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欣賞on line 

http://ming.ncl.edu.tw/viewer?viewer=97

尹穡,字少稷。兗州(今屬山東兗州市)人。
寓居玉山(今江西玉山)。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與陸游同為樞密院編修官。記憶力強。[1]王祖舜薦其才,召對稱旨,賜進士出身。[2]隆興元年(1163年),擔任監察御史,不久改為右正言。與韓元吉、王洋、曾幾等友善,多有詩詞唱和。著《方齋集》。《全宋詩》收錄其《庸醫行》詩一首。
------------------------
草堂書院位於江西玉山懷玉山下,是南唐時期際羽扇縣令楊文逸之孫楊億讀書之處。關於草堂書院的記載的文章有《方齋集》,《懷玉山書院記》,《草堂書院》,《端明書院記》,《懷玉山志》,《獻堂集·復建懷玉書院記》 。
草堂書院,位於江西玉山懷玉山下。
南唐之際羽扇縣令楊文逸為應夢驗,為剛出世的孫子楊億選擇讀書之處,擇懷玉山金剛峰下的法海寺一間房作為楊億的讀書處,後稱為楊億精舍。楊億十一歲中進士,是當時全國有名的“神童”,以後成為西昆體詩集大成者,一直為京官到老。北宋諫議大夫尹穡客居懷玉山時又選楊億精舍作為書齋,號為“方齋”,著《方齋集》。迨朱熹、陸九淵講學於此,乃立為書院。明代嘉靖年間江西提學副使王宗沐在《懷玉山書院記》中說:“金剛峰下為懷玉寺,稍南,為草堂書院,宋朱子講學其中。”明代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在其所作《草堂書院》詩詞中說“冒險登雲峰”。清乾隆江西布政使湯聘在《端明書院記》中說玉山縣城端明書院與縣北金剛峰朱子講學之懷玉書院巍然並峙,“蓋朱子即楊文公讀書之處見書院以講學,顏曰'草堂'。後人更之,曰'懷玉'。”清代學者蔣士銓在《懷玉山志》序中說:“書院本唐法海寺基,迨朱陸講學於此,乃立為書院。”清趙佑《獻堂集·復建懷玉書院記》也說:“懷玉諸書院舊點,自紫陽朱子與陸文安、呂文成、汪文定諸公講道其中。”明代嘉靖年間江西提學副使王宗沐到縣學視察時將當時已經被和尚佔據作為寺廟的該處重新恢復為書院,改題“懷玉”。因此,明清時的懷玉書院,實際上就是宋時的草堂書院
-----------------------------------
楊億(974—1020年),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生於玉山,祖籍福建浦城縣人。974年,南唐之際羽扇縣令楊文逸為應夢驗,為剛出世的孫子楊億選擇讀書之處,擇江西玉山縣懷玉山金剛峰下的法海寺一間房作為楊億的讀書處,後稱為“楊億精舍”,亦稱草堂書院。
“草堂書院”,四個大字,懸於正門,為楊億所題。字體蒼勁,又不乏飄逸。進入院內,便是另一番清雅天地:小徑鋪滿青石,色澤沉穩,不知走過了多少人的足跡,出現在多少人的夢中。兩側翠竹峻拔,竹香暗湧,一株株高大樹木不時出現在視線之內。片片樹葉,印寫了多少年的歷史筆跡?枝枝樹丫,又駐留過古人多少的情愫?那生扎地下的根系,如不變的深深情懷,交錯纏繞,穩穩盤結。構成一副靈動的圖畫,王憶在這裡度過了快樂的少年時光,因此,草堂書院既是楊億啟蒙之地,更是他的精神家園。
他詠梅:
楊億詩書草堂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
等閒風雨又紛紛,更忍向、笛中聞。
他寫《鶴》:
楊億詩書草堂
帳望青田碧草齊,帝鄉歸路阻丹梯。
露濃漢苑宵猶警。雪滿梁園晝乍迷。
瑞世鸞皇徒自許,繞枝烏鵲未成棲。
終年已結雲羅恨,忍送西樓曉月低。
當然,他也感嘆時局:
瓊蕊飄英逐吹繁,建章飛舞入千門。
羌人自怨殘梅曲,莊叟還迷夢蝶魂。
漢苑風光隨獵騎,洛城花雪撲離樽。
錦帆蔽日隋隄遠,枉逐東流箭浪翻。
                                             楊億詩書草堂
草堂書院成就了楊億的才學,使他成為是當時聞名全國的“神童”,年方十一歲時,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楊憶即興賦詩《喜朝京闕》:“七閩波渺邈,雙闕氣。曉登雲外嶺,夜渡月中潮。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年少時便有“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之志,太宗甚為賞異。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諡文,人稱楊文公。
楊億聰穎機敏,才華橫溢。官場中常以互對楹聊來考察同僚們的才思與智慧,每次楊億都能在這種文字遊戲中拔取頭籌,人稱奇才。歐陽修《歸田錄》一書記載,宰相寇準於中書省出一上聯“水底日為天上日”要百官應對。時久,官員們你瞅我,我瞅你,無人能應。寇準正要發脾氣,碰巧楊億來中書省出公差,看到此聊,稍加思索,隨口吟到“眼中人是面前人”對得工穩而又巧妙,令抓耳撓腮的朝官們膛目結舌。
