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台北/1995年臺灣-政治 總統:李登輝 副總統:李元簇 行政院院長:連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我是一個台灣人 VS.封建孔孟思想 林濁水:捷克 這場戲太精彩了! | 政治 | 新頭殼 Newtalk
網友在紛紛留言痛批,「根本歧視原住民」、「原住民明明就會織布 有自己的民族服飾」、「不管是原住民還是移民的漢人,早就有衣服穿了」、「原住民身上的就不是衣服」等。
郭明政說明全文如下:
1、我的敍述主要是依據「立邦上尉的日記」一書。利邦上尉確有其人?確有其日記?其日記所敘,是事實的記錄,非言情小說?仍是可質疑、考證。
2、若其記錄有可靠性,则說明在400年前,台灣的社會確實存在「衣不蔽體」的現象,至少在其所記錄的台南麻豆一帶。也說明,當時的台灣確有此社會情境。
3、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包括没有文字等,意味那是未經彫琢的璞玉。是與天地同在的自然。如此,不等於落後、不文明。
4、台灣,多元文化的地方,有中國、日本、歐洲、美國等文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原住民渾然天成的底韻,那是我們生命的動力。所以我們創造了台灣奇蹟。
5、綜上,昨日的敘述,没有任何低貶。我主要說明:我們從那質璞的社會啟程,進入與中日歐美融會的現代社會,我們因有原住民旺盛的生命力,而可以在現代社會立足。我們要感謝台灣原住民祖先的賜與。没有台灣原住民,没有今天的台灣。我們飲水思源,心懷感恩!
6、但如果我所閱讀的資料有誤,甚且只要我的敘述而讓人受到傷害,我都要深深致歉。畢竟那不是我本意,我絶無低貶台灣的過去、台灣的原住民及原住民文化,我有的是滿懷的讚美與感恩!
台灣400年前衣不蔽體 政大校長失言挨轟無知
衣不蔽體說惹議 政大校長:400年前台南麻豆確實存在 - 生活 - 旺報 https://bit.ly/3bj8NaK
不知台灣是由多元族群多元文化而發展到今天,具有海洋性的自由民主的社會,適是脫離了中華文化。
漠視台灣文化太可悲-尤其稱原始社會是衣不蔽體的形容,對多數含南島血緣的台灣人、現在原住民真是情何以堪?也虧欠政大許多傑出的民族學研究者。
政大已從黨校脫胎換骨,堪稱是開放的學園,一校之長,面對外國的貴賓,要介紹台灣的特色,既不能陳述台灣自己多元歷史文化的價值,仍然只能談中華文化的繼承,是何等的悲哀!這依然是台灣學術文化界人物的普遍心態,我談了二、三十年台灣國家意識、台灣主體性的建構。拙作〈台灣文化的困境 和台灣國民意識的建構〉—文,被認為是台灣文化的建國大綱,長期的呼籲,民進黨的本土政府幾乎不知台灣最欠缺的是社會文化思想的改造與建構工作,不禁令人扼腕惋惜。 https://is.gd/NA3JbH
政大是人文社會素養的優秀高教機構。政大匯集了許多原住民族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前仆後繼投入原住民族文化、族群、歷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努力保存台灣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歷史資產。 學生會表示,但平日把「推展南島民族研究」、「推動國際漢學講座」等掛在嘴邊的郭校長,今日卻在此等重要的國際場合上,以「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來形容400年前的台灣社會。這不僅止是文化史觀的淺碟,更是文化無知和歧視。 學生會表示,此外,這番言論也抹煞了政大師生多年來在原住民族學術研究的投入、拉低政大人的人文涵養與素質,更是以一個學術人的姿態,帶頭污名化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底蘊,扭曲台灣歷史文化脈絡,這又何能讓人信服政大是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指標學校? https://is.gd/XCphDA
政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郭明政獲選新校長
分享政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郭明政獲選新校長到Facebook 分享政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郭明政獲選新校長到Line 分享政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郭明政獲選新校長到Google+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郭明政獲得校長遴選委員多數同意,將成為新任校長。(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2018-07-22 19:50
首次上稿 19:15
