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功高蓋世 為何不招人嫉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6日, 2018
唐代名將郭子儀以其德望,單騎說服進犯的回紇軍隊。圖爲北宋 李公麟《免冑圖》局部。(公有領域)
郭子儀(698年─781年)為大唐名將,歷事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履仁蹈義,滿腔肝膽為國盡忠。因其護國立下赫赫戰功,唐肅宗封郭子儀為汾陽王。郭子儀以寬厚對待下屬,以忠心侍奉國君,一生富貴壽考,坦坦蕩蕩,成為歷代文臣武將的楷模。
郭子儀像,出自清南薰殿畫像。(公有領域)
過人的處世智慧
汾陽王府第位於長安親仁里,經常是敞開了門庭,任由下官、雜役自由出入,無人過問。
一次,有位武將要去鎮守邊疆,行前到王府向郭子儀辭別,看到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正準備梳妝,要郭子儀為她們拿毛巾、打水,就像使喚僕人一樣。
郭子儀的孩子們多次規勸他:「父親大人功業顯赫,卻不尊重自己,無論尊卑貴賤都可以進出內堂、觀察寢室。我們認為就算是像伊尹、霍光這樣的權臣也不會這樣做啊。」
郭子儀笑著說:「你們不懂我的用意。我有五百匹馬吃著官家的糧草,有上千的部屬吃著官家的糧米。往上沒有我的位置,往下也沒有可以仗恃的退路。假如我圍起高牆、關閉大門,與朝內外的人不相往來。一旦與人結怨,有人誣陷我不遵臣子法度,那些貪圖功利、陷害賢能的人就會和他們一道促成是非之事。到那時,我們郭家九族就會粉身碎骨,後悔都來不及。現在,我敞開大門,坦坦蕩蕩沒有間隔;四門全開,有人想以讒言誹謗,也沒有辦法!」兒子們才拜服郭子儀的見識和器量。
郭子儀說:「我敞開大門,坦坦蕩蕩沒有間隔;四門全開,有人想以讒言誹謗,也沒有辦法!」圖為朝鮮王朝時代金得臣(1754—1822)的《郭汾陽行樂圖》。(公有領域)
寬厚盛德 撼動人心
唐代宗巡行陝西時,郭子儀曾帶著數十名騎兵力戰盜賊;在涇陽時,郭子儀陷入胡人重圍,他都沒有因為所處的環境艱難危險,就改變自己護國的初衷。
郭子儀平日對待部下很寬厚。每次攻下城邑,所到之處都很得將心。郭子儀手握重兵,盡心竭力鎮守邊關,雖然多次遭到幸臣程元振、魚朝恩百般詆毀,但是每次皇上下令他征討戎敵,他都是當天奉詔出征,從來沒有拖延過,所以那些進讒言的大臣也拿他沒辦法。
郭子儀以寬厚盛德得人心。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囂張跋扈,對人傲慢凶狠,沒有禮節和法度。郭子儀因事曾派使者去見他。田承嗣望著郭子儀所在的西方,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來使說:「我的膝蓋不屈於人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今天,我為了郭公以禮下拜。」
唐德宗曾下令禁止在帝王陵寢附近屠宰。郭子儀的僕人犯了禁令,金吾衛將軍裴諝就將此事奏報給皇帝。有大臣對裴諝說:「你是不是太無情了,就不能為郭公留些餘地嗎?」
裴諝說:「我正是為郭公著想啊!郭公德高望重,皇上現在剛剛即位,會認為跟隨郭公的人太多。所以我檢舉郭公的小小過失,以表明郭公的威望和權力都是不足畏懼的,這不是很好嗎?」
郭子儀的德望盛大,使同朝為官的將軍都為他著想。
子儀手握重兵,盡心竭力鎮守邊關,雖然多次遭到幸臣程元振、魚朝恩百般詆毀,但是每次皇上下令他征討戎敵,他都是當天奉詔出征,從來沒有拖延過。圖爲北宋 李公麟《免冑圖》局部。(公有領域)
君子之腹 不生疑心
有一年,郭家的祖墳被盜。時人懷疑是宦官魚朝恩因忌恨郭子儀,所以暗中派人去挖郭家祖墳。因郭子儀手握重兵,朝臣擔心此事在朝中引起風波。
盜墓之事發生後,郭子儀從涇陽朝見唐帝,皇上安慰他,郭子儀哭著說:「微臣久掌兵權,不能禁止軍士毀壞他人祖墳,所以現在有人也挖臣家的祖墳,這是上天的譴責,不是人禍啊!」
魚朝恩設宴邀請郭子儀赴宴,郭帥的部下都很緊張,說魚朝恩會對他不利,部將都願意全副武裝護送郭子儀。郭子儀沒同意,拒絕了部下的好意,只是帶了幾個家僮赴宴。
郭子儀(圖中坐著的長者)家中舉辦宴會,子孫齊聚一堂,好不熱鬧。圖為朝鮮王朝(1392─1910)時代繪畫,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魚朝恩很驚訝,問他:「您的車馬隨從為什麼這麼少呢?」郭子儀就將聽到的傳聞、部將的意思告訴了他。魚朝恩惶恐地說道:「若不是大人如此賢明,怎麼可能不懷疑我呢?」
人們沒有想到,像魚朝恩這樣的小人,也會被郭子儀的盛德所感化。
郭子儀領兵守護大唐,權傾天下威震一方,沒有引起朝廷忌恨;功高蓋世也沒有引起皇帝猜疑。郭子儀一生富貴壽考,其子孫皆是朝中重臣,汾陽王人道之盛,青史流芳。@*#
郭子儀一生富貴壽考,其子孫皆是朝中重臣,汾陽王人道之盛,青史流芳。圖為花戲樓山門磚雕《郭子儀大壽》
攝像者: 三獵/Wikimedia Commons
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郭子儀紀念堂。
攝像者: lienyuan lee/Wikimedia Commons
事據: 
《舊唐書.郭子儀傳》卷120 
《資治通鑑》卷224 
《譚賓錄》郭子儀 
《智囊》通簡卷三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郭子儀為武聖姜太公配享十哲之一,姜太公及郭姓始祖-虢叔皆為周朝皇室及重要輔臣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封於西虢,虢叔被郭姓遵為始祖

郭子儀(698年1月29日或697年9月5日-781年7月9日),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郭子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mBw65b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4位。
內湖郭氏古宅山牆上提有「汾陽」堂號。
一、
「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
《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郭姓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已經出現。
二、以居處為氏。據《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中國大多數的姓氏起源中,此種現象較少。
三、來自黃帝,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國(在雍地),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國(在制地,今河南滎陽)。這兩個國家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周平王時,鄭武公滅鄶和東虢,周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併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國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
五、出自古郭國。[來源請求]
六、明初來華經商的穆斯林——伊本·加斯·德廣,後易名為郭德廣。

郭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4GN65


郭氏源流真与假之一——評歐陽修的荒謬
郭网(www.guo.ac.cn) 2012/1/19 10:04:20
  北宋歐陽修所著新唐書在【宰相世系表】中寫道:“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封虢仲於東虢。西虢地在虞、鄭之間,平王東遷,奪虢叔之地与鄭武公。楚庒王起陸渾之師伐周,責王滅虢。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以為氏。”
