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乩仙---清稗類鈔 三: 歷代筆記叢編 - 徐珂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tNNdNX


秦對巖宮諭家有乩仙,適吳令君伯成至,知其召仙,必欲觀之,宮諭延之入。時所請者云是李太白,令君曰:「請賜一詩。」乩判云:「吳興祚,何不拜?」令君言:「詩工,固當拜。」又判云:「題來。」時有一貓蹲於旁,吳指之:「即詠此。」又判云:「韻來。」吳因限九、韭、酒三韻以難之。乩即書云:「貓形似虎十八九,吃盡魚蝦不吃韭。只因捕鼠太猖狂,翻倒床頭一壺酒。」吳乃拜服。

野詩閒話:貓形似虎十八九
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裡也有一則仙師吟詩的故事——
有一天,無錫秦對岩家請仙師扶乩。可說來也巧,此時正好有無錫縣縣令叫吳伯成的前來拜訪。當吳伯成得知請仙師之事,便非要前往觀看不可;於是,秦對岩便只得將他領到仙師扶乩的地方。該仙師稱自己是李太白(附身)。吳伯成說:“既是李太白,就請賜詩一首。”仙師說:“你為何不下拜? ” 吳伯成說:“詩好,我自然下拜。”仙師說:“來題。”這時見旁邊正好蹲著一隻貓,吳伯成便說:“就請詠貓。”仙師說:“來韻。”吳伯成即以“九、韭、酒”三韻來為難仙師。誰料仙師當即出口成章——
貓形似虎十八九,只吃魚蝦不吃韭。
只因捕鼠太猖狂,翻倒床頭一壺酒。
十八九:即十有八九之意。
吳伯成聽了還能再說過什麼來?於是拜服。
——應該說,作為一首詩,此詩並沒有多少詩意,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首遊戲之作而已。但是,說詠貓就詠貓,其才思竟如此之敏捷,同時又將“九、韭、酒”三韻押得如此之穩當妥帖,也實在是難得呀!


http://www.tatung.why3s.tw/storybox/317.pdf
---------------------------------
扶乩(fú jī),是中國道教的一種占卜方法,又稱扶箕、架乩、扶鸞、揮鸞、飛鸞、拜鸞、降筆、請仙、卜紫姑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稱為鸞生或乩身。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寫出一些字跡,以傳達神明的想法,做出神諭。信徒通過這種方式,與神靈溝通,以了解神靈的意思
進行方式
鸞鳥是中國古代傳說的神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負責帶來神明的訊息。因此扶鸞有傳達神諭的意思。
扶鸞時必須有正鸞、副鸞各一人,另需唱生二人及記錄二人;合稱為六部(三才)人員。運用一Y字型桃木和柳木合成的木筆,而在預設的沙盤上,由鸞生執筆揮動成字,並經唱生依字跡唱出來,經記錄生抄錄成為文章詩詞,最後對該訊息作出解釋。
通常扶鸞得到結果,都是極為古典的詩詞或文章,那些訊息是由神明發出。一般來說,道經的撰寫,或與神仙的問答都常採取此法,現在流行的善書如《地獄遊記》、《天堂遊記》、《阿鼻地獄遊記》和《新阿鼻地獄遊記》等都是扶乩的各例。
歷史
扶乩起於中國古代,最早見於劉宋劉敬叔《異苑》,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在廁所或豬欄邊迎紫姑神,憑偶像的跳動,卜未來蠶桑[1]。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亦有提及扶箕[2],當時迎廁神紫姑已是風尚,降神日期亦不只限於正月十五晚。
到了宋代降筆的不限於神仙、道士,也可是古代名人,洪邁《夷堅三志》‧壬卷三《沈承務紫姑》寫召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於沙中。」扶箕漸成文人閒暇之事。
明清時紫姑卜信仰仍普遍[3],盛行於士大夫之間,崇禎八年六月葉紹袁曾為亡女葉小鸞招魂,當時文學大家錢謙益亦在現場[4],後來錢謙益曾記錄小鸞「矢口而答,皆六朝駢儷之語」[5]。明末清初詩人方文的《嵞山集・續集・徐杭游草》附有潘江《和方文降乩詩》。清初的金聖歎,除了文藝活動外,扶乩更是其所擅長,一樣被錢謙益認証。
清朝《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扶乩之事不下百次,作者紀昀本人亦深信不已:「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所稱某神某仙,大屬假託;即自稱某代某人者,叩以本集中詩文,亦多云年遠忘記,不能答也。其扶乩之人,遇能書者則書工,遇能詩者即詩工,遇全不能詩能書者,則雖成篇而遲鈍。」[6]與紀昀同時的江南才子袁枚,其書《子不語》中亦不乏扶乩事,如其中名篇「關神下乩」,記敘了關帝君藉由乩筆,以幽默的口吻,責備士人不夠盡忠的故事。[7]
地點
