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牙醫「隱藏身分」曝光!一青妙5度擔任台南親善大使 - 自由娛樂
作家一青妙在日本真實的身分是牙醫,她這回在舞台劇中演出自己,整齣戲日文台詞高達一半(舞台上會播放翻譯字幕),把家族故事搬上舞台,她興奮表示,「近年來,我內心『台灣人』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為了扮演台日之間的橋樑,除了作家和演員的身分,我還成為了自行車手,期待未來有各種領域的台日交流。」
一青妙雖是台灣出生,但直到小學才開始學中文,11歲移居日本至40歲左右頻繁造訪台灣,之後便瘋狂愛上這塊寶島,「過去10年,我幾乎每兩三個月就會去台灣一次!」尤其她為了寫書來台取材時,幾乎是每月飛台灣一至兩次,不但變成航空公司菁英會員,甚至飛到跟機組人員都認識。
她愛台灣,已經五度獲選台南親善大使,問及愛上台南的理由,「我生活過的台灣70到80年代的記憶中,美好的舊台灣風貌,如今在台南仍然保留了很多。當地人會聚集在小巷裡聊天,有充滿活力的市場,少見高樓大廈,街道雜亂卻有序。台南的城市規模也恰到好處,每次訪問台南,我總是喜歡在街上散步。台南人特別有人情味,這也是我喜歡台南的原因之一。」她笑稱很多人都以為她是台南人或住在台南,美麗的誤會倒是讓她相當開心。
美女牙醫「隱藏身分」曝光!一青妙5度擔任台南親善大使 - 自由娛樂 https://bit.ly/4cK1RST
美女牙醫「隱藏身分」曝光!一青妙5度擔任台南親善大使 - 自由娛樂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1019989771960895/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1019989771960895/
【基隆顏家】
環鏡樓 環鏡樓位於現基隆忠二路附近(現已不存在了),顏雲年建
一青妙台日文化觀察出書 談二二八受難父親落淚 | 文化 | 中央社 CNA
一青妙台日文化觀察出書 談二二八受難父親落淚
最新更新:2019/11/04 08:18
出身基隆顏家的台裔日本作家一青妙3日在台北出席「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新書分享會,她哽咽談到祖父作為二二八受害者,以及慢慢體會父親當時處境艱困,以偷渡方式回到日本的鬱卒與失落。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8年11月3日
(中央記者陳政偉台北3日電)出身基隆顏家的台裔日本作家一青妙,出版最新著作「妙台灣」。她在新書發表會哽咽談到,祖父作為二二八受害者,慢慢體會父親當時處境艱困,以偷渡方式回到日本的鬱卒與失落。
出身基隆顏家、領域橫跨牙醫與舞台劇的台裔日本知名作家一青妙,10月出版最新著作「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由張雅婷所譯,出版新書的前衛出版社主辦發表會。
發表會邀請前日本外交官、目前定居台灣的知名音樂人、演員兼專欄作家馬場克樹與一青妙對談,分享2位所觀察到的台灣印象。
新書集結一青妙在2014年到2019年以中日文發表,散見於各媒體的台日社會文化觀察,記錄她往返台日的種種文化觀察,其中篇章也寫下她追尋父親背影的經過。
一青妙父親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長男顏惠民,母親是日本人。她的童年時期在台灣成長,直到11歲遷居日本,顏家的家族歷史也是她創作的開端。
從「顏妙」到「一青妙」,再回到「顏妙」,姓氏的轉換不僅是她身世的漂泊,也是台灣歷史的縮影。一青妙解釋,到11歲前,味覺、思考與行為都是台灣人的模式,但回到日本,為要融入日本好像把身體中的台灣記憶切開了。直到這10年,才開始回頭追尋曾養育過她的台灣。
出身基隆顏家的台裔日本作家一青妙(左)3日在台北出席「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新書分享會,與前日本外交官、目前定居台灣的知名音樂人、演員兼專欄作家馬場克樹(右)對談,分享2人所觀察到的台灣印象。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8年11月3日
一青妙說,這本書有三個主題分別是「尋根」、「對話」、「發現」。
她解釋,父親在國中時過世,並沒有機會跟她講述顏家的歷史,這些文章便是她尋根的方式,透過爬梳父祖輩的歷史,來了解自己家族的過去。
書寫重現了當年的記憶,一青妙說,待過台灣時間裡與不同人的對話,好像在腦中穿越了,於寫作時躍然紙上。在書寫中彷彿跟這些人說起話來,甚至當下就笑或哭出來。
另外,這本書也是個「發現」,她在探詢過程中,去理解自己與台灣,在深度了解台灣的經歷裡,也是回望自己的身世,好像處理了自己與父母、家族還有台灣的聯繫。
她覺得,「尋根」、「對話」、「發現」也是台灣這幾年來著力的事情,如今許多台灣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而對自我認同產生疑惑,與她自己在台灣與日本間,在血統與認同裡追尋相同。如今她發現,自己體內台灣的身分超越日本人的「我」。
一青妙現場分享顏家與二二八事件的關係,朗讀書中關於祖父作為事件受難者的篇章。她祖父在二二八事件名譽受損的過往,直到最近才被承認,一青妙身為受難者家屬依規定申請賠償金過程,對她來說是追求真相的旅途。
不過,爭取補償的過程卻受到顏家親族的責難。一青妙說到激動處潸然淚下,哽咽說「我只是想知道父親當年過著什麼樣的一輩子」,對於代表顏家,身為她父親的女兒、台灣的女兒,還是想要去理解那段過去。
從這段歷程中,她逐漸可以體會父親作為二二八事件家屬的處境艱困,當年才必須以偷渡方式回到日本。一青妙解釋,也因要了解事件才認識出版許多二二八歷史的前衛出版社,如今由前衛出版她的書,是她生命重要的時刻。
在台日居住的生命經歷讓一青妙寫下多本著作,寫出「什麼時候去台南?:一青妙的小城物語」、「我的箱子」、「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等書;原作「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改編的台日合作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2017年在台日上映;而舞台劇2019年在台首演。(編輯:葉俐緯)1081103
出身基隆顏家的台裔日本作家一青妙3日在台北出席「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新書分享會,現場分享顏家與二二八事件的關係,並朗讀書中關於祖父作為事件受難者的篇章。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8年11月3日
望春風 - 一青窈 Hitoto Yo Live
望春風 - 一青窈 Hitoto Yo Live
一青窈的父親顏惠民是台灣日治時期瑞芳人,是基隆顏家後代;母親一青和枝則是日本石川縣人(1943年生)。在台北完成了幼稚園學業,然後隨父母搬到日本定居。父親於她小學二年級時因癌症逝世,其後改隨母姓「一青」。
中學時期,一青窈在自組的團體(兩人合唱加一人彈奏)中擔任演唱。於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系畢業前,曾經參加一個無伴奏合唱的樂隊「K.O.E.」。直到認識了日本無伴奏合唱樂隊「Gospellers」的隊員北山陽一,歌唱天份開始被發掘,北山陽一建議她可以嘗試自己作曲、編曲然後出道。之後她持續在日本各地巡迴街頭演唱,同時亦有為其他樂團作和音歌手或幕後演唱。2001年加入了Columbia Music Entertainment,同年並演唱真·三國無雙2的片尾曲《生路》(CIRCUIT)。
2002年,一青窈推出個人首張單曲《陪哭》,透過廣播電台密集放送,逐漸成為暢銷單曲,不但曾經連續67週停留在日本公信榜上,並以此曲獲得了當年日本大部份音樂頒獎禮的最佳新人獎;次年(2003年)底,首次登上NHK紅白歌唱大賽,演唱這首成名曲。因911事件有感而發寫下歌詞、於2004年推出的單曲《花水木》(ハナミズキ),除了登上公信榜的週數更多之外,還成為KTV熱門的點唱曲目之一。
