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竊符救趙」養士高達三千多人+齊國孟嘗君田文/魏無忌是戰國時期的魏國公子,是魏昭王之子,因其封地在信陵(河南寧陵),所以又稱信陵君/趙佶《宋徽宗文會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niXmFa
門客說了三個字的典故 使得田嬰轉念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7日, 2018
田嬰為齊國立下很多功績,齊威王想把薛地封給田嬰。圖為明代《徐顯卿宦跡圖》之「金臺吹敕」局部。(示意圖,公有領域)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宗室大臣名叫田嬰,是孟嘗君田文的父親。田嬰封地在薛城,因其治理有方,累積了很多財富。齊王初封田嬰於薛城,田嬰迫不及待擴建城池,一個門客以「海大魚」的故事阻止了他。
受封薛地
齊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田嬰和田忌、孫臏一起攻打魏國,在馬陵擊敗魏軍,並俘獲魏國主帥太子申。魏國大將龐涓妒嫉孫臏的才華,屢次陷害他,結果也於馬陵之戰中,兵敗身亡。
田嬰為齊國立下很多功勞,齊威王想把薛地封給田嬰。楚懷王(約前355年─前296年)獲悉此事大怒,準備出兵討伐齊國。齊威王就想中止分封。公孫閈對田嬰說:「封地一事是否成功,在楚不在齊。我願意為您前往楚國,說服楚王,使他心甘情願同意,並且讓他比齊王更急切地想封賞您。」
封建時代,天子分封給諸侯,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是為封地。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公孫閈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魯、宋兩國臣服於楚國,而齊國卻沒有,是因齊國強大,魯、宋二國弱小。大王,您只認為魯國、宋國積弱對楚國有利,為什麼沒有想到齊國強大也會對您造成威脅呢?如果齊王賜封田嬰土地,這是齊王在削弱自己呀!希望您不要阻止此事。」
楚懷王覺得公孫閈說得有道理,就沒有阻止齊王把薛地封給田嬰。齊威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21年)四月,齊王如願以償,將薛地封給田嬰。因「靖郭」是封邑號,指薛城;「君」是封號,所以田嬰也被稱為靖郭君。同年十月,田嬰開始擴建薛地城池。
齊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圖為齊國刀幣(貨幣),現藏於山東博物館。
攝像者: AlexHe34/Wikimedia Commons
「海大魚」的懸念
田嬰準備在封地修建城邑,由於此舉容易引起齊威王猜疑,不少門客想勸阻他。田嬰吩咐手下:「門客求見,一律不要通報。」
有個門客很有膽識,他來求見田嬰,請通報差役向田嬰轉達:「臣只說三個字,多一個字,臣願領受烹刑。」田嬰於是接見了他。
那位門客快步走到田嬰跟前,只說了三個字「海大魚」,隨即轉身就走。田嬰連忙請門客留下繼續說。門客說:「我可不敢拿性命當兒戲!」田嬰安慰他說,根本沒有受刑之事,希望他說下去。
於是門客說道:「您沒有聽說過海裡的大魚嗎?魚網拉不上來,釣鉤也釣不上來。可是一旦大魚離開了水,那麼螻蟻也能任意擺布它。現在的齊國,就是您的水呀,您一直有齊國的庇護,還要在薛地築城做什麼呢?(沒有了)齊國,就算將薛地的城牆建築得跟天一樣高,又有什麼益處呢?」
門客對田嬰說:「您沒有聽說過海裡的大魚嗎?魚網拉不上來,釣鉤也釣不上來。一旦大魚離開了水,那麼螻蟻也能任意擺布它。」明 嘉靖窯 青花五彩蓮塘魚藻盤。(公有領域)
門客將田嬰比作海中的大魚,田嬰在齊國很有權勢和聲望。可是如果田嬰失去了齊國國君的信賴,沒有了齊國做依靠,薛邑的城牆修得和再高也沒有什麼用處。田嬰稱讚道:「說得真對。」於是下令停止了修城工事。@*#
田嬰準備在封地修建城邑,由於此舉容易引起齊威王猜疑,不少門客想勸阻他。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事據:《戰國策.齊一》卷八
田嬰,也作陳嬰、田宴、陳宴,中國戰國時期齊國人,號靖郭君,孟嘗君田文之父,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弟弟。
根據《史記》,齊宣王七年,田嬰出使韓國、魏國,讓韓魏歸服。齊宣王九年,田嬰任齊相,和魏國互相承認稱王。齊宣王十年,楚國不滿田嬰,在徐州打敗齊軍,要齊王驅逐田嬰,田嬰派張丑勸服楚王才作罷。齊湣王三年,把田嬰封在薛城(今山東省棗莊市),任相十一年。
根據《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齊魏互相承認稱王,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封田嬰於薛邑,田嬰準備在薛築城,被勸說後中立。(《史記》和《通鑒》的年份相同,唯齊威王、宣王、湣王年數及在位年代有所出入)
根據近人綜合史料考証,齊威王二十四年(前333年),楚國不滿田嬰,在徐州打敗齊軍,要齊王驅逐田嬰,田嬰派張丑勸服楚王才作罷。威王三十五年(前322年)四月,把田嬰封在薛城(今山東省棗莊市);十月,薛城完工。威王三十六年(前321年),田嬰來朝齊國。威王三十七年(前320年),齊威王薨,田嬰初封彭城。
-----------------------------
靖郭君將城薛
作者:劉向
【提要】
靖郭君,即田嬰,是齊威王之子,封於薛地。他喜歡養士,門下有眾多門客,在戰國政治舞台上也算一個人物。他與齊王是兄弟關係,所以許多事情處理起來很是微妙。
【原文】
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君曰:“善。”乃輟城薛。
【譯文】
靖郭君田嬰準備在封地薛修築城防工事,因為會引起齊王猜疑,不少門客去諫阻他。田嬰於是吩咐傳達人員不要為勸諫的門客通報。有個門客請求謁見田嬰,他保證說:“我只說三個字就走,要是多一個字,願意領受烹殺之刑。”田嬰於是接見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說:“海大魚。”然後轉身就走。田嬰趕忙問:“先生還有要說的話吧?”客人說:“我可不敢拿性命當兒戲!”田嬰說:“不礙事,先生請講!”客人這才回答道:“你沒聽說過海裡的大魚嗎?魚網釣鉤對它無能為力,但一旦因為得意忘形離開了水域,那麼螻蟻也能隨意擺佈它。以此相比,齊國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遠擁有齊國,要了薛地有什麼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齊國,即使將薛邑的城牆築得跟天一樣高,又有什麼作用呢?”田嬰稱讚說:“對。”於是停止了築城的事。
【評析】
我們在推銷時最困難的局面就是沒開口、人家就一口拒絕了。對待這種情況,就要出奇招、用富有引誘力的驚人之語製造懸念,用他人的好奇心來誘使他聽我們的話語和建議。“海大魚”就是一個很具懸念的釣語。
“一山不能容二虎”,與國王是兄弟既顯貴也很危險,絕不能讓國王覺得你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在公司、在單位,我們位高權重時,也要時時擺正自己的位置,決不要讓他人抓住你有非分之想的把柄
--------------------------------------
田氏齊國成為戰國七雄,奠基於齊威王、宣王父子。齊威王最小的兒子田嬰在威王時代就受到重用,封靖郭君,封地在薛。
靖郭君有意在薛築城,他的賓客多半不贊成,紛紛發言諫阻。靖郭君覺得很煩,命令接待人員不予通報。
有一位仁兄請求:「我只講三個字就好,講完就走,多說一個字,大人就烹了我!」
靖郭君為之好奇,接見了他。
那位賓客以小碎步快速進入,說了三個字「海大魚」,然後回身,同樣快步退出。
靖郭君將他叫住,說:「ㄟ,把話講完啊!」
賓客說:「我可不敢以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靖郭君說:「沒事,不殺你,來,把話講清楚。」
那位仁兄這才放言高論:「大人沒聽過海裡的大魚嗎?魚網不能捕捉牠,釣鈎不能拉起牠,但是一旦離水(擱淺),小蟲、螞蟻都能對牠為所欲為了。如今,齊國才是您的『水』。大人只要能長保齊君的信任,又哪需要在薛築城?如果失去齊君信任,你就算將薛城築得跟天一樣高,又有什麼用呢!」
靖郭君這下聽進去了,放棄在薛築城的想法。
齊威王去世,宣王繼立,對這位庶弟不怎麼欣賞,就免了靖郭君的官職,要他回到封邑(薛)「吃自己」。
靖郭君看來面臨危機,乃有賓客向他建議:「大人去向齊王請求,將先王(威王)的宗廟建在薛地。」靖郭君照做了,齊宣王也答應了。
之後,楚懷王發兵攻打薛,靖郭君向齊王請救兵,齊宣王原本不想出兵救援,可是由於老爹的宗廟在薛,總不能讓老爹的宗廟受到楚軍破壞,乃出兵援救薛,楚軍撤退。
事後,靖郭君請求入見宣王,宣王同意接見。靖郭君穿著齊威王的衣服、冠冕,佩著威王的寶劍晉見國君,齊宣王一見靖郭君長得實在太像老爹了,為之落淚,並且請這位幼弟擔任齊國宰相──薛的城果然不必築了。
《大秦帝國》之正說田文
2017-03-09 由 趙小二的人生 發表于歷史
【作者:本頭條ID 圖片:來源網絡】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有個橋段,秦昭襄王思賢若渴,仰慕齊國公子田文的大名,想盡一切辦法把田文搞到了秦國欲為其效力,但田文到了秦國後發現田文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最後欲殺之,最後田文又憑雞鳴狗盜之伎逃離秦國,從此田文因「雞鳴狗盜」而聞名天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田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正說田文。
一、田文生平: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後為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秦。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二、田文的發跡史—官二代和富二代:
孟嘗君父親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是田嬰的小妾生的,生於五月初五。田文出生後,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等他長大後,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後來有一次田文對田嬰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諡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田文。田文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田文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田文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田文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田文。田文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田文與自己親近。所以說田文也算是一個有頭腦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二、田文的得力助手—馮諼
他的門客馮諼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他雖然向孟嘗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卻著實為孟嘗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遊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通過「薛國市義」、營造「狡兔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薛國市義和狡兔三窟。
