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韓國整型還厲害!200年前油畫去掉保護漆「看出古代女性比想像中美」! - https://goo.gl/bisMQ2
中肯到被關監牢!黑暗插畫家「畫風太中肯被抓坐牢」,16張照片讓人對社會心灰意冷!
10分鐘馬上跟陌生人進入%%%狀態!她拍出「10至35分鐘的愛愛狀態」32分鐘後已經太狂!
原來憂鬱梵谷竟也是貓奴一個?超有戲肥貓亂入8大師名畫篡位當主角,張張都莫名療癒能跪求販售嗎? - 噪咖 EBCbuzz - https://goo.gl/NPX8XU
紅膏藥旗
日軍為啥在膏藥旗上寫字?91歲日本老兵說出了真相
2017-09-19 由 驛使梅花 發表于歷史
在抗日神劇上我們經常看到日本的膏藥旗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像蚊子一樣大小的黑體字,本來日本國旗是白色的搞得髒兮兮的,這是為什麼?有人說這是為了鼓舞士氣,有人說日本人就是這麼隨意,國旗是可以隨意踐踏的,事實難道真的如此?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二戰日軍簽滿放射狀名字的國旗。下面這幅圖是在騰衝戰役中繳獲的一面日本太陽旗,旗子上密密麻麻寫了很多字,具體是什麼字,看不清太小了。除了這樣的,我們還經常看到只寫了四個字的日本膏藥旗。
「武運長久」四個黑筆字樣,這是日軍經常在那幅狗皮膏藥旗子上寫的,代表什麼意思啊?
武:尚武精神。
運:運氣,運勢。
長久:就是長久的意思。
武運長久:「希望日本軍國主義的好運長久。」
曾經記者採訪到一位日本抗戰老兵,提到這個問題「日本國旗上為什麼允許亂塗輪畫?」當時這位日本老兵立刻反駁道「我們不是亂畫的,寫的內容大都記錄戰爭的,用來鼓舞士氣,這面旗凝聚了戰士們的鮮血。」
而且我們知道在二戰結束後,據相關數據統計,日本軍旗也很少被繳獲,原因是什麼?就是日本在戰敗後,會立馬舉行焚旗儀式,燒掉軍旗,毀滅記錄的這些證據。
在我國,國旗上是不允許寫字的,寫字是法律不予許的,世界上也就日本這個比較奇葩的國家了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history/jrbayeq.html
------------------
日軍為什麼要在刺刀上綁著膏藥旗,原來這面小旗並不簡單
全球華人聯盟
2017-12-03
我們在一些有關抗戰的影視劇中不難看到,在戰場上日本士兵有一個怪異的行為,就是喜歡在刺刀上綁上一面小小的太陽旗。這裡說的綁旗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綁,大概7到8個士兵就有一個人綁。在當時各國軍隊中也只有日軍綁旗,刺刀上綁著太陽旗想想都知道肯定會影響到士兵的拼殺。難道是用來測風向的,還是因為日本軍人對太陽旗的迷信認為太陽旗在身邊可以保護自己,這些原因總是有點牽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綁旗在日軍中普遍存在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刺刀上綁旗是會影響到步槍的精度。二戰中日軍在遠程射擊時是不安裝刺刀的,只有需要近身拼殺時才會安裝刺刀,因為步槍在安裝刺刀後會難以射中目標。而綁旗步槍上的刺刀是完全焊死的,這為了綁旗犧牲步槍的精度,以日軍的尿性如果說綁旗沒啥用你信嗎?其實日軍愛綁旗這和他們愛拼刺刀有關。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軍特別愛拼刺刀而且還拼的非常好,如果說日軍愛拼刺刀和他們武士道和資源匱乏無太大關係,和法國有直接關係你信嗎?雖然法國在二戰時表現平平,但是仍不可否認其在二戰以前也是數的上的軍事強國,一戰之後日本就是看中了法國的軍事能力,將其視為自己的學習對象。由於坦克的出現歐洲各國普遍認為一戰流行的塹壕戰已經過時了,只有步坦聯合突擊才是王道。而當時的法國軍屆對這種看法並不贊同,他們認為坦克等一切機械化車輛並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塹壕戰還是王道。所以一戰後法國耗費巨資修築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雖然沒啥用),受到法國這種思想的影響,日本就喜歡在佔領區修築碉堡、炮樓、地堡等一些防禦工具。為了適應應這種戰法日軍使用的是射程遠精度高的三八大蓋,由於這種步槍擁有較強的穿透性和較長的槍身(號稱二戰中最長的步槍),所以日軍在近身交戰時只能選擇拼刺刀作為自己的殺敵手段。