一青窈的歌在許多世代中都相當流行。她的歌唱方式,經常被拿來和沖繩傳統歌曲的演唱風格、以及唱腔類似的歌手(例如夏川里美)比較,同時也影響了許多人。身為台裔日籍歌手,近年她亦開始向台灣發展。在台灣,她以在麒麟啤酒電視廣告演唱台語傳統歌曲《望春風》而著名。另外,在侯孝賢所導演、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電影《珈琲時光》中,亦是由她擔綱演出女主角。
2010年10月3日
一青窈唱紅「花水木」 暗藏家族故事 - 自由娛樂 - https://goo.gl/anXDu7
一青窈唱紅「花水木」 暗藏家族故事 - 自由娛樂 - https://goo.gl/anXDu7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顏雲年
出生:1874/11/26
本籍:台北州石碇庄魚坑庄
住所:台北州基隆郡基隆街
經歷:輔助父親從事石炭採掘業
日本佔領台灣時任陸軍通譯
1914年從事藤田組瑞芳金山掘礦包工業
創立台灣炭業株式會社及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任董事
台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社長
株式會社華南銀行監查
株式會社雲泉商會社長
基隆船渠株式會社董事
獨立從事採炭業
台灣水產株式會社董事
台灣輪業株式會社董事
台北州協議會員
基隆輕鐵株式會社社長
有礦山王之稱,經營事業不計其數
基隆商工會副會長
辨務署通譯
區長
參事
創立台灣炭業株式會社,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株式會社雲泉商會,
台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基隆輕鐵株式會社,基隆船渠株式會社,
台灣水產株式會社,台灣輪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華南銀行等
顏雲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nmEVHb
顏雲年(閩南語:Gân Hûn-liân,1874年1月13日-1923年2月9日),譜名燦慶,字雲年,號吟龍、騰北,以字行,生於清治臺灣臺北基隆堡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日治時期的知名礦業家,基隆顏家成員,基隆顏家在他手中成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雲年喜附風雅,愛好吟詩,他曾任瀛桃竹聯吟會會長,也多次捐獻銀錢支持詩社。
生平
顏家自清代道光年間居於瑞芳鮚魚坑(今新北市瑞芳區傑魚里),一直是採礦門閥,以煤礦為主,兼及金瓜石金礦。其父顏尋芳,顏雲年為家中次子,其兄顏東年,其弟顏國年。顏雲年早歲熟讀四書五經、漢文典籍,曾至台北應科舉童子試,未第。在應試時,借住瀛社社長洪以南家中,兩人應對詩文,結為好友,並為唱和「以南」,自署「騰北」。
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1895年,臺灣日治時期開始,臺灣總督府徵收所有礦區開採權,改歸公有,在瑞芳設立分駐所,日警進駐。顏雲年的叔父顏正春曾被指控參與抗日活動,遭到日警逮捕,顏雲年前往交涉,以漢文筆談方式陳情,使其叔獲得釋放。日方對於顏雲年印象良好,1896年,顏雲年擔任瑞芳守備隊通譯,後轉任瑞芳警署巡查補。顏雲年學習日語,擔任地方與日本當局之的溝通窗口,維持瑞芳礦區的治安。1897年,顏雲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採礦權,1899年設「金裕豐號」承租礦區。
1904年取得三爪子坑(今日瑞芳車站一帶)、一坑(今日瑞芳祖師廟一帶)等地煤礦的開採權,接著又陸續取得侯硐、瑞芳、深澳、平溪、五堵、三峽等地的礦權。與蘇源泉合組雲泉商會。他結識日本富商藤田傳三郎男爵,獲得藤田組的採金礦承包權。
1914年在顏家新落成的環鏡樓(位於今日基隆市忠二路上,現已不存)舉行「臺北瀛社」詩盟,這是第一次的全臺詩人大會。
1918年3月與日本的三井合名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但由三井擁有實際經營權),基隆炭礦在之後更佔有臺灣半數的煤礦產量。
1920年成立「臺陽礦業株式會社」,將原本與「藤田會社」合資的「臺北炭礦株式會社」與顏家經營的「瑞芳金礦」併入,成為了掌握黃金、煤礦的大企業,人稱「炭王金霸」。
1921年,顏雲年商而優則仕,出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評議員。
1923年患傷寒不治,年四十九。
家庭
因為顏雲年以義和商行起家,在基隆顏家中,他這個支系稱為義和派。顏雲年生有四子三女,其子顏欽賢、顏德潤、顏德修、顏德馨。其女顏詩、顏善、顏緹。
家族事業由其長子顏欽賢繼承。
顏德潤娶里港藍家藍高川之女藍錦綿。
三女顏緹,嫁給陳逸松。
著作
在顏雲年過世後,其弟顏國年收集其詩文,集成《環鏡樓唱和集》和《陋園吟詠》兩集。現代文學家楊雲萍曾評其詩「多是平平之作」。
--------------------------------------
當不成日本人 也做不好台灣人——鄭有傑詮釋被兩個祖國撕裂的顏惠民
分享當不成日本人 也做不好台灣人——鄭有傑詮釋被兩個祖國撕裂的顏惠民到Facebook 分享當不成日本人 也做不好台灣人——鄭有傑詮釋被兩個祖國撕裂的顏惠民到Line
2019-01-27
專訪◎記者藍祖蔚 整理◎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方賓照
日本歌手一青窈曾經主演過侯孝賢執導的《珈啡時光》,知名度很高,一般人卻未必知道她的父親是台陽煤礦的少東顏惠民。17歲之前,接受日本貴族教育的顏惠民一心一意只想做日本人,但在17歲那年,日本戰敗,他返回台灣後,親眼目睹228事件的混亂世道,父親被逮,他則偷渡回了日本。終其一生,顏惠民做不成日本人,也沒能做好挑起家業的台灣人,他的挫敗人生,由女兒一青妙寫成書,再搬上舞台,今年三月要在《時光的手箱—我的爸爸和卡桑》中飾演顏惠民的鄭有傑,因為父親是日本華僑,從小就對自己的台日身分極其敏感,很能體會這種身分認同的困境,而他也是一直在自己的影視作品中針對台灣人的身分提出質疑並做辯證。
《潛規則》中電影劇組為了避開中華民國國旗意象,硬是把旗板拆了才發現後面牆上還漆著「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口號。(取自網路)
顏惠民的女兒一青妙將父女間的書信集結成小說《我的箱子》,追尋父親歷經大時代動盪的心境。(聯經出版提供)
小檔案》顏惠民:皇民化台灣望族(聯經出版提供)
小檔案》鄭有傑:會演戲更會導戲(記者方賓照攝)
顏惠民的女兒一青妙將父女間的書信寫成小說《我的箱子》,追尋父親歷經大時代動盪的心境。(聯經出版提供)
顏惠民的女兒一青妙將父女間的書信寫成小說《我的箱子》,追尋父親歷經大時代動盪的心境。(聯經出版提供)
改編自小說《我的箱子》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爸爸和卡桑》,將於三月登場。(影像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改編自小說《我的箱子》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爸爸和卡桑》,將於三月登場。(影像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日僑二代認同混亂 羨原住民有根可尋
問:你在《太陽的孩子》中,透過一位從小就努力漢化,取了漢名的原住民女孩林秀玲的告白中挖出了原住民心中的痛,她說從小最恨每次參加演講比賽拿回家的「部落之光」獎牌,因為那是她努力讓自己講話沒有原住民口音,看起來不要像原住民所得到的獎項,其實她有個很美麗的名字,她不叫林秀玲,她叫Panay,這場戲應該是台灣電影中最勇敢碰觸漢人沙文主義的經典場景,也讓人看到你是如何敏感地注視著島上新舊住民的身分認同問題;同樣地,你在《陽陽》中,也透過台法混血兒的特殊身分,講述了一則法國爸爸不見了,台灣爸爸又不准女兒在外人面前叫他爸爸的身分錯亂,顯然你的創作脈絡中,名字與身分認同向來是縈繞的核心,為什麼你會一直想訴說這種台灣人身分認同混亂的故事?
