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禁止了!小說和漫畫,都對你的孩子有好處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即使少年可以行萬里路,但畢竟還是有其局限。世界不只萬里。更何況,實際的「行萬里路」,最多只能讓我們擴大認識世界此刻的面貌,認識此刻存在的人物,對於過去已經消失的世界、已經逝去的人物,可是沒有辦法。
這樣看,人類為什麼需要閱讀書籍的理由就很清楚了。
閱讀,可以彌補「行萬里路」不足的遺憾。我們可以即使足不出戶,仍然透過文字、圖像的閱讀,來閱覽比萬里之外更遠的當代世界和人物;更可以透過閱讀,進入千百年前,見識過去的世界和人物。所以,閱讀不只是幫助我們在書本上「行萬里路」,也是幫我們打開時光隧道。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讀萬卷書」的重要。
》延伸閱讀:流浪該帶的那些書
閱讀,就是我們透過文字、圖像,來擴大眼界,知道世界上曾經以及現有各種知識可以組合的元件、組合的方式有哪些,從中體會樂趣,也從中掌握自己創造的可能。如果說「行萬里路」的旅行是個大跨界,「讀萬卷書」的跨界肯定更大。閱讀,讓人類得以進行範圍更大、更自由的移動。
閱讀既然是這麼神奇的事,當然也應該是一件令我們快樂的事。因為打開一本書,就是要進入一個不同的世界,甚至異次元的世界。
閱讀也應該是一件讓我們專注的事。因為打開一本書,可以觀賞、學習到別人在不同時空、不同領域裡如何探索他們的世界,如何創造他們的組合。
那麼網路又是怎麼回事?我們為什麼需要網路?
簡單地說,網路是讓我們在指端實現「行萬里路」,也讓「讀萬卷書」得以把聲音和影像結合文字來進行。不論就人類渴望探索世界,還是想學習、觀摩事物的組合而言,網路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很多人懷疑:網路上的閱讀如此便利的話,是否紙本書籍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我相信不會。因為網路上的閱讀有一種動態、外放、跳躍、社交的特質,而紙本書籍的閱讀有一種靜態、內歛、線性、孤獨的特質。這兩種不同的特質,我曾經在書裡提出一個比喻,說像是白晝和黑夜的對照。網路是在白晝和擴散狀態之下對世界進行的探索,而紙本書籍是在黑夜和收斂狀態下對世界進行探索,這兩者相互搭配,缺一不可。
而就像少年時期需要對世界進行移動的壯遊,少年時期也是經由大量、多樣的閱讀對世界進行探索的最好階段。因為我們正是在這個時間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擁有探索的精力。
》延伸閱讀:孩子為什麼要閱讀?
為什麼要讀小說?
說完了移動和閱讀,特別來談談小說吧。
其實,有一樣事情比音樂更貫穿我整個初中、高中階段,也可以說是我真正花最多時間的好奇和快樂所在。那就是看小說。
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15歲的時候,而是要回溯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很晚,到小學四年級才有同齡的玩伴。不過我幸運的是,早在我進小學之前,就有一個經常來我家講故事給我聽的人。他比我大6歲,和我家有些親戚關係,所以常在放學之後來陪我玩,說故事。這位哥哥陪我度過童年難忘的一段時間。
因為他家開南北雜貨店,樓上又有間賭場,所以他跟在大人堆裡轉,就聽了一肚子故事,看了種種光景。他講的故事,在我記憶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我的童年,如果說母親給我的生活架了一張無微不至的保護網,那這個年齡不大的說書人就給我在保護網上開了扇最奇妙的窗戶,讓我看到繽紛的世界。
可惜的是,從我進小學,他進中學起,因為他打籃球、進了校隊,來我家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當時我不知道為什麼聽不到那些故事會如此難過,後來明白,那就像是我坐在一間黑暗的屋子裡,原來可以透過窗子看外面的光景、呼吸外面的空氣,但是窗子卻關起來了。
這樣,我只好自己想辦法找故事。聽多了他的故事,一般兒童看的書已經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拗著媽媽去租了生平第一套武俠小說。書名是《詩情畫意》,那也是我最早學到的成語。我這樣開始踏上自己尋找故事的路途,也在屋子裡為自己鑿出一扇扇窗戶。
在韓國,我都是去華僑的租書店。店裡最多的是武俠小說,再來是愛情小說、古典小說。所以我讀了大量小說。每當課業拿到比較好的成績,媽媽要給獎勵的時候,也都是租小說給我看。這樣,到我中學時候,最苦惱的事情,就是書店裡的小說,幾乎看遍了,可以閱讀的書太少。因而,最期待的就是暑假。有些同學的哥哥姐姐在台灣讀書,暑假會帶些書回來,我打聽到了就要趕快去借來讀。借的人又很多,要輪流,經常要漫長地等待。終於輪到的時候,那種快樂是很難說明的。
雖然每一本書都在帶我們移動,但小說格外不同。武俠、愛情、推理、歷史等各種不同門類的小說,讓我們產生各種體驗完全不同的移動。有的像是雲霄飛車,有的像是春日旅行,有的像是瞬間移動。有些家長認為小說是無益的,浪費時間的。但他們不知道,小說除了可以讓孩子像是在遊戲中見識各式各樣的世界之外,還可以經由小說裡的人物走一遍他們的人生。
人生只有一次,但小說卻讓我們有多次人生的機會。而看小說和看影視作品不同的是:小說可以更直接也深入地進入主角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完整地體會他們的掙扎和悲喜,聽到他們內心的獨白。
所以,讀小說需要時間,需要回味。而這些都正好是少年階段最應該享受的。
》延伸閱讀:她可能是個文青,為什麼在台灣只能是文盲?
