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房頂五脊六獸前面的老人,到底有什麼寓意?騎鳳仙人就是姜子牙本人,這是坐在紫禁城的屋檐上俯瞰眾生, 監督眾神
故宮,是世界五大宮之首,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無數人出行旅遊的首選目標。那大家在遊覽的過程中,有沒有注意到,故宮的屋檐上有數量不一的神獸,而神獸的前面都會有一個老人。這個老人是誰?有什麼寓意嗎?
其實 ,民間一般管這位老人叫騎鳳仙人,而關於騎鳳仙人的由來, 從古至今有著很多的說法,其中流傳最廣, 可信度最高的就屬戰國的齊湣王了。傳說, 齊湣王在位時窮兵黷武, 一門心思就想攻占各國。結果招來其他國家的集體討伐 ,兵敗跑路,一路向西逃竄到了渭水, 河水湍急無法渡河 ,前有大河 ,後又追兵 ,齊湣王已經無路可走了 ,正要拔劍自盡。突然 天上飛來一隻巨大的鳳凰 ,馱著齊湣王, 就渡河而去了。後來的皇帝們就把齊湣王騎鳳而走的故事 ,雕在了自個的屋檐上 ,希望自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 也能像齊湣王一樣逢凶化吉, 遇難呈祥呢!
還有人認為, 這個騎鳳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此人無德無才 ,卻老想著通過姜子牙攀上高位,姜子牙告誡他, 自身沒有能力卻想乘鳳高飛 ,必登高跌重,將它雕在屋檐上是為告誡百官登高跌重 ,自己心裡要有點數啊!
除此之外 ,有的人認為 ,騎鳳仙人就是姜子牙本人,這是坐在紫禁城的屋檐上俯瞰眾生, 監督眾神呢 !
15401782172144qpr776oq4154017821746044r710r6np154017821747041n20s25961555289800671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 ☀阿波羅新聞網 - https://goo.gl/WmLz0d

「我受父母之命採桑 未受命瞻看國君」 宿瘤女傳奇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3日, 2018
瘤女從容地回答齊閔王說:「下女受父母之命採摘桑葉,沒有受命來瞻看國君。」圖爲清閔貞《採桑圖》局部。(公有領域)
歷史上有一段佳話,說的是戰國時期的齊宣王,他娶了醜女鍾無艷為正妻,在無艷的幫助下勵精圖治,將齊國整治得有聲有色。有意思的是,齊宣王的兒子齊閔王也迎娶了一位醜妻,就是宿瘤女
宿瘤女不是名字,是她的特徵,她的脖子上長有一個大瘤子。這個特徵實在不大好,有礙觀瞻。
古代的君主要經常出巡以察訪民情,齊閔王就在出巡的時候認識了宿瘤女。有一天,齊閔王到了齊國的東郭,國君的車隊浩浩蕩蕩前呼後擁,驚動了道邊的老百姓,大家紛紛跑去一睹君主風采。
這時齊閔王看見路邊有個採桑的女子,仿佛什麼也沒有聽到、看到,頭也不抬地繼續採著桑。
齊閔王覺得奇怪,遣人將她召來問話,一看,是個脖子上長大瘤的醜姑娘,齊閔王問:「閔王我外出巡遊,車輛馬匹眾多,老百姓們無論長幼都放下手裡做的事圍過來瞻看,而你就在道路旁採桑,竟然不為所動,這是為什麼呢?」
瘤女從容地回答說:「下女受父母之命採摘桑葉,沒有受命來瞻看國君。」
清冷枚《耕織圖》冊頁之《採桑》。(公有領域)
宿瘤有何妨
齊閔王說:「真是個奇女子,只可惜長了大瘤子。」
宿瘤女回答道:「下女的職責,是對所承負的事務無二心,所接受的給予不忘記,遵守內心所認為應當的,長了宿瘤有什麼妨礙?」
齊閔王聞言,不禁大喜,說:「這是個賢德的女子呀。」齊閔王命令後面跟隨的車騎,載上宿瘤女帶回宮去。
想不到此舉遭到宿瘤女拒絕,她說:「承蒙國君的恩典,但下女的家中父母尚健在,如果下女不按照父母平日的教導,就這樣隨國君離去,那是私奔。下女死也不能遵從。」
齊閔王慚愧地說:「這是我的過失。」
古代的君主要經常出巡以察訪民情,齊閔王就在出巡的時候認識了宿瘤女。圖為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漢文帝二》。(公有領域)
閔王遣車隊掉頭回宮,從宮中派使者帶著二千兩黃金,前往宿瘤女家中聘迎,接她到宮中去。
得知此情,宿瘤女的父母有些驚惶了,他們忙著讓女兒沐浴淨身、整妝更衣。宿瘤女說:「如果因為去見國君,就要修飾容顏更換衣服,已經不是原先相見認識時的樣子了,那我怎麼也不能前往的。」宿瘤女收拾了一番,仍以原先的粗衣素面形象,跟隨使者去了宮裡。
打扮不打扮
齊閔王在宮中告知後宮的嬪妃們,說:「我今日出遊,得到一個聖女。現在她要來看望妳們啦。」嬪妃們不敢怠慢,個個盛裝出迎。
齊閔王告知後宮的嬪妃們,說:「我今日出遊,得到一個聖女。現在她要來看望妳們啦。」嬪妃們不敢怠慢,個個盛裝出迎。圖爲明仇英《漢宮春曉》局部。(公有領域)
宿瘤女來了,她脖子上的大瘤驚倒了眾人,嬪妃們都忍不住掩口而笑,侍從們也驚得失了平常所持有的禮儀,把齊閔王也弄得不好意思了。他說:「且別笑,她就是沒有打扮而已。打扮一下就會好看十倍、百倍了。」
宿瘤女接話了,舉了古時的堯舜桀紂四位天子為例:堯舜生活簡樸,茅草屋頂不予修剪,後宮女官衣物不加彩飾,飲食時不備兩種菜餚,數千年過去了還是天下的典範;桀紂建造高屋聳牆,後宮滿目絲縐綾羅、每日把玩珍奇珠玉,身死而國亡,千餘年過去了仍被天下恥笑。
一席話之後,宿瘤女總結說:「從這些來看,打扮不打扮,相差千萬倍還不止,豈止十百倍。」
通達事理的宿瘤女就這樣被齊閔王立為王后,成了後宮的當家人。
古時一國之君的正妻,責任是很重大的,男主外女主內,國君是國家的管理人,王后是後宮的管理人。國君的所有嬪妃、後宮的宮女、侍從等等,理論上都是王后的臣屬,後宮的一應事務也要由她來監理定奪。自從齊閔王立宿瘤女為王后後,齊國人民看到,宮廷裡的人謙遜起來了,池塘湖澤之類的遊玩處填平了,膳食浪費減少了,宮女的衣著樸素了。
齊國的國勢在齊閔王時期達到最高峰,也在齊閔王手中一落千丈。歷史學家劉向在《列女傳•齊宿瘤女》中說:「閔王至於此也,宿瘤女有力焉。及女死之後,燕遂屠齊,閔王逃亡,遭弒死於外。」閔王能把齊國推至頂峰,有宿瘤女的力量在其中啊。宿瘤女去世之後,燕國屠攻了齊國,閔王逃亡而在異鄉被殺。
北京故宮太和殿頂齊閔王像。(公有領域)
宿瘤夫人早逝,齊國的史書又早已燔於戰火,所以歷史上沒有留下她的姓名和家世,只留下了她的寵辱不驚。《弟子規》也選取了她的故事,為:齊宿瘤女,東郭採桑,不視車馬,見重閔王。@*
參考資料:
1、《列女傳•齊宿瘤女》 
2、《弟子規》


齊湣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424DQg
齊湣王
太和殿頂齊湣王形象
概要
姓名    田地,一名遂
諡號    湣王
陵墓    不明
政權    田齊
在世    ?—前284年
在位    前300年—前284年
齊湣王(約前323年-前284年,約40歲),又作齊閔王,本名田地,一名遂。在位十七年,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制楚,滅宋。齊湣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派孟嘗君入秦[1],秦昭襄王任孟嘗君為宰相,後被扣押,賴雞鳴狗盜食客之助得脫,後任齊相[2]。不久齊湣王整頓稷下學宮,孟嘗君憂功高震主,出奔至魏國。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湣王的父親齊宣王攻破燕國,燕王噲、太子平及宰相子之皆死[3]。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燕人立燕昭王,亟思復仇的燕昭王採納樂毅及蘇秦建議,爭取盟國,孤立齊國 ,蘇秦兩次入齊離間,齊湣王相繼西向攻打秦國。
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齊秦互帝。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齊滅宋。[4]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濟西之戰,燕國上將軍樂毅以五國聯軍攻齊,大敗齊軍;燕軍又於臨淄城西之秦周大敗齊軍,達子戰死,燕軍攻入臨淄,湣王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被「協防」的楚國將軍淖齒所殺[5]。
稗官野史
相傳齊湣王戰敗後,走投無路,被飛來的鳳凰所救。[6]
家庭
父母
齊宣王田辟疆
妻妾
宿瘤女,齊國東郭採桑之女。早卒。
齊湣太后(《說苑·奉使》「王(太子法章)與太后奔於莒」)
子女
齊襄王田法章
田關,以田氏遠祖陳胡公諡號為氏,改姓胡,為胡關。
-----------------------------------------
齊宣王(約前350年-前301年,約50歲),本名田辟疆,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
前314年,燕國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奪回權力,反而被殺。齊宣王乘此大亂,派匡章率軍攻破燕國,燕王噲被殺,宰相子之逃亡,後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
隨後齊宣王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游說齊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齊宣王沒有聽從,反而軍紀敗壞,掠奪民財,導致燕人叛亂,不久齊軍就在趙、魏、韓、楚、秦等國的壓力下被迫撤軍,而燕人則共立公子職,是為燕昭王,齊宣王感嘆:「吾甚慚於孟子。」
前312年,齊宣王殺王后,後娶鍾離春為后。相傳鍾離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
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裡,一直到齊宣王去世,都沒被拆穿;齊愍王立後,喜歡單獨演奏,處士趕緊逃亡,這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
生平
家庭
父母
齊威王田因齊
兄弟
靖郭君田嬰
郊師(《《戰國策·齊策·靖郭君謂齊王》》)
妻妾
齊宣王后(?-前312年)(《史記索隱·田世家》引《紀年》,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認為是齊宣王之母)
鍾離春(《列女傳·辯通傳·鍾離春》)
子女
齊湣王田地
田通[1]
-----------------------------------------
濫竽充數——歷史上的齊宣王可不是這樣的!
2016-09-01 由 好文章 發表于歷史
大名鼎鼎的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但故事裡面的那位齊宣王實際上是個求賢若渴的君主。
任人唯賢
公元前320年,享國近四十年的一代雄主齊威王駕鶴西遊求取真經去了,他的兒子田辟強(這個名字夠現代吧)繼位成為齊國的第一把手,這就是南郭先生的第一個老闆——齊宣王。齊宣王繼承了他老爸的基因,特別重視人才,對於人才,就像貓見了老鼠,老鼠見了大米,必欲得之而後快。
宣王一即位,就將特別能打仗,但因鬧情緒惹了亂子而逃到國外的田忌請了回來,恢復爵位和封地,讓他繼續當齊國的三軍總司令。田忌也很給宣王長臉,先後伐趙,伐燕,伐魏,每次都是「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武有田忌,文則有田嬰。齊宣王任用田嬰擔任齊國總理,改進外交政策,發展市場經濟,齊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齊頭並進,攜手向前,繼續保持著威王時期形成的與秦並為超級大國的地位。
有個名叫王斗的人到宮前要見齊宣王,宣王讓傳達室大爺引他進殿,王斗說:「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於王何如。」傳達室大爺回報宣王,宣王馬上跑到宮門口迎接,陪著王斗一起進殿,向他請教治國之策。王斗向宣王推薦了五位賢人,宣王都予以重用,在賢人們的治理下,齊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蘇秦在遊說齊宣王合縱抗秦時,曾這樣盛讚齊國的強盛和齊都臨淄的繁華:「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車輪相碰),人肩摩,連衽成帷(街上人的衣襟連起來就成了帷幔)舉袂成幕(衣袖舉起來就成了舞台上的幕布),揮汗成雨(人多之故),家敦而富,志高而揚」,雖有誇大之辭,但齊國一直是戰國時期最富的國家卻是不爭的事實(秦國最強,楚國最大)。
金屋藏丑
齊宣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齊國得以大治。他的這一做法還造成了一個破天荒的結果:將一個醜女迎入後宮做了王后,此醜女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無鹽女鍾離春。要知道,在京劇舞台上,鍾離春是以半旦半凈(就是花臉)的形象出現的,其丑可想而知。
那麼,無鹽女到底有多麼丑呢?據史書記載,此女「凸頭深目,昂鼻結喉,肥頂少發,皮膚烤漆」。也就是說,她額頭前突,眼窩深陷,鼻孔上翻,頭顱大,頭髮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像烤了漆一樣,那真是「極丑無雙」,丑得你大開眼界,廢寢厭食!
