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億放水流!歐盟銷毀2.15億劑新冠疫苗
2023/12/18 15:09
外媒披露,歐盟銷毀的新冠疫苗價值超過40億歐元。(示意圖,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媒披露,由於新冠疫苗需求降低,歐盟銷毀了2.15億劑的新冠疫苗,價值超過40億歐元(約台幣1367億元)。
《政客》(Politico)報導,自從2020年底批准第一批新冠疫苗以來,歐盟已總共接收 15 億劑疫苗,隨著接種率下降,疫苗陸續過期,許多疫苗已經被銷毀,估計銷毀數量大約2.15億劑。
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歐盟國家之中,銷毀數量排名第一的是愛沙尼亞,全國每人丟棄的疫苗數量超過1劑,緊追在後的是德國。
報導指出,若以每劑平均價格19.39歐元推算,銷毀的疫苗價值超過 40 億歐元。這筆龐大的數字相當於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或克羅埃西亞每年的醫療保健支出。
1367億放水流!歐盟銷毀2.15億劑新冠疫苗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jH0fq


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2023/01/14 13:57
 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WahYjt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65歲以上老人接種BNT次世代雙價疫苗21天內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須進一步調查;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在昨天(13日)於官方網站公布監測,發現輝瑞/BNT次世代疫苗可能的安全訊號,65歲以上老人接種BNT次世代雙價疫苗21天內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須進一步調查。至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則「沒有」監測到類似現象。
 我國僅有購買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沒有購買BNT次世代疫苗。雖然去年底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要求加購BNT次世代疫苗,甚至攻擊衛福部官員「禽獸食祿」,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我國目前的莫德納疫苗量充足,今年還有1500萬劑合約,且二者效果無明顯差異,因此沒有加購BNT次世代疫苗。
 美疾管局指出,它們的疫苗安全監控體系「疫苗安全數據庫」(VSD)監控疫苗接種後的數據發現,接種BNT次世代疫苗加強針的65歲以上民眾與接種疫苗後的22天到42天相比,雙價疫苗在接種疫苗後的21天內更有可能發生缺血性中風。莫德納雙價疫苗則無類似現象。
 不過疾管局也同時強調,「疫苗安全數據庫」(VSD)中的信號可能還有其它混雜因素,值得進一步調查,且其它監測系統沒有出現類似信號,包括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數據庫、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庫、CDC和美食藥局的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輝瑞/BNT的全球安全數據庫和其它國家的統計等,都未監測到類似現象。
 美疾管局最後也補充,儘管目前全部的數據都表明「疫苗安全數據庫」(VSD)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臨床風險,但仍要和公眾公布這些信號,CDC和FDA將繼續評估來自這些和其它疫苗安全系統的額外數據,也不建議改變疫苗接種做法,仍建議6個月及以上的每個人都及時接種疫苗,包括目前有的次世代雙價疫苗在內。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WahYjt
CDC & FDA Identify Preliminary COVID-19 Vaccine Safety Signal for Person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 CDC https://bit.ly/3WcdfOn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推估,中國為了降低對於經濟衰退的影響,進而放手讓疫情「快上快下」。(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2022/12/27 20:4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升溫,官方卻大動作解封,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推估,中國此次作法應該是為了降低對於經濟衰退的影響,進而放手讓疫情「快上快下」,而台灣一向將人民健康放在最優先,防疫走保守但穩健的路,應該就繼續走自己的路,建議對於中國入境者提高邊境監測強度。
