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光榮感 救活瀕危的母語 - 今周刊 http://bit.ly/37YoEcm
英國威爾斯語言協會主席瑪莉.豪斯花了數十年,搶救威爾斯語,讓逐漸衰退的使用人口止跌回升,細究原因,法律工具、媒體傳播和塑造民族光榮感都是要素。她,用光榮感 救活瀕危的母語 - 今周刊 http://bit.ly/37YoEcm
走在英國西南部的威爾斯地區,是英語系國家少見的樣貌。街道上,所有的路名、地標,除了英語,還有一長串難懂的拉丁字母;在不少銀行、醫院,也提供威爾斯語的專業服務;一旦遠離大城市,若你不主動開口用英文問路,耳邊傳來的,全是威爾斯語。這是一場歷經半世紀的運動所帶來的成果,其中,威爾斯語言協會及其主席瑪莉.豪斯(Meri Huws)功不可沒。她12月15日、16日受邀來台擔任「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復振國際研討會」的主要講者,《今周刊》專訪瑪莉.豪斯,分享威爾斯經驗。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共有七千多種語言,但消失的速度卻相當快,平均每個月就有兩種語言滅絕,全世界有96%的語言,不到4%的人口在使用,其中有兩千種語言更是不到一千人會說。以此速度下去,有一半以上將在本世紀結束時消失。其中,台灣有七種原住民語言已經流失,另有葛瑪蘭語、邵語等七種語言是極度危急。
「透過語言人們保留了族群的歷史、傳統、習俗和記憶,以及獨特的思惟模式與意義,因此語言在人權保護和永續發展目標上都至關重要。」18年11月,聯合國將19年定為原住民語言國際年,希望提高人們對瀕危語言的重視。
威爾斯語也曾面臨困境,在瑪莉.豪斯及同伴的努力之下,讓威爾斯語的使用人口止跌回升。21世紀初,該地區還有5成人口會說威爾斯語,98年只剩下約18%,轉變到18年約有20%能流利使用。甚至,在威爾斯有87%公務機關提供威爾斯語通話服務,高達93%的公務信件若用威爾斯語發信,可收到威爾斯語的回覆,在在顯示,這個曾被遺忘的語言,重新活過來了。
瑪莉.豪斯
立法推動公部門使用
讓逐漸流失的人口止跌回升
「最重要的,就是要確保威爾斯語和英語,有同樣地位的對待。」從小在威爾斯長大的瑪莉.豪斯,捍衛威爾斯語數十載,她在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取得法律與政治學位,後來攻讀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學士後,在走上語言保存運動的終身志業前,曾有一段時間當社工,後來陸續在多所大學任職,從○五年至一二年擔任威爾斯諮詢委員會的主席,在英國政府正式成立威爾斯語言協會後,她成為主席,後來還創辦並擔任國際語言協會主席。
如同台灣由多元族群組成,英國從不是單一民族國家,包含了蘇格蘭蓋爾人(Scottish Gaelic)、威爾斯人(Welsh)、愛爾蘭蓋爾人(Irish Gaelic)、曼島人(Manx)和康瓦爾人(Cornish)共五族群。「威爾斯語和台灣一樣,也曾在獨裁政權下漸漸沒落,後來才通過法律復振。」曾參訪當地的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說。如同台語、客語在學校曾是禁用語言,一旦學童在學校說了威爾斯語,脖子上會被掛上「不准說威爾斯語」的牌子,並且遭受體罰。
「威爾斯語沒落有幾個原因,包含當地煤礦沒落後,本地人口外移工作,英語成為官方正式語言、學校也不教威爾斯語,父母也不傳承給小孩。」瑪莉.豪斯說明。
瑪莉.豪斯指出,轉變的關鍵,和幾波相關立法有關。一九六七年,英國首次立法讓威爾斯人可以在法庭上使用威爾斯語。但是真正的改變,是九三年的關鍵立法《威爾斯語言法案》,明確訂定要將威爾斯語和英語,在威爾斯地區的公部門被平等使用。九七年,威爾斯議會和威爾斯政府成立,在二○一一年,正式給予威爾斯語官方地位,人民獲得使用威爾斯語的權利,並創辦威爾斯語言協會來促進語言復興。
從日常全面滲透
挨家挨戶指導家長雙語教育
在威爾斯語言協會的組成中,包含政策、行銷、教育、補助金等六個部門,從多元面向促進威爾斯語的使用,公部門的雙語軟硬體應用。同時,有別於一般母語運動常把對象集中在長輩,威爾斯語言協會針對兒童、青少年舉辦威爾斯語搖滾樂、電視節目、電影等;也培訓助產士、到府醫護人員,挨家挨戶提供資訊並指導家長使用雙語教育;另外,也培訓幼教老師,從幼兒園時期進行雙語教學。
「我們有威爾斯語頻道、廣播電台、報章雜誌,甚至還有威爾斯語的《Minecraft》手機遊戲。」瑪莉.豪斯驕傲表示。威爾斯語和英語擁有同樣地位,從生活面可見一斑,九月時,曾有一位民眾向威爾斯語言協會抗議,表示當地的匯豐銀行不受理他以威爾斯語寫的信,要求以英文重寫,後來事件鬧大,導致匯豐銀行出面道歉。