  以上記載,研究郭氏源流的專家、學者把它捧為金科玉律,我却認為是一派胡言。与其說是追本溯源的依據,倒不如說是亂源。如果你不相信,請看下面的分柝:
  平王東遷
  【史記•周本紀】“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侫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武姜)弃太子也。申侯怒,与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申侯是申后的父親。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廢申后,幽王欲博褒姒一笑,不惜數次烽火戲諸侯,而引來殺身之禍。因廢申后而激怒申侯,申侯聯合繒國及西夷犬戎滅了幽王,西周亡。)
  上面是西周滅亡,平王東遷的歷史背境,時間是公元前771年。平王(前770一720)在位。由於政治上,幽王死後申侯、曾侯、許文王立幽王之子宜臼於申,是為平王。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於携,一朝兩王。前760年晉文侯殺携王,結束東周分裂。經濟上,鎬京在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西夷、犬戎殺了幽王後擄褒姒,并將周室財物搶掠一空。軍事上,由於幽王數次烽火戲諸侯,嚴重失信於各路諸侯,以致一旦寇逼京師無一救兵勤王。周京布满夷戎,平王己無力將他們驅逐。只好將歧西贈秦伯,河西之地贈晉侯,奬慰他們勤王之功。種種不利形勢,平王被迫東遷至雒,號為東京,史稱東周,也稱成周。因鄭桓公在保衛鎬京(宗周)的戰斗中牺牲,其子武公在護送平王東遷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平王信任,而將鄭國從陝西遷到東虢与鄶國之間(今河南新密)。盡管東虢与鄶獻出十邑讓鄭武公立國,為了擴展新鄭國,鄭武公於周平王二年(前769年)滅鄶霸為己有;平王四年(前767年)又出兵伐虢,盡收東虢之地,歷時三百餘年的東虢至此滅亡。(相傳今河南滎陽虢亭附近有虢叔坆冢遺址。)這就是多數學者有關平王東遷奪虢叔之地与鄭武公的論述。
  實際上西虢隨平王東遷,并沒有遷至洛陽,也沒有遷至虢叔封地東虢,而是聚居於今河南三門峽市,建都上陽,史稱南虢。歐陽修說西虢(略正曰南虢)在虞、鄭之間是不錯。(其地在今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窰)翻開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可以看到西虢一鎬京宗周一南北虢一東京成周一東虢處於北緯34度到36度之間,沿渭水、黃河幾乎成一條綫。為了弄清地理位置,請參看【路史•國名記】載:
  虢•郭,仲之封,為西虢,在岐。今鳳翔虢縣東。遷之際,自此之上陽,為南虢矣。其處者為小虢,秦滅之,亦俱曰郭。
  東虢,叔之封,制也。今鄭之滎陽,有虢亭,台冢在焉。
  南虢上陽是,西虢之虢,略正曰南虢,以其仲後所都,故亦號西。
  北虢男爵。今陝理西四十五里,故虢城是,是為太陽,佑以此為仲邑,仲後也。
  夏陽,序之封,晉滅之,今陝之平陸。
  男爵:虢序封國爵,爵位第五等。(公、侯、伯、子、男)虢序北虢建國者。所謂北虢者因地瀕臨黃河北岸,在山西省太陽鎮之南,濱河之北,故稱北虢。據江西省鄂都縣贛南‘郭氏族譜’記載,虢仲、虢叔至虢序是廿一世。
楚王問鼎
  【史記•周本紀】“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庒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孫满應設以辭,楚兵乃去。
  【左傳•王孫满對楚子】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满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觀的意思是示人,即展示給人看。【漢書•宣帝紀】「觀以珠寶」。
  楚子即楚庒王。陸渾之戎本居瓜州,晉惠公遷之伊川(今河南嵩縣及伊川境內)亦稱九州之戎。伐是自我誇耀。(唐德宗在哀輓汾陽王郭子儀的悼詞中有:「功至大而不伐。」)楚子伐陸渾之戎觀兵於周疆是楚莊王以陸渾這支精銳之師陳兵洛陽城下,對周定王炫耀武力。次洛或至於雒即陳兵東都洛陽南郊。許多史書、論文不問青紅皂白聞鷄起舞,解釋為楚王攻伐陸渾這個戎族。而歐陽修就寫成「起陸渾之師伐周」。實際楚莊王是“問鼎”并非“伐周”。
  由於東周王朝日益衰敗,至定王己經不堪一擊。楚庒王伐陸渾之戎問鼎,在於覬覦王位,企圖取而代之。鼎為黃帝所鑄,夏禹更鑄九鼎於九州。夏、商、周當作王權的象征。在楚庒王以武力相威脇下,定王只好低聲下氣犒勞楚軍,委派大夫王孫满好言相勸。王孫满據理力爭,對答如流。對楚王曰:“在德不在鼎,昔夏方有德,遠方圖物,貢金九牧。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糾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王孫满以德服人,楚兵乃去。
  其間并沒有“責王滅虢,也沒有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之記載,“責王滅虢”是平王時東京周圍的諸侯并非楚莊王。因為平王助鄭武公吞滅東虢,眾諸侯不满,拒不納貢。這樣周王朝一日也難以生存,故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下陽曰:「郭公」。以上兩項毫不相干的歷史事件,相隔近165年,其間東周王朝己七易其王。而歐陽修的【宰相世系表】居然使出穿鑿附會之神功,合二為一,寫成發生於同一時間,何其謊謬乃爾。假如此時周定王懾於楚庒王的武力而求助於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此時東虢己經滅亡161年了,周定王去哪裡找一個虢叔裔孫虢序封於陽曲呢?如果此虢序是南虢國君主,虢序應該將近200歲了,不合情理。
  虢叔的封地果真是西虢的話,隨平王東遷至河千里一曲的虞鄭之間(今三門峽市一帶)建都上陽,史家稱為南虢。歐陽修接着又說,平王東遷奪虢叔之地与鄭武公。作為史學家却欠缺一點點歷史智識及地理概念。平王助鄭武公奪的是鄶國与東虢國(地在洛陽東面,今河南滎陽一帶)而歐陽修指的虢叔之地也就是南虢,地在洛陽西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歐陽修此段記載不符史實,怎可信以為真?然而山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吉教授居然認為歐陽修宰相世系表所說:“這是正史中有關郭氏起源的權威記載,後世眾多的姓氏學專著以及存世的近百部族譜,均認同和沿用了這一說法,郭氏之源在陽曲己成定論。”既然【陽曲縣誌】載明“陽曲得名始於漢”。據【山西通誌•沿革譜】記載:「陽曲,縣名,屬山西。秦狼孟縣地,漢置陽曲縣,屬太原郡。故城在定襄縣境,黃河千里一曲,縣當其陽,故名「陽曲」,東漢末移治太原縣北。」歐陽修【宰相世系表】:“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難道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就有陽曲地名了嗎?平王東遷一千年後陽曲才置縣,歐陽修指的陽曲是否是黃河千里一曲的平陸一帶嗎?也許是歐陽修所處的宋代的陽曲(古汾陽)。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寫法,令人啼笑皆非。我不明白如此兒戲,謊誕不經,何來最權威的記載?歐陽修這麽一小段記載,錯誤百出。許多人批判過的這裡就無須贅述,我所說的“錯誤百出”指的是上面李吉教授說的諸子百家的專著及郭氏留世的近百部族譜的錯誤。如果按照歐陽修的謬論為依據來解讀郭氏源流,無異自欺欺人。然虢序是北虢國君主,北虢建國者,是西虢仲之後。為什麽變成東虢叔之裔,請問專家、學者,教授們誰可自圓其說?恕我唐突西子,冒犯大家。我們要正說,不要邪說,不要造假,不要各取所需,不要欺騙後代。事實勝於雄辯,冷靜才是唯一求真的態度。人云亦云的研究方法必定以謬襲謬,以訛傳訛,遺禍可大矣!
