月8日在
原本想當畫家! 湯姆希林演出《無主之作》夢想半實現
  湯姆希林的演員生涯從1996年年僅14歲時便展開,2004年他演出了備受好評的《英雄教育》,該片與《帝國毀滅》、《帝國大審判》被德國人稱為二次大戰60週年的「終戰三部曲」。其後湯姆希林演出了《動情激素》、《少年希特勒》等片,然後便是讓他聲名大噪的《噢!柏林男孩》,以及《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亂世有情天》與最新作品《無主之作》等。巧合的是湯姆希林原本想要成為一名畫家,學生時代還利用學校課後時間學習繪畫,這次能夠詮釋《無主之作》中的藝術家,也算是半實現了他的夢想。
無主之作
在世藝術家拍賣最高價紀錄保持人:葛哈李希特
    《無主之作》男主角的原型葛哈李希特,1932年生於時稱威瑪共和國的德國德勒斯登,從小在納粹德國背景下成長,他的阿姨曾被關在集中營,最終死在納粹組織的安樂死集中營,這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成為他部份創作的靈感來源。1961年葛哈李希特在柏林圍牆建成前成功逃往西德,並進入杜塞道夫美術學院就讀。他的作品形式包含抽象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攝影及玻璃媒材創作等,藝術概念上依循畢卡索、讓阿爾普等人,創作形式多樣而非維持單一風格。葛哈李希特的作品近年來屢屢創下拍賣天價,分別於2012、2013、2015年拍出過3400萬美元、3710萬美元、4452萬美元的天文數字,一再刷新自身紀錄。藉由當代德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葛哈李希特的成長與成名經過,描繪德國數十年來縮影的《無主之作》,將於3月8日在台上映。
無主之作無主之作
無主之作★ 入圍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 《竊聽風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自編自導最新力作
★ 《雙后傳》作曲家配樂、《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攝影師掌鏡,大師陣容全力打造
★ 橫跨當代德國歷史三個時期,一部關於藝術與自由的動人之作
★ 2018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青年電影獎最佳國際影片
★ 2018 多倫多國際影展
★ 2018 釜山國際影展
★ 入圍第65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無主之作》劇情介紹
年輕藝術家寇特(湯姆希林 飾)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寶拉比兒 飾),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
------------------------
《無主之作》(德語:Werk ohne Autor)由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執導的2018年德國劇情長片,於第75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首映[3][4]。並代表德國角逐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5]。
---------------------
一張油畫11億!最佳外語片提名《無主之作》從大師故事描繪德國數十年縮影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經常透露對於時代性的深刻思考,比如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他的家族與德國納粹有關聯,從小在納粹背景下成長的他,卻連親近的阿姨也死於納粹組織的安樂死集中營,也因此「死亡議題」與「教條反抗」成為激發他部份創作的靈感來源。1961年,在柏林圍牆建造完成前,葛哈李希特從東德逃往西德,進入杜塞道夫美術學院(Staatliche 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就讀。
葛哈李希特早期的作品以黑白色調主,直到彩色照相技術普及後,著迷於影像色彩變化的葛哈李希特,開始嘗試使用其他色調創作,成功轉化為自己的繪畫語言,創造了其獨特的「攝影繪畫」系列作品。他的作品形式包含抽象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攝影及玻璃媒材創作等,並且極具收藏價值,一幅葛哈李希特於1968年所繪製的油畫《米蘭大教堂廣場》(Domplatz Mailand),2013年在紐約蘇富比(Sotheby’s)拍出約台幣11億的高價,也創下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新高紀錄
近期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2項大獎提名的《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便是改編自葛哈李希特前半生的電影,描述這位當代畫家因情傷而投入繪畫世界,其畫作不僅映襯自己的命運,同時刻劃了世代的創傷。
《無主之作》由曾奪下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執導,德國影帝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演以葛哈李希特為原型的男主角寇特,雖然電影長達3小時,卻毫無冷場,其中湯姆希林功不可沒。
一張油畫11億!最佳外語片提名《無主之作》從大師故事描繪德國數十年縮影_(5).jpg
湯姆希林從1996年展開演員生涯,2004年演出備受好評的《英雄教育》(Napola),該片與《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 The Final Days)被德國人稱為二次大戰60週年的「終戰三部曲」。(圖/車庫娛樂)
1982年出生於東柏林的湯姆希林,年僅14歲時便展開演員生涯,2012年在《噢!柏林男孩》(Oh Boy)中演出一名大學法律系中輟生魯蛇,深刻表現出那個世代德國年輕人的集體失落,讓他得到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德國電影獎(Deutscher Filmpreis)最佳男主角、斑比獎(The Bambi Awards)最佳男主角、巴伐利亞電影獎(Bavarian Film Awards)最佳男主角等獎項肯定,成為最受矚目的德國男演員之一。其實湯姆希林在成為演員前的夢想曾是當一名畫家,學生時代還利用學校課後時間學習繪畫,這次能夠詮釋《無主之作》中的藝術家,也算是半實現了他的夢想。
希特勒真正的夢想是畫家?《真假維梅爾》揭偽畫大師靠「烤箱」騙倒納粹黨羽
一張油畫11億!最佳外語片提名《無主之作》從大師故事描繪德國數十年縮影_(2).jpg
堪稱「德國李安」的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則是位擅長敘述德國當代歷史動盪的導演,繼《竊聽風暴》代表德國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睽違9年,他再度自編自導推出《無主之作》,這部以德國當代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為原型的電影,藉由他的生平故事,深刻描繪現代德國數十年來的演變。
金獎導演麥克李《畫世紀:透納先生》重現英國傳奇畫家威廉透納後半生
一張油畫11億!最佳外語片提名《無主之作》從大師故事描繪德國數十年縮影_(7).jpg
在《竊聽風暴》獲得好成績之後,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中)的第二部作品《色遇》(The Tourist)就請到好萊塢大明星強尼戴普(Johnny Deep)與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共同主演,該片在全球創下近2.8億美元的票房佳績。(圖/車庫娛樂)
