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原住民」這三個字的由來-原住民族爭取正名歷程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八月 1日, 2018
今天是8月1日原住民族日,你一定要知道「原住民」這三個字的由來。
在台灣這一個島嶼,最早居住在此的一群人,就是台灣的原住民族,在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到了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1945年戰後,國民黨來台後,強迫台灣的少數民族定名為「山地同胞」,讓他們喪失自我名字,並強迫他們使用漢名,從番到平地山胞、山地山胞,讓原住民在文化傳承上面臨極大的危機。
「黨外編聯會」於1984年4月4日(4月4日為日本首次討番紀念日),在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與編聯會會長張富忠共同策劃之下,協同歌手胡德夫,童春慶等人,在「編聯會」成立「少數民族委員會」,由胡德夫擔任召集人、蘇慶黎擔任副召集人。他們不斷利用各種的演唱、演講活動,並透過黨外雜誌向台灣社會告知一件事實:「山胞就是台灣的主人」的處境和困難!
編聯會「少數民族委員會」之宗旨:一、嚴重關切山地經濟遭受掠奪之情況,二、深入調查台灣少數民族童工、雛妓、船員及其他勞動者遭受迫害之情事,三、闡揚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的珍貴價值,抵制同化政策,四、促進少數民族之政治覺醒,鼓吹少數民族之自治權利,五、其他有助於提升台灣少數民族尊嚴與權益的事項。
「編聯會」成立「少數民族委員會」後,1984年11月20日討論組織章程草案之際,主要發起人之一的編聯會總幹事范巽綠(現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主張以「原住民」取代「山胞」或「高山族」之稱呼,他們是台灣這個土地最早的主人,經過激烈的辯論,捨棄「高山族」名稱,最後「原住民」三個字獲得通過。
1984年12月29日,胡德夫、劉文雄、童春發、田雅各與黨外人士於台北馬偕醫院禮堂創立了「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胡德夫當選為創會會長,積極推動原住民正名、原住民自治的運動。他們當天舉行了一場很特殊又很有意義的「小米之宴」——原住民除夕義賣晚會,有原住民傳統歌謠、排灣、太魯閣、卑南、布農、阿美等古調演唱,義賣各種山地文物,為原權會籌募工作基金。1985年2月出版「原住民」會訊。
原權會每兩年改選一次,第二任會長為阿美族夷將(劉文雄)、第三任會長為魯凱族拉娃告‧賴克拉克(麥春連)、第四任會長為邵族巴努‧加巴暮暮(毛隆昌),第五任為泰雅族尤幹‧納甫。原權會推動三次還我土地運動及多次上街頭奮鬥之後, 國民大會終於在1994年7月28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於1994年8月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正式將憲法中沿用40餘年之「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其後,並於1997年第四次修憲時,進一步將具有集體權屬性的「原住民族」入憲,這是原住民族爭取正名的重要歷程。


管仁健觀點》轉型正義就從尊重原住民的姓名開始  https://goo.gl/iNtDnG
老蔣在台灣強迫原住民改名,就由戶政人員亂填,以致一家人有好幾種不同姓氏。史尼育唔雖然在戶籍上是死人,但他的日本姓名「中村輝夫」也被改為「李光輝」,他的妻子「中村良子」被改為「李蘭英」。莫那魯道變張老的鬧劇國民黨為原住民的亂改姓名,連戶籍上已經死亡的都不放過,國民政府將莫那魯道視為「民族英雄」,老蔣在1969年批示,將莫那魯道送進忠烈祠,1970年內政部還頒發褒揚令。但在褒揚令中,莫那魯道竟被改為莫那奴道。又因長女馬紅莫那已在戰後改漢名張秀妹,因此莫那魯道也被稱為「張老」。莫那魯道是為了他自己的「祖靈」去對抗日本,不是為了中國去對抗日本,他一定無法搞懂自己為何死後變成了「張老」?但這就是戒嚴時代國民黨強迫原住民改用漢名的鬧劇。當時的褒揚令內容就是:
「內政部令 
查南投縣民莫那奴道(即張老)於日據台灣時期(相當民國十九年)領導本鄉霧社山胞起義抗敵先後數戰斃敵百餘終以眾寡懸殊彈盡援絕全部殉難其志可嘉特予褒揚以慰英靈此令 
部長 徐慶鐘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六月 日」


起草原住民族正名入憲條文 東華教授高德義獲頒一等原住民族獎章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今天頒發原住民族一等獎章給高德義(左),表揚他長年在原住民族權利法制建構的貢獻。(記者花孟璟攝)
起草原住民族正名入憲條文 東華教授高德義獲頒一等原住民族獎章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9hfqe
2024/03/13 17:05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排灣族學者高德義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原住民族修憲小組成員,主筆起草的憲法增修條文在1997年獲國民大會通過,條文不僅正名「原住民」為「原住民族」,也授權原住民族法制架構的建立,是台灣原權運動重要的里程碑;行政院原民會今頒發最高榮譽「一等原住民族獎章」給高德義,以表揚其貢獻。
高德義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頒獎典禮今天上午在該校原住民族學院舉行,包括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及原民院師生都到場見證,由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頒發象徵最高榮譽的「一等原住民族獎章」給高德義。
夷將在頒獎時,特別複誦高德義教授所起草的條文內容,夷將指出,在1991年至1997年的整個修憲過程中,高德義都身兼要角,現在看到的憲法增修條文是在1997年7月21日第四次增修,在第10條第9項、第10項,都是高德義教授起草,再由當時原運推動者、國民大會代表、立委共同討論草案後,再由原民國大提案通過憲法增修條文。
夷將表示,其重要性在於,在1994年8月的第3次憲法增修,將山胞正名「原住民」,到1997年第4次增修條文,又進一步把原住民正名為具集體權的「原住民族」;且增修條文明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之後才有原住民族基本法、教育法、語言發展法、健康法的陸續訂定。
高德義獲獎致詞說,非常感動並高興獲得這個獎項,原住民族爭取修憲的過程中雖然有自己的一點貢獻,但這些都是體制內、體制外大家共同團結努力的結果。
高德義也說,憲法有關原住民族的條文,反映出台灣原住民歷史地位的處境、以及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寬容度,比如憲法條文最大創設是「民族意願」一詞,就是在表達原住民自決權
高德義說,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為落實憲法增修條文,他也為原民會起草包括原住民基本法、教育法等6個專法,他指出,事實上台灣的原住民法制化領先全球,從憲法以降的法規次第建立系統,目前只缺自治法、土地法、原住民人權法,全世界也只有台灣有建立原住民的文官體系,培養出許多人才。
高感嘆,雖然法規很漂亮,但實際上不容易落實,徒法不足以自行;他也認為,原住民發展的陷阱是發展拉得愈近,就陷入同化,未來應著眼建立以文化、人權為基礎的原住民發展政策,才能建立差異。
起草原住民族正名入憲條文 東華教授高德義獲頒一等原住民族獎章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9hfqe

台灣的原住民族,在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到了日治時期,台灣的原住民族,在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到了日治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