 洪子仁指出,每個國家與地區對於疫情有不同的考量,台灣一向將人民健康放在最優先,在最少人命損失的前提布局,努力降低感染率與致死率,因此逐步解封,在觀察日韓等地的前例後,度過輕症適應期,對疫情比較可控時,再放寬邊境政策與口罩禁令。
 不過,洪子仁提到,中國有中國的思維,現在走的路是讓確診數快速上升,後續就會快速下降,缺點是儘管病毒株致病率低,但絕對確診者數多的情況下,脆弱族群勢必仍會有人命損失,優點則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快上快下」會讓經濟衰退時間短一點,否則若走台灣的路慢慢來,恐怕解封要等到明年6、7月。
 洪子仁認為,不同的政府策略,走不同路線就有不同結果,沒有對錯,但現在最需要關注的是,當中國大規模感染時,會不會像上次英國、印度產生新的變異株,對於全球大流行的影響需要再觀察。
 洪子仁也強調,中國資訊不透明,但防疫不是憑感覺,而是憑科學。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兩岸4航點,每天從中國入境台灣約800人,占整體約2.4萬人的3.5%,這個比例不算高,還看不出來會對台灣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洪子仁仍建議,以防萬一,要提高邊境監測強度,例如原本入境體溫37.5度要篩檢,對於中國入境者可降為37.3度就視同發燒監測,若是確診,更要進一步定序病毒株,提升變異株的監控,但此舉不是歧視,而是關心旅客健康狀況,也可作為防疫政策參考。他也強調,該害怕要害怕,但也不必過度恐慌,可不可怕還是看數據。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台灣超額死亡全球第三低 王必勝:防疫策略不會走回老路
台灣超額死亡率是全球第三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超額死亡全球第三低 王必勝:防疫策略不會走回老路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vM0GK
2022/10/11 15:50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灣仍處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高原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11)日表示,台灣COVID-19致死率是OECD國家第六低、若以每百萬人口死亡數來看是第四低,超額死亡更是全球第三低,顯示防疫成效,王必勝強調,台灣不會走回老路,不會禁止內用、不會停班停課、不會管制人流,會在疫情可控下穩健開放,恢復正常生活以促進經濟發展。
公衛專家詹長權在臉書上批評,台灣現有的防疫指揮系統和執行中的防疫措施,無法將疫情壓制在「低感染數和低死亡數」的可控制狀況下的與病毒共存的目標」,並質疑「台灣新冠防疫的新方向在哪裡?」
對此,王必勝說,與世界評比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重點國家中,我國COVID-19的致死率是0.17%,是OECD國家中第六低。若看每百萬人口死亡數,台灣是OECD國家中第四低。即使在Omicron大流行階段、目前處於確診數高原期,我國的重症率仍持平,並沒有升高,而每週的致死率則是持續在下降。
王必勝也提到,國內因COVID-19死亡的個案當中,有90%以上都有共病,因此沒辦法斷定是否單純因COVID-19死亡,而經濟學人以「超額死亡」做為判斷,疫情期間總死亡人數減去非疫情期間預期總死亡人數,數字愈高,表示疫情造成的死亡情況愈嚴重,而台灣的超額死亡率是全世界第三低,反映出並沒有因為醫療排擠等相關因素造成多餘的死亡。他強調,這些都是真實的成績,也是全民的成績。
對於詹長權指指揮中心防疫措施沒有做到「低確診數下與病毒共存」,王必勝也回應,不知道低確診數的與病毒共存是否意思是要向中國一樣「封城」或「清零」,他強調,「很確定的是我們不會走回老路,不會再禁止內用,不會停班停課、管制人流,也不會邊境嚴管,這些都是過去清零時代做的」今年4月起進入共存的新台灣模式後,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疫情可控下,穩健一步一步開放,目的就是要回復正常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台灣超額死亡全球第三低 王必勝:防疫策略不會走回老路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vM0GK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KbD3H
今年4月起爆發武漢肺炎Omicron本土疫情後,染疫人口迅速增加,今年6月4日已有10%人口染疫,至今天累計染疫人口突破20%,今年已累計468萬791人確診。(法新社、歐新社,本報合成)