更新時間 19:5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政治大學今天舉行校長遴選委員會,並進行最終投票,從3位校長候選人李蔡彥、林元輝、郭明政中票選,最終結果晚間7點7分出爐,由法律學系教授、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郭明政獲得21位遴委中14人同意,以過半數、且最多同意票當選政大新任校長。
政治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發言人陳志輝(圖中)今晚對外說明這次遴選結果,由法律系教授郭明政當選。(記者吳柏軒攝)
政治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發言人陳志輝(圖中)今晚對外說明這次遴選結果,由法律系教授郭明政當選。(記者吳柏軒攝)
政大校長遴委會辦法中,最後投票須由21遴選委員執行,候選人需獲遴委過半同意票(11票)中的最高票者才是校長當選人。
政大校長遴委會發言人陳志輝表示,今天投票結果順利,其中李蔡彥獲10票、不同意票9票、廢票2票;林元輝獲同意票6票、不同意票14票;郭明政獲同意票14票、不同意票7票,最終由郭明政當選為政大新校長。政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郭明政獲選新校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sKvhgY
--------------------------------
當選政大新校長!郭明政曾批「年金比滿清可怕」:官員IQ不到50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七月 22日, 2018
▲政大法學院前院長郭明政當選新任校長。(圖/翻攝自政大官網)
記者柯沛辰/綜合報導
政治大學校長遴選結果22日晚間出爐,由法學院前院長郭明政以14票高票勝出。據了解,郭明政專長法學領域,也是年金專家,他去年4月受邀以學者身分出席年改公聽會時,就曾指出「台灣的年金制度是世界、古今中外所沒有的殘暴制度」,「比孫中山推翻的滿清還可怕」,高聲疾呼改革的急迫性。
郭明政去年4月26日在年改公聽會上表示,滿清的官員70歲才能退休,而且只能領半俸,即便是兩蔣時代最高所得替代率也只有90%,但現在卻高達115%。
當時郭明政提到,「我們一直在犯錯,1958年不應該建立社會保險養老給付,1974年不應該有18%,所有的錯誤都在1995年搞出來」,他不解為何考試院官員要這麼做?為何行政院要呼應?為何立院要通過?讓所得替代率從90%衝到155%、165%?現在即使歷經扁政府、馬政府改革,所得替代率依舊在102%、115%,而且公保還年金化,「那就更可怕了」。
▲政大新校長郭明政是年金專家,曾任年金改革委員。(圖/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下同)
郭明政舉例,指德國必須等到65歲又5個月才能退休,公務員所得替代率是71.75%,而且年金要課稅,所以稅後淨所得「35年不到60%」,「這是一個非常進步的國家,也是一個百年制度的國家」;反觀我國政府每年要負債3000多億元,每年的年金舊制地方政府還是要付1000多億元,「這個國家已經破產了,如果入不敷出要破產,中央及地方政府都要破產,我們的阿公吃不飽,我們的孫子要住在危險教室,殘忍!」
郭明政指出,民進黨政府提出的年改版本所得替代率依舊高達70%-90%,而且35、40年就能達到,還不是稅前淨所得或稅後淨所得,是毛所得,甚至有「公保可以加碼」,改革幅度還遠遠不夠。講到激動處,郭一度大罵「政府官員及立法委員的IQ應該不會在50以上。」
至於年改是否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法律不朔及既往,郭明政反問,絕大多數已退休或將於10年內退休者,在任職或進入相關院校就讀時,是否已有公保養老給付的優惠存款?是否已有1995年以後的新制?這些都是他們任職後才有的,更何況大法官解釋620、717、458號已有明確說明。
郭明政舉例,德國憲法法院2005年9月27日針對公務人員退休俸削減案,就判決改制後新規定適用所有退休者,且不涉及信賴保護;因為公務人員退休俸刪減,是為了求取與社會保險之合致、與勞工間取得平衡,不違憲。
最後,郭明政呼籲,政府必須投資未來,有更多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國家才會有未來,「剩下的錢一定要放在年輕人的身上」。他說,如果是「大國民年金」,那就是我們的勞保年金,「引孫中山的話,就是自由、平等、博愛」,他知道很多反年改的人都是孫中山的信徒,「你們有知識、博愛或責任嗎?」
►郭明政小檔案
學歷:
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副院長
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系主任
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所長
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
德國 Max-Planck 外國及國際社會法研究所博士生、研究員、訪問