1、薛國市義:典出《戰國策》卷十一《齊策四》。門客馮諼為孟嘗君收債於薛地,馮諼燒了那些借契,為孟嘗君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也給孟嘗君留了一條後路。後遂以「市義」頌有雄才遠見,喻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故事大概是,馮諼趕著車到了地,派官吏召集應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核對借契。借契全核對過了,馮諼站起來,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馮諼一直不停地趕車回到齊國都城,大清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得這麼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齊來接見他,說:「借款收齊了嗎?怎麼回得這麼快呀?」答道:「收完了。」問:「用它買了什麼回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慮,您宮裡堆積著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站滿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我私自用債款給您買了義。」孟嘗君問:「買義是怎麼回事?」答道:「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裡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我私自假託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嘗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離那裡還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
2、狡兔三窟: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馮諼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故事大概是,馮諼對田文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於是馮諼去見梁王,惠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3、雞鳴狗盜:說起田文的門客,最為有名的就是記名和狗盜了,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由此看來,在戰國那個時代,人力資源是多麼的匱乏,各個國家的君王都積極廣納賢才的舉動由此也略見一斑。
二、田文的跳槽經歷
1、結怨秦國:
秦昭王聽說田文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並請求見到田文。田文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衝著你跑,可不知把你衝到哪裡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田文聽後,悟出了箇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公元前299年,齊湣王終於又派田文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田文擔任秦國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田文的確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於是秦昭王就罷免了田文的宰相職務。他把田文囚禁起來,圖謀殺掉田文。田文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田文的白色狐皮裘。」田文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田文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於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寵妾得到後,替田文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田文。田文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昭王后悔放出了田文,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田文一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田文恐怕追兵趕到萬分著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出關後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田文的後面,就只好回去了,當初,田文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田文在秦國遭到劫難,終於靠著這兩個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後,賓客們都佩服田文廣招賓客不分人等的做法。田文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趙國人聽說田文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後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田文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田文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隨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2、拜為齊相:
齊湣王因為派遣田文去秦國而感到內疚。田文回到齊國後,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田文怨恨秦國,準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蘇代替西周對田文說:「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南邊沒有楚國憂慮,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麼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並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盤保全了自己,秦國必定情願這麼辦。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就會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並非很弱,它有一定實力,而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田文聽了後,立即說:「好。」於是讓韓、魏向秦國祝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田文還是要秦國一定放出楚懷王。但是秦國並沒有這麼辦。田文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田文問他這是什麼緣故,魏子回答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田文聽後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湣王造田文的謠言說:「田文將要發動叛亂。」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田文策劃的,為避免殃禍田文出逃了。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湣王申明田文不會作亂,並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於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田文的清白。湣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田文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田文。田文因此推託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3、拜為魏相:隨著田文的名聲進一步提高,田文專權也進一步加強,以至於天下知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田文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國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田文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田文,便與田文和好,與他親近起來。
五、史書對田文的評價
公孫戍曾:「大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之義。小國英桀之士,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曹植:「若夫田文、無忌之疇,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飛仁揚義,騰躍道藝,游心無方,抗志雲際,凌轢諸侯,驅馳當世,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
司馬貞:「靖郭之子,威王之孫。既彊其國,實高其門。好客喜士,見重平原。雞鳴狗盜,魏子、馮暖。如何承睫,薛縣徒存!」
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譯文: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於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裡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錢穆:「其時孟嘗君在齊固已戴震主之威名,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齊矣。」
楊寬:「到公元前301年齊愍王繼位後,田文專權,弄得『聞齊之有田文,不聞有其王』。」
李宗吾:「孟嘗君一生的成就,說到底就是得益於他善於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織人才,然後再藉助這些人才的力量來實現他的抱負。實際上,越偉大的抱負越需要別人的幫忙,此即唯有善於借梯者才能登高望遠。」
五、小編對田文的評價:
孟嘗君田文確是一個流氓大亨,王安石對於他的「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但是作為流氓大亨的孟嘗君在招致各種流氓、惡霸的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贏得尊賢重士的好名聲,也確實網羅了一些有才能的「士」,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其實,「雞鳴狗盜之雄」和「能得士」並不是矛盾的。綜上所述,孟嘗君應該是「雞鳴狗盜之雄」而亦能「得士」。不管怎麼說,他是個有能力,有手段的政治家,在齊國當政,垂沙大破楚國,楚國從此內部分裂,一蹶不振,再無爭霸天下之力;函谷破盛秦,戰國能做到此的都是名垂千古的名將;任魏相合聯軍又破齊,直接導致齊國再無大作為。一生破戰國三大國,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終其一生,各國諸侯不敢輕視,他後期地位超然,中立於各國之間,各國均不敢進犯他的封地。做人臣到此地步,也算做到最頂端了吧?我想,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發揮,如果他能幸運得一國國君之位,或許會改寫歷史進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856vr3n.html
-----------------------------
戰國七雄,那為什麼出名的只有戰國四公子呢?
2016-12-01 由 歷史大學堂 發表于歷史
說到戰國時代的知名人物,人們不禁會想到戰國四公子。
.
在那個戰亂動盪,百家齊放的年代,各諸侯國貴族為了應對秦國的入侵,竭力網羅各種人才,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現在讓我們從其中找出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看看他們都做過些什麼,能讓他們名聲這麼響。
要知道在諸侯國中封君的可不止他們四個,能夠脫穎而出,必有過人之處。
.
