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原來是山東大漢/“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神族”是田氏齊國王室後裔/日本民間稱徐福為“金立先生”-徐福是日本神話中的猿田毗古神-日本起源於中國-姜太公神道教/仁德天皇就是隨徐福船隊出走的齊王建之子,繼位於公元前219年。/日本藏品国画山水画太公望图姜太公钓鱼图/日本各地與徐福姓名聯繫在一起的墓、祠、碑、宮、廟、神莊等遺址有50餘處,登陸點20餘處,傳說故事30餘個,覆蓋日本的17個縣。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藥神”,/徐福船隊的“男女三千”去往日本,齊國的道家文明以及《史記》所載的“五穀百工”也一同到達,深刻的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忍術起源於齊國姜太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egDQf
秦始皇的後代都去哪了?真的在日本?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和十八子胡亥有一部分後人流落到了朝鮮半島,後來又東渡日本。其中的一部分人改姓「秦」-日本人的「神武天皇」+日本前首相羽田孜(1994.04.28~1994.06.30)亦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後裔,特別是羽田先生當上首相後,依然所到之處都講這點光榮史,讓扶桑列島的日本人感到十分震驚。他說他的祖先姓秦,在200年前才改為“羽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Qtr4M
齊王建/齊敬王/司馬遷在《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只說“ 王建遂降,遷於共”,沒有“餓而死”三個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QxKQw


【兵仙韓信】漢中定計 逐鹿中原【兵仙韓信】漢中定計 逐鹿中原 | 劉邦 | 項羽 | 陳倉 | 大紀元 - https://goo.gl/qd1uwx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10日, 2018
【大紀元2018年05月10日訊】劉邦經鴻門宴後,燒毀棧道,困居漢中,以示臣服於楚霸王。他雖然封了韓信做大將軍,但仍感到前途渺茫。因為項羽以霸王之姿號令諸侯,令當世名將章邯等鎮守關中,扼制漢軍。項羽統軍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人。
劉邦問韓信:大將軍有何計策?
韓信說:大王爭天下,豈非與項王為敵?你們二人誰強誰弱?
劉邦沉默良久,說:我不如他啊。
韓信說:是。世人都讚項王天下無敵,但他不會任用將領,只是匹夫之勇。項王名為霸主,但他殺秦王子嬰,放逐楚義帝,背信棄義,早已失天下心。
韓信說:楚軍殘暴,火燒咸陽,百姓怨恨;漢王寬仁,約法三章,秦民感恩。項王剛分封諸侯,位置還沒坐穩,天下尚未安定;漢軍都是山東人,日夜企盼東征回鄉,此時正是出兵與霸王爭天下的最佳時機!
劉邦聽了大喜,說:只恨得到將軍太晚了!
於是韓信精心部署,明修棧道,奇襲陳倉,而後,分兵略地,瓦解章邯等三秦軍,迅速占領關中。
三秦戰役歷時八個月,韓信知人善用,調度迅速,展現了超凡入聖的軍事指揮藝術,使漢軍獲取了像戰國時期秦始皇那樣的地盤。
韓信第一戰,便打出秦皇掃六合、一統天下的氣勢,準備逐鹿中原。
撰稿:唐青,製作:溫蒂,責任編輯:李婧鋮


韓信(1) 胸懷大志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12日, 2016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大紀元)
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五年之內結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統一。漢得天下,皆他之功。
他成就了一段神話,戰必勝、攻必克,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亦是其手下敗將。
他乃歷史上多少年不遇的大根器之人,懷王霸之志,忍胯下之辱,無故加之而不怒,完美詮釋大忍之心。
觀其用兵布局,已至聖界仙境,如天馬行空,一氣呵成,皆從天而下,又舉重若輕。其用兵之神,史上無出其右者;不世才華,令人歎為觀止。他指揮的戰爭均為中華歷史上史詩般天成之作,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和經緯天下的軍事謀略垂馨千祀。
韓信,史稱「國士無雙,兵仙戰神」。
韓信彩像。(清殿藏本)
第一章 胸懷大志 避世用晦
韓信,江蘇淮陰人,出生時家道業已中落,因此沒有關於他家世的詳細記載,只知道他少年時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但他家中收藏兵書和寶劍,韓信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很多兵書,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從這些方面推論,「韓信乃韓國之後」(明李廷機著《鑑略‧秦記》),韓信祖上是貴族。
母親去世後,韓信的生活更加艱難,常常無飯可吃。因為貧困,他飽受別人的白眼和欺辱,也受到過他人的施捨。歷史上許多成語典故都和韓信的這段經歷有關,比如:昌亭之客、晨炊蓐食、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能屈能伸,等等。
南昌亭亭長看韓信非等閒之輩,眼下雖然貧困,日後必出人頭地,所以對他很是照顧,經常讓韓信去他家吃飯,時間一長,亭長妻子心生嫌惡,想出了晨炊蓐食的辦法把韓信趕走。她提前讓家人吃完早飯,鍋碗瓢盆也都收拾得乾乾淨淨。韓信像往常一樣來到亭長家時,等待他的是空空如也的飯桌,連殘羹剩飯也沒留下。韓信一看就明白了,扭頭就走,從此再沒有去過亭長家。後來由此演變出來兩個成語:昌亭之客、昌亭旅食。
韓信讀書之餘,有時到河邊垂釣。有位洗衣服的老嫗,後人稱為漂母,很同情他,時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韓信心裡非常感激,發誓將來要報答她的恩情。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果然贈給漂母千金以酬謝她當年的幫助。「一飯千金」的成語由此而來,意思是受人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
明謝時臣所繪《四傑四景圖》之《王孫一飯圖》軸,絹本,淡設色水墨,(日)靜嘉堂文庫藏。此畫表現韓信受漂母施飯的故事。(公有領域)
歷史上對韓信的第一篇記載是《史記》中的《淮陰侯列傳》,說韓信少年時代是個無所事事之人。其實韓信胸有囊括四海、席捲宇內之志。清朝漢學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五中說:「(韓信)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從他不僅熟讀兵書,而且涉獵廣泛,諸如天文地理、規章法度及軍事常識等等無一不精,對百里奚佐秦稱霸等歷史典故也耳熟能詳,還著兵書、修訂軍中律令等,說明他博覽群書、學識豐富,並非遊手好閒之人。
另一件事也反映了韓信少年時就胸懷大志。十五六歲時,韓信母親過世。雖然家中貧困,他還是挑了一塊寬敞高地將母親埋葬,墓地周圍足以安置萬戶人家居住。這表示韓信當年就相信自己將來可以官封萬戶侯。
韓信未成名時還有一件很出名的事件是胯下受辱。當時韓信雖然衣食無著,但志存高遠,經常隨身佩帶一把寶劍。淮陰城裡一個屠夫的兒子,是個無賴,想羞辱韓信,就在鬧市中擋住韓信的去路,說:你佩帶寶劍幹什麼?帶著寶劍你敢殺人嗎?敢殺人就把我的腦袋砍下來。不敢殺人的話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面對這突然其來的挑釁,韓信毫無懼意直視對方許久,最終仍神色坦然俯身從無賴的胯下鑽了過去。
清任伯年繪《韓信胯下受辱圖》。(公有領域)
一代文學宗師蘇軾在《淮陰侯廟記》中描述了韓信少年時代不惜「辱身污節」以「蓄英雄之壯圖」的境界:「應龍之所以為神者,以其善變化而能屈伸也。夏則天飛,效其靈也;冬則泥蟠,避其害也……將軍乃辱身汙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食全楚之租,故受饋於漂母;抱霸王之略,蓄英雄之壯圖。志輕六合,氣蓋萬夫,故忍恥胯下。」
能坦然受辱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志消沉、苟且偷安之人,即所謂的「膽怯」者;另一種是志向遠大、能屈能伸、忍辱負重之人,即真正的明智之人。「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在《留侯論》中的這段話是韓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完美注釋。
人們認為韓信忍胯下之辱是偉人之舉,淮陰人特地在當年的地方修了一座「胯下橋」,藉以紀念韓信志存高遠、不與小人一般見識的大度胸懷。#


【兵仙韓信】漢中定計 逐鹿中原【兵仙韓信】漢中定計 逐鹿中原 | 劉邦 | 項羽 | 陳倉 | 大紀元 - https://goo.gl/qd1uwx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10日, 2018
【大紀元2018年05月10日訊】劉邦經鴻門宴後,燒毀棧道,困居漢中,以示臣服於楚霸王。他雖然封了韓信做大將軍,但仍感到前途渺茫。因為項羽以霸王之姿號令諸侯,令當世名將章邯等鎮守關中,扼制漢軍。項羽統軍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人。
劉邦問韓信:大將軍有何計策?