廢話說這麼多我們進入主題,試想一下在兩軍近身接觸時場面是多麼的混亂,一般都是各種為戰,而日軍的這面太陽旗就是為了召集周圍士兵。拼殺時日軍以附近的太陽旗為目標迅速聚攏形成一個整體,再由綁太陽旗的伍長(只有經驗老道的伍長才有資格在槍上綁太陽旗)指揮,在戰場上做到以多打少做到各個擊破。這種做法各國在古代都有使用,後來隨著冷兵器退出了軍事舞台各國也將這種做法淘汰了。雖然日軍在二戰前期依靠這種戰術讓各國軍隊吃盡苦頭,但是後來隨著速射武器和噴火器等近戰神器的出現日軍綁再多的太陽旗也沒用了。
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五色旗的興亡」
2017-04-07 由 昨日已為歷史 發表于歷史
「看昨日」2: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五色旗的興亡」
辛亥革命爆發,作為封建專制象徵的黃龍旗被革命者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當時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由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方條自上而下排列的五色旗。這面在中國結束帝制走向共和之時樹立的國旗,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
南京新都初建,五色旗登場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東南重鎮南京。12月4日,各省留滬代表,江蘇、浙江、上海都督等在上海會議,討論籌組中央政府事宜。此時孫中山還在海外,沒有參加會議。與會者提議中央政府設於南京,舉黃興為負責籌組中央政府的大元帥。會議還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為臨時國旗,一攬子推出的還有陸軍旗、海軍旗、大元帥旗、副元帥旗等。儘管該會議的權威性遭到尚設於武漢的各省代表會議質疑,但南京光復為此前的國都之爭果斷地畫上了句號,武漢方面復電:同意以南京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上海的報紙很快搶先刊發了有關旗式圖案,五色旗開始以國旗的名義閃亮登場。五色旗以紅、黃、藍、白、黑5色橫長方條自上而下排列,代表漢、滿、蒙、回、藏等民族「聯合成大共和國」,也有人認為,其與傳統五行概念對應的5種色彩還涵蓋了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
同盟會中部總會和東南立憲派骨幹人物宋教仁、陳其美、程德全、莊蘊寬、趙鳳昌等是五色旗的主要推手,其中有「民國產婆」之稱的趙鳳昌便是旗幟的設計者。色彩溫和的五色旗的誕生以及被各方面迅速認同,標誌著辛亥革命期間的旗幟從紊亂走向有序——起初諸旗並舉,白旗之外,以青天白日旗、鐵血旗應用範圍較廣,此後便是五色旗獨領風騷——這也意味著推行「種族革命」、以「關內十八省」為畛域等觀點被揚棄,而爭取版圖完整、和平建國的「五族共和」理念漸占上風。
五色旗的實際應用始於上海,1911年12月17日,滬軍都督府即向全市頒發標準統一的「五色民國旗」。但它在更大範圍內成為公認的政治符號,還是得力於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在這當口,五色旗因「改朝換代」產生強大的視覺衝擊力,給世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12月28日,南京各省代表會議通電全國,確定12月29日選舉臨時大總統,號召「凡我國國民應於是日懸掛國旗以誌慶典」,南京從29日起「一律懸掛五色國旗」。此時,臨時大總統的選票上端就已經印上了兩面五色旗交叉的圖案。12月31日,滬軍都督陳其美「出示曉諭」,「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懸掛國旗,以昭慶賀而光大典」。1912年1月1日,湖北軍政府內務司要求本日「一律懸掛國旗」。
於是,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上海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之日,上海「華界、租界各公署、各商號及浦江所泊各國兵船、商輪一律懸旗申賀」。在火車站,送行的滬軍士兵也是「每一枝槍上均插上一張五色小國旗」。同樣,南京「全城署局、學堂、商店及各營、各炮台、各兵艦商輪俱懸旗申慶」。次日,日本駐南京領事鈴木電告日本外務大臣:「今日市中(指南京)遍懸國旗,過路行人已全無垂髮辮者。」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7個月後,才成為民國法定國旗