而電影的另一位功臣則是攝影師凱萊布丹斯切爾(Caleb Deschanel),1984年他以《太空先鋒》(The Right Stuff)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隔年又以《天生好手》(The Natural)連莊獲得提名,之後分別再以《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決戰時刻》(The Patriot)、《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榮獲提名。《無主之作》則是他第6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有趣的是,這位熱愛電影的知名攝影師也影響女兒走上表演之路,美國女星柔伊黛絲香奈(Zooey Deschanel)正是他的女兒。
《沈默》入圍奧斯卡第89屆最佳攝影 攝影師羅德里哥普里亞沱高喊「台灣美景助我一臂之力」
《無主之作》劇情描述年輕藝術家寇特(湯姆希林飾)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寶拉比兒飾),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無主之作》於3月8日在台上映
-------------------------
「醫生原本該救人,那是他應盡的職責,但他卻成了納粹的幫兇…」
「別看向別處,請直視真實的美麗,先讓你的心自由,然後以藝術解放這世界,因為在受到納粹荼毒後,只有藝術家,才能把自由還給這個國家的人民。」
不同於過往描繪20世紀極權統治的電影,聚焦在戰爭無情的年代,納粹德軍殘酷迫害人命如螻蟻的血淚細節,預定2019年3月8日在台上映的新片《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則聚焦在極權統治下,一名藝術家的養成與我思故我在的創作心路歷程,電影情節交錯了親情、愛情、工作、創作,自由與獨裁等多元素。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Hencekel von Donnersmarck)一手編導,特邀《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攝影大師Caleb Deschanle 掌鏡,《雙后傳》作曲家Max Richter配樂,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賽巴斯提安‧寇(Sebastian Koch)、莎斯基亞‧蘿絲達爾(Saskia Rosendahl)與寶拉‧比爾(Paula Beer)領銜主演。
故事時空背景設定在19世紀一戰與二戰之間,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演的男主角寇特‧巴奈特(Kurt Barnet),是以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的前半生為本,他生於1932年2月9日,時稱威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的德國德勒斯登薩克森州,現年87歲,個人簡介請參看維基百科)。
全片長達3小時,從主角童年目睹納粹德軍緝捕至親的記憶開始,長大從東德逃向了西德橫跨當代德國歷史20世紀一戰二戰與戰後三個不同時期,看一位懵懂的年輕人,如何逃離納粹統治尋求身心解放,一路努力思索著真我存在的意義,與藝術創作特色的心路歷程;幾經挫折最終得以破繭而出,找到了屬於自己創作路上獨特的真實,也藉由藝術的創作,映照出歷史的傷痕,撫慰了人心,電影榮獲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青年電影獎最佳國際影片,並入圍第91屆最佳外語片提名
年輕藝術家寇特‧巴奈特(Kurt Barnet,由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演)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西班(Ellie Seeband,由寶拉‧比兒Paula Beer飾演),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
007.jpg 008.jpg 008-1.jpg 009.jpg
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
 010.jpg 011.jpg 013.jpg  
電影《無主之作》(Don’t Look Away)片中男主角的原型,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1932年生於時稱威瑪共和國的德國德勒斯登,從小在納粹德國統治下成長,他的阿姨因病被強制送醫,最終死在納粹組織的安樂死集中營,這段童年的真實記憶,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
1961年葛哈‧李希特在柏林圍牆建成前成功逃往西德,並進入杜塞道夫美術學院就讀,他的作品形式包含抽象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攝影及利用玻璃媒材等。在藝術概念上追隨畢卡索和尚‧阿爾普(Jean Arp)等人,創作形式多樣化,藉著繪畫動作和媒材的相互擾動而成,呈現出虛幻的空間。對李希特來說,現實是一連串新嘗試的組合,需要去被理解與重現 ,於是他以筆重現圍繞在他身邊現實的世界。
2012年十月,李希特的一幅作品Abstraktes Bild 在拍賣會以3,400萬美元拍出,創下在世藝術家拍賣的最高價紀錄。
014.jpg   
2013年5月,另一件1986年名為Domplatz, Mailand (教堂廣場,米蘭)的作品,以3,710萬美元於紐約拍出。
015.jpg   
2015年2月Abstraktes Bild再度以4,452萬美元(約等於台幣13億),於倫敦蘇富比當代晚間拍賣中售出,不斷締造拍賣新高標紀錄,也是當代依然在世的藝術家中頂尖拔粹高身價的保持者之一。
之前看過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封帝之作「噢! 柏林男孩」(Oh! Boy, 2012,影評請見 「噢!柏林男孩」--- 飲一杯青澀的人生咖啡!  ),事隔七年再看這部電影《無主之作》(Don’t Look Away),他也褪去了年輕男孩的身影,散發著輕熟男的味道,在片中飾演的男主角寇特‧巴奈特(Kurt Barnet)再展精湛演技,將一位在經歷極權統治壓迫後,尋找自我存在的年輕創作者,如何一步步走上藝術家的養成之路的心路輾轉起伏,以及在創作歷程中幾經尋覓徘徊的摸索心情,詮釋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動。
012.jpg 
片中關於納粹德軍、秘密警察與專業醫療人員幫兇迫害人民的言行舉止,都是點到為止,不刻意去挖掘那些令人心驚膽顫的殘酷細節,而是透過藝術家的雙手與畫筆,以另一種形式去批判歷史的傷痛。
電影除了刻畫極權統治的人心輾轉與藝術創作歷程的掙扎,也細細描摹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 飾演的男主角寇特‧巴奈特(Kurt Barnet)的親情、愛情與創作路上良師的互動,時而感人肺腑,時而輕快讓人會心一笑! 時而讓人深思有所感悟,全片除了演員自然生動的演出外,《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攝影大師Caleb Deschanle 的掌鏡,與《雙后傳》作曲家Max Richter的配樂,果然幫全片加了不少分,特別是在古典音樂的烘托下,讓觀眾即始在沒有對白的過場中,都能感受到導演企圖傳達的歷史起伏與人性生死悲歡。
他與寶拉‧比爾(Paula Beer)飾演的女配角艾麗‧西班(Ellie Seeband),兩人從初識男女朋友到婚後夫妻,互相扶持共同走過20世紀東西德柏林圍牆興建前後極權時代,兩人同心逃到西德,即使在自由之地依究飽經納粹幫兇醫生岳父種種的輕視阻隔,終於如浴火鳳凰般,創造了屬於他獨特的藝術美學,成功以「無主之作」的創作概念一鳴驚人!