韓信說:大王爭天下,豈非與項王為敵?你們二人誰強誰弱?
劉邦沉默良久,說:我不如他啊。
韓信說:是。世人都讚項王天下無敵,但他不會任用將領,只是匹夫之勇。項王名為霸主,但他殺秦王子嬰,放逐楚義帝,背信棄義,早已失天下心。
韓信說:楚軍殘暴,火燒咸陽,百姓怨恨;漢王寬仁,約法三章,秦民感恩。項王剛分封諸侯,位置還沒坐穩,天下尚未安定;漢軍都是山東人,日夜企盼東征回鄉,此時正是出兵與霸王爭天下的最佳時機!
劉邦聽了大喜,說:只恨得到將軍太晚了!
於是韓信精心部署,明修棧道,奇襲陳倉,而後,分兵略地,瓦解章邯等三秦軍,迅速占領關中。
三秦戰役歷時八個月,韓信知人善用,調度迅速,展現了超凡入聖的軍事指揮藝術,使漢軍獲取了像戰國時期秦始皇那樣的地盤
韓信第一戰,便打出秦皇掃六合、一統天下的氣勢,準備逐鹿中原。


千古英雄人物——兵仙戰神韓信 | 大紀元


 

「兵仙」韓信為什麼看不起「戰神」白起?其實原因很簡單
歷史    2018-01-16 10:25     野史奇譚
白起,也稱公孫起,其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57年。白氏祖先為秦國公族,故與秦國王姓贏氏一脈相承。
白起是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 。他智勇雙全,屢立戰功,手段殘忍,毫不留情,所過無不灰飛煙滅 。他號稱身經百戰卻從無敗績,他的成功是用累累白骨托起的,因此他又被史家稱作「人屠」、「殺神」。
白起被譽為軍事天才 。他被史家捧為歷史上自孫武、吳起后又一位橫空出世的傑出軍事家。 論戰功,他和戰國時期的著名統帥王翦、廉頗、李牧一起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再說韓信。「憶淮陰年少,滅楚為帥,氣昂昂漢壇三拜。」這裡說的是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少年時家貧,曾到處寄食,飽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還曾受過惡少「胯下之辱、卻不墜青雲之志、終於被劉邦登壇拜將、魚化為龍、實現人生逆襲的歷史典故。
白起和韓信不是一個水平等級上的!韓信是謀戰,靠智力取勝,白起依靠的是秦國強大的國力!
韓信之所以看不起白起,是從和蕭何的一段對話中表現出來的。韓信認為,白起打勝仗基本上靠的是以強打弱。靠絕對優勢贏得勝利。比如白起最出名的長平之戰,白起用60萬軍隊圍困了45萬趙國軍隊,自己也死傷過半。而且秦王親自到前線,發動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參加戰鬥。趙軍四十天沒有軍糧和救援,最終秦軍傷亡20多萬,趙軍投降20萬。所以韓信說白起是慘勝。
韓信認為圍殲的時候,圍必有闕。意思是圍困的時候要留下一個缺口給敵人,這樣敵人就不會跟你死戰,他們向缺口運動的時候;進行出擊,即迅速又有效。在垓下之圍的時候,韓信就是這麼做的,留一個口給項羽。結果迅速解決戰鬥,把項羽打的只剩下十幾個人。
白起從小兵干起,百夫長、千夫長、上將軍一直混到武安君,在無數次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正規軍對決中未嘗一敗,接連擊敗韓趙魏,打下楚國國都和三分之一最富饒的國土,全殲第二強國趙國40萬精兵,論大軍團正規決戰韓信戰績比不上白起,論謀戰韓信也不一定強過白起。
廉頗等名將帶領善戰的趙軍當時可是被白起死死壓制的。一輩子獨孤不敗,可以說水平高於當代!韓信打仗的時代是秦末,在短暫的秦朝,秦為了壓制六朝餘孽,力量被消耗很大,那個時代是在秦滅掉了東方六國后軍力和國力消耗十分巨大基礎上。
韓信的主要對手是幾路互相征戰許久的軍閥,軍閥的兵相互逃亡投奔很厲害,這跟敗即是死的國戰完全不同,畢竟國戰這根骨頭要硬的多!如果說韓信善謀,白起不善謀?軍事統帥第一職業素養是謀略,長平之戰是白起軍事謀略的最好證明。
冷兵器時代,歷史上一戰殲滅如此多精銳敵軍的戰例就只有長平之戰!
--------------------------------------


忍胯下之辱 「兵仙」韓信傳奇一生
歷史新觀(第428期 20150514)
 ?" 
千古名將韓信。(維基百科)
從胯下之辱到官拜大將軍,韓信率軍滅楚興漢。他身兼「王侯將相」之才,被楚漢人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也被稱為「兵仙」、「戰神」。
文 _ 周慧心
韓信(公元前230年至前196年),是西漢開國名將。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為大將軍、率領漢軍暗渡陳倉、收復關中,拿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最後滅楚興漢。
中華歷史浩瀚悠久,風流人物數不勝數,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而成語則是這些人物和故事最凝練的寫真。在眾多歷史人物中,與漢朝開國名將韓信相關的成語典故最多。下面就用這些成語呈現部分韓信的傳奇一生。
胯下之辱
韓信少年時雖是沒落王孫子弟,但自小勤學兵法韜略,胸懷大志。少年時有一次走在街上,有個屠戶少年見他落魄,卻身形魁偉,腰挎寶劍,便攔街挑釁道:「你果有膽量,就來殺我啊;沒膽子殺我的話,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吧。」韓信端詳了他片刻,就真的從他的胯下鑽過去了。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歌川國芳浮世繪。(維基百科)
蘇東坡在《留侯論》中寫道:「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有長遠目標和志向的韓信,不會為眼前的小事魯莽行事,其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可見他是一個有著大忍之心、能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人。
後來韓信輔佐劉邦取得天下,韓信被封為楚王,建都下邳。韓信到了下邳,召見曾經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下爬過去的那個人,並任用他做了中尉。他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一飯千金
韓信早年很貧窮,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在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感激,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韓信成名後回到下邳,除了召見那個侮辱他的屠夫之外,還召見了曾經分給他飯吃的那位漂母,賜給她黃金千斤。
知遇之恩
韓信用兵如神,戰無不勝。項羽恐懼,知道韓信的選擇是決定楚漢兩國未來命運的關鍵,就派說客來齊國遊說韓信,欲與韓信修好,三分天下。韓信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
齊國謀士蒯通亦再三勸韓信自立,以免將來功高震主,功成受誅。韓信聽了連連擺手道:「請不要再說了,漢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古人說過:乘人家的車,要替人分擔憂患;穿人家的衣,也應替人分擔憂患;吃人家的飯,就應該為人家賣命。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於是,謝絕了蒯通的建議。
百戰百勝的「兵仙」
韓信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軍事家。在楚漢相爭的歷史大決戰中,韓信叱吒風雲、縱橫捭闔,譜就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他先後指揮陳倉之戰、京索間之戰、安邑之戰、破代之戰、井陘之戰、破齊之戰、濰水之戰、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其卓著戰績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明代茅坤論韓信:「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
意思是說:縱觀歷代兵家,韓信最會用兵。韓信打敗魏、趙、齊,各用奇招,用不同的方式打亂別人的氣勢、戰術,這些戰例韓信都是以智取而獲勝的,以減少迫不得已的死亡。所以,他認為司馬遷是文仙,李白是詩仙,屈原是辭賦仙,劉伶和阮籍是酒仙,而韓信則是兵仙。
兩千多年來,韓信傑出的軍事成就一直受到人們的推崇,他所創造的一系列經典戰例受到後人的無限追憶,與此有關的俗語、成語及典故,大致反映了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公元前206年5月,韓信派人修復劉邦進入漢中時燒毀的棧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卻率軍悄悄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大敗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
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9月,韓信引兵東向閼與(今山西和順),活捉代相夏說,收復了代郡。這時,韓信受命急調其力主至滎陽加強該地守備,故韓信只帶了萬餘部隊東下井陘攻趙。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韓信先以兩千輕騎,乘夜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天明後親率主力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誘使趙軍出營攻擊。漢軍背河而戰,無路可退,人人拚死作戰。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旗幟,趙軍見狀,軍心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大破二十萬趙軍,斬殺趙軍統帥陳余,生擒趙王歇。接著,韓信用「上兵伐謀」辦法降服了燕。