2022/08/06 16:32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今年4月起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Omicron本土疫情後,染疫人口迅速增加,今年6月4日已有10%人口染疫,至今天累計染疫人口突破20%,今年已累計468萬791人確診。
Omicron傳播速度超快,比之前Alpha、Delta變異株本土疫情造成更多人確診,至今仍每天有約2萬例確診的速度增加。從6月4日到今天止,僅2個月就增加了一成人口確診。
我國染疫人口超過10%後,本土疫情開始逐漸脫離高原期,現在單日2萬多例確診的「平原期」也已經持續約一個月,不過指揮中心和不少學者專家都認為,除了確診的2成染疫人口,一定還有為數不少的「黑數」,也就是曾染疫過但未被確診,例如無症狀者和症狀極輕微者,未就醫也未確診。
今年統計至今天止累計約20.1%人口確診,六都染疫率以最先爆發疫情的新北市、桃園市最高,分別達24.9%、23.09%,都超過全國平均數,其次依序為高雄市19.6%、台中市19.43%、台北市17.79%、台南市17.41%。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KbD3H
還有280萬人從未打過武肺疫苗! 65歲以上佔19% - Omicron來襲 防疫總動員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PXYGeR
-----------------
接種武肺疫苗,不過統計至今2022/08/05我國仍有280萬人「從未接種過1劑疫苗」,當中65歲以上長者約53萬人,佔未接種疫苗者將近19%。目前已經開放到50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第4劑武肺疫苗,但仍有280萬人從未接種過疫苗,特別是65歲以上高風險的高齡長者很多人都沒接種   https://bit.ly/3zXFWX9


本土恐日增至500例 學者籲守住醫療量能 https://bit.ly/3DzPSX4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預估本土疫情會飆升到每日500人,4月中旬是高峰。圖為桃園機場入境旅客。(非新聞當事人)(陳麒全攝)
本土疫情狂燒,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這波本土疫情是反映2劑AZ疫苗失效的感染情況,預估本土會飆升到每日500人,4月中旬是高峰;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也表示,不少人擔心疫情升溫到底要不要封一下,他認為,除非確診數一下子激增到500、1000例,「那當然就該封了,因為超過了醫療量能線」。
陳秀熙表示,本土疫情快速升溫與疫苗失效時間點相符,這波正好是已接種2劑AZ疫苗失效後,且又難以維持口罩、社交距離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的工作場所,如八大、婚宴等場所;接著開打的莫德納也已滿5個月。他預估,4月中就會到達本土疫情高峰,每日將有500人以上確診,接著就會下降。
陳秀熙憂心,較晚開打的輝瑞,尤其是青少年2劑BNT保護力也將期滿,若遲不加速接種第3劑,恐衝擊醫療量能。他建議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的工作場所應強制接種疫苗,才能減少社區群聚風險。
至於防疫是否升級?陳秀熙認為,如今確診數不是監測重點,維持醫療量能、讓國內致死率維持千分之1以下,就沒有問題。現在韓國是千分之1,香港是千分之4.5,台灣這波疫情目前1527名確診者僅1人死亡,由於現在感染都是輕症,他認為指揮中心更應大膽宣布,未來重症通報即可,但前提是第3劑要打到7成。
姜冠宇也說,目前必須避免「短時間大量感染」,但「長時間少量累積感染」不會阻礙共存步調,他認為,累積感染是需要的,這是建立「混合免疫社區」必備條件,因為國外已是大量感染,所以疫苗打足夠就開放。
姜冠宇直言,現在開始要慢慢放一些病毒進來,除非出現意外變化否則不會停,這最終應該是每天幾百人狀況,不太會讓它破千,因為國外死亡率是落在千分之1到2之內,所以壓在幾百人就不容易有死亡個案,醫療也比較好支持,這是長期抗戰,大概會一路到年底。
本土恐日增至500例 學者籲守住醫療量能 https://bit.ly/3DzPSX4


18日南韓通報新增3,292例COVID-19確定個案,創2020年1月發現首例確診以來最高紀錄,其中3,272例為本土病例,使總確診人數升至406,065例。南韓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者達4,031萬人,佔78.5%政府規劃,自11月1日起,採行「與COVID-19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將COVID-19視為如同流感的季節性傳染病,讓民眾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但在這段期間,該國染疫數開始反彈激增。自7月7日以來,由於群聚傳播鏈持續擴大,該國的單日確診人數一直保持在1,000例以上。「與病毒共存」代價 南韓18日確診數飆上新高 - MoneyDJ理財網 https://bit.ly/3kTsL1N
---------------------------------