鄭:其實,這一切並不是我特意要去找,而是故事找上了我。《陽陽》最早的大綱是想講世界即將毀滅的末日前夕故事,但繞了好大一圈,變成講述「我是誰」的故事,《太》當初也是計畫說出梯田復育的故事,兜了一圈後,還是回到「我是誰」的命題。
怎麼拍都離不開這個問題核心,一方面是由於成長時,我便經常詢問自己:「我是誰?」也許很多人也有被同樣問題困擾的相同經驗,尤其我出身自日僑家庭,父親慣用日文,但求學階段,我上的都是台灣一般的學校,而非外僑教育系統,小學時讀到教科書裡寫到「南京大屠殺」時,心中總會浮現一股我不知道怎麼會有的罪惡感?我的同學知道我的日僑身分,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後來我轉學了,我開始隱藏自己,想表現得跟周遭的台灣人一樣,畢竟那時我還不到10歲,隱藏自我只是想避開傷害,因為我不想成為群體裡的異類,另外我也很想證明我是台灣人。
升上大學後,我開始會問:「我是誰?我是個怎麼樣的人?」隨著閱讀漸廣,發現很多小說或電影也常有著同樣的問題,例如一青妙的小說原著描述她透過書寫尋找陌生的父親時,骨子裡同樣是叩問著「我是誰」,很多人會對歷史有興趣,也同樣是源自找尋「我是誰」的衝動,只是每個人叩問的方式不同。
問:對父親形象與陰影的質疑跟思考,一直是你的創作主軸,《陽陽》中父親不是不見了,就是不能公開相認;《太陽的孩子》裡,則是被漢人奪走了本名,你要演出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更包含了家國的失落、長子不能符合父親期待的失落等,透過這些作品你完成或追尋到什麼?
鄭:我不知道自己成就了什麼,製作《陽陽》時,李安導演出任顧問,他講了一句我到現在還記得的話:「你對創作要誠實。」因為這句話,我直問自己是否對創作夠誠實,這問題還真是會把自己搞瘋,像是這樣夠誠實了嗎?這樣夠了嗎?問到最後好像自己都要被掏空了。
我以前很少去想到我作品裡的連貫性,但現在聽你這麼一說,才發現家國與父親的思考,確實是我的創作核心,但我很難用理性的狀態來講我自己到底找到什麼,這些事情如果可以用言語表達,我想我也不會糾結這麼久,甚至不斷地關注這個議題。拍《太陽的孩子》時,我是很羨慕原住民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部落就在那裡,他們還有可以回去的地方,甚至我大學時讀到夏曼.藍波安的小說時,浮出的念頭也是原住民族雖然要從漢名找回原名,但他們還是有個地方可以回歸,但我自己到底是要回到哪裡去呢?大學時我曾當背包客到異國旅遊,遇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時,我更強烈感受雙方的差異,歐美人士總能侃侃而談自身的文化與歷史,而我身上卻只剩吃美國食物聽美國歌的西化文化,這些念頭最後催生了《石碇的夏天》這部短片。
我自己創作劇本的時間非常漫長,都是不停地毀掉重來,一再從零開始之後,最後能留著的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不是刻意去叩問「自己究竟是誰」,但我開始明白我之所以為我,全都會顯現在我的作品和行為中,我在創作時選擇用什麼來「定義」自己,這遠比血緣重要多了。
《潛規則》打破潛規則 台灣意識受肯定
問:台灣人的身分錯亂,不只在血緣或國族認同,同樣也出現在政治和經濟現實中。2011年你在《10+10》中的《潛規則》一片,透過一個台灣電影劇組為了讓作品進入中國,試圖避掉所有讓中國敏感的標誌、圖像和文字符號,從司令台上的國旗到躲在旗板後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口號,一連串的政治圖騰帶出的進退兩難困境,讓台灣人備受干擾的國家認同議題,成為砍向觀眾內心的利刃,強力反映出台灣人選邊站的艱難,你的勇氣與智慧甚至讓很多影評人都推崇這部電影是當年最佳作品,當初,你是怎麼想出這個點子的?
鄭:當初是陰錯陽差接下這個案子,那時林書宇正在拍《星空》,沒空拍短片,他便請我代打,我詢問金馬執委會是否有什麼規定,侯孝賢導演的回覆是什麼都可以,只希望是台灣特有的東西。可是,到底什麼是台灣特有的東西呢?那時我正經歷了一個讓人非常尷尬與憤怒的工作情境,就是在電影中居然不能出現國旗,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出現這種事,怎麼會因為要去中國參加影展,就把電影中驚鴻一瞥的全國運動會上的國旗畫面都給剪掉?坦白說,我以前並沒有什麼台灣意識,但經歷過這次事件後,台灣意識就這樣被激發出來。
《潛規則》是一部荒謬喜劇,但創作過程中,我非常難過,甚至難過到想死,只好用開玩笑的角度詮釋這個許多台灣電影人都難以迴避的政治干擾,因為明明就是自己土地上的故事,為什麼卻不能也不敢拍國旗,連「中華民國」也得避諱,這麼大的委屈為什麼大家都保持沉默,甚至視為理所當然就接受了,沒有質疑或抗爭,是不是大家一旦接受了這種潛規則,就逐漸麻痺,連心底的質疑聲也逐漸聽不進了。
《潛規則》首映那天我很緊張,因為老中青三代導演都在,深怕我的嘲諷會得罪同業,因為我違反了「潛規則」,所以無法再在電影圈生存下去,沒想到,許多前輩們跑來給我打氣與鼓勵,大出我的意料。
問:去年電視金鐘獎盛會上,你以《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拿下最佳迷你劇集和導演獎時曾說:「大家可能覺得言論自由是一個沒辦法換成錢的東西,但是我想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一旦失去了這個自由,我們用再多的錢都買不回來,很擔憂我們這一代台灣人會是最後一代呼吸自由空氣的台灣人,趁現在還來得及,大家可以珍惜這樣的自由,保護它,把它傳到下一代。」這段談話可以說是對台灣現狀最語重心長的叮嚀與期許,台灣比較少認真面對政治議題的導演,唯獨你把太陽花學運的相關議題放進作品裡,你也是繼續在探索台灣人的困境吧?