無主之作 Never Look Away
級       別:輔導十二歲級
出  品  國:德國
電影類型:歷史/傳記/劇情/懸疑/驚悚
上映日期:2019-03-08
http://bit.ly/2uFSK1Z
-------------------------------------------------
片長三小時感冗贅 演員攝影足以補救 : 無主之作 NEVER LOOK AWAY
7★/10★                                                                                      牙牙語
2018代表德國角逐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Never Look Away(德國原名Werk ohne Autor—-無主之作)》,故事源起德國二戰初期,之後橫跨歷史三十餘年有關自由藝術創作人的心路滄桑。
1937年在德國Dresden,心靈嚮往自由的妙齡少女Elizabeth(Saskia Rosendahl),無法被思想保守的德國政府接受,因而拘禁於思想改造精神治療所。為了追求民族基因完美,最終竟遭主治醫師的「處決」嚴判。這對其家人,特別是與她極為親近的小外甥打擊甚深。戰後,年輕藝術家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即當年的小外甥離開故鄉逃到西德求學,但仍受納粹時期失去姑母經歷及東德政權陰影創傷備受折磨。當他遇見女學生Ellie(Paula Beer),直覺告知遇到生命摯愛。豈知Ellie之父竟是處決姑母的Professor Carl Seaband(Sebastian Koch),而Seaband也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好在終於Kurt開啟極具創意獨特繪畫作風,這些畫作不僅映照自身命運,同時也反映出整個世代的破壞創傷。
《無主之作》是德裔導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自2006一鳴驚人處女作《The Life of Others(竊聽風暴)》及2010年雷聲大雨點小美國商業作品《The Tourist(色遇)》後,休息近九年重出江湖新作,以德國當代著名視覺藝術大家Gerhard Richter生平為題材(卻遭到Richter以扭曲事實提出強烈譴責)。 劇情冗長節奏細瑣(片長3小時零8分),好在依然能夠掌握把持觀眾好奇心,是影片獨到之處。加上全片景像幽美,攝影Caleb Deschanel取景角度恰當,突顯片中角色處境心態(Deschanel以本片第六度站上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名單,即使獲獎機率遠低於《Roma(羅馬)》,亦雖敗猶榮)。
影片兩位女主人翁Paula Beer(Ellie)及Saskia Rosendahl(Elisabeth),容貌美艷卻以演出低調表達當時社會的女性命運,陪襯得恰到好處。男一號Tom Schilling(成年時期Kurt),也以哀怨神情及執著態度,表現出藝術家的心境壓抑及掙扎突破,實在是可圈可點的稱職演出。全片演技最為看好則是Sebastian Koch詮譯的納粹黨羽落網之魚Professor Carl Seeband,待人處事循規蹈矩,卻缺乏人性,待己甚寬加上臨陣脫逃更是令人髮指!
若是《無主之作》能在片長方面予以縮減加快步伐,成績當能更上一樓。文:牙牙語
-------------------------
這部『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的中文片名是翻譯自德文片名『Werk ohne Autor(沒有作者的作品)』。還記得2007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嗎?當時這部片帶給全球觀眾莫大的感動,德國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以一個負責竊聽文化界人士行動的東德秘密警察最後犧牲自己的良善光輝,讓觀眾感受到何謂高貴情操。
事隔10多年,導演再次以身為德國人所背負獨特且複雜的善惡糾葛思辨,從納粹前期開始到東西德柏林圍牆建立之後的歷史時期,架構了這部影片『無主之作』。大師出手,一樣也是內容深刻到令人感動落淚。
故事以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家葛哈・利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生平與畫作風格為改編藍圖,但是根據資料這位藝術大師看過電影後覺得這是對他的生平一種近乎毀謗的下流濫用。可能導演想表達的與藝術家的想法不一樣吧!><
(英文版、德文版的海報,片名還是德文的較貼切,看過電影後會了解為何海報要如此設計)
劇情敘述一個小男孩巴內特寇特成長于德勒斯登,因任教職的父親不願意加入納粹而被迫搬到郊區,在那裡他深受同樣有著藝術心靈天份的阿姨薰陶,也目睹阿姨因為一些怪異行為被視為精神病患遭納粹強行帶走禁閉的殘暴過程。
在當時納粹的優生政策之下,阿姨被活生生施行絕育手術之後仍難逃進毒氣室的命運,這項不人道政策的實行幫兇是一名婦產科權威席班醫師,此人將來與寇特的命運有著極大的牽扯。席班醫師壞事做盡卻榮華享盡的人生遭遇也是本片的另一條故事支線。
寇特歷經了德勒斯登大轟炸、納粹戰敗、父親因戰時為保命還是消極加入納粹組織導致戰後無法恢復教職,青少年時期的寇特眼中所見均是德國的苦難。長大後思索人生意義與真理的寇特謹記著阿姨最後的教誨:「Never Look Away」,永遠緊盯著真實,唯有真實是存在的。
(對寇特影響至深的伊莉莎白阿姨)
家道中落的寇特在人生波折中進到藝術學院,當時在東德共產主義統治下的藝術學院教授的是繪畫必須為社會人民服務,屏棄強調自我的藝術創新,寇特在此認識了一生所愛(因為這女孩的名字與阿姨一樣),人生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在這前半段導演對於德國歷史中的悲劇、以及平凡百姓在納粹強權與鋪天蓋地而來的民心走向中的為難,表達了他的悲憫。老實說,在觀賞本片之前,我從沒想過在納粹初期以及東德共產時期現代藝術與畫家(如畢卡索等)是如此被污名化的,也不知道納粹除了屠殺猶太人之外竟然連對德國人自己也進行優生政策,任意殺害有可能遺傳缺陷基因的人民。導演以高超的說故事技巧所傳達出來的歷史傷痕與沈痛反思,讓人震撼。