扶箕的地點可以是廟宇,也可以是家中,清中葉名臣葉名琛之父葉志詵篤信道教,愛好扶乩,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今廣州市應元路市二中附近),供奉著呂純陽、李太白二仙,事無大小都要問於乩手。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葉名琛親自扶乩,得呂洞賓語「十五日後便無事」,因此既不與聯軍交涉,也不防守,最後戰敗被俘,時人譏之「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總督」。箕仙不單預告事情,更能與文人對唱[8]。近代文學家巴金在《家》《春》《秋》中寫道:「覺新由於思念亡妻作扶乩,所思之事得以慰籍。如今扶乩已近失傳。」
扶箕形式分為兩種,分別是單人箕及雙人箕。扶乩盛行於現代某些民間道教與一貫道團體。扶乩目前主要在台灣、香港等地的道觀中仍舊存在和活動。
試驗
歷代以來,也有觀眾以言語試探扶乩真偽之記載。清朝紀曉嵐《槐西雜志》裏曾有記載,汪旭去看扶乩,乩童自稱張紫陽,有人以張紫陽所作之《悟真篇》問道,乩仙只答:「金丹大道,不敢輕傳」[9]。


清稗類鈔 - 徐珂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xKqUSS
鸞生扶鸞/藍田書院濟化堂/場扶鸞文化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扶鸞觀摩大會筆/儒宗思想/南投市藍田書院濟化堂扶鸞儀式,正鸞生吳應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Hti4uy
-------------------------------------------------------------

紫姑,是中國民間傳說的廁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三姑、坑三姑娘。中國民間對紫姑神的信仰源於六朝,至唐宋時已相當盛行。南朝劉宋劉敬叔撰《異苑》卷五載:民間有紫姑神,原爲一戶人家的婢妾,因常遭主婦嫉恨奴役,在正月十五日感憤而死。明代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引《顯異錄》,稱紫姑成爲廁神之後常常顯靈。民間正月十五迎紫姑神的習俗,最早也起源於南朝時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衆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說:「舊俗,正月望夜迎廁姑。謂之紫姑。」紫姑因窮困而死於正月十五日,百姓同情懷念她的遭遇,民間興起「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過去每到正月十四夜晚,人們製作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站在紫姑做活的廁所、廚房旁邊迎接紫姑。道教的扶乩可能從唐宋請紫姑神衍生而來,宋代洪邁《夷堅志》多處載奉紫姑仙扶乩占卜之事。唐代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詩曰:「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元代雜劇有《紫姑神》的劇目,說明紫姑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


正月十五不僅是元宵,更是祭廁神迎紫姑的日子
2017-08-19 由 神話歷史故事 發表于文化
廁神,我想很多人剛看到這個詞的時候都以為是司廁之神,也就是我們說的管廁所的神仙。但是從各地的傳說活動來看,廁神主要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與人一起遊樂了
廁神主要有供奉紫姑和三霄娘娘,那為什麼紫姑會成為廁神呢?
紫姑,唐代人,本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聰明好學,讀書著文,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唱戲的伶人做媳婦。
唐代武則天垂拱年間,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了何媚的丈夫,然後把她納為侍妾,何媚年輕漂亮,在李景家中遭到原配妻子的嫉妒。不久,大老婆終於起了歹毒之心,於正月十五的夜間,將何媚殺死在茅廁里。
何媚含冤而死,陰魂不散,李景每次上廁所,皆聞其啼哭之聲,何媚的身影還常常隱現,做出"手持兵刃、大聲喝斥"的姿態。武則天聞知此事後,很同情紫姑的遭遇,便下令封何媚為"廁神"。
後來,世人按何媚的樣子,做成紙人或木人,放在茅廁之中,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一方面祭祀,一方面迎接廁神紫姑。
祭祀時,人們口中念念有詞曰:"子胥不在,曹婦亦去,小姑可出。"子胥指李景,曹婦,為李景的大老婆,小姑,即指何媚傳說紫姑頗有靈氣,倘對著廁神占卜諸事,能知禍福。
三霄娘娘是三仙島上的雲霄、瓊霄、碧霄三位仙姑。她們有個在峨嵋山(或作峨眉山)羅浮洞學道的趙公明兄長。
在周武王伐商紂之時,趙公明拒周助商,不料為周將殺死。雲霄三姐妹得兄噩耗,齊聚來商為兄報仇,起初用混元金斗及金蛟剪出戰,屢戰屢勝。後元始天尊和老子臨陣助周,施法術將三仙姑之法具斗、剪奪走,老子命黃巾力士壓死雲霄,又命白鶴童子用三寶玉如意殺死瓊霄,又親自從衣袖中取出神盒,將碧霄收入盒內,化為血水。