1912年1月初,代行參議院職權的南京各省代表會議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1月9日,身居武漢的副總統黎元洪致電南京,希望儘快通過法律程序使國旗規範化:「正朔已定,國旗及軍商各旗式應即劃歸一律,請速頒發定式,以便遵行。」南京參議院隨即復電:「沿江各省現在皆以五色旗為國旗,經本院議決,請大總統通告各省,國旗即用五色旗。」然而,孫中山並沒將該項決議通告各省,五色旗成為法定國旗的最後一步被凍結了。
1月11日,孫中山在「復參議院論國旗書」中指陳五色旗的弊端:「1.清國舊例,海軍以五色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滿清之國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體。2.其用意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如以黃代滿之類。3.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階級。」之後,他將五色旗降等為區域性的「蘇浙之旗」,最終得出結論:民國國旗「本總統以為暫勿頒定施行,而俟民選國會成立之後」,堅決地擱置了「國旗案」。
但新生的共和國離不開國旗,孫中山儘管不情願,實際運作中還是把五色旗作為國旗對待。例如,1月7日,孫中山在「規定陸軍服制」時,要求「將國旗標本暨陸軍旗幟、軍服圖樣頒發各省」,而他頒發各省的國旗正是五色旗。在南京臨時政府存在的3個月間,五色旗作為事實上的國旗頻現於各種場合,其成為法定國旗的堅實基礎業已奠定。
5月4日,由南京遷北京的臨時參議院召開第一次會議,「國旗案」被再次提出。由於臨時政府建立時「前南京參議院議決用五色旗者,因各省幾乎一致,故從多數」,至5月10日,「議長用五色旗為國旗之意詢眾議員,眾議員全體起立表決,拍掌歡呼民國萬歲」,五色旗率先獲得全票通過。
參議院在提請臨時大總統公布國旗的咨文中稱:「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就道德上、歷史上、習慣上、政治上種種方面觀察,非惟足以代表全國精神,且為中華民國永久不磨之特色。現友邦公使、外域華僑,函電所通均已共曉。而外人並有目此旗為虹旗,謂中國驅除專制、建設共和正如彩虹亘天,陰霾盡掃者。此尤可見此旗榮譽中外歡迎,應即定為中華民國國旗。」
6月8日,袁世凱發布「臨時大總統令」:「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商旗適用國旗,以十九星旗(原十八星鐵血旗中心增加一星)為陸軍旗,以青天白日旗(此處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本大總統按照約法(指3月11日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臨時約法》)第二十二條公布之,此令。」至此國旗之爭塵埃落定,問世7個月的五色旗正式成為中華民國法定國旗。此時,五色旗是深入人心的。「千秋漢業同天永,五色旌旗映日殷。」朱德1916年參加護國戰爭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時勢變幻,17年後五色旗被取代
1928年底,五色旗走完了它作為中國國旗的17年生命之旅。取代它的是孫中山畢生為之奮鬥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青天白日旗原是興中會的旗幟,由被孫中山稱為「吾共和第一烈士」的陸皓東於1895年設計。1906年,孫中山又親自設計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兩旗因中國同盟會沿用而產生一定影響。但由秘密團體改為公開政黨的中國同盟會和由中國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合併而成的國民黨,對青天白日旗的地位皆未予以明確認定。雖然南京臨時政府期間,孫中山在自己的總統府辦公室里掛著青天白日旗,但是,後來重新轉入地下的中華革命黨一度宣稱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時,孫中山還是會時不時提醒,「吾黨亦宜一律沿用」的仍是五色旗。
1922年元旦,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首次飄揚在「非常大總統」孫中山的桂林大本營上空,但不久後的陳炯明叛變又使之歸於沉寂。1923年2月,孫文重回廣州就大元帥職,街頭飄拂的依然是五色旗。
