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澳龍鳳宮"驚彩"新壁畫 - 金門部落 - 新浪部落 - https://goo.gl/ir81cH
泥ㄋㄧˊní馬ㄇㄚˇmǎ渡ㄉㄨˋdù康ㄎㄤkāng王ㄨㄤˊwáng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亡獲救的故事。構原為金人的人質,後趁機脫逃,倦極而息於崔府君廟,夢見神人,告以金人追騎將至,宜速去,已在門外備馬等候。康王驚醒,門外果有一馬,便躍而南馳,日行七百里。渡河後馬不再往前奔馳,下馬視之,竟然是一匹泥馬。後有「泥馬渡康王」的傳說。見《精忠岳傳·第二○回》。
古人的幽默段子,泥馬渡康王!
2016/12/29 來源:蟻經
靖康年間,趙構的父親宋徽宗趙佶、哥哥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去,至死未回中原。而康王趙構卻在北宋滅亡後,幸運逃脫於南京建立南宋政權。而關於趙構是如何從金兵手中逃脫,就出現了一個特別神奇的故事叫「泥馬渡康王」。
泥馬渡康王
關於這個故事有多個版本,官方點的版本如下:
靖康之恥後趙構被押往金營為人質,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金兀朮追擊康王到了夾江邊,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因有神聖護住,遮了兀朮的眼,故趙構成功逃脫追捕。
等康王騎馬過江後那馬便癱倒在地,等趙構回頭一看,只見那馬變成了一匹泥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趙構頓時明白了「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麼不壞?」言未畢只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得神力保佑!若果然復得宋室江山,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接著趙構變逃回南京建立了南宋。
尼瑪過江
相對於相當奇幻和中規中矩的官方版本,另外一個民間版本卻幽默俏皮的多:
話說當年康王趙構苦戀一貌美女子,曰白罌粟。但女子遲遲不允。某次,二人約,康王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懸崖邊, 回頭對著心愛的女孩白罌粟說:「我最後問你一句,你到底能不能嫁給我,如果你不嫁給我,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我就從這個山崖跳下去」, 女孩被感動了,對著康王大喊一聲「嫁」, 結果馬從山崖跳了下去,但是,跳下懸崖後高頭大馬變成了泥馬,一緩衝,康王無恙泥馬碎,白罌粟大悲後大喜,遂允康王,從此,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遂有此佳話傳世,也作「泥馬度康王」。
泥馬渡康王
雖然兩個版本題材各異,主題不同,但是歷史上任何有名的歷史故事往往傳遞著一定觀點的。對於「泥馬渡康王」這個故事,第一個版本當然是作者要把康王塑造成一個受到神保佑的皇帝,以「真命天子」的身份來論證其正統地位。而後一個版本則體現了民間對於趙構的真實看法,以故事的詼諧和冷幽默來看,作者當然是在調侃趙構。而放到古代這麼嚴肅的文化氛圍中,這個故事便直接是在表達對趙構的一種看不起態度。
那為什麼當時民間看不起趙構呢?無外乎其窩囊沒骨氣。趙構被虜往金營的路上,他的原配夫人邢秉懿墜馬流產,而且才流產沒幾天就被金軍將領「蓋天大王」凌辱。五個女兒中三個死在途中,均是兩三歲的孩子。到了金國上京,兩個倖存下來的女兒與他的夫人邢秉懿、他的母親顯仁皇后韋氏一起被送進「洗衣院」--金國皇家妓院當了「慰安婦」。
靖康之恥
面對漢人最不能忍受的「國破家亡」「殺父之仇」與「奪妻之恨」全讓趙構趕上了,這麼大的仇恨別說一國皇帝,就是一介草民也要奮起以命相搏的,但是趙構後來的做法卻讓人大跌眼鏡,他不但不抗金,為了苟且偷安還一個勁向金朝乞降,在當起職業逃跑皇帝的時候,他還跟金朝訴苦自己窮途末路,都沒地方逃跑了,哀求金朝不要再追他。就是這麼個沒志氣的皇帝,難怪民間要編故事調侃他。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46Ggdd.html
滑縣民間故事:泥馬渡康王
2017-03-10 由 周末愛攝影 發表于故事
根據《南渡錄》記載:靖康年間,趙構在金國做人質。一天夜晚,他甩掉看守逃跑了。逃到磁州的崔府君廟,想在廟裡休息一下。這時的他,真是又困又累,一會就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忽然聽到有人叫他:「快起來,金兵來抓你了。」
趙構睡的正香,聽到喊聲,一骨碌就爬了起來。側耳傾聽,從遠處傳來嘈雜的人馬聲。來到廟外一看,一隊騎兵正舉著火把往這邊趕來。趙構的腦袋轟的一聲就大了,心想:我雙腿怎麼能跑過金人的快馬,這下完了。正在著急,一回頭,一匹快馬打著響鼻站在台階上,他什麼也顧不上了,飛身上馬向南狂奔。