  看一看陝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書庫】劉曼麗對郭氏源流的論述是這樣寫的“鄭武公滅虢吞鄶擴張勢力的作法,招致諸侯國的不满,為了平息眾怒,周平王尋求虢叔裔孫序,封之於‘夏陽’。”這樣的說法与歐陽修“宰相世系表”又有異同。我認為劉曼麗的論述較符合史實,較客觀。只是又重申歐陽修“虢叔封西虢”的論調。
  至於郭氏根祖所在,一時難以形成共識也是難兔的。研究姓氏源流的理論界要提倡獨立思考,有分歧不要緊,不同觀點的爭嗚和討論要提倡心平氣和,實事求是,充分說理。通過議論、紛爭、對話、交流、討論。尤其利用互聯網可以拉近大家的距離,加強溝通。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只要大家都能排除派性,把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作為唯一的標準,最終會求得共識,得出正確的結論的。
---------------------------------
郭氏源流真与假之二——虢叔憑什麽封為郭氏鼻祖?
郭网(www.guo.ac.cn) 2012/1/19 10:06:09
  眾所周知鼻祖即始祖。【漢書•揚雄傳上】「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於汾隅。」虢仲、虢叔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兄弟,當然与周氏蟬嫣(一脈相承)。論郭氏之由來,據【國名記】一書載:「夏代侯伯大禹之御郭哀。」;據東晉葛洪【抱樸子】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三一經】也寫明商有郭崇。這是上古也就是最早有文獻記載的郭姓的根據。此郭氏出自以封地聊城為中心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之地的古郭國,屬今山東、遼東半島廣大地區,即後世所稱的“中山郭氏”、“舘陶郭氏”。從夏代之郭哀、郭支至周代之虢仲、虢叔相距有一千多年之久。虢叔憑什麽稱為郭氏鼻祖?(夏朝歷14代17王,共471年。商朝歷17代31王,共600年。西周歷11代12王共275年。)以周武王於公元前1046年滅商建立周朝後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算起,至周平王東遷,也就是從虢仲、虢叔至虢序有二十一世。雖然姓氏來源其一是以封邑為姓,古郭字也以邑為部首,盡管虢仲封西虢,虢叔封東虢,但前後二十一世全部以虢為姓。直至虢序封於夏陽曰:「郭公」從此虢才轉為郭。毫無疑問,虢序即為郭氏受姓之祖。現代研究郭氏源流的學術界普遍認定虢仲封西虢,虢叔封東虢。今稱虢叔為鼻祖,那麽置虢仲這個哥哥於何處?為什麽弟弟是鼻祖,哥哥反而不是?於倫理大不合適。更何況虢叔之東虢國早於公元前767年亡國,而西虢仲之裔,南、北虢國在公元前655及658年才先後被晉獻公假虞伐虢所滅。既然虢序受封夏陽曰郭公,從此虢轉為郭。郭序是南北虢國君主、建國者,是虢仲之裔。這樣郭姓的鼻祖為什麽不是虢仲反而是虢叔呢?虢叔又是憑什麽封為郭姓的鼻祖?
  從唐諫議大夫守中書舍人上柱國高參為「汾陽王廟」所寫碑銘并序一文中:「公諱子儀,系自有王季之後,虢叔之裔,或為郭,因氏焉。遠祖孟儒,漢馮翊郡守,子孫因居華陰之鄭縣。」;而唐顏真卿所撰『郭公廟碑銘』“其先盖出周之虢叔”據此可以說明,虢叔充其量是「汾陽郭氏」之鼻祖。白馬非馬,不可以泛稱為郭氏之鼻祖。
  提出「郭得姓自周虢叔」的論斷是錯誤的。有的甚至說在諸多論文論據中沒有人提出過「郭得姓自周虢仲」,如此幼稚的盲目推崇,連最起碼的宗法制度都不懂,兄弟的昭穆是一致的,嫡庶長幼是不可混淆的。當你弄不懂虢仲、虢叔哪一個長哪一個幼時,在沒有弄清虢序是仲之後或叔之裔時人言亦言,在沒有弄清虢仲封西虢或虢叔封西虢時將「市中有虎」強加於人。當你高呼「虢叔是郭姓鼻祖」時便奉出【新唐書】歐陽修的名言:“平王求虢叔裔孫序”;當你論証虢叔封東虢時,就搬出羅泌的【路史】:“虢、郭,仲之封,為西虢,在歧。東虢,叔之封,制也。今鄭之滎陽,有虢亭,台冢在焉。或云仲封者非。”這種莫衷一是,誣祖混宗的說法,武斷地稱虢叔是郭姓的鼻祖,如何取信於子孫後代?
  太原陽曲(古汾陽)是全國郭氏最大的發祥地,郭子儀的遠祖也是出自「太原郭氏」。山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吉教授在論述陽曲(古汾陽)的由來時是這樣寫的:“春秋時郭序所封陽曲只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歷史地域名稱,陽曲正式建縣當在漢代,是依據虢序後裔聚集之地的陽曲而建縣命名的。”接着李吉教授又說,據【山西通誌•沿革譜】陽曲條目下載:「東漢末年,魏武(即曹操)始遷陽曲之民於太原北四十里狼孟南境,築城居之,陽曲之名始此。」按照李吉教授上述論據,郭子儀的遠祖自然是虢仲之後虢序,那麽「汾陽郭氏」的鼻祖為什麽不是虢仲反而是虢叔呢?「西平郭氏」、「敦煌郭氏」、「昌樂郭氏」甚至「潁川郭氏」一大部分都是虢仲之後,古郭國的中山郭氏,還有少數民轉為郭氏及回回郭氏,這眾多郭氏之鼻祖難道也是虢叔嗎?實在發人深省。
----------------------------
郭氏源流真与假之三——如何認識《汾陽衍派》
郭网(www.guo.ac.cn) 2012/1/19 10:12:14
                如何認識《汾陽衍派》
  當你看到一座屋的門匾書有“隴西衍派”你便知道這家姓李;如書“潁川衍派”此家姓陳;書“太原衍派”此家姓王;書“清河衍派”此家姓張;書“敦煌衍派”此家姓洪;如書“高陽衍派”此家姓許、姓紀;書“濟陽衍派”此家姓蔡;書“汾陽衍派”此家必定姓郭。所謂“衍派”就是宗族的族源。衍是水的流布,派是水的支流,“某某衍派”是指你們這個宗族由哪里流布而來?