(蒙德里安的作品被這位導覽員批評得一文不值,此為納粹前期)
但是本片比『竊聽風暴』格局更大的一點,是導演除了聚焦在德國的歷史傷痛之外,後半段則是探討人該如何堅持自己的創作信念,以及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寇特在柏林圍牆建立前兩個月逃離東德來到西德,進入杜塞道夫藝術學院就讀,受到一名教授啟發,把自己從前衛裝置藝術的跟風中解脫出來。在嘗盡了生活與創作上的種種失敗後,寇特因為一張當初主導優生政策的納粹落網新聞照片,觸動了他童年深埋在心中的回憶,靠著將昔日的照片(包括與阿姨的合照)轉換成人物肖像畫,再製造出模糊感,他舒解了心中對創作、對真實的疑慮,找到自己的創作靈感。觀眾也在一張張畫的製作過程中深深深受到那種傷痛與遺憾昇華出來的美感。
(從照片中找到創作靈感的寇特)
片中有不少段落讓人感動落淚,尤其是藝術教授對寇特說的一席話,那是關於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哲學的一段詮釋。這位教授在戰時曾經因戰機失事墜毀在韃靼而受到善良韃靼人民的照顧,當時他頭部受到重傷,韃靼老奶奶細心地照顧他,在他的頭上敷油膏、為他全身裹上毛氈。對教授而言,他一生中所感受到最真實的時刻、最真實的事物,就是那油膏與毛氈的觸感,從此之後他不斷想找尋那樣的真實感卻不可得。但是最後他領悟到如笛卡兒哲學所闡釋的:不管真實是否存在,我們的心靈在思索著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的心靈與思想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看見真實的自己。
這一席話不知為何讓我熱淚盈眶,也許是演員演技太好,也許是佩服導演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講出他心中關於這些人生哲學的反覆思辨,也許是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才是唯一的真實。
(藝術教授的戰時經歷啟發了寇特)
片名取為『無主之作』,也正是寇特明白一切的真實都只存在于照片中的人物被拍攝的瞬間,他所創作出來的畫作其實是沒有作者的。結尾時已經成名的寇特終於體會到當年阿姨在眾公車長按喇叭聲中的心神激動,迴盪在影廳內的重低音配樂也似乎在嘆息一個敏感心靈的消逝、讓我們好像也感受到當時的阿姨與現在的寇特抓住心中真實的喜悅。
全片結束後的觀影心情是蠻沈重的,有些導演的作品就是會讓你在2、3個小時內(本片片長長達188分鐘)好像經歷了一場思想大躍進,也期待著自己未來會往更正向的道路前進。
PS.在片中飾演席班醫師的演員沙巴斯帝安庫克( Sebastian Koch)當年在『竊聽風暴』也與導演合作過。
總之,本片也是屬於必看佳片,長達三小時的故事並不會讓人覺得冗長或無聊,對於德國人民能有這麼好的電影創作者拍出這麼好的影片,我深感羨慕。
PS.我以前不知道這位畫家葛哈利希特的作品與畫風,片中他早期的照片轉成肖相畫的創作方法讓我想起柳原漢雅的小說『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書中有四位主角,其中一位是個畫家,他也是歷經種種失敗後將三位好友的照片改畫成肖相畫而成名。也許作家就是採用這位畫家的畫風設計寫作題材呢!^_^
(日裔美籍作家柳原漢雅Hanya Yanagihara的小說『A Little Life』受到廣大好評,目前已經由阿姆斯特丹劇團著手進行改編成舞台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MyScore: 9.5(唯一可惜的是我個人覺得床戲太多、藝術學院的同儕胡鬧友誼段落也有點多餘,這可能也是『ROMA』還是勝出的原因。但這只是個人感覺,我絕無任何資格可以評論大師之作><)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
劇情簡介ABOUT THE STORY
★ 代表德國角逐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竊聽風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自編自導最新力作
★《雙后傳》作曲家配樂、《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攝影師掌鏡,大師陣容全力打造
★ 橫跨當代德國歷史三個時期,一部關於藝術與自由的動人之作
★ 2018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青年電影獎最佳國際影片
★ 2018 多倫多國際影展
★ 2018 釜山國際影展
年輕藝術家寇特(湯姆希林 飾)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寶拉比兒 飾),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
---------------------------------
這幾年都會儘量找時間觀賞奧斯卡〝最佳電影〞與〝最佳外語片〞入圍影片,2019年德國片《無主之作》入圍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它的片長三個小時,會吸引我前去觀賞的主要原因是導演曾拍過讓人感動涕零的《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 》,此片曾榮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竊聽風暴》和《無主之作》之間相隔12年,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在這期間也僅於2010年執導了《色遇The Tourist》,是位作品極少的導演。