金兵在後面窮追不捨。跑了一陣,黃河攔住了去路。前面河水滔滔,大浪拍岸,連一條船的影子都沒有,身後火把點點,馬蹄聲越來越近了。趙構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在這生死關頭,只見那匹馬縱身一躍,跳到奔騰咆哮的河水之中。康王只覺得像騰雲駕霧一樣,耳邊呼呼的風聲,不時有水珠打在臉上。他雙手抱住馬脖子,把眼一閉,心一橫:是生是死聽天由命吧。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康王睜開雙眼,看見已經到了黃河南岸,追兵也不見了蹤影。那匹馬輕輕將康王放到地上,跑入樹林不見了。
趙構只好慢慢步入林中,只見樹林裡有座古廟,廟門的舊匾額上書寫著「神馬寺」三個大字。趙構也無心觀看,只想快點兒進廟休息。剛進廟門,就看到廟堂上站著一匹濕淋淋的泥馬,好像剛從水裡出來一樣。
趙構想:「難道就是此馬馱我過河不成?」又一想,失聲道:「不對呀,這是一匹泥馬呀,泥馬見水了不就化了麼。」話音剛落,泥馬化成了一堆泥巴。
康王恍然大悟:這次之所以能夠死裡逃生,原來是神馬一直在暗中保護自己呀。於是,他走到已融化了的泥馬前,許願道:既然神馬能保佑我趙構不死,也一定能夠拯救大宋江山。如果將來我能當上皇帝,一定要重修廟宇,為神馬再塑金身。
此後,南宋在與北國的戰鬥中,大多是負多勝少,老是被追著屁股打。儘管有岳飛、韓世忠等將領的頑強抵抗,英勇北伐,但由於趙構奉行的是妥協投降政策,北伐往往是中途夭折,其勢力再也沒有擴展到黃河流域,趙構也就不可能兌現故事裡「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的諾言了。
後來,黃河南岸的滑州人根據故事傳說,把泥馬神像請進神馬寺,並將寺名改為泥馬廟。泥馬廟遺址在老店鎮泥馬廟村。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mmkvjyz.html
宋高宗「泥馬渡康王」的神話九百年來不知騙了多少人
2016-09-06 由 掌心春秋 發表于歷史
《掌心春秋》前些天與大家分享了北宋靖康之恥的歷史往事,引起了許多朋友的興趣。作為大宋王朝的一段傷痛歷史,讀來令人又氣又痛又惋惜。儘管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但這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靖康之恥都說是宋朝皇族不堪回首的傷痛,卻也有人是這一事件的受益者,在編者看來,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康王趙構,他藉此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宋高宗。尤其可氣的是,這位宋高宗還杜撰了一段「泥馬渡康王」的傳奇,藉以來神化自己。九百多年來,這段神話不知欺騙了幾代多少人。
(宋高宗趙構)
據史料,趙構,字德基,(1107—118),乃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趙構在位35年,是南宋開國皇帝,北宋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趙構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趙構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南宋政權初建,他迫於形勢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
建炎三年(1129年)舊曆二月,金兵奔襲揚州,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稱苗劉兵變。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復辟」。
再復皇位,趙構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對於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他嚇得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並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溫州。
...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後,趙構才又回到紹興府、臨安府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金兵暫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在這一時期雖然在防禦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但仍是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始終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活動的秦檜予以重用,任為宰相,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