封神時,姜子牙封雲霄、瓊碧、碧霄為"坑三姑娘"之神,執掌混元金斗,仙凡入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必先以金斗轉劫,不得超越。
而且《封神演義》中還特別指出,坑三姑娘還有為落地嬰兒化生的神聖職責,說:"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間之凈桶,凡人之生育,俱從此化生也。"嬰兒降生,先要落在茅廁的凈桶里,雖天子聖賢亦在所難免,這樣一來,廁神坑三姑娘也就身價倍增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zxv5bpa.html

廁神主要有供奉紫姑和三霄娘娘--封神時,姜子牙封雲霄、瓊碧、碧霄為"坑三姑娘"之神,執掌混元金斗,仙凡入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必先以金斗轉劫,不得超越。
而且《封神演義》中還特別指出,坑三姑娘還有為落地嬰兒化生的神聖職責,說:"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間之凈桶,凡人之生育,俱從此化生也。"嬰兒降生,先要落在茅廁的凈桶里,雖天子聖賢亦在所難免,這樣一來,廁神坑三姑娘也就身價倍增了


紫姑,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屎坑三姑等,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廁神。
傳說
本名何媚,萊陽人。首見於劉敬叔《異苑》卷五,相傳是壽陽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夜被殺於廁中。據稱紫姑死後顯靈,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成為民間扶乩所問之神明[1]。
馬晉封的家鄉莒縣在上元節有拿竹椅去養豬場迎紫姑的習俗,曾作詩:「竹椅抬來少女衣,豬欄坐場禮如儀。 虔誠請的紫姑至,不問休咎問歲時。」[2]
演變
學者認為有許多地區在中秋節的扶乩,皆是由紫姑的習俗所演變[3]。粵語歇後語中有一句「屎坑三姑——易請難送」就是源於此俗[4]。
廣東、福建、臺灣鹿港等地的籃仔姑使用菜籃為扶乩道具[5][6][7]。臺灣的椅仔姑使用椅子為扶乩道具[8]。
在閩南的姑仔以用飯匙作扶乩道具。雲霄縣的「觀姑仔神」,在中秋節,少女們紮一草人,用飯匙為臉、白綾黑巾為衣帽,邊燒香焚紙邊吟唱:「姑仔姑仔來,白白衫銀鈕排,烏烏巾仔坎目眉……日時燒香姑仔知,暝時燒香請姑來。」,然後圍觀者向其問自己的年齡,飯勺便會按其歲數扣頭;此時,青少年男子常紮人稱「草姑丈」的一大草人,故意沿街大喊:「草姑丈來了!」讓儀式失效[9]。東山島的「觀姑仔」,中秋節時由女童頭伏在椅子,椅子插著一支木頭飯匙,上糊畫有女童面相的白紙代表椅仔姑,前擺供粉脂、花朵、果品等。圍觀的姑娘們反復哼唱《觀姑仔歌》:「姑仔要來緊緊來,二十暗月斜西。檳榔姑檳榔姐,搖蓮花少年女。蓮花細,姑仔今年正三歲。三歲姑會坐土,四歲姐會坐椅,姑仔咱厝清茶清果子。好花點姑揷,好粉點姑抹,八月十五夜,請阮姑仔來問聖。問要聖,問要定,問要顯靈有名聲。淺淺巾仔紅荷包,白白衫仔紅領豆,前人叫,你不聽,後人叫,拖腳做你走。」,等上靈後,飯匙會叩頭作答[10]。迎紫姑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4WtSrE


 每到元宵節,我國一些地區的百姓會都會有“迎紫姑”的習俗謂之“正月十五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爲人家小妾,爲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爲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編輯本段習俗介紹
歷史風俗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作爲一個大節,人們曆來重視。明嘉靖《蕭山縣志》雲:“上元,邑市通衢采松竹結棚張燈。十三日試燈,十八日收燈,行游五日而罷。不能如此,皆以爲不豐之兆。”清代和民國期間所修的縣志,對於元宵節的風俗記載也大同小異,都離不開一個“燈”字。其實,自明末清初後逐步成陸的沙地,凡元宵節,都不張燈結彩的,而沙地元宵節迎紫姑、燒蝗蟲的風俗,倒被縣志完全被忽略了。
  所謂紫姑,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廁神。從《荆楚歲時記》、《清嘉錄》等典籍來看,元宵節接請紫姑神的風俗,不少地方曾較爲流行。關於紫姑神的來曆,主要有三種說法。最早的記載,見南朝劉敬叔的《異苑》卷五,說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戶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婦所嫉恨,總讓她幹髒活加以摺磨。紫姑不堪虐待,於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此其一。第二種說法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子姑神記》,這篇志怪小說全文如此:
  元豐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師來黄州。二月朔至郡。至之明年,進士潘丙謂予曰:“異哉,公之始受命,黄人未知也。有神降於州之僑人郭氏之第,與人言如響,且善賦詩,曰:‘蘇公將至,而吾不及見也。’已而,公以是日至,而神以是日去。”其明年正月,丙又曰:“神複降於郭氏。”予往觀之,則衣草木,爲婦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畫字曰:“妾,壽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麗卿。自幼知讀書屬文,爲伶人婦。唐垂拱中,壽陽刺史害妾夫,納妾爲侍書,而其妻妒悍甚,見殺於廁。妾雖死不敢訴也,而天使見之,爲其直怨,且使有所職於人間。蓋世所謂子姑神者,其類甚眾,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公少留而爲賦詩,且舞以娛公。”詩數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問神仙鬼佛變化之理,其答皆出於人意外。坐客撫掌,作《道調梁州》,神起舞中節,曲終再拜以請曰:“公文名於天下,何惜方寸之紙,不使世人知有妾乎?”予觀何氏之生,見掠於酷吏,而遇害於悍妻,其怨深矣。而終不指言刺史之姓名,似有禮者。客至逆知其平生,而終不言人之陰私與休咎,可謂知矣。又知好文字而恥無聞於世,皆可賢者。粗爲錄之,答其意焉。
  上述兩種說法盡管不同,但很明顯是同一個故事,主要之點也完全相同,即紫姑或子姑,是個弱女子,最終慘遭迫害而死。第三種說法出自《封神演義》中雲霄、瓊霄、紫霄三位仙姑擺黄河陣的故事,與前兩種說法差别較大。這三位仙姑的哥哥,即後來被封爲財神爺的趙公明,應聞太師之請,幫助殷紂王打西岐的周國,被陸壓道人施法術弄死。三位仙姑爲兄報仇,就擺下了黄河陣,用混元金鬥這件法寶,把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的大部分打進了黄河陣。後來元始天尊和老子大施法力,破了黄河陣,三位仙姑喪命。薑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原來她們的混元金鬥就是子孫桶,也即馬桶,故爲廁神。《封神演義》成書於明代,這一說法也就最遲。
迎紫姑過程
鬧元宵,迎紫姑
     鬧元宵,迎紫姑
  迎紫姑
  俗稱請屙缸姑娘。舊時,正月十四夜當地有請屙缸姑娘的習俗。姑娘們把一隻四周綴以紅色皺紗的淘米筲箕,作爲轎子到屙缸邊去迎紫姑,屙缸要選使用時間久,且無破損,最好缸外生青苔的。姑娘們一到屙缸邊就焚香燃燭,虔誠讖念:“請姑娘到阿拉家里去聊聊天”。要占蔔今年年景好壞,甚至問自己婚配恰當與否,可用一隻食指抬着筲箕,在筲箕的邊上插上一支簪子,當作“乩筆”,在撒滿松花的桌子上請屙缸姑娘寫字或畫花,任你猜度。要問小孩子今年幾歲了,“乩筆”就會上下顛動,顛了幾下,這個小孩就是幾歲了。由於紫姑幹的活都是倒屙缸、刷馬桶的髒活、粗活,有的地方就以請水缸姑娘、井頭姑娘代之,以示姑娘清白。如郭巨一帶請的就是井頭姑娘。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爲人家小妾,爲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爲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扶乩
  元宵夜迎紫姑是爲了扶乩。這一風俗,大約始行於唐朝。李商隱《昨日》詩中雲:“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他又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詩中,有“身閑不睹中興事,羞逐鄉人賽紫姑”的句子。到了宋代,更爲流行。從蘇東坡《子姑神記》中“衣草木,爲婦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畫字……”,可見扶乩活動的端倪。至明、清,這一風俗則已較爲固定。扶乩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廁所或豬欄邊進行,有的是用舊衣服包在掃帚上或用玉米稈、稻草紮人,並糊以五顏六色的彩紙,用葫蘆瓢等畫成紫姑的頭臉。迎紫姑時要念咒語:“子胥(其夫)不在,曹夫人(大婦)已行,小姑可出嬉。”如果掃帚變重,表示紫姑神降臨,就可以向紫姑蔔問能以數字回答的問題了,據說掃帚會點頭作答。有的地方則不以掃帚等紮紫姑神,而是“提豬覺重者,則是神來,可占眾事。”
  沙地人原先主要由紹興遷移而來,其風俗習尚大多傳承於紹興。但是南宋嘉泰《會稽志》、寶慶《會稽志》,新修的《紹興市志》,以及現在可見的蕭山曆代縣志,都沒有關於接紫姑扶乩的記載,可見越地是不大流行這一風俗的。那麼,沙地何以偏偏得以盛行?