半渡而擊
公元前203年11月,韓信用重兵急襲的辦法攻破了齊都臨淄。楚將龍且急領二十萬人馬來援,與敗退的齊軍會師於高密,然後與漢軍隔淮水對峙。韓信祕密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淮水堵住。天明後派部分軍隊渡過淮水,在側後攻擊楚軍,繼而佯裝潰敗。
龍且誤以為漢軍膽怯,率主力渡淮水追擊。韓信命部屬掘開上游堤壩,將楚軍沖成兩段,漢軍運用半渡而擊的辦法,把已渡水的楚軍全殲,龍且被殺。未渡水的齊楚聯軍不戰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年12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
入夜,韓信安排大批軍士在夜間吟唱起悲涼的楚歌,楚兵思念故土,軍心動搖。楚霸王項羽大驚,以為家鄉也已被漢軍攻占,吟唱悲歌的是歸順漢軍的楚地戰俘。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自刎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告終。
功高震主 鳥盡弓藏
楚漢僵持的時候,有人勸韓信:你功勞太大了,將來皇帝難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卻念劉邦知遇之恩,不肯背叛。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果然應驗。
劉邦當皇帝,後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封為「楚王」,然後又趁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再將韓信貶為「淮陰侯」,不出幾個月,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韓信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歎。韓信死時只有33歲。◇



「兵仙」韓信的六次神奇用兵
作者:劉曉
紐約時間: 2015-07-05 12:19 AM 
「兵仙」韓信的六次神奇用兵。(網絡圖片) 
漢朝的大功臣韓信將軍,在中華歷史上熠熠閃光,這是因為精熟兵法韜略的他,在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征戰中,竟然沒有打過一次敗仗。按照劉邦的說法是,韓信「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而韓信在楚漢相爭中的六次神奇的用兵一直為後世兵家所稱道,一些甚至成為了軍事教學的經典案例。
小試牛刀的陳倉之戰 
很多人都聽說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吧,說的就是這場戰役。當時韓信則剛剛被劉邦拜為大將。公元前206年6月,韓信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地區)之機出兵東征。出征前,韓信先派樊噲等人率兵假裝修復已被劉邦進漢中時燒燬的棧道,吸引秦軍的注意力,而其親率大軍則從陳倉小道進入秦川,渡渭河,攻下了陳倉城,並進襲雍城,還擊敗了趕來馳援的原秦將後投降項羽的章邯軍隊。隨後漢軍主力揮師東進,佔領了三秦,秦朝宣告滅亡。這次戰役是韓信小試牛刀,其卓越的軍事才華首度彰顯。
扭轉乾坤的京索之戰 
京索之戰是公元前205年漢軍在彭城大敗、一潰千里後進行的,是韓信針對項羽的一場阻擊戰。當時,韓信利用滎陽(河南)有利地形,實施層層的戰略防禦體系,阻止了楚軍的繼續推進。因為他多次擊破楚軍於京(今河南滎陽南)、索(今河南滎陽)之間,所以稱為「京索之戰」。這是場扭轉乾坤的戰役,它標誌著楚漢相爭的形勢由漢的極度劣勢進入到了相對峙的狀態。
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戰 
京索之戰後,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形成對峙。魏王豹反漢,並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前後夾擊之勢。為解除側翼威脅,韓信率軍攻打魏王。他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術,主力偷襲魏王豹,並最終將其生擒。該戰役的勝利不僅為漢軍補充了兵力,加強了對楚軍的正面防禦,而且為後來韓信滅代、破趙、降燕、克齊奠定了基礎。
以少勝多的井陘之戰與濰水會戰 
韓信用兵的一大特點是常常以少勝多,著名的井陘之戰與濰水會戰就是兩個經典案例。
韓信破魏之後,遂向劉邦建議繼續進攻趙國與齊國,以對楚軍造成大包圍的態勢。為了攻打趙國,韓信和張耳率領的人馬必須突破井陘口。此時趙軍號稱20萬,韓信兵馬不足6萬。韓信一方面背水列陣,與趙軍決戰;一方面派輕騎兵突襲趙國大本營,拔下旗幟,換上大漢軍旗。在趙軍準備回營時,卻發現營旗已換,遂以為漢軍已完全攻佔趙營,軍心大亂,漢兵前後夾擊,大敗趙軍。打敗趙軍後,韓信以禮相待對方的謀士廣武君,收服了趙國和燕國。
與井陘之戰可以媲美的是公元前203年的漢軍與楚齊聯軍的濰水會戰。因敵軍勢大,韓信令人製作了上萬個盛滿黃沙的皮囊,連夜堵在河流上,自己率兵渡河襲擊敵軍。敵軍追趕渡河之際,漢軍刺破皮囊,黃沙流失,河水復流,將敵軍截為兩段,對方主力倉猝之間不能渡河,主帥被漢軍殺死,敵兵潰敗。
採用心理戰的垓下之戰 
韓信征戰史上廣為人熟知的是迫使項羽自殺的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當時漢軍兵力約有七、八十萬人,項羽有約十萬人。韓信自率三十萬大軍為前陣,正面迎擊對楚軍。經過數次交鋒,漢軍終於大敗楚軍。為了瓦解楚軍的鬥志,韓信下令漢軍唱起楚地的歌。當項羽的士兵聽到「四面楚歌」時,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而無心戀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面崩潰。漢王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成。項羽自殺。此戰役也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並開啟了漢王朝四百年的輝煌歷史。
韓信如此非凡的軍事才華,讓其流芳千古。時人推許他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世亦嘉許其為「戰神」和「兵仙」,而關於他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

兵仙韓信這麼猛,他的軍事能力是怎麼得來的?
文史 04-30
0
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做到百戰百勝的沒有幾個,其中,韓信絕對是排的上號的。他是個天才,天生就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但是天賦只是一塊好材料,就像武俠小說里經常說的東海玄鐵、西域烏金之類的東西,要想把這塊材料鍛造成無堅不摧的利刃,還需要鍛冶錘鍊,也就是後天的學習和磨鍊。
韓信的天賦究竟有多高,這個我們不知道,這裡只能說說他把天賦鍛打成鋒利神兵的過程。因為史料太少,關於韓信的記載就那麼多,所以以下的敘述推測的成分很大,請朋友們自行鑒別。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收繳了很多違禁品,兵書就是其中之一。韓信大約生於公元前231年,秦國統一六國的時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歲左右。老秦的法令推行得很徹底,私藏兵書是犯法的事,逮住了就得挨收拾,不排除少年時代的韓信有通過非正常渠道得到兵書的可能,但是,這種可能並不是很大。韓信讀過兵書,擊破趙國之後,他給麾下諸將講述破趙的道理時,曾經引用過兵書原文。那麼,他的兵書是從哪裡來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蕭相國世家》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蛛絲馬跡。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劉邦進入咸陽之後,跟隨他南征北戰的老哥們兒爭先恐後地掠奪金銀財寶,唯獨蕭何沒有這樣做,而是趕快去秦帝國的檔案資料館搶收「律令圖書」。這些圖書當中,兵書的數量是可想而知的。
不久,韓信離開項羽,前來投奔劉邦,因為犯錯誤,差點被斬首,幸虧劉邦的御用司機夏侯嬰湊巧經過法場,才把他救下。兩人一交談,夏侯嬰覺得韓信不是個池中物,於是把他介紹給了劉邦,但是劉邦這時候並不認為韓信是個打仗的料,只讓他做了一個治粟都尉(管後勤的)。巧了,當時主管後勤的就是蕭何。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都在同一個部門工作,低頭不見抬頭見,何況蕭何又是韓信的上司,經常需要韓信彙報工作什麼的,見見面談談話是免不了的。這一交談,蕭何可算是撿到寶了——韓信這傢伙干後勤屈才了,得讓他去打仗呀!於是,蕭何開始向劉邦推薦韓信。根據司馬遷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蕭何推薦了好幾次,都沒有什麼效果,而在上頭的任命下來之前,韓信還得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待著。在等待任命的這段時間裡,他接觸到兵書的可能應該是最大的,因為掌管兵書的人就是很賞識他的蕭何。