  郭姓稱《汾陽衍派》即是指郭姓之源是山西汾陽。奇怪的是山西有兩個縣叫汾陽:一個是古汾陽(今陽曲)漢、隋兩代三次稱汾陽;而今汾陽據記載明朝萬曆二十三年才叫汾陽,兩個汾陽縣均隸屬太原郡。據史書記載:由於西周京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陽。西虢(地在今陝西寶鷄市)隨平王東遷聚居於黃河千里一曲之上陽(今三門峽市)史稱“南虢”。由於鄭桓公在保衛鎬京戰斗中牺牲,其子鄭武公保護平王東遷又立下汗馬功勞,周平王奪東虢之地(今河南縈陽)給鄭武公立國。對於周平王無故把建國三百多年的東虢國滅掉,招致眾諸侯國的不满,拒不納貢。為了平息眾怒,周平王尋求虢叔裔孫虢序,封於下陽也叫夏陽(其地在山西平陸縣,因地瀕臨黃河北岸,周時平陸一帶稱陽曲),號郭公。從此虢改為郭,這是郭姓受姓的開始。據【山西通誌•沿革譜】陽曲條目下載:“縣名。屬山西。秦狼孟縣地,漢置陽曲縣,屬太原郡。故城在定襄縣境,黃河千里一曲,縣當其陽,故名陽曲。東漢未移治太原縣北。”又“東漢未年,魏武(曹操)始遷陽曲(平陸)之民於太原郡北四十里狼孟南境,築城居之,陽曲之名始此。”可見陽曲縣的建置是魏武(曹操)遷北虢陽曲之遺民(北虢早於公元前658年被晉獻公假虞伐虢所滅)於晉北後才有陽曲縣的產生。山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吉教授有這樣的論述:“春秋時郭序所封陽曲,只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歷史地域名稱,陽曲正式建縣,當在漢代,是依據郭序後裔聚集之地的陽曲,而建縣命名的。”因陽曲是太原郡的首府首縣故有“表望太原,建社陽曲”之說。由於郭姓出自太原郡望,王氏也出自太原郡望,為區別於王姓書“太原衍派”,因此郭氏書“汾陽(古汾陽)衍派”也是名正言順。
  我們要更進一步認識的是“汾陽”兩字有四種含意:
  <一>汾陽是地名。“汾陽衍派”的汾陽就是代表郭氏的發祥地。指郭氏由山西古汾陽這個地方流傳而來。
  <二>汾陽代表姓郭,是郭姓的代號。汾陽氏就是郭氏,當代名人郭沬若(1892一1978)四川的故居門庭上懸掛《汾陽世第》表示這是姓郭世代居住的祖厝。(郭沬若四川樂山人,祖藉福建寧化縣,先祖於乾隆四十六年入蜀,到郭沬若是第六代。)
  <三>汾陽也代表堂號。“汾陽郭氏”就是郭子儀後裔的堂號。“汾陽郭氏”是堂號不是郡望。郭姓的郡望有太原、馮翊、華蔭、西平、河東、穎川、敦煌、中山等。郭子儀世居陝西華州,郡望屬“華蔭郭氏”。史學家歐陽修所撰【郭氏舊譜序】指出:「唐末兵亂,五季援攘,以故子孫分適他國,所至皆以『汾陽』為封郡望,此汾陽郭氏之攸始也。」這說明『汾陽郭氏』的燈號是從唐末五代開始。
  <四>汾陽代表郭子儀。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再造唐室,封“汾陽郡王”,功高名震。後人尊稱郭汾陽或汾陽令公,郭子儀官封中書令、尚書令(宰相)所以也稱郭令公。
  比喻“汾陽世澤”這裡的汾陽是指郭子儀。世澤是祖先的遺蔭,“汾陽世澤”就是以郭子儀為祖、為榮的意思。“汾陽世裔”也是指郭子儀的後裔。唐諫議大夫守中書舍人上柱國高參所撰『故汾陽郡王尚父郭公廟碑銘并序』一文中有「上以恢聖朝之耿光,次以播汾陽之德聲。」同文「時有艱屯,亶生汾陽。」、「千祀遺躅,汾陽繼之。」這裡的汾陽均代表郭子儀。
  但是許多人歪曲了“汾陽衍派”的含意,將“汾陽衍派”理解為汾陽王衍派,因此凡見到書寫“汾陽衍派”就認為是郭子儀的子孫,這就大錯了。
  究竟錯在哪裡?