不要當圖像語言的文盲
說到閱讀,很多人都太過重視文字,而忽略圖像。
人有五官,所以各人的五官有不同的敏感之處。有人是視覺,有人是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文字和圖像即使同是視覺,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敏感。有的人適合透過文字來理解人生和這個世界,有人則是透過圖像語言看到的東西更豐富、聯想更豐富。所以,文字是語言,圖像也是語言。適合不同的人使用的語言。
如果承認圖像是一種語言,那就應該小心一件事情:如同文字語言有文盲,圖像語言也有文盲。圖像是一種語言的話,也該有學習的階段和層次。觀察國際上的情況,這可以像我們學制一樣,大致分為幼兒、兒童與進了國中以上的少年階段。
以台灣來說,幼兒階段和兒童階段的圖像閱讀,大家都很重視,但是大致從小學高年級以上,尤其進了國中之後的少年階段,我們社會卻不重視了。讀者少,出版的書種也少。和歐洲以義大利為代表的國家來比較,可以看出他們13歲到18歲少年擁有豐富的圖像語言讀物,台灣在這個階段卻十分貧瘠。
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三種原因。首先,我們的社會重視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裡的「讀書」又主要指的是文字書籍。學校和家庭都重視孩子的識字能力、文字的閱讀能力,大多把「看圖畫書」只當作孩子識字量還不夠大,沒法自己閱讀文字書籍之前的輔助工具。
》延伸閱讀:要不要讓字都還寫不好的孩子上讀經班?
換句話說,許多家長過於重視文字語言的教育,而只把圖像語言當作孩子識字能力還不足的時候的輔助工具。在這些家長的心目中,孩子還小,只會看圖的時候,像是在河的此岸。而他們期待的是孩子成長到可以抵達自行閱讀純文字書的彼岸。有圖有文的書,則像是過渡中間的橋樑。因此,只要孩子抵達到彼岸,許多家長就不再把孩子的圖像閱讀放在心上了。簡單地說,他們習慣於「過橋拆圖」。
第二個原因,和國中階段開始的考試壓力有關。我們的考試都是以文字語言來決勝負。首先,學校就不希望學生看圖像的東西。連看小說都經常被認為是看閒書,不鼓勵,何況是圖像類的書。所以中學生看漫畫,大多也只能私下偷偷看。
第三個原因,是中學生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在圖像語言的書籍裡,中學生雖然看漫畫,但是對繪本則排斥。孩子一旦從小受了父母的影響,意識到圖畫書、繪本只是識字能力不足階段的輔助工具,那他們也容易認為那是比較幼稚的時候才讀的書。過了那個階段之後的少年人,血氣方剛,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說「孩子氣」、「幼稚」,所以也就對繪本退避三舍。
我聽中學生說過他們愛讀漫畫,從中得到人生啟發,熱血沸騰的故事,但很少聽他們說愛讀繪本,從繪本裡看出世界和人生的窗戶。
但,如果我們真心相信閱讀是一種移動,那就該相信文字語言和圖像語言的閱讀,相當於我們移動的雙腿。沒有人在成長到一個階段就刻意廢棄自己的一條腿。我們學習英文,不會只學了ABCD和Book、Desk這些簡單的詞彙之後就中斷。我們學習圖像語言,當然也不該在小學三、四年級就中斷,從此認為那是很幼稚的讀物。
所以,在離開了小學之後,千萬不要中斷繪本和漫畫等等的圖像閱讀。家長和考試教育的體制都在漠視國、高中階段的圖像語言,但是當事人不該如此。
圖像語言才是今天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共同語言,也是商業價值最高的語言。年輕人不應該反而當這種語言的文盲,或者半文盲。
好書推薦:
書名:如果我十五歲:成長是組合的遊戲
作者:郝明義
出版:大塊文化
出版時間:2019/01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Feb 12 Tue 2019 20:51
小說和漫畫,都對你的孩子有好處別再禁止了!閱讀,可以彌補「行萬里路」不足的遺憾。我們可以即使足不出戶,仍然透過文字、圖像的閱讀,來閱覽比萬里之外更遠的當代世界和人物;更可以透過閱讀,進入千百年前,見識過去的世界和人物。所以,閱讀不只是幫助我們在書本上「行萬里路」,也是幫我們打開時光隧道。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讀萬卷書」的重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