一次,有一個很有名的學者在學士院的院牆上題了一聯“李伯陽本為姓,生而知之”以嘲弄學士院中以飽學自居的院士。此聯用了老子李耳出生時指李樹為姓的典故,頗具匠心,很難應對,致使院士們個個自慚形穢,很長時間不敢從牆下走過。一天楊億從牆下走時看到此聯,立即令人拿出筆墨,不假思索,迅筆疾書:“馬文淵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對得十分工整恰當,院士們無不拍手叫絕。
                                        楊億詩書草堂
楊億時常告誡他的學生,做文章應該避免套用方言俗語。不久,他擬了一篇奏章,裡面有句話說:“伏惟陛下德邁九皇”。有個學生鄭戩看了,覺得“德邁九皇”讀音很像“得賣韭黃”(韭菜的根叫韭黃),便立刻請教他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得賣生菜?”楊億給這一問引得大笑起來,於是把這—句改掉了。楊億以自己的勤奮和才華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曾與劉筠、錢惟演等詩歌唱和,編成《西昆酬唱集》,後人稱為西昆體。他還擅長駢文,可惜著作多失,現僅有《武夷新集》存世。
北宋諫議大夫尹穡客居懷玉山時又選楊億精舍作為書齋,號為“方齋”,著《方齋集》。迨朱熹、陸九淵講學於此,乃立為書院。明代嘉靖年間江西提學副使王宗沐在《懷玉山書院記》中說:“金剛峰下為懷玉寺,稍南,為草堂書院,宋朱子講學其中。”明代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在其所作《草堂書院》詩詞中說“冒險登雲峰”。清乾隆江西布政使湯聘在《端明書院記》中說玉山縣城端明書院與縣北金剛峰朱子講學之懷玉書院巍然並峙,“蓋朱子即楊文公讀書之處建書院以講學,顏曰'草堂'。後人更之,曰'懷玉'。”清代學者蔣士銓在《懷玉山志》序中說:“書院本唐法海寺基,迨朱陸講學於此,乃立為書院。”清趙佑《獻堂集•復建懷玉書院記》也說:“懷玉諸書院舊點,自紫陽朱子與陸文安、呂文成、汪文定諸公講道其中。”明代嘉靖年間江西提學副使王宗沐到縣學視察時將當時已經被和尚佔據作為寺廟的該處重新恢復為書院,改題“懷玉”。因此,明清時的懷玉書院,實際上就是宋時的草堂書院。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蒞玉。朱熹、汪應辰、呂東萊、陸象山等先後講學於草堂書院。玉山之會,鵝湖之爭,傾動一時。懷玉(草堂)書院,遂與自鹿洞、鵝湖並立於東江。朱熹在玉山留下了《玉山講義》卷,為朱熹手筆。
楊億詩書草堂
草堂書院因楊憶而聞名於世,草堂書院也造就了一代文學大家,它是楊憶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起點站,楊憶在《山寺》中是這樣描述:
    層巒連近郭,佔勝有招提。
    宿霧昏金像,飛泉濺石梯。
    鐘聲空谷答,塔影亂雲齊。
    千騎時來此,尋幽獨杖藜。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4—1020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大年。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為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重交游,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嫻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后進。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謚文。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詩
楊億(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賜進士及第(《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遷光祿寺丞。四年,直集賢院。至道二年(九九六)遷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預修《太宗實錄》。咸平元年(九九八)書成(《直齋書錄解題》卷四),乞外補就養,知處州。三年,召還,拜左司諫。四年,知制誥(《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與王欽若同修《冊府元龜》(《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學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權同知貢舉,坐考成就差謬,降授秘書監。