鄭:產業裡中國潛規則的影響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周子瑜、戴立忍事件都是,每回發生這些事時,圈內人都一片沉默,中國因素對各行各業都有影響,我也不是多麼想去對抗,我在《爆炸2》帶進太陽花學運,是因為我剛好就處在這時代,這些事就存在於我們的周遭生活,為什麼不拍?況且台灣這幾年正走到做出選擇的關鍵時刻,我們好不容易可以選擇包容不同的族群,但到底最後我們選擇的是繼續包容,抑或走向對立呢?
問:你接下這部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是否也和你對於尋找「我是誰」的認同和體悟有關呢?
鄭:說來很巧,我看完一青妙的書過了三個月,接到製作人李崗的來電詢問我是否願意擔任由該本小說改編劇本的男主角,因為崗哥認為演顏惠民的不二角色就是我,那時我問都沒問導演與製作等問題就馬上同意。我會這麼喜歡這部小說,是因小說和我有特殊的連結,一青妙的家庭背景和我家有點接近,一青妙更做了一些我想做卻不敢做,更精確來說應該是沒有途徑去這麼做的事情,像是我曾有寫書寫自己父親與家庭的衝動,但畢竟我沒有一個行李箱可以打開來追尋父親的心路歷程。
日本戰敗顏惠民失根 「我是誰」映台灣困境
問:《時光的手箱》描述台灣望族顏家長子顏惠民的故事,你怎麼詮釋他的悲劇與困境呢?
鄭:顏惠民所處的時代面臨巨大的轉變,17歲以前他告訴自己該是日本人,但會有這樣的想法,意味心中非常明白他自己並非日本人,而只是皇民化下的台灣人,顏惠民是極端的皇民化範例,他念的學校不似那時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到一般大學就讀,他是進入日本皇室貴族所念的學校學習院,他不只要做順民,還要做皇民,但終戰後,他的認同被摧毀了,甚至宣布終戰後的一個禮拜,他的眉毛全部掉光,日本同學看到後甚至說沒想到顏惠民比他們還愛國!我知道顏惠民不是愛國,而是他人生前面17年的認同都被摧毀了,他不斷詢問他自己是誰,但問題卻沒有解答,他搭上最後一班從日本回台的船班,卻發現台灣已經不是他離開時的台灣,不只家產一大半被沒收,父親被通緝、叔叔弟弟被關入牢獄等,後來偷渡回日本,他知道自己永遠當不成日本人,但他一生想追求的不過是自由,但生在這樣家族背景的他,自由並不容易,很多事情不是他能控制,他唯一的自由就是選擇娶了一青和枝,開出的花朵則是一青妙、一青窈,這種大時代變動的巨大震撼,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我能揣摩的是如果台灣不幸發生一個大家都恐懼的變動,我會是什麼心境。
另外我揣摩顏惠民的心境,有可能是他認為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當然沒有人能理解,因為沒人經歷過他的經驗,他很孤單,認為妻子、女兒、父親都不能理解他,最後他把自己關在黑暗的房間裡,拒絕與人溝通,身為創作者我能理解他的想法,創作時會覺得我都不被了解,但創作本身是在謀求觀眾的認同,我想他的失落是更大的,畢竟像創作者還有創作當出口,顏惠民卻只能在完全的孤獨裡,自己舔舐傷口。
小檔案之一》鄭有傑 會演戲更會導戲
41歲的鄭有傑,2001年執導的《石碇的夏天》獲金馬獎最佳短片獎,2006年首部長片《一年之初》即拿下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陽陽》、《太陽的孩子》等也多獲肯定,執導外,鄭有傑也在多部戲劇裡擔任演員;他擔任編導的金鐘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與續集因融入社會議題,播出皆掀熱議,續集中更因以太陽花學運為背景,僅播出一集就遭中資影視平台下架。
小檔案之二》顏惠民 皇民化台灣望族
出身台灣5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的顏惠民(1928-1985),身為顏家長子的他10歲即被送到日本求學,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兩年,顏惠民返回台灣於台大地質系就學,1949年228事件爆發,顏惠民家族多人遭通緝入獄,顏惠民偷渡回日後即長期定居日本,並與出身平民的一青和枝結婚,兩人育有作家一青妙、歌手一青窈,顏惠民1970年回台接管家業後疑因壓力過大,多嗜杯中物,57歲壯年癌逝。
By 廣編企劃,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4日, 2019
熟習臺灣歷史的人或許知道,自日治時期開始直到戰後時期,走過臺灣百年榮景,在地方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5大家族,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
獨霸一方的礦業王國
當時顏家的當家者顏雲年,和日本人關係良好,僅僅23歲就獲得了基隆山周邊的承租採礦權,之後更持續向周邊拓展。到了1914年時,顏家已租下瑞芳的所有礦區,那時的顏雲年才40歲。1900年代初期的顏家,事業如日中天。如果大家聽過「九份」這個地名由來的說法,就知道過去的九份,是一個只有「9戶人家」的小小山城。但是因為在顏雲年引領的礦業發展下,這個小山頭變身成為容下3、4萬人口的不夜城,各行各業林立,輕便鐵路和自動車路相繼興建,九份甚至有「小香港」之稱。
九份的黃金時代,也是顏家「臺陽王國」的黃金時代。被稱為炭王金霸的基隆顏家,每年可以生產黃金1500兩、煤200萬噸,相當於掌握全臺灣超過3分之2的煤礦產量。當時的「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擁有6000名礦工、300多名職員,更有實力興建鐵路——現在仍在運行的「平溪支線」,就是顏雲年為了方便運送金礦所鋪設。而顏家人的宅邸「陋園」,則是向日本人木村久太郎所購入的「木村御殿」,從入口處走到主屋,竟然有一公里遠,史料也稱:「園樓閣亭榭,揉合和洋設計,典雅精緻,佈局自然」既然有亭臺樓閣、花園水榭,不難想像規模與氣勢之宏大。
基隆顏家的「陋園」列為日治時期的臺灣三大名園之一,為紀念嚴家先祖們身陋巷而命名,然而其實一點也不簡陋,「陋園」佔地約6萬多坪,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木村御殿」,1918年由愛好賦詩的顏雲年買下。成為文人雅士雲集的場所。
從「金裕豐號」到「臺陽礦業株式會社」
顏家在臺灣崛起的軌跡,可以往回追溯到清代。顏家在臺的開祖顏浩妥,在清乾隆40年間,離開了福建安溪縣,來到臺灣大肚溪一帶,從事石材開採。而他的後代在經過幾番遷徙之後,終於1847年定居八堵,持續開墾的事業,尤其他們看中當時基隆漁港的興起,對燃料的需求必然大幅提升,更是特別致力於煤礦的開採。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臺灣的煤礦業完全被日本人掌握,顏家的礦業當然也被徵收。但是沒幾年後,日本人經營不善,礦業發展每況愈下。本來被顏家往文路栽培,從小學習四書五經,打算赴京應考當官,甚至連日文都能嫻熟的聽說讀寫的顏雲年,靠著語言上的優勢,不只通過考試,成為防止盜金的巡警人員,同時也是日臺之間的翻譯,建立了他和日本人之間的良好關係。當日本人在九份金瓜石的礦業生意做不下去時,顏雲年跳出來承接了基隆山周邊的承租採礦權,設立「金裕豐號」,這時是1899年。5年後,他陸續取得瑞芳、猴硐及深澳、平溪石底、五堵、三峽、板寮等地的採礦權,由此奠定了顏家礦產事業。
和日本人不同的是,顏雲年並不一手統包開採所有礦脈,而是採用更能激起勞工動力的「三級包租制」——將礦坑分包下去讓小的包商自行開採。換句話說,挖多少、賺多少,這些小型的採礦團隊,都抱著「中金仔」就能一夜致富的心態,拿命來拼一個可能性。也因此九份的淘金熱,在當時蔚為風潮。
1920年,顏雲年正式購入了日本人手上的所有礦權,進一步將「臺北炭礦株式會社」更名為「臺陽礦業株式會社」,併入瑞芳金礦,成了掌握金、煤礦的大企業。顏家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的經營投資遍及礦業、交通、木材、金融、水產、造船、倉儲、化工、拓殖、食品、保險⋯⋯等領域,臺陽的全盛時期擁有50幾間公司,規模十分驚人。
「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是臺灣礦業史上重要的一頁,年煤礦產量佔據北臺灣4分之3的產能,更是日治時期少數能與日本人抗衡的臺灣人經營的礦業公司。