新加坡每百萬人口七天平均病例數已超過五百人,是世界少數最高確診數字的國家之一新加坡與病毒共存代價 - 亞洲週刊 https://bit.ly/3oIieaN
------------------------------
陳時中:必須要與病毒共存 | 疫情最新跑馬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qVM5iK
 


「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

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  數字說 https://bit.ly/35hRzth
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00萬例,疫苗研發成了人類希望。截至8月初,全球有166支新冠病毒候選疫苗,其中141支處於臨床前研究,25支已進入臨床試驗。由3家中國大陸公司和1家英國公司研製的4種疫苗,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進度最快。據WHO 統計,全球共有31個國家爭分奪秒地研發新冠疫苗。其中,22% 的研發團隊來自美國,11%來自中國大陸,8%來自俄國。美、中、俄為新冠疫苗研發參與度較高的國家。在疫苗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25個團隊中,來自中、美、英、德的團隊佔有較大比例。
皮尤調查 73%美國人反華
皮尤調查 73%美國人反華©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皮尤調查 73%美國人反華
皮尤(Pew Research)對1,003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對中國大陸持負面看法的人已超過七成,達到73%,創歷史新高,這一數據比2018年同期增加26 個百分點,僅有22%的受訪者對中國大陸持正面看法。皮尤分析,僅自今年3月美國新冠疫情徹底爆發以來,美國人對中方的負面看法就增加了7個百分點,並稱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民間普遍認為是中國大陸早期防疫不力才導致美國疫情失控。
家戶所得差距 台灣升至6.1倍
家戶所得差距 台灣升至6.1倍©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家戶所得差距 台灣升至6.1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佈的最新家庭收支所得調查顯示,2019年每家戶可支配之所得中位數為90.5萬元,每人中位數為30.3萬元。依每家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每戶所得為213.8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所得為35.0萬元,差距6.10倍,較2018年微增0.01倍,是2013年以來的新高;衡量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為0.339,較2018年微增0.001,也是2012年以來的新高。
金融中心指數 台北第75
金融中心指數 台北第75©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金融中心指數 台北第75
一份由英國Z/Yen商業顧問公司與中國大陸官方智庫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CDI)共同發佈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指出,亞太地區的表現差強人意,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有15個城市下降。其中,台北由上期(2019年9月公佈)的34名,大幅滑落41名,來到第75名。
台灣民眾75.2%認同徵兵
台灣民眾75.2%認同徵兵©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台灣民眾75.2%認同徵兵
民調顯示,如果發生戰爭,有40.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49.1%表示不願參軍。此次調查結果與2018年和2019年的結果相較,願意自己或親人上戰場的比例大幅增加,前兩年的比例分別為23.6%、32.7%。民調結果也顯示,有高達75.2%民眾認同恢復徵兵制。
失業率6.2% 港15年新高
失業率6.2% 港15年新高©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失業率6.2% 港15年新高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的勞動人口統計顯示,季節性調整後的失業率數據,由2020年3月至5月的5.9%,上升至4月至6月的6.2%,為2005年1月後15年來的最高位;就業不足率也由3.5%升至3.7%,接近17年的高位。香港約有24萬人失業。各行業別中,以樓房裝修和保養的失業率最為嚴峻,已升至16.2%。
數字說 https://bit.ly/35hRzth