先看孟嘗君田文。
戰國初期田氏代齊,看他的姓氏就知道此人屬於齊國王室成員,身份不俗。
對於孟嘗君的印象要從幾個成語開始說起。
彈 鋏 而 歌
當時孟嘗君養士數千,在整個戰國時期門客數量都是首屈一指的。
有一天有一位叫馮諼的窮人,自己找到孟嘗君,希望能到孟嘗君門下充當門客。孟嘗君例行公事地問這馮諼,問他有什麼能耐嗎?馮諼直搖頭,說自己沒什麼能耐。孟嘗君雖然最後也收留了馮諼,但是也就把他當成個混飯的。
過了不久,馮諼就開始倚門彈劍哼歌,每到吃飯時就一隻手握著長劍,另一隻手指著長劍,開始大聲唱到,長劍長劍回去吧,吃飯沒有魚。
管事就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微微一笑說了句,把他提升到一般門客的待遇,給他魚吃。
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又開始唱了。這回唱的是,長劍長劍回去吧,出門沒有車。
管事的趕緊講給了孟嘗君聽。孟嘗君依然沒有當回事,很豪爽地對管事說,把他提升到高等門客的待遇就是了,給他車子。
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開始彈劍唱道,長劍長劍回去吧,沒有錢養我家。
這下,還不等孟嘗君說什麼,其他門客都覺得他太過分了,就去孟嘗君那兒報告。孟嘗君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在得知他家中尚有一老母后,就叫人按時供給其母吃穿用度。
從此,馮諼就不再唱歌了。
不久馮諼受命去孟嘗君的封地薛城去收債。
臨行前,他問孟嘗君收了債之後,要不要為您買點什麼回來?
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點什麼回來好了。
馮諼到了薛城,把封地的百姓把所有債券都拿出來,放到廣場上,並且當眾一把火燒毀,這一舉動使得當地百姓大感孟嘗君的恩德。
馮諼回來交差,對孟嘗君說,我為您買來了「義」。
孟嘗君雖然心中不悅,倒也沒有責怪他。
直到孟嘗君被齊王罷相,除了馮諼之外的所有門客都做鳥獸狀散,馮諼駕著馬車拉著田文一路從齊都臨淄南下趕往封地薛城。
當快到薛城時,老百姓都爭相趕到城外迎接孟嘗君。
田文被人頭攢動的景象震驚了,馮諼悄聲和孟嘗君說,這就是我當年給你買的「義」,你只要給百姓一點好處,老百姓就記你一輩子的好。
一句話說的孟嘗君感動的無話可說。
▲馮諼彈鋏
雞 鳴 狗 盜
孟嘗君被齊王免官後,秦王對他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極力邀請孟嘗君到秦國任相。
但是當他到了秦國之後,秦王又反悔了,那作為齊國的王室成員待在一個對齊國並不友好的國家,留不得,也走不得,一時騎虎難下。
正在此時,有人告訴田文,說秦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於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才有救。
田文準備了重禮,找到秦王的寵妾燕姬,希望她幫自己向秦王求情,放自己一馬。
燕姬回覆說,對其他東西都不感興趣,只要他的白狐的毛皮袍子。
田文立即犯難了,因為這件袍子在剛到秦國的時候就已送給秦王。
田文有一位門客,擅長學狗叫,他自告奮勇,不顧生命危險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
燕姬馬上向秦王求情,把田文放了。但不久,秦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
幸好門客中有人會學雞鳴,一聲雞叫傳出,帶動函谷關內的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
守門的官吏以為天要亮了,馬上就打開了城門,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逃過一劫。
▲雞鳴狗盜
暫且先不去評論孟嘗君,再去看信陵君。
說到信陵君魏無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位列戰國四君子之首。
那讓我們來看看魏無忌到底做了什麼能讓他這麼出萃拔類?
當秦軍第二次兵圍邯鄲時,趙國堅持不住了,不得不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派晉鄙領兵十萬人救趙。
秦王得知魏國派兵要解邯鄲之圍,遂派使者威脅魏王說,邯鄲被拿下指日可待,如果誰敢救趙,等到滅了趙,秦國就先打誰。
魏王一聽馬上猶豫不決了,令晉鄙率大軍駐紮鄴城,名為救趙,實則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信陵君擔心邯鄲被攻破,唇亡齒寒。屢次去請求,道理講了不少,但魏王王始終低頭不語。信陵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個時候信陵君的一個朋友侯嬴告訴信陵君說,我聽說調動能晉鄙大軍的兵符在魏王的臥室內,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叫如姬,只有她能夠竊到兵符。
我還聽說,如姬因為父親被人所殺,想要報仇,但是一直找不到仇人。如姬曾哭泣著求你,你立馬派人取了仇人的頭獻給如姬,如姬從此很感激您。如果請她偷出兵符,她一定不會拒絕,這樣就能救趙了。
信陵君深以為然,如姬很快將兵符交給了魏無忌。
信陵君帶人要去調動晉鄙的軍隊,侯嬴又對他說,要帶朱亥去,如果晉鄙不聽指揮,立殺之。
信陵君一行人到了鄴,拿出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兵符,要代替晉鄙領兵。
晉鄙在合符之後,半信半疑,要親見魏王后再行交出兵權。
在此千鈞一髮時刻,朱亥二話不說直接從袖子裡抽出四十斤重的鐵椎,把晉鄙擊斃在軍營前。
順利取得軍隊指揮權後,信陵君立馬帶兵攻擊秦軍,秦軍在魏軍、趙軍的外內夾攻下潰不成軍,邯鄲就此圍解。
▲竊符救趙
文章寫到這裡,基本介紹完了兩人的在戰國時期的作為。
孟嘗君能用馮諼,能說明他的性格豪爽。
試想數千門客,吃白食的恐怕不止一半吧,所以也就不差馮諼這一個了。
彈鋏而歌,孟嘗君成了配角,為馮諼的高瞻遠矚做了伏筆。
雞鳴狗盜只能說明孟嘗君的門客三教九流都有,各種人才應有盡有。
卻看不出孟嘗君有什麼過人的治國理念和才能,那有人可能會說信陵君應該可以吧?
如果單純的看一下信陵君的所作所為,我相信看過的人對信陵君的評價還是可以的:安邦定國,胸懷天下。
但是在戰國末期,尤其是長平之戰此時輸贏已定,一統天下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那種執意抗拒秦國,那種所謂的大義,真的就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嗎?
信陵君是不是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下真的有點螳臂當車了?
其實他最後的結局並不好,被他同父異母的哥哥、魏安釐王所鴆殺。
看到張藝謀拍打的電影《英雄》時,梁朝偉飾演的殘劍在沙漠裡瀟洒的給李連杰飾演的無名寫下了兩個字:天下!
當無名說出這兩個字,當時的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也動容了。
秦國在那時在其他六國印象中,無疑是暴秦。有時連秦國的臣子都不能理解秦王心裡的苦與痛。
沒有想到全天下最懂秦王的,竟然是秦王的A級通緝犯。
當看到這裡,看懂世間的竟只是個微不足道的俠客,只有他才真正明白,只有秦國一統天下後,才能迅速平息戰端,百姓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才會安居樂業。
可惜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掛著高高的頭銜,維護得只是自己或者整個王族的利益,境界和殘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老百姓的死活又有誰去真正關心過呢?
.
戰國四公子分別來自齊國、魏國、趙國、楚國,應該算是這四個諸侯國的代表人物。
戰國七雄,那為什麼不是戰國七公子呢?