回顧顏家獨霸臺灣煤礦界,要從明治37年取得三瓜子煤礦(現瑞芳車站前)的開採權談起,後續更取得猴硐、瑞芳一帶及深澳、石底、五堵、三峽、板寮等地的採礦權,奠定了顏氏家族的煤礦基業。
商業的皮膚下,流竄著藝術的血
顏家人雖然以商業、礦業奠定家業,但是家族中向來不乏學術、藝術的愛好者。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顏雲年少年時,背負著當官的使命成長,飽讀詩書,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進入礦/商業領域,這並不妨礙他對詩詞的愛好。顏雲年喜歡吟詩作對,當年基隆的「環鏡樓」落成時,他先後召開兩次全臺詩人大會,購入陋園之後,也以詩會友,並在會後編輯「陋園吟集」。至於第二代的掌門人顏欽賢,更是全力興學,現在九份的欽賢國中,就是為了感謝他捐地建校而以他為名。到了第3代,顏家出了臺灣知名地質學家顏滄波,於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任教,他的弟弟顏滄濤則是化學家,曾於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任教。
家族中最有名的藝術家,莫過於臺日混血的一青妙和一青窈姐妹,妙是牙醫、作家,也是表演藝術工作者,窈則是歌手,2002年以一首陪哭,紅遍臺灣和日本。他們的父親,正是顏欽賢的長子顏惠民。顏惠民在日本求學時期,認識了平民女子一青和枝,門戶相差甚遠的兩人要結婚,在家族中還一度掀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一青妙的作品《我的箱子》所描述,他的父親顏惠民是一個只要有酒、有煙,就能把日子過得滋潤舒適的自由男子。但是他這種怡然自在的性格,卻因為家族的安排而失落茫然。顏惠民出生於1928年,在10歲的時候,以企業接班人的身份,被送到了日本接受教育,住進了貴族中的貴族,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家中。同學認為他「散發著溫和而堅強的氣質」,他們家的老員工也說顏惠民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紳士,不慍不火」。但是這樣的他,卻曾經因為日本戰敗,心靈上遭受強烈打擊,而掉光了眉毛。他為了接手家業而返臺之後,因為語言文化的隔閡,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狀況不適應,甚至一度將自己禁閉在房中的困境裡。
終其一生,我們可以說顏惠民都在不斷地探問「我是誰?」一青妙在書中,是這麼描寫他的父親顏惠民:「時代操弄下,被捲入歷史悲劇中喪失自我的父親。被日本拋棄、被臺灣放棄,懷著滿腔空虛,找不到價值觀可循的父親。不向任何人示弱、抱怨,獨自跟內心不斷困鬥的父親。」
因為成長環境,他幾乎可以說是被教養為日本人,但是臺灣,那個他出生的島嶼,對他的呼求卻又有著血統上的天生自然。他的個性喜愛自由自在,卻必須接掌龐大企業。自我認同的難題該如何解決,對顏惠民來說似乎永遠尋求不得,卻又難以放棄。
終其一生,我們可以說顏惠民(左)都在不斷地探問「我是誰」;自我認同的難題該如何解決,對他來說似乎永遠尋求不得,卻又難以放棄。
兩種文化衝突,一種世代交織
石油崛起之後,煤礦的需求量銳減,1983年顏欽賢去世,臺陽轉投資的公司陸續收攤,而造船、交通等事業也接連出售。回想臺陽當年稱霸九份山頭、日進斗金的氣勢,再對照今天樸實、低調的持家風格,最能體現其中況味的人,或許就屬顏家第三代,台日混血,東京出生九份長大的一青妙。
她看著在家族及文化的矛盾中徘徊擺盪的父親顏惠民,和性格堅韌又充滿能量的母親一青和枝,是怎麼樣在彼此的異地中追尋認同,在動盪下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妙自己,作為同時乘載兩種文化、兩種社會地位的集合體,她大概能既超然又切身地,看待世家大族從盛極一時到回歸尋常百姓。
雖然在顏惠民過世之後,一青妙跟著母親、妹妹返回東京生活,但由於她母親所持有的一口箱子,讓妙踏著箱子裡的一封封書信、一張張照片,回到了童年,回到那個住在台灣基隆,有著大宅大院、傭人長工的童年。那個父親會寫很多很多信跟自己溝通,也會躲在房間裡借酒澆愁,幾十天不踏出房門的童年;那個母親努力學講台灣話、做台灣菜,用行動力展示對父親的支持和愛戀的童年;而這一切都在《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中,有著細膩動人的呈現。
像是喝完茶後杯上的餘溫,夜半月下的桂花殘香,曾經雄霸北台灣的基隆顏家,少了正午日頭的熊熊氣焰,反倒成了讓人忍不住看得出神著迷,讓雲朵滾上金邊的向晚暖陽。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s://goo.gl/L1JCsH
隆顏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發跡於北台灣的基隆、瑞芳一帶地區,是台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分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家在日治時期以開採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之後更多角化開展事業,成為台灣的富商巨賈。[1]顏家與瑞芳李家(李建興、李建和家族)並稱,礦界稱為「愛生理,找顏李」(要生意,找顏李)
一青妙(下圖右)與一青窈(下圖左)出身於基隆顏家
姐妹僅少公開合照 基隆顏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KG21Mn
基隆顏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發跡於北台灣的基隆、瑞芳一帶地區,是台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分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家在日治時期以開採九份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之後更多角化開展事業,成為台灣的富商巨賈。(詳細更多請至維基百科,https://goo.gl/KG21Mn)
顏家世系圖
一青妙正是基隆顏家第三代顏惠民的長孫女;其母一青和枝,生於日本石川縣。一青妙在台灣出生,後隨其父母至日本定居。其父很早過世,在其父親過世後,與其妹一青窈改從母姓。
一青妙,是日本人,也是台灣人;是牙醫師,也是演員,現在更是出了三本書的作家。2013 年,她將母親遺留下來的家書、文件,整理寫成《我的箱子》,完成母親以文字追思父親的心願,「因為想懷念父母、藉寫作尋根,但如果媽媽還在,說不定就是由她來寫這本書,而不會輪到我了。」原本計劃自費出版,友人卻在得知一青妙的成長背景後,將她介紹給日本講談社,「對方說如果能花一點時間談到台日密切的歷史關係,讀者一定會有興趣,所以就聽他的話慢慢寫出來。」出版《我的箱子》,一青妙察覺筆下盡是父親身影而冷落了母親,可是自己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其實比較多,好在不久後,她又驚喜地發現母親所留下的家常菜食譜,便決意再寫一本書《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將她對雙親的印象完整化。
「新書是關於台南,因為第一本以父親為主,第二本是母親,第三本就希望把焦點放到自己身上。」這幾年一青妙來台頻率高,透徹了解父母的年代背景後,便想知道更多現在的台灣,加上幼年在台生活時期,幾乎未離開過台北,於是她花了一年環島,並對台南一見鍾情。往後,一青妙懷抱著身為台日混血的文化使命,「我在寫書之前完全不知道台日的殖民歷史,而日本有一個戰時在台灣出生、被稱做『灣生』的族群,10 年內他們將進入生命尾聲,我想趁最後機會和他們接觸,把他們的體驗寫出來。」經歷前兩本書的旅程,一青妙姊妹找回共同的家庭記憶,就像從長輩手上承接了寶物,她將以身分做為中介,將這些經驗、故事,傳遞給年輕的下一代。
我的台南一書!