兵仙韓信這麼猛,他的軍事能力是怎麼得來的?然而,有天賦加上看過兵書,這也是不夠的,還得有工作經驗,必須見識過真正的戰爭。如果說天賦是材料,兵書是爐火,那麼實戰就是淬火的冷水,必須經歷過這一熱一冷,利刃才能成器。否則,光靠著天賦和知識燒紅的一腔熱血就匆匆上陣,一見識到殘酷無比的陣仗,很容易被嚇得六神無主。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里對此有過很風趣的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
正好,實戰經驗韓信也是有的,帶他的不是別人,恰恰就是那個時代的另外一個傳奇——項羽。沒有投靠劉邦之前,韓信在項羽手下干過很長時間(職位是執戟郎中,相當於貼身護衛)。項羽一生打得最為精彩的戰役有兩次,一次是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另一次是兵貴神速的彭城之戰,在這兩次戰役中把作戰水平發揮到了巔峰狀態,而巨鹿之戰期間,韓信恰好正在為項羽效力,項羽對作戰時機的拿捏、對地形的利用、對士氣的調動、對戰術的運用……全都被他收入眼底。作為一個領悟能力奇高的天才,這一切必然會讓他產生深刻的印象。
有天賦,有書齋里的學習,還有實戰經驗,這一切結合在一起,韓信成為兵仙也就不足為怪了。
兵仙韓信這麼猛,他的軍事能力是怎麼得來的?事實上,通過比較韓信與項羽的作戰經歷,我們也不難發現相似的地方,比如說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示有進無退,而在破趙期間,韓信的背水一戰就有巨鹿的影子。比如項羽喜歡用水,巨鹿之戰用水(激發士氣,甩開膀子干),彭城之戰用水(人不夠,水來湊,擠壓聯軍),而韓信用水的地方更多,破魏用水(木罌渡河,迷惑敵軍),破趙用水(背水一戰,弟兄們沖啊),破齊還是用水(半渡而擊,出其不意)……戰術手段如此相似,要說韓信沒有從項羽手裡「偷師」似乎不太可能。但是,韓信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青出於藍了,作戰手段比項羽更為巧妙。
在另外一些地方,他們也有相似點,比如都有一點兒腔調,都有一點兒驕傲,都有一點兒不爽快,都有一點兒缺心眼,都是年紀輕輕就出頭,都是年紀輕輕就掛了。他們生在一個時代,像一個相生相剋的惡作劇,一個不存在,另一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他們一個消滅暴秦之後就匆匆退場,一個輔佐劉邦定鼎之後就草草謝幕,就像兩張系統盤,只有那麼一會兒是有用的,系統裝好了,他們也就廢了。
---------------------------
千古英雄人物——兵仙戰神韓信 | 大紀元 - https://goo.gl/D9q8Qh
----------------------------
兵仙韓信故事系列(3)
蕭何月下追韓信
作者:柳笛
《蕭何追韓信圖》(局部),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與謝蕪村繪,京都野村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秦朝滅亡,胸懷遠大抱負的兵仙韓信,在各路諸侯中把目光轉向處於困境的劉邦。公元前206年,他僅帶領3萬兵馬奔赴漢中,韓信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員。歷史告訴我們,韓信最終成為劉邦的大將軍,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這一切,要歸功於劉邦身邊的謀士、未來的西漢宰相蕭何。而在遇見蕭何之前,韓信過著比在項羽帳下還要不得志的生活。劉邦備受項羽排擠,又被困在封地,心中感到極度的悲憤。加上他缺乏遠見卓識,根本沒有精力發掘人才,只封韓信做了「連敖」。
在劉邦手下,韓信做著在歷史上得不到註解的官職。他忍受著不公正的待遇,直到有一天犯了死罪。行刑時,與韓信一起要被砍頭的13人都已被斬首,馬上就輪到他了。面對死亡的威脅,韓信毫不畏懼,反而驕傲地仰天而視。恰好劉邦的故交夏侯嬰經過,韓信義正詞嚴地說:「漢王不是想打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呢!」
夏侯嬰感到很奇怪,一個犯了軍法的人,竟然能夠慷慨陳詞,而且一句話就點明劉邦的真實想法,可見他的見識與才學非同一般。夏侯嬰又打量韓信,生得高大威武,果然是位壯士。如果殺了他,劉邦不就損失了一個好幫手嗎?於是,他就做主放了韓信,又跟韓信聊了幾句,發現他的確本領非凡,立刻把他推薦給劉邦。
韓信題跋像,出《晚笑堂畫傳》。(公有領域)
遺憾的是,劉邦看不出韓信的經天緯地之才,礙於朋友的面子,封他做了「治粟都尉」,掌管軍糧。可是韓信的志向是成為領導大軍的將帥,發揮他的謀略、兵法,平定天下。
幸運的是,這個職位讓韓信有機會接觸了蕭何。幾次交談後,獨具慧眼的蕭何發現、也深信韓信是天降的神將,能幫助劉邦走出漢中、和項羽一決勝負的大將軍!蕭何也明白,如果不能授予韓信應有的職位,他一定會另投明主,因而多次向劉邦舉薦,希望他能迅速為漢室效力。
那時,漢營中瀰漫著思鄉的情緒,很多將士逃跑。韓信等了許久都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對漢營也非常失望。一天,韓信悄悄地走出軍營,準備離開。蕭何一聽說韓信逃跑,顧不得告知劉邦,立刻親自出馬去追韓信。
聽到蕭何逃跑的消息,劉邦勃然大怒,彷彿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覆命,劉邦欣喜之餘怒氣不減,責罵他:「你為什麼要逃跑?」蕭何說:「臣沒有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問他在追誰,蕭何回答「韓信」。
劉邦哪裡肯信,又罵他:「逃跑的將士有幾十個了,你都不去追,偏偏要追韓信,你在騙人。」蕭何卻從容地解釋:「那些將士很容易得到,但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是『國士無雙』。」他還提醒劉邦,如果只是想在漢中稱王,韓信沒有什麼用;如果想要爭奪天下,必須要依靠韓信才能成事,全看劉邦自己的打算。
西漢開國丞相蕭何,他和韓信的故事被後人稱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紀元)
劉邦誠實地回答想要東征。蕭何繼續勸說:「您要是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效力;如果不能重用,他遲早還要逃跑的。」劉邦同意封他做將軍。蕭何說:「即使讓韓信做將軍,他還是要走。」劉邦只好封他做大將軍,並準備派人把韓信召來。
蕭何又說:「您待人一向傲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軍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樣,這正是韓信要離開的原因。如果真想任命他,請您選個良辰吉日,齋戒沐浴,在廣場上修建拜將台,舉行隆重的儀式。這樣才可以。」劉邦徹底讓步,全都照辦。
在蕭何的努力下,韓信終於成為大將軍。這其中,最感人的情節,要屬蕭何不顧一切追趕韓信的舉動,這也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前半句的由來。或許韓信已經對劉邦失望,卻被蕭何的精誠打動,願意重回漢營,襄助劉邦。
民間歷來也流傳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漢中有一條河水名「寒溪」,據說就是蕭何與韓信相遇的地方。當年韓信跑到這兒,因為河水上漲不能渡河,蕭何才有機會追上他。後人也在這裡樹碑立傳,紀念歷史上這動人的一幕。(未完,待續)
----------------------------------
兵仙韓信到底有多牛
2017-08-24 由 常伴無聲 發表于歷史
姜子牙被稱為兵祖,孫武被後人稱為兵聖,而楚漢時期的韓信被稱為兵仙,他到底有多厲害呢?可以說大漢朝多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
韓信平民的時候,生活在淮陰,不善生計,只能靠別人救濟生活,一個洗衣的夫人經常救濟他生活。一天有個屠夫侮辱韓信說:「你長的那麼高大,經常還佩帶寶劍,其實是個懦夫。」在當時有身份的人才佩劍,又當眾侮辱他說:「你如果不怕死,就拿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想了一下,便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鑽了過去。滿街的行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懦弱。這就是胯下之辱的典故。
公元前210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胡亥昏暈無能,實權在李斯手裡掌握,整日不理朝政,全國各地暗流涌動。先是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楚國名將項英的後代,項梁(項羽的叔父)也起義反抗秦國的殘暴統治。秦國各地起義不斷,韓信也參加了項梁的義軍,項梁死後,跟隨項羽。韓信經常獻項羽用兵計策,項羽不予理會。韓信認為項羽是個剛愎自用的人,就離開了他。
韓信聽說劉邦是個賢明的人,劉邦入蜀後,韓信離開項羽,在漢軍中做管理倉庫的小官,閒余之際經常分析天下形式,鑽研兵法。 後來韓信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跟隨劉邦的將軍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了嗎?為什麼殺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蕭何也知道了他,經常和他交談,成為了朋友。
蕭何經常在劉邦面前提起韓信,但是劉邦沒有在意,韓信等著劉邦重用自己等了很久,以為劉邦不用自己了,看準機會離開了漢軍。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二話沒說就騎馬夜追去了。