《竊聽風暴》敘述1984年代一名經驗老道的東德探員主動提出監聽一對劇作家伴侶,從一開始致力揪出他們的犯行,監聽過程中卻被其藝術家生活與正直品格打動,最後決定冒險出手相救…故事動人心弦餘韻無窮。《色遇》則於驚悚氛圍中牽引出浪漫雋永的愛情,當年我看到結局時,除了對此對戀人的特殊境遇與感情頗感震驚外,心中也被那心有靈犀的愛烘得暖洋洋的。
兩片調性看似相差極大,但一貫流盪著溫暖情懷,主題都是在談愛,這也是導演的信念與風格。
《無主之作》的德文片名是《Werk ohne Autor沒有創作者的作品》,中文片名採其譯名取為「無主之作」。英文片名「Never Look Away永遠別看向別處」取自於劇中阿姨對主角Kurt的期勉。本片也許因歸類為藝術片,雖有多幕裸體與作愛場景,但僅列為12級輔導片。無疑的,歡愛畫面唯美、充滿感性,烘托出藝術家夫妻的濃烈情感。
《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都由導演編劇,以德國為主要背景、主角都是藝術家、都有演員沙巴斯帝安·庫克 Sebastian Koch。《無主之作》年代稍早且時間軸距更長(1937—1966年),故事根據德國視覺藝術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生平與畫風為主軸進行改編,用極多篇幅論述藝術與自由、人性的善與惡,以及邪惡政黨歷史帶來的心靈創傷與省思。
故事於美不勝收景緻中、於激昂優美旋律上、於親情愛情的流轉裡,緩緩啟迪了主角Kurt的藝術自由意識與自我認同。Kurt最終拋棄過往回憶的禁錮,並將其化為創作資源和養分,蛻變成獨樹一格的藝術家。
世間有許多惡人,也有素昧平生卻能主動救援照護的善人。遇到壞的事壞的人先不要否定一切,認真過生活奉獻己力,就有機會扭轉劣勢。《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傳遞世間的美與善,高貴的人格猶如亂世中一盞盞明燈,照亮迷惘者的路。
本片也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一幕Kurt作畫時,鏡頭由遠方照出建築物的大窗戶,再由小窗格映入Kurt的作畫身影,風吹影動,畫室內三幅畫作合而為一,如夢如幻如真,目眩神迷。
劇中講藝術理念與創作、講納粹的「最終方案」、講戰爭與東西德歷史、講共產極權社會主義…議題範圍廣泛且劇中角色眾多,有些橋段不免稍顯冗長或顧此失彼,或許剪輯成精簡版更佳。
不解的是Kurt如何能從廣告刷字工人進入藝術學院(可能是當時的制度之一吧)、艾麗Ellie的母親看到剛從女兒房間跳出的裸體男人Kurt竟十分淡定,之後還幫助他租屋、卡爾醫生為何允許男人租自家房間並讓他與女兒Ellie共處一室?Ellie對父親為其墮胎所發出的「他為何不肯放過我」怒吼也有些劇情不連貫。
影片可依主角寇特Kurt Barnert(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的人生進程分為四大段,一是幼童時期姨甥之間的情感與阿姨伊莉莎白·梅伊Elisabeth May(Saskia Rosendahl飾演)的自由奔放思想對他產生的影響、二是與醫生卡爾·席班Carl Seeband(沙巴斯帝安·庫克 Sebastian Koch)之女艾麗Ellie(寶拉·比兒 Paula Beer)相識相戀結婚。
三是Kurt夫妻倆在柏林圍牆建造前到達西德展開新生活,Kurt結識藝術系教授和同學、四是Kurt在杜塞道夫大學體驗西德藝術觀所帶來的衝擊與突破創作困境展現獨特才華。
觀賞此片需稍稍了解德國歷史。影片時間背景從1937年到1966年,這期間德國經歷希特勒政府興起的1939-1945年二戰與納粹的種族政策(如屠殺猶太人)和優生學(伊莉莎白阿姨被列為身心障礙者,她後來被醫生動了絕育手術,最終更送進了毒氣室)。
德國在1945年5月戰敗後,領土被美、英、法、蘇國分區佔領,其中蘇俄佔領德國東部(故劇中卡爾醫生曾被俄國將軍狠甩耳光),之後東西德因治理方式與經濟政治上的落差(東德極權、西德民主)而逐漸分裂,1961年東德政府建造了柏林圍牆以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逃往西方(Kurt夫婦在此之前幸運的移居西德)。
影片一開場是小男孩Kurt的阿姨伊莉莎白Elisabeth帶他去德勒斯登Dresden參觀美術館,解說員對當代藝術大放厥詞,直陳抽象的、前衛的作品不足以代表人民的生活與想法,像連小孩都能畫的「康丁斯坦」畫作竟價值2000馬克,那是工人一年的薪水,這種畫作能提升藝術家的層次嗎?語中帶有不屑,讓Kurt聽了也不想當藝術家了。
梅伊阿姨告訴小男孩Kurt凡是真實的事物都是美的禮讚,指揮巴士司機齊按的喇叭聲是藝術,彈奏鋼琴時,A鍵也是藝術。用眼觀察、用心感受,萬物的力量源源不絕,人類尋找的真理隨時都可能出現。她希望Kurt別侷限自己,「別看向別處Don’t look away.真實是美麗的Everything true is beautiful.」。
共產主義下的東德推崇社會寫實主義,Kurt進入東德藝術學院後,教授批判畢卡索有才華卻走偏了,他的成就都是虛名;又言當代藝術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應以人民為主題。於是Kurt的藝術工作就是畫大型「工人階級一條心」壁畫,Kurt卻認定這是裝飾不是作畫。
Kurt雖與人生的謬思Ellie結了婚,有房有車生活也過得舒適,但久而久之,Kurt心感煩悶決定從東德出走。
【油膏與毛氈】
1961年Kurt與妻子到達西德後,他進入杜塞道夫Düsseldorf大學就讀,此處興盛的藝術作品是講求創新與概念,同學告知Kurt「繪畫」被視為如無聲電影般過氣,幾乎沒有人在作畫了。這過度的自由氣息,卻又讓Kurt有些無所適從。
Kurt發現同學們的表現方式與運用的素材多元,作品呈現於表演藝術、裝置藝術上,如將自己全身塗黑塗白的、在桌椅上釘各色鐵釘、割塑膠畫布…強調要去尋找具有個人特色的「概念the idea」。Kurt真的很用心去發掘,割畫布流出紅色顏料、佈滿腳印的長畫布、黑底白色圓圈以及用報紙鐵絲融合的人體雕塑,都是他精心的創作。
安東尼Antonius教授(奧利佛·馬蘇奇Oliver Masucci)教導學生不必管政黨政治,藝術家要做自己的革命者,唯藝術能讓人們不受外在約束重回自由。一日,Kurt在課堂上提出6個數字的價值理論,引起Antonius注意,教授發覺Kurt的與眾不同,主動去參觀他的畫室,之後對他說了一個故事。