  1、盖郭姓兆於太原其布於天下者不知凡幾,郭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支源遠流長,人口較多,英賢薈萃的著名姓氏。郭姓全國人口有1500多萬之眾,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在百家姓中居第十六位。郭姓這棵大樹千枝萬柯,而“汾陽郭氏”即郭子儀之裔只是郭氏萬派之其一,不是郭氏全部。太原汾陽雖然是郭姓最大發祥地,然而也不代表全國郭姓全部由汾陽衍派。比喻「西平郭氏」、「敦煌郭氏」是由西虢國故地的後人遷徙而去的;「中山郭氏」是古郭國後人;「潁川郭氏」是由南虢國及東虢國遺民聚居而成的;還有少數民族的郭姓及為數不少的回回郭,這些郭氏都不稱「汾陽衍派」更加不認為是汾陽王子孫。
  2、自上古夏、商、周以來,郭氏族人的發祥、發展、繁衍、播遷可以說非常興旺,非常復雜。郭氏這棵巨樹之興旺是有着上述千枝萬柯,千流萬派。眾所週知郭氏有「太原郭氏」、「潁川郭氏」、「馮翊郭氏」、「華蔭郭氏」、「西平郭氏」、「河東郭氏」、「敦煌郭氏」、「中山郭氏」、「昌樂郭氏」等等。奇怪的是根雖正,却枝己枯。這棵巨樹只剩下「汾陽郭氏」一枝獨秀。目下全世界有百分八、九十郭氏後人都承認是郭子儀的後裔,難道上述各派郭氏無一傳世?這是不可思議的絕對不可能的事。這証明無數郭氏族群忘却自己的祖宗源流,紛紛攀龍附鳳。此陋習己令「崇韜拜墓」的笑話再現海內外,這種誣祖混宗數典忘祖的怪現象,禍延各地宗祠、族譜。一個宗族的流源不依照歷史實況寫作是嚴重錯誤。
  3、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生十一個兒子,郭子儀排行第二,試問郭子儀其餘十個兄弟沒有後裔流傳嗎?其後裔可以稱汾陽王子孫嗎?當然不可以,兄弟昭穆是一樣的。在族譜系統中兄弟就是派別。
  4、據贛南郭氏族譜記載:由郭序(郭氏受姓之祖)傳至郭子儀是四十一世,你能說郭子儀的歷代祖伯叔所傳之裔屬汾陽王衍派嗎?同樣不行!福建十二使公榴陽王郭魚後裔(包括漳州地區、泉州地區、台灣地區、)郡望是“太原郭氏”。 榴陽明朝建的大宗祠對聯是這樣寫的:“祖始太原派入漳泉分二水,裔蕃閩土流傳岱海總同源。”。郭子儀遠祖也是來自「太原郭氏」,但此支郭氏你能說他是汾陽王衍派嗎?不行。榴陽王十二使公名郭魚,字里之,號覽溪,任京城十二衛指揮使。唐高宗朝奉命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平亂,開基漳州榴陽,至今一千多年。出生於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較郭子儀早56年出世;較之郭子儀後裔郭嵩隨王審知從弟王想避亂入閩早220年之多,故此派當然不屬汾陽王郭子儀派系。
  5、如果郭子儀的遠祖是西虢公,那麽東虢公所傳之裔可以稱汾陽王衍派嗎?同樣不行!否則歷史名相郭崇韜拜祭郭子儀之墓為什麽會成為千古笑話?因為認錯祖宗。
  由於郭氏族人很多人不理解什麽是汾陽衍派,甚至有錯誤看法,縱觀諸子百家對郭氏源流的諸多論述,無一對此錯誤認識有所責疑,自宋至清以至今代,數不清的族譜世源存有疑問,甚至錯誤。有抄襲、有移花接木、有刻意抬高門第而投靠皇室、將相、卿侯而引以為榮。不可否認郭子儀的不世勳業是中華郭氏的驕傲,但是當代這股人為颶風己將中華郭氏後人引入盲目崇拜的迷魂陣,這是最嚴重的造假,不能不引起所有研究郭氏源流的專家學者的注意,否則研究族源就失去意義,認祖歸宗便成為一句空話。百善孝為先,孝不忘祖。我認為各個族群必須尋找自己真正的祖宗源流,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歷史的誤傳,勇敢地修正失誤。上不致廢祖辱宗,下不愧對子孫后代。何樂而不為?遺憾的是目前研究郭氏源流的學術界糾纒在汾陽衍派的『汾陽』是今汾陽或古汾陽?進而公開論戰;郭子儀封『汾陽郡王』究竟是今汾陽或古汾陽而你爭我奪。如果把追本溯源此等嚴肅的課題再混入旅游的經濟效益的元素何嘗不是中華郭氏的不幸啊!
 
                   歷史的誤會
  【歷史真相】一書說:“歷史總有戲說演義的成分”。清晰的是史書上不可置疑的墨字,迷離的是那些語焉不詳的句子。如果說對【左傳】、【史記】記載的「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满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而判斷是楚莊王攻打陸渾這個移民小民族的話,有必要提出責疑。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楚王伐陸渾之戎」這回事。然而看過好多歷史名著,都是同出一轍將「伐陸渾之戎」解釋或理解為楚王攻打陸渾這個戎族。而著名歷史學家歐陽修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是這樣寫的:「楚莊王起陸渾之師伐周」。
  太史公曰:“儒者斷其義,馳者騁其辞”。“伐”字在這裡的字義是誇耀、炫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唐德宗在哀悼郭子儀的詔書中:“功至大而不伐,身處高而更安。”如果你把這個“伐”字解釋為攻伐、征伐。你能不能講出楚莊王攻伐陸渾這個移民小民族是勝利或者失敗嗎?如果是勝利,有沒有伐滅陸渾族?或重創陸渾族?答案肯定『沒有』。自晉惠公於公元前638年將陸渾戎從瓜州(今甘肅敦煌一帶)誘遷至伊川(今河南),陸渾戎屹立於中原一百多年。如果是失敗,楚莊王如何向周定王耀武揚威呢?
  【通典】卷一百八十九有載:【左傳】魯昭公九年,晉大夫梁丙率陰戎,以伐潁。潁,周邑。陰戎即陸渾戎也。景王使詹桓伯責晉平公曰:「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戎有中國,晉之咎也。」秦、晉之所以誘徙陸渾戎到伊川,都有自己的目的。陸渾戎是一支勇猛善戰的少數民族(類似唐時的迴訖),處於秦國西北,長期成為秦之外患。秦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晉國之所以誘陸渾至伊川,目的在於為自己築一道防線,設一道屏障,預防日益強盛的楚國北犯。
  究竟楚莊王有沒有攻伐陸渾戎?我們不妨看一看【楚史】(張正明著)是這樣描述的:“陸渾戎在伏牛山与熊耳山之間的伊水流域,自顧不暇,未曾開罪於楚。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是假「尊王攘夷」之名,到中原去試探,醉翁之意不在酒。楚師在陸渾虛晃一槍,就開到伊水与洛水之間在周都的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根據【楚史】的描述,所謂“虛晃一槍”顧名思義即楚莊王路經伊川之時,根本沒有觸及陸渾戎之「肌膚」,絲毫沒有征伐攻打的迹象。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李玉洁著之【楚國史】第四章是這樣寫的:「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陸渾之戎在今河南嵩縣及伊川縣境。楚莊王既至伊川,稍北行即抵洛陽市南的洛水,於是遂至於雒,在周的郊境陳兵示威。」文中所寫楚莊王既至伊川,稍北行。這就再清楚不過指明楚莊王根本沒有攻伐陸渾戎。与張正明的【楚史】虛晃一槍異曲同工。其次“觀兵於周疆”“觀兵”之義,類似今日的軍事演習。楚王以問鼎大小輕重為由,陳兵周都洛陽對周定王進行武力威協,戰爭訛詐。實際在於覬覦王位,政治企圖昭然若揭。說明“伐”是炫耀不是攻打。具體表現在楚莊王對周大夫王孫满盛氣凌人的威協:“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所謂「折鈎之喙」是折下戈援的尖端部分(銅),就能鑄成九鼎。即表示楚國完全有能力取而代之,其口吻与前秦苻堅的「投鞭斷流」一樣高傲不羈。【史記】“王(定王)使王孫满應設以辞,楚兵乃去。”也說明楚莊王并沒有伐周。
  楚莊王被史家評為第一流政治家、第一流軍事家。而且楚國奉行「民為神主,民為邦本」的國風。況且陸渾戎也未曾開罪於楚,楚莊王是明智君主,怎會濫殺無辜。而招安、收偏或聯合異軍為己師,是一個軍事家的基本手段。所以說「伐陸渾之戎」其實是楚莊王以陸渾這支精銳之師對周定王炫耀武力。也因為對“伐”字的誤讀而誤會,進而誤傳變成誤信。
  其實利用少數民族的勇猛贏得戰爭的勝利,歷史上事例很多。比喻上述晉大夫梁丙率陰戎(陸渾戎)伐潁;晉太叔帶以狄人之師攻佔洛陽,襄王逃奔至鄭國;唐郭子儀利用迴訖敉平「安史之亂」;唐叛將僕固懷恩聯合吐蕃、先零、黨項等少數民族圍攻長安都城,天子(代宗)避狄,幸陝州等等。