第二天,劉邦問蕭何,去哪裡了?蕭何說,去追韓信去了。劉邦說,那麼多軍官逃了你都不追,一個小官有什麼追的?蕭何說:「假如要奪得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其它人了。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劉邦說:「我也想西出漢中呀,哪能老在這個窮地方做個大王?」蕭何說:「大王要是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輔佐你;假如不能重用他,雄鷹總有一天是要展翅高飛的。」 劉邦說:「我看你的面子,讓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肯定不會留下來的。」 劉邦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韓信的才能正適合做大將軍,大王也缺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不拘禮節,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樣的話別人都不會重視這件事。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軍的話,就該選個吉日,選個好地方,高築拜將台,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劉邦答應了。樊噲、曹參、盧綰、周勃等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拜將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紛紛表示不服,便問韓信:「你帶過兵嗎?你會帶兵嗎?」韓信答:「我帶的是將,不是兵。」眾將無言以對。隨後在拜將台上受大將軍印,接大將軍劍,正式成為漢軍大將軍。
韓信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滅三秦入主關中(今陝西),再以漢中為跳板,占魏國,平趙國,滅齊國,脅燕國,水漲船高,戰無不勝,這個時候連劉邦都害怕他謀反,依照張良的計策封韓信為齊王,安撫他。最後與劉邦在滎陽會師,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消滅最大的霸主:西楚霸王項羽,至此之後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和劉邦抗衡了。
公元前202漢王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呂雉為皇后,兔死狗烹,很多功臣,都得到了猜忌,韓信也不例外,被貶為淮陰侯。韓信知道劉邦猜忌他,整日裝病在家,不上朝。後被揭發謀反,朝廷又沒理由召回,呂雉叫蕭何請韓信回來,蕭何知道韓信回來必死,但是也沒有辦法,只好誘回韓信,回來之後,韓信被滅三族。
韓信用兵如神,但是不懂政治,被稱為初漢三傑之一和初漢三大名將之一,後世評價他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你怎麼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e8e3kl.html
---------------------------------------------
歷史上比兵仙韓信還強大的四大統帥,孫子兵法最強大
2016-11-18 由 歷史三人行 發表于歷史
韓信被古人譽為兵仙,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他的軍事才能讓無數先輩後人都感嘆,然而比韓信還要強大的統帥並非沒有.
下面就來看看比兵仙韓信還要強大的四大統帥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
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59xbv42.html
 



兵仙是後來的提法,但一經提出,即被人們認可,我想,當立足於“兵”字,並從他的戰例尋找原因,主要和背水陣與濰水戰有關。
背水陣中,他是軍隊的統帥,在他底下,還有各路將軍,將軍之下,又有各級軍官,然後才到士兵,按照常規,他一個統帥,是不應該指揮到兵卒的,可是,面對這麼一群新兵蛋子,老兵油子,和所謂的“市兵”,他知道,光靠那些將軍們,是打不了仗,更打不了這樣一場以少對多的硬仗,那怎麼辦呢?只能靠自己,怎麼靠呢?用一種非常規的戰法,激發士兵的鬥志——
我們看背水戰的總結大會:
總結大會開始,諸將立即發問,還是揪住背水陣那個問題死死不放,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他們也都親自參加了戰爭,但仍然搞不明白。因為按照兵法,都是“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為什麼丞相(韓信此時官封丞相)那樣的布陣,竟能取得如此神效,這裡面到底都什麼道道?
在韓信看來不過區區小事,在他們那裡卻顯得如此誇張,他有一種濃濃的成就感,笑著說:
“諸位說的固然沒錯,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兵法裡面不是還有一句——'置之死地而後生'嗎?你們看到山,就想站在它前面;看到水,就想躲在它後面。殊不知作為天險,山和水有著同樣的功效,即能擋住敵兵,也能擋住自己,也就是說,既能成為敵人進攻路上的障礙,也能成為自己逃跑時的障礙,特定情況下,靈活使用,就能發揮奇效。
“而不管山還是水,其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最大程度激發自己的鬥志,最大可能削弱敵軍的戰鬥力。如何激發鬥志呢?一種是讓他們在敵軍面前有明顯的優越感,感到勢在必得;還有一種就是讓他們被動地激發潛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戰前形勢大家是知道的,我就是神仙,也變不出優越感給大家,何況我剛帶軍不久,還不能服眾,士卒未肯賣命,只有把他們引入絕地,他們才會賣命工作。”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 ——《孫子兵法》
聯想到不久前項羽那次破釜沉舟的戰役,眾將恍然大悟,看來讀書路上,自己還差得遠,還有太長的路要走。但一旁的廣武君內心更加佩服這位仁兄了,原來只知道他人少,現在才知道他不光人少,還都是人渣,就敢來和號稱二十萬的趙國精銳叫板,還居然一天之間,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真實太神奇了!
而“可驅市人而戰”的美名,就此傳播。
什麼是“市人”,就是典型的街市出生。生活在鬧市中,一根蔥一頭蒜都要花錢買,天天和生意人打交道,甚至自己就是生意人,天生懂得討價還價。這樣的人到戰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審時度勢,以他們市面上的思維方法,看誰多誰少,誰強誰弱,有十足的把握之後才會投入戰鬥。但你甭指望他們會賣力廝殺,一看對方過於勇猛,哪怕自己人多,也會腳底抹油。
他們腦子比領導轉得快,算賬比領導算得精,當年戚繼光剛開始平倭,碰到的就是這樣一群部下,戰場上一不小心,就成了光桿司令。無可奈何,只好重新組織一隻農民軍隊,卻一不小心成就了戚家軍。沒辦法,中國雖然沒有最好的兵員,卻有最厲害的兵法,還有最偉大的農民,當一切都失效,只好讓農民站出來,兵法遇到農民,頓時如魚得水,瞬間輝煌重現。
然而,兵荒馬亂,韓信沒有戚繼光那樣的底氣,只能給什麼用什麼,往往還不給夠,但韓信就是有辦法,靠這麼一群人,井陘一戰,不但打了,還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名氣。所以,不要小看“市人”二字,能夠成功駕馭這兩個字,實在不簡單。憑藉高超的道術,你可以指揮銅人,可以指揮亂石,甚至指揮風水日月,卻未必能讓他們聽話。自古到今,得此美譽者,只韓信一人。
這是繼破魏、滅代後的又一大創舉,如果前兩個只能造成局部的影響,打敗陳餘則毫無疑問足以讓天下震驚,當然,也包括他的老領導項羽同志。
此時,項羽才真正意料到他曾經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可是,為時已晚,在進攻劉邦的路上焦頭爛額,他甚至連嘆息都已成為一種享受,但噩夢還在後頭。
而接下來發生在濰水邊上,和項羽大將龍且的一場戰爭,則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戰爭和兵法的理解,讓他無可挑剔地成為仙人一樣的存在。
這場戰爭和他的其他戰役一樣,同樣跳過了將軍,整個大軍就只有一個將軍,一個統帥,所有的將軍都是兵,所有的兵都是將軍。
當時,兩軍在河邊對峙——
按照標準的打法,應該是擊其半渡,可大家都不是傻子,誰又願意先邁出這一步讓敵人來打呢?誰都不願意邁出,只好守在江邊。曠日持久,雖然那人的建議(給龍且出主意讓他打持久戰的人)沒被採用,但長此以往,可能真的就會演變成那人的戰術,情況將對自己不利。所以,此戰不能拖,只能主動進攻,可對面是滿滿的二十萬人啊,怎麼過去都白給,那怎麼辦呢?只能引導對方過河,但是,對方不傻,如何引導呢?
《孫子兵法》雲:“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這裡面說了幾種誘敵的方法,都是小股誘敵,說到底,無非是示之以弱,示之以利,可按照目前的架勢明顯行不通。小股部隊過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吃掉了,只有主力渡河,興許能耐久一些。然而,敵人擊你半渡怎麼辦?那分明是自投羅網。
“不,不”,韓信詭異地笑了笑,說:“我主力渡河,不是去作戰,而是誘敵,誘過來再打。”
軍事史上,能夠想到用主力誘敵,恐怕只有韓信一人了。不是別人想不到,是不敢想,想了也沒意義。誘敵,就是要把敵人引進主力的包圍圈(以卒待之),好一舉殲滅之,你用主力誘敵,你拿什麼包圍呢?
