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仁海宮+中壢聖蹟亭+中壢新街國小日式宿舍+中壢中平路故事館+中壢藝術館+中壢圖書館-半日遊/0804-2018 - Google 相簿 - https://goo.gl/CjS44o
中壢仁海宮是客語區最大媽祖廟
中平路故事館,原為桃園縣政府公務員眷屬宿舍,是一棟日式雙併建築。位於桃園市中壢區中壢火車站前的中平商圈內。為一層樓建築,以原木結構及榫接工法建成。[1]為桃園市政府公告之歷史建築。 原住戶分別為桃園縣政府山地課課長王國治先生及桃園縣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職員廖運全先生,王廖兩家人在此生活近60年,見證了中壢區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過程。[2]
中平路故事館為桃園市第一座城市故事館。[3]
歷史
1930年(民國19年/昭和5年),日式宿舍落成。
1946年(民國35年),王國治先生及其眷屬遷入。
1948年(民國37年),廖運全先生及其眷屬遷入。
2006年(民國95年),王國治先生、廖運全先生逝世。
2010年(民國99年),桃園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2年(民國101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展開調查研究計畫。
2013年(民國102年),開始進行修繕工程。
2015年(民國102年),「中平路故事館」正式開館迎賓。
中平路故事館
每一個角落,細說有溫度的地方故事;一棟老房子,品茗新中壢的生活美學。
一棟充滿歷史韻味的日式雙拼建築,興建於民國19年,當時配予公務員做為眷屬宿舍,由任職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及自觀音遷來的廖運全先生分別入住。總面積約32.6坪的空間中,從玄關、座敷(客廳)、居間(臥室)、廚房、廁所、緣側(走廊)ヽ押入(儲藏室)等,承載兩家人近60年的生活記憶,保存四代相傳的完整格局及機能,細說老房子的人文雅韻,傾聽舊時代的中壢故事。
一磚一瓦記憶過往那段美好,一窗一櫺交織心中這份思念
民國9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101年展開調查研究計劃,102年底起歷時一年多完成修繕工程,隨著年代流冉,佇立於車水馬龍的都市之中,引入豐沛人文、源源不絕的街溪意象,與客家生活緊緊相依,牽繫起人與景物的情感連結,口耳傳頌。中平路故事館正式於104年5月開幕迎賓,以隨處場景、角落,分享每段平實而美好的小故事,邀您一同探尋、聆聽老房子的悠閒寧靜。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ZhongpingRdStoryhouse/
參觀資訊
館舍名稱: 中平路故事館
開放時間: 10:00 - 18:00
休館日: 每週一、二休館,國定假日不休館(其它時段依本館官網公告為主)
票價: 免費參觀
導覽: 免費預約導覽:請電洽預約
連絡電話: 03-4255008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
即使在日本都很難看到這樣成群的日式宿舍,因為木造建築的壽命大約只有30年,時間到了就會改建,這批宿舍經過六、七十年還大致保留原樣,相當難得。宿舍群的建築坪數依不同階級職務的文官宿舍區分,有高等官舍,也有基層職員宿舍,反映當時都市住宅群落的特徵。日式宿舍群約1920至1940年間,是由日本人建設的-建於1930年代的日本文官宿舍-建築物從玄關、隔間、拉門、雨淋板到庭院的踏石、屋脊的鬼瓦,在在重現傳統日本民居的樣式,也是當時中高階官署職員的生活面貌。
中平路故事館的---「入母屋造」,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
台灣-齊東詩社-「入母屋造」,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
518博物館日!「齊東詩舍」邀民眾遊城東玩文學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RgGtYW
齊東詩社成立-「詩人企業家」歐陽明,提供3年5000萬的經費捐出5000萬協助詩社成立的歐陽明是成霖企業的董事長,由於對詩的熱愛而慷慨解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R7HUcG
日本式文官宿舍 | 臺中學資料庫 - https://goo.gl/DfipTy
台北--紀州庵1908年-「入母屋造」,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
紀州庵1908年/日式建築/台北市政府於2004年宣布紀州庵為市定古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Zrs4PP
日本--「入母屋造」,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
許多文官宿舍,像是「前南菜園宿舍」即為日本治台時期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居所/「入母屋」,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3PjwbF
棟札上樑安厝/頂街派出所,建築物的「身分證」日式建築特有的「棟札」/豐原火車站旁的頂街派出所/台中州豐原郡頂街警察官吏派出所/「頂街派出所」位於豐原區中正路的火車站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dBLlZp
