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692年-761年,一說699 —759[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號稱「詩佛」,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學,其字「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生平
王維祖籍祁縣,生於蒲州[2]。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官大樂丞,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3],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倉參軍。十四年(726年)調淇上,十六年辭官隱居淇上。十七年入長安閒居。二十二年秋赴東都洛陽,獻詩張九齡,然後隱居嵩山。二十三年返東都。二十四年,在東都任右拾遺,當年冬隨玄宗還長安,又為監察御史,二十八年(740年),遷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選,自長安經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 隔年北歸,過瓦官寺謁璇禪師。天寶一年(742年),轉左補闕。三年購得宋之問故居藍田輞川別業。五年轉庫部員外郎。九年春,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十一年拜吏部郎中。開元十九年(731年),喪妻不娶,鰥居三十年。
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攻占長安,王維被安祿山脅迫投降,作了他的官員。但是他並不願意,長期居住於輞川別墅。王維一度被安祿山軟禁在雒邑菩提寺,聽到唐明皇的御用樂師雷海青哭泣不願為安祿山演奏,而在凝碧池被凌遲,心情非常難過,曾向裴迪作《聞逆賊凝碧池作樂》[4]表達了心跡:「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當安祿山兵敗後,王維本以六等定罪,必須流放遠州,其弟王縉請削己職以贖兄罪,唐肅宗得知了《聞逆賊凝碧池作樂》,王維因而得到了赦免,並任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後轉給事中、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晚年居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上元初卒[5]。
詩風
王維青年時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寫成「隴西行」等一類關於邊塞、游俠的詩篇,運用歌行的體裁,描寫各方面的題材,具有岑參、高適那種雄渾的氣派。
王維後期歌詠山水的作品,真正代表其詩歌藝術。作品以五言為主如《鳥鳴澗》,描寫退隱生活、田園山水,追求清靜閑適的精神生活,風格恬靜清樸。
王維作品佛道和退隱思想濃厚,政治上的挫折,妻子的去世等,給他造成心靈上的創傷,佛教思想的介入,成為他晚期避世的主導思想。
王維十七歲時所做異鄉遊子重九懷鄉思親的抒情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七言絕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為華人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名詩。 1,古代風俗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佩帶茱萸囊登高、喝菊花酒,以為可以避災。2,王維時年十七歲,遊學長安,弟弟們都在蒲州(今山西永濟縣)故鄉。而蒲州位於華山以東,故詩題稱「山東」。
王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5cjPx


響徹千古的驪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7日, 2018
明 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局部。描繪蘇軾與友人遊赤壁的情景。(公有領域)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也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他的「禪詩」更是獨步一時。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字句淺釋】
題解:這是一首為朋友送別的詩,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送別詩之一,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安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 
渭城:即秦都咸陽的故城,在長安西北。 
浥:濕潤。 
輕塵:空中飄浮的微塵。 
客舍:客棧、旅館。 
盡:喝完。 
陽關:在河西走廊西邊的盡頭,是內地去西域的通道。 
故人:老朋友。
【全詩譯文】
渭城的清晨,細雨洗去了空中的微塵。 
客棧的楊柳,在朝雨後顯得青翠清新。 
朋友啊朋友,我勸你再喝乾這杯美酒。 
出陽關西走,就再難碰到這邊的友人。
清 胡桂《柳岸遠帆》。(公有領域)
【言外之意】
客舍本是羈旅之地,楊柳向來是離別的象徵,但朝雨浥塵、楊柳色新,一掃離別場合中那種淒清、黯然的氣氛,透露出清爽、明快的聲韻來。三、四兩句極為自然,似乎是隨口說出的勸酒辭,卻正是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體現。其中不僅有對遠行朋友的依依之情,也有對其處境、心情的深切體貼,一路保重的良好祝願,並希望朋友多帶走一分自己的真情。這兩句話,又像是朋友間萬千話語一說不知從何說起時,用來打破沉默的一種自然的方式。
此詩背景簡單,描寫的是最一般的送別,而又傳達出深摯的惜別之情,因此成為響徹千古的驪歌。此詩的成功再一次說明:一片真情遠比萬千豔詞麗句更能耐受時間和人心的考驗


酬張少府