鍾離春雖然貌丑,但志向遠大,非一般女子可比。她自幼跟隨曾作過基層軍官的父親舞槍弄棒,學習《周易》,渴望報效國家,倒是很像後來的花木蘭。當時,齊國的鄄邑被趙國侵占,鍾離春的家鄉無鹽邑和鄄邑相鄰,經常遭到趙軍的騷擾破壞。
為了拯救苦難百姓,維護國家領土,鍾離春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只見她舉目揚眉,張口切齒,兩臂前揮,口稱:「殆哉,殆哉(危險啊!危險啊!)。」宣王面對鍾離春的表演,兩眼茫然不知所措,大夫淳于髡會意,試探地說:「遠望邊邑,切齒佞臣蔽君……」,鍾離春點點頭,正色道:「趙國陷我鄄邑,大王卻閉塞不知,而是身邊左俳右優,長夜沉湎酒色,危險呀,危險呀,願大王儘快驅俳優,逐佞臣,進賢人,治國家。」鍾離春話音剛落,淳于髡拍手叫好,說:「金玉良言,金玉良言。」齊王深受感動,就答應了鍾離春的請求,封她為無鹽將軍,命她和淳於髡帶兵去收復鄄邑。
鍾離春果然不負眾望,在淳于髡的幫助下,計殺趙將白元,大敗趙軍,一舉奪回鄄邑。無鹽女鍾離春班師凱旋齊都臨淄,齊宣王親自到城外迎接,賜酒賀功。可愛的宣王這時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個可愛的醜女,他高舉酒杯當眾宣布:「無鹽將軍文能匡君,武能安邦,寡人封你為王后。」鍾離春接杯一飲而盡,眾官同賀。四十多歲的醜女鍾離春就這樣憑著勇氣和智慧進了齊宮做了王后。從此,臨淄地區流傳開了一句民謠:「無鹽娘娘生得丑,保著齊王坐江山。」
齊宣王和鍾離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京劇《湘江會》、晉劇《齊王拉馬》、已故香港女星梅艷芳主演的《鍾無艷》都是以此為題材的。
稷下爭鳴
戰國時期在政治上是一個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的時代,在文化上則以學派紛呈、百家爭鳴為特色。一說到百家爭鳴,我們腦海中就會呈現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場景,其實,戰國時期的諸子及其門人主要是通過著書立說各抒己見的,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當面鑼對面鼓過招的機會少之又少。
齊國的稷下學宮恰好為當時的學界巨子們提供了一個現場辯論的平台,而齊宣王在其中扮演著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稷下學宮是齊宣王的爺爺齊桓公創立的,因設在齊都臨淄小城西門(又稱稷門)之下而得名,是一個討論學術,培養新人,類似國立大學的機構。
齊宣王不但喜歡聆聽樂師們一起吹竽時的悠揚樂聲,還傾心於大師們現場辯論時的熱烈氣氛,於是,他啟動了稷下學宮的改建擴建工程,將齊國第一學府修造得氣勢恢弘,樓宇軒昂,並以優厚的工資待遇、舒適的住房條件吸引百家諸子到齊都臨淄做訪問學者,當客座教授,開壇講學,著書授徒。
一時之間,儒家的孟子與荀子、道家的環淵與接輿、近於墨家的淳于髡、法家的慎子與田駢、縱橫家的蘇秦和張儀、名家的公孫龍子、陰陽家的鄒衍都匯聚於稷下學宮,現場版的百家爭鳴不時上演,學術交流呈現出空前絕後的火熱局面。
據說,齊宣王時稷下學士成百上千,蔚為大觀,達到全盛。稷下學宮成了知識分子的歡樂谷,成了普天下的讀書人夢中嚮往的天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z59vjq.html
-----------------------------------
「我受父母之命採桑 未受命瞻看國君」 宿瘤女傳奇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3日, 2018
瘤女從容地回答齊閔王說:「下女受父母之命採摘桑葉,沒有受命來瞻看國君。」圖爲清閔貞《採桑圖》局部。(公有領域)
歷史上有一段佳話,說的是戰國時期的齊宣王,他娶了醜女鍾無艷為正妻,在無艷的幫助下勵精圖治,將齊國整治得有聲有色。有意思的是,齊宣王的兒子齊閔王也迎娶了一位醜妻,就是宿瘤女。
宿瘤女不是名字,是她的特徵,她的脖子上長有一個大瘤子。這個特徵實在不大好,有礙觀瞻。
古代的君主要經常出巡以察訪民情,齊閔王就在出巡的時候認識了宿瘤女。有一天,齊閔王到了齊國的東郭,國君的車隊浩浩蕩蕩前呼後擁,驚動了道邊的老百姓,大家紛紛跑去一睹君主風采。
這時齊閔王看見路邊有個採桑的女子,仿佛什麼也沒有聽到、看到,頭也不抬地繼續採著桑。
齊閔王覺得奇怪,遣人將她召來問話,一看,是個脖子上長大瘤的醜姑娘,齊閔王問:「閔王我外出巡遊,車輛馬匹眾多,老百姓們無論長幼都放下手裡做的事圍過來瞻看,而你就在道路旁採桑,竟然不為所動,這是為什麼呢?」
瘤女從容地回答說:「下女受父母之命採摘桑葉,沒有受命來瞻看國君。」
清冷枚《耕織圖》冊頁之《採桑》。(公有領域)
宿瘤有何妨
齊閔王說:「真是個奇女子,只可惜長了大瘤子。」
宿瘤女回答道:「下女的職責,是對所承負的事務無二心,所接受的給予不忘記,遵守內心所認為應當的,長了宿瘤有什麼妨礙?」
齊閔王聞言,不禁大喜,說:「這是個賢德的女子呀。」齊閔王命令後面跟隨的車騎,載上宿瘤女帶回宮去。
想不到此舉遭到宿瘤女拒絕,她說:「承蒙國君的恩典,但下女的家中父母尚健在,如果下女不按照父母平日的教導,就這樣隨國君離去,那是私奔。下女死也不能遵從。」
齊閔王慚愧地說:「這是我的過失。」
古代的君主要經常出巡以察訪民情,齊閔王就在出巡的時候認識了宿瘤女。圖為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漢文帝二》。(公有領域)
閔王遣車隊掉頭回宮,從宮中派使者帶著二千兩黃金,前往宿瘤女家中聘迎,接她到宮中去。
得知此情,宿瘤女的父母有些驚惶了,他們忙著讓女兒沐浴淨身、整妝更衣。宿瘤女說:「如果因為去見國君,就要修飾容顏更換衣服,已經不是原先相見認識時的樣子了,那我怎麼也不能前往的。」宿瘤女收拾了一番,仍以原先的粗衣素面形象,跟隨使者去了宮裡。
打扮不打扮
齊閔王在宮中告知後宮的嬪妃們,說:「我今日出遊,得到一個聖女。現在她要來看望妳們啦。」嬪妃們不敢怠慢,個個盛裝出迎。
齊閔王告知後宮的嬪妃們,說:「我今日出遊,得到一個聖女。現在她要來看望妳們啦。」嬪妃們不敢怠慢,個個盛裝出迎。圖爲明仇英《漢宮春曉》局部。(公有領域)
宿瘤女來了,她脖子上的大瘤驚倒了眾人,嬪妃們都忍不住掩口而笑,侍從們也驚得失了平常所持有的禮儀,把齊閔王也弄得不好意思了。他說:「且別笑,她就是沒有打扮而已。打扮一下就會好看十倍、百倍了。」
宿瘤女接話了,舉了古時的堯舜桀紂四位天子為例:堯舜生活簡樸,茅草屋頂不予修剪,後宮女官衣物不加彩飾,飲食時不備兩種菜餚,數千年過去了還是天下的典範;桀紂建造高屋聳牆,後宮滿目絲縐綾羅、每日把玩珍奇珠玉,身死而國亡,千餘年過去了仍被天下恥笑。
一席話之後,宿瘤女總結說:「從這些來看,打扮不打扮,相差千萬倍還不止,豈止十百倍。」
通達事理的宿瘤女就這樣被齊閔王立為王后,成了後宮的當家人。
古時一國之君的正妻,責任是很重大的,男主外女主內,國君是國家的管理人,王后是後宮的管理人。國君的所有嬪妃、後宮的宮女、侍從等等,理論上都是王后的臣屬,後宮的一應事務也要由她來監理定奪。自從齊閔王立宿瘤女為王后後,齊國人民看到,宮廷裡的人謙遜起來了,池塘湖澤之類的遊玩處填平了,膳食浪費減少了,宮女的衣著樸素了。
齊國的國勢在齊閔王時期達到最高峰,也在齊閔王手中一落千丈。歷史學家劉向在《列女傳•齊宿瘤女》中說:「閔王至於此也,宿瘤女有力焉。及女死之後,燕遂屠齊,閔王逃亡,遭弒死於外。」閔王能把齊國推至頂峰,有宿瘤女的力量在其中啊。宿瘤女去世之後,燕國屠攻了齊國,閔王逃亡而在異鄉被殺。
北京故宮太和殿頂齊閔王像。(公有領域)
宿瘤夫人早逝,齊國的史書又早已燔於戰火,所以歷史上沒有留下她的姓名和家世,只留下了她的寵辱不驚。《弟子規》也選取了她的故事,為:齊宿瘤女,東郭採桑,不視車馬,見重閔王。@*
參考資料:
1、《列女傳•齊宿瘤女》 
2、《弟子規》
-------------------------
齊宣王見顏斶    詞解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詞解壟    詞解 五十步而樵采詞解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詞解。』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譯文
齊宣王接見顏斶,說︰「顏斶,過來。」顏斶亦說︰「大王,過來。」齊宣王很不高興,左右說︰「大王是國君,顏斶你是臣子,大王叫你過來,你又叫大王過來,能這樣嗎?」顏斶說︰「我過來,是仰慕他的權勢,大王過來,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仰慕權勢,倒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十分氣憤,臉色大變說︰「國君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回答︰「士人尊貴,國君並不尊貴。」齊宣王說︰「有論證嗎?」顏斶說︰「有。從前秦攻打齊,下令說︰『誰敢在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內採薪,死罪不饒。』又下令說︰『誰拿到齊王的頭臚,封他為萬戶侯,賞金二萬兩。』由此看來,一個活著國君的頭顱,還比不上一個死去士人的墳墓。」
-----------------
中文名:田辟疆
     別名:齊宣王
     國籍;齊國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齊都臨淄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前301年
     職業:齊國國君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光大稷下學宮、會盟諸侯、抗擊秦國、營建都城臨淄
     父親:齊威王田因齊
     祖先:陳完
     子:齊湣王田地
  齊宣王(戰國時代齊國國君)
    齊宣王,媯姓、田氏,名辟疆,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前314年,燕國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奪回權力,反而被殺。齊宣王乘此大亂,派匡章率軍攻破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後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前312年,齊宣王殺王后,後娶鍾離春為後。相傳鍾離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隨後齊宣王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遊說齊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齊宣王沒有聽從,反而軍紀敗壞,掠奪民財,導致燕人叛亂,不久齊軍就在趙、魏、韓、楚、秦等國的壓力下被迫撤軍,而燕人則共立公子職,是為燕昭王,齊宣王感嘆:“吾甚慚於孟子。”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裡,一直到齊宣王去世,都沒被拆穿;齊愍王立後,喜歡單獨演奏,處士趕緊逃亡,這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
齊宣王
戰國時齊國國君。(?~西元前324年)名辟疆,齊威王之子。曾擊魏救韓,喜文學游說之士。在位十九年,卒諡宣。
-----------------------
面對列強圍毆,齊宣王為何不聽勸阻?
2012-02-23 10:05:21本文行家:吳仙花
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發兵進攻燕國,結果大勝,燕國軍隊潰不成軍,齊國很快佔有了燕國大部分的領土。可是,燕國的太子也派出使者,到各國求援,各國不能坐視燕國被滅,齊國壯大,於是紛紛出兵,共同對付齊國。
孟子
孟子
      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發兵進攻燕國,結果大勝,燕國軍隊潰不成軍,齊國很快佔有了燕國大部分的領土。可是,燕國的太子也派出使者,到各國求援,各國不能坐視燕國被滅,齊國壯大,於是紛紛出兵,共同對付齊國。在這樣的情況下,齊宣王和孟子有了第二次談話。
      齊宣王說:“現在有的國家可能會進攻我們,先生您覺得我該怎麼應對呢?”