到了1926年,北伐軍興,聯合起來的工農兵們在青天白日旗下高歌猛進,難與爭鋒的五色旗隨著北京政府如深秋落葉般一路凋零。1928年12月,張學良「東北易幟」,換上了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中國境內最後的五色旗也退出了歷史舞台。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指正(昨日已為歷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4qjpxzg.html
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所採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1][2],比例為5:8[3]。紅、黃、藍、白、黑分別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4]。
1911年11月上海南京路懸掛的五色旗
一幅紀念中華民國成立的月曆,標記著「中華民國元年」。
提議
五色旗最早於1906年冬同盟會本部討論《革命方略》和國旗草案時被提出來[5],為程德全、宋教仁、陳其美、莊蘊寬、趙鳳昌所支持,由有「民國產婆」之稱的趙鳳昌設計 [6]。認為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五行學說中有所反映[7],且與五德等中國文化使用五數的習慣相符合。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可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8],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徵[9]。
武昌起義後,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1911年12月4日在留滬各省代表及蘇浙滬三督參加的共和聯合會大會上,由程德全提出以五色旗為國旗[10],並在會後刊布於報端[11],由滬軍都督陳其美統一式樣並於12月17日向全市頒發標準統一的五色旗。[12]隨後參議院為國旗制定產生了劇烈的爭議,最終以五色旗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最為普遍,決定採用五色旗作為國旗。[13]12月28日南京各省代表會議通電全國,號召在12月29日選舉臨時大總統時「凡我國國民應於是日懸掛國旗以誌慶典」,此時臨時大總統選票亦印有五色旗圖案。12月31日滬軍都督陳其美曉諭各界:「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懸掛國旗,以昭慶賀而光大典」。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日,南京、上海兩地普遍懸掛五色旗。[14]
五色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w6BE1x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 https://is.gd/9NLNCm
日本網友爭論《這個顏色算藍色還是綠色》就叫做初音色不好嗎……
news.gamme.com.tw查看原始檔
日本討論區最近聊起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的一種顏色硬要分類的話到底該算藍還是綠,似乎有人無法接受叫它「藍綠色」的折衷方法,還有人提出乾脆叫「初音色」就好了,本魚覺得這個意見很不錯啊!大家又覺得這個顏色究竟該歸類在藍色還是綠色的範疇呢?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這個顏色到底該算藍還是綠??? 一位日本網友在討論區貼出這個顏色掀起藍綠大戰,藍色(青色)和綠色都各有支持者…… 好像支持綠色的人比較多? 接著還有人提出第3種甚至第4種說法…… 「感覺像水色」 結果馬上被吐槽…… 「哪裡像水色啊!」 或許有人會說折衷叫「藍綠色」不就好了?可是有些網友認為妥協就輸了啊…… 日文叫做「青綠色」 還有網友建議乾脆叫「初音色」,本魚舉雙手贊成這一派說法! 的確是初音的代表色啊! 不過有人採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將顏色匯入繪圖軟體發現…… 比較靠近綠色!!! (゚д゚)據說這種顏色還會依照每個人的眼睛差異而有不同,大家看到的是偏向什麼顏色呢?日本網友爭論《這個顏色算藍色還是綠色》就叫做初音色不好嗎…… - https://goo.gl/6djd7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