研究員
經建會第一期、第二期國民年金規劃工作小組
內政部國民年金法規委員會委員
銓敘部國民年金相關配套規劃委員會委員
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
當選政大新校長!郭明政曾批「年金比滿清可怕」:官員IQ不到50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 https://goo.gl/S8zcYz
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續任引發爭議,輔大學生發起罷課中。(顏麟宇攝)戴伯芬觀點:大學校長遴選亂源誰來解?-風傳媒 http://bit.ly/2R3P2M8
賴清德參選總統為民進黨2020年大選投下了震撼彈。選舉是民主社會的基本運作原則,透過任期制的人事更迭,來確保政治權力不會為個人或特定利益集團所壟斷,連任與否就成為人民檢視執政績效的重要指標。
現任元首「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即使政績不佳,所屬政黨也得概括承受領導人成敗的風險,只能將錯就錯地挺下去,組織內部很少出現挑戰者。政治界一向講輩份、重倫理,與現任領袖爭取黨內提名,可以說是民主社會的偶然。
另一方面,所有想要改變權力結構的挑戰者都必須面對執政者的優勢,民主制度中的慣性,讓執政者及團隊有機會形成壓制改變的權力網絡,利用現任優勢攏絡與酬庸反對勢力。因此,不論執政成績如何,直選之後的陳水扁與馬英九都順利當選第二任,連任似乎成為一種民主的必然。
20190329-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9日舉辦「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新書發表會,總統蔡英文送花籃致意。(顏麟宇攝)
賴清德以黨內挑戰現任,是民主的偶然現象。圖為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舉辦「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新書發表會,總統蔡英文送花籃致意。(顏麟宇攝)
比總統任期長的校長
相較於總統選舉,大學校長選舉原本單純許多,但民主化之後大學校長的遴選製造了更多爭議。目前的「大學法」對於校長連任並無特別要求,只規定教育部及各該所屬地方政府應於校長聘期屆滿一年前進行評鑑,作為大學決定是否續聘之參考。2002年「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頒布,校長由官派改為遴選,隨後大學校長選舉過程惡質化造成校園派系林立,運用行政資源綁樁、院系合縱連橫、利益交換之說層出不窮。
反諷的是,威權時代的老國代才剛終結,校長遴選制度就讓現任校長假職權之便延長任期。1993年就任的台大第一位「民選」校長陳維昭,在校務會議中主導修法,把校長任期「得續任一次」改成「得續任二次」,且連任與否,只須校務會議表決通過即可。續任二次讓大學校長的職權超越總統,大學成為國家無法規範的天龍國。
身為高教龍頭的臺大在「陳維昭條款」建立之後,教育部更棄守大學校長評鑑的責任,放任大學校長擴權。2018年,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遭稽核室主任告發八大項疑似違法事件,兩位學生在8月1日按鈴聲告校長違法,雖然董事會私下委託「專業團隊」進行調查之後認為江校長並無違法情事,但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江校長卻在董事會的簇擁下宣布繼續第三任,此事件引發學生不滿,正發起罷課中。
20180222-前台大校長陳維昭22日出席台大春節團拜。(顏麟宇攝)
前台大校長陳維昭當年當選校長後,把校長得續任一任,改為得續兩任。(顏麟宇攝)
私校萬年董事會壟斷校務
私立學校校長遴選更無章法制度可言,原本是「由董事會組織校長遴選委員會,人選經董事會圈選,報請教育部核准聘任之」。2003年修法改為「由董事
會遴選報請教育部核准聘任之。」私校董事會多由家族企業或宗教集團的萬年董事壟斷操控,換來換去都是同一家人在管理。不過,近來幾所指標性的私校校長遴選開始出現異議的聲浪。
2015年,東海大學校長湯銘哲舉發董事疑似介入學校工程,董事會解聘校長,教育部卻無作為,雙方訴訟半年,台中地方法院終於判決董事會解聘決議不合法,但是湯校長任期屆滿,只能黯然下臺。
2017年,文大校長李天任遭董事長張鏡湖考績打丙等,憤而向校方提出辭呈。文大隨即成立遴選委員會,選出盧希鵬為校長,但在董事長張鏡湖及其女兒張海燕的抵制下,仍找回原來辭職獲准的李天任校長續任。一群關心文化大學改革創新的教職員組成「華岡人鳳鳴高岡行動聯盟」,批評董事長濫權,非屬意的人,就杯葛新校長上任。一直到2018年重組遴選委員會之後,重新選出新校長。
2017-11-28-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前右三)、董事張海燕(前右一)、董事袁興夏(後右四)。(張海燕提供)
文化大學也曾經校長遴選爭議。圖為文大董事長張鏡湖(前右三)、董事張海燕(前右一)、董事袁興夏(後右四)。(張海燕提供)
校長成為大學亂源?
