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就是說,國家的衰敗,是從為官的走邪路開始的,官員失去道德,是因為他們認為受到寵信,接受賄賂而理所當然。 https://is.gd/aIukO8
雍正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NpYyE1
一般認為,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中,雍正皇帝的書法水準最高。 - ppt download - https://goo.gl/75adhu
一般認為,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中,雍正皇帝的書法水準最高。 - ppt download - https://goo.gl/75adhu
朱元璋殺15萬人無法反貪,雍正皇帝僅用3招,永不敢貪
網絡傳言,雍正皇帝用三個狠招,制止住了官員貪腐的風氣。圖為雍正皇帝讀書圖。(網絡圖片)
在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到末期都發生官員貪污,每到王朝末年都是官員魚肉百姓,貪污嚴重,搞得民不聊生,導致滅亡。因此,在明清時期,皇帝接受前朝的教訓,下大力氣反腐。不同皇帝採取的政策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網絡熱傳一則網文,說是「朱元璋殺15萬人無法反貪,雍正皇帝僅用3招,永不敢貪」。這段歷史無法考證,作為閒來閱讀的小品文,特轉轉,供讀者解悶。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就一直在開展鐵腕反腐。其採取的手段幾乎殘忍到極限。
首先,他規定貪污10兩銀子,那就可以判刑,60兩基本上就是罪大惡極了!60兩拿到現在,也就是12000元人民幣。這能叫貪污麼?但是朱元璋認為是。其二,殘酷的刑罰。朱元璋一旦抓到貪腐,那是毫不客氣的,輕點的直接發配,充軍,而大多數直接殺掉。而且殺的手段是剝皮抽筋,做成稻草人,放在公堂上。而且是有多少殺多少!
其三,這還沒完,朱元璋還發明一項制度,就是,百姓人手一本大誥,當時明代的法律,一旦發現貪腐、犯罪,可以直接扭送官府衙門。或者直接押到京城。這招最狠,你看到貪官可以直接抓起來送到京城殺頭。整個朱元璋時代,對貪官痛下殺手,據統計,被殺掉的貪官多達15萬之多,幾乎將全國官員殺了個遍。
但是,從效果來看並不理想,舊官員被剝皮,新官上任後很快有人繼續貪污,似乎絲毫不怕。前仆後繼的貪污,讓朱元璋很頭痛!但是這個問題,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時期,卻只用了3招,就徹底解決問題。
雍正皇帝總結,歷代反腐為啥沒效果,就是因為不夠絕,因為光僅僅殺貪官是不夠的。于是,雍正時期,官員的噩夢開始了。雍正主要是3個措施,第一,抄家。雍正被稱為抄家皇帝,最喜歡抄家。發現貪官,抓起來,然後直接抄家,你懂的,貪污的所有東西都給我吐出來,抄完家基本上就是只剩下承重牆了。
第二,全家受刑。雍正認為,貪污絕不是一個官員所為,其親屬肯定都參與了。因此,每一個案件都會查到底,稍微參與的親屬,包括兒子、老婆,基本最後都被抓。雍正考慮到,很多官員大膽的貪污,主要是想為子孫謀福利,把財產留給他們。那對不起,即使沒有參與貪污的親屬,也會牽連,基本上是發配邊疆。從此,富貴享福與你無緣,別說你貪的錢了,就是後代的命都保不住了。
第三,觀斬。這個最狠,每到抓住貪官斬首時,雍正皇帝都會讓官員都去觀斬,你想啊,前幾天這還是同事,一轉眼他們被殺絕。而且在觀看砍頭時,還不能閉眼睛,這震懾力,可能會讓你一下就看破紅塵,貪再多,沒命花啊!因此,這三招一出,官員個個膽寒,雍正朝官場為之一清,永不敢貪,可以說是大清最為清明的時期。
當時的國庫從康熙晚年的吃緊,到雍正死的時候,已經積攢下8000多萬兩白銀了。這為乾隆時代的瀟灑打下了基礎。但是,乾隆上臺後,對官員又開始鬆懈,貪污之風又開始了!