「鬼瓦」鬼板與懸魚/為官清廉「前庭懸魚」、「羊續懸魚」、「掛府丞魚」/懸魚是位于懸山或者歇山建築兩端的博風板下,垂于正脊。懸魚是一種建築裝飾,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爲最初爲魚形,並從山面頂端懸垂,所以成爲「懸魚」 典出《後漢書·羊續傳》。講的是東漢羊續任南陽太守時,下屬送給他生魚,他收下來懸挂在院子裏,後來這人又送魚給他,他把上次懸挂的魚給這人看,叫他以後不要再送。這樣,「懸魚」一詞便成了官吏廉潔的代名詞。宋徐積有詩句雲:「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qPXtNR
----------------------------------
入母屋造
入母屋造即歇山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簡介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
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檐,和廡殿頂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慈寧宮、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等就是重檐歇山頂,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台灣台北府城北門則為單檐歇山頂。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於單檐廡殿頂,僅低於重檐廡殿頂,而單檐歇山頂低於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
--------------------------------------------
年代別に違う中古物件。入母屋が出始めました。 | 八ヶ岳の不動産・土地探しなら甲斐田舎暮らしネットワーク - https://goo.gl/EjRqzo
入母屋造即歇山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中文名稱 九脊頂 外文名稱 いりもやづくり
簡介編輯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棱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
歇山頂分單簷和重簷兩種,所謂重簷,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簷,和廡殿頂第二簷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慈寧宮、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等就是重簷歇山頂,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台灣台北府城北門則為單簷歇山頂。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簷歇山頂等級高於單簷廡殿頂,僅低於重簷廡殿頂,而單簷歇山頂低於單簷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
變體編輯
由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加以延伸,可以演變出四面歇山頂、捲棚歇山頂等變體。
所謂四面歇山頂是由兩個歇山頂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構成的屋頂,也稱歇山式十字脊頂,北京故宮的角樓是典型代表。
捲棚歇山頂是指沒有正脊,而採用捲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頂,又稱歇山式捲棚頂。這種屋頂比較柔和,富於變化,常用於非正式的皇室離宮,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宮殿,就多捲棚歇山。
-------------------------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介紹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
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檐,和廡殿頂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慈寧宮、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等就是重檐歇山頂,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臺灣台北府城北門則為單檐歇山頂。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於單檐廡殿頂,僅低於重檐廡殿頂,而單檐歇山頂低於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
入母屋造りの家|奈良の工務店 德矢住建株式会社 - https://goo.gl/g9UvzN
中壢聖蹟亭[註 2]位於桃園市中壢區新街里延平路新街國小校門旁[1]:81,夾在陸橋(現已拆除)與伯公廟的夾縫間。為專供焚燒字紙的惜字亭,目前已停止使用[3]。惜字亭建於道光時期,昭和年間重建為現代的樣貌。建築風格具日治時期融合西洋風的特色,與清治時期所建的其他惜字亭迥異[3]。中壢聖蹟亭2004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2014年擴大登錄一旁的伯公廟,合稱「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a]