妹妹一青窈在中學時期就在自組的團體(兩人合唱加一人彈奏)中擔任演唱。於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系畢業前,曾經參加一個無伴奏合唱的樂隊「K.O.E.」。直到認識了日本無伴奏合唱樂隊「Gospellers」的隊員北山陽一,歌唱天份開始被發掘,北山陽一建議她可以嘗試自己作曲、編曲然後出道。之後她持續在日本各地巡迴街頭演唱,同時亦有為其他樂團作和音歌手或幕後演唱。2002年,一青窈推出個人首張單曲《陪哭》成為暢銷單曲,不但曾經連續67週停留在日本公信榜上,並以此曲獲得了當年日本大部份音樂頒獎禮的最佳新人獎;次年底,首次登上NHK紅白歌唱大賽,演唱這首成名曲。
一青窈的歌在許多世代中都相當流行。她的歌唱方式,經常被拿來和沖繩傳統歌曲的演唱風格、以及唱腔類似的歌手(例如夏川里美)比較,同時也影響了許多人。身為台裔日籍歌手,近年她亦開始向台灣發展。在台灣,她以在麒麟啤酒電視廣告演唱台語傳統歌曲《望春風》而著名。在2015年4月底他公開已在2015年4月4日與小兩歲的吉他手山口周平完成結婚登記以及已懷孕4個月的消息!
[讀後心得] 一青妙《我的箱子》
其實一青妙的這本「我的箱子」是兩年前(2014年)看的。那時候我在書店發現這本書名有台灣、日本:「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ママ、ごはんまだ?」,感覺很新奇,拿起來翻了一下,一看到內頁寫一青妙的爸爸是台灣五大家族的基隆顏家人、媽媽是日本人,而且妹妹是一青窈!嚇了一跳,我竟然不知道有這個人!當下決定把這本書、以及放在隔壁的「我的箱子 私の箱子」一起買回家看。
看完之後非常震驚,就沒有再繼續追蹤一青姊妹倆的消息。直到今年二月台南地震時,不經意發現一青妙寫了一篇實況報導,才發現原來她也在Ameba開了一個部落格「妙的日記」,我在Ameba訂了非常多日本演員的部落格文章,卻在這個時候才發現一青妙也開了一個,雖然發文頻率不是太高。
後來這個月初(2016年9月)在網路上知道WakuWaku Japan在台灣開始了一個新頻道,我才在網路上看到妹妹一青窈來台灣幫助宣傳的影片:
同時間在Youtube也看到妹妹一青窈幫籌資中的台灣日本紀錄片「海的彼端」拍攝小短片:
Youtube很有趣,會幫我篩選相關題材的影片,所以我也就順便看到了姐姐一青妙在今年6月的訪問:
重新複習了「我的箱子」這本書的內容,印象更是深刻。所以我隨即從書架上再拿起這本書看了一遍,經過這兩年我看了「灣生回家」的書與電影紀錄片、看了電影「太平輪」、遇到太陽花學運翻轉歷史解讀的角度後,再回來看這本書有了新的感受。
1. 其實也不是只有國民黨在取得佔領權之後,才會侵佔日本人的財產土地,日本在1985年取得佔領權的時候也是修改法令,得以「合法」擁有重要的財產及土地。但是,大家的記憶只留在70年前國民黨佔領的情況,120年日本佔領的狀況只留在歷史中。另外,不一樣的是,國民黨是「黨國一體」,國家財產即合法轉入黨產,換了執政權也沒有交出來,所以紛爭才會這樣多。
2. 戰爭是上面執政者搶奪政權的手法,但是受苦的是一般老百姓,妻離子散,身為台灣人、認同日本,卻不能繼續住日本,像灣生則是雖有日本血統但想要一直住在台灣呀。
3. 姊姊一青妙的中文真的是非常棒,畢竟在台灣唸到了小學五年級,妹妹一青窈的中文比較起來的確是不太純熟,在台灣只住到六歲就搬回日本,這真的就沒辦法了。妹妹一青窈的年紀跟我比較相近,以這個來看一青妙,感覺就像是姐姐一般的親切,很微妙的感覺!
【自傳文學】《我的箱子》觀後感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一青妙 著
我相信,每個大型箱子(家)裡,都有一個小箱子,或者可俗稱「傳家之寶」
那也許是無形的回憶、實質的寶物、無可取代的勳章
一青妙在整理老家的時候找到了這個箱子
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所以回憶好的壞的都躍然腦中
也推動她邁出新人生的腳步
回緬過往,痛哭流涕,擦乾眼淚,昂首前行
這本書,是實質意義上的傳家之寶。
一青妙在日本是位牙醫師,也是知名演員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她妹妹就是超治癒人心的歌手一青窈
也許更多人不知道,她是位台日混血兒
爸爸的基隆望族、台灣五大家族之一--顏家的長子
雙親的早逝、時代的動盪,讓她更喜愛相對安逸習慣的日本
從少女時期定居到日本至今三四十年,
對自己的血緣關係並沒有太大的探究及了解,直到她打開了那個箱子
裝滿了幼年時期的自己、分居兩地的雙親相互往來的信件
才展開一青妙對於台灣血緣的追尋,還有對於父親模糊的記憶中,那些違和感的疑惑
藉由箱子而出發的旅程,透過作者一青妙所看到的,是一段盤根錯節的情懷。
關於記憶與追尋,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是件沒有意義的事吧
常說戲如人生,就是在講像陳俊志導演或是一青妙女士的這種人生吧
看完《我的箱子》,我腦袋立馬浮現地是《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不是說要拿兩者來比較,而且看完後兩者給我的感覺是很像的
一樣父母是分隔兩地、一樣是時代的不得已、一樣是令人心疼的家族眾生相
兩位作者都有「自我認同」的課題
一青妙做為台日混血,十歲以前的人個奠定教育是在台灣受的
十歲以後的漫長人生卻是在日本薰陶,如果沒有打開箱子,
她也許不會意識到那顆台灣在她小時候身體裡埋下的種子
可一旦意識到了,也接著想起她父親的詭異(?)行徑--
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關就是好幾天
不上班,不用餐,怎麼呼喚他就是不理。
這個疑惑的種子突然在心裡發展茁壯,轉換成了追尋的動力。
父親的名字叫做顏惠民,是日治時期台灣在五大家族之一的長子
從小就被送到日本唸書,接受日本思想,從骨子裡就認為自己是日本人
不料日本戰敗,顏惠民在一片憂愁落寞的日本本土氛圍中成了「戰勝國的人民」
在他心裡,連為祖國(日本)落淚惋惜的舉動都顯得可笑
遣返台灣後,又遭逢二二八事件,看見了「祖國」的動盪、混亂、風聲鶴唳
在日本是血緣受到質疑,在台灣是身分不被接受
兩邊都是他的祖國,兩邊也都不曾真正接納過他,顏惠民就是這樣陷入了自我認同的魔障中.....