雍正皇帝書法對聯--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翰林不識古字 雍正命他回西湖再賣字3年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6日, 2018
西湖,文史薈萃的歷史舞台,其中也有不少帝王的足跡。
攝像者: pixabay
有清一朝的皇子,自幼就接受嚴格的養成教育,研習古訓經典、學習騎射,同時在藝術領域,尤其是書畫方面都頗有造詣。書法中最好的當屬清世宗雍正,他從小學習董其昌的字,又妙兼眾體。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在四十五歲繼承皇位,而當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常常微服獨行。有次在西湖,他和一個寫字先生有過一段「奇遇」,《清朝野史大觀》中有這段記述。
清世宗雍正皇帝。(公有領域)
胤禛到了杭州遊西湖。他取道杭州西城牆的涌金門。涌金門初建於五代時,為引西湖水入城而建。當胤禛出了涌金門就看到一位書生在湖邊設攤賣字。書法造詣高妙的胤禛就往前看個究竟。他看那書生的書法,字跡雅正,便讓他書寫一幅聯,其中有個「秋」字。當場書生很快就寫好了,不過秋字的「禾」、「火」寫成左右相反。
胤禛就問那書生「秋」字是否寫錯了?書生卻是不慌不忙地拿出名帖來,有條不紊地辯解。胤禛說:「先生如此博學多才,為何不從科舉中求取功名,卻在這裡賣字呢? 」
書生回答說:「實不相瞞,在下曾經參加過府試中了舉,但因為家窮沒有恆產,妻兒的生活無著落,只好賣字為生,不敢奢望功名富貴。」
雍正皇帝書法對聯--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公有領域)
當下,胤禛便掏出幾塊馬蹄金送給書生,並對他說:「我做生意賺了一些錢,就資助你去求取功名。他日如果得志,希望能想起我這萍水相逢的商賈。」
書生在西湖邊上不期然地遇到了貴人,心中高興萬分。他謝過雍正,收下金子作為上京參加會試的盤纏和安頓妻兒的生活費。在下一期的京師會試中,書生高中進士,點翰林學士,青雲得志。
後來胤禛即位,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勤於政事,批示奏摺非常認真,回覆臣子的批示還很睿智幽默,甚至出奇。
一次雍正在奏章上看到了書生的名字,西湖邊上對聯一「秋」字躍然而出。他便召見此人,和他討論書法。雍正提筆寫了一個「和」字,將「禾」與「口」左右相調,讓人拿給書生翰林看。
雍正皇帝書法妙兼眾體。(公有領域)
書生翰林答說那字是偽體。其實,在金文和小篆中都看得到把「禾」寫在右邊的「咊」字。雍正當場只是笑了一笑,並沒有說什麼。然後,雍正皇帝寫了一詔,令書生翰林奉詔書到浙江巡撫府。
和的古字(容乃加/大紀元)
浙江巡撫接了詔書打開一看,只見雍正皇帝寫的是對書生翰林的詔令:命某某到涌金門賣字三年,再來朝廷供職。
此時,接旨的書生翰林才恍然明白,原來當年在西湖涌金門送馬蹄金資助自己上京趕考的「商賈」,竟然是當今皇上啊!當年那個「秋」字、還有自己的「口」辯,皇上記得清清楚楚。雍正皇帝的學問更是試出了書生的學問還不夠格當翰林呢!@*#
資料來源:小橫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觀》
雍正皇帝。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清朝雍正皇帝批奏折時,常常寫得比大臣的折子還長,且從不用套話,非常富有個性。可見其是位勤政、負責、具真性情的皇帝。
勤政負責 每天至少寫3000字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共四千多天,朱批漢文奏折35000餘件,滿文奏折7000餘件,這是現存的,佚失的還有,這麼算,雍正平均每天要批奏折十件,最少寫一字「覽」,多時洋洋灑灑數千言,僅以今天出版的《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彙編》16開,凡40冊,涉及滿漢官員1200餘人,字數逾千萬,相當於120回的《紅樓夢》大約14部。
雍正帝還寫了500萬字的其它文章及書,兩項加起來折合20部《紅樓夢》的總字數。粗算了一下,雍正帝十三年時間每天至少要寫3000字。這些大部分手稿至今存世。
雍正朱批背後的故事
這條雍正的朱批已經相當有名了,全文如下:「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但是這條批語的來龍去脈,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這是個頗有意思的小故事。
雍正皇帝的朱批。(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故事發生在雍正二年(1724年),主角是田文鏡,時任河南巡撫。
當時,朝廷要從山東、河南兩省買小米,運往江南賣。這時河南巡撫田文鏡上奏,說江南一帶不吃小米,改運小麥為好,於是雍正批准了。
但是,戶部尚書張廷玉和吏部尚書朱軾說,小米煮粥好吃得很吶,南方人也一定愛吃的。雍正一想也有理,於是讓山東省按照原計畫往江南運小米。
結果悲劇了,小米在江南無人問。畢竟這是以朝廷名義發出的指令,於是雍正指責朱軾、張廷玉故意刁難,連平常看不慣田文鏡的年羹堯、隆科多也一起責罵了,還讓山東巡撫陳世倌把積壓的小米賣掉「著陳世倌照依時價在江南地方自行發賣,其不敷之,著草率辦事之陳世倌賠補」。
當然,與此同時,雍正也大力表揚了河南巡撫田文鏡,誇他「辦理盡心」「實心辦事」。
本是一條關乎生活常識的小建議,居然受到了如此讚譽,田文鏡的心情恐怕不是「喜大普奔」「誠惶誠恐」能形容的。於是他在給雍正的回折中,極盡感激之語,比如「不勝感激涕零」「知遇之隆超越千古」「生生世世捐糜頂踵猶恐不足以仰報」,同時也說自己「愚昧無知」,能把事情辦對「此皆疊蒙聖恩多方教導」。
雍正收到回折,便寫下了這條著名的批示:「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就是說,朕用人就是這樣,賞罰分明,你們不負我,我也不會虧待你們,好好幹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