四年,復爲翰林學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三)。所著《括蒼》、《武夷》、《潁陰》等集共一九四卷。傳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編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傳。 楊億詩,前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明刻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法式善編《宋元人詩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簡稱法式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清抄本,藏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室),清嘉慶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楊文公武夷新集》(簡稱祝刻本,藏科學院圖書館)。第六、第七卷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本(簡稱四庫本)和清康熙周楨、王圖煒合注(簡稱周王合注本)等。另從《宋文鑑》、《會稽掇英總集》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爲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献《二京赋》,赐进士第。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
1004年,遼國攻打宋朝,大臣紛紛主和,只有楊億和宰相寇準主戰。他們故意壓下前方戰報,攢成一堆交給真宗。真宗一看急了,連問解決辦法。寇準立刻提議真宗御駕親征,楊億不但私下勸導真宗,還主動要求隨軍上戰場。他們連哄帶勸地迫使真宗親臨前線。
楊億楊億
作者:張一南
  說起楊億,也許有人會覺得陌生。時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風雲人物。他生活在北宋,是宋真宗倚仗的筆桿子,也是北宋詩壇一代宗主。他少年得志,卻又英年早逝。他的為人體現著少年人追求個性的勇氣,他的作品則充滿了才氣與志氣。
  對於楊億的一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博學;有人說他浮華;有人說他耿直;有人說他狂悖。不管如何,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楊億人生的一個關鍵詞是“成功”。
  從神童到“硬筆桿子”
  楊億的成功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楊億降生於江南東路玉山縣(今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的縣令宅中。這一年,北宋建立未久,寫《虞美人》的李煜還做著南唐皇帝。楊億的爺爺身為玉山縣令,也歸南唐管。不過,楊億有位能幹的叔祖,叫楊徽之,此時已在宋朝做到太守,並被認為有宰相之才。
  楊億剛會說話的時候,母親抱著他,口授給他一些童蒙讀物,他馬上就能背下來。6歲開始學寫詩,7歲時就能寫文章,對著客人高談闊論,儼然像個大人了。
  就在楊億以神童之才震驚世人時,南唐已經降宋,宋太祖過世,太宗即位,楊徽之深受寵信。到楊億11歲那年,太宗聽說楊徽之的侄孫是神童,想見見他,就派人把他接來。楊億連續3天覲見皇帝,共寫了5首詩賦。太宗很欣賞,問他:“離家這麼久,想念父母嗎?”楊億答道:“見了陛下,就像見了父母一樣。”太宗越發歎賞,封他做秘書省正字,官居九品。
  正字屬於詞臣。當時,為國家編古籍、為朝廷擬詔命的詞臣,工作清貴高雅,頗受世人尊敬,被稱為“清官”,而負責具體事務的職位則被稱為“濁官”。宋代崇尚文治,詞臣的地位越發被抬高。楊億小小年紀,就當上九品“清官”,比今天的所謂成功人士還要牛氣。
  有了官位後,太宗對他依舊十分寵愛,每每破格獎賞。19歲時,他就已經“賜進士出身”,拿六品官的俸祿。北宋名臣王欽若主持修纂《冊府元龜》,太宗特意下令,書稿要給楊億看,等他點了頭才算通過。
  太宗去世,真宗即位,楊億越發顯貴。他成了真宗朝的“硬筆桿子”,起草了很多重要詔令。按當時的規定,哪位詞臣當班,這天的詔令就由誰寫。據說,大臣都希望給自己的詔命是由楊億起草的,因此專揀他當班時去向皇帝請命。楊億因此賺了很多潤筆費。33歲時,他成了正三品的翰林學士,達到了詞臣的最高品級。
  在前線飲酒作歌
