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契古契約/離婚“休妻”和“出妻/庚帖——見證150年前的喜帖/手印+腳印的時代/手腳並用 /道教手印 道教手印细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757A2


461018843_m  461018843_m (1)  

別迷戀一紙婚書,它有可能是張賣身契 - 歌穀穀 - https://goo.gl/3AZJMy


785459785458  

清代婚俗檔案:離婚男方按手印女方按腳印
古人用的庚帖
  古代婚禮
  借著“白色情人節”來臨,昨日蓉城又迎來新一波婚慶高潮。新人們向親友散發的鮮紅喜帖,雖然面積不大,但足以讓大家分享他們心中的甜蜜。那古人結婚時的“喜帖”又是什麼樣子呢?
  上月底,四川檔案館館藏巴縣(現重慶)衙門檔案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昨日,該館首次面向社會公佈巴縣檔案中涉及婚俗檔案的部分,其中不乏存世稀少的“庚帖”和“喜課”。雖歷經200多年曆史,這些只有方寸大小的清代“喜帖”卻講述著巴蜀人,乃至古代中國的婚慶習俗變遷。
  省檔案館首次對外公佈館藏清代婚俗檔案,清代民間結婚用的“庚帖”類似于現在的喜帖,結婚也要過六道程式。
  揭秘檔案背景
  幾十年的努力整理出11萬卷巴縣衙門檔案
  昨日,打開省檔案館擺放檔案的庫房,清代衙門檔案佔據了整整一層樓的三分之一。擱置檔案的書架高高挺立,幾乎可及天花板。徘徊在書架間,瀏覽著盒子上標注的年代,這麼多檔案該從哪看起?
  副研究館員陳翔介紹,巴縣衙門檔案剛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由於數量龐大,檔案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整理,經原西南博物院、川大歷史系、再到省檔案館幾代檔案人的努力,直到2000年初才整理完成。目前,省檔案館館藏的11萬餘卷巴縣衙門檔案中,涉及民俗的檔案達3000余卷,保存了180多年的古人“結婚喜帖”更屬於文物類的珍品。
  中華民族歷來都有“存史資政”的習慣,但由於舊時戰火頻繁,地方基層政府存世的檔案極為稀少。抗日戰爭期間,為躲避日機轟炸,巴縣檔案被緊急放置在重慶沙坪壩的一處破廟中。但由於缺乏保管、風吹日曬,不少檔案變成一堆堆難以分開的紙糊。更有部分檔案被乞丐取出燒燬,用作取暖。
  涉及到打官司婚俗檔案大多帶有悲劇色彩
  雖然此次公佈的清代“喜帖”喜慶味十足,但背後實際的婚姻生活卻並不美好。
  在一張道光八年訂立的檔案上,顯示出一場短命的婚姻:婚書訂立還未滿一個月,巴縣新娘陳呂氏即將與其訂婚的邱家告到巴縣衙門。巴縣衙門隨即開堂審理,發現陳呂氏原來的丈夫陳永順不但沒死,而且正是前夫因家貧將她“圖財嫁賣”。立下婚書後,邱家準備將陳呂氏帶回原籍江西完婚時,陳呂氏擔心邱家會再次將她“販賣”,故而告上衙門。
  陳翔說,目前館藏的巴縣衙門檔案中,婚俗檔案大部分都帶有悲劇色彩。這是因為這些檔案均為涉訟婚姻,相當於現在的打官司。“婚姻鬧到打官司的地步自然會有悲劇色彩。”陳翔說,我們不能單純根據這些檔案推斷封建社會裏的婚姻全是悲劇。
  古人結婚手續
  結婚6大步驟缺一不可
  翻開一份份泛黃的檔案冊,清代民間結婚用的“庚帖”和“喜課”,依舊充滿了喜慶色彩。在省檔案館首次刊出的“庚帖”上,雖距今180餘年的歷史,但其上紅色猶存,圖案清晰可辨。
  這張“庚帖”的右邊上部刻繪著正在行禮的一對新人,下面繪著5名觀禮嘉賓,翹首以盼。“庚帖”中間則用描金豎條方框,寫上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與其配對的另一張則寫有“天長地久”,一條長長的階梯上,新郎攜嬌妻沿梯而上。主婚人則立在梯級上端等待著婚禮的開始,整個庚帖中充滿了喜慶氣氛。
  陳翔說,傳統婚姻儀式歷來講究“六禮”,清代“六禮”衍化為“請庚、探問、報期(請期)、行盤、粧奩、迎娶”六道程式。其中,需要落在紙上的,只有“請庚”和“報期”。這個婚帖便是一種“請庚”,即男家與女家,互相留下對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是否相合後留下的憑證。而“請期”則是請人測算、挑選適宜舉行各項結婚儀式的吉日良辰和規矩、禁忌。其內容一般也要寫在紅紙上,並由男家告知女家,稱作“喜課”或“彩課”。“這個算得上當時的訂婚協議,看得出古人很看重緣分。”
點圖查看下一頁
道光年間,王德盛立“甘願休妻改嫁文約”,上面竟有腳印。
  離婚女方只能按腳印
  有結婚當然也有離婚,在一份道光年間的離婚檔案上,一個名叫王德盛的男子立出了“甘願休妻改嫁“的文約,原因竟是“年荒”讓他窮得養不活老婆。文約上同時提到,兩人離婚屬“夫妻友好協商”。但道光四年,名叫蒲洪福的男子則是以妻子“不守婦道,不孝公婆,不敬夫主”為由離婚。
  陳翔說,在中國古代,離婚一般都是男方提出的,而且分“休妻”和“出妻”之別。一般來說,休妻表明女方並無大的過錯,而“出妻”則是女方觸犯了“七齣之條”,是有大過錯的。
  奇怪的是,這兩份文約不但有當事人的手掌印,還有一個腳印。對此,陳翔推測,手印是男方的,腳印是女方的,因為古代男尊女卑。而且文約上有腳印必有手印,但有手印卻並不見得有腳印,這表明離婚由男方說了算,女方是否同意無關緊要。陳翔笑著說:“哪像現在,不少離婚都是由於女方看不慣男方提出的。”
  □新聞鏈結
  巴縣衙門檔案國記憶體量最大的清代地方政權檔案
  巴縣衙門檔案現存11,3020卷,是國內現存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清代縣級地方政權檔案,以其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被中外史學界譽為“文獻寶庫”。該檔案涵蓋內容極其豐富,在地方司法、民俗、科舉等學科領域中選任一個研究題材,均可找到大量的研究材料。其內含的原始憑證包括土地房產契約、行幫協議、婚約等等,幾乎涉及到民間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和層面。
  2月22日,經“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國家諮詢委員會會議審批,四川省有涼山彝族畢摩文獻和清代四川巴縣(即現在的重慶)民俗檔案文獻兩組檔案文獻進入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手印+腳印的時代/手腳並用 