首先本文開頭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戰國四公子是為了對抗秦國應運而生的,所以首先排除的就是秦國,戰國四公子不可能會有秦國的王公大臣。
雖然作者認為秦國可謂是人才濟濟,起碼綱成君蔡澤就足以入圍四公子。
可能秦國人可能根本就不屑加入這麼無聊的選秀,亦或者一直在旁邊靜靜看笑話,別管什麼四公子五公子,早晚滅了你。
再看韓國,連入圍七雄都那麼困難的諸侯國,從戰國時代一開始就是悲劇的存在。幾乎每個諸侯國都想欺負他一下。
弱國無外交,韓國自保尚且困難,哪有心思角逐四公子的席位?PASS掉了。
最後剩下燕國,這個盤踞在北方,從西周時期就存在的超級古老諸侯國,猶如老態龍鐘的八十歲老人一樣,朝野內外缺乏活力,死氣沉沉,更不會有什麼青年才俊誕生於此。
由此看來,戰國四君子完全是時代的產物,在各種高尚的活動和名義之下,掩蓋的都是自己小算盤,缺少的是大局觀和遠見卓識,企圖以局部利益代替整體利益,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咸豐十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enz26b.html
-----------------------------
孟嘗君的故事
2017-02-23 由 雙子夢 發表于歷史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秦昭襄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並請求見到孟嘗君。孟嘗君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衝著你跑,可不知把你衝到哪裡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箇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
雞鳴狗盜
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就相位,但秦國宰相樗里疾擔心田文奪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門客公孫讒言於昭襄王:「田文是齊國人,他必定先齊後秦。再說,他的門客都是藏龍臥虎之輩,對秦國的事務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國,秦國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問樗里疾,樗里疾假作驚詫地說說得對呀,田文是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昭襄王將信將疑,就把田文軟禁在館舍里。秦涇陽君與田文要好,把真象告訴了田文,並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於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田文找秦昭襄王寵妾燕姬求情,寵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田文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
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幸好下等門客中有人學雞鳴逼真,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到了趙國,趙國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門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殺了。回到齊國,成為齊相。田文感嘆「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於是,他把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後來齊湣王滅了宋國,十分驕橫,要殺田文,於是田文逃到魏國為相,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 田文雞鳴狗盜的故事,史記指是齊湣王二十五年,資治通鑑指是公元前298年,齊湣王三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z6pob9.html
--------------------------
戰國時候的孟嘗君到底是怎樣的人?
2016-10-10 由 眾謀商城 發表于歷史
以前看《說唐》的時候,秦叔寶的外號是「小孟嘗」,江湖人一聽這個名號就知道秦瓊是一個俠肝義膽的人。其實《水滸》里的柴進和孟嘗君很像,都是出身貴族,喜歡結交義士。孟嘗君門客三千,柴大官人仗義疏財收留過很多好漢。
孟嘗君,即田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歷來被人奉為俠義的代表。今天不談其他三位,就聊幾個小故事來看看田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表示謝罪。
《史記 孟嘗君列傳》記載: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孟嘗君舍業厚遇之。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 其飯比之。客臱,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
秦昭襄王聽說孟嘗君賢能,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就相位,但秦國宰相樗里疾擔心孟嘗君奪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門客公孫讒言於昭襄王:「田文是齊國人,他必定先齊後秦。再說,他的門客都是藏龍臥虎之輩,對秦國的事務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國,秦國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問樗里疾,樗里疾假作驚詫地說說得對呀,田文是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
秦涇陽君與孟嘗君要好,把真相告訴了他,並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於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孟嘗君找秦昭襄王寵妾燕姬求情,寵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孟嘗君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孟嘗君放了。
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孟嘗君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幸好下等門客中有人學雞鳴逼真,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孟嘗君及時地過了邊關。這就是雞鳴狗盜的故事。孟嘗君感嘆「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於是,他把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
《史記 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有一狐白裘,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以入秦宮臧中,取白裘以獻秦王幸姬。孟嘗君得出, 夜半至函谷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這也是「雞鳴狗盜」這個成語的來源。還有一個成語是「狡兔三窟」,其實也和孟嘗君有關。
《戰國策》裡面有一篇叫《馮諼客孟嘗君》,講的是一個叫做馮諼的門客替孟嘗君做了三條後路的故事。第一個,安撫孟嘗君封地百姓,讓孟嘗君得到擁戴;第二個,在梁國炒作孟嘗君,誘使梁惠王拜孟嘗君為相;第三個,梁國拜相後,孟嘗君推辭不受,抬高了自己在齊王眼中的地位。由此馮諼給孟嘗君打造了三條路,齊國、梁國、封地薛地。
分析孟嘗君之前,不妨先來看看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爵位。戰國時期,天下主要分為七大戰國。七國中的老大基本都以王、候自稱。封建時期,王是天子封的最大爵位,而君就是各個諸侯國能封的最大爵位。所以孟嘗君一方面是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爵位,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封地,吃穿不愁。
從上面的幾個故事看來感覺孟嘗君這廝完完全全一個社會人士啊,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而且你看和他相關的成語不是狡兔三窟就是雞鳴狗盜,很多人認為他這個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但是孟嘗君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唯才是舉。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來他門下吃飯。正因為如此,他的門客里才有了各式各樣的人才。馮諼當年投靠孟嘗君的時候啥貢獻都沒有,整天提要求,一會要車子一會要衣服,甚至還要孟嘗君替他贍養老母親。難能可貴的是孟嘗君都一一滿足他了。按現在有錢人的思想,老子能讓你在這吃飯就不錯了,你還給我提要求,不搞死你才怪。但是孟嘗君不一樣,門下的人吃飯什麼的和自己一個待遇,這可以看出他確實一個比較俠義的人物,而不是錢多了燒得慌。
另外從才能上來看,孟嘗君雖不是大才但也有一定的謀略,曾經率齊韓魏三國聯軍打敗秦國,迫使秦國割地求和。可見孟嘗君在戰略上也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最後田文這個人的缺點也很明顯,為人太過鋒芒畢露,致使六國只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在古代做人比做事重要的多,孟嘗君雖俠義著稱,但在官場不知收斂,導致自己權利過大,最終對王權形成威脅。後來因為這個受人挑撥,齊王生疑,田文逃往魏國。在魏國當宰相期間還干過合秦、趙、燕伐齊的事情。荀子評價說「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
總結:孟嘗君在戰國這個亂世雖出身貴族但俠義心腸,好養門客,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喜歡自由,心裡有自己的江湖。但是這種人往往個性鮮明,不懂內斂。行走江湖幾十年,自己的名氣大過了齊王。雖然說是當時無可厚非的網紅,但是為人臣子,君上才是第一位啊。個人才能來說,孟嘗君算是四公子裡的下流,但也只是和其他三位比罷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bb262m.html
-----------------------------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 戰國四公子 ”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 [1] 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後為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秦。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齊人有馮諼 者,貧乏不能自存詞解,使人屬 詞解 孟嘗君詞解,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譯文
齊國有一個人叫馮諼,貧窮得連自己也養活不了。他找人連繫上孟嘗君,希望在他的門下做食客。孟嘗君問︰「他有什麼嗜好?」回答說︰「沒有什麼嗜好。」又問︰「他有什麼本領?」回答說︰「沒有什麼本領。」孟嘗君笑著接受,說︰「好吧。」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馮諼玩的是一場游刃有餘的小遊戲,諸葛亮卻賭上自己的生命要幹一票大的。
上週帶學生重拾認為讀《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最近和學生談這篇,我總愛把他和〈出師表〉合起來講,談談人才這件事。
王安石曾寫過一篇〈讀孟嘗君傳〉,談孟嘗君這個人。王安石認為,孟嘗君雖然號稱能「得士」,但實際上卻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否則,孟嘗君就不會受制於秦國,只能依靠手下雞鳴狗盜之輩來逃脫,而應該要反過來抵抗強秦,成一代事業。
而孟嘗君之所以得不到人才,就是因為他讓雞鳴狗盜之輩出於門下,阻卻了真正的人才來投靠。
課本一般都說這篇是翻案文章。剛講完馮諼客孟嘗君,轉頭又看到王安石批評孟嘗君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這個乍看之下的矛盾,我覺得十分有趣。
不過,這幾年重講這篇,我卻老覺得孟嘗君確實是個不會辨識人才的人。王安石這篇雖說是翻案,但《戰國策》中早已留下許多線索。
孟嘗君的禮賢下士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試看「馮諼客孟嘗君」一段,起初,馮諼窮愁潦倒去投靠孟嘗君時,孟嘗君問他:「客何好?」,馮諼回答:「客無好。」,孟嘗君又問:「客何能?」,馮諼卻說:「客無能。」
孟嘗君笑笑沒說什麼,也就接受了馮諼的投靠。從前課本說這是孟嘗君禮賢下士的氣度,但實際上,孟嘗君對待每一個來投靠的人,態度應該都是一樣的。
事實是,一個能慧眼識英雄的人,並不會這樣對待每一個人才。孟嘗君與馮諼的關係,更像是馮諼個人的表演秀,而不是一個相知相惜的恩遇故事。
我告訴學生,這裡就算看不出孟嘗君的不識人才,我們還有許多可比較的對象。比如諸葛亮與劉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來看看劉備當初訪諸葛亮之時,劉備是怎麼請他出來的。
這段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出師表〉也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並不是《三國演義》渲染或杜撰的故事。
劉備初見諸葛亮,一開始說的卻是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漢室傾頹,姧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那像是在說,欸,天下已經這樣了,可是我不自量力,還想救他一救。我還有夢想,還有心中想去的未來,可是我實在無能為力了。告訴我,怎麼辦?