八月 21日, 2005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字句淺釋】
解題:作者的朋友張少府寫詩相贈,作者便寫了這首詩回贈他。此詩語言簡淡平直,但卻情、景相生,意、境相諧,形像生動,頗具詩歌藝術的寫作技巧。長策:好的計謀或策略。窮通:「窮」即「不通」,「通」指處境順利、仕途顯達。浦:水濱。
【全詩串講】
我到了晚年只喜歡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 
想到自己並無好的謀略,徒知返回到舊日的園林。
迎著松林清風解開衣帶,伴著山間明月獨坐彈琴。 
你要問官運亨通的道理,唱漁歌我駛入深處水濱。
【言外之意】
在張九齡任宰相時,王維也曾有過政治報負,對現實滿懷希望。但後來張九齡罷相貶官,奸相李林甫獨攬大權,正直的官員們相繼受到打擊和排斥,政治局面日趨黑暗,王維的理想也破滅了。
按內容來判斷,這首詩至少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以後的作品。他隱居終南時才四十二歲,那樣的年齡是不應該稱為「晚年」的。筆者認為,詩中第二聯「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是回顧以往作者隱居時的心理狀態和處境,在時間上是用的倒敘手法。「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兩句,有的詩評家認為是作者「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這種說法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第二聯是倒敘這一事實。
其實,這兩句不但意蘊高潔,而且充滿了隱者對自己所選擇的環境和命運的無限深情和自豪,這一層內涵也可以從最後一聯的義理中得到輔證。「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形象的表現了一個早已淡於名利的隱者對一個尚在名利場中競爭之人的態度。這兩句不但發人深省、耐人尋味,而且是正確理解全詩的關鍵。
掙扎於名利場中的人總是盼望自己名利雙收,作官的則老想著陞官發財,而不知道「官」和「財」都是命中注定的東西。不明其理,就去爭去鬥,甚至還希望找到一些捷徑或竅門。「窮通理」就是陞官發財的道理。王維是修佛多年的居士,因果保應、禍福壽夭的道理早已瞭然在心。現在竟然有人來問他陞官發財的道理,他有什麼好說的呢?層次差得太遠,說也沒用,只好唱起自己的漁歌兒、趕快把船往深水裡劃!
這首詩的後面四句都是以美麗的圖畫來表現的,而後兩句所構成的圖畫還帶著詼諧的意味,充分顯示了作者「詩中有畫」的特點。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王維
作者:梅松鶴
王維的一生中有很多時候是在隱居中度過的,在隱居中他經常登山拜寺、求道問禪,對隱居山林十分嚮往。(shutterstock)
更新: 2019-03-28 7:52 PM    標籤: tags: 王維, 修煉, 詩佛, 邊塞詩,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他的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他長於各種詩體,善寫多種體裁。他和李頎、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中的傑作多為七言古詩,而田園詩中的精品多為五言律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所以又被稱為「詩佛」。
王維彩像。(清李瀛繪)
王維廣為流傳的佳作有許多是五絕:短短二十個字,說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總也說不盡的思緒、情懷和哲理。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館》、《山中》、《相思》以及《雜詩(其二)》等等。他精於繪畫,善以破墨山水的手法去畫山岩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叢竹等。其筆力雄壯,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暈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遠之景,被後人推為「南宗」之祖,又被尊為文人畫之第一人。曾繪《輞川圖》,山谷鬱鬱盤盤,雲水飛動。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元王蒙《摹王維〈輞川圖〉》卷(局部),美國弗里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王維早年喪父,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居士,這對他後來一生修佛影響極大。他生活中的坎坷,也對他看淡人生、堅定向佛之心起到了促進作用:他21歲時舉進士,作大樂丞,因戲子們跳黃獅子舞獲罪而牽連到他,使他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安史之亂時他被安祿山拘囚,被迫接受偽職,亂平之後又因此下獄;一年後肅宗無罪釋放他,此後幾年中,一路升遷到尚書右丞,不過那時他已進入暮年,早已看淡紅塵了。
王維在十八歲前就曾隱居,一生中有許多時候是在隱居中度過的。公元729年他隱居淇上,後移到嵩山,並且是解官歸隱,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遺;公元741─745年,他又隱居於終南山;公元748年,他買下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之後便一直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為安祿山所拘。[1]根據他的詩,他在四十歲左右就已經有修道之心了。[2]晚年時,他主要住在城裡,家中經常供養十幾個僧人,以便隨時與之交流修佛心得;每次退朝回來就焚香獨坐,潛心修禪。
隱居期間,他經常登山拜寺、求道問禪,對山林中的生活十分嚮往。有時他沿著羊腸險道,曲折盤旋地向上攀登。山林中奇峰指天,怪石搖搖欲墜,瀑布鳴泉噴湧,吼聲如雷。行走其間,偶會碰到撿栗子的猴子,回家時,往往會與松間築巢的仙鶴打照面。走過的小橋是將就倒下的大樹架成的,住處的柵欄就用樹上垂下的籐蔓隨手拴起;回到家來,石門一閉,安心打坐,等到石門再開時,門外的青草又長好高了![3]