  孟子說:“我聽說,當初商湯只有七十里的地盤,可是最後卻統一了天下。現在大王您的齊國擁有千里沃土,擁有上萬輛兵車,為什麼還要怕別人呢?在開始,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人們看到齊國的軍隊都夾道歡迎,以為盼來了救星。可是齊軍在進入燕國之後,卻燒殺搶掠,奪走燕國祭祀的金銀器物,抓捕燕國的百姓做奴隸,於是燕國人命都痛恨齊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進攻齊國。現在大王您應該立刻私放燕國的老人和小孩,把燕國的金銀財寶還給人家,幫助燕國百姓確立新的君主,並且從燕國撤兵,那麼各國不但不會進攻齊軍,並且燕國百姓還會甘心大王。”
  可是,齊宣王沒有聽從。結果燕國各地都發生暴亂,反抗齊國的殘暴統治,同時,各國進攻齊軍,齊軍大敗,只能撤退。但是齊宣王臨走還是帶走了燕國的許多財寶人口,也因此兩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事情過了三十來年之後,新任燕王在大將樂毅的幫助下,進攻齊國,不但恢復了燕國原先所有的領土,並且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即墨一座城池,可謂報應不爽。
  但是,齊宣王為什麼不聽從孟子呢?簡單看,好像是齊宣王過於貪婪,而孟子所說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們換一個角度看,齊宣王也有自己的道理。在戰國那個戰亂頻繁的時期,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只有更多的擁有土地和人口,才是生存最大保障。當時的齊國經歷了齊威王改革,成為東方的一個大國。而燕國呢,一方面土地貧瘠,一方面國家統治黑暗。正是因為內部禍亂,才使得齊宣王有機可乘。而齊宣王在拿下燕國之後,想要徹底消滅燕國,吞併燕國的土地,也可以理解,一旦成功,燕國就會成為天下第一強國。
  可是齊宣王忽略了其他各國的力量。在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最後統一天下,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漫長工作,秦國多次擊敗韓國,可是真正霸占韓國的大片領土,卻是到了戰國的後期。誰要想公開大破勢力均衡,就會被群起攻之。如果齊宣王的胃口不是那麼大,而是要求割讓一些城池,然後緩慢蠶食燕國,那麼結局可能是兩樣。
  當然,孟子所說的失去民心,也是齊宣王失敗的一個原因。不過,民心並不是影響歷史,影響政局的真正原因。面對強權,老百姓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弱者,都是沉默的那一部分。過於蠻橫,過於貪婪,失去了燕國權貴的歡心,讓燕國權貴無利可圖,才是齊宣王被趕出燕國的真正原因
------------------------------
好色帝王齊宣王:家有丑妻但改掉了他好色的毛病
2017/02/20 來源:趣歷史網
鍾無艷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醜女,但她卻是齊宣王的王后。齊宣王算是比較有政績的君王,他雖然沒有採納孟子的仁政,但是一直將孟子留在身邊,但是民間記住這位帝王應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夫人鍾無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鍾無艷的長相是在是太醜了,《烈女傳》中將她的形象描述的比較到位,這鐘無艷額頭向前突,雙眼向下凹,鼻孔向上翻翹不說,腦袋還特大,頭髮也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而且是個佝僂腰,胸部奇大,皮膚黑紅,怎麼樣也不是一位美人的形象。
鍾無艷看到齊宣王在發榜招賢,就接了榜想去碰碰運氣,她告訴守衛,自己是齊國最優秀的女人,我可以為齊宣王管理後宮。
齊宣王求賢若渴,又是一位女子,能有這樣的遠大抱負必定來頭不小,急忙召見,當鍾無艷走進宮殿時,大家看到這般相貌的人,都笑鍾無艷沒有自知之明。
哪知鍾無艷展示了隱身術的絕技,讓在場的人大為驚嘆。之後鍾無艷展示了她對於齊國政治局勢獨特的見解,她指出齊王周圍沒有好的大臣,百姓也沒有誠懇跟隨的意思,年紀大了卻沒有立繼承人,不注重對後代的培養,自己還成天和後宮一起玩,這樣下去,齊國必亡。
齊王聽了非常感慨,沒想到如此醜陋的女人,心境竟然是如此的明白事理。齊宣王開始改變自己,他改變了自己的一些壞習慣,最令人吃驚的是他讓鍾無艷成為自己的王后。齊國在齊威王手中得到進一步加強,很大一部分原因和鍾無艷有關。
鍾無艷已經不再是一個歷史形象,她身上的醜陋也不再是長相上的缺陷,而是成了一種文學的符號。
齊宣王納諫
齊宣王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在他執政時期,齊國得到快速發展,這和他善於承認錯誤,知錯能改,虛心納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對後世百家爭鳴的文化大盛世局面奠定基礎的稷下學宮的建立,讓思想家紛紛傳播自己的學說,對社會發展也起到進步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齊宣王率先到秦國招募賢士,得到了有賢德的人後,齊宣王逐漸開始發展國內的一些文化事業,齊宣王喜歡到處遊說的士人,他認為這是君王統治時不可或缺的力量,這位重視文化,虛心納諫的帝王,不惜耗費巨額資金召集天下的文人。
齊宣王歡迎文人墨客到自己開辦的稷下學宮來,其中儒學大師孟軻的到來對齊宣王文化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各派學說的代表紛紛著書立說,開戰學術研究,創造了中國史上燦爛的「先秦文化」。
前面提到齊宣王治國的時候常常犯錯誤,但是他虛心認錯,再加上手下還是有善於納諫的臣子,孟子曾經借生活中的小故事,提醒齊宣王要好好管管自己的君王作風,說是大王身邊的臣子讓自己的朋友幫忙照看妻兒,自己出遠門回來後發現朋友沒有做到,讓齊宣王判斷,再上升到中級幹部,最後到君王。齊宣王嘴上不說,心裡接受孟子的納諫。
齊宣王想要知道為什麼自己的狩獵場不比周王的大,但是百姓卻不滿意,孟子告訴他要與民同樂,和民分享,這樣才是造福百姓的表現。

在齊宣王到社山打獵的時候閭丘想齊宣王建議招納賢士,完善法律;打開國庫,救濟百姓;頒布法令,尊老愛幼。齊宣王聽了很是感慨還想要讓閭丘作自己的宰相。
齊宣王好諛
齊宣王好諛,說的並不是齊宣王射箭的技術如何百步穿楊,而是說齊宣王喜歡別人誇他在射箭上做的好。這位反應有些遲鈍的帝王到最後也沒發現,臣子不諫言的危害有多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齊宣王喜歡射箭,特別喜歡人家誇他能用強弓,每次齊宣王張弓拉弦的時候,總是能得到臣子的一片讚美聲,大家對齊宣王這樣的脾氣都摸得比較透徹,齊宣王一打獵,就給他上弓。
大家都讚美齊宣王,拉開這樣的弓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氣,不愧是大王,除了您當今世上還有誰能有這樣的力氣。齊宣王聽著樂得合不攏嘴,他還感嘆自己手下有一幫為自己說話的得力助手呢。
其實齊宣王用得弓和平常人有的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強度很一般的弓,齊宣王還讓大臣們一一實驗,親自來拉弓,大家都心知肚明,齊宣王又想強調他的力量強大了,每個人都只拉倒一半就紛紛表示無能為力。
然而因為沒有人告訴他,齊宣王一輩子都以為自己能拉開強度有一千多公斤的弓,齊宣王就算拿著這虛假的榮耀,也不願意相信真實的自己,不面對自己本來的面貌是他最大的弊病。
而且我們說,古往今來君與臣的關係就像水和船,君王的錯誤決斷,要靠敢於進諫的大臣,君臣一起才能完成國家的建設,才能使人民生活安康。如今的齊宣王急需一位敢於進諫的大臣來點醒他。除了孟子應該要有更多的人關心國家,關心君王。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GoO66.html
--------------------------
酌古鑒今:賢與不肖
陸文
尹文子去見齊宣王,齊宣王一句話也不說,只是低著頭連聲嘆氣。尹文子覺得很奇怪。(古瑞珍/大紀元)
              人氣: 313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6-16 2:39 PM       標籤: 尹文子, 酌古鑒今, 齊宣王
尹文子去見齊宣王,齊宣王一句話也不說,只是低著頭連聲嘆氣。尹文子覺得很奇怪,便問:「大王連聲嘆氣,一定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吧?」
齊王回答說:「唉!齊國這麼大,可賢德的人才,卻太少了,沒有賢德的人才,國家怎麼能治理好呢?所以我才嘆氣不止啊!」
尹文子說道:「如果齊國到處都是有才能的人,那麼還有誰處於大王您之下呢?這些人都比你強,你還怎麼統治齊國呢?」
齊王問道:「噫?照您這麼說,齊國都是些不才、不德、不賢的人,才好嗎?」
尹文子大笑著說:「那樣也不行!如果齊國儘是些無德無才的笨蛋,那您能用誰來幫助治理國家呢?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齊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齊王聽了,沉思片刻說:「賢人多了,您說不可以;賢人少了,您也說不可以。賢與不肖的人,都沒有,這樣可以了吧?」
尹文子說:「這也不行。」
「為什麼?」齊王追問道。
尹文子說:「應該有賢德的人,也應該有不肖的人。有了不肖的人,您才能高高在上而群臣卑服;有了賢德的人,您才能利用賢才而退抑不肖,這樣才能有貴賤之別、上下之分呀!」
齊王聽了,連連點頭,他說:「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齊宣王為什麼娶鍾離春?齊宣王王后奇醜是真的嗎?
來源:互聯網作者:未知整理:林宜網瀏覽:314次
  林宜網中國歷史故事欄目,整理齊宣王為什麼娶鍾離春?齊宣王王后奇醜是真的嗎?有一天,齊宣王在雪宮飲宴,興致勃勃地看著宮女群舞。忽然,僕從來報:有個民女在宮門外求見,申請進入后宮,侍奉國君身側。不一會兒,僕從將一個女子帶上殿來。君臣們一見她的相貌,倒抽一口冷氣。只見她生著一頭焦黃色的頭髮,凌亂不堪。亂發下是一副寬額頭,眼窩深陷,襯著奇高的鼻樑,更加難看。再朝脖頸看去,竟然看到粗壯的脖子上,生著一個碩大的喉結。身材就更不敢恭維了,駝背彎腰。皮膚不僅粗糙,而且黧黑。再往下看,褲腳下是一雙大腳板。這時,只聽得一個粗澀的嗓音說道:“民女鍾離春叩見大王。我這副相貌,確實沒人敢娶。可是,我卻敢到大王跟前,來跟這麼多嬪妃爭寵,總有幾分勝算。”鍾離春不再多話,立刻做出幾樣表情和動作。只見她圓睜兩眼,咬牙切齒,將手臂揮動四下,然後拍著膝蓋,高聲喊道:“險哪!險哪!”
齊宣王為什麼娶鍾離春?
  鍾離春朗聲說道:“民女圓睜兩眼,是替大王察看烽火台有沒有告警;民女咬牙切齒,是痛恨大王不聽勸諫;民女揮手,是要為大王趕走奸佞小人;民女拍膝蓋,是要拆除這座專供大王取樂的雪宮!”
  齊宣王大怒,要斬鍾離春。鍾離春面無懼色說道:“民女睜眼看到,我國西邊的秦國,採用商鞅變法,國富民強,不久就要發兵​​攻打我國。大王手下苦無良將,邊防脆弱,我當然要為大王焦慮。民女聽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如今大王整天沉湎酒色,聽不進忠臣的諫議,於是我咬牙切齒,替大王接受規勸。我今日得進宮來,看到大王身邊都是一幫小人,不得不憂心大王誤國,因此揮手將他們驅趕。又見大王在如此豪華的宮殿裡飲酒作樂,揮霍財富,導致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因此我一拍大腿,要為大王拆除雪宮。大王,民女說的這四條,如果再不糾正彌補,大王的江山危在旦夕啊!”
  齊宣王聽了這番話,從醉夢中驚醒。他當即宣布撤消宴席,帶鍾離春返回正宮,將她立為王后。


姜太公-騎鳳仙人/齊宣王他娶了醜女鍾無艷為正妻+齊宣王的兒子齊閔王也迎娶了一位醜妻,就是宿瘤女/太和殿頂相傳為齊湣王化身的騎鳳仙人形象/齊國的稷下學宮恰好為當時的學界巨子們提供了一個現場辯論的平台,而齊宣王在其中扮演著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UQGp6H


鍾離春,姓鍾離,名春,戰國時齊國無鹽(今山東省東平縣無鹽村)人,又稱鍾無鹽,後來以訛傳訛變成了鍾無艷。貌醜,年過四十未嫁,後來親自前往向齊宣王主張「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劉向《列女傳》記載:「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齊宣王之正后也。其為人也,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髮,折腰出匈(通「胸」),皮膚若漆。年四十,行嫁不售,自謁宣王。
《晏子春秋》中也有提到鍾無鹽向齊宣王自薦成為王后的故事。後世以「無鹽女」做為醜女的代稱,典出於此。鍾無艷求見齊宣王時,齊宣王以貌取人,覺得鍾無艷是一個既醜又沒岀色的「醜婦」。但是她突然舉手拊膝曰:『殆哉!殆哉!』曰:『今王之國,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讎,外有二國之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安,此一殆也。漸台五重,萬人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於山林,諂諛者強於左右,此三殆也。飲酒沉湎,以夜繼晝,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政,此四殆也。』」這使齊宣王改觀認為她是一個有智慧和勇氣的女子,並把她立為王后

------------------------------------
齊宣王田辟疆是個怎麼的人?齊宣王的故事——愚蠢的聰明人
發佈時間:2017-09-30 10:18瀏覽:410 次
齊宣王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真正的聰明人表面看上去好像很愚蠢,齊宣王即是此道中人。
1.海大魚與齊貌辯
  齊宣王名喚田辟疆,齊威王之子,齊國第二個稱王的國君。提到齊宣王,我們會想到南郭先生,想到“ 濫竽充數 ”的故事。
  齊宣王喜歡藝術,愛好歌舞,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竽。每次聽竽總要組織像交響樂團那麼盛大的樂隊,氣勢恢宏的場面,一次三百人。南郭先生來報名,說自己精通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毫無音樂細胞,只會數錢。之所以敢來,因為發現吹竽樂團的漏洞。齊宣王把南郭先生編入樂隊,每次樂隊吹奏時,南郭先生混在人群裡,搖頭晃腦鼓著腮幫裝模作樣。年復一年,直到齊宣王去世,白白領了好多年薪水。後來宣王兒子齊滑王繼位,齊滑王也喜歡聽竽,沒有裁人,只不過喜歡聽獨奏,一個人一個人輪著吹竽。於是,南郭先生混不下去,溜之乎也。
  後人譏笑齊宣王,上當受騙,白付工資,完完全全一個冤大頭。齊宣王嘆了一口氣:“都雲辟疆痴,誰解其中味。我一個正宗的音樂發燒友,會看不出南郭先生不懂音樂、裝大頭蒜?多大點事兒,齊王宮這麼大的單位還能沒幾個混飯吃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過。你們沒瞧見南郭先生299個同事沒有一位站出來檢舉嗎?他們一塊吃,一塊睡,一塊練,一塊吹,豈能不知。多個朋友少個仇人,錢怎麼花不是花,買豪宅是它,吃大餐是它,發工資也是它。少買一平方米,少上一個菜,多少人的工資省不出來。我兒子比我聰明,結果如何?什麼最簡單?世間的道理最簡單。唉!簡單的道理做起來怎麼那麼難。” 
  我們可以繼續昕聽齊宣王的自我介紹:“我喜歡彎弓射大雕,能開三石硬弓,你們偏偏說那是九石弓,說寡人天生神力。一石一百二十斤,九石上千斤,雖然我生得胖大,有些力氣,也不可能開九石弓,一 譜都沒有。據說後世三國神射手黃忠能拉三石弓,還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裡的說詞。讚美的話我愛聽,誰家的馬不喜歡別人拍,莫不成抽上一鞭子才爽。你們不配抽我的馬,只有孟子才有資格抽。行啦,你們繼續拍吧,當我是傻帽也不妨,只有你們把我當成傻帽,才會對我放鬆警惕。有一個人懂我,我佩服,誰呢?你們不認識吧?反正我死去兩千多年,告訴你們不妨,齊貌辨。”
  齊貌辯是靖郭君田嬰的門客。田嬰乃齊宣王的弟弟,齊威王最喜歡的小兒子,孟嘗君之父。齊威王在位時田嬰格外受寵,拜齊國相邦。田嬰為人狡詐,專門揣摩父王的心意做事。
  齊威王王后去世,宮中有十個妃子深得威王寵愛,大家猜不准哪一個將要被立為新王后,一旦說錯勢必得罪新王后。田嬰有辦法,讓人製作十雙玉珥,其中一雙特別精美,一起獻給父王。然後觀察誰佩戴著那雙漂亮別緻的玉珥就勸父王立誰為王后。果然,一說就準。
  為掌握齊國大權,田嬰主動勸齊威王親自審查“終歲之計”,就是一年來齊國的財政收支狀況。田嬰讓齊國的五官——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抱來一大堆竹簡材料,大大小小所有的賬目和憑證,逐一念,逐一對照。沒聽五天齊威王就厭煩了,把齊國的財政大權一併交給田嬰處理。據《韓非子》中載,這 齊威王親自主持的大審計,仍然不乏作弊者,官吏們趁齊威王打瞌睡,抽刀悄悄削掉憑證上的結算。當著君主的面作弊,足見官員之難管理。
  大權在握、精明狡詐的田嬰豈能不覬覦齊國王位,當時的太子正是田辟疆。齊貌辯對田嬰道:“太子相貌不仁,過頤豕視,定會背叛您,早點想辦法搞掉他。”
  “過頤”就是方面大臉,胖得從腦後可以看到大臉腮,也可說滿臉福相。這倒不妨,關鍵是“豕視”,像豬眼一樣看東西。豬眼什麼樣?朦朦朧朧,不時偷偷看兩側的東西。這種人表面看糊塗,而內心自有主張,精明得很。“不仁”即不講仁義,不講道德,唯利是圖,不容易對付、難侍候。
  田嬰不聽,他被田辟疆“兄弟好、好兄弟”的親熱勁蒙住,被他流露出來的愚蠢和傻氣欺騙,幾乎遭遇殺身之禍。
  齊宣王繼承王位露出本來面日,板起臉來,撤掉好兄弟田嬰的職,收回財、政、軍大權。田嬰心驚肉跳,唯恐遭遇不測,離開國都臨淄回到封地“薛”。兄弟反目成仇。田嬰心有不甘,禮賢下士,收買人心,招兵買馬,打算修築一座堅固無比的薛城,作為保家爭位的根據地。
  田嬰的門客們覺得主人的做法不妥,既勞民傷財又引起齊王的猜疑,紛紛登門勸阻。田嬰鐵下心來與哥哥抗爭,聽不進去,最後聽煩了,告訴看門人,關門上鎖,一條狗也別放進來。
  有一位門客來見田嬰被擋在門外,此人對看門人說:“去告訴靖郭君,我只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請把我扔進鍋裡烹掉。” 
  田嬰心想,這位有意思,三個字能表達出什麼意思來,好奇心頓生,破例接見。門客進門來看到田嬰深深一躬,果然只說了三個字“海大魚”,說完掉頭就走。田嬰聽得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海大魚,海小魚,一把揪住來人,“你什麼意思,說完再走!”來人連連搖腦袋:“說不得,說不得,再說一個字生人煮成熟人啦。”田嬰急道:“說話說完,說半句藏一句,讓人聽得難受。” 
  田嬰上當,來人就是為吊起他的胃口,讓他仔細聽其中的道理。時機成熟,此人不緊不慢道:“見過海裡的大魚嗎?大鯊魚。釣不著,網不到,誰也奈何不得。但是,一旦失去水,小小的螻蛄和螞蟻都可以得意忘形地一口一口吃掉它。如今齊國如同您的水,沒有齊國的蔭庇,即使把薛城的城牆築得高達雲天,又有什麼用呢?”