韓信說:“水。”孔明一生用火,乃出於無奈,然終因殺戮太重,雖然一生平安,卻只有五十年壽。由於火的毀滅性極大,所以《孫子兵法》特意有一段話: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都知道這一點,但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沒有特殊的憑藉就會被敵人吃掉,或者用士兵的生命和獻血去換來那皺巴巴的勝利,這顯然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所願看到的。所以,為了國家不被屠戮,為了士兵不做無謂的犧牲,孔明只好用火,但在韓信明顯棋高一著,一生都沒有用火,他用水就可以了。
破魏之戰,用水迷惑敵人;井陘之戰,用水逼迫士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次又是水,但他準備怎麼用呢?
韓信說:“擊其半渡。”但敵人不會輕易上鉤,何況你先渡河,如何擊敵半渡?但韓信還是堅定地說:“渡河不是目的,擊其半渡才是最終的目的。”於是,當著一頭霧水的將軍們,韓信喊來了工兵司令,讓他帶齊所有的工兵,準備盡量多的沙袋,連夜到上游他指定的地點,務必在天亮之前堵住河水。
第二天,看著淺淺的澭河水完全可以忽視,韓信下令進攻。龍且大喜過望,這些天來,他為半渡的問題煩惱不已。今天一早醒來,還正納悶這水為什麼會突然變小呢,就見韓信的士兵們過河而來,感情是他們沉不住氣要來進攻了。
他心說:“韓信啊韓信,這麼多年不見,還是個愣頭青,大家把你傳得神乎其神,我看也不過如此!你如此盛情,那我也不能不夠意思。現在沒有了最大的障礙還怕什麼?”他下令全軍立即出動,痛擊敵兵,一向以沖鋒陷陣為能事的盟主戰士們如餓狼般洶湧而去。
在敵人強大的攻勢下,韓信的兵力明顯不足,很快敗下陣來,急忙撤退。看到這架勢,龍大叔興奮地說:“我就知道韓信怕我,現在立功的時候到了!”他不顧五十高齡,一馬當先,率領數十萬軍隊,追擊敵兵。很快就在韓信精心佈置的戰場中過了河。
看到過河的人差不多了,韓信下令放水。於是平靜的澭河水頓時惡浪翻湧,沖走了不少人,把大半的齊楚聯兵堵在了對岸。過河的士兵頓時傻眼了,被河水和反撲過來的漢兵包圍,只恨自己缺心眼。
不管是破魏之役,還是井陘一戰,無不是在極為尋常的戰術中尋找不尋常的打法,出其不意,令敵人猝不及防,最後一總結,這不還是那個什麼什麼戰術嗎?仗原來還可以這樣打!這乃是韓信一生用兵的精妙之處,看似離奇古怪,卻簡單如水,過後誰都能一拍腦袋恍然大悟,事前卻誰都不知道他到底想幹些什麼,甚至懷疑他,鄙視他,笑話他。
這就是一代兵仙。
憑著這樣的打法,韓信輕而易舉地利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完成了擊其半渡的軍事企圖,並藉用水的力量完成了合圍。半渡的軍隊雖然和背水軍一樣,有不得不戰的架勢,但卻因為盲目過河遭人算計而心慌意亂,在對領導人無能的埋怨中,一心一意等著對岸的兄弟來營救自己。有些水性好的早已一頭扎進河裡,自作主張向大隊人馬靠齊,並沒有背水軍那樣決一死戰的勇氣。
這正是擊其半渡的精妙之處,是一種對心理和力量的全盤把握。很快,沒有等來對岸的兄弟,卻在強大的騎兵兵團的衝擊下,在數倍於自己的強大步兵的蹂躪下全盤敗潰。而由於龍大叔曾經的話太過傷人,齊國的士兵冷眼看著來救援的人陷入困境之中卻無動於衷,只是默默地站在對岸。
時隔一年,韓信讓當年逼迫漢兵跳河的楚兵們重新上演了在睢水河的那一幕,但角色完全倒置。於是,過河的隊伍全軍覆沒,老將龍且結束了他勇武而剛強的一生,並帶走了項羽的二十萬軍隊,彭城從此空虛。
雖然大部分人馬仍在對岸,但眼睜睜看著主帥被殺,同伴被圍殲,驕傲的楚兵何曾受過這樣的委屈?平時都是他們打別人,哪有別人打他們?如今公然被人欺負。看著如此狡詐的敵兵,想著這一年多來,楚國與日俱下的尷尬處境,不由他們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後路。
一些見異思遷的高級軍官開始頻繁與敵軍聯繫踏上騎牆的道路;一些忠心耿耿但不得不做長遠打算的高級軍官開始知道保存實力;而那些低級軍官本沒有什麼是非觀念,表現更是五花八門;士兵們則紛紛開始表達對家鄉富貴生活的思念,對此次行動的不滿,對齊國的怨恨,對敵兵的詛咒,不等漢兵來戰,內部已亂成一團。十幾萬軍隊頓時成為一盤散沙,而此時韓信要做的,只是八個字:追亡逐北,收編新軍。
對追亡逐北的結果,《史記》上有一個簡單而令人膽寒的記錄:這二十萬人一個不留,都沒有回到家鄉(皆虜楚卒)。
所以,我們看韓信,這麼大的統帥,平生打了那麼多漂亮的仗,按照太史公的記載,據說也有不少將軍沾了他的光,封侯列官,但是,在他身邊,除了垓下之圍中偶爾出現的兩個側翼作戰的將軍被歷史記載下來外,有名有姓的將軍幾乎沒有。
說白了,他是兵王,而非將首,他打仗,有兵就夠了,並且是多多益善,將軍們只用老老實實打仗就可以了,沒有多少可以發揮的舞台。楚漢之間,一將難求,而他的打仗風格,恰好也順應了時勢。



齊國(前209年—前203年),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在前221年,被秦國滅亡。秦末民變中,田儋復興齊國,都城在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區),後為田假、田市。滅秦之後,前206年正月,項羽分封諸侯,以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田榮一統三齊,傳田廣、田橫。前203年,韓信擅自攻齊,劉邦為顧全大局派多員援軍助滅齊以韓信為齊王
秦二世時期
田儋復國
田儋是狄縣人,戰國時齊王田氏的同族
田儋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是當地有勢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強盛,很得人心。陳涉在開始起兵自立為楚王的時候,派遣周市攻取並平定了魏地,向東打到狄縣,狄縣固守縣城。田儋假裝綁住自己的家奴,帶領著手下的年輕人去縣府,稱在拜見縣令之後殺死有罪的家奴。在拜見縣令的時候,他們乘機殺死他,然後又召集有勢力的官吏和年輕人說:「各地諸侯都已經反秦自立,齊地是古代封建的諸侯國,而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同族,應當為王。」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並且起兵攻打周市。周市的軍隊撤走以後,田儋乘機帶兵東進,奪取並平定了齊國故地[1][2][3]。
共立周市
魏咎在戰國時期魏國被封為寧陵君,秦國滅亡魏國,就把他放逐外地廢作平民百姓。陳勝起義稱王,魏咎前往追隨他。陳勝派魏國人周市帶兵奪取魏地,魏地被攻占後,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擁立周市為魏王,周市說:「天下混亂,忠臣才能顯現出來。現在天下都背叛秦國,從道義上講,一定要擁立魏王的後代才可以。」秦二世二年十一月,齊國、趙國各派戰車五十輛,協助周市做魏王。周市辭謝不肯接受,卻到陳國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陳勝才答應把魏咎放回去立為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國去,周市最後做了魏國的相[4][5][6]。
誅公孫慶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被殺。秦嘉等人聽說陳勝的軍隊已經兵敗逃走了,就立景駒為楚王,率兵到了方與,準備在定陶附近襲擊秦軍。秦二世二年二月,秦嘉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會見齊王田儋,想聯合他一同進兵。田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向我請示就自立為王呢?」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而立王,楚國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才能立王呢?何況楚是首先起義反秦的,理當號令天下。」田儋誅殺了公孫慶[7][8]。
田儋被殺
秦二世二年四月,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魏咎,情況緊急,魏咎派周市到齊國來求救。秦二世二年六月,齊王田儋帶領軍隊援救魏國。章邯在夜間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進行偷襲,把齊魏聯軍打得大敗,殺死了周市,在臨濟城下殺死田儋。臨濟被章邯包圍,魏咎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條件。談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田儋的堂弟田榮收集田儋的殘部向東逃跑到了東阿。秦二世二年七月,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的消息之後,於是就擁立戰國時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以此來抗拒諸侯。田榮在敗逃東阿的時候,章邯進行圍追阻截。武信君項梁聽說田榮情況危急,於是就領兵來到東阿城下,並且一舉擊敗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項梁則乘勝追擊。但田榮對齊人立田假為齊王一事非常氣憤,於是在秦二世二年八月就帶兵回去,攻擊追逐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在此以前已到趙國求救,也就留在趙國不敢回去了。田榮於是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項梁派劉邦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9][10][11][12]。
作壁上觀
秦二世二年九月,項梁追擊章邯以後,章邯的軍隊反倒日漸強盛,於是項梁就派遣使者通報齊國和趙國,要兩國共同發兵攻打章邯。田榮說:「如果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那我們才肯出兵。」楚懷王說:「田假是我們同盟國的君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投靠我們,殺了他是不合道義的。」趙國也不願意用殺田角、田間來和齊國作交易。齊國人說:「手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手,足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足。為什麼呢?因為倘若不這樣的話,就要害及全身。而現在田假、田角、田間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並不是手足骨肉之親,為什麼不殺掉他們呢?況且若是秦朝再得志於天下的話,那麼不僅我們要身受其辱,而且連祖墳恐怕也要被人挖出呢。」楚國、趙國都不肯依從齊國,齊國也非常生氣,最終也不肯出兵援救。章邯果然擊敗了楚軍,並且殺了項梁,楚軍往東潰逃,而章邯也就乘機渡過黃河,圍攻趙國的巨鹿。項羽前往援救趙國,由此也就非常怨恨田榮[13][14][15][16]。