聖蹟亭又名「字紙亭」、「敬字亭」、「惜字亭」或「敬聖樓」等[a]。古時因受教育人口比例低,一般人對文字懷有敬畏之心;而士人可因讀書而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且書本取得困難,久之產生敬字惜書的習慣[1]:11。故廣泛設立聖蹟亭,僱人蒐集字紙後於聖蹟亭內燃燒,燃燒後的灰燼稱為「聖蹟」[1]:14。「聖蹟」自亭中清出後,以沉香或檀香燻過,再用白紙妥善包好[1]:12,置於倉頡牌位前[3]。每年擇日祭祀後,將灰燼送至水邊或河邊。[a]
圍牆
中壢於乾隆年間開始開發,先於老街溪東岸形成市區[4]。道光六年(1826年),中壢發生閩粵械鬥,客家人為避禍陸續移居新街溪西岸。八年(1828年),重新規劃街道,稱為「新街」,而舊有的街市則稱為「老街」。十二年(1832年),為保護居民安全,在聚落四周興建土造城牆。同時新街開始成為鍛冶業的中心,一度打鐵舖林立,原聚集於老街的居民與商賈也逐漸遷至新街。[1]:81、82隨著新街的繁榮,文人開始聚集[4]。為祈求金榜題名、助長文風,於新街溪畔建造惜字亭[1]:82。聖蹟亭原位於仁海宮廟埕、橋頭左方沿溪步道20m處一戶民宅後方,昭和七年(1932年)左右因年久失修,重建於現址,伯公廟也大約於此時遷至現址[a],呈現現今的風貌[1]:82。
惜字亭雖非客家人獨有的建築,卻是客家人「耕讀傳家」的文化代表。客家人多分布於貧瘠的丘陵地,自古生活困苦,唯有靠讀書出仕改善生活,對教育的重視也轉變為對文字的尊重。在客家地區的廟宇中,廟埕皆會設置惜字亭,並如鐘、鼓樓般左右對稱,成為建築格局的一部分[1]:46、47。客家人也習慣在村落邊緣建造惜字亭,同樣情形還可在桃園市龍潭區與屏東縣佳冬鄉等地區看到[4]。
建築
中壢聖蹟亭採用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1]:82。基座為方形,四周圍以洗石子造圍牆,正面有階梯通至亭身[1]:83,基座的地坪及扶手、階梯均有不同程度的毀損[3],由因毀損裸露的紅磚可得知中壢聖蹟亭使用TR磚[註 3]。亭身成寶塔狀,以紅磚砌成再外敷洗石子。底層為八邊形,各角邊再加上稜角。中層為四邊形[1]:83,具有大正時期流行的巴洛克雕花[1]:82,四周飾以複雜的線腳,爐口位於正面,呈橢圓形,上下各有類似蝙蝠的裝飾,有祈福的含意。頂層為六邊形,上鐫「聖蹟」兩字[1]:83,採六角鑽尖飛簷[1]:82,中央有花草裝飾的球體[1]:83。亭身三層六邊形、四邊形、八邊形的設計分別代表六合、四像與八卦的概念[1]:82[3]。
頂層
仿巴洛克式雕花
伯公廟
週邊
中壢仁海宮:位於西南方50m處。[1]:81
中壢仁海宮,是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新街里的媽祖廟,由觀音亭改變,其媽祖稱為「中壢媽」,與平鎮褒忠祠共領中壢、平鎮和楊梅十三庄祭祀圈。
歷史沿革
客家人因閩客械鬥後轉入中壢街東搭建草屋,當時地方士紳與十三庄鄉民為感謝觀音庇佑終止械鬥,於道光六年(1826年)搭建觀音亭,之後自北港媽祖廟請來天上聖母[1]。廟方主祀的媽祖,被稱為「中壢媽」[2]。1870年由於結構簡陋重建,翻蓋為三殿式[3]。次年重建完成,正式命為仁海宮[1]。1890年、及1926年再度重修,大殿兩側石柱所雕刻出自石匠蔣玉昆之手[4]。
戰後時期位地址為延平路198號[4][5],屬新街里[5]。由於位處新街,又有「新街廟」之稱[3]。1962年二進改建完成[6]。立廟以來經多次改建和增建,但無區分內外的牌樓[7]。1963年報導,廟方計畫以新臺幣兩百餘萬,將廟身從兩進改為三進,第一進提高為拜庭[6]。後來三進二樓為元辰殿,奉祀斗姥元君,兩側奉祀六十星宿[4]。
2008年,廟方趁中壢市公所改建廟前廣場之際,商議由仁海宮興建牌樓,再捐贈中壢市公所,獲得市長葉步樑首肯,2009年4月18日舉行牌樓捐贈儀式[7]。2017年因廟頂水泥年久脫落,廟方斥資4千餘萬進行翻修工程,並整修廟門口前,以臺灣產的觀音石替換紅寶大理石,讓整體廟宇形象更具一致,屋頂則用剪黏、交趾陶裝飾,預計2019年完工[1]。
祭祀活動
此尊媽祖像用沉香木彫刻而成,重57公斤、高109公分、寬65公分,為李鳳強工作團隊作品,由江敏吉贈送[2]。
中壢仁海宮是以七月廿日為中元祭祀[8],但過去慣例為七月廿三[9]。此媽祖廟與平鎮褒忠祠這兩廟的祭祀圈共同為中壢、平鎮和楊梅十三街庄[4]。祭祀圈並劃分成七組,每年輪值[4][9]。如2000年中元普渡:平鎮的復旦、廣達、廣興、雙連、高雙、宋屋、義民、廣仁、義興九里輪值仁海宮祭祀;楊梅的高榮、高山、青山、新榮四里輪值褒忠祠祭祀[10]。
農曆八月十四日時,平鎮廣隆宮執事人員會來此請神,邀請看次日的平安戲[11]。
1987年,為紀念媽祖成道一千年,北港朝天宮媽祖展開環島繞境,在10月8日從楊梅南郊沿縱貫公路進入桃園縣,當晚夜宿中壢仁海宮,次日由桃園慈護宮接鑾並引導繞境[12]。桃園慈護宮也和中壢仁海宮同月30日共同主辦慶祝遊行,分別負責北桃園與南桃園,全縣各地媽祖廟協辦[13]。2000年報導時廟方董事長宋盛興表示,由於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大批信眾擁入,造成附近交通壅擠,近年來都提前二、三天舉行[8]。
中壢舍營所
乙未戰爭,1895年7月30日,日本近衛師團團長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夜宿此廟後殿,以該廟兩扇大門架於其行軍床上充作床板。後來他死亡時,有民眾認為媽祖顯靈或民眾詛咒成驗。1935年,廟因曾作能久親王的舍營所,被指定為史蹟,並在廟前廣場立碑紀念。皇民化運動時,此廟保存無恙。戰後,紀念碑被毀。至於能久親王睡過的門板,原一直置放宮後一角,以布繩圍住。1961年,日本仁海宮國際關係責任調查團參訪時,獲得該宮委員同意,將門板運至靖國神社寶物館。1983年,能久親王後人北白川道久來函感謝該廟好意承讓。[14]
為好兄弟引路!中壢仁海宮水燈排遶境 手工Q版水燈排吸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為好兄弟引路!中壢仁海宮水燈排遶境 手工Q版水燈排吸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