  是啊,田嬰離開齊國什麼都不是。前幾天楚國令尹昭陽聽說他與齊王關係不好,勸他獻薛地給楚國,保證另封一塊比薛地大幾倍的土地。他沒有去,因為到外國去,土地再大,也沒有在齊國的權勢和地位,齊國才是真正的家。現在很多中國人往外國跑,搞移民。讓世界各個角落充滿華人固然是件好事。但出去的人永遠無法享受在國內受到的尊榮,當然平民技術人才或打工者除外。我想大多出國的人是有錢人。田嬰因為有薛地的土地,楚國才要,移民因為有錢,國外才留。但要記住,你不是外來征服者,是移民,只有中國本土足夠強大,才能保證華裔受人尊重。
  兄弟隔閡如此之深,築城只會引起更大的猜忌,但束手待斃不是辦法。齊貌辯站出來對田嬰道:“我去一趟國都。”田嬰知道他想調和兄弟二人的關係,苦笑道:“我和大王水火不容,你去只有死路一條。”齊貌辯道:“我沒打算活著回來。” 
  齊貌辯受田嬰恩惠最深,其實他這個人毛病特別多,許多人看不上H艮,為此有的門客離開田嬰,連孟嘗君也勸父親辭退齊貌辯。田嬰憤然道:“即使門客走光,家族敗落,只要能夠滿足齊貌辯,我沒什麼話說。”這就是“義氣”。君臣之義,朋友之義。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你敗家的,真正的朋友只會幫你。
  齊貌辯置生死不顧來到臨淄。齊宣王沒有掩飾對田嬰的憤怒,這個弟弟邀買人心,廣收門客,對抗王廷,難道他想重複先祖“大斗放租,小鬥收租”的遊戲嗎?齊宣王怒氣沖沖地指著齊貌辯道:“你就是靖郭君最寵信的那個人?他的所作所為全是你的謀劃,對吧?” 
  齊貌辯平靜地回答道:“寵愛是有的,聽信談不上。大王做太子的時候,我對靖郭君說太子不仁,勸他除掉大王另立幼主,他流淚不聽,如果照我的話辦,會有今天的憂患嗎?楚國以數倍土地換取薛地,我勸靖郭君換,他說不能將祖宗的土地交給別人,又不肯聽我的話。”
  齊貌辯的話柔中帶剛,剛柔相濟,其一指出田嬰有兄弟親情在,不忍心害你;其二指出楚國在打齊國的主意。田嬰經營齊國十多年,勢力龐大,如果兄弟之間打起來,勝負難測,楚國必定趁機入侵齊國。
  齊宣王何等聰明,如何聽不出,既然弟弟給了台階,自己順勢下台:“寡人年輕不懂事,以至於此,先生能替寡人請回靖郭君嗎?” 
  田嬰回到國都擔任相邦,兄弟和好。田嬰明白,只要自己在台上一天,齊宣王一天不能安心。七天后託病辭職,齊宣王假意挽留三天后才放行。他們二人共同演了一出兄弟和睦的喜劇給齊國和天下人看。
2.王鬥和顏斶
  魏國沒落之後,秦國憑藉專制集權、森嚴的法律與強悍的士風雄霸西方,生長於繁華錦繡之地的齊國人能與之分庭抗禮,得益於人才戰略。齊宣王承繼父親齊威王養士的做法,網羅天下人才,不僅能養,還能給予尊重。稷下學宮越發興旺,稷下先生多達上千人,師生數千人,鄒衍、淳于髡等76位大師級的人才賜爵上大夫。
  優厚的俸祿,壯觀的府第,使天下賢士、諸侯賓客競相投奔齊國。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各派林立,“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盛況空前。
  齊宣王養士有個特點,不管你肯不肯為國家出力,一律給官給錢。道教大師田駢清高自賞,公開宣稱“設為不宦”。(我不做官。)有個齊國人一臉欽佩地對田駢說:“聽說先生道德高尚,一心為民,不肯做官。”田駢聽得心花怒放,說道:“對啊,正是如此,你從哪裡聽來的?”那人說:“從鄰家女處聽來。” 
  田駢感覺不對勁,這人好像有意損我,聽誰說不好,聽一個鄰居家的女孩說'隨即把臉拉下來,問道:“你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那人說:“我鄰居家的女兒立志不嫁,可是年齡不到30歲生有7個孩子,不出嫁比出嫁更猛。先生雖然沒做官,俸祿高達千鍾,一百個傭人供您使喚,說是不做官,比做官還富有呀!”田駢啞口無言。
  工資誰發的,傭人誰給的,齊宣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不做官也不會說我田辟疆壞話,不做官你的粉絲們也會說我田辟疆是好人。王安石曾經指責孟嘗君養士專養殺人越貨、雞鳴狗盜之徒,其實國家養著大才,貴族養著小才正對,反過來的話,國家就危險。秦滅六國之後,這幫人解散了,除了公務員和軍隊國家不養閒人,秦國貴族子弟也不再養閒人。結果這些閒人及其徒子徒孫把固若金湯、武功赫赫的大秦帝國攪個天翻地覆,將一個酒徒無賴扶上帝位,諸子百家在漢初還魂,遊俠、道家、儒生紛紛再生。
  齊宣王的精明遠遠不止養人。孔子大師說,孝敬父母不能只會養,養雞、養狗、養豬、養貓、養父母,“不敬何以別之”。衣食住行之外人們還好面子,吃上美食,穿上名牌,住上別墅,我還要面子。齊宣王給,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什麼本事,要錢給錢,要面子給面子。
  有個叫王鬥的稷下先生來見齊宣王,走到富門口不進殿。齊宣王吩咐侍者到殿門迎接,王鬥不動地方,語氣平和地對侍者說:“我進殿見大王是趨炎附勢,大王過來見我則是禮賢下士,不知大王怎麼想?”齊宣王一聽,要面子的人來了,急忙搶出門外迎接王鬥。官渡大戰時曹操赤腳迎接許攸,那是給袁紹大軍逼的,故意光著腳、丫子讓許攸看,表達對許攸的尊敬和喜悅之情。兩相對比,無疑齊宣王更加誠摯。
  同樣給足面子的禮遇,許攸感動得獻上火燒烏巢的妙計,王鬥卻拐彎抹角罵了齊宣王一頓。王斗說:“大王像齊桓公,桓公有五種愛好,您有四個。”齊宣王聽得心花怒放,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簡直就是齊宣王的偶像,說自己像偶像如何不喜。齊宣王心中極其渴望王鬥繼續講下去,講自己如何像齊桓公那般英明神武,嘴上極為謙虛:“哪裡話,哪裡話。寡人愚蠢、見識淺陋,守住齊國就不錯了,怎敢與先主君相比。”
  王鬥不急不慢地接著道:“先主好馬,大王好馬;先主好狗,大王好狗;先主好酒,大王好酒;先主好色,大王好色。只有一種愛好大王沒有,先主喜好人才,大王不喜歡。” 
  齊宣王從喜悅的天空跌入失落的地獄,心裡氣得一鼓一鼓的,表面不動聲色。王斗說他不喜歡人才有所指,稷下學宮的人才可以說居列國之首,齊宣王養而不用。齊宣王養士為養而養,不是為用而養。稷下學宮可以議政,隨便發表意見,愛怎麼說怎麼說,但是齊宣王不用他們當政,不採納建議。
  齊宣王修養不錯,這麼諷刺不生氣,還有話擋,“世無人才,讓寡人喜歡誰?”言外之意,你們稷下學宮幾千人都是酒囊飯袋,供你們吃喝就不錯了。反過來把稷下先生們損了一頓。王鬥有策略,也不反駁,沒把星光燦爛的騶衍、淳于髡、田駢、孟子、接輿、慎到、環淵等人拿出來唬人,隨便拿出一位都是當時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但是,拿出來又怎麼樣,你說有本事,我說沒本事,你說學術淵博,我說經驗不足,又要抬摃。
  王鬥有才,幾句話把齊宣王說得目瞪口呆,“古時有驊騮等好馬,現在沒有,大王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的良馬中去挑,可見大王真喜歡馬。古時有豹腸、象肚等美味,現在沒有,大王命人跋山涉水地去找,可見大王真喜歡吃。古時有王嬙、西施那樣的美女,現在沒有,大王從天下麗人中去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可是人才呢?大王非要等他們出現才去喜歡,足見大王不是真心實意愛才。大王不愛才,他們怎麼肯出來呢?”
  齊宣王聽呆了,王鬥的邏輯沒問題,就是這麼回事。沒等齊宣王轉過腦子來,王鬥又說起來:“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紗布。”齊宣王張大嘴,搖腦袋:“不至於吧?”王鬥道:“怎麼不至於,大王做帽子,為什麼不用親戚和親信做?因為能工巧匠手藝高超,會做帽子,您怕他們弄壞紗布。可是大王治理齊國卻任用親信,不去任用人才,所以臣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如一尺紗布。” 
  真會說話,真能狡辯,說得齊宣王張著大嘴,半天答不出話來,最後長嘆一聲:“寡人於國有罪”。
  有頭腦的人不喜歡秦始皇是對的,看看齊宣王,誰敢對秦始皇說這種話,秦始皇只會愚民,可以說秦始皇扼殺了百家爭鳴,從而扼殺了中國的進步,並不是儒學的罪過。
  中國讀書人歷來不乏浩然之氣,稷下先生顏斶看穿齊宣王供吃供喝不用人的厚黑把戲,雖然齊宣王給足面子,但顏斶有真正的理想,獨立的人格,他不是厚黑家,而是光明磊落、傲然出世的大丈夫。
  齊宣王召見顏斶,顏斶拾階上殿,走進殿門口站住不再往裡走。齊宣王一皺眉,這個傢伙也想學王鬥嗎?王鬥身在殿外,你已經走進大殿,差這麼百十步麼?於是,齊宣王大聲喚道:“顏斶,向前來!”誰知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顏斶也招呼道:“大王,向前來!”齊宣王一聽,這話兒不對勁,咋這麼不入耳。大臣們齊聲為齊宣王解除迷惑,“大王是君,顏週為臣,大王讓你過來,你讓大王過去,這對嗎?” 
  就是嘛,齊宣王一挺腰桿,我說聽得那麼彆扭,敢情違背禮儀。顏斶緩緩說道:“我過去是趨炎附勢,大王過來則是禮賢下士,與其讓顏斶做小人,莫如大王做賢君。”
  我暈!你們有點創意好不好,換點新鮮的好不好,這都第二遍了,你拾人家的牙慧。王鬥的話說得多委婉,顏斶卻是一副命令的架勢。不要挑戰我的忍耐極限,齊宣王真生氣,憤然變色道:“國家領導人尊貴,還是你們讀書人尊貴?” 
  顏斶嘴角微微一翹,“讀書人尊貴,國家領導人不貴。” 
  齊宣王強忍心中的噁心,“君王富有國土,號令臣民,你說說你們窮酸讀書人有什麼尊貴的地方,寡人洗耳恭聽。
  顏斶不慌不忙道:“前幾年秦國搞連橫,越過韓、魏兩國向齊國進攻,有這事兒嗎?” 
  “有啊。”齊宣王傲慢地仰著大臉洋洋得意道,“被我齊軍殺得落花流水。” 
  顏斶道:“當時秦王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同時秦王懸下賞格: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封萬戶侯,賞千金。'大家看看,一個活著的君王的頭,竟不如一個死掉的讀書人的墳墓。” 
  齊宣王半天回過神來,怎麼下台,人家不過來,把他趕出去嗎?趕走顏斶,冷卻天下士人心,自己走過去,君王威儀何在?畢竟齊宣王厚黑學功夫已達第二層水平,轉念間心中生出對策。齊宣王厚著臉皮承認錯誤:“君子不可侮,寡人自取其辱。寡人願做先生弟子,保證先生吃上山珍海味,坐上豪華名車,世間最時尚、最漂亮的名牌服飾任由先生妻子挑選。” 
  齊宣王沒有動地方,仍然等待顏斶上前,只要你上前,說明你屈服於我,屈服於金錢和麵子的誘惑,你們尊貴的讀書人還不是臣服於不尊貴的君王腳下。
  人能夠拒絕金錢和麵子的誘惑,那是因為金錢不夠多,面子不夠足。只要金錢夠多,面子夠足,沒有人能夠拒絕。齊宣王開出極其誘惑的條件,天價薪金外加帝王之師的頭銜,沒有人能不動心,齊宣王勝券在握。可惜顏罔就是顏斶,如同陸小鳳永遠是陸小鳳。
  短短百十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顏閽決心撐起天下士人的骨氣,深深一躬說道:“美玉出自深山,經工匠雕琢便失去天然本色,並非它不珍貴,而是丟棄純真質樸。我不願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寧願回歸家鄉,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平平淡淡、快快樂樂生活。,餓的時候吃飯'慢步走當坐車,平安是福。傻瓜,標準的傻瓜,給錢不要。給官不要,給面子不要的傻瓜。但顏週獲得自由,不受任何人羞辱的自由。顏週面子薄、心腸軟,注定只能做隱士。不能受辱的人不會取得富貴,哪怕富貴離你如此之近。
  顏周向齊宣王行禮,轉身離去,將財富、官爵、虛榮盡情拋棄,同時亦將萬千煩惱一起丟棄。能丟掉煩惱的人就是神仙,神仙不易做,故而曹雪芹先生做《好了歌》點悟人們成仙,“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天高雲淡,雲雀從草叢間衝上遼闊的天空。齊宣王挪了挪胖大的身體。嘴巴動了動,欲言又止。走就走吧,自由彌足珍貴,反璞歸真,終身不受辱。
  齊宣王凝望著顏周遠去的背影,突然笑了,“酷,這才是真正的酷,真正的造型。寡人甚麼時候也能這麼酷呢?”