勾結宋義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宋義因預測項梁失敗而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軍;楚懷王任命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宋義軍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宋義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秦二世三年十月,齊將田都背叛田榮,往助項羽救援趙國。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宋襄,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英布、蒲將軍都歸屬項羽。正當這時,燕、齊、楚聽說趙國危急,都來救援。張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萬多人趕來,都在陳余旁邊安營紮寨,卻不敢攻擊秦軍。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北,跟從項羽救援趙國[17][18][19]。
楚漢戰爭時期
項羽分封

項羽已經保全了趙國,又降服了章邯等秦朝將領,西向入咸陽進行殺戮,滅了秦朝,然後又分封諸侯王。漢元年十二月,項羽分齊國為三齊。漢元年正月,齊更名為臨菑。分為濟北,分為膠東。漢元年二月,項羽於是把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都城在即墨。齊國將領田都因跟隨項羽共同救趙,接著又進軍關中,因此項羽立田都為臨菑王,治所在臨淄。戰國時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在項羽正渡河救趙的時候,接連攻下了濟北城池多座,然後帶兵投降了項羽,項羽因此立田安為濟北王,治所在博陽。田榮因為違背項羽不肯出兵援助楚、趙兩國攻打秦朝,因此不能被封為王;趙國將領陳余也因為失職,只受封南皮周圍的三個縣,沒有被封為王,這兩個人都很怨恨項羽[20][21][22]。
三齊並王
項羽既已回到楚國,所封諸侯也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漢元年五月,田榮發兵抗擊臨菑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榮扣留了膠東王田市,不讓他到膠東的治所。田市手下的人說:「項羽強大而凶暴,而大王應該到自己的封國膠東去,若是不去的話,一定有危險。」田市非常害怕,於是就逃跑去膠東。田榮得知後勃然大怒,急忙帶人追趕膠東王田市,漢元年六月在即墨把他殺死了。於是故齊相田榮就自立為齊王,回來又攻打濟北王田安,並且在漢元年七月把他殺死。漢元年八月,濟北併入齊國,田榮全部占有了三齊之地。田榮把將軍印授給彭越,讓他在梁地反楚。陳余私下派張同、夏說勸齊王田榮說:「項羽主持天下事,不公道。現在把以前的諸侯王都封在壞地方,而把他自己的群臣諸將都封在好地方,驅逐了原來的君主趙王,讓他往北徙居到代地,我認為這樣是不合適的。聽說大王您已起兵反楚,而且不聽從項羽的不義之命,希望大王您接濟我一部分兵力,讓我去攻打常山,恢復趙王原有的地盤。我願用我們的國土給你們齊國作屏障。」齊王田榮答應了,就派兵赴趙。陳余發動三縣全部兵力,跟齊軍合力攻打常山國,把常山王張耳打得大敗。張耳逃走去歸附漢王劉邦。陳余從代地把原趙王歇接回趙國,趙王歇因此立陳余為代王[23][24][25][26]。
田榮被殺
漢王劉邦率軍順原路返回關中,平定了三秦,項羽聽說劉邦已經兼併了關中,將要東進,齊國、趙國又都背叛了自己,非常生氣。於是用以前的吳縣令鄭昌為韓王,抵擋漢軍。命蕭公角等攻打彭越,彭越打敗了蕭公角等。劉邦派張良去奪取韓地,並送給項羽一封信說:「漢王失去了做關中王的封職,所以想要得到關中,若能遵循以前約定,就立即停下來,不該再向東進。」又把齊、梁二地的反叛書送給項羽,說:「齊國想要跟趙國一起滅掉楚國。」楚軍因此就放棄了西進的打算,向北去攻打齊國了。項羽向九江王英布徵調部隊,英布推託有病,不肯親自去,只派部將率領幾千人前往。項羽因此怨恨英布。漢二年十二月,項羽向北到達城陽,田榮也帶領部隊來與項羽決戰。田榮沒有打勝,逃到平原,平原的百姓把他殺了。項羽於是北進,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全部活埋了田榮手下投降的士兵,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項羽奪取齊地直到北海,殺死了許多人,毀滅了許多地方。齊國人聚集起來,一起造項羽的反。漢二年二月,項羽立故齊王田假為齊王。漢二年三月,田榮的弟弟田橫收集了齊軍逃散的士卒共有幾萬人,在城陽反擊楚軍,攻擊齊王田假,田假逃亡楚國,楚國將他殺死。而在這時,漢王劉邦帶領諸侯的軍隊擊敗楚軍,進入彭城。項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放開齊軍回去,在彭城對漢兵發起攻擊,接著就是與漢軍的多次交鋒,在滎陽相持不下。因此田橫於漢二年四月再次得以收復齊國大小城邑,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田橫自為丞相輔佐他,並專斷國政,所有政事,無論大小,皆由田橫決定[27][28][29][30][31][32][33]。
楚漢相爭
漢二年,漢王劉邦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也相繼投降。劉邦又聯合齊王田廣、趙王歇共同攻擊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本部在彭城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劉邦指揮諸軍打敗項羽。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34]。
漢軍平齊
田橫平定齊國三年之後,漢王劉邦派酈食其到齊國,向齊王田廣和丞相田橫遊說,要他們歸順漢朝。齊國派華無傷、田解帶領軍隊在歷下駐紮以抗拒漢軍,韓信以相國身份指揮右丞相曹參、御史大夫灌嬰、傅寬、打敗了齊國在歷下駐紮的守軍,擊垮了齊國守將田解,灌嬰所率領的郎中騎兵俘虜了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接著又攻入臨淄,齊將盧罷師歸屬韓信。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食其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你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用大鼎烹殺了酈食其,帶兵向東逃到高密,丞相田橫逃到博陽,守相田光逃向城陽,將軍田既帶領軍隊駐守膠東。項羽派龍且、周蘭前去救援齊國,呂澤丁復、蔡寅、王周、陳涓等軍在彭城攻打龍且,漢四年十一月,灌嬰的部將丁禮與呂澤等人在彭城將龍且斬首,灌嬰所率領的士卒活捉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領十人,灌嬰親手活捉亞將周蘭。曹參俘虜齊王田廣。灌嬰繼續追擊,又俘虜了齊國守相田光。灌嬰繼續進軍,到達博陽。而田橫聽到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轉過來與灌嬰交戰。在嬴下,田橫的軍隊被灌嬰打得大敗,灌嬰所率領的士卒斬殺齊國騎將一人,活捉騎將四人。田橫逃到梁地,投歸彭越。這時,彭越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又像為了劉邦,又像為了項羽。曹參和陳武在龍且被殺後向膠東進軍,在這裡大敗田既並在戰鬥中殺死了他;灌嬰攻克嬴縣、博縣,在千乘把齊將田吸打得大敗,所率士卒將田吸斬首。漢四年十二月,齊屬漢為郡
韓信乞王
整個齊國降服且平定後,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假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假王呢?」漢四年二月,劉邦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35][36][37][38][39][40][41]。
武蒯策反
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羽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說:「天下人對秦朝的統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滅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併整個天下,不肯罷休,他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太過份了。況且漢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項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而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再次進攻項王。他是這樣地不可親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作戰,最終還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夠延續到今天,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啊。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敗,舉足輕重的是您。您向右邊站,那麼漢王勝,您向左邊站,那麼項王勝。假若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了。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如今,放過這個時機,必然要站到漢王一邊攻打項王,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武涉走後,齊國人蒯徹想出奇計打動韓信叛漢,規勸韓信謀反,但韓信除了深得劉邦的信任與重用外,本身並沒有實力叛漢,韓信帶兵數年,還沒有自己的班底,也沒有培養出一個高級將領,自己的周圍全是劉邦的親信,而且在齊並非只有韓信所部,漢軍另有規模不小的好幾支部隊,韓信膽敢有異動,會一敗塗地。蒯徹鼓動韓信叛漢最終被韓信拒絕[42][43][44]。