Antonius曾參與二戰,一次出任務飛機被襲擊而墜落,他的頭部受到嚴重灼傷,前來救援的韃靼人(應指隸屬於俄羅斯的韃靼人)不但未視其為敵軍,還悉心照顧了他一整年,他的頭部傷口被韃靼人用油膏厚敷身體以毛氈包裹而漸漸痊癒。對他的人生而言,油膏與毛氈是最真實的,那是陌生人至高無上的愛。
真理就是自己,自己所經歷的所體悟的才是形塑自我的重要素材,Antonius質疑Kurt的作品不能表現自己。此番言談如暮鼓晨鐘,Kurt毅然決然燒掉所有作品,苦思能代表他的藝術。
【讓6個隨機數字變得有意義】
創作路上遇到瓶頸,Kurt望著白色畫布發呆好長一段時間都難以下筆,被無預警前來的岳父嗤之以鼻稱為「空虛的寓言」。以前Kurt畫圖時曾認為他再怎麼畫也比不上相片所呈現出的真實感,當一張報紙上的相片觸動了他的心思時,Kurt跟著感覺走,畫出了一張張〝相片繪畫〞作品。
畫東德通緝罪犯、畫阿姨和小男孩Kurt、畫岳父卡爾醫生,這些人都與Kurt的成長歷程息息相關,是最真實的素材。窗外光線將三張作品其妙連結在一起,成為最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卻也讓參與優生計畫賜死伊莉莎白等人的岳父嚇到說不出話來)。這與青少年時代Kurt在樹上的人生頓悟相呼應,萬事萬物都會產生關聯,而我是其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Kurt作畫的素材取自於各式相片,報章雜紙上的、朋友家的、親戚家的,還有妻子Ellie的懷孕相片「下樓的裸女」,他先將照片以投影機投射在畫布上以白、灰、黑色畫出,再以柔軟的刷子輕刮製造出特殊的「模糊」效果。
雖然由Kurt繪畫,但照相的人,相片中的人可以說是共同作者,不能單獨以其中一人當作創作者,故名為無主之作。這些無主之作也連結了歷史情義和傷痕,連結了愛與怨、痛苦與幸福。
6個隨機的數字原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朝,這6個數字成為彩券號碼,就會變得有價值變得美麗。
所有藝術作品在完成前也是6個隨機的數字,看似平凡的素材,加入情感與個人獨特意識,它會散發出光芒,作品具有震撼視覺與撫慰人心的時刻,即成為真實有意義的永恆存在,這就是藝術家的使命。
----------------------------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不要投給任何黨派,
要嘛你應該投給藝術, 
只有在藝術的領域,自由才不會淪為空虛的閣樓。」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電影【無主之作】以當代視覺藝術大師、畫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前半生為藍本,以一名藝術家的前半身串起納粹希特勒、東西德之間藝術與政治的牽扯,從西元1937年至1966年,橫跨二戰時期後,全片充滿傷痕卻透露著柔軟而堅毅的力量,在人物描寫上情感真切動人,屬傳記類劇情片。
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以電影【竊聽風暴】(2007)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本片也榮獲奧斯卡第91屆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兩項提名。
片長達3個小時之久, 對於一片平常耐心大概兩個小時的我,是稍微長了點,這片也是少數讓我看兩次的片, 第一次剛看完的時候蠻感動,特別推薦給藝術相關的朋友看,就算是沒有藝術底子,相信這片也是能給你一些想法, 第2次觀影,則看到更多的細節,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前乎後應,這是一部看完會讓人想畫畫的電影。
能被提名奧斯卡攝影,影片的光影呈現果然有它的水準, 有些畫面更像詩一般美,再加上繪畫、情感等,適時的幽默感,使得三小時不至於感覺枯燥,反而在細細欣賞品味之中,不知不覺地度過。
至於納粹議題,相對其他片來講,沒有血腥的鏡頭,但針對納粹優生學的部份還是令人感到不寒而慄。本片女主角們身材都很好,三點全露的胴體拍攝地相當美。特別喜歡男主角跟岳父醫生之間關係的描寫。
對我來說這部片分為3大部分:
第一個是關於男主角成長背景鋪陳,以及後來的領悟、成就。
第二部份是岳父醫生,代表傳統父權,從納粹時期至後面的逃亡,對於男主角、女兒牽絆,及血統門第的堅持,在本片成為強烈情感來源的重要元素。
第三部分則是東西德之間,對於繪畫的不同見解。
論述了何謂真實存在,人們之間彼此的真善美,才是最真實美好的存在。
近期對於東西德、納粹議題的電影都特別有感。
避免篇幅過長,分為兩篇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影評、相關新聞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金句台詞、音樂、預告片
近期有關東西德、納粹的電影
電影【窒命地】Colonia(2016)(2016)
電影【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7)
電影【惡童日記】Le Grand Cahier (2014)
電影【大君主行動】Overlord (2018)
電影【奇蹟熱氣球】Balloon (2018)
電影【這個旅程使命必達】The Last Suit (2017)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2018)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男主角寇特 Kurt Barnert(原型為葛哈李希特,湯姆希林 飾演)
「如果我隨意說一些數字,那聽起來是毫無意義的,但如果我唸的是樂透號碼的話,突然間這一串數字都變得有了意義,且近乎美麗,這就是所有一切的關聯。」
時程表
1937年 德勒斯登| 畫展中,解說員提道:德國曾經有過當代藝術,姑姑帶男主角看畫展 。
1940年 姑姑因精神疾病的罪名被抓走。
1945年 二戰,飛機轟炸,天空落下惜紙。男主角的長兄在戰爭中死亡。
其後進入工廠,用剩餘時間作畫,獲得老闆的支持,而進入藝術學院。