3.鍾離春
  雪宮,齊國的宮外之宮,雪宮之美,美不勝收,佳木蘢蔥,奇花異草,亭台樓榭,曲水沁芳,崇閣巍峨,層樓疊起。
  雪宮迎來一位客人,剛從大樑來到臨淄的孟子大師。齊宣王與孟子漫步雪宮勝境,大發感慨,摸著大肚子問道:“賢者也喜歡如此美景嗎?”孟子大師回答道:“喜歡。”齊宣王笑了,“我以為賢者心中只有百姓和仁愛,不想也有園林之樂。” 
  秦始皇有阿房宮,隋煬帝有迷樓,宋徽宗有艮嶽,李後主有鳳閣龍樓,慈禧有圓明園,以至於後代自詡孔孟子弟的道學家們紛紛指責君主玩物喪志,孟子大師不這麼看,一語道出永恆國度的真理:“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隴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四個字“與民同樂”。
  孟子大師告訴齊宣王,這麼漂亮的園林,您別一個人玩,讓所有的齊國人都來玩。按照孟子大師的設想,園林沒有私有之說,全部對外開放,那就是現代的公園。
  後世的所謂儒教大師們誰說過同樣的話,當人們把朱熹註釋的四書奉為經典的時候已經淪為帝制的奴才,儒學被篡改,中國始終未能建設起一個永遠不會滅亡的國度。
  齊宣王不笑,與所有的人共有,我算什麼君王?齊宣王不懂,大家都來玩誰會反對您大興土木呢,大家高高興興生活,國家就會長治久安,犧牲獨自遊玩的樂趣卻贏得天下人心。
  沒辦法,齊宣王的厚黑學只到第二層,厚如城牆的第二層。你不相信?瞧,一個厚臉皮的女人來檢驗齊宣王臉皮的厚度了。
  這個女人非常之醜,醜得嚇人,醜過鳳姐,臉皮厚過鳳姐。鳳姐臉皮有木板厚,此人臉皮有牆壁厚。鳳姐自稱懂詩畫、會彈琴,精通古漢語,“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後300年無人能及”。此人一句話便把鳳姐的風頭蓋過,“憑我的姿色和智慧足以嫁給國家領導人”。所以,鳳姐只能是一個名人,而此人卻當上了母儀天下的王后。
  鍾離春又叫鐘無艷,極有名氣,她的名氣、財富和地位全是一句話喊出來的,這句話久久迴盪於雪宮上空,“我要做齊王王后。” 
  守衛大司馬門的侍從們差點把早晨吃的飯全部吐出來,鍾離春太醜,前額突出,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粗脖子,大喉結,手腳長大,駝背,皮膚漆黑,頭髮又黃又少,如同秋天的枯草,穿著一身又舊又破的衣服。
  長得醜不是你的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侍從們強忍胃內的不適應,問道:“你多大?” 
  “四十。”鍾離春回答道:“不過,請你們放心,我至今未婚,大王一定會喜歡我的。” 
  侍衛們笑得前仰後合,不要臉的人見過,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人。換作其他時代,別說一介草民向君主求婚,就是富貴人家,若沒有資格休想到宮廷四周晃悠,拿住輕則一頓臭揍,重則下到大獄。戰國是開放的年代,百家爭鳴的年代。侍衛們不敢怠慢,再者想看看這個笑話以什麼方式結束。於是'有人一路小跑向齊宣王匯報:“有個女人向大王求婚,只是長得比較寒磣。” 
  在座大臣們哈哈大笑,陪同的漂亮侍女們莫不掩口而笑,“這麼厚顏無恥的女人,大王應該見見。”
  鍾離春大大方方步入雪官,眾人一看,哪裡是什麼比較寒磣,分明一個醜八怪。齊宣王愣了,暗道:“好生奇怪,這個女人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鍾離春見到胖大的齊宣王,更加堅定做他妻子的念頭'當眾說道:“大王和我想像中的一模一樣。”眾人哄堂大笑,此醜女不但是個二皮臉,還是個花痴。問題是,你有資格追齊國大王嗎?
  對啊,齊宣王把這個問題拋給鍾離春:“先王已經替我挑選過幾位夫人,你想做王后,給個理由吧?” 
  “長得醜就是理由。”說罷,鍾離春揚目炫齒,舉手再四,拊膝而呼:“危險,危險,危險啊!” 
  眾人嚇一跳,齜牙裂嘴什麼意思?齊宣王懂,只有齊宣王才能更加真切體會到這份危險。只要你想出人頭地,想向上爬,就要參與弱肉強食之爭,人生道路遍地虎狼、處處陷阱,你的對手是比虎狼還兇殘的人,比獵手還狡詐的人,如何不危險。
  鍾離春道:“我翻眼睛告訴大王,敵國快打過來了;我露牙齒告訴大王。左右大臣要不得,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齒;我拍膝告訴大王,天天縱慾飲酒會損傷身體。危險啊,危險!”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併吳國,眼前這個醜女人豈不就是柴草,豈不就是苦膽。厚黑學倡導怕老婆就是這個意思,用河東獅磨練自己的意志,用河東獅監督自己的品行,用河東獅化解出以柔克剛之術。
  齊宣王擺出一個足可與顏週比酷的造型,說出一句讓滿座衣冠、一宮美女驚訝三個月的話:“立鍾離春為王后,即刻拜堂成親。” 
  齊王妃子們瞠目結舌,這都可以?早知道脫生做醜八怪啊。
  醜女無敵,厚臉皮無敵,鍾離春和齊宣王心心相印,全在一個“厚”字上,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均把“厚”字功夫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鍾離春不畏人言,不怕人笑,齊宣王日日面對醜女,夜夜抱醜女上床,做人做到兩人的水平,什麼事做不成。
  孺子可教也,孟子大師看在眼裡,喜上心頭,他要再加一把柴,再燒一把火,讓齊宣王成為第一個施仁政的國君。
4.慾望無罪
  大多數官員總有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他們要做人民的表率。這一切歸功於“存天理、滅人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注重氣節,注重道德,人們往往把宋明理學與真正的儒學混淆,因為宋明理學供著孔、孟兩位夫子的牌位。
  沒有哪位官員敢於站出來說:“同志們,我喜歡官,我喜歡錢,我喜歡女人。”最起碼到現在沒有聽過此類的言語。不喜歡官,做官幹嗎?不喜歡錢,領工資幹嗎?不喜歡女人,娶老婆作甚?這是“厚黑學”最簡單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厚黑學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只要追求錢財地位難免成為厚黑子弟,由商及官,莫不如此,沒有一個商人是活雷鋒。
  人們開始埋怨儒學,把好好的官員變成偽君子。不是儒學的錯,這是人們對儒學膚淺的理解,儒教大師孟子便不這樣看。
  齊宣王田辟疆全面繼承父親的厚黑基因,又滑稽任情,為表示自己沒有做仁君的素質'公然宣稱“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打架、喜歡錢、喜歡女人。”換作宋、明、清的儒學老夫子指定吹鬍子瞪眼拿起戒尺拍打掌心,門口罰站曬太陽,或者罵句:“孺子不可教也。”記得宋哲宗有一天遊園,順手折了一枝柳條,身為講官的程頤大師立即板著臉奏道:“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折。” 
  折柳不可以,心動不可以,儒者之心只能靜如一泓秋水。是這樣嗎?看看孟子大師對齊宣王說過的話。
  孟子說,喜歡音樂好,喜歡流行音樂也不錯,陶冶性情。喜歡打架好,不喜歡打架怎麼能打贏戰爭呢?愛財好,沒有錢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靠什麼出兵打仗呢?喜歡女人更好,難道你想讓世界上的女人嫁不出去嗎?
  這才是儒學,真正的儒學。在回答齊宣王四個缺點的談話裡,孟子大師反复提到一句話:“與百姓同之。”明白這句話,我們就能理解孟子為何不僅僅是儒教大師,而且是厚黑教絕頂高手。
  和百姓共享音樂帶來的快樂,而不能獨享聲樂;與百姓共享財富帶來的物質享受,而不是一個人斂財,更不能造成社會貧富分化;為老百姓出兵打仗,戰爭獲利與百姓共享;不能自己包養情人卻禁止老百姓尋花問柳。
  齊宣王聽不進孟子大師的話,那樣做國君和普通老百姓有什麼區別,權力何在?孟子就是主張把權力交給人民。儒學提倡民主,民為貴,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只有為人民的國君才能夠永保江山。英國的君主立憲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因為他們放棄手中的權力。不爭是爭,無為而無不為。秦始皇一統天下,試看秦二世何在?贏氏子孫何在?換句話說,如果秦始皇像英國皇室那樣將權力交給人民,別說二世、三世,二百世、三百世或許都將存在。
  很多人不懂為別人即是為自己的道理。做官者拍領導的馬屁,送錢送禮。經商者不論辦工廠,搞加工,做酒店,開商場等等,都是為別人服務從而達到掙錢的目的。
  為別人服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深奧的道理。只要你工作,每時每刻都在為別人活著。越明顯的東西人們反而看不到,這就是大象無形,宇宙夠大吧,你知道什麼形狀嗎?不知道。空氣夠多吧,知道多少公斤嗎?不知道。國君要做天下的王,必須為天下百姓做事。
  孟子講民主,戰國各國君主講專制。孟子四處碰壁,有志不能伸展,事實證明他的理論正確,經得起時間考驗。現在世界各國保留下來的王族都是講民主的,讓權的,專制和獨裁的王族無不灰飛煙滅。孟子倡導的民主社會已經在西方國家牢牢生根、茁壯成長。
  儒士永遠抱定仁慈之心,儒學反對戰爭,儒教調教下的國度像一隻懦弱的羔羊,這是世人對儒學的誤解。仁慈只是披在狼身上的一張皮,以便於實現目標,世間不可能沒有戰爭,有動物的地方就有戰爭,別忘記人也是動物。儒教中國與游牧民族打了一場又一場戰爭,結果呢?成敗輸贏,如煙飄散,那些被今人仍然極度推崇的具有狼性的民族在哪裡呢?
  齊宣王坐在堂上,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頭瑟瑟發抖的牛從下面經過,問道:“做什麼去?”牽牛人答道:“回大王,取牛血塗新鐘。”齊宣王心中一動,說道:“放了吧!牛沒有犯罪卻要被殺,太可憐了。”牽牛人忙應道:“是,新鐘不再需要塗血嗎?”齊宣王道:“當然要塗,換一隻羊吧!” 
  孟子大師對齊宣王的做法大加表揚,稱之為仁術,此仁術用之於天下即為仁政。第一,齊宣王有同情心,愛牛即可以愛人。第二,齊宣王不是婦人之仁,不殺牛,但是殺羊,目標不變。
  儒教正符合厚黑學第三層標準,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殺牛殺羊其實是一樣的,無論牛羊都是動物,都是生靈。但是,齊宣王無意中為殺戮蒙上一層“仁義道德”,即殺出了“仁”,殺出了一層“欺騙”。牛羊可以殺,人也可以殺,但要殺得“仁義道德”,故而孟子大師擊節稱好。
5.真心禪讓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組織合縱,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楚國為協約長,齊宣王表態支持,但是沒有出兵,冷眼觀時局變化。第二年五國聯軍大敗,齊宣王趁機支持齊裔魏國人田需拜相,使魏國親近齊國。
  不想魏國朝局發生戲劇性變化,下台的魏相公孫衍主動邀請田嬰之子田文到魏國拜相,公孫衍去韓國為相,再建魏、韓、齊三國合縱。齊宣王大喜,與田嬰進行秘密會談。田嬰認為公孫衍不懷好意,田文到魏國拜相,一旦秦軍進攻魏國,勢必將齊國拖進戰爭,白白替五國合縱買單。
  齊宣王睜開那雙矇矓的眼睛,“我們的目標不在中原,而在北方。燕王禪讓君位給燕相子之,燕國王族和既得利益集團必定大為不滿,內亂很快會出現。我們與韓、魏結盟,他們才有膽量與秦國對抗,秦國與三晉戰爭打響,我們即出兵伐燕。” 
  田嬰這才真正相信齊貌辯的話,“齊王不仁”。這位貌似糊塗的哥哥志向之高、心機之深遠遠超過慣耍小聰明的自己,不覺額頭微微冒出冷汗。齊宣王繼續道:“田文這個孩子聰明、有胸懷,可當大任,去魏國歷練歷練是好事。魏國四戰之地,得魏則得天下,這也是秦國每每欲與魏國連橫的原因。”田嬰忙點頭稱是,齊宣王幽幽道:“你多派人手去燕國觀察局勢,與燕太子平取得聯絡,告訴他,齊國永遠和他站在一起。再者,去給燕國老貴族們打氣,以齊國王族的名義支持他們。” 
  齊宣王緩緩站起身,晃著胖大的身軀走了幾步,自言自語道:“一個國家只有內亂,外敵才有可乘之機。伐燕之事,我還要徵求孟子的意見。” 
  田嬰道:“孟子這個人迂腐,所講治平天下的道理不合時宜。”齊宣王直視殿外的天空,說道:“你們太小看孟子,他才是高人中的高人,只不過不能為我所用。” 
  田嬰道:“大王待孟子不薄,列為客卿,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他到哪裡能享受此等榮耀。”
  齊宣王略顯惋惜道:“孟子極度自戀,他不看重榮耀和財富,只看重自己。才華不得施展,外衣再漂亮華麗又有何用。可惜他永遠無法得志,讓君主交出權力給人民,誰又能做到呢?” 