那年劉備年近半百,諸葛亮還沒過而立之年。
反觀孟嘗君,史稱孟嘗君能「得士」,但孟嘗君真正關心的是什麼,他的抱負又何在,卻很少人提及這件事。所以,孟嘗君可以施恩給很多窮愁潦倒的人才,但真正胸有大志的人,卻未必會往這邊靠攏。
馮諼絕非常人,從「客無好」、「客無能」這樣的對答就已可以窺知一二。一個敏感的領袖,就算不能秀出他的全部才華,也該知道此人不可等閒視之。但孟嘗君沒有,他只是笑著接受,說「諾」,和他對待其他人一樣。
「客何好」與「客何能」的敘述順序也有端倪,孟嘗君先問客人喜歡什麼,才問客人會什麼,這顯示出孟嘗君非常有意在經營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
但這個形象經營起來難免有些財大氣粗。不問才能、先談酬庸,一句「客何好」,意味著你喜歡什麼我都可以給你,因為我是愛好人才的孟嘗君。
這乍看之下十分尊重人才,但實際上卻只是灑點錢買面子而已。膚淺的人也許會被此感動,但真正的人才往往自視不凡,這一套一視同仁的罐頭作法,只要有錢就辦得到,不能打動人才的心。
馮諼應當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後面連續三次高唱「長鋏歸來乎」,還到處炫耀「孟嘗君客我」,目的就是希望讓自己在眾人之中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孟嘗君一一答應,但仍然沒有注意到馮諼可能有過人之能。
馮諼這麼做,為的是不讓自己只是一個被「食以草具」的門下客。既然往後要大幹一場,今日就不能只是孟嘗君手下的無名小卒,這對孟嘗君養士的名聲有害無利。
可惜的是,孟嘗君自始至終都蒙在鼓裡,後面馮諼說要去收債了,他還高興的說「客果有能也,吾負之」。
殊不知馮諼的才華根本不是收債會計,到頭來,孟嘗君依然是不知客何能,依然差點負了馮諼。
當然,馮諼畢竟是個聰明人,最後替孟嘗君完成狡兔三窟之計,已打完他能力範圍裡最漂亮的一場仗。
馮諼也不是真正要顛覆天下的人,他不想玩一場沒有把握的遊戲。
回頭看看諸葛亮,最後鞠躬盡瘁,北伐大業依然無望,就成敗而論,難道諸葛亮真不如馮諼嗎?
馮諼玩的是一場游刃有餘的小遊戲,諸葛亮卻賭上自己的生命要幹一票大的。
人才往往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很多時候成與敗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選擇問題。
如馮諼這樣的人,他知道孟嘗君為了愛惜自己養士之名,不會在意自己先前的無禮。但後續所作所為,畢竟是馮諼個人的表現,孟嘗君在此是十分無能的。馮諼選擇自己能力範圍之是,打了漂亮的仗,他在歷史上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而諸葛亮並非不知道北伐的艱難,但種種情感信仰和算計交雜之下,他仍然選擇這麼做。打一場能力範圍之外的仗,勝負還在未定之天,而他在歷史上不只是一個人才,而是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勘伯仲間」的堂堂蜀相。
歷史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永遠論不清是非對錯,不知道功過成敗,誰的選擇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有人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問題,我也贊同他確實不一定是那麼完美的軍事家。但有時候歷史留給我們的,卻也不只是這些而已。
偶爾偶爾,撇開了五丈原的秋風,撇開了天下三分的大計,我更在意那個隆中少年,三十未滿,收拾了行囊,揮別田園,從此羽扇綸巾奔走天下。
他在意的,到底是什麼?是哪一句話、哪一個眼神?一個大自己二十來歲的中年人,在自己面前訴說未完成的理想,那是什麼感覺?
會做夢的人有時候都是不自量力的。任他通天徹地、叱吒風雲,最後都可能栽在自己設下的遊戲規則裡。
是否,這一場遊戲未必要贏,只要我們玩得夠大。棋局將殘,可能滿盤皆輸,但至少這一生狠狠殺過這一場。
有時候我更願意去喜歡這樣的故事。
---------------------------------------
孟嘗君(上)
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弟弟。田嬰在齊國當了十一年宰相,湣王即位後封田嬰於薛,他一共有子四十多個。他有位卑賤的妾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田文,是 五月五日 出生的,
田嬰:「不可留下這孩子,把他殺掉」「是」
可是田文的母親愛子心切,便暗中把他扶養長大。有一天...
妾:「這是你爹,快叫他呀!」
田文:「爹!」
田嬰:「我不是叫妳不要留下這孩子嗎?怎麼又偷偷把他養大啦!」
田文:「爹只因我是 五月五日 出生,就不要我活是什麼理由呢?」
田嬰:「 五月五日 生的孩子,長到門楣高時會剋死當父親的,所以不能養!」
田文:「人的生命是受之於天,還是受之於門呢?如果受命於天,父親何必憂慮呢?如果是受命於門,把門楣加高就是啦!」
田嬰:「算了,算了!妳就留下他吧!」
孟嘗君長大後非常機智聰明,
孟嘗君:「爹,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 「孫子!」
孟嘗君:「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 「玄孫!」
孟嘗君:「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 「不知道」
孟嘗君:「父親相齊至今已歷三王,齊國土地不加 廣, 而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父親您留藏這麼多,要傳給連名詞都不知道的後代嗎?」
田嬰因此對田文另眼相 看, 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自從田文主持家事接待賓客後,賓客日 增, 田文的名譽,也逐漸傳聞於諸侯之間,當時的諸侯都派人來請 求, 薛公田嬰封田文為太 子。 田嬰死後諡為靖 郭 君,而田文果然在薛即 位, 是為 孟嘗君。齊湣王二十五年,齊王派 孟嘗君到秦國去。秦昭王即拜 孟嘗君為相,有人向昭王說:「 孟嘗君是位賢者,且又是齊國的王族,現在要他當宰相,一切利益一定先為齊國著想,如此一來秦國就非常危險了。」
昭王::「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取消 孟嘗君的宰相職位並囚禁他,想辦法找個理由把他殺掉。」
孟嘗君: 「啊!被軟禁 了, 你立刻去向昭王的寵姬求救吧!」
食客甲: 「好!」
寵姬:「我答應你去向昭王說好話,但希望 孟嘗君,能將他的那件白狐裘送給我。」
食客甲:「她答應相助,但希望能得你的白狐裘」
孟嘗君: 「可是白狐裘已經送給昭王了,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食客乙:「我能為您偷回那件白狐裘。」
孟嘗君: 「真的?那太好了」
食客乙: 「先打扮成狗的模樣,從狗洞混進去,等我的好消息啊!」
食客乙:「嘻嘻!偷到手了!」
食客甲: 「白狐裘送來了,現在該看妳的了。」
寵姬:「沒問題!」
寵姬:「大王! 孟嘗君又何嘗做什麼壞事,既然不要他當宰相,就放他回國吧!」
昭王果然釋放了 孟嘗君, 孟嘗君死裡逃生連忙飛馳離去。
大臣:「大王!你放他走,無異是縱虎歸山啊!」
昭王:「對啊!立刻追回 孟嘗君,生死勿論。」
孟嘗君逃到了函谷關,由於是夜間,所以關門還關著。
孟嘗君:「 關門必須雞鳴時候才會開,而秦兵又快追到了,該如何是好呢?」
食客甲:「末座能學雞叫聲,或許能解決這個困難。」
孟嘗君: 「好極了!」
山莊裡的雞,也此起彼落的啼叫起來了。守關的士兵以為天亮了,真的打開關門了, 孟嘗君一夥人終於出關去了,逃過了秦兵的追殺,安全的回到了齊國,齊湣王因令 孟嘗君使秦,因而受難非常內疚。 孟嘗君一回來即拜他為齊相,擔任重要職任。
孟嘗君任齊相期間,有位叫馮驩的人穿著草鞋來見他,
孟嘗君: 「您不辭長途來到我這裡,有什麼指教?」
馮驩:「聽說你很好客,我因家貧無法生存,想投靠您的門下做個食客。」
孟嘗君: 「好好好,你就留下吧!」
於是便將他安排在,下客所住的傳舍。
馮驩:「長劍啊!回去吧!飯菜中連魚也沒有!長劍啊!回去吧!」
孟嘗君: 「把他移到中客所住的幸舍去。」
食客甲「是!」
此後每餐飯菜都有魚了。可是...