紹興二年(1132年),高宗遷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東南站穩了腳跟。
紹興十年(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欽宗後自己必須退位,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
不久,他下旨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接著,他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遂同金朝簽定了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巨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訪送去。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帝。
以上是歷史詞條從正史角度介紹的宋高宗趙構。其中有他在建炎三年(1129年)被金兵追襲揚州時,他「狼狽渡江」一句。而有關他如何「泥馬渡江」則隻字未提。
但後人說起康王趙構,都會把這一傳說與他連在一起。民間有關這一傳說的版本則有好幾個。我們不妨比較一下。
版本之一:在山東肥城一帶,有一個神話傳說:北宋末年,時為康王的趙構赴金營為人質,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這匹馬居然載著趙構渡過黃河的一條支流,過河後即化為泥塑之馬。
版本之二: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錄》,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條中寫道,高宗為王尚書雲迫以使虜,磁人擊斃王雲。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據說「泥馬渡康王」之「渡」,明確的記載最早就是見於此條。
版本之三:趙構即位後,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據說,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捨生忘死地背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幸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藥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版本之四:康王趙構曾苦戀一貌美女子,名叫白罌粟。但女子遲遲不允。某次,二人約,康王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懸崖邊,回頭對著心愛的女孩白罌粟說:「我最後問你一句,你到底能不能嫁給我,如果你不嫁給我,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我就從這個山崖跳下去」,美女被感動了,對著康王大喊一聲「嫁」,結果馬從山崖跳了下去,但是,跳下懸崖後高頭大馬變成了泥馬,一緩衝,康王無恙泥馬碎,白罌粟大悲後大喜,遂允康王,從此,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遂有此佳話傳世,也作「泥馬度康王」。
最精彩的描寫莫過於錢彩老先生在《說岳全傳》中寫的那一章:第二十回金營神鳥引真主夾江泥馬渡康王。書中寫道,宋朝老臣崔孝扮作馬醫混入進軍大營,騙得金兀朮信任,得以見到已被金兀朮收為王兒的康王趙構,向他宣示了徽欽二帝血詔。於是,康王決定逃離金營完成王業並在神鳥引領下成功出逃。
...
書中對康王泥馬渡江一段寫的十分精彩。說是康王的坐騎被金兀朮用箭射倒,徒步奔跑的危急時刻:
「只見樹林中走出一個老漢,方巾道服,一手牽著一匹馬,一手一條馬鞭;叫聲:「主公快上馬!」康王也不答應,接鞭跳上了馬飛跑。兀朮在後見了,大怒,拍馬追來,罵道:「老南蠻!我轉來殺你。」那康王一馬跑到夾江,舉目一望,但見一帶長江,茫茫大水。在後兀朮又追來,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大叫一聲:「天喪我也!」這一聲叫喊,忽然那馬兩蹄一舉,背著康王向江中哄的一聲響,跳入江中。兀朮看見,大叫一聲:「不好了!」趕到江邊一望,不見了康王,便嗚嗚咽咽哭回來。到林中尋那老人,並無蹤跡。再走幾步,但見崔孝已自刎在路旁。兀朮大哭回營。…」
「且說那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箇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康王走入廟門,門內站著一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暗自想道:「難道渡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麼不壞?」言未畢,只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深荷神力保佑!此回叫做「泥馬渡康王的故事」。……」