  田嬰道:“燕王噲做到了。” 
  齊宣王格格笑起來:“燕王真是千載難遇的妙人,我們這個時代怎麼產生這麼多擁有奇思妙想的人。禪讓不過是人們編造出的一個美麗的童話,他卻想成為童話中的主人公。如果他能把權力交給人民,或許真的仁者無敵,可他卻給了一個奸詐之徒。 ” 
  燕相子之是個精通權術的人,《韓非子》一書集“法、術、勢”法家思想之大成,收錄過子之的事蹟,用以說明老闆考察員工“七術”中第六術“挾知而問”。所謂“挾知而問”即是老闆對一件已知的事情故意再詢問員工,從而考察他們的真實用心。
  子之有一天坐在堂上,突然對左右隨從們說了一句話,“什麼東西跑到門外去了?白馬嗎?”眾人忙搖頭,沒看到啊。唯有一個機靈的小廝匆匆跑到門外去東張西望一番,回來向主子匯報:“確實有一匹白馬。” 
  本來沒有發生任何事,子之用詐術了解到手下有一個小廝不誠實,手段確實高明。趙高用過“ 指鹿為馬 ”的詐術,以此分辨不服自己的人。法家是厚黑學的一個分支,他們其中的傑出人物均已達到厚黑學第二層境界。
  李宗吾教主的《厚黑學》是總綱,《厚黑戰國》取《道德經》《韓非子》《需子》《孫子兵法》《戰國策》中精髓的思想與事例,融會貫通,值得我們好好學一學。現今中國有些人認為知識無用,這種想法不可取。一個明顯玩弄權術的人,燕王噲把他當做寶貝,因為子之抓住燕王沽名釣譽的最大弱點。
  禪讓之說來源於戰國,首倡者為墨家,墨家學說本身充滿理想主義的浪漫色彩,“兼愛”、“非攻”、“尚賢”,這種浪漫用到君王身上即是“禪讓”,國家領袖由天下的大賢人來做。於是,社會開始流傳堯、舜、禹的禪讓故事。
  此學說一出'諸子百家人人響應,齊聲喝彩,因為戰國充滿殺戮和權謀,人們希望通過君主的博愛來普及世人的博愛,為天下謀太平。魏惠王有意傳國於惠施,公孫衍亦曾鼓動魏惠王禪位於張儀。姑且不論他們出自什麼想法,可以想像當時社會輿論對禪讓的鼓吹。
  燕王噲具有明君擁有的一切素質,不好音樂,不近女色,不修園林,不興土木,不遊玩,不打獵,厲行節儉,愛惜民力,甚至親自跑到田地里和老農民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干活。
  燕王噲實踐著明君所應該做的一切,努力超越前代“聖王明君”,實際上已經實現超越,比之堯、舜、禹的那些虛構的仁愛故事有過之無不及,但蘇代仍然認為他做得不夠好。
  蘇代,戰國縱橫家,名氣遠遠小於弟弟蘇秦,與子之有姻親關係。用厚黑學的眼光看,蘇代對子之的好感肯定超過燕王,這也是事實。蘇代作為燕國外交官從齊國歸來,燕王噲憂心忡忡問道:“齊王的霸業快成功了吧?齊王禮賢下士,稷下學宮人才濟濟,賢者如雲,得人才者得天下。” 
  蘇代答道:“未必。” 
  燕王噲頗感奇怪,問道:“為什麼?” 
  蘇代道:“齊王雖然禮賢下士,愛士養士,卻不能用。” 
  燕王噲道:“寡人用子之,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為什麼天下人才不到燕國來?” 
  蘇代道:“大王仍然做得不夠。” 
  燕王噲沉默不語。
  不久,子之獨攬燕國大權,蘇代從子之手裡接過百金。有人眼紅,掙錢原來這般容易,鹿毛壽即是害紅眼病的人。他勸燕王道:“大王不如把國家禪讓給子之,堯之所以稱之為賢君,因他想把國家讓給賢者許由,許由不接受,堯獲得讓天下的美名,實際上仍然掌握著國家。現在,大王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必不敢接受,這樣一來,大王可與偉大的堯君相媲美。” 
  多麼恐怖的一番言論,中國歷史不乏禪讓者,漢獻帝、魏元帝、晉恭帝、宋順帝、齊和帝、梁敬帝、東魏孝靜帝、西魏恭帝、周靜帝、隋恭帝等等,他們均被權臣以武力威脅才同意禪讓。北魏獻文帝、乾隆皇帝禪位給兒子。宋高宗則是因為無子才禪位繼子。燕王噲手握大權,太子平長大成人,豈可把國家讓給外姓。
  誰知燕王噲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面露欣慰之色,淡淡說道:“就這樣辦吧!” 
  太子平聞訊,急匆匆趕到王宮,詢問燕王噲道:“聽說父王欲將國家讓給子之?” 
  燕王噲道:“不錯,有這回事兒。” 
  太子平臉色大變,顫聲道:“國家是先王傳下來的,父王有什麼權力讓給他人?” 
  燕王噲微微一笑,“子之未必肯接受。” 
  太子平冷笑道:“如果子之接受呢?” 
  燕王噲笑道:“我真怕他不接受。” 
  太子平氣急敗壞道:“父王還是想把國家交給他。難道一個禪讓的美名對父王來說這麼重要。”
  燕王噲正容道:“其他一切對我均不重要,國家對我最重要。如今四海烽煙,大國已經具備吞併天下的實力,列國連橫合縱為什麼,為蠶食他國領土。燕國土地偏僻,文化落後,無人肯到燕國來。若再無所作為,只有滅亡一條路。若想打敗列強,唯有招攬天下英才。寡人肯將燕國禪讓給子之,天下人才豈不望風而來。子之有大才,治世之能臣,燕國在他手裡定能國富兵強。” 
  原來父王打算利用子之,太子平極度緊張的心稍微放鬆,說道:“大權旁落,父王能控制子之嗎?” 
  燕王噲道:“我有禪讓美名,百姓歸心,又有軍權在握,子之能翻天?”
6.佔領燕國
  公元前318年,五國伐秦的同一年,燕王噲發布一則驚世駭俗、震驚列國的消息,禪讓王位於燕相子之。
  子之並未表現出一絲一毫的謙讓,雙手接過燕國沉甸甸的江山。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一個讓燕國強盛起來的替代品,因為太子仍然是燕王噲的兒子平。
  子之的野心一天天膨脹,不甘心為人做嫁衣。於是,有人對燕王噲說:“想當年,大禹把伯益定為繼承人,但天下官吏都是他兒子啟的黨羽。等到禹老了,覺得啟不足以擔當天下大任,傳位給伯益,而啟則率黨羽攻打伯益奪取君位。所以天下人認為禹雖然名義上傳位伯益,實際傳位啟。如今,大王您口頭說要把國家讓給子之,而官吏們皆是太子的人,這就和當年的禹一樣,明用子之實用太子。子之無法施展才華,大王蒙受欺騙世人的惡名。” 
  造假的名聲傳出去不好,為表明決非欺世盜名之人,將這場世紀大戲演下去,燕王噲爽快地將三百石俸祿以上官員的印信全部收回,任由子之擢賢任用。三百石俸祿的官員只能由國君任免,子之從此全面行使君權。
  縱使如此,燕國王族、老貴族勢力依然強大,與子之新貴集團摩擦不斷。齊國間諜們紛紛行動,挑撥離間,唯恐燕國不亂。
  隨著子之權力日益加重,太子平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他被父王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攪得心神不寧。現在燕國王廷佈滿子之的親信,一旦父王歸天,子之拒不交出王位,自己怎麼辦?耳邊迴盪著齊國使者向他轉達的齊王言之鑿鑿的話語,“只要太子起兵,寡人之國雖小,願聽太子號令。” 
  太子平和子之總有決鬥的那天,時間拖得越久對太子平越不利。一旦齊王轉變態度支持子之,後果不堪設想。權衡再三,太子平拔出腰間的長劍,命令將軍市被集結燕軍,動用軍隊攻打王宮奪取王位。
  子之不蠢。做國君三年間籠絡了一大批敢死之士,獲得許多百姓支持,上下一心,軍隊攻勢受阻,一連數月未將王宮拿下,軍事政變轉換成曠日持久的內戰。
  燕軍鬥志衰退,子之策反軍隊主將市被,發起反攻。雙方大混戰,燕軍戰敗,太子平和將軍市被死於亂軍之中。燕國人民遭受到極大的苦難,數以萬計的燕國人在內亂中喪命,老百姓們對只知爭權奪利、不顧人民死活的現任燕國統治者們深惡痛絕。
  子之在燕國人遍地哭聲中得意洋洋坐回燕王寶座,再沒人能夠摘去他頭頂上的王冠,燕王噲也不能,因為他所掌握的軍隊戰敗了。可惜,子之高興得太早,被慾望攻占靈魂的人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身邊的危險,而感覺不到遠方逼來的殺氣。
  齊宣王等這一刻等了很久,當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降臨時,齊宣王問孟子:“我想攻打燕國,可行嗎?” 
  攻打燕國,齊宣王預謀已久,向孟子請教,不過想尋求輿論支持。如果孟子大師首肯,齊國人民不會有反戰情緒。
  齊宣王把自己包裝成解除燕國人民苦難的明君,果然得到滿意答复。孟子大師冷酷地回答道:“此周文王、周武王伐紂之舉,機不可失。” 
  後世許多人憑藉此話指責儒教不仁,對敵人的仁慈難道不是對自己的犯罪,不打仗如何統一天下,不打仗如何保境安民,說儒教只知仁愛的人才是真正的迂腐之徒。
  有人問孟子:“燕王禪讓國家,天下叫好,您為什麼認為燕國可以討伐呢?” 
  孟子道:“燕國不是燕王的,而是燕國百姓的,燕王噲有什麼資格禪讓。子之又有什麼資格接受!”
  那麼人們會問,既然君主沒有權力移交政權,舜和禹怎麼得到國家的?孟子說:“天給的。”人們又要抬槓,孟子的回答也給了人們抬槓的機會,“天怎麼給?親手交還是親口說?”孟子的下一句話很重要,“天與之,人與之。”(天給他,就是人民給他。)國家不是哪一個人的,是公有財產,孟子否認君主有權力指定接班人,再一次提出民主理論,可惜歷代統治者對此故意視而不見。
  依孟子大師政治的悟性,怎麼可能發現不了禪讓製存在的重大缺陷,禪讓者與受禪者各自集團的利益衝突,即既得利益集團與新興利益集團的矛盾,矛盾的激烈碰撞會引起政治大波動。這種利益衝突對比世襲制具有不可調和性,家天下老子和兒子有共同利益,而禪讓者們沒有。禪讓合法化只有一個辦法,仁者無敵,多數打少數,即民主,讓人民去推選,否則政權難免動盪。政權動盪引起國家內亂,國家內亂外敵則趁亂而入。
  公元前315年,齊軍大將匡章率五都之兵與齊國北疆守軍攻人燕國。燕軍毫無鬥志,城門大開,棄甲投降。齊軍如人無人之境,進展出奇迅速,不到一個多月,攻克燕國王都及大半燕國土地,燕王噲死於亂軍之中,子之被剁成肉醬。
  燕王噲聰明人辦糊塗事,禪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等它開花結果尚須時日,何況燕王噲一廂情願地利用美麗感人的故事來為燕國圖霸。退一步講,即使禪讓製果真存在,它不過實行兩代,如果制度成熟的話怎麼可能僅僅存在兩代。
  《史記》把燕王易和燕王噲記做兩個人,我同意另一種看法: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燕易王即燕王噲。諡法中講“好更改舊日易”,似乎暗指驚世駭俗的禪讓。這場偉大而又荒誕的變革使性格憨厚,與世無爭享受數百年和平的燕國人蒙受痛苦和羞辱。
  伐燕大功告成,齊宣王躊躇滿志,問了孟子一個並不需要答案的問題:“戰爭打贏了,軍隊開進燕國的國都。有人勸寡人佔領燕國,有人勸寡人不要佔領燕國。齊國與燕國都是列國中的強國,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家,而我們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您說呢?” 
  既然天意不可違,何必多此一問。孟子的回答饒有趣味,像一道選擇題:“假如您佔領燕國,燕國人民高興的話,有什麼不可以?假如您佔領燕國,燕國人民不滿意的話,您還是別去。燕國人受夠戰亂的痛苦才歡迎齊軍,如果齊國祇能給他們加重痛苦,他們會像歡迎齊軍一樣歡迎齊國的敵人。” 
  齊宣王不滿意孟子的回答,戰國時代兼併風潮蓋過爭霸思維,齊宣王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吞併一個大國。吃螃蟹有風險,不揭甲殼下口會硌牙。
  試問,當今世界孟子大師有信徒嗎?有,美國人。
  如今的美國人把孟子的戰略思想運用得爐火純青,攻打一個國家一定先看這個國家的人民答應不答應。如果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有信仰的話,那麼美國人必定先利用普世觀念發動文化攻勢,進行顏色革命,等到在當地擁有一定的人氣,再發起軍事打擊。佔領一個國家後馬上利用該國文化上的分裂或各個利益集團的矛盾扶持傀儡政權,除非當地人民熱烈擁護,否則從不吞併。
  齊宣王沒有按照孟子的話去做,不顧燕國人民的意願,強行兼併燕國,把燕國土地劃歸齊國名下。燕國人發展地下武裝,展開游擊戰抗擊侵略軍。齊軍依託大城市瘋狂掃蕩進行報復。
  燕國局勢混亂,列強蠢蠢欲動。齊國攻占燕國,國土擴張兩倍,趙、魏兩國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泰國不希望出現一個東方大國與自己爭奪天下。秦國與三晉的戰爭由於齊國對燕國的軍事佔領紛紛停戰。
  韓太子倉去咸陽做人質,魏襄王立親秦的公子政為太子,來到臨晉與秦惠王會盟,秦、魏、韓三國連橫再次宣告成立。
  北上伐趙的秦軍大敗趙軍,攻取藺地(今山西離石),俘虜趙將趙莊後主動停止軍事行動。秦、趙兩國媾和。秦惠王和趙武靈王約定,擁立燕國在韓國做人質的公子職回燕國復國。公子職即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燕昭王。公子職能夠獲得秦國支持,因為母親易王后是秦惠王的女兒。
  秦、楚、趙、魏、韓五國拒絕承認齊國占領燕國的既成事實,由趙武靈王出面保送公子職回國繼位。此時年約二十六歲的趙武靈王尚未進行“胡服騎射”,正處於韜光養晦,夾尾巴做人的階段。秦、魏、韓三國不出兵,讓趙國獨自對抗強大的齊國,趙武靈王不會幹這種傻事。
  一個叫樂毅的年輕人獻上一條計策,“以河東易燕地於齊”。樂毅注定要創造名揚天下的神話,只是當時不為人知。
  河東是趙國的土地,拿趙國的河東土地去換齊國占領燕國的河北之地。這條河指黃河,河東、河北指黃河下游地段。拿趙國的土地換燕國失去的土地,再把換來的土地歸還給燕國,樂毅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分明賣國求榮。
  樂毅用不緊不慢的語調解釋著這條計策的精華:“齊國占領燕國,列國口頭上譴責,都不出兵。我們趙國去干涉,不就和齊國結仇了嘛。不如讓燕國向齊國稱臣,割河北土地求和,請求齊國撤軍。然後,我們用趙國的河東之地換回燕國割地。我們替燕國換回失地,燕國復國後必定會感激我們。我們對齊王說,只要齊王同意換地方案,燕國和趙國永遠是齊國堅定的盟友,從此聽從齊國號令。如此一來,天下諸侯憎恨齊國強大,必定主動聯繫我們對付齊國,這是合天下諸侯的力量伐齊的妙計。我們用一塊土地換來天下諸侯的軍隊,划算,他們離齊國遠,到時候打下的齊國土地還不都是大王您的。” 
  趙武靈王依計而行,誰知他們小視齊宣王臉皮的厚度,齊宣王拿走趙國的河東之地,卻拒絕從燕國撤軍。貪小便宜吃大虧,齊宣王讓樂毅算計了一遭。
  楚國和魏國眼見齊國領土越來越大,心裡不是滋味,大罵趙王不會做事,純粹一個倒霉蛋,白白送給齊國河東之地。楚國使者來到大樑見魏襄王。答應給魏國六座城市,與魏國聯兵伐齊。兩國使者共赴邯鄲,與趙武靈王商議三國發兵攻打齊國的事情。
  天下諸侯密謀復興燕國,齊宣王向孟子問計。孟子道:“昔年商湯以七十里地成就大業,您擁有千里之地怕什麼。但是,齊軍兵人燕國之後不行仁義,亂殺無辜,搶奪財物,甚至搗毀燕王宗廟,燕國人不高興。燕人在國內反抗,諸侯在外討伐,我們如何招架?現在只有一個辦法,歸還搶來的財物,擁立新君,從燕國撤軍。” 
  孟子從不講利,那隻是表面的,透過孟子的言論可以看到隱藏至深的利益。王道即是大事業,大事業即是最大的利。孟子主張依靠仁義的力量誘使燕國人歸附齊國。當侵略軍的殘暴引發被佔領地區人民反抗時主動撤軍,扶植代理政權來保證齊國的利益。
  這種以退為進的戰略被美國人奉為至寶,伊拉克戰爭是一個經典的戰例,只要滿足本國利益,不謀求佔領對方領土,因為美國人實施不了仁義,不可能讓伊拉克人民滿意。美國當然不是在伊拉克站不住腳才撤軍,而是任務圓滿完成。美國現在可以隨意指揮伊拉克,中東又出現美國的一個附庸國。
  戰國時代各國拼命擴張領土,齊宣王憑藉燕國內亂撿了一個大大的便宜怎麼肯放棄。齊宣王不採納孟子的計策,自負地說道:“如果列強真的能夠聯合起來,寡人寧願從燕國撤軍,但是,寡人不相信他們會是青銅一塊。” 
  齊宣王相信權謀,不相信仁義的力量,認為利用列國之間的矛盾搞外交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保住勝利果實、成就王道。別說齊宣王,秦始皇又能怎麼樣,依靠強悍的秦國軍隊和翻雲覆雨的權謀手腕攻占六國,結果守住了嗎?