馮驩:「長劍啊!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子坐!」
食客甲:「馮驩在幸舍還不知足,每天彈劍抱怨出入沒車坐」
孟嘗君:「 把他移到上客的代舍去吧!」
馮驩如願的遷到上客所住的代舍,於是出入都坐著車子。可是....
馮驩:「長劍啊!回去吧!在這裡雖然有魚有車,但卻不能當家,長劍啊!回去吧!」
孟嘗君: 「他要求的太過分了,不要理會他的抱怨。」
------------------------------
告訴您一個真實的孟嘗君
王勝
孟嘗君/ 網路圖片
人氣: 3252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0-04-15 10:32 AM 標籤: 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曾為齊國宰相的田文,字孟,因封於嘗邑,故號孟嘗君。他養士數千人,是齊國重要的政治力量。他身前與身後都籠罩著一個令人稱道的光環——賢。那麼,孟嘗君“賢”嗎?
孟嘗君在承襲他父親田嬰的封地—薛以後,開始大肆招攬諸侯的賓客和一些犯罪逃亡的人。為了厚待這些“士”們,孟嘗君把自己的家業全都貢獻出來了。因此,天下的才士們都非常仰慕他。他所擁有的士—也就是食客達三千多人!對這些人他能夠不分貴賤,平等相待。孟嘗君自己和食客們生活在一起,吃一樣的飯菜;對投靠他而來的食客們的親屬,他派人去專程問候,並且贈送禮物。孟嘗君對在他門下的賓客,決不挑剔,只要你來投奔我,我就好好的招待你,賓客們都認為自己才是孟嘗君最親近的人。
在這樣的造勢一般的環境下,只要邁進田文家的門,說幾句我會幹什麼,甚至於你說我會裝狗偷東西,我會學公雞叫,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解決了衣食之憂。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這是多大的恩惠。三千多張吃了人家飯以嘴,說什麼呢?只能說人家好!何況還認為自己是孟嘗君最親近和最器重的人呢!
全世界都知道孟嘗君是“賢士”了。“秦昭王聞其賢。”(《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聽說孟嘗君是賢士,就要見孟嘗君。為了能見到孟嘗君,秦昭王把自己的弟弟涇陽君先送到齊國去當人質。然後請孟嘗君到秦國來,並且拜孟嘗君為相。秦昭王是真的相信孟嘗君是賢能之人了,把秦國強大的希望寄託在了孟嘗君的肩上。然而,秦昭王的臣子們不相信孟嘗君,說:“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到也不獨斷專行,採納了眾臣的意見。立即取締孟嘗君的宰相之職,並把他囚禁起來,而且還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情急之下就求昭王的寵姬給說說情。那寵姬當即開價:“妾願得君狐白裘。”(《史記•孟嘗君列傳》)狐白裘孟嘗君只有一件,也是當世的孤品,價值千金。且在此前已獻給秦昭王做為見面禮。
這時一個門客對孟嘗君說:“臣能得狐白裘。”(《史記•孟嘗君列傳》)當天夜裏,這位門客化妝成狗的模樣,混進秦宮的府庫中,偷回孟嘗君已經送給秦昭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嘗君立即把偷回的白狐裘送到秦王的寵姬手上。還好,寵姬沒有失信,說服秦王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連夜動身,倉皇出逃,他怕秦王反悔。秦王果然反悔了,馬上派兵去追趕,要把他抓回來。
孟嘗君一行人馬逃至函谷關。關法規定,每天雞鳴才能開關門。這豈不是坐以待斃嗎?十萬火急之時,一門客說:“我能學雞叫。”他一學雞叫,全城的雞都跟著叫起來了,關門也就稀裏糊塗的打開了。孟嘗君揀了條命。
在這件事兒上,秦昭王出爾反爾,不講信義,無賢德可言,露出了虎犳之秦的猙獰面目;而孟嘗君為逃命用了點雞鳴狗盜之術,雖不光明正大,無賢可言,但也無可厚非。然而孟嘗君接下來所做所為就離“賢”越來越遠了,甚至與“賢”背道而馳了。
說到此處,我們應該搞清一個概念:什麼是賢?在《論語•學而第一》中有一段做為賢者應該達到標準的論述: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也就是說,賢士必須是一位有著忠孝信義內涵的有才能的人。必須具備這些特點方可以稱之為賢士。同時賢士也是人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老夫子也在叮囑我們要向賢士學習,修去自己的不足!而孟嘗君逃出函谷關,在回家的路上,經過趙國的時候,做出了一樁令賢士所不齒的惡行——
孟嘗君來到趙國,趙國的平原君很禮貌的接待他,趙國的老百姓聽說孟嘗君是個賢能的人,都扶老攜幼擁上街頭,爭睹孟嘗君的廬山真面目。看過之後,大家不以為然的笑道:“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史記•孟嘗君列傳》)趙國百姓不會阿諛奉承,說了令孟嘗君反感的大實話。孟嘗君聽了這話,憤怒異常,暴戾酷虐的本性暴露無遺。這位“賢士”和他的門客們當著平原君的面,把趙國百姓砍殺死了好幾百人!這還解不了孟嘗君的恨,又滅了趙國的一座縣城!孟嘗君這才揚長而去,竟毫無慚色,這樣的“賢者”令人真是毛骨悚然!
孟嘗君殺外國人心狠手辣毫不手軟,殺自己的同胞,更是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秦將呂禮逃亡到齊國,被齊王任命為相,孟嘗君嫉心大發,視呂禮為政敵。孟嘗君為了打擊和排擠呂禮,竟然寫信給秦國宰相穰侯魏冉:“子不如勸告秦王伐齊。是子破齊以為功,挾晉以為重。”“於是穰侯言于昭王伐齊,而呂禮亡。”(《史記•孟嘗君列傳》)很快,秦國大兵壓境,烽煙起處,齊國的兵民,血肉橫飛,生靈塗炭。齊國被秦國滅了。為一已之私,無視百姓的安危而出此下策。在這裏,孟嘗君不僅犯了叛國罪,還犯下了濫殺無辜罪。賢乎?惡乎?!
