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古今書法家,認真研究書法作品,能夠做到盡善盡美者,只有王羲之!看其字,點劃字法之功夫,整體章法之巧妙,像雲煙瀰漫,晨露凝結,筆劃時斷,卻仍連結;像風鳥飛翔,蛟龍盤曲,字似傾斜,卻又端正把玩不覺疲倦,細看不知如何寫成內心傾慕,臨摹仿效,唯王羲之而已其餘所謂書法名家,根本不值一。提!
太宗“指意”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知,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衝和為妙,今比重明輕,用指腕不如鋒鋩,用鋒鋩不如衝和之氣,自然手腕輕虛,則鋒含沉靜。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虞安吉雲: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像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邪?縱放類本,體樣奪真,可圖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奧室也。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乾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動而手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全唐文”卷十)
其大意是,書法精魂在於寫字之人要有神,其神不清楚,字就沒有態度;人心是字之筋骨,心如果不堅定,那字就沒有勁力和健康;字之皮膚要圓潤。寫字要神氣調和,心氣相合,心要靜。不明寫字之意時,只是模仿原本形態,如同東施效顰。待到了悟,心動而手法均勻,中規中矩,筆體粗卻有鋒銳,筆劃細卻還茁壯,長短恰到好處,想法能和神溝通,能夠同於自然,不知道如何卻能寫對了
晉祠銘
晉祠銘即晉祠之銘並序碑,位於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明趙涵撰“石墨鐫華”雲:。「唐得天下後,太宗祀晉侯而為之銘高祖起兵時,曾禱於晉侯之祠而以是報亨之。太宗制文並書,全法聖教,蘭亭而縱橫自如」。
唐太宗書“晉祠銘”(公有領域)
晉祠為祭祀唐叔虞(周武王姬發之幼子)之祠,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曾禱於此。建立唐朝後,太宗於貞觀二十年(646年)重蒞此祠,酬謝叔虞神恩,作銘文歌頌唐叔虞建國策略。
晉祠銘由太宗撰文並書,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八月刻碑。此碑全文一千二百零三字,共二十八行。碑文行書體,勁秀挺拔,飛逸灑脫,骨格雄奇,刻工洗煉,可謂行書楷模。全碑之書寫得心應手,生氣勃勃,神采飛動,精氣過人,體現一代英主之氣度風采。https://goo.gl/LNo8N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