看著作者腳踏實地一步步走訪,愈來愈了解父親的掙扎與矛盾,還有大環境的各式動盪
我看著總是心痛,時代的漩渦太大,我們不用親身體會
只要看著書中的文字就可以感受,是多麼幸運
在購買本書之前,我曾埋怨過為何本書的介紹如此模稜兩可?
文案我是看得很有興趣沒錯,但....那到底是真的興趣還是純粹好奇而已
我也很害怕是中了出版社的行銷手法,把書的文案可能性寫得很大
讓讀者耐不住好奇而下手...
現在我在打觀後感,似乎可以稍微理解文案撰寫者的難處
在有限的文字裡,要介紹這本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常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族的事」
而《我的箱子》也不只是兩個家族的事而已,還是兩個國家、三方政府的事
走訪日本探究父親早年在日本求學的種種;拜訪台灣詢問父親晚年接管家族事業後的生活
就連默默在一旁守護的母親,作者也看到了無盡的包容及忍耐
還有時代的流動、五大家族的背景、顏家的發展沿革,都在本書描寫詳盡
日治時期後,經濟起飛前,台灣的灰色年代都縮影在作者描寫的顏家歷史上,讓人感動連連。
如果要針對本書探討的各個主題一一發表感想
可能網誌要分成上中下才行(笑)
因為我想像顏惠民這樣的人物、成為時代犧牲者的人物不在少數
但現今的台灣卻很難正視,所以在觀後感中特別提出來,這也是最為撼動我的部分!
一青窈唱紅「花水木」 暗藏家族故事
2015/07/31 19:56
〔記者粘湘婉/綜合報導〕台日混血歌手一青窈憑著歌曲「花水木」成為日本國民歌手,歌曲中「希望你和心愛的人百年好合」的感人歌詞,不僅成為婚禮歌曲首選,更連續10年蟬聯日本KTV排行榜前10名。日前一青窈上節目訴說「花水木」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家族故事,讓在場觀眾感動落淚。
一青窈日前與吉他手山口周平奉子成婚,今年11月即將升格當媽。(環球提供)
一青窈的父親顏惠民出身基隆望族,一家人直到一青窈5歲時才搬回日本。父親在一青窈年幼時罹患肺癌,母親一青和枝當時為了讓父親保有求生意志,選擇隱瞞病情獨自默默承受。母親數年後發現自己罹患癌症,也選擇不告訴一青窈,家人善意的隱瞞,只為了讓她保有平凡愉快的生活。
一青窈直到母親病逝前,才從姊姊一青妙口中得知母親病情。姊姊接受訪問時表示,隱瞞病情是因為「希望妹妹能幸福」,也讓在攝影棚中的一青窈也跟著紅了眼眶。
一青窈(右)與父親、母親、姐姐的全家福照片。(節目截圖)
今年4月宣布成為人妻的一青窈,也將於11月升格當媽迎接小生命到來,「花水木」副歌中最打動人心的歌詞「希望你和心愛的人百年好合」,其實也是一青窈的家人對她最深切的祝福。一青窈日前推出翻唱專輯,她也選擇重新收錄「花水木」,並以中文歌詞唱出名為「四照花」的歌曲,重新詮釋經典名曲。翻唱專輯已在台發行。
賴和文學改編戲劇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By 聯合新聞網, stars.udn.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8日, 2019
去年奪多座金鐘受矚目的「台北歌手」團隊,今年推出文學戲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揉合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5部經典文學作品,帶出1920年代知識分子與農民間價值觀衝突。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為客家電視年度戲劇,串接賴和的5部經典文學作品「豐作」、「浪漫外紀」、「一桿稱仔」、「前進」和「蛇先生」,呈現1920年代小人物為求生存不惜挺而走險的無奈。找來曾以戲劇「偵探物語」問鼎2006年金鐘導演的林宏杰執導,由演員吳政迪、石知田、張寗等人演出。
特別的是,客台表示,「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劇中將會安排賴和屈身獄中,與自身小說裡的故事人物相遇;此外,每一集片頭將安排劇情和角色帶出一首賴和的詩、散文或小說,作為切中該集故事核心主軸,除了向賴和致敬外,更盼望藉戲劇讓社會大眾更了解1920年代的台灣。
吳政迪2010年曾以黑馬之姿奪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如今飾演賴和筆下具有群眾魅力的農民,詮釋「一桿秤仔」中的人物「秦得參」,劇組更邀來參與過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演員石知田,以及在電影「醉.生夢死」和「自畫像」裡演技備受矚目的張寗演出,詮釋賴和作品下的小人物。
林宏杰除了執導「偵探物語」受到矚目,也透過紀錄片「卡到了!」、「我們一起走走看看」等作品記錄台灣的社會樣貌,製作團隊期望藉林宏杰對於台灣社會的關懷,帶出賴和筆下台灣日治時期多樣的社會氛圍。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為去年入圍金鐘11項、獲5項大獎的「台北歌手」製作團隊;另外,為詮釋「一桿稱仔」中經典殺警橋段,劇組特地邀請電影「狂徒」的武術設計團隊合作,盼呈現精緻流暢的動作場面,帶給觀眾不同於以往的視覺驚喜,預計4月8日播出,屆時客家電視YouTube頻道也將同步播出。
(1) 臺灣世族的社會責任與文化 Cl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ulture in Taiwan | Facebook
基隆與高崎:有關礦業鉅子顏家新書披露的日臺秘話
歷史 臺灣香港 2020.11.17
一青妙 [作者簡介]
被稱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顏家,從二戰前到二戰後於臺灣北部的港都基隆為據點展開了礦山事業,也是作家一青妙的父親家族的發跡地。最近,發行的新書《石坂莊作和顏欽賢——追求臺灣人和日本人的平等》(暫譯,上毛新聞社)裡,以她的祖父顏欽賢與群馬縣高崎市的交流為主題,挖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史,有望成為新的臺日交流的珍貴資料。
FacebookTwitterLINE更多...22
其他語言閱讀
English 日本語 简体字 繁體字 Français Español العربية Русский
幾年前,我曾經從日本搭郵輪造訪基隆。一大早,伴隨著朝陽,臺灣映入眼前。隨著船隻入港,橫亘在前方的島,模樣越來越清晰。基隆有9成以上是丘陵地,穿過了貨櫃和防波堤,有無數的方形建築物盤踞在斜坡上。就像朝向大海張開了嘴巴般,三面被山圍繞的都市,從以前到現在作為臺灣玄關口的地位屹立不搖,當下真切地感受到基隆作為陸地和海上貿易的要衝,容納了廣大的人流和物流。山腰矗立著斗大的白色看板KEELUNG(基隆),與知名的好萊塢(Hollywood)地標極為相似。這似乎是2006年,基隆為了更受到注目下,模仿好萊塢而設置的新地標。