  軍事征服和權謀手段只能得逞於一時,仁義才能保持永久。大家讀到這裡,應該懂得什麼叫做仁義了,仁義即厚黑,仁義即民主,仁義即無為而無不為。普通人看不到大道,厚黑家齊宣王也看不到,因為他只停留在厚黑學第二層的水平。第二層的厚黑術足以稱霸,齊宣王所料不假,不待齊國出手,伐齊列強分道揚鑣。
  第一個破壞伐齊大業的國家竟是幫助燕國復國的帶頭大哥秦國。張儀主持的秦國外交部對楚國倡議楚、魏、趙三國出兵伐齊的用意產生懷疑,認為楚國別有用心,意在拆毀秦、魏連橫。
  齊國吞併燕國強勢崛起固然帶給秦國壓力,但畢竟中間隔著趙、魏、韓三國,楚國才是秦國最大的威脅。張儀認為楚懷王在玩陰謀,送魏國六座城池最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攻打齊國,而是為了瓦解秦、魏的連橫。也就是說,無論打不打得贏齊國,魏國與楚國已然是盟友。
  秦國唆使趙國助燕復國,意在使齊國無暇西顧,連橫韓、魏之力趁機攻打楚國。秦國絕不允許連橫散架,更不能允許魏國倒向楚國。張儀再次出招,來到大樑對魏襄王道:“楚國肯定不會送給大王六座城池。” 
  魏襄王問道:“為什麼?” 
  張儀道:“事情可想而知,齊國若得知魏、楚、趙三國聯合出兵的消息一定退還燕國土地。試想目標實現,楚國會付報酬嗎?大王此舉既失策於楚國,又與秦國、齊國結怨。大王不信,可以先向楚國索要土地,看看楚王會不會給。” 
  魏襄王搖搖頭,“我們不出兵,楚國怎麼肯給土地?” 
  拒絕張儀,魏襄王心中得意,魏國最大的敵人就是秦國和齊國,秦、齊兩國害怕的事正是我該做的事。
  沒過幾天,魏襄王發現他錯了,錯得很厲害。韓國緊急向河外調集軍用物資,秦軍向韓國境內移動。不用問,秦、韓準備對魏國發起軍事打擊。魏襄王緊張兮兮找到張儀承認錯誤,堅決表示與楚國斷交,當著張儀的面破口大罵楚國使者。
  楚懷王大怒,三國伐齊的事擱淺。齊宣王看到機會,齊國使者飛馳郢都,向楚王表態,齊國願意幫助楚國對抗秦國,條件很簡單,楚國帶頭承認齊國對燕國的軍事佔領。
  盛怒之下的楚懷王同意齊國要求,齊楚軍事同盟宣告成立。連橫國與齊楚同盟兩大軍事集團各自在邊境線上屯集重兵,列國大戰一觸即發。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不是雙方數十萬甲兵,而是張儀的騙術。
-------------------------------
齊宣王為何要娶四十多歲的醜女王后?鍾無艷是誰
2015年04月20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3,511 次
  戰國時齊宣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齊國得以大治。他的這一做法還造成了一個破天荒的結果:將一個醜女迎入後宮做了王后,此醜女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無鹽女鍾離春。要知道,在京劇舞台上,鍾離春是以半旦半淨(就是花臉)的形象出現的,其醜可想而知。
  鍾無艷,又名鍾離春、鍾無鹽,即丑娘娘。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外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宣王採納,立為王后。於是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那麼,無鹽女到底有多麼醜呢?據史書記載,此女「凸頭深目,昂鼻結喉,肥頂少發,皮膚烤漆」。也就是說,她額頭前突,眼窩深陷,鼻孔上翻,頭顱大,頭髮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像烤了漆一樣(烤了漆的傢俱好,烤了漆的皮膚可就慘了),那真是「極醜無雙」,醜得你大開眼界,廢寢厭食!
  鍾離春雖然貌醜,但志向遠大,非一般女子可比。她自幼跟隨曾作過基層軍官的父親舞槍弄棒,學習《周易》,渴望報效國家,倒是很像後來的花木蘭。當時,齊國的鄄邑(今山東鄄城)被趙國侵佔,鍾離春的家鄉無鹽邑(今山東東平)和鄄邑相鄰,經常遭到趙軍的騷擾破壞。為了拯救苦難百姓,維護國家領土,鍾離春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只見她舉目揚眉,張口切齒,兩臂前揮,口稱:「殆哉,殆哉(危險啊!危險啊!)。」宣王面對鍾離春的表演,兩眼茫然不知所措,大夫淳於髡會意,試探地說:「遠望邊邑,切齒佞臣蔽君……」,鍾離春點點頭,正色道:「趙國陷我鄄邑,大王卻閉塞不知,而是身邊左俳右優,長夜沉湎酒色,危險呀,危險呀,願大王盡快驅俳優,逐佞臣,進賢人,治國家。」鍾離春話音剛落,淳於髡拍手叫好,說:「金玉良言,金玉良言。」齊王深受感動,就答應了鍾離春的請求,封她為無鹽將軍,命她和淳於髡帶兵去收復鄄邑。
  鍾離春果然不負眾望,在淳於髡的幫助下,計殺趙將白元,大敗趙軍,一舉奪回鄄邑。
  無鹽女鍾離春班師凱旋齊都臨淄,齊宣王親自到城外迎接,賜酒賀功。可愛的宣王這時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個可愛的醜女,他高舉酒杯當眾宣佈:「無鹽將軍文能匡君,武能安邦,寡人封你為王后。」鍾離春接杯一飲而盡,眾官同賀。四十多歲的醜女鍾離春就這樣憑著勇氣和智慧進了齊宮做了王后。從此,臨淄地區流傳開了一句民謠:「無鹽娘娘生得醜,保著齊王坐江山。」
  齊宣王和鍾離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京劇《湘江會》、晉劇《齊王拉馬》、已故香港女星梅艷芳主演的《鍾無艷》都是以此為題材的。
  盤點中國古代史上歷代后妃中的超級醜女:
  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代後宮中的佳麗應該都是天香國色,美艷絕倫。當然絕大部分的后妃的確是很美貌的,但是還是有一些皇后、嬪妃的容貌不僅不漂亮,甚至可以說是很醜。
  黃帝二妃--嫘祖、嫫母
  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傳說中黃帝的元妃。黃帝的父親少典和母親附寶希望兒子早日成家,便找了好多漂亮姑娘來相親。可是黃帝整天為部落的事情忙碌,沒有把個人婚事放在心上,況且他還認為娶妻不能只看外表,要看有沒有真本事。
  後來,黃帝到西山打獵,遇到一個養蠶的姑娘。這個姑娘收集了好多蠶絲,紡成了線,很漂亮。黃帝很欣賞,想向她學習,可是這個姑娘卻說手藝只傳給丈夫。黃帝抬頭看看姑娘,發現她個子矮、皮膚黑、嘴唇厚,相貌不敢恭維。可是她有真本事,人又很勤奮,黃帝最後還是決定娶她。
  這個姑娘就是傳說中最早養蠶的人--嫘祖。結婚後,嫘祖負責教百姓養蠶織綿,使人們脫下了樹皮獸衣,換上了美麗的絲織衣服。
  黃帝封嫘祖為元妃,嫘祖生有玄囂和昌意兩個兒子。昌意的兒子高陽就是傳說中的顓頊帝。
  黃帝的另一位妻子嫫母,也是有名的醜女。但是嫫母雖然很醜,但是很有賢德。黃帝讓她管理後宮,她把後宮管理的很好。黃帝周遊天下,元妃嫘祖死於途中。送葬時,由嫫母充當方相氏(先導神)走在前面趕鬼,那是因為嫫母長得實在太醜,連鬼都怕她。可見她的容貌醜到何種地步。嫫母生有一子--倉林。
  戰國齊宣王王后--鍾無艷
  鍾無鹽其實姓鍾離,名春,因為是無鹽人氏,所以後世稱她為鍾無鹽。她究竟丑到何種地步?劉向在《新序》中很詳細的說到了:高額深眼,長腹粗腿,翹鼻結喉,肥頸禿髮,雞胸駝背,皮膚漆黑。簡直不是人的長相。所以,直到40歲,鍾無鹽都嫁不出去。可是雖然她很醜,可是卻很聰明,也很有政治才幹。
  一次,齊宣王飲酒作樂時,鍾無鹽闖殿求見,自稱是齊國嫁不出去的女子,想進入後宮給齊宣王執笤帚。眾人見了她這樣醜,都嗤笑不已。齊宣王好奇地詢問她有什麼才藝,鍾無鹽說自己會隱身術,說完就表演了一段,大家竟然真的都看不見她。現在想來,這應該是一種魔術中常見的幻術。齊宣王對此很驚奇。
  次日再召無鹽獻計,無鹽沒有說話,演了一出啞劇。之作瞪眼、銜齒、舉手和撫膝四個動作,連呼四個「險」字。齊宣王不解,無鹽解釋:齊國受秦、楚威脅,此一險;齊王,勞民傷財修築宮殿,此二險;朝中貶賢用佞,此三險;君王沉迷酒色,不理國事,此四險。自己瞪眼意為察烽火之變,銜齒意味代大王懲拒諫之口,舉手意味替大王逐奸佞,撫膝意為求大王拆遊宴之台。一番話說得齊宣王很慚愧,於是從此振作治理國家。
  他冊立鍾無鹽為王后,在無鹽的輔佐下,齊國大治。「無鹽」也成為後世比喻醜女的專用詞。
  晉武帝妃--左芬
  左芬,字蘭芝,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妹妹。左芬體弱多病,長得也很醜陋,但是很有才學,是當時有名的才女。晉武帝聞聽左芬有才學,召之入宮,並於272年封為修儀。楊皇后去世後,她奉召作了《離思賦》,晉武帝十分感動,晉封她為貴嬪。但是左芬實在是太醜了,後宮中有上萬的美女,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眷充,只是在皇帝出遊或祭祀、喜喪大典時奉命寫頌作賦,皆為應時之作。
  儘管晉武帝時常與她談論文學,但是更多的時候,她是獨居薄室,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打發時間。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為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左芬寄情所作,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因為一直落落寡歡,加上身體不好,左芬四十餘歲就去世了。她哥哥左思很悲痛,其作品《悼離贈妹詩》也流傳至今。
  晉惠帝皇后--賈南風
  晉武帝之子司馬衷是個白癡,但是由於是楊皇后嫡子,所以被立為太子。在選擇太子妃時,原本選的是美貌的衛罐的女兒,可是尚書令賈充之妻郭槐卻重金收買楊皇后。儘管晉武帝認為賈充這個女兒賈南風嫉妒、貌醜、身矮、膚黑,可是無奈寵愛的楊皇后十分堅持不肯讓步,最後還是立賈南風為太子妃。不過,司馬衷是白癡,賈南風是個醜女,兩個人對對方卻都十分滿意。
  晉武帝因為太子太傻,本想廢掉他,幸虧賈南風到處收買人心,八面玲瓏維持,才勉強保住丈夫的太子位。賈南風生性嫉妒,只生了臨海公主一個女兒,對司馬衷其他姬妾懷孕,都被她剖腹殺死。
  晉武帝準備廢去賈南風,結果楊皇后力保,才沒有被廢。後來,司馬衷繼位,冊封賈南風為皇后。賈皇后干預朝政,殺死楊皇后哥哥楊浚,逼死有恩於自己的楊皇后,擅權長達十幾年。
  賈皇后因為丈夫司馬衷不能滿足自己的性要求,就以黑箱私藏美少年進宮,與之行淫後即殺人滅口。只有一個倖存者,因為太英俊,賈南風不僅不忍心殺他,還送給他很多禮物,放掉了他。這個男子後被人懷疑盜竊犯逮捕,他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賈皇后私召面首的事情才被人所知。但是人們並不敢聲張。賈皇后逼死太子和其生母謝夫人,又與賈謐勾結亂政,引起民眾對她的不滿。
  後來,趙王司馬倫和齊王起兵討伐賈皇后,他們逼迫司馬衷寫下廢後詔書,又以毒酒毒死了她。
  晉簡文帝妃--李陵容
  簡文帝司馬昱原為會嵇王,府中美女眾多,可是王妃和姬妾所生的兒子都相繼夭折。眼看已經三十歲,身邊還沒有兒子,司馬昱擔心將來王位無人繼承,於是請來一位相士給自己的宮人們看相。誰知道,相士看了許多的美女都一直搖頭,直到一個身長臉黑的織紡宮人出現,相士才點頭,認為這個女人會生貴子。這個女人就是李陵容,因為長得很醜,其他人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崑崙女」。
  司馬昱有許多漂亮的內寵,平時根本不會去召幸又醜又黑的李陵容。可是他十分迷信,為了傳宗接代,就聽從相士的話從此召幸李陵容。這件事在王府中被傳為笑話,一些吃醋的姬妾甚至還冷嘲熱諷地說「崑崙女發跡」。但是李陵容很爭氣,真的為司馬昱生下了兒子司馬曜、司馬道子和一個女兒。
  司馬昱十分高興,對李陵容更加寵愛。371年,司馬昱當了簡文帝,李陵容被封為淑妃。因為簡文帝懷念去世的原配,所以在位時沒有立皇后。李淑妃便成為後宮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其子司馬曜在簡文帝死後繼位為孝武帝,加封生母為皇太妃,享受皇太后待遇。李太妃死後被追封為「孝武文李太后」。
  五代十國之閩嗣王夫人--崔氏