「火車站的標誌、廣播班次,都會先用威爾斯語講一遍,再來才是英文。」甫自威爾斯第二大城Swansea念完研究所返台的唐瀚宇,印象特別深刻。他表示,除了畢業典禮以雙語進行,在他旅行時,強烈感受到「越往北方走,路上聽到的都是威爾斯語,很少人講英語。」
威爾斯的語言復興運動
威爾斯的語言復興運動,潛心於營造能夠讓人不管面對面、書信往返和上網,都能和英文有同等暢通的溝通管道。(圖片取自Comisiynyddy Gymraeg推特)
承載文化、歷史價值
讓族人覺得「我講母語我驕傲」
雖然他不會講威爾斯語,卻感受到這是一個活著的語言,背後的文化、歷史也都和大眾認知的英國人有別。唐瀚宇舉例,曾在學校看球賽轉播,有一場比賽是威爾斯對上英格蘭,支持者各擁山頭,最後威爾斯打贏了,差點滋生打架情事,「很能感受到威爾斯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國家。」唐瀚宇強調。
威爾斯國土面積占英國不到一成,作為社會的相對少數,卻能使語言「死裡復活」,瑪莉.豪斯分析原因,認為「提升語言的光榮感」,是除了立法手段以外,最重要的因素。
「面對少數語言的保存,不會只有一種答案,最重要的是,來自組織、社區和個人的全面動員,才能找到共同的有別於其他語言的方法。」作為前國際語言協會主席,瑪莉.豪斯期待每個國家都能積極參與在語言保護行列,因為語言不只是用來溝通的工具,更是承載該族群專屬的世代文化、歷史,價值極其珍貴-她,用光榮感 救活瀕危的母語 - 今周刊 http://bit.ly/37YoEcm
【民報】從英語做為國家語言說起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九月 5日, 2018
台式中文叫「國語」,它算是今天在台灣廣泛使用的語文,「國語」在台灣被強迫使用有六、七十年,寫的講的都變成了通用語文,它的地位,很無奈的說,已經難以取代。稍微可以告慰的是;台灣「國語」已發展成有異與中國的普通話,正體與簡體,用詞與發音腔調的不同,差異越大,就更凸顯兩邊(國)的不同,就如發展出來的美語,澳語之與英式英文的差異,台灣中文是可在華語圈中獨立出來的強項。(註;筆者強烈反對把台灣人叫做華人,目前台灣應歸類為「華語系」國家。)
當賴清德提出要將英語與中文並列做為將來台灣的國家語言時,想到的是,他要模仿新加坡,把台灣與國際聯結,能更清楚的脫離中國的意識型態等的混淆糾纏,接著想到的是,河洛意識,與客家意識強烈的台灣人會有一些反彈,質疑本土語言或將更難存活,尤其是客語。
筆者早在八十年代就主張以英語做為國家語言,把本土語言交給各族群各自努力,國家則從旁協助,如果自家族群無心,那也只能面對「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的結果,最後會淪為不會客家話的;「我有客家血統或血緣」的客家人,這還得靠有無承認自己是客家人的光榮感。
筆者一生為客家事務代言,台灣經過「還我母語」運動,客委會已運作多年,還享有客家電視頻道,諷刺的是;客家團體聚會,還大都以「國語」發聲,85%客家人居住的新竹縣,只有老人與老人在講客家話,其它街頭巷尾鎮公所辦事都以「國語」為主。
用英語做為國家語言,與中文並立,從教育開始,年齡越早越好,當台灣與世界接軌徹底國際化,在台灣英語就會取代中文或至少是並用,台灣可蛻變成為「英語系國家」。
用英語為國家語言,有讓台灣脫胎換骨的好處,請讀者憑自己的想像,對筆者個人而言,至少可以堵住「你說中文,寫中國字,你就是中國人」的謬論。
好的中華文化可以保留,也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順便一提的是;很多來台觀光的中國人說;羨慕台灣保有傳統的「中華文化」,說什麼溫良恭儉讓是在台灣被保留下來的「中華文化」,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筆者記憶的中華文化卻是中國文化的,搶,騙,偷,吹牛,貪,腐...全是負面的,國共一個樣,中國人可不要忘了,台灣受日本統治半個世紀的影響,除了食,衣,住,行,還有守法, 嚴謹,認真,清潔,衛生,勤儉 ,還有國民黨一直提倡而無結果的禮,義,廉,恥......。
台灣有今天,是台灣人的渡過黑水溝後的基因突變,七十多年來的KMT的殖民統治,經過民主化,同時也教化了國民黨。台灣被壞的中華文化有所影響,也傳承了優質的日本文化,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有人的樣子,應該是日本人的樣子,日本的文化,那麽值得保存的「中華文化」是什麼?想不出來,很抱歉,大概只有繁(正)體字的「書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