連接這樣的基隆與日本的航路被稱為「內台航路」,日本和臺灣合而為一的時代。數不清的人從臺灣基隆出發,踏上旅途,搭乘內台航路的船,在搖晃中前往日本。船內的臺灣人應該是互相傾吐著彼此的夢想、希望和不安吧。
其中,也包含我年輕的祖父在內。他的名字是顏欽賢,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顏家長男,生於1902年的祖父一開始是在東京的磔川小學校就讀,之後進入群馬縣高崎市的高崎中學念書。
我從家人那裡聽說過祖父在高崎念書一事,但是為何會選擇高崎,則是毫無知悉。我的雙親也很早就過世了,顏家親戚裡面,知道的人應該已不在人世了。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收到了一本書。
被稱為台灣玄關的基隆港,自古便是天然良港,至今仍活躍在國際海運界中。
被稱為台灣玄關的基隆港,自古便是天然良港,至今仍活躍在國際海運界中。
石坂莊作創立的「基隆夜學會」所在地,現在為「私立光隆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学校」,由顏氏家族持續接手營運。
(*1) ^ 日本的一種國家級從業資格。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在博物館、美術館從事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展覽企劃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與前首相福田赳夫的深摯友情
在高崎中學時代的同學裡面,有一位是後來成為首相的福田赳夫(1905-1995年)。
1976年,福田赳夫就任第67代內閣總理大臣之際,祖父寫的一封祝賀信也在書中首次公開,引用內容如下:
祝賀福田兄就任內閣總理大臣
無法忘記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大早,我一拿到當地的報紙,就看到頭版的標題斗大地寫著:「日本國會 福田被指名為繼任首相」/當時,內心的喜悅之情實在難以用筆墨形容,高崎中學的同學福田赳夫學長身為政治家,登上最高地位的內閣總理大臣,這不只是福田兄個人的榮譽,也是我們高崎中學的無比至上光榮(中略)福田兄就任首相時,理當要親自拜訪表達祝賀之意,但是相隔兩地,加上日夜雜務纏身,身不由己,深感抱歉。今年一月左右,我請長男惠民代替我前往表達祝賀之意,福田兄在忙碌之際撥空盛情款待,真是感激不盡。(後略)
信裡面提到的長男惠民是我的父親。福田赳夫和祖父的友情在戰後也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我也第一次理解到在家族的相簿裡,會出現父親和福田赳夫的合照的原委,同時透過這本書,才得以窺見高崎和顏家的不解之緣。
石坂莊作的遺骨存放在基隆和群馬兩地
本書登場的另一位主角石坂莊作生於1870年,在群馬縣吾妻郡原町(現為東吾妻町)擔任過小學教師,甲午戰爭時從軍打仗,凱旋後再度恢復教職。1899年,他胸懷大志想在海外闖出一片天,於是遠渡臺灣。之後,在基隆定居,開設「石坂商店」,販售香菸和度量衡器,是位成功的生意人。另一方面,作為基隆的有力人士,積極推動地域振興和教育,1940年在基隆過世,遺骨則分別存放在基隆和故鄉的群馬縣原町兩地。
1899年,胸懷大志想在海外闖出一片天,遠渡臺灣的石坂莊作(1940年過世)
1899年,胸懷大志想在海外闖出一片天,遠渡臺灣的石坂莊作(1940年過世)
石坂莊作對基隆的最大貢獻,例如創設圖書館的「石坂文庫」和夜校的「基隆夜學會」、女子職業學校的「基隆記憶女學校」等,致力於推動日本人和臺灣人,即內地人和外地人能夠消弭歧視,平等接受教育。因此,又被臺灣人尊稱為「基隆聖人」和「臺灣圖書館之父」,深受愛戴。
顏雲年和祖父對石坂莊作的理念相當贊同,不只是資金援助,在二戰結束後,也出面接手了基隆夜學會,經過幾次的名稱變更,現名為「私立光隆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光隆家商)存續至今,由祖父擔任校長和理事長。
讀完本書後,一方面對於自己家族在日本和基隆之間的淵源如此之深,感到驚訝之外,身為臺日混血兒的我,對另一個故鄉──基隆似乎是一無所知,真是慚愧。
日本人建造的天然良港
眾所皆知,位於臺灣的東北部,面太平洋的基隆港是天然良港,由日本人提出築港計畫,發展為一大港灣都市。1896年,大阪商船連結神戶―門司―基隆的航路為第一號,開始了內地間的定期航路。之後,留學、做生意、觀光等,許多人以基隆為玄關口,往來於日本和臺灣之間,也可以稱作是臺灣的「門面」。
尤其是二戰結束後不久,在台灣的日本人搭乘停靠在基隆港的引揚船,一面流著眼淚,一面揮別霧濛濛的臺灣土地,這樣的故事我從灣生(日本統治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的口中聽過好多次。從日本返國的臺灣人看到逼近眼前的故鄉,淚腺也跟著潰堤,懷著欣喜雀躍的心情踏上基隆港。
戰後,台北到基隆的交通並不是那麼方便,在都市發展上反而輸給相鄰的新北市,這城市在時間上突然靜止不動了。
但是到了2009年,在被視為民進黨的新世代領導人,呼聲頗高的林右昌初次當選市長以後,著手進行包括基隆車站在內的基隆港一帶的再開發案,朝著亞洲第一的客輪停靠站的目標,城市面貌持續進化。作為內台航路的起迄站,有岸壁和倉庫的「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被列為歷史建築而保存下來,足以回憶往昔,這樣的歷史建築的再生利用正是臺灣擅長的領域。廣島縣的吳市、香川縣的高松市、熊本的八代市、沖繩的宮古市等,基隆市與日本各地的港灣都市的關係深厚,新的交流樣貌指日可待。
趁著《石坂莊作和顏欽賢——追求臺灣人和日本人的平等》出版的機會,基隆和日本的淵源能夠被廣為所知,作為臺灣的玄關口受到矚目,相信石坂莊作和祖父也一定會感到與有榮焉。
標題圖片: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下排中央)與臺灣的顏家家族的顔欽賢(左下第三人)與顔惠民(左上第二人)過去有著相當深厚的交情。
「做你喜歡的事情,一直幸福下去」: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 米果 / 台北捌玖零 | 獨立評論
「做你喜歡的事情,一直幸福下去」: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 米果 / 台北捌玖零 | 獨立評論
191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南皮特斯顿的宾夕法尼亚煤炭公司的Ewen Breaker手工分拣煤炭的破碎机男孩
191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南皮特斯顿的宾夕法尼亚煤炭公司的Ewen Breaker手工分拣煤炭的破碎机男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