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美日兩大研究:接種卡介苗的重症死亡率較少
2020-04-13|專家科研, 武漢肺炎, 即時新聞, 最新文章
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美日兩大研究:接種卡介苗的重症死亡率較少 | Heho健康 https://bit.ly/3b60Vbr
從新冠病毒開始肆虐的時候,「疫苗」就一直作為關注重點被反覆提起。在最近的預印本期刊MedRxiv上,有兩個團隊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同一種疫苗:卡介苗。而這個研究或許也解答了,為什麼台灣的疫情控制比許多歐美國家理想。因為卡介苗似乎能夠幫助身體對抗新冠肺炎。
來自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根據公開數據,對136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冠肺炎情況和卡介苗接種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卡介苗接種與病例數有顯著關聯,卡介苗接種可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另一項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也認可了這個觀點。他們匯總了每日確診新冠肺炎和死亡的數據,結合國家和地區之間不同的卡介苗接種政策,進行分析,發現強制性接種卡介苗政策的國家,疫情爆發最初30天內,較能夠迅速將確診以及死亡人數的曲線拉平。
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患病和死亡的增加率都明顯更低
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將136個國家按照卡介苗接種情況分為3組,分別是一直有接種疫苗政策的國家(A組,如法國、芬蘭)、過去有但現在已經取消了的(B組,如澳洲、西班牙)和一直沒有推薦接種的(C組,如美國、義大利和黎巴嫩)。
結果發現,和所有B組和C組國家相比,A組68個國家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冠的低增長國家。在排除了預期壽命短(≤78歲)的國家後,不同組國家的差異仍然是顯著的。也就是說,無論預期壽命如何,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患病和死亡的增加率都明顯更低。
曾經接種卡介苗國家,疫情爆發速度較慢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每個國家每天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析了強制接種卡介苗和非強制接種卡介苗國家的增長曲線。他們的分析重點放在了,累計有100例確診病例或是有確診病例死亡後,這兩者可能都意味著病毒感染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爆發的階段。
不過他們的分析僅限於每個國家全國范圍內爆發後的前30天,這樣子一方面能夠有更清晰的增加曲線,另一方面也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同國家在中後期時的應對措施(比如說要求居民居家隔離,盡量減少外出)帶來的影響。
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與非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相比,強制接種的國家確診病例增長率明顯降低。在所有國家中,比較特殊的,那些曾經有過強制接種政策,但是在2000年前已經取消了的國家,它們的增長率和從來沒有強制性政策的國家沒有太大差距。
台灣疫情控制為何比美國少?卡介苗或許是關鍵
這兩項研究也解答了,為什麼台灣的疫情控制理想,除了超前部署,強制施打卡介苗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這兩項研究都從統計學的角度說明,接種卡介苗可能能夠減少新冠病毒的感染。雖然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用於分析的數據的品質,尤其是確診病例數,可能會因為檢測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各種原因而不準確。另外,卡介苗都是在出生後就接種的,雖然卡介苗對結核病產生的免疫能力能夠持續幾十年,但對於新冠病毒產生的免疫力能夠持續多久是不確定的。
但是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從機制的角度來說,卡介苗是針對結核病開發的,有可能能夠訓練身體對某些傳染強度更高的病毒,產生非特異性免疫應答。
鑑於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所以,我們迫切地需要大型臨床試驗來證實,卡介苗接種是否能夠幫助人類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如果可以的話,在新的新冠病毒疫苗到來之前,卡介苗或許可以先一步幫助人類。