校長遴選的爭議只是大學治理問題冰山之一角,能夠發出異議者的仍是一些校務較健全、師生自主意識較高的大學。在遴選委員會或者董事會的寡頭壟斷下,學校成為少數學閥或董事會的禁臠,校長遴選爭議反映出校長連任與否不僅是個人成敗的事,而是壟斷性利益集團能否延續的表徵。
如果大學法對於遴選委員會與私校董事的組成與任期不加規範,教育部又不善盡把關的責任,大學校長遴選的紛爭就只能靠司法訴訟或校內抗爭來解決。上樑不正下樑歪,不違法竟然成為臺灣的大學校長最低要求,如果沒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本身反而成為亂源,如何避免大學崩壞與墮落?
戴伯芬觀點:大學校長遴選亂源誰來解?-風傳媒 http://bit.ly/2R3P2M8
1995年臺灣
政治
總統:李登輝
副總統:李元簇
行政院院長:連戰
大事記
2月15日,台中市衛爾康西餐廳發生火災,64人死亡,為台灣歷來死傷第二嚴重的火災事件。
3月3日,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正式實施全民健保。
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病逝。
5月9日至12月22日,正大尼龍發生罷工事件,創台灣解嚴以來罷工期間最長的紀錄。
5月11日,鄧麗君遺體由泰國清邁以飛機運抵台北中正機場,並罕見地在機場貨運站設置靈堂。[1]
6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前往美國訪問。
7月21日,中國大陸擬向台灣北方海面試射飛彈,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8月1日,臺南市政府拆除安平區的延平街舊建築,進行拓寬工程[2]:9。
8月17日:1995年臺灣計程車暴動事件
9月1日,三立都會台開播,當時名為三立2台,最初定頻在第24頻道。
10月8日,高雄市中山體育場—澄清湖的路線舉辦「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
10月2日,台灣第一個24小時新聞頻道,TVBS-NEWS開播。
10月22日,楊雅惠牧師透過網路號召一群同志基督徒在台北市義光長老教會成立全台灣第一個屬於同志基督徒團契:約拿單團契。
10月29日,高雄市大統百貨公司大火。
1995年臺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bW6Nd
【專文】大學用人標準的SOP有很多不好的事
以小案例談管案的大事情
文/朝陽(哲學博士、助理教授) 2018-07-24 11:29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認為,管中閔的事被誤導成「政治干預大學自主、學術自由」,是完全不對的事;而且「管中閔被拉上來(當選),前面幾個候選人被拉下去,背後有很不好的事。」民報資料圖/李遠哲(中)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認為,管中閔的事被誤導成「政治干預大學自主、學術自由」,是完全不對的事;而且「管中閔被拉上來(當選),前面幾個候選人被拉下去,背後有很不好的事。」民報資料圖/李遠哲(中)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認為,管中閔的事被誤導成「政治干預大學自主、學術自由」,是完全不對的事;而且「管中閔被拉上來(當選),前面幾個候選人被拉下去,背後有很不好的事。」管被拉上來背後有很不好的事?到底「很不好的事」是什麼?不對的事又是什麼?李遠哲院長太謙遜,話講三分而已,但還是有警世效果。
筆者早期任職國立大學系辦助教之時,因為負責專兼任老師聘任的行政作業,在那一段時間系務擴編,人才需求孔急,每學期都有幾位專兼任老師被聘任。系上的徵聘過程絕對合法,標準的SOP。第一步就是在相關媒體,刊登訊息,顯示對這一聘任案公開應徵的合法性。接著我就會接到一大堆履歷、著作資料,然後系主任會「指示」我,通知那些應徵者來面試、試教,大致上會通知3~5位。
面試當天系評審委員,就請應徵者說明教學理念,20分鐘的示範教學,然後審查委員投票順利產生人選,過程錄影錄音。
表面上這一作業,完全合法並沒有瑕疵。但事實上,每一個聘任案,幾乎都是已經「內定」自己的人選,這SOP只不過是一個「障眼法」而已!筆者看到這些陪榜的應徵者,西裝筆挺緊張的模樣,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替他們難過!至於其他那些寄來的資料,主事者根本連看都沒看,有附回郵的退還,其他的都被丟進垃圾桶!
這幫人的操作手法就是,大家互相拉拔,進而宰制整個系所,所以學校都有所謂「台中幫」、「台南幫」等等的稱呼,這種「近親繁殖」為學術發展舉才,就是他們的教育理念?