  《十國春秋》之《嗣王夫人崔氏》中說崔氏「貌陋而淫,性極妒」。閩嗣王王延翰繼位後,生活荒淫,廣選美女進宮。崔氏因為貌醜害怕失寵,對於有姿色的美女十分仇恨。她將這些美女幽禁於別室,用木頭人批打美女們的面頰,以致破相,又用鏈條鞭打,直到鏈條染血,再用鐵錐刺面。在這樣的酷刑面前,柔弱的美女們很難活下去,經常有無辜被打而死的人。崔氏殺人不眨眼,可是卻很信佛法,自稱「練師」。後病死。
  五代十國之楚文昭王夫人--彭氏
  文昭王馬希范在後梁末年娶彭干之女為妻,932年繼位為文昭王后,封彭氏為秦國順賢夫人。彭夫人相貌醜陋,但是治家有道,連文昭王也怕她幾分,不敢縱情聲色。937年,彭夫人去世,文昭王開始奢侈無度、長夜之飲,終始國勢大弱。
  遼聖宗皇后--蕭溽斤
  蕭溽斤很黝黑,長得不太好看。她本是承天皇太后的宮女,因而有機會接觸到皇帝耶律隆緒。當時的皇后雖生二子,但都夭折。承天太后為了繼嗣問題,就讓蕭溽斤侍寢聖宗。蕭溽斤生下皇子耶律宗真,可是宗真被蕭皇后收為養子。蕭溽斤心中妒恨,從此余蕭皇后結仇。聖宗死後,宗真繼位,蕭溽斤自立為皇太后,並且攝政。她利用手中大權迫害蕭皇后。因此與兒子產生矛盾。後來,蕭溽斤陰謀廢去宗真,另立重元為帝。重元害怕,就告訴了宗真。宗真憤而收回她的太后符璽,把她遷到慶州。過了三年,宗真年紀母子之情,才把蕭溽斤接了回來。
  宋理宗皇后--謝道清
  楊太后為了報答謝深甫的擁立之功,下令理宗只能在謝氏家族中選擇皇后。可是謝氏家族符合年齡的只有謝道清。謝道清長得黧黑,又瞎了一隻眼,可是楊太后不管這些,還是召她進宮,封為通義郡夫人,寶慶三年晉封貴妃,同年十二月冊封為皇后。由於謝皇后長得醜,又沒有什麼才藝,所以理宗對她缺乏感情,先後專寵賈貴妃和閻貴妃。好在謝皇后不妒忌,後宮也就平安無事。理宗死,度宗繼位,謝道清被尊為皇太后。
  七年後度宗死,恭帝繼位,謝道清又被尊為太皇太后,因恭帝年幼,所以謝太后垂簾聽政。可是謝道清不是一個有主見的人,處理政務不免糊塗,重用賈似道等佞臣。1276年元軍逼近宋都,謝太后帶領恭帝屈辱投降。後來她被元軍帶到燕京,將為壽春郡夫人。
  金海陵王妃--完顏余都
  余都是寵妃沙裡古真的妹妹,是海陵王的堂妹,遇見海陵王之前已經嫁給松古拉為妻。余都的相貌儘管很普通,但是皮膚白皙滑膩。一次余都進宮探望姐姐,被海陵王看見,也被佔有。余都自知其貌不揚,對海陵王有意迴避。可是海陵王仍然很喜歡她,並對人說:「余都貌雖不揚,而肌膚潔白可愛。」余都越是對海陵王迴避,海陵王就越喜歡她,經常以甜言蜜語哄她。余都被封為壽陽縣主,與貴妃同級。
  明英宗皇后--錢氏
  錢氏原本是個美人,在18歲時被冊立為皇后。明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瓦喇俘虜,錢氏日夜在後宮祈禱,盼望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由於一連多日沒有好好睡覺,加上飲食不進,精神恍惚,她從神壇上跌落下來,摔斷了腿骨,從此成了跛足女子。
  英宗毫無音訊,其異母弟朱祈鈺繼位為景帝。錢氏的日子很不好過,經過太多打擊,使得她日夜哭泣,結果又把一隻眼睛給哭瞎了,年紀輕輕成為了瘸腿瞎眼的醜女。雖然英宗得釋歸來,可是景帝不肯退位,反將英宗軟禁於南宮。錢氏沒有埋怨丈夫一句,在困難的環境中給他最大的安慰和支持。英宗見妻子為了自己遭受如此多的挫折,也沒有嫌棄她成了殘疾的醜女,兩個人在逆境中相互體貼,一直苦熬了七年。後來英宗靠太監幫助復辟成功,又當上了皇帝。
  此時,周貴妃因生有皇子,朝中有很多人都認為母以子貴,應該廢掉錢皇后改立周貴妃為皇后。英宗聽到了大怒,斥退了帶頭人,又將主要的人驅逐出宮。這才沒有人敢再提出廢立的事。
  英宗臨死前,還專門下了詔書說: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明英宗雖然不是什麼好皇帝,但是在對自己殘疾皇后的態度上,是值得稱道的。
  清德宗皇后--葉赫納拉靜芬
  清德宗就是光緒皇帝,靜芬就是隆裕皇太后。如果以上那些后妃稱之為丑只是靠記載,那麼靜芬是有照片傳世的,大家可以找來看看。她含胸駝背,臉長禿額,身體單薄,比較珍妃的照片,實在要感歎,如果自己是光緒也一定會喜歡珍妃的。也許,一開始並不是光緒有意和慈禧對著干偏不去喜歡她的侄女靜芬,實在是靜芬單就外貌來說根本就不是珍妃的對手。
  倘若慈禧能夠換上另外一個漂亮一些、如珍妃一樣活潑可愛的親信女子當皇后的話,也許當時還算年輕不懂事的光緒沒準就不會像後來對靜芬一樣的冷淡,可能歷史也會被改寫了吧。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猜測。靜芬比光緒大三歲,因為有慈禧撐腰,她和光緒的關係很不好。
  其實靜芬本人沒什麼政治野心,但是主要是慈禧的娘家侄女,感情上更偏重於慈禧。她也很不幸,因為不被光緒喜歡,可以說是虛度了二十年的皇后歲月。
  光緒死後,靜芬被尊為隆裕皇太后。她喜歡寫草書,並且寫的還很不錯。因為自古女人學草書的就不多,更何況是皇后,所在在書法史上這算是一段佳話了。
  有人說,其實光緒的瑾妃、溥儀的淑妃文繡都夠醜的。因為有照片流傳,你不能說不對。的確比起現代的女人,瑾妃和文繡都稱不上漂亮。但是瑾妃是因為得了甲狀腺肥大病,致使頸粗眼凸,身體肥胖,其實她原本也是很漂亮的。看看珍妃的照片,應該可以想見當年瑾妃與妹妹一同選秀時,也應是風姿綽約的佳人,無奈沒有多久就得病了。
葉赫納拉靜芬
  而文繡,粗看之下,有點像名模呂燕。不過她的眼睛比呂燕大的多,嘴巴也沒有呂燕那麼厚。看了很多文繡的照片,有幾是她在自己的宮內,好像是剛和給她照相的人開了一個玩笑,她開心地大笑,動作幅度很大,以致鏡頭有些模糊。人在開心地的時候笑容都是很美的,文繡的也是。當時她也不過才十幾歲,青春年少,不像後期的照片因為心情不好而顯得沉鬱。
  儘管比起婉容的美麗,文繡稍差些許,但是婉容沒有一張照片是如此開懷大笑的。連溥儀自己都說,一開始原本是圈定的文繡為皇后(雖然他說是找了一個身著最花哨的畫了圈,可是婉容提供的照片據說是近照,應該能夠看清五官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溥儀一直對文繡與自己離婚耿耿於懷,不願意承認曾經也是對文繡有意的)。
  通過《我的前半生》中溥儀簡單的描述,也能知道溥儀當時很喜歡找文繡說話,與她開玩笑,甚至還找人做了一個老頭聞自己腳丫子的雕塑(「聞臭」諧音文繡)送給了文繡。那是在宮裡的時光,文繡只有十幾歲,當時有太妃作後台,婉容還不敢欺負她。這是她最快樂的歲月,也是最美麗的歲月
--------------------------------
齐宣王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h3DEXn
-----------------------
鍾無艷的「老公」齊宣王這人有啥好玩?
齊宣王即田辟疆(?-前301),戰國時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前319-前301年在位。
提起齊宣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的中學文憑試中國文學課程有一篇指定課文《齊桓晉文之事章》,內中和孟子對談的人就是齊宣王。中國語文科參考篇章也選了《莊暴見孟子》,內中和孟子對談的人也是齊宣王。
或者沒有太多人對語文科或文學科感興趣,尤其這些都是文言文。但一提起齊宣王的「老婆」,大家準會「嘩」一聲,因為她就是鼎鼎大名的鍾無艷。的確,鍾無艷的「老公」是齊宣王,但我也搞不清這是夫憑妻貴還是妻憑夫貴。
歷史記載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等人,都聚於齊之稷下,「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
齊宣王為人傻戇戇
齊宣王這人有啥好玩?他是一個傻戇戇的人。《呂氏春秋》記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說自己能使用強弓。他平常所用的弓拉力不過三石,拿給左右的人看,左右的人都合力給他做假,試著拉這把弓,只拉到一半就停止,都說:「這把弓的拉力不只九石,不是大王,有誰能拉這樣的弓呢?」宣王就很滿足於別人的奉承。
看看他的自我介紹,或者會對他的印象深刻些。在《孟子.梁惠王下》中齊宣王說:「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好勇」是愛鬥,「好貨」是愛財物,「好色」是好女色。這三樣「好」,齊宣王稱為「疾」,明顯他不認為是好東西。但不是好東西,他卻兼有了,而且不逃避、不歪曲、不隱藏,明明白白說出來,可見他的性格有純真的一面。
或者有人認為這不是純真,這是佻皮甚或奸狡,因為他對一個遊說他行王道政治的孟子這樣自我「定性」,意味孟子沒法在他身上推銷甚麼,他是立心我行我素的。
但我卻不認為事情應該這樣看。《齊桓晉文之事章》(見《孟子.梁惠王上》)中齊宣王聽了孟子說了一番大的政治道理之後,顯然有會於心,說:「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意思是說:我糊塗了,不能再接受更多的理論了。希望夫子你輔助我,教導我。我雖愚笨,也會盡力嘗試。這番表白,是出自內心的,可見齊宣王有很謙虛明理的一面。
另外,《莊暴見孟子》中,孟子晉見齊宣王,孟子問他是否和莊暴說過他喜好音樂,齊宣王聽到這一問,「變乎色」(面色起了變化,大概是覺得羞愧),直指他所喜好的只是「世俗之樂」,不是「先王之樂」。從這事例中也可看出齊宣王很有自知之明,也會為自己的庸俗覺得不好意思。
齊宣王肯接受規諫
還有一事是齊宣王接納鍾無艷為王后。坊間流傳的故事是:齊宣王沉湎於酒色,不問國政,致使奸佞小人當道,忠臣義士遭貶斥。一天,有一醜女名鐘離春,無鹽人士,闖入宣王飲宴享樂的雪宮,當面訓斥宣王一通,指如果宣王繼續這樣,恐怕國家內無良將,外無精兵,很快會被勵精圖治的秦國打敗。醜女這番振聾發聵的剖析,使齊宣王如夢初醒,大為感動,馬上宣佈罷樂設宴,命醜女留在宮裏,並很快冊為王后。自此,齊宣王招賢納士,疏遠小人,勤於政事。齊國日益富強起來。
這故事有多少是事實,多少是虛構,不得而知。說故事的渲染鐘離春的醜陋:寬額頭、小眼睛、高鼻子、大喉頭、駝背粗頸、黃髮黑膚,也有多少的戲劇成份。但無疑有這樣的傳說,目的也為加深刻劃宣王有其機敏謙遜的一面。如果宣王說自己「好色」,鐘離春無疑沒有甚麼「色」,從治國的角度看,冊立王后的人選,在這裡是重視賢能多於美貌了。
或者說:鐘離春、鍾無艷,連名字也搞得亂亂的,怎教人相信故事的真確?但顯然,孟子筆下的齊宣王,卻假不得去哪裡的。
孟子筆下,齊宣王是一個主張以羊易牛的君主。事情是這樣的:在齊國一個隆重的祭典,有人牽了一頭牛,走過大殿要去宰殺。齊宣王剛好看到那頭牛,怕得一直在發抖,就下令將牛換成一隻小羊。換成小羊,不是出於慳吝,而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出於內心的憐憫之情。
孟子常令齊宣王出洋相
孟子筆下,齊宣王是一個喜好音樂的君主。雖然他自言喜好的只是世俗的音樂,但喜歡總比不喜歡好。另外,孟子進一步問他喜歡一個人欣賞音樂,還是和眾人一起欣賞音樂,齊宣王不用思考便說和眾人一起較好。由此可見,他也有一種與群眾接近和欣賞美好事物的心。
齊宣王在不同的討論場合中,給有機心的孟子因勢利導,話題最後都是給導引到治國的政策上去。每一次,齊宣王沒有發怒,而且很虛心地查找不足,這人確是一個有真性情的人,不是哪種只有崇尚武力,權大氣粗的老粗模樣。
《戰國策》還記載一個故事:有次宣王接見顏斶,說︰「顏斶,過來。」顏斶亦說︰「大王,過來。」齊宣王很不高興,左右說︰「大王是國君,顏斶你是臣子,大王叫你過來,你又叫大王過來,能這樣嗎?」顏斶說︰「我過來,是仰慕他的權勢,大王過來,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仰慕權勢,倒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齊宣王起初聽了十分氣憤,但在顏斶一番引述歷史申論人君應如何禮賢下士以後,宣王不只不責罰顏斶,很欣賞他說:「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齊策》)他的謙恭和溫順的回應,和前面引述他得到孟子的啟發而願意接受輔助幾至同出一轍。
        《戰國策》雖然不是正史,但所載的也不會假得太過份,如果和齊宣王一貫的言行比對,我還是相信這是真的多於假的。總之,齊宣王是一個有豐富形象的人君,有弱點,也有優點,而且樂於坦承過失,不是在出錯之後經常推搪和卸責的人。在君權至上的古代封建社會中,由於真誠和不隱藏,所以是一個頗為「好玩」的男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