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有七絕利人生 柿柿如意 https://goo.gl/miDwqw


她可能是個文青,為什麼在台灣只能是文盲?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多年前,曾經帶越南教授與大學生參訪台北,我們去了101大樓觀景台、中正紀念堂、二二八公園、西門町,還有當時剛開的誠品信義店。一層一層逛上去,教授們很訝異,台灣的書店如此豐富多元而精緻,他們讚嘆不已:「這間書店簡直比我們大學圖書館還大,這裡有各國的書,也有越南文的書嗎?」
我有點尷尬,其實不必找,也知道沒有,因為越南移民工並不是誠品設定的服務對象。就算有越南文的書,我後來找過,多半是給雇主看的工具書,《越傭/印傭快速上工一百句》之類的,內容多半是:我今天早上要幾點吃早飯?每天早上要打掃客廳、洗衣服之類的指令手冊,實在算不上是「書」。
在商言商,我們也不指望誠品必須負起責任,為台灣越來越多的移民工提供閱讀的服務,奇妙的是,事隔十年,這事情居然就這麼發生了~
誠品南西店空出了可貴的櫃位,引進了數十本東南亞各國的雜誌,讓東南亞的朋友可以無時差地接軌母國的資訊與溫度,雖然你可能會覺得,現在都可以上網了,摸到紙本有這麼重要嗎?
事實上是,當我看到那些越南的、印尼的、泰國的雜誌被排在誠品的書架上,和其他英文雜誌平起平坐排排站,我感動得都快哭了……
十年前,我在越南胡志明市念書時,每天上課被英語與越語包圍,時常覺得自己的語彙不夠用,看不懂街上的招牌、聽不懂電視新聞裡口條流暢迅速的主播到底在講些什麼?我甚至常常在街邊報攤買一堆報紙,找懂中文的越南學生讀報給我聽,好讓我感覺自己能與這個社會同步,而非一個不知情的局外人,那種感覺除了格格不入,還讓我覺得自己很無知,有如文盲。
那時的我,只能上網讀中文透透氣,確認自己的存在。後來,我在華人區的書店買到一本簡體中文版的翻譯小說,非常驚喜,每天帶在身上,很珍惜地讀著。
越南朋友問我:「這本小說是名著嗎?」
「不是,這本小說其實翻譯得不太好。」
「那妳這麼喜歡?」
「這是我看得懂的中文啊(即便是簡體中文)。」
我讀的不是小說,是對中文的鄉愁。
誠品的人問我:妳覺得移民工會來買雜誌嗎? 
我很誠實地說:不會!
這一帶不是他們會聚集的地方,但這是台灣文青流連的所在,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雜誌給你的東南亞朋友」運動,讓你的朋友看一本來自母國的雜誌,翻譯給你聽,一兼二顧,你也因為這份善意的行動,多認識了一個社會與文化。
學一句東南亞語言、讀一本東南亞書籍、認識一個東南亞朋友,不管學哪一國語言都好,由接觸移民工過程中真實的交流學習,希望台灣能與不同收入、社經地位的人平等對待,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健全眼界的美好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