見微知著,台大「挺管」的聘任過程,不就是像我們系所聘任教師的翻版嗎?李遠哲院長所說的前面幾個候選人,為何會被拉下去?原因就是不屬於是他們的派系!「挺管」藉著「大學自主、學術自由」的大纛,就是要轉移聘任過程的私心,打擊「反管」的勢力。這種以看似合法掩護非法的伎倆,卻也陷民進黨政府,於恐慌無措的地步?連失二位部長還不得解。
究其原因,中國國民黨長期以來,掌控學校的教育資源,他們在各個學校,有一定的幫派集團,透過彼此綿密的關係,搞人事鬥爭,意識形態不同的異議人士,很難進入到這個系統,這也是導致大學學術研究水準,無以提升的很大原因!
而管案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已,這麼明顯的事情,民進黨政府處理得零零落落,現在還傳出有「和解部長」之稱的葉俊榮,好像又要用老方法「河蟹」一番,蔡英文總統談話中,也似乎支持授權葉俊榮儘快解決就好,至於怎麼解決,「在所不論」。
在此敬告蔡總統和賴院長,管案可不是一般大學老師聘任案,而是全國教育界和選民睜大眼睛在矚目的特重大案件,千萬不要以「解決問題」為第一優先,而不論其「是非曲直」。我們不知道葉部長的能耐和決策是什麼,但知道本案絕對不只是教育丶法律問題,說白了最後就是政治問題,也是新內閣第一次「公權力反學閥」的初試啼聲。
總統和院長可以不插手此案,但要關切教育部是否有受到李遠哲前院長所說「不好的因素操作」所壓迫和左右,若有,要要求排除之,秉法秉理棄情因應之,因為教育部有關管案的決策,最後還是無可迴避會落到賴院長和蔡總統負責,千萬不要以為葉俊榮一人做事可以一人擔,你倆可以切割乾淨?沒那回事,尤其曾在上任之初被媒體稱讚「最接地氣」的賴院長,你,可不要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小英總統也不必裝做「不沾鍋」,做對的事情,比身影漂亮更重要啊,好自為之。
【民報】李遠哲說的沒錯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21日, 2018
台大校長遴選風波未了,從今年一月遴選出管中閔後,教育部不予聘任,接著更是直接駁回管中閔聘任案,要台大重啟遴選。不過台大堅決要教育部盡速發聘,雙方持續僵持不下,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說,台大近幾十年來進步很少,沒有能力找一流的校長,需要檢討。他並指出,管中閔被拉上來,裡面有很不好的因素在操作。
英雄所見略同,台大選出的校長,為了不讓人覺得只會搞行政,也都申請大筆學術研究經費,但是有人任內大搞特異功能研究,不僅扯到怪力亂神,還把量子力學扯進去!有人論文專門幫人掛名當「門神」或涉嫌抄襲,哪有甚麼美國時間寫論文?參加校長遴選者,有人不主動告知兼職獨董與利益迴避,比教授升等的程序還寬鬆,還說這是大學「民主」,像話嗎?這樣好意思每年拿國家教育經費嗎?納稅人是主人,大學如此胡搞,幫納稅人把關的教育部,可以鄉愿嗎?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受邀赴美國洛杉磯,於南加大台大校友會進行專題演講,據了解,外交部駐美辦事處洛杉磯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因此破例不參加南加州台大友會年會,也不擔任會長監交。
管某也非台大畢業,又涉嫌學倫與誠信問題,以及違法赴中國大學兼課,南加大台大校友會請他去演講做甚麼?不丟臉嗎?在歐美國家,這樣的教授早已被逐出杏壇,還有臉裝大條嗎?如今還有一票笨蛋學者支持,不知他們平時是怎麼寫論文的?是否學倫與誠信都與管某差不多?這樣的人適合當校長嗎?管某到底是怎麼混入台大的?
在馬擔任總統期間,想借重其專才,完成其承諾之六三三支票,然而管某擔任國發會與經建會主委期間,經濟沒提升,有計程車司機自殺,立委問他有何良策,他居然說連自己也想自殺!也有立委問他經濟沒有搞好,好意思領年終獎金嗎?他居然說「爺們就是不在乎」,原來他外快很多!
這種人連經濟都搞不好,論文也常是別人捉刀,自己掛名當「門神」,又到處兼課與兼職,心不在學術,能領導好台大才怪!難怪李遠哲說,台大遴選校長,無關大學自主和民主,而台大無法選出一流的校長,需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