有時他會攀到很高的山上,在竹林深處的石洞高枕安眠。萬籟俱寂時,聽到遙遠的山泉、淙淙的流水聲,不禁興起永遠駐留此地之心。[4]有時他遊訪山寺,看到猛虎能和人友好相處,猴子能學人打坐參禪,感到佛國就在眼前,而人世間則變得遙遠、縹緲,又不禁對官場生活感到自慚,希望終身在這裡研修佛理了。[5]
唐 王維《江干雪意圖》局部。(公有領域)
除了上述各種原因促使王維走向禪門外,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也有一種啟發和促進的力量:有時他中夜獨坐冥思,想到雙鬢漸白、不復轉青,縱有黃金萬兩也無可奈何,不免悲從中來,悟到只有學道、跳出輪迴才有希望。[6]有時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好像不久前還是紅光滿面的青年,現在牙壞色衰,白髮一下子就爬上了頭;不僅如此,前塵往事也一齊湧上心頭,這種身心的雙重煎熬,除了入佛門勤修,又到哪裡能解脫得了啊![7]
有了堅定的道心,精勤地修練,此時再回頭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觀了:人生而有病,無非是執著愛恨而起;自覺貧窮而心生抱怨,那是因為有貪慾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戀這貧病交加的人世,對生死流轉、六道輪迴不厭不煩,殊不知人來世間就是動了凡心之故。[8]人的這些顛倒妄念如毒龍纏縛著自己,使自己不能得到解脫。他明白,只有修習禪定才能制伏這些妄念。[9]修道人勘破這些理後,自然就能安貧樂道了。[10]隨著他心性的提高,與常人的苦樂觀也不同了。他常常為了靜坐中有所悟而感到欣慰,這就逐漸和常人產生了距離。[11]
王維在詩中還談到一些修練的具體狀態:他喜歡看得道高僧的傳記故事,有時也看修練辟穀的方法;他把手杖頭雕刻成斑鳩的樣子,把烏龜殼墊在床腳下;沒事時,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12]他們有一群人一起隱居,這群人有時會一起誦禪,與一人打禪又有不同樂趣。[13]在嵩山隱居時,他還有過閉關修練的經驗。[14]
行惡如磨刀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修善似春園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不知不覺,天長日久,王維已經修到了「眼界無染,心空不迷」的極高境地。[15]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並不看重。他對於自己在詩畫上的極高成就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道:「我多世以來都是詩文專家,而前一世又是個畫家,由於這些老習慣沒有改掉,今生今世又被世人發現了。」[16]修練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為奇的。他的解釋不但合情合理,也和現代西方輪迴研究的發現十分吻合。
唐 王維《山陰圖》局部。(公有領域)
註:
[1] 葛曉音(北大教授),《山水田園詩派研究》;
[2] 《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卷三;(書名見最後)
[3] 《燕子龕禪師》:「山中燕子龕,路劇羊腸惡。裂地競盤屈,插天多峭□。瀑泉吼而噴,怪石看欲落。…行隨拾栗猿,歸對巢松鶴。…橋因倒樹架,柵值垂籐縛。…一向石門裡,任君春草深。」,卷五;
[4] 《投道一師蘭若宿》:「一公□太白,高頂出風煙。…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向是雲霞裡,今成枕席前。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卷十一;
[5] 《游悟真寺》:「…猛虎同三徑,愁猿學四禪。…梵宇聊憑視,王城遂渺然。…薄宦慚屍素,終身擬尚玄。…」,卷十二;
[6] 《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卷九;
[7] 《歎白髮》:「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卷十四;
[8]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詎捨貧病域,不疲生死流。」,卷三;
[9] 《過香積寺》:「…安禪製毒龍。」,卷七;
[10]《過李揖宅》:「…與我同心人,樂道安貧者。…」,卷三;
[11]《飯覆釜山僧》:「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一悟寂為樂,此日閒有餘。…」,卷三;
[12]《春日上方即事》:「好讀高僧傳,時看辟谷方。鳩形將刻仗,龜殼用支床。…北窗桃李下,閒坐但焚香。」,卷九;
[13]《山中寄諸弟妹》:「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卷十三;
[14]《歸嵩山作》:「…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卷七;
[15]《青龍寺曇璧上人兄院集》:「…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卷十一;
[16]《偶然作六首(其六)》:「…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捨余習,偶被世人知。…」,卷五;
本文所引諸詩,可參《王右丞集》,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王維詩句《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王岳川: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論室主任,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等十所大學雙聘教授。
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69X59cm 2014年--书法作品--王岳川官方网站 https://bit.ly/3G3PYIU

20157521352878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