  楊億才華蓋世,又一帆風順,深得兩朝皇帝寵愛,脾氣自然不小。有小人奉承他說:“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剛”,肉麻地讚揚他是具有各種美德的君子。結果楊億大聲回答:“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聲色俱厲,毫不客氣地斥責對方是一無是處的小人,弄得對方下不來台。
  楊億對自己的文筆十分自負,很討厭別人改他的文章。但是替人草擬文書,總免不了被上位者修改。楊億就把被刪改的地方都用墨塗成腳印的形狀,說這些都是“他人腳跡”,不是自己的意思。
  這位個性突出的才子,甚至敢駁皇上的面子。他草擬給遼國的文書時,用了“鄰壤”這個詞來形容遼國的國土。真宗看到後把這個詞劃去,寫了“朽壤”、“鼠壤”、“糞壤”3個詞。意思是用“鄰壤”太溫和了,換一個才解氣。結果楊億都不採納,僅把“鄰壤”改成“鄰境”,倒顯得真宗的詞小家子氣了。別人都擔心楊億會獲罪,結果真宗居然不生氣,還讚賞地說:“楊億不通商量,真有氣性。”
  不過,在真正面對外族入侵時,楊億並不含糊。1004年,遼國攻打宋朝,大臣紛紛主和,只有楊億和宰相寇準主戰。他們故意壓下前方戰報,攢成一堆交給真宗。真宗一看急了,連問解決辦法。寇準立刻提議真宗御駕親征,楊億不但私下勸導真宗,還主動要求隨軍上戰場。他們連哄帶勸地迫使真宗親臨前線。在軍營中,楊億飲酒作歌,瀟灑豪邁。文人裡面,他也算有氣節、能干大事的血性漢子了。
  為文壇帶來新風氣
  官場總是拉幫結派,再有才華、居高位,也不能保證沒有敵人,楊億就有一個宿敵,叫丁謂。
  論出身、入仕,丁謂和楊億完全是兩種路線。丁謂家世寒微,27歲中進士。雖然在當時算不上久困科場,但跟11歲就拿俸祿的楊億還是沒法比。走入官場後,丁謂沒能留在皇帝身邊寫文章,而是被派去任“濁官”,做了很多實事,一步步地拼到高層。
  從“濁官”變成文學侍臣後,丁謂的做事方法也跟楊億很不一樣。真宗想要立劉氏為皇后,讓楊億寫詔書。楊億認為劉氏的出身、人品都不如沈才人,堅決不寫。結果丁謂寫了。
  楊億很看不上丁謂。丁謂升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眾人都去祝賀,只有他出言嘲弄。當時有文壇大家讚許丁謂,說丁謂的詩風很像杜甫。而楊億曾公開說自己最不喜歡杜甫的詩,把杜甫比作“村夫子”。
  丁謂坐上相位後,早年能幹實事的優點全扔了,把心思都花在討好真宗上。他慫恿真宗到泰山封禪,還利用“求仙”的迷信思想愚弄真宗,鼓動其建造豪華的宮殿迎接神仙。他喜歡向真宗奏報拜神時又有多少只仙鶴在廊下起舞,因此被人譏諷為“仙鶴宰相”。
  楊億將這些看在眼裡,心裡難免會有想法。封禪那年,他正好做了翰林學士,決定勸諫。他突然宣布自己喜歡李商隱的詩,到處搜求,寫詩也模仿李商隱。楊億身邊的詞臣們紛紛效仿,與他唱和,形成了一種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號稱“西昆體”。所謂“西昆”,是指西方的崑崙山,常常被用來代指帝王藏書之地。從字面上說,“西昆體”這個說法,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學院派”。“西昆體”的主要特點是遣詞華麗,用很多典故,並且經常寫到歷代帝王和男女情事。其實,楊億隻是想藉它們諷刺時局。
  對於文壇來說,“西昆體”是一種新風氣。當時,白居易的詩歌已流行了100多年,白詩強調通俗易懂,恨不能寫得讓不識字的老太太都明白。按這種審美,詩寫成大白話就算是好詩,因此難免魚龍混雜。楊億的“西昆體”卻展示出一種革新精神,代表著立國不久、朝氣蓬勃的北宋。
  被禁止作艷詩
  不過,真宗看不到詩裡的朝氣,只看到諷刺。他被“西昆體”激怒了,據說是因為楊億寫詩譏諷了幾位后宮嬪妃。於是,真宗在楊億36歲那年下令禁絕“西昆體”。當然,他不好意思直接說:“你寫那些古代昏君和負心漢,都是在寫朕啊。”而只是指責“西昆體”“浮華”。
  不過,真宗只是不讓楊億再寫那些艷詩,並沒有貶他的官。他仍然留在皇帝身邊,起草重要文件。因為身體不好,楊億幾次請辭,真宗請了太醫給他看病,免了他到朝中“坐班”,卻捨不得放他走。後來好不容易讓他辭官,又很快召回。
  楊億48歲那年,真宗病重,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命太子監國。寇準聽說後,準備廢掉劉皇后、罷黜丁謂,楊億為此草擬了詔書。不料消息洩露,丁謂一派先下手為強,寇準遭到貶謫。因顧忌楊億的才名,他們並未追究其責任。不久之後,楊億感到身體不適,囑咐家人不要哭,自己坐到床上,旋即溘然長逝。
  年少封官的他,一路走來,總比同僚年輕很多,難免疏狂,稱呼年老的詞臣為“翁”,也就是“老頭兒”。一位老詞臣憤憤不平地說:“你也有老的那天,這'翁'字還是留給你自己用吧。”另一位詞臣笑著說興許留不住,暗指他會死得早,沒有老的那天。這本是一句戲言,不料卻一語成讖。後人在追述這個故事時,也只能感嘆這個巧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