求學期間,遇到父親自殺,仍舊到校繼續完成作品。
1956年 在畢業那年獲得賞識完成壁畫「工人階級一條心」。
1961年「相信我,我從未畫過對的東西。」離開東德,前往西德,且前往傳統人物肖像畫最難生存的現代藝術地-杜塞道夫。
1966年 個人畫展記者會。
感想:
1.由湯姆希林飾演的男主角 ,在觀影的過程中就蠻驚訝他的繪畫功力,不太像是「演」出來的,執筆穩健,還有一些繪畫技術性小技巧,相信有繪畫底子的人都會很有感,看了相關新聞才知道,原來湯姆希林居然本來是要去當畫家的。
2. 湯姆希林演起這個角色,不卑不亢,沒有情緒外放的大起大落,倒是有種內斂的憂鬱氣息,從童年阿姨的遭遇,至父親因為不加入納粹黨,遭到壓迫喪失教職、抑鬱而自殺,Kurt Barnert 的童年至青少年時期,都籠罩在納粹失去至親的陰影之下,優越的繪畫技巧,雖然得到黨政的賞識,建立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基礎之上,讓他年輕名利雙收,但卻不是畫自己想要畫的東西。
3. 岳父卡爾教授對他有著極大的影響,兩人都是有才華的人,面對他人的質疑時都曾說過:「因為我有能力」,雖然領悟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但現實卻仍然必須活在岳父鄙視睥睨的眼下,不得不說把湯姆希林推向高峰的人,岳父絕對是一大功臣!不時在旁邊刺激他(笑)
Kurt Barnert曾說,
「我不一定要當藝術家,我做任何一種職業都是可以的。」
呼應了岳父為他安排在醫院的打掃工作,雖然充滿了對方貶低的意昧,但Kurt卻仍隨遇而安、甚至自得其樂。
就算我們內心能理解世界運行,但仍然必須要有承受外界眼光的勇氣。
4. 要能成為頂尖優秀的藝術家,通常都必須具有開創的格局,Kurt有著藝術家叛逆、桀敖不馴的靈魂,尤其在來到西德後,選擇挑戰著難度最高,已經不走繪畫-杜塞道夫。 
5. 從童年累積至今的經歷,事實上都是創作的養分,如同Kurt的「樂透理論」世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對我們開始有了意義,都是因為跟我們產生了連結。
Kurt與其姑姑皆認為「凡是真實的事物,都是美而有意義」也是前後呼應之一,之前上映的電影【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也是持一樣的理論。
Professor Carl Seeband 卡爾·西班德 教授 | Sebastian Koch 飾演
關於「人生」這件事,我想提醒你,光是只有「好」是不夠的,我遇過許多「好人」,但他們都被踩在腳底下, 若你要求安穩的生活,必須不計代價成為「最好」的那一個,就是「最好」、沒有之一,當那個頂尖的人上人。
重要紀事
1940年 柏林|納粹希特勒實行「優生學」。
1945年 蘇聯進入德國統治,被蘇聯將軍逮捕審問,仍堅持對方要稱自己為「教授」。
1948年 「 因為我有能力幫忙。」|遇蘇聯將軍夫人難產,救了將軍夫人及肚中的胎兒,因此獲得蘇聯將軍特別的禮遇。
感想:
1. 老實說,我很喜歡這角色,且極有可能改編自真實人物,朋友觀影後就跟我提,他曾看過從東德叛逃到西德的醫生回憶錄,覺得極為雷同。
2. Professor Carl,雖代表著舊時代的父權至上,但這個演員詮釋地好有韻味,擁有專家學者的自負傲氣,一定要別人尊稱他為「Professor」的堅持,驕矜卻對納粹的忠誠始終如一,擁護著所謂的「血統純正」、「優生學」,在他身上看到了「生」、「死」皆在一念之間,他的救人一命,也為自己留了一條活路,他的冷酷無情,也在日後成為心中逃離不去的陰影。
3. 「門第觀念」的根深蒂固,讓他寧願了結自己的血脈,也要顧他門面家風的清譽,一定要貶低一下別人,才有自我地位崇高的感覺良好,就算 Ellie 跟 Kurt 已結婚,這個岳父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鞭策推手,推著 Kurt向前的未必是美好婚姻,反而更多的是要證明自己,更藉由繪畫表達著內心言語。
4. Professor Carl Seeband 卡爾·西班德 教授,是一個有能力自傲的人,不難想像他對自我要求之高,如他所言:「必須不計代價成為「最好」的那一個,就是「最好」、沒有之一,當那個頂尖的人上人。」,尤其那段邏輯推斷出自己女兒已懷孕,更是讓我覺得這個擁有30年以上資歷,超級專業的婦產科醫生好可怕!
30歲還在當學生?
我在30歲的時候就當上主治醫生,不像莫札特30歲的時候就死了。
3.東西德之間,對於繪畫的不同見解
「不要投給任何黨派,
要嘛你應該投給藝術, 
只有在藝術的領域,自由才不會淪為空虛的閣樓。」
東德:
1. 藝術應該建立在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 自我中心的態度必定落入畫出無用的東西,強調自我主義的藝術家,大家要引以為戒。
2. 聽說西德的人不畫畫,因為他們認為那是資產主義的行為。
西德:
1.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他質疑一切一切的事物,包括別人以及自己,當一切事物運行,他體悟到,他稱之為「自己」,你是誰? 你就是自己。
2. 勒姆布呂克(Lehmbruck,1811~1919,德國雕塑家):「任何一件藝術品都應該保持創作頭幾天的初衷、熱情。」
3. 每個人都是牧師,也是革命家,更是了不起的解放者。
4. 柏林圍牆, 就算是一道牆,也是一個巨大堅立的藝術品,不在於工藝的技術,而在於它呈現了許多的問題。
5.藝術這種事情,沒有客觀的標準,若有的話,那就是一般的工藝。
6.重視開創格局的現代藝術,「如果別人的想法在你前面,就不要東施效顰。」
結論:
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東、西德對於藝術不同的解讀,然而從東德以藝術需建立在「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保守畫風下,西德則是不斷向內心檢討靈魂中的自我存在,對於「我、我、我」這個自我恰恰是相反的認知解讀,尤其兩德以對於畫家畢卡索的解析評論最為代表。
其他
Ellie Seeband 艾莉·西班德 | Paula Beer 葆拉·貝爾 飾演
醫生應該要救人性命,要慈悲為懷,但他為什麼不放過我?