  【顏氏家訓】說得好:「空守章句,但誦師言,施之務世,殆無一可。」迷信權威往往衍生奴性。【顏氏家訓】中指出的文學上出現諸多字義、句義的誤解誤用,尤其出自一些名人之筆,當今之人不能不引以為鑑。「蚕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你把蟹匡(蟹的背壳)解釋為蚕匡(緝絲用的筐);把蟬緌(蟬的喙)演繹為蜂的冠(蜂的針吻),非原意也!將「楚子伐陸渾之戎」解釋為楚莊王攻打陸渾戎,頓成郢書燕說的天大語病。【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犹可追。」以上管見臆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望批評指教。


郭姓-中文百科在線 - https://goo.gl/GWd8Nb
來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爲虢氏,爲黄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名正言顺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爲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爲姓。
內湖 郭氏古宅 (郭子儀紀念館 )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郭姓-中文百科在線 - https://goo.gl/GWd8Nb
來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爲虢氏,爲黄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名正言顺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爲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爲姓。
內湖 郭氏古宅 (郭子儀紀念館 )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BfD8rB
-----------------------------
2015年09月21日 04:10 中國時報 陳育賢/竹縣報導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由郭姓家族主動募款籌資加上政府補助,花費1600多萬元、歷經2年修復,20日舉行竣工典禮,文化局表示,汾陽堂內將展出古早時代家俱,重現1950、60年代生活場景,而左右橫屋也將公開徵求委託經營管理,活化再生。
竹北泉州厝汾陽堂是竹北市第2個修復的古蹟,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宗親會理事長郭登城特別強調,汾陽堂被徵收獲保留後,大家還是很懷念,因此每個月的最後1個星期日,很多子孫都會回來打掃維護,成為名符其實的「想厝的人」,因此只要能力所及,將配合文化局的開放參觀,讓地方多1個深具歷史意義的藝文空間。
文化局指出,汾陽堂位於竹北市鹿場里,為郭林健於1956興建,距今已有60年歷史,2004年當地進行台科大區段徵收,由於汾陽堂的三合院建築規模完整,因此畫設於公園內被保留下來,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在徵收後,由郭姓家族成立族親會持續祭祀維護,此次是郭氏主動募款籌資320萬元,並獲得客委會補助1152萬元、縣府配合款224萬元、總工程經費1600多萬元整修。
而目前汾陽堂四周都圍繞著現代化的豪宅大樓,新舊風格建物比鄰而立,形成強烈對比,此次開放後,也增設文物器具,還原當時生活場景,包含郭家曾使用的八卦床,或是農忙時的廚房,還有圈籠養雞、菜色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感
------------------
一丁一萬修祖厝 郭家後代力保「汾陽堂」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竹北報導】
「捨不得拆掉,乾脆爭取成歷史建築」新竹縣竹北汾陽堂郭家古厝,位處都市黃金地段,不選擇做高樓大廈,還發起「一丁一萬修汾陽堂」,在96年間登錄為竹縣歷史建築,在高樓圍繞中,老宅獨具特色。
「我們守護了家族的回憶!」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理事長郭登成說,93年間,竹縣實施台科大區段徵收,位在徵收範圍的郭家祖厝,處黃金地段,但族親集結力量,用心整修,縣府也決定保留汾陽堂,在96年間指定為歷史建築。
郭登成說,來台祖郭克明是地理師,帶著祖譜、羅盤定居竹北。第三代子孫於民國46年建立汾陽堂,是40年代農村建築的代表作,祖先來台的奮鬥與努力,也深深烙印子孫心中。
為修復祖厝,他們發起「一丁一萬修祖厝」,前任理事長郭双發說,很感謝縣府、文化局、客委會等機構的支持與補助,族親也發起依男丁分攤捐款一百萬,他個人捐百萬元,並獲建設公司、社會人士協助,搶修成功。
郭双發說, 祖先當年為建汾陽堂,因地處農田中央 ,車輛無法進出,所有的磚瓦等建材都是從2、3百公尺 外的路邊,用人力一擔擔地挑進來。
「留住老宅,族親聚在一起時,格外親切!」郭登成說,每年除了清明節,還依據 祖 先生日、節慶年節等聚集,全年9次家族聚集大會,每次從5、60位子孫到上百位,有的從美國、台東、花蓮等地趕回,「就為了再看汾陽堂!」
汾陽堂由文化局無償委託郭克明派下族親會繼續管理維護,除日常祭祀,每月由族親輪流清潔打掃。郭登成說,每月會有2、30位族親特地到汾陽堂打掃,攜手維護家園!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竹北汾陽堂為一堂二橫屋規模的磚造三合院,建築工法嚴謹,可看出光復初期客家匠師工藝,具時代特色。【2013/05/09 聯合報】
---------------------
〈北部〉列歷史建築郭家汾陽堂 竹北留見證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PmJRrf
文化資產導覽-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 https://goo.gl/gzmUei
------------------------
竹北分陽堂修復再利用
2014/01/23 11:32瀏覽240迴響0推薦0引用0
汾陽堂古厝 修復再利用開工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4.01.23 04:15 am
汾陽堂修復開工典禮,族人返家看古厝。
記者莊旻靜/攝影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汾陽堂」昨天舉行修復再利用開工儀式,不僅一側橫屋將改為圖書閱覽室,並陳列舊文物,要讓居民走進古厝,了解在地歷史。
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汾陽堂建築能代表時代記憶,更有凝聚家族感情功能,預計年底可完工。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表示,祖先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約有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為台灣少見工法,推測興建年代物資較缺乏,磚塊大小僅一半,不過結構穩固,「經歷大地震也不受影響」。
「祖父最光榮的一年」郭双發說,古厝落成當年,他剛考上台大,家中雙喜臨門;郭双發胞弟郭江泓昨天再度踏入古厝,回想起「當年午睡的泥地」,對老家充滿感情。竹北市代表蔡志環也是郭家親戚,她說比起當時泥土屋,磚造汾陽堂堪稱是當地「豪宅」。
文化局局長蔡榮光說,汾陽堂位於竹北東興圳尾端現在水圳已成為親水設施,古厝和新建大樓並立,保有在地特色。
郭家汾陽堂在民國96年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現已無人居住,不過族親會理事長郭登城表示,在堂內仍供奉祖先牌位,每周皆有家族成員定期清掃,凝聚力十足。