如果說在呂禮事件上,孟嘗君是借刀殺人,還有所顧忌國人對自己的看法的話,而到了因齊湣王擯斥孟嘗君,孟嘗君離開齊國到魏國去後,孟嘗君在魏國表現就更加讓人大跌眼鏡,深為賢者所不齒。
孟嘗君逃到魏國後,魏昭王便封他為宰相。重新獲得權力的孟嘗君,第一件大事就是西聯秦、趙,與燕國共同出兵伐齊,為他復仇。又一次滅了生他養他的齊國。逼的同宗的齊湣王逃到莒城(今山東莒縣)最後死在了那裏。這一場戰爭比因呂禮而引起的上一次戰爭規劃更大,參戰的兵源也更多,當然死的人也更多。究其根源也只不過是齊湣王對孟嘗君不夠禮遇,未能重用,有所排斥而已。如果齊湣王真的是要堅決殺掉孟嘗君,孟嘗君怎麼能逃得掉呢?即使抵抗他的幾千名食客能打得過齊國大軍嗎?孟嘗君用大屠殺來對待齊湣王和齊國的百姓,無論從哪個角度說,孟嘗君都是一個心胸狹窄,鼠肚雞腸的偽君子。他攬招食客是為壯自己的門面,增大其社會影響並形成一支政治力量,最後成為向齊王和列國講條件討封賞的籌碼。因此孟嘗君算不得“賢”,他玷污了這個高尚的稱謂,換言之——孟嘗君不配!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有一個人就把孟嘗君看明白了。這個人就是北宋的王安石,世稱臨川先生,宋神宗時的宰相。他對孟嘗君的評價鞭辟入裏,入木三分。王安石說:“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犳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所以不至也。”(《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對世人都說孟嘗君能招攬士人,持否定態度。他說孟嘗君本人也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之輩的頭目罷了。根本就談不到得了賢士。不然的話,孟嘗君以相位之身,坐擁齊國強大國力的指揮權,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就可以成為天下的霸主,連秦國都得俯首稱臣,還用得著那些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而在雞鳴狗盜之徒聚集的薛公館,真正的賢士就不會來的了。從孟嘗君的人生軌跡來看,臨川先生所言一語中的。孟嘗君手下是有幾位賢能之士的,但其才能決算不上定國安邦之才,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小能小術而已。他們給孟嘗君出的主意既沒有富強薛地,也未能強大齊國。除了孟嘗君借馮驩減租廢約的舉動贏得幾聲“田大人萬歲”和有個安定的頤養天年的家以外,“田大人”及其“士”們也真的是乏善可陳。
其實,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太史公對孟嘗君也有兩處評價。一處是在文章的結尾處:太史公說他在孟嘗君去世二百年後,曾經到過薛國的舊址,孟嘗君的老家。就那裏民俗來看,鄉里的子弟大多是暴戾、強悍之徒,和鄒、魯兩地的禮讓之風大相徑庭。經過仔細打聽原因,當地人告訴他:“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史記•孟嘗君列傳》)從孟嘗君所招攬的“士”們的後代的表現,人們就應該知道當年田大人所招攬的就不是什麼善良之輩了吧!最後太史公還略帶揶揄的說,世上傳孟嘗君“好客自喜” (《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只不過就是以好客為樂事的人而已,六萬多戶,名不虛傳真好客啊!
另外一處是相信因果報應、相信神的人才能看得懂的評價:“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絕嗣無後也。”(《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死了,而他的子孫們雖不想死,卻被國內國外的人聯合起來斬盡殺絕了。孟嘗君斷子絕孫了。這是從因果報應的角度對孟嘗君一世的善惡行為所做的一個總結。《易經•坤》曾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看起來,孟嘗君的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有餘殃”的家庭,而這個“殃”的根就應在孟嘗君的身上。他濫殺良善,禍國殃民,焉能以一個“好客”之士而一言以蔽之。孟嘗君是“賢”譽其外,乖戾其中,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結果是一人行惡,全家償還。孟嘗君之絕嗣,是神對孟嘗君所作所為有警世效應的恰如其分的裁決。孟嘗君的人生,當為後來者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也!@*
---------------------------
孟嘗君-- 馮諼買義與雞鳴狗盜
12、孟嘗君----馮諼買義與雞鳴狗盜
戰國第一公子---孟賞君:
孟嘗君是戰國時齊國的貴族,被稱為戰國第一公子。姓田名文,他的父親是齊國宰相田嬰,他襲父爵封于薛國,號孟嘗君。他父親迷信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剋父母,而生母又非正室,所以從小就被逐出家門,辛得殷實商人「白圭」對他悉心愛護,孟嘗君才能健全地發展成一個謙遜、上進、心地善良的人。白圭是中國第一位商業理論家,是企業的鼻祖,他的經營致勝理論:「在仁義的世界裡開創事業,把所有的利益還給天下人」一直是商場奉行不渝的圭臬。孟嘗君受其影響至巨,白圭在經濟上也給與他極大的輔助。孟嘗君長大後,父親也知道了他的才能,也接受了他,以他的待人之道,天下有才之士紛紛投到他的門下,終成戰國第一公子。(與趙平原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共稱戰國四君子)
白圭對孟賞君的影響:
孟嘗君被逐出權貴家庭,是他人生一大轉變,優越感沒有了!社會地位降低了!從貴族出身而成為平民,他將以全新的身份接受各種際遇。離開溫室成就了他人生不同的境界!但他所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環境改變了他,也造就了他,改變了他對金錢的價值觀,以及為子孫謀福的舊觀念。他破除了階級觀念,他門下有三千食客,有才高八斗之士,有平庸忠誠之人,也有窮途混吃之輩,孟嘗君都能與之平起平坐。對他父親後宮僕妾穿綢吃肉,而天下的知識分子卻連粗衣淡飯都難求,他深不以為然。可見他年輕時候已經有一種造福天下寒士蒼生的胸懷。他與他父親有一段關於人生價值的談話。他問他父親:
「兒子的兒子是什麼?」他父親說:「是孫子。」又問:
「孫之的孫子是什麼?」他父親說:「是玄孫。」再問:
「玄孫的孫子是什麼?」他父親說:「不得知也!」
所以他認為一個人為子孫謀福祉的作為是不切實的,也是不應該的。誰也無能永遠照顧子子孫孫,只有陪養子孫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利於天下的人,才能永續萬代。小時候,當他得知父親是因為相信五月五日生的小孩,只要長到門那樣高,就會剋死父親,他就對他父親說,那你把門加高,讓我永遠長不到那麼高不就沒事了!可見孟嘗君小時候就很聰明。
馮煖買義:
他的食客當中有名為馮煖(音宣)者,有一次孟嘗君請他到封地「薛」去收租,臨走時馮煖問孟嘗君,收到那麼多錢,要我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你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好了。馮煖到了薛地,看到當地的農人,誠樸勤勞,生活窮困,實在付不出應交的租金!馮煖就把大家的借據收來,一把火燒了,並說:「孟嘗君體諒大家辛勞,年歲不好,今年的租金全免了。」村民萬分感激孟賞君的恩德,謝聲不絕。回到家裡,孟嘗君問他,買什麼回來了?他回答說,我看家裡什麼都不缺,我就買「義」回來了。孟嘗君雖不悅,然亦未加深責。後來孟嘗君因為位高權重,引起齊湣王的疑忌,就免去他相國的職務,孟嘗君只好返回薛邑。而在回封地途中,百里之外,薛邑百姓扶老攜幼,歡迎他回故居。這時,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終於看到了!」
雞鳴狗盗:
一次孟嘗君被秦昭襄王軟禁,求助昭襄王寵愛的妃子,她也要一件孟嘗君送給昭襄王那樣的狐狸皮的袍子。孟嘗君已將這件獨一無二的狐狸袍子送給了昭襄王,正為此發愁,這時他的食客中有一位偷雞摸狗之徒,說他有辦法。就在夜裡潛入秦宮,取回了送給昭襄王的那件白狐袍,轉送給昭襄王的寵妃。她果然說動昭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乃連夜出城。到了函穀關,關門未開,依慣例,雞叫時才開關門,這時食客有個會口技的人,能學雞叫,群雞一聽有雞叫了,就跟著也一起叫了起長。守關的人馬上就把關門開了。這時昭王後悔放走了孟嘗君,追兵雖趕至,孟嘗君這時已走遠了。
雞鳴狗盜之徒,與當時一些謀士比起來,是被視為沒有什麼能力的下層社會的人,在孟嘗君遇困之時,卻靠這些雕蟲小技來解困,所以說,一個人的能力,孰大孰小,就看你用在那裡,什麼時候用。偉大的學問家值得尊敬,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也同樣有他可敬之處,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輕視他人!