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美日兩大研究:接種卡介苗的重症死亡率較少 | Heho健康 https://bit.ly/3b60Vbr


陳思敏:官媒揭底「疫苗沙皇」高層後台是誰

「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4日, 2018
中國陝西省商洛市近日有家長揭露,許多小孩近年接種的肝炎疫苗、卡介苗、小兒麻痺疫苗等多款疫苗,都已過期
攝像者: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9月14日訊】9月13日,各大門戶網站轉載了《中國新聞週刊》869期的一篇報導《吳湞:「疫苗沙皇」折戟》。吳湞是原食藥監總局副局長,今年3月才退休,但因長春長生問題疫苗事件於8月16日被立案調查。
吳湞被業界稱為「疫苗沙皇」,是他曾長時間在國家食藥監系統任職,並主管藥化註冊管理、藥化監管和審核檢驗等工作,而疫苗行業也在其分管之下,所以儘管位居二把手,但實權重權在握。
這篇所謂揭底吳湞的文章由三大段落組成,段落小標分別是「不正常的升遷」、「兩次被實名舉報」、「下屬多人被查」,全文勾勒出吳湞以下的動態履歷。
吳湞1958年出生,江西南豐人,從30歲出頭到55歲時,既從一個地方科級幹部升到中央部級官員,也從手握江西醫藥領域重權、號令省內大小醫院到主管國家食藥監系統多個要務、手操疫苗藥企生殺大權。又吳湞從不到40歲直到60歲退休,既從江西省衛生系統一路腐敗到國家食藥監系統,也從第一次被舉報到多次被實名舉報,包括近年兩次分量十足的舉報,乃至在分管全國疫苗行業的十多年期間,疫苗大案頻發,多位重要老下屬接連出事,「疫苗沙皇」吳湞就是完全沒事。
上述經過充分說明吳湞的不正常升遷,以及他這種不正常的升遷,需要不正常的提拔,而這一路上帶病提拔他的和他多次被舉報時的關鍵靠山,可能都是同一人而且級別不低
然而此文長篇大論地讓人以為會有爆料,但看到最後卻不見具體點名,不過文章當中一些特別的提示,也足以讓人循線推理。
目前吳湞公開的官方履歷顯示,有標注具體年份的職務是從2006年9月之後,之前的經歷則是一筆帶過。
但在這篇文章「不正常的升遷」中首先就提到一個重要的起迄時間,即吳湞長時間在江西省衛生系統工作,他曾任江西省衛生廳醫教科技處幹部──1989年至2000年,任江西省衛生廳藥政管理局副局長、局長。對照同一時期江西官場的最高層──1986年至1997年江西省長、書記是吳官正
據文章,1997年,吳湞被舉報關照過大連一家製藥廠的銷售老總,並令其幾乎一夜之間占領了南昌市場,而吳湞插手大連藥企銷售的事雖然被舉報,但吳湞未被公開處哩,只是「沉寂兩年後,卻反常地越爬越高」。在1997年當時吳湞不僅被舉報到了江西省衛生廳,還有江西省政府,而時任江西省長還是吳官正。
據文章,2006年9月,吳湞離開長時間工作的江西,赴京出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並且分管藥品註冊、監管、審核、疫苗行業等。文章引述地方知情者的話說:「吳湞調到北京後,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派。按道理,一個有污點的人,是不應該得到提拔重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時吳官正任中紀委書記,在官方特別介紹其任上查處的「重大案件」,除了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就是鄭筱萸案──落馬時任國家食藥監局局長,也就是吳湞履新後僅共事3個月的上司。
此文也特別提到了鄭筱萸案,是這麼寫的:在吳湞赴京僅僅3個多月後,2006年12月26日,該局時任局長鄭筱萸被中紀委「雙規」。2007年7月10日,鄭筱萸被執行死刑。吳湞的名字還出現在鄭案的判決書中。2003年時江西省食藥監局長吳湞曾按照鄭筱萸的指示,接受廣東某公司的請托,為該公司辦事。
由此可知,在鄭筱萸案公開之前,吳湞就離贛赴京履新國家食藥監局,而在鄭案發生後,吳湞並未受到衝擊。這一切都發生在吳官正中紀委書記任上。
從另一個角度看吳湞的履歷,2013年7月前,仕途一直呈上升趨勢,而2013年習近平上任之初,江胡鬥變習江鬥,在江派大佬中,吳官正被指是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元老級干政老手,如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吳官正回憶錄》,當年11月吳官正攜妻子兒孫鋪張回江西老家時,風頭大過習近平。
吳湞2013年7月之後仕途停滯,除了和2014年河南藥企負責人、2016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這兩起實名舉報有關外,同時相關的還有2014年江澤民在中南海最後一個「干政」辦公室被關閉,江派大佬包括吳官正開始被迫人走茶涼,不能再發揮餘權餘熱。
當然以上只不過是就這篇官媒針對吳湞不正常升遷的重點提示循線推測比較有可能帶病提拔他的人,個中內幕可能更複雜。但應該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反腐至今,仍有許多領域、許多崗位充斥著吳湞這樣的官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