  原來,正月十五自古就是中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節令。早在元宵觀燈的風俗還沒有興起以前,南朝文學家吳均的《續齊諧記》就記載了這一天是農家祭祀蠶神的日子。後來,隨着紫姑神的廣泛流傳,人們又將祭祀蠶神與拜迎紫姑的活動連在一起。通過接請紫姑,占蔔新年蠶事。《荆楚歲時記》是這樣記載的:“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蔔將來蠶桑。”而這種風俗,在養蠶業發達的江浙一帶又最爲流行。沙地自明末清初開墾以來,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蠶桑是與棉花並擧的兩大產業之一,流行接紫姑占蠶桑的風俗,也就在情理之中。
  百里不同風。在沙地,人們認爲紫姑神是一個年僅幾歲的小姑娘,其職能是管理竈下灰倉的,並稱之爲“灰紫姑娘”。接請的時間不在十五,而在十四的晚上。接請灰紫姑娘者,必須是尚未出嫁的大姑娘,男人須回避,據說隻有這樣,灰紫姑娘才會“出來”顯靈。凡接請的人家,不僅要在臘月廿三送竈時專門用麵粉或米粉做一隻“謝竈雞”,恭請竈司菩薩享用,而且自正月初一至十四夜接紫姑前,必須保持竈下灰倉的幹淨。因此年内做年糕前就都撤清了灰倉,凡火熄灰、火缽頭灰等不再倒入。
  接請、扶乩,整個過程都是靜悄悄進行的,據說灰紫姑娘很怕羞。大姑娘先在竈前焚香、點蠟燭,爾後在平攤着一些米的桶盤内插上三支香,點燃,手托桶盤於灰床上,口念咒語。咒語與别處不同,很富於詩意,其詞雲:
  正月清來二月明,
  三月桃花開來百草青;
  百草青來百花明,
  我接灰紫姑娘看龍燈;
  上轎看龍燈,
  落轎看馬燈;
  灰紫姑娘上轎哉則話(說)一聲。
  大姑娘連念七遍這套咒語,就將桶盤端開來。站在她身旁的另一人(也必須是女的,但年齡要求不大嚴格),手中擎個竹淘籮,一並走出來。到得堂前,將桶盤置於桌上,在竹淘籮的邊上插一根筷子,使之下垂,然後兩人各用一隻手指托住淘籮邊,懸於桶盤上。接着,就問灰紫姑娘的年齡:“灰紫姑娘哎,依今年幾歲哉?”如果淘籮晃動三下,筷子就在米上點三下,意即三歲。如是點五下,則是五歲。據說至少是點三下,最多則不超過七下,說明灰紫姑娘都是在三歲至七歲之間的。灰紫姑娘“回答”了年齡,表明已被接出,問蔔能繼續,反之則不行。所問内容以蠶事爲主,據說“回答”蠶事最靈敏,但許多人家也問别的事情。比如,不事蠶桑,而種棉花、麥子的人家,問的就是棉花、麥子的收成。無論問哪樣,必須讓灰紫姑娘能以數字作答。如問:“灰紫姑娘哎,今年伢個蠶花有幾成好收?”點六下是六成,點四下是四成;如問:“灰紫姑娘哎,伢爺爺個毛病今年會弗會得好?會得好,點雙數。”答案便清楚無疑。都說接灰紫姑娘出來顯靈很罪過,因而扶乩時間都不長,無關緊要的事也就不問。事情問完後,最後問灰紫姑娘要什麼。如果筷子在米上畫出一隻元寶圖,就燒一串紙元寶給她,以示謝意。當然,所畫的圖案假如不是元寶,想必扶乩者也會認爲是元寶的。這是一廂情願的感謝,而紙元寶又都早就准備在那里。
編輯本段紫姑的傳說
  紫姑神的來曆,主要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最早的關於紫姑的記載,見於南朝劉敬叔的《異苑》卷五,說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戶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婦所嫉恨,總讓她幹髒活加以摺磨。紫姑不堪虐待,於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
  說法二:《顯異錄》:“紫姑,菜陽人,姓何名楣,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爲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天帝憫之,命爲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間迎祀,以占眾事。俗呼爲三姑。”(此說法與劉敬叔的《異苑》中所載相左,但《顯異錄》卻記載得有名有姓)
  (以上兩種說法的現代文通用解釋:紫姑,又名廁神,唐武則天垂拱元年時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何媚的丈夫並把何媚納爲侍妾,引起李景的大老婆的妒恨。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夜里,大老婆將何媚“陰殺於廁中”。何媚冤魂不散,李景上廁所時,常聽到啼哭聲。後來,此事被武則天聽到了,“敕爲廁神”。也有的說被天廷知道了,“天帝憫之”,命爲廁所之神。)