同學 Günther Preusser | 漢諾.科佛勒 Hanno Koffler 飾演
「藝術這種事情,沒有客觀的標準,若有的話,那就是一般的工藝。」
「如果別人的想法在你前面,就不要東施效顰。」
「《無字天書》、《空虛寓言》?我生平第一次希望看到別人成功勝過於自己,你太執著於畫布和畫架了,我這麼說是為你好,否則根本懶得理你,我們已經來不及改行當醫生了。」
很喜歡影片這個同學的角色,過程中一直鼓勵男主角Kurt,
給人很溫暖的感覺,就是暖男一枚,也很有藝術學系的氣質。
Elisabeth May | Saskia Rosendahl 飾演
凡是真實的事物,都是美的禮讚,
人類費盡心思尋找的宇宙答案,其實就在不遠之處。
覺得這個角色也很美,事實上也是天才一名,
跟男主角很多行為與話語都有相互關聯,
包括對於世界運作的領悟、進入教授房間內同樣的行為動作,
影末的公車合奏,也是對男主角寇特,對於姑姑一種情感緬懷的前後呼應。
延伸閱讀
電影【無主之作】 金句台詞、音樂、預告片
電影DM
電影【無主之作】相關新聞
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傳神詮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
《無主之作》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提名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的最新作品《無主之作》,改編自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前半生,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飾演以葛哈李希特為原型的男主角寇特,電影長達3小時但毫無冷場,一舉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2項大獎提名,其中湯姆希林的表演可以說功不可沒。1982)的前半生,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飾演以葛哈李希特為原型的男主角寇特,電影長達3小時但毫無冷場,一舉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2項大獎提名,其中湯姆希林的表演可以說功不可沒。1982年出生於東柏林的湯姆希林,2012年在《噢!柏林男孩》中演出一名大學法律系中輟生魯蛇,深刻表現出那個世代德國年輕人的集體失落,讓他得到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斑比獎最佳男主角、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眾多獎項肯定,成為最受矚目的德國男演員之一。
原本想當畫家! 湯姆希林演出《無主之作》夢想半實現
湯姆希林的演員生涯從1996年年僅14歲時便展開,2004年他演出了備受好評的《英雄教育》,該片與《帝國毀滅》、《帝國大審判》被德國人稱為二次大戰60週年的「終戰三部曲」。其後湯姆希林演出了《動情激素》、《少年希特勒》等片,然後便是讓他聲名大噪的《噢!柏林男孩》,以及《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亂世有情天》與最新作品《無主之作》等。
巧合的是湯姆希林原本想要成為一名畫家,學生時代還利用學校課後時間學習繪畫,這次能夠詮釋《無主之作》中的藝術家,也算是半實現了他的夢想。
宛如德國版「陳澄波事件」 年度轉型正義必看之作《無主之作》
「轉型正義」一詞近年來在台灣十分熱門,由於台灣曾發生二二八事件及迫害原住民等事件,有關轉型正義官方就設立了「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等四個國家機構,民間組織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在二二八事件期間,遭國民政府軍隊當著女兒的面槍決的台灣畫家陳澄波,可說是當時政治受害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無獨有偶,德國在納粹統治期間犯下的種種邪惡暴行人神共憤,使得德國自二戰後持續推動轉型正義。而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兩項大獎的德國電影《無主之作》(英文片名:Never Look Away),便是以當代視覺藝術大師、畫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前半生為藍本,描述李希特從小在納粹德國背景下成長,他的阿姨曾被關在集中營,最終被納粹組織執行安樂死,這對他的人生造成極大的衝擊,也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曾以《竊聽風暴》榮獲奧斯卡獎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透過細膩的人物情感與唯美攝影完整呈現了這段往事。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用藝術對抗極權政治」
《無主之作》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2007年就以首部劇情長片《竊聽風暴》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繼上一部《色遇》後,相隔八年才推出第三部作品《無主之作》即再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藝術或許是我們對抗政治極端主義最好的武器」,這部電影是他自己的一種反抗形式,他希望人們能受到啟發,從過去汲取教訓並學習。
他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你會自然而然地排斥任何政治極端主義、偏見或種族主義,因為你不會接受這種意識形態。」
導演也提到,「我的夢想是如果一個人在任何地方、擔任任何類型的政治職務,他們就必須接受歷史的考驗。他們對於自己國家和世界的事實和歷史有足夠的了解嗎?如此一來他們才不會重蹈覆轍。」
《無主之作》攝影大師六度榮獲奧斯卡獎提名 三小時毫無冷場的史詩之作
《無主之作》的核心是男主角寇特(原型為葛哈李希特,由德國奧斯卡影帝湯姆希林飾演)作為一個掙扎的藝術家的旅程,從他墜入情海,到面對一個至愛之人自殺的種種過程。
有一場關鍵戲讓寇特認為他找到了真正的藝術使命: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張照片,一個被捕的和另一個尚未被捕的納粹分子,他用手摀住臉但張開手指,這樣他就能看清事實,因為他的阿姨曾對他說過:
「永遠不要把目光移開。」(Never look away.)
導演解釋道,「它的意思是不要讓罪犯因為看不見自己在做什麼而覺得好過。不要把目光從你認為已知的事物上移開,用你的感官來檢驗你對現實的估量。」
《無主之作》以生動、層層堆疊的德國鄉村鏡頭在視覺上令人驚嘆,攝影師凱萊布丹斯切爾也榮獲生涯第六次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
電影的藝術性令人印象深刻,雖長達三小時但毫無冷場,會讓觀眾在放映期間投入全部的身心。
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青年電影獎最佳國際影片的《無主之作》,可以說是一部有關轉型正義的必看經典。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 Werk ohne Autor |无主之作
189分鐘 | 輔導級 | 德語| 上映2019-3-8
導演 《竊聽風暴》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
主演 《噢!柏林男孩》湯姆希林 Tom Schilling,
《間諜橋》沙巴斯帝安庫克 Sebastian Koch,
《雙面法蘭茲》寶拉比兒 Paula Beer
★ 入圍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 《竊聽風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自編自導最新力作
★ 《雙后傳》作曲家配樂、《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攝影師掌鏡,大師陣容全力打造
★ 橫跨當代德國歷史三個時期,一部關於藝術與自由的動人之作
★ 2018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青年電影獎最佳國際影片
★ 2018 多倫多國際影展
★ 2018 釜山國際影展
★ 入圍第65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劇情簡介
年輕藝術家寇特(湯姆希林 飾)雖然逃到了西德,但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寶拉比兒 飾),他相信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但艾麗的父親卻堅決反對兩人的關係……於是他開始繪畫,這些畫作不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創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