相傳「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版本有的發生在今山東省泰安肥城市內,至今那裡有一條名為康王河的河流;有的版本發生在江蘇泰興、靖江一線。還有的版本流傳於陝西漢中一帶。
據說在河南商丘市夏邑縣黃河支流北沙河有個馬頭鎮,是泥馬馱康王過河後僅剩馬頭的地方。在河南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大寨灣村南有康王遺址等。
歷史上的宋高宗除了這段神話外,且不說政績,他的書畫藝術還是很受後世推崇的。
「泥馬渡康王」的歷史真相
2017-01-09 由 憶城千年行 發表于歷史
1
象棋中有一類殘局叫做「泥馬殘局」,其中也有以「臥槽泥馬」為名的殺法。此類殘局來源於「泥馬渡康王」的傳奇故事。
「泥馬渡康王」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北宋末年,康王趙構被金人扣為人質,在金兵押著趙構北上的途中,趙構僥倖脫逃。
當他逃到磁州時,夜色已深,於是便在附近一座供奉崔府君的廟中夜宿。令人奇怪的是,當趙構睡覺時,有神人託夢給他說金兵將至。
2
趙構驚醒,跑到廟外看見有一匹馬,遂乘馬狂奔而去。這匹馬居然載著趙構渡過了黃河,過河後,立即化為了泥塑之馬。
「泥馬渡康王」故事明顯具有傳奇色彩,是根據一定的歷史事實編撰和發揮而成的,但它又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
趙構赴金營為人質,歷史上確有其事,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已經攻至開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
3
金人要求以親王、宰相為人質,方可退兵。宋欽宗命康王趙構前往金營,接下來的事情就與傳說的內容完全不一樣了。
在金營拘禁期間,趙構毫無畏懼的表現與一般人迥然不同。金人藉此疑懷趙構不是親王,因此軟禁他20餘天后將其遣返故國。
而且,也並不是像「泥馬渡康王」故事中那樣,是押解著趙構北上的。所以,遣返中的趙構根本無須逃跑,更不會藉助「泥馬」渡江。
趙構回國後,宋欽宗只好命康王趙構的兄長,肅王趙樞代替趙構,赴金營為人質。在宋欽宗答應割地、賠款等要求後,金人暫時撤軍,肅王卻沒有被放還,而是被擄北去,當了趙構的替死鬼。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9kz3kg.html
泥馬渡康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亡獲救的故事。構原為金人的人質,後趁機脫逃,倦極而息於崔府君廟,夢見神人,告以金人追騎將至,宜速去,已在門外備馬等候。康王驚醒,門外果有一馬,便躍而南馳,日行七百里。渡河後馬不再往前奔馳,下馬視之,竟然是一匹泥馬,而暗中庇佑高宗的就是保生大帝。後有「泥馬渡康王」的傳說。見《精忠岳傳‧第二十回》。康王是個趙構,有功勞的是保生大帝和泥馬,助康王逃亡獲救。就字面翻譯,即「泥馬幫助康王渡河」的意思。
泥馬渡康王
相傳,保生大帝雖然登及上界,但是,他的內心卻依然十分地眷戀故園,因此經常監視且庇佑凡間。時常出現于人簡,為斷效力,或拯救世人。他時常出現幫助皇帝抵御賊寇,或指揮神兵助戰,而得大勝。
例如,當宋高宗仍為太子,入金做為人質的時候,有一回,他乘機脫逃,走著走著,他竟來到崔子廟前,但是,因苦于沒有馬匹可騎,所以還一直擔心著自己可能難以逃脫,而又被捉了回去。這時,突然聽到馬的嘶啼聲,回頭一看,果真有一匹馬停在廟前不遠之處,趕忙地他便騎著這匹馬直往南方奔逃,這時,金兵也已經追趕來了。當高宗逃到江邊時,回頭一看,竟遙見天將神兵正在替他阻止抵御金人,他便乘機逃過江去,安全抵達故國。不料,當他一過了江,這時才發現他所騎的居然是匹泥馬,而暗中庇佑高宗的就是保生大帝。這就是所謂「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由來。
流離朝廷:“泥馬渡康王”的傳說
大凡開國帝王,都會有不同于常人的傳奇,人們由此對他們“真命天子”的身份確信不疑,趙構也不例外。南宋民間流傳著“泥馬渡康王”的故事,其主人公就是趙構。故事情節十分簡單,但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一說北宋末年,時為康王的趙構赴金營為人質,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這匹馬居然載著趙構渡過黃河,過河後即化為泥塑之馬。
趙構赴金營為人質,曆史上確有其事。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已經攻至開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金人要求以親王、宰相為人質,方可退兵。欽宗命康王趙構前往金營。接下來的事情就與傳說的內容完全不一樣了。在金營被軟禁了20余天後,幸運降臨到了趙構的頭上。金人不知出于什麼原因,懷疑趙構不是親王,將其遣返,而不是像故事中那樣,押著趙構北上,所以趙構根本無須逃跑。欽宗只好命肅王趙樞代替趙構,赴金營為人質。在欽宗答應割地、賠款等要求後,金人暫時撤軍,肅王卻沒有被放還,而是被擄北去,當了趙構的替死鬼。