  說法三:此說法出自《封神演義》中雲霄、瓊霄、紫霄三位仙姑擺黄河陣的故事。這三位仙姑的哥哥(後來被封爲財神爺的)趙公明,應聞太師之請,幫助殷紂王打西岐的周國,被陸壓道人施法術弄死。三位仙姑爲兄報仇,就擺下了黄河陣,用混元金鬥這件法寶,把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的大部分打進了黄河陣。後來元始天尊和老子大施法力,破了黄河陣,三位仙姑喪命。薑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原來她們的混元金鬥就是子孫桶,也即馬桶,故爲廁神。
編輯本段扶乩之術
扶乩
          扶乩
  其實扶乩之術,起源於古代農村婦女的“迎紫姑”。相傳紫姑爲管毛廁之神,所以廣東人即稱之爲“屎坑三姑”,而且還留下一句俗諺語:“屎坑三姑,易請難送。”用來譬喻有事求人,可是事後卻頻頻受到這人的需索。從前的衙差役吏,今日的黑社會,即是這類人。
        迎紫姑,要祭掃把,掃把放在毛廁里,對着掃把上香,然後喃喃祝禱,據說紫姑便會騎掃把前來降壇。 至於怎樣占蔔呢?玩過“碟仙”的人一定知道。無非是幾個人同時用中指按着一個小碟,小碟反過來擺,在碟底的一邊用紅朱畫一個箭頭。碟放在一張特别印制的紙上,一層層文字圓形排列,上面大概有三千個字。 當紫姑來時,碟就會動,有時動得慢,有時動得快,然後停下來,眾人便看小箭頭指着那個字,將之記錄。這時,碟又繼續動了,如是循環,直至碟子停下來再不動,便算是得到了紫姑的指示──這些指示,有時是一首詩,有時是一句俗語,甚至有時隻是一兩個字。
       玩迎紫姑的多是未婚少女,據說紫姑未嫁,因此她就不高興已婚婦人。年紀小的男孩也可參加,不過當請紫姑不來時,那些女孩便會責怪男孩子了。王亭之小時候,就常常成爲給人埋怨的對象。不過貪好玩,給人埋怨也顧不得許多了。 王亭之隻記得有一次迎紫姑,是請紫姑給“字花貼士”。 那時候,廣州的字花雖不普遍,可是亦不冷門,字花的主顧多屬婆媽、媽姐之流,在他們的慫恿下,師奶小姐有時便也下注一個幾毫。有一次迎紫姑,不知是那個小姐出的主意,居然便向紫姑問料。 這一次紫姑的乩詩,王亭之記得很清楚,真可謂隔半世紀猶如半日。乩詩說── “二八佳人不似,十八孩兒卻是。那邊十字十字,一一分離容易。” 這首乩詩給出一堆數目,起初便有人說,大家科款,依着數目去買。但是那時的字花並沒有編號,所以便拿出一本字花書來,甚麼“四狀元”、“四夫人”、“四師姑”、“四和尚”、一一循序數下去。 正當她們數時,王亭之卻福至心靈,說道:“不對,乩詩原來是打字謎,謎底應該是元桂。”當時大家一想,立即同意── “二八”瞧起來像個“元”字,但是卻不很似;“十八”是個“木”字旁,然後另一邊,兩個“十”字,給“一一”分離開來,那還不是“桂”字。 可是王亭之卻記得,那次的字花沒有中,家人猜測,是因爲下注過重,嚇窒了字花師爺,真的仙機不可泄漏。

-------------------------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我們都知道管廚房的是灶神,那你知道也有專門管廁所的「廁神」嗎?在「廁神」的背後有段辛酸又悲慘的故事,如果你沒聽過的廁神的故事,那就眼睛睜大好好看小編說故事。
「廁神」究竟是何方神聖?(圖/每日頭條)
「廁神」究竟是何方神聖?(圖/每日頭條)
「廁神」的真實身分有許多說法,目前最多人相信的是其中兩個說法:
根據《異苑》和《顯異錄》記載指出,大家通稱廁神為「紫姑」,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娘,因此又被稱為何麗娘。何麗娘因為外表豔麗讓壽陽縣李家公子李景一見傾心,便納其為妾;不料,李景的正宮妻子心生不滿,對何麗娘處處打壓,後來更因為嫉妒心作祟開始虐待何麗娘。
何麗娘被李景的正宮妻子逼得天天打掃茅房,且不准奴婢幫忙,何麗娘對這一切忍氣吞聲,直到有一年元宵節,她依然很認命在打掃茅房,但李景的大老婆又來找她麻煩了,這次更變本加厲動手毆打何麗娘,最後因為手勁無法克制而將何麗娘活活打死在茅房。
但有另一派的人認為紫姑是虛構的故事,紫姑只是真正的廁神「戚姑」的相似音,而這「戚姑」即是大名鼎鼎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也記載劉邦曾多次試圖廢除呂后所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雖然未果但也種下呂后對戚夫人的深仇大恨。
在劉邦過世後,據說呂后斷了戚夫人的手腳、挖掉雙眼、熏聾耳朵,再將戚夫人關在廁所裡面慢慢等死。和紫姑的故事結尾相當雷同,因此兩個故事才會被混淆在一塊。
「迎紫姑」民間傳統已漸漸失傳。(圖/每日頭條)
「迎紫姑」民間傳統已漸漸失傳。(圖/每日頭條)
除了紫姑、戚姑外,廁神還有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稱號,據說常有人半夜時在茅房聽到紫姑的啜泣聲,認為是紫姑死不瞑目、心有怨懟,因此陰魂不散在茅廁中,所以才有了祭祀紫姑的風俗。