------------------------------------------------
孟嘗君 田文
性別 男
出生 ?
齊國(田齊)
逝世 前279年
齊國(田齊)
國籍 戰國
別名 薛公、薛文
職業 政治人物
活躍時期 前3世紀
親屬 祖父 齊威王
父 靖郭君田嬰
孟嘗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東滕州東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出身
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人稱薛公,權傾一時。
田嬰有子四十餘人。一小妾生田文,出生之日是五月初五,根據齊國的風俗,這日出生的小孩若長高至門戶,會剋死父母[1],其父田嬰於是命令拋棄他;但田文的母親不忍心,於是暗中養他成人,還安排他認父。田文認父時說:「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若必由門戶控制,只要加高門戶即可。」
田文找到機會,問父親靖郭君說「玄孫之孫為何?」,靖郭君答不出來。田文就說,家裏富貴非凡,對齊國無甚建樹,如今門下不見一賢者,而靖郭君卻一心累積財富,把金銀財寶留給連稱謂都不知的子孫,根本莫名其妙。田文的進言頗有道理,所以靖郭君開始器重他,使他主家政,接待賓客。而後賓客歸之如雲,田文名聞於諸侯,諸侯使者都請靖郭君立田文為薛太子。靖郭君死後,田文繼嗣薛公之爵,士多歸孟嘗君,孟嘗君捨業厚遇之,人人以為孟嘗君親己。
雞鳴狗盜
前299年,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請他到秦國為相。前298年,有人遊說秦王,「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指擔心田文優先為齊國考慮,於是秦王想殺田文。田文使人找秦王寵姬求情,寵姬要他的狐白裘,但這件白狐毛皮袍已獻了給秦昭王,更無他裘。幸好,最下坐有一客扮狗潛入秦宮庫藏,盜取了狐白裘出來,於是寵姬向秦昭王求情,釋放了田文。但不久,秦昭王後悔了,派兵去追,田文夜半去到函谷關,關法規定要日出才開門,但時辰未到。幸好門客中有人會裝雞鳴,於是群雞齊鳴。守衛以為天曉,於是打開關口,田文一行人便乘機出關。路經趙國,趙國人取笑他身材短小,田文大怒,殺了一縣數百人才離去。齊湣王後悔遣孟嘗君往秦,聞其逃歸齊國,則用為齊相。孟嘗君怨秦,前298-296年,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齊魏韓三國攻秦,聯軍勝,一度攻破函谷關。隨著田文名聲進一步提高,田文也進一步專權。
田文入相秦,《史記》指是齊湣王二十五年,《資治通鑒》指是齊湣王二年,兩書皆指周赧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99年。
狡兔三窟
主條目:馮驩
田文在齊,有門客三千,其中一客非常特別,此人是馮驩(史記作馮驩、戰國策作馮諼)。
馮驩拜託別人向孟嘗君推薦自己,以成為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問推薦人:「馮驩有何嗜好?」對曰:「沒有嗜好。」再問:「馮驩有何技能?」對曰:「沒有技能。」但是孟嘗君還是接納了馮驩。
起初,孟嘗君的部下以為馮驩是個要飯的,於是給他很差的飲食。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這裡沒有魚可吃!」部下告訴孟嘗君,孟嘗君下令以馮驩同其他門下有魚可食之客。過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出門沒有車!」部下都在笑他,又告訴孟嘗君,孟嘗君下令以馮驩同其他門下有車可乘之客。又過了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這裡無法養家活口!」部下都以馮驩貪心不足,非常討厭他。孟嘗君問馮驩:「馮先生有親人嗎?」對曰:「家有老母!」孟嘗君派人供給馮驩的母親生活用品,於是馮驩不再彈劍。
焚券市義
某日,孟嘗君出布告,徵求可以替他至封邑薛城收債之人,馮驩自願前往。臨行前,馮驩問孟嘗君:「債收完了,要買何而返呢?」孟嘗君回答:「看我家缺少甚麼就買甚麼罷!」於是馮驩去了薛地,債券合同對完之後,矯造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券合同燒毀,人民高呼「萬歲!」馮驩趕回去,一早便求見,孟嘗君奇怪他怎麼那麼快回來,問曰:「您買了甚麼回來呢?」馮答曰:「我看您家中豐衣足食,犬馬美女皆有,所以我買了『義』回來。」問曰:「甚麼是買『義』呢?」回答:「您不照顧、疼愛人民,而加以高利,人民苦不堪言。我於是偽造了您的命令,燒毀了所有的借據,民眾都歡呼萬歲,這就是買『義』。」孟嘗君聽完之後很不高興,説:「好了,別再說了,先生請去休息吧!」
過了一年,齊湣王惑於秦、楚之抵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就對孟嘗君說:「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收孟嘗君相印,黜歸就國。孟嘗君回到封邑,人民「迎君道中」,孟嘗君才明白馮驩市義的用心。
挾外援以再登相位
馮驩之後又對孟嘗君說:「兔子狡猾而有三窟,才能免於一死。現在主公已經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臣懇請主上再讓臣為您鑿另外二窟。」
孟嘗君給了馮驩車輛五十乘,青銅五百斤,向西去梁國(史記曰秦,戰國策曰梁,即魏國),對梁惠王說:「齊國罷黜了重臣孟嘗君而讓他回到封邑,諸國之中誰若先一步迎他入國便能強盛!」於是梁惠王空出了大位,將原本的宰相調任為上將軍,派使臣攜帶車一百乗,青銅千斤,來往聘任。馮驩對孟嘗君說:「千金是相當貴重的利益,百乘是顯得使者目的的慎重,齊王這下一定會知道的!」梁國使者來求孟嘗君數次,孟嘗君都推辭。齊國朝臣聽見消息,朝野震撼,齊湣王寫了一封密函,派太傅攜帶佩劍和文車(是指繪有文彩的馬車)二乘,前往謝罪,並請孟嘗君回來再當宰相。於是孟嘗君風風光光的回朝就任宰相。
高枕為樂
馮驩再對孟嘗君說:「請主公向大王請求,將齊國宗廟設立於薛,這樣可以保證主公的官位,便可以高枕無憂。」於是齊湣王將宗廟立於薛地(立宗廟於薛)。
孟嘗君在齊擔任相邦數十年,沒有任何的大小災禍,都是出自於馮驩的計策和謀略。[2]
相魏
前286年,齊湣王滅了宋國,西侵三晉,欲以併周室,自立為天子,十分驕橫,要除去田文這權臣。田文恐懼被誅,於是逃到魏國,魏昭王任用他為相。前284年,魏相田文發兵響應燕國樂毅號召,五國聯軍在濟西擊敗齊國,幾乎滅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死去。
齊襄王即位復國,當時田文退居於薛,在諸侯國之間保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何君王。齊襄王由於新立,畏懼田文,於是與田文連和親好。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兒子們爭奪繼承爵位,齊、魏兩國隨即共同滅掉了薛邑,分其地。田文因此絕嗣沒有後代。[3]
後世評價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卹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齊之孟嘗,可謂篡臣也。」[4]
司馬遷發現薛地多暴戾子弟:「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王安石:「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5]孟嘗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NvhB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