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研究:步入婚姻「避免閒話」重要性降低---幸福感和婚姻有關
獨家》研究:步入婚姻「避免閒話」重要性降低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wA1Gy
學者研究指出,男性結婚都會提高幸福感,但女性則不同,想婚的女性進入婚姻後幸福感提高,但對不容易婚頭的女性來說,結婚帶來的幸福感並不明顯。示意圖,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資料照)
2022/02/07 06:08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我國去年結婚人數創歷年新低,離婚對數也創20年新低,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胡力中引用中研院建置的「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長期追蹤資料發現,婚姻可促成所有男性與較想婚的女性幸福感,但不易「婚頭」的女性,婚姻帶來的幸福感不明顯。
我國2021年共11萬4606對結婚、有4萬7887對離婚,出生人口再創新低,胡力中表示,我國出生人口數和結婚對數有正相關,他用中研院2000年開始建置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庫,抽取北北宜40所國中選取5600個樣本,國一、國三樣本各2800人,共追蹤17年,2011年時,資料庫受訪者平均年齡為25歲,2017年平均年齡則為32歲,正值個人成婚階段。
胡力中發現,已婚男性、女性的幸福感都高於未婚者,已婚男性中很快樂者占56.2%,未婚男性僅有39.4%很快樂;女性已婚者則有44.9%自認很快樂,未婚女性只有35.4%認為很快樂2017年已婚的男性與女性,在2011年時自認快樂的比例分別為51.8%、47.2%,都高於2011年未婚者當時的幸福感(未婚男、女認為自己很快樂都為38%),顯示幸福感和婚姻有關
雖然青年都認為婚姻價值首重是「感情有寄託」,影響男青年進入婚姻最重要理由是「想要有自己的家」,影響女青年進入婚姻理由則是「能夠有孩子」、「讓父母安心」;不分男女大多數都不會為「避免閒話」走入婚姻
胡力中說,避免閒話重要性降低,可看到進入婚姻更多是個人決定,而非受到外在眼光或壓力影響;也反應台灣婚姻和生育的密切連結;不過有3到4成女性,與近5成男性,結婚理由是為「讓父母安心或高興」,胡力中說,滿足父母的期待也是一定程度讓青年決定結婚的理由之一
婚姻對男性、女性的幸福感影響呈現不同態樣,胡力中說,婚姻對男性幸福感有正面幫助,但女性則不同,進入婚姻機率高的女性,婚後顯著提升幸福感,但進入婚姻機率低的女性,婚後並無明顯差異。
胡力中解釋,進入婚姻機率高或低關乎家庭背景、個人價值觀,若女性是認同傳統家庭規範者,因婚姻是唯一滿足傳統家庭規範所要求的親密關係形式,因此婚姻對有傳統價值觀者帶來較大的幸福感;不認同傳統家庭觀的女性,則可透過同居或維持單身追求個人幸福;若父親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的女性,常有較高的職涯發展期望、較晚的理想婚齡,在30歲出頭結婚與否對其幸福感也影響不大
獨家》研究:步入婚姻「避免閒話」重要性降低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wA1Gy


分居共同生活--奧斯卡影后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再婚後,和老公都擁有各自的住所,一週只會共度4個晚上,刻意維持的分居狀態,如此「非傳統」的感情相處方式,卻讓兩人都跟舒服自在。
兩個人都曾經歷過一段婚姻,各自有小孩,葛妮絲.派特羅認為,沒有時時刻刻黏在一起,不用天天見面的分居交往模式,保有對彼此的吸引力,以讓關係充滿新鮮感,「這是一個很理想的狀態」,這樣的方式,也成為現在愈來愈多人的選擇。
心理治療師、媒體人、著有《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布萊斯福特(Lucy Beresford)認為,成功的分居共同生活,是在獨立和情感承諾之間找到了平衡,「它允許所謂的個體化。」
有些人可能偏好「有個冷靜的空間,或是小小的冥想室」,但有些人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期望,例如,只想要有個馬桶記得沖、瓶罐能夠換上新蓋子的空間。她表示,無論如何,分居共同生活能夠「給你喘息空間。」
同居伴侶能夠向分居共同生活者學習的其中一項技能,就是自立。
布萊斯福特表示,「每當有人抱怨『我的丈夫不支持我』或是『我的妻子並沒有給我情感上的陪伴』,那都是親密關係中的重要觀察。但我們永遠都不該期待另一個人會拯救我們;我們需要在情感上保有韌性。那與互相倚賴和倒在另一半身上剛好相反。」
廣告
分居共同生活,讓人能夠在親密關係中更容易找到喘息空間,但以同居伴侶而言,保有支持網絡和追尋其他的興趣,也能創造同樣的空間和個體化之感。
布萊斯福特也認為,分居共同生活是種健康的務實態度,脫離了同一個屋簷下長久相愛的傳統童話。
她表示,「如果我們能活到110歲,有些親密關係可能會持續超過80年。想要親密關係歷久不衰,可能就需要務實的改變。」
不過,布拉福大學社會政策榮譽退休教授、曾在《Reinventing Couples》一書中談過分居共同生活的鄧肯(Simon Duncan),也提出了值得警愓之處。
通常,選擇分居共同生活可能是種「負面偏好」,也就是在受不了同居生活之時選擇保有親密關係。他引用了一位女性的說法,這位女性的伴侶過著「硬派」的環保生活,也就是不太清洗,也沒有中央暖氣。
正如布萊斯福特所言,分居不同地方提供了逃離的機會,可能代表「不會解決任何問題、不會處理任何事實。數百萬人能夠讓這樣的關係成功,但有些重要技能所有人都不該逃避──妥協、尊重和調解。不住一起的婚姻,更快樂?|天下雜誌 https://bit.ly/2YPPUH5