且在《異苑》中有提到,在南北朝時人們祭拜紫姑時還會嘴邊唸:「子胥不在,曹姑歸去,小姑可出。」意思就是你的老公不在,大老婆曹氏也回娘家了,紫姑你可以出來了!後固定在元宵節這一晚「迎廁神」,方法根據清朝黃斐默所著的《集說詮真》描述為:「今俗每屆上元節,居民婦女迎請廁神。其法:概於前一日取糞箕一具,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支插箕口,供坑廁側。另設供案,點燭焚香,小兒輩對之行禮。」迎紫姑時,大家習慣向其祈求收成豐碩、家庭關係良好、婆媳關係和睦。
但迎紫姑、祭廁神的民俗已漸漸失傳,現在很少看到有在元宵節迎紫姑的人家,這一習俗也只能在古書中看到記載了。
不知道廁神沒關係 但你要知道管廁所的都很正! - https://goo.gl/EMQmKd
--------------------------
古代民間的一種風俗。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 宋 陸游 《軍中雜歌》之八:“征人樓上看太白,思婦城南迎紫姑。” 清 顧祿 《清嘉錄·接坑三姑娘》:“望夕迎紫姑,俗稱接坑三姑娘,問終歲之休咎。”參見“ 紫姑 ”。
百科解釋: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紫姑現世 -- 夢溪筆談中的神秘現象(十三)
李純然
【正見網2001年01月24日】
按照老的風俗,正月十五要迎接廁神,叫做紫姑。景釣年間,太常博士王綸家迎紫姑,真的招來了神降臨到他的女兒身上。她自稱是上帝後宮的女子,可以寫出清麗的文章來,收集在一起現在叫《女仙集》。她的書法很好,看上去都不象世間的手筆。我家和王綸家有交情,和她家的年輕人一起時,看到過那些筆跡。在他家裡還見過她。她上半身和普通女子每什麼兩樣,下半身總是有一些雲氣。她很擅長彈奏鼓箏,音調淒婉,聽的人會忘記疲倦。那神曾對著女子說:「架起雲和我一起出遊吧。」女子同意了。於是從屋子裡湧出許多白雲來,女子試了試不行。神說:「你的鞋子下面有髒東西,你把鞋子脫了試試。」這女子嫁人以後,神就離開了。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有會治病會卜算的,有圍棋高手。只是王綸家的女子最神奇。
編者按:廁神,也就是管廁所的神。太平廣記裡面數次提到了廁神。其實人間的一切都有神在管著。這些女子得來的本領也說明了,中國的琴棋書畫,醫藥卜算都不簡單的是人間的技術或是約定。
原文:
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余少時見小兒輩等閒則召之,以為嬉笑。親戚間曾有召之而不肯去者,兩見有此,自後遂不敢召。景釣中,太常博士王綸家因迎紫姑,有神降其閨女,自稱上帝後宮諸女,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於世。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然皆非世間篆隸。其名有藻?篆、茁金篆十餘名。綸與先君有舊,余與其子弟游,親見其筆跡。其家亦時見其形,但自腰以上見之,乃好女子;其下常為雲氣所擁。善鼓箏,音調淒婉,聽者忘倦。嘗謂其女曰:「能乘雲與我游乎?」女子許之。乃自其庭中涌白雲如蒸,女子踐之,雲不能載。神曰:「汝履下有穢土,可去履而登。」女子乃磴而登,如履繒絮,冉冉至屋?下。曰:「汝未可往,更期異日。」後女子嫁,其神乃不至,其家了無禍福。為之記傳者甚詳。此余目見者,粗志於此。近sr迎紫姑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余屢見之,多
自稱蓬萊謫仙。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然其靈異顯著,無如王綸家者。
-----------------------------------------


扶乩當然比迎紫姑要大陣仗。在神壇前設一木盤,漆以紅硃,盤上安一個木架,架起一枝丁字形的乩筆,盤中裝滿細砂。於是香煙繚繞,術者焚符請神,然後兩個人站在盤邊,一人一邊扶著乩筆,等候乩筆在砂上寫字。這時候,正乩手將砂盤中的字逐一讀出,自有人在旁
  扶乩當然比迎紫姑要大陣仗。在神壇前設一木盤,漆以紅硃,盤上安一個木架,架起一枝丁字形的乩筆,盤中裝滿細砂。於是香煙繚繞,術者焚符請神,然後兩個人站在盤邊,一人一邊扶著乩筆,等候乩筆在砂上寫字。這時候,正乩手將砂盤中的字逐一讀出,自有人在旁紀錄。副乩手反而輕鬆,他只是神色肅然,幫著扶乩筆而已。有時候為了取信於人,卻叫兩個小孩去扶乩,此即所謂“乩童”矣。乩童要受過訓練,雖不識字,可是在乩盤中寫起字來,卻忽地龍飛鳳舞。尤其有些扶乩的裝置,是兩個人站在乩盤後面,離得遠遠,扶著伸得長長的乩筆來寫,寫的字跟乩童方向相反,即所謂“逆書”。這樣一表演,便更加容易取信於人了。只是有一點,王亭之曾留意過乩盤上的字,一律大草,有如畫符,真的無法辨認。