楚漢決戰
韓信做了齊王,在劉邦陳下之戰打敗項羽後到達陳縣,與漢王劉邦會合,漢五年,劉邦和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韓信率領三十萬大軍與楚軍正面對陣,劉邦讓孔聚在左邊,陳賀在右邊,劉邦領兵隨後,周勃、陳武跟在劉邦的後面,項羽的軍隊大約有十萬。韓信首先跟楚軍交鋒,不利,向後退卻。劉邦讓孔聚、陳賀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韓信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以為漢軍已經完全占領楚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部崩潰。劉邦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城,殺了八萬楚兵,終於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魯縣人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因為楚懷王當初封項羽為魯公。劉邦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給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於是,劉邦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羽葬在穀城。然後回師定陶,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兵權。韓信與劉邦會師時,曹參留在齊國平定齊國尚未降服的地方[45][46][47][48][49][50][51]。
漢高帝時期
韓信徙楚
漢五年正月,劉邦稱楚地已經平定,義帝沒有後代,想安撫楚地民眾,就另定楚地之主。齊王韓信了解楚地風土人情,劉邦於是遷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城下邳。劉邦封魏相國建城侯彭越為梁王,封地為魏故地,都於定陶。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即皇帝位,建立漢朝,是為漢高帝[52][53][54]。
田橫自刎
漢王劉邦消滅了項羽,立為皇帝,封彭越為梁王。田橫害怕被殺,就帶領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個小島之上。漢高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就平定了齊國,齊國的賢士大都依附於他,如今要讓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攬的話,以後恐怕難免有禍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橫之罪並且召他入朝,田橫卻辭謝說:「我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者酈生,現在我又聽說酈生的弟弟酈商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漢朝將領,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詔進京,請求您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呆在這海島上。」使者回來報告,漢高帝立刻下詔給衛尉酈商說:「齊王田橫將要到京,誰要敢動一下他的隨從人員,立刻滿門抄斬!」接著又派使者拿著符節把皇帝下詔指示酈商的情況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橫,並且說:「田橫若是來京,最大可以封為王,最小也可以封為侯;若是不來的話,將派軍隊加以誅滅。」田橫於是和他的兩個門客一塊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洛陽。在離洛陽三十里遠,有一個叫屍鄉的地方,這一天田橫等人來到此地驛站。田橫對漢使說:「作為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一新。」於是就住下來。田橫對他的門客說:「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而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人家的兄長,再與他的弟弟來並肩侍奉同一個主子,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於心就毫不羞愧嗎?再有,皇帝陛下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快馬飛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說完之後,就自刎了,命兩個門客手捧他的頭,跟隨使者飛馳入朝,奏知漢高帝。漢高帝說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從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個人接連為王,難道不是賢能的人嗎!」漢高帝忍不住為他流下了眼淚,然後拜田橫的兩個門客為都尉,並且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王的喪禮安葬了田橫。安葬完田橫之後,兩個門客在田橫墓旁挖了個洞,然後自刎,倒在洞裡,追隨田橫死去。漢高帝聽說此事之後,大為吃驚,認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才。漢高帝聽說田橫手下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又派使者召他們進京。進京之後,這五百門客聽到田橫已死,他們也都自殺。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橫兄弟確實是能夠得到賢士擁戴的人[55]。---恰似台灣王爺信仰-皇帝所封贈共三百六十位千歲- https://goo.gl/N0gn2L

齊國 (秦楚之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GmMo58


韓信暗渡陳倉 漢室得天下的第一步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4日, 2018
韓信率兵暗渡陳倉。(大紀元製圖)
公元前206年6月,漢中舉行了一場隆重而盛大的任命儀式,漢軍營長期空缺的大將軍終於有了確定人選。心思縝密的韓信成為劉邦進軍關中,進而謀取天下最倚重的國士。按照韓信的計畫,劉邦起兵的第一個目標,是三秦地區。
漢軍首先要確定的,是起兵的時機。足不出漢中的韓信,時刻關注著天下大勢。項羽分封天下時,由於封賞不公,一年之內就發生了叛亂。首先是齊相田榮自立為王,引發齊國內亂,緊接著魏地的彭越、趙地的陳餘響應,撼動項羽的霸主地位。項羽立即征討田榮,無暇關注劉邦,給了漢軍絕佳的反攻機會。
而如何衝出漢中,擊敗項羽分封的三位「秦王」,幾乎是漢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漢中與關中被秦嶺山脈阻隔,兩地間僅有幾條棧道相連,漢軍只有兩條路可選,即褒斜谷棧道和陳倉道。然而棧道不過是山間鑿孔架起的長橋,險要狹窄,既不便於大軍行進,道口還有兇悍的秦兵把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初,劉邦進入封地前,聽從謀士張良的計策,燒毀了褒斜谷棧道。一方面,劉邦能向項羽表明心跡,從此死守漢中,放鬆他的戒備;而且三秦守將也無法輕易進攻漢中,最大限度地保存漢軍實力。但同時,劉邦也把自己禁錮在漢中,想要東征比登天還難。
韓信像。(新唐人《笑談風雲》提供)
這些都難不倒兵仙韓信,反而巧用奇計化解所有難題,打下從軍以來漂亮的第一仗。他先派出樊噲、周勃兩路漢軍,大張旗鼓地修復燒毀的棧道,成功引起三秦王之一的章邯的注意。章邯以為漢軍將從褒斜道出兵,立刻調遣重兵防守住斜道口,而忽視了其他路線的防禦。
韓信見章邯中計,便率大軍從勉縣北上,沿陳倉道潛行進入軍事重鎮陳倉,相當於暗中繞到秦軍的後方。由於三秦軍隊中,章邯兵力最強,而章之兵力集中在褒斜道,導致陳倉幾乎成了一座空城。漢軍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輕鬆攻下陳倉。等到章邯恍然大悟,倉促率兵趕來救援時,明修棧道的兩支漢軍也前來會師。士氣高昂的漢軍三面夾擊,打敗秦軍,章邯兵敗自殺。
很快,司馬欣、董翳兩位秦王先後投降。從北出漢中到還定三秦,韓信僅用四個月的時間,勝戰之神速令人驚歎。
在韓信的指揮下,劉邦輕鬆奪回三秦,但項羽依然是天下最強的霸主,如果他此時率兵還擊,漢軍依然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面對漢軍奇襲三秦的又一場「叛亂」,項羽驚怒之下,猶豫著是否放棄攻齊而轉向滅漢。他身邊謀士、特別是范增,認為劉邦是威脅王位的最大敵人,不斷勸說項羽攻打劉邦。
劉邦麾下人才濟濟,更難得的是在危機之中能夠君臣同心。在緊要關頭,張良不失時機地送來一封密信。他告訴項羽,劉邦只想在關中稱王,並不敢爭天下;而田榮和彭越聯合叛楚才是最大的威脅,並附上一份「反書」。猜疑心重的項羽再次放過劉邦,專注於齊地戰爭。而劉邦趁此良機,擴展關中基業。這一切,都要感謝韓信的襄助。
這一仗是劉邦事業的轉折點,為漢室統一天下奠定基礎。這一仗,也作為經典戰例,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並總結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例收入《三十六計》。在今天,這八字又變成一句慣用的成語。韓信的智慧,不僅用於戰爭,也滲透日常生活的細節,讓我們永遠銘記著他的故事。(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