200年前地契真品 十三行展出

2018-02-11 23:38聯合報 記者魏翊庭/新北報導
沒有印章的時代,交易如何立契呢?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展出200年前的地契真品...
沒有印章的時代,交易如何立契呢?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展出200年前的地契真品,以手印為契。 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以往印章不普及,交易如何立契?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展出200年前的地契真品,當時平埔族人在契約上蓋手掌為印。透過地契,可一窺當時經濟及社會現象。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館內典藏有西元1803年(清嘉慶8年)八里坌仔社(現八里頂罟里一帶)「給永佃墾批契」,上面有2個大大手印,空白處寫著「福手印甘愿」及「祿甘愿手印」,立契人是平埔族人阿福與阿祿。
館方指出,從地契內容可看出,阿福、阿祿缺錢無力購買種子,只好委託仲介,將土地轉移給漢人耕作。契約是漢人所擬,因當時平埔族人多無印鑑,雙方以蓋手掌印表示契約成立
契約中阿福和阿祿被署名「白番」,白番是清朝中期漢人對台灣原住民族的其中一種分類,指的是生活習慣幾乎與漢人一樣的原住民族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平埔族,另外地契註明用190佛面銀交易,指的是有人頭像的西班牙貨幣,當時民間流通有清朝硬幣、私人錢莊紙幣及西方銀幣。
十三行館長陳春蘭表示,地契內容呈現當時經濟及社會現象,藏有許多有趣社會風俗民情,不僅是地方社會史研究重要史料,也值得細細欣賞。即日起到6月3日館內首度展示實品地契,民眾能近距離感受200年前庶民生活樣貌。


IMG_1240

423136627_m

【秋惠文庫】~《林于昉醫師》典藏台灣歷史文物咖啡館 @ 這是阿婗的家!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KRxf1z

han-4

峰仔峙社道光二年社番阿申立胎借銀