乩壇上自另有人去認,一邊讀,一邊撥平乩盤中的砂,所以乩文其實可以由這個人口占出來。還有一點,若主壇的乩手能詩,請來的仙人便亦精吟詩,否則的話,便只能扶出有如廟宇神簽般的詩句,半通不通,模棱兩可。所以王亭之對於扶乩一事,始終有疑,覺得還是迎紫姑好玩一點。清代有一本書,名《仙壇花雨》,那就首首是很不錯的唱和詩了。所謂跟乩仙唱和,無非是扶乩的人作詩一首,然後乩仙降筆,依韻和成一首,倘如參加扶乩的文人學士多,扶一次乩便可得數十首詩,因此,縱然此中有弊,也難為主乩的人有許多詩才。而今時的乩手,能此道者恐怕已一人沒有。仙還是往日的神仙,可是只須換一代乩手,仙人便立刻欠缺詩才,這也是乩壇中人無法自圓其說的事。前輩乩手詩才好,可以舉一些故事來作證。清幹隆年間,吳興祚任無錫知縣,他素來不信神鬼。一日,聞有一秦姓人家的乩仙多靈異,便迳自前往,那時恰好乩仙已降壇,自云是李太白。吳興祚見是大詩人臨壇,便請道:“祈賜一詩。”乩筆判雲:“吳興祚何以不拜?”吳答:“詩好則當拜。”乩筆又判:“題來。”那時適有一隻貓兒蹲在壇旁,吳便指貓為題。乩筆再判:“韻來。”吳興祚便用“九、韭、酒”三韻來為難詩仙。誰知語音方落,乩筆已成一詩。詩曰── “貓形似虎十八九,喫盡魚蝦不喫韭。只因捕鼠大猖狂,翻倒床頭一壺酒。” 李太白的詩當然無此打油,只是能立時成詩,而且依所限的險韻,是亦可謂難能也矣。這個故事因此傳誦一時,只是不知當日吳興祚有沒有向乩仙叩頭。
-------------------------------------------------
《乩仙》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章丘米步雲,善以虯卜[1]。每同人雅集[2],輒召仙相與賡和[3]。一日,友人見天上微雲,得句,請以屬對[4],曰:“羊脂白玉天[5]。”乩批雲:“問城南老董。”眾疑其妄。後以故偶適城南,至一處,土如丹砂[6],異之。見一叟牧豕其側,因問之。叟曰:“此'豬血紅泥地'也[7]。”忽憶乩詞,大駭。問其姓,答云:“我老董也。”屬對不奇,而預知遇城南老董,斯亦神矣! [1] 
註釋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1]乩(jī基):舊時求神問事的一種迷信方法。兩人扶一丁字形木架於沙盤之上,謂神降臨時則木架移動劃字,藉以決疑或占卜吉凶,通稱“扶乩” 或“扶鸞”。
[2]同人:謂志同道合者。雅集:指詩文聚會。
[3]賡和:唱和。
[4]屬(zhǔ主)對:聯經為對偶詩句。
[5]羊脂白玉天:謂白云如羊脂白玉。
[6]丹砂:硃砂。
[7]豬血紅泥地:恰與“羊脂白玉天”相對。 [1] 
譯文編輯
章丘的米步雲,擅長扶乩算卦,每同人聚會。便召乩仙互相唱和。一天,有個朋友見天上微有云彩,忽得一聯,請乩仙對下聯。這一聯是:“羊脂白玉天,”乩仙批字:“下聯問城南老董。”大家懷疑乩仙對不上,所以亂說一氣。
後來有事到城南去,發現一處地方,土紅得像丹砂一樣,很感奇怪。正好看見有個放獵的老翁在一邊,便問他是什麼土,老翁說:“這是豬血紅泥地。”忽然想起乩仙的批詞,十分驚駭;又問老翁的姓,老翁說: “我是老董。”能聯對倒不奇,奇的是預先知道城南老董,這也太神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鬱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誌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
乩仙-聊齋志異
2018-04-29 由 一線養蜂小農 發表于故事
章丘的米步雲,擅長扶乩算卦,每同人聚會。便召乩仙互相唱和。一天,有個朋友見天上微有雲彩,忽得一聯,請乩仙對下聯。這一聯是:「羊脂白玉天,」乩仙批字:「下聯問城南老董。」大家懷疑乩仙對不上,所以亂說一氣。
後來有事到城南去,發現一處地方,土紅得像丹砂一樣,很感奇怪。正好看見有個放獵的老翁在一邊,便問他是什麼土,老翁說:「這是豬血紅泥地。」忽然想起乩仙的批詞,十分驚駭;又問老翁的姓,老翁說:「我是老董。」能聯對倒不奇,奇的是預先知道城南老董,這也太神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3lbqqpg.html


乩童起乩有可能把自己打死嗎?2009年3月基隆一名剛出獄的胡姓乩童,在神明遶境時突然起乩迎神,過程中不斷以狼牙棒猛打自己的頭部和胸部排除他殺可能,疑似是胡男起乩用力過猛,才釀成悲劇-38歲的胡男有毒品前科,當時才剛剛刑滿出獄,2009年3月22日上午基隆玄龍宮神明出巡,神駕經過胡男面前時,他突然起駕,不停地上下狂跳,還拿著狼牙棒猛力朝自己的頭部和胸部猛烈敲擊,胡男渾身是血,力道之猛讓狼牙棒上頭的鐵片都被打彎了,染上斑斑血跡,令人怵目驚心。胡男事後查出是因喝酒、吸毒起了作用,才跌倒致死  http://bit.ly/2Ikv7U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