另一說為南宋初年,趙構已經即位,朝廷遷到揚州,金兵大舉南下,前鋒即將攻到揚州城下,趙構事先沒有得到戰報,此時聞訊,連夜倉皇出逃。他怕追兵趕上,藏匿在江邊神祠內,月光下忽然發現祠中泥塑馬動了起來,于是乘騎此馬渡過長江,逃到了杭州。
和前一個版本相比,後一個版本的真實成分似乎更大一些,除了緊扣故事主題的“泥馬渡江情”節外,其他情節都有據可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趙構在應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金人得知趙構重建趙氏政權,馬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趙構立足未穩,將其一舉消滅。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內心惟恐重蹈靖康之變的覆轍,不顧主戰派大臣和將領們的反對,于十月將朝廷遷至揚州。建炎三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襲揚州,攻陷天長,前鋒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里。高宗此時正在後宮尋歡作樂,乍聞戰報,慌忙帶領少數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也給趙構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他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宋代樓船其實,這兩個版本的內容大同小異,只是在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時間上出現了分歧,前者在北,後者在南;前者為即位前,後者為即位後。傳說固然都是些杜撰附會,甚至是無稽之談,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曆史的真實。“泥馬渡江”故事的地域和時間跨度,正顯示出趙構在北宋末南宋初的這段時期內從北到南、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即位前,在河北的逃跑途中,趙構和大臣在寒冷的曠野中燒柴溫飯,一起在茅舍下就食。即位不久,又發生兵變。扈從保駕的禦營司將領苗傅、劉正彥等人因不滿宦官的胡作非為,包圍行宮,誅殺宦官,脅迫高宗讓位于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由哲宗孟皇後垂簾聽政,改元明受。兵變曆時兩月,後由韓世忠起兵平叛,高宗複辟。僅僅過了半年,金兵突破了長江防線,直撲宋廷所在地杭州而來。高宗退無可退,只得入海避敵,在溫州沿海漂泊了4個月之久。前有惡浪,後有追兵,衣食物資也無法及時得到供給,南宋君臣的窘迫之狀可想而知。一次,高宗饑餓難耐,命令停船靠岸,自己步行到一所寺院索食,僧人不及准備,只好以5枚炊餅進獻,趙構居然連吃了三枚半,原本養尊處優的他方才真切地體味到饑寒交迫的感受。
但是這一切似乎並未磨礪出趙構堅韌的意志,也沒有激發起他的斗志;恰恰相反,曾經在金營作人質的經曆,讓趙構親眼目睹了金兵的強悍和凶殘,每當想起,他還心有余悸。他拋棄了父兄被擄、國土淪陷的國仇家恨和中原浴血奮戰的軍民,甯可忍受道路風霜,只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在逃跑途中,高宗還時時不忘向金人乞和,他一再派出使者前往金營,在國書中竟然自稱“康王”,說自己未得金朝允許黃天蕩之役就登基稱帝,實為大錯,現在甘願放棄帝位,向金朝稱臣。卑躬屈膝、搖尾乞憐之態躍然紙上。高宗的哀求根本阻擋不了金兵繼續南下,倒是南宋廣大軍民的奮起抵抗,使金兵屢遭挫敗,加上江南氣候潮濕,河道密布,不利于金朝騎兵作戰,金軍主帥完顏兀術決定撤兵。金兵北撤途中,遭到南宋軍民的不斷攻擊。撤至鎮江時,宋將韓世忠率水師截斷了金兵的歸路,將其逼入建康東北70里處的黃天蕩,宋軍以8000人的兵力包圍10萬金兵。雙方相持48天,金兵屢次突圍均告失敗,最後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兀術大軍剛逃出了韓世忠的包圍,抵達建康,又遭遇岳飛所部阻擊,又被打敗,岳飛收複建康。金軍此後再也不敢渡江。
建炎四年四月,高宗在海上獲悉金兵北撤,才從溫州經明州回到越州。越州地理位置偏僻,漕運很不方便,南宋朝廷的大批官員、軍隊集中此地,物資供應無法得到保證。相比之下,高宗對逃難時曾經停留過的臨安(杭州)念念不忘。那里交通方便,江河湖泊交錯,金人的騎兵無法馳騁,大大增加了高宗的安全感;又地處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基本可以滿足南宋朝廷的需要;而且自唐、五代以來,杭州經過了長期的開發建設,已經一躍成為繁華秀麗的“東南第一州”,它對于剛剛飽經流離之苦、熱切渴望安逸生活的高宗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紹興二年(1132),高宗遷都杭州,南宋朝廷終于獲得了喘息之機,初步在東南站穩了腳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