【2014/01/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的修復計畫在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由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積極推動募款工作,除族親會成員共同認捐100萬元外,前任理事長個人感念先祖也捐出100萬元,並獲得椰林建設公司、社會人士慷慨解囊捐助100萬元、20萬元,總計募得新台幣320萬元,使得修復工程與未來的再利用燃起新的契機。 汾陽堂是一堂二橫屋的磚造三合院建築,結構完整,氣勢雄偉。採用傳統的客家技藝,工法嚴謹。民國96年被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汾陽堂原所有人,在台科大都市計畫中被徵收為縣有財產後,以廣東大埔來台祖郭克明的名義組成族親會,接受文化局無償委託繼續管理維護,除維持日常祭祀外,每月由族親輪流前往清潔打掃。 前理事長郭双發指出,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所興建。祖父早年是六家庄十張犁(今鹿場里)的佃戶,耕耘四甲多的農地,因為沒有自有房屋,不能設立祖先牌位。直到台灣光復後,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才有自己的土地,又與四個兒子組成「合和」家庭,團結合作,克勤克儉,終於在民國四十五、六年間,以相當於購置一甲多農田的費用興建了紅磚紅瓦的三合院—汾陽堂。因為當時地處田中央,車輛無法進出,所有的磚瓦等建材都是從二、三百公尺外的公路邊,用人力一擔擔的挑進來。 郭双發說:自己從小在此環境中長大,祖父的不忘本,辛勤努力的工作,長年熱心於鄰里公共事務、對待親族忠厚信實,為子孫立下最好的榜樣,也留給他們深遠的影響。即使建物被徵收了,家族仍凝聚在一起,希望能將先祖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因此族親會一百多位成員,每人分攤一萬元,作為汾陽堂修復的基礎。 鹿場里里長范明忠表示:留下汾陽堂是地方之福,修復完成後,社區也會協助進行營運管理,配合鄰近的興隆國小和成功國中,作為社區書院,提供學子們閱讀、學習的場所。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蔡榮光更指出:客家人慎終追遠、重視宗族的精神,可從家廟、祠堂、公廳等傳統空間,表現的最為鮮明。許多建物已指定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家族已不再完全倚賴政府的補助,如新竹縣峨眉富興茶廠再利用工程、樂善堂修復工程,都由所有權人負擔自籌款,大夫第修復經費亦是由祭祀公業全額出資,汾陽堂更有建商的共襄盛舉,在新竹縣文化資產保存的道路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汾陽堂修復與週邊環境景觀工程總經費預估1600萬元,除了民間捐贈與縣府配合款,不足部分文化局已向客委會提出計畫申請補助。以水圳廊道的概念,逐步串連六家地區綠帶、公園、傳統建築與歷史空間,以保存地方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
---------------------------
汾陽堂古厝 修復再利用開工
#地方 #新竹 #竹北 #汾陽堂 #圖書閱覽室 #古厝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汾陽堂」昨天舉行修復再利用開工儀式,不僅一側橫屋將改為圖書閱覽室,並陳列舊文物,要讓居民走進古厝,了解在地歷史。
汾陽堂修復開工典禮,族人返家看古厝。(記者莊旻靜/攝影)
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汾陽堂建築能代表時代記憶,更有凝聚家族感情功能,預計年底可完工。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表示,祖先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約有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為台灣少見工法,推測興建年代物資較缺乏,磚塊大小僅一半,不過結構穩固,「經歷大地震也不受影響」。
「祖父最光榮的一年」郭双發說,古厝落成當年,他剛考上台大,家中雙喜臨門;郭双發胞弟郭江泓昨天再度踏入古厝,回想起「當年午睡的泥地」,對老家充滿感情。竹北市代表蔡志環也是郭家親戚,她說比起當時泥土屋,磚造汾陽堂堪稱是當地「豪宅」。
文化局局長蔡榮光說,汾陽堂位於竹北東興圳尾端現在水圳已成為親水設施,古厝和新建大樓並立,保有在地特色。
郭家汾陽堂在民國96年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現已無人居住,不過族親會理事長郭登城表示,在堂內仍供奉祖先牌位,每周皆有家族成員定期清掃,凝聚力十足。//goo.gl/BfD8rB
-----------------------------

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郭子儀(郭令公)+郭姓始祖-虢叔:季歷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
2015年09月21日 04:10 中國時報 陳育賢/竹縣報導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由郭姓家族主動募款籌資加上政府補助,花費1600多萬元、歷經2年修復,20日舉行竣工典禮,文化局表示,汾陽堂內將展出古早時代家俱,重現1950、60年代生活場景,而左右橫屋也將公開徵求委託經營管理,活化再生。
竹北泉州厝汾陽堂是竹北市第2個修復的古蹟,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宗親會理事長郭登城特別強調,汾陽堂被徵收獲保留後,大家還是很懷念,因此每個月的最後1個星期日,很多子孫都會回來打掃維護,成為名符其實的「想厝的人」,因此只要能力所及,將配合文化局的開放參觀,讓地方多1個深具歷史意義的藝文空間。
文化局指出,汾陽堂位於竹北市鹿場里,為郭林健於1956興建,距今已有60年歷史,2004年當地進行台科大區段徵收,由於汾陽堂的三合院建築規模完整,因此畫設於公園內被保留下來,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在徵收後,由郭姓家族成立族親會持續祭祀維護,此次是郭氏主動募款籌資320萬元,並獲得客委會補助1152萬元、縣府配合款224萬元、總工程經費1600多萬元整修。
而目前汾陽堂四周都圍繞著現代化的豪宅大樓,新舊風格建物比鄰而立,形成強烈對比,此次開放後,也增設文物器具,還原當時生活場景,包含郭家曾使用的八卦床,或是農忙時的廚房,還有圈籠養雞、菜色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感
------------------
一丁一萬修祖厝 郭家後代力保「汾陽堂」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竹北報導】
「捨不得拆掉,乾脆爭取成歷史建築」新竹縣竹北汾陽堂郭家古厝,位處都市黃金地段,不選擇做高樓大廈,還發起「一丁一萬修汾陽堂」,在96年間登錄為竹縣歷史建築,在高樓圍繞中,老宅獨具特色。
「我們守護了家族的回憶!」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理事長郭登成說,93年間,竹縣實施台科大區段徵收,位在徵收範圍的郭家祖厝,處黃金地段,但族親集結力量,用心整修,縣府也決定保留汾陽堂,在96年間指定為歷史建築。
郭登成說,來台祖郭克明是地理師,帶著祖譜、羅盤定居竹北。第三代子孫於民國46年建立汾陽堂,是40年代農村建築的代表作,祖先來台的奮鬥與努力,也深深烙印子孫心中。
為修復祖厝,他們發起「一丁一萬修祖厝」,前任理事長郭双發說,很感謝縣府、文化局、客委會等機構的支持與補助,族親也發起依男丁分攤捐款一百萬,他個人捐百萬元,並獲建設公司、社會人士協助,搶修成功。
郭双發說, 祖先當年為建汾陽堂,因地處農田中央 ,車輛無法進出,所有的磚瓦等建材都是從2、3百公尺 外的路邊,用人力一擔擔地挑進來。