女性幸福大調查》未婚女生活滿意度最高 分居女比離婚還低
www.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身為女性,妳幸福嗎?婦女節將屆,衛福部每隔5到6年都會針對國內15~64歲女性進行生活滿意度調查。
最新結果顯示,在有配偶或同居者、未婚、離婚、喪偶、分居者中,未婚者不僅以整體自評生活滿意度7.5分(0~10分)居冠,在家庭生活等其他6個細項的幸福快樂感也優於其他姊妹。至於有配偶或同居者,則或因感情生活穩定,讓她們更能專注工作,以自評7.1分於此項居冠。
離婚人數比例 5年內大增逾兩成
依這份於2016年完成的全國大調查,國內15~64歲女性共計867萬5294人,依婚姻狀態,又可分為未婚者534萬8871人最多,其次則是有配偶或同居者263萬4006人、離婚者32萬1883人、喪偶者31萬3016人,以及處於分居狀態者5萬7518人。而與前次調查比較,國內女性最大變化,不外乎離婚人數比例在短短5年內即大增了逾兩成,且有持續攀升趨勢。
人生匆匆數十年,一個人的婚姻狀態隨時可能有變,到頭來自己是否活得自在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事。雖然對於從未踏入婚姻的女性來說,難免會對婚姻抱持一份憧憬,總覺得「從今以後,王子與公主就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才是童話最完美的結局。但事實證明,一個人過得快樂,似乎還是比兩個人乃至於兩個家庭結合後,能否維持和樂來得簡單些。
只有未婚女性 比有配偶或同居者更幸福
最新調查顯示,若以0~10分自評,國內15~64歲女性整體生活滿意度為7.2分,恰巧與有配偶或同居者的整體生活滿意度同分,且唯有未婚者的7.5高於此分即整體來說只有未婚者比有偶或同居者更幸福;其他則依序是喪偶者的6.6分、離婚者的6.5分,墊底的則是分居者的6.0分。
更甚者,7.5雖算不上是很理想的分數,但未婚者此次不但以此分在整體生活滿意度領先其他姊妹,在問卷共計7個細項中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家庭經濟、居家環境、社交及休閒等6個項目自評的滿意度,也分別以7.8、7.4、6.5、7.7、7.4及7.3的自評分領先。
唯有工作這一項,未婚者以自評6.6分,排在有偶或同居者、喪偶者的7.1與6.8分之後。整體來說,未婚者自我感覺良好,不負「單身貴族」之名。
學者分析:至少要8分才是幸福快樂
專長兩性議題的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戴世玫表示,針對類似研究調查,學者多認為,受訪者若對生活滿意度的自評分數在6~7分左右,主觀心態上就是覺得自己的情況「還算可以」、「差強人意」、「馬馬虎虎」…。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自評分至少要達8分,才稱得上打從心底感到幸福快樂與滿足。
很遺憾的是,此次調查顯示,不論是在何種婚姻狀態,整體來看,國內女性的平均生活滿意度與所謂的幸福快樂感,都還有一段距離;其中又以家庭經濟最教姊妹們不滿意(6.4分),其次則依序是休閒(6.7分)、工作及社交(6.9分)、身心健康(7.2分)、居家環境(7.4分)及家庭生活(7.6分)。
戴世玫強調,提到未婚女性,不少人會直接聯想到職場上的單身女強人,因為沒有老公、小孩等家累,索性一股腦兒把全付精神、體力、時間都投注在工作上;然而令人納悶的是,為何即使如此,未婚者自評其在工作上的平均滿意度,竟還不如有偶或同居,以及喪偶者呢?
請產假、育嬰假刁難 剝奪晉升主管機會
她認為,未婚女性針對工作發出的不平之鳴,突顯了國內職場對女性的不平等待遇乃至於歧視,仍普遍存在,只是其對於已婚之育齡女性的歧視情境可能是:對於其申請產假、育嬰假的需求百般刁難,或者擺明剝奪或給予較少之晉升主管的機會。
至於單身女性在職場上的遭遇,則有可能是長期成為男同事集體言語性騷擾的箭靶(若不及時制止,還可能會惡化為肢體騷擾)、陪老闆與客戶應酬的固定成員,董娘及男性高階主管夫人黨眼中的單身公害,甚至年節假日被安排在公司留值的不二人選…等;凡此種種,都可能會令未婚女性對於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愈來愈感到不值或不被尊重。

女性幸福大調查》未婚女生活滿意度最高 分居女比離婚還低-女性|離婚|單身|女人幸福調查-風傳媒-黃天如 - https://goo.gl/MZn66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