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的一生捨己為天下人,以「文正」矗立範式豐碑。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向*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迴。 https://is.gd/6qREzN


站得高才看得遠──《登鸛雀樓》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0日, 2018
重陽節登高是從古傳今悠久的中國文化,內涵深厚。(圖為清‧錢杜〈人物山水圖〉/公有領域)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公元688-742)字季凌,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
【字句淺釋】
鸛雀樓: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樓有三層,不少唐人登樓留詩,此詩是其中不朽之作;依:靠著;盡:沒有了。黃河入海流:「黃河流入海」。窮:窮盡;更:另外、再。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新注》:「鸛雀樓,一名鸛鵲樓,故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城上,因常有鸛雀棲其上,故名。」
(公有領域)
【全詩串講】
明亮的太陽,靠著遠山慢慢下沉,最後消失在山後面; 
奔騰的黃河,向著遠方匆匆湧去,最終匯流到海裡面; 
要想多看目力所及的遠方景物,就要走到更高一層的樓上面。
【言外之意】
只用十個淺顯樸素的字,畫出一幅有動有靜、氣勢雄渾的壯闊景象,使人讀之如臨其地、親見其景,胸懷為之開闊;再用十個平淡無奇的字,引出一個人人明白、處處遇到的簡單哲理:「站得高才看得遠」,使人對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的事實突然覺得新奇。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一個觀察外部世界、體驗內心世界的「高度」。自己的全部感情、生活以至整個世界的景象,都被這個「高度」所決定、所限制,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並努力去提高它。人們都把眼光急切地投向自己期望的美好景象,很少向下看一看自己所站的高度與別人的有何區別,向上再走一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許多機會可以提高自己的立足點,使自己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更全面、更接近真實。特別是當好心的人主動向你講一個事實、讓你知道一件事的真相或闡述一個真理的時候,千萬別失掉一個「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鸛雀樓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樓閣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被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歷史文化名樓(另一說為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圖為日本江戶時代池大雅《樓閣山水圖》,此畫面描繪了文人在洞庭湖中的岳陽樓舉行集會。(公有領域)


《登鸛雀樓》詩賞析: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2016-10-20 由 凱風網 發表于文化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始建於北周。樓高三層,有鸛雀棲息其上,故名。舊樓原在今山西永濟西黃河中高阜上,後被河流沖毀。今樓系1997—2002年重建,在黃河東岸。世界上的樓多了去了,很多毀就毀了。為什麼鸛雀樓要重建?就是因為王之渙的這首五言絕句,實在太精彩,太有名。建築再宏偉,再美輪美奐,也只是驅殼;文化、文學之美,才是靈魂。有了靈魂,建築才能不朽。無論它「死」多少次,「死」多少年,後人也會讓它「復活」。
絕句並不要求對仗,而此詩兩聯都用對仗。前一聯並列,一看便知是對仗;後一聯為「流水對」,若不注意,還真看不出來。對仗句寫不好,容易呆板、滯塞。本篇卻寫得自然流走,一氣呵成,作者不愧是對仗的高手。
「白日依山盡」,那「山」是永濟南面的中條山,還有更南面的秦嶺。由於山體高大,落日尚未變紅就隱沒在山背後了,所以稱「白日」。「黃河入海流」,黃河在永濟城西,由北而南,繞到中條山背後,折而向東,直奔大海。這兩句詩境界闊大,日落於極西,海則在最東。在鸛雀樓上,固然看得到落日,看得到黃河,卻看不到大海。但這並不妨礙詩人的想像——依據常識,黃河終究是要流入大海的。詩人將詩意的視線一直延伸到海,就使得這一聯對仗的張力達到了極限。勾勒祖國大好河山的名句,歷代多有,而最簡潔、最明快、最宏觀且最壯觀的,不說非此莫屬,也可說他人難以企及了。
一般登臨眺望之詩,多先敘登臨之事,後寫眺望之景。本篇卻倒戟而入,先寫眺望之景,後敘登臨之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見前兩句是在二層樓上所見景象。要想看得更遠,就得更上層樓——也就是登上最高一層樓。這就不僅僅是敘事了,更是抒懷,是揭示人生的哲理。眼界的擴大,有賴於人生境界的提高。通首詩的靈光,在詩人的胸襟,在其胸襟所折射出的「盛唐氣象」,寫景藝術的高妙畢竟還是次一位的。
--------------------------------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我最早認識王之渙,那是因為背誦《登鸛雀樓》這首五言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我上小學那會兒,這首詩被選錄在語文課本里。現在課本里還沒有沒有,我沒有查過。這首小詩前兩句寫景,蒼涼遼闊,後兩句說理,意味無窮。整首詩通俗淺顯,但是讓人讀後回味無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經常被人引用。這首詩的流傳度和李白的《靜夜思》不相上下。
王之渙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具體生平不詳,只知道他早年由并州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他雖然氣節高,但是官運不暢,曾長期遊歷各地名山大川。他的最後官職是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站在鸛雀樓上,詩人遙望著落日沿著連綿起伏的群山下落,看到了奔騰咆哮的黃河滾滾而來,又在遠處折迴向東,流歸大海,視野已經相當開闊,看見的都是祖國大地的壯麗勝景,但詩人竟然仍不滿足,還要再上一層樓,想要看到更遠處,可見詩人心氣之高。
前兩句,已然是站在高處,將祖國山河盡收眼底,已夠雄偉闊遠。後兩句又用餘力推波助瀾,平穩收住,使其達到頂點,將空闊變得無所不在,無以復加。有了前兩句的鋪陳,結語的說理渾然天成。《登鸛雀樓》由王之渙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詩的兩聯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邊,渾然天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像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像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而兩聯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一聯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726年,王之渙上任冀州衡水主簿,寫出了詩詞《宴詞》、《送別》。但是也是在這一年,王之渙因為受到別人的誹謗,憤而辭官,從此開始了自己賦閒十五年的清貧生活。在此期間,王之渙寫出了《登鸛雀樓》和《涼州詞》。742年,王之渙再次入仕,成為了文安郡文安縣尉,同年2月24日,王之渙在官舍被因病去世,享年55歲。743年,王之渙被安葬在洛陽的北原。此詩雖然只有寥寥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了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王之渙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
王之渙的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是《登鸛雀樓》,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在中國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他的另一首《涼州詞》,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壯觀蒼涼,流傳甚廣。
王之渙的詩在當時可以說是將唐朝大壯麗山河都描繪了出來,但是現在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就只有6首,收錄在《全唐詩》中。王之渙一生沒有走科舉之路,而且他做官時雙親已經去世了,辭去衡水主薄的官職後,在家閒居15年,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他再次入仕,以清官著稱,很受當地老百姓稱道,但是在文安縣染病,從此臥床不起。
這首詩卻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全詩皆對,卻不顯雕琢呆板。原因就在於第二聯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但意義卻不是並列而是貫通的,所以沒有對仗的痕跡。可見,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十分成熟。當然,這首詩的魅力不在於表面的技巧,而在於詩中那種闊大的人生境界。詩人由外界廣闊雄渾的景緻進入包容萬物的心胸,再提升到開闊進取的人生體悟,這種面對天地萬物時闊大的人生境界,才是這首詩千百年在震撼人心的內在力量


古代還有四大名樓嗎,它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還有山西永濟的鸛雀樓

【品讀唐詩】一首詩成就一座文化名樓 | 王之渙 | 登鸛雀樓 | 大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