「留住老宅,族親聚在一起時,格外親切!」郭登成說,每年除了清明節,還依據 祖 先生日、節慶年節等聚集,全年9次家族聚集大會,每次從5、60位子孫到上百位,有的從美國、台東、花蓮等地趕回,「就為了再看汾陽堂!」
汾陽堂由文化局無償委託郭克明派下族親會繼續管理維護,除日常祭祀,每月由族親輪流清潔打掃。郭登成說,每月會有2、30位族親特地到汾陽堂打掃,攜手維護家園!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竹北汾陽堂為一堂二橫屋規模的磚造三合院,建築工法嚴謹,可看出光復初期客家匠師工藝,具時代特色。【2013/05/09 聯合報】
---------------------
〈北部〉列歷史建築郭家汾陽堂 竹北留見證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PmJRrf
文化資產導覽-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 https://goo.gl/gzmUei
------------------------
竹北分陽堂修復再利用
2014/01/23 11:32瀏覽240迴響0推薦0引用0
汾陽堂古厝 修復再利用開工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4.01.23 04:15 am
汾陽堂修復開工典禮,族人返家看古厝。
記者莊旻靜/攝影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汾陽堂」昨天舉行修復再利用開工儀式,不僅一側橫屋將改為圖書閱覽室,並陳列舊文物,要讓居民走進古厝,了解在地歷史。
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汾陽堂建築能代表時代記憶,更有凝聚家族感情功能,預計年底可完工。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表示,祖先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約有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為台灣少見工法,推測興建年代物資較缺乏,磚塊大小僅一半,不過結構穩固,「經歷大地震也不受影響」。
「祖父最光榮的一年」郭双發說,古厝落成當年,他剛考上台大,家中雙喜臨門;郭双發胞弟郭江泓昨天再度踏入古厝,回想起「當年午睡的泥地」,對老家充滿感情。竹北市代表蔡志環也是郭家親戚,她說比起當時泥土屋,磚造汾陽堂堪稱是當地「豪宅」。
文化局局長蔡榮光說,汾陽堂位於竹北東興圳尾端現在水圳已成為親水設施,古厝和新建大樓並立,保有在地特色。
郭家汾陽堂在民國96年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現已無人居住,不過族親會理事長郭登城表示,在堂內仍供奉祖先牌位,每周皆有家族成員定期清掃,凝聚力十足。
【2014/01/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的修復計畫在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由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積極推動募款工作,除族親會成員共同認捐100萬元外,前任理事長個人感念先祖也捐出100萬元,並獲得椰林建設公司、社會人士慷慨解囊捐助100萬元、20萬元,總計募得新台幣320萬元,使得修復工程與未來的再利用燃起新的契機。 汾陽堂是一堂二橫屋的磚造三合院建築,結構完整,氣勢雄偉。採用傳統的客家技藝,工法嚴謹。民國96年被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汾陽堂原所有人,在台科大都市計畫中被徵收為縣有財產後,以廣東大埔來台祖郭克明的名義組成族親會,接受文化局無償委託繼續管理維護,除維持日常祭祀外,每月由族親輪流前往清潔打掃。 前理事長郭双發指出,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所興建。祖父早年是六家庄十張犁(今鹿場里)的佃戶,耕耘四甲多的農地,因為沒有自有房屋,不能設立祖先牌位。直到台灣光復後,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才有自己的土地,又與四個兒子組成「合和」家庭,團結合作,克勤克儉,終於在民國四十五、六年間,以相當於購置一甲多農田的費用興建了紅磚紅瓦的三合院—汾陽堂。因為當時地處田中央,車輛無法進出,所有的磚瓦等建材都是從二、三百公尺外的公路邊,用人力一擔擔的挑進來。 郭双發說:自己從小在此環境中長大,祖父的不忘本,辛勤努力的工作,長年熱心於鄰里公共事務、對待親族忠厚信實,為子孫立下最好的榜樣,也留給他們深遠的影響。即使建物被徵收了,家族仍凝聚在一起,希望能將先祖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因此族親會一百多位成員,每人分攤一萬元,作為汾陽堂修復的基礎。 鹿場里里長范明忠表示:留下汾陽堂是地方之福,修復完成後,社區也會協助進行營運管理,配合鄰近的興隆國小和成功國中,作為社區書院,提供學子們閱讀、學習的場所。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蔡榮光更指出:客家人慎終追遠、重視宗族的精神,可從家廟、祠堂、公廳等傳統空間,表現的最為鮮明。許多建物已指定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家族已不再完全倚賴政府的補助,如新竹縣峨眉富興茶廠再利用工程、樂善堂修復工程,都由所有權人負擔自籌款,大夫第修復經費亦是由祭祀公業全額出資,汾陽堂更有建商的共襄盛舉,在新竹縣文化資產保存的道路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汾陽堂修復與週邊環境景觀工程總經費預估1600萬元,除了民間捐贈與縣府配合款,不足部分文化局已向客委會提出計畫申請補助。以水圳廊道的概念,逐步串連六家地區綠帶、公園、傳統建築與歷史空間,以保存地方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
---------------------------
汾陽堂古厝 修復再利用開工
#地方 #新竹 #竹北 #汾陽堂 #圖書閱覽室 #古厝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汾陽堂」昨天舉行修復再利用開工儀式,不僅一側橫屋將改為圖書閱覽室,並陳列舊文物,要讓居民走進古厝,了解在地歷史。
汾陽堂修復開工典禮,族人返家看古厝。(記者莊旻靜/攝影)
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汾陽堂建築能代表時代記憶,更有凝聚家族感情功能,預計年底可完工。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表示,祖先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約有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為台灣少見工法,推測興建年代物資較缺乏,磚塊大小僅一半,不過結構穩固,「經歷大地震也不受影響」。
「祖父最光榮的一年」郭双發說,古厝落成當年,他剛考上台大,家中雙喜臨門;郭双發胞弟郭江泓昨天再度踏入古厝,回想起「當年午睡的泥地」,對老家充滿感情。竹北市代表蔡志環也是郭家親戚,她說比起當時泥土屋,磚造汾陽堂堪稱是當地「豪宅」。
文化局局長蔡榮光說,汾陽堂位於竹北東興圳尾端現在水圳已成為親水設施,古厝和新建大樓並立,保有在地特色。
郭家汾陽堂在民國96年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現已無人居住,不過族親會理事長郭登城表示,在堂內仍供奉祖先牌位,每周皆有家族成員定期清掃,凝聚力十足。


新竹縣歷史建築泉州厝「汾陽堂」,在竹北六家開發過程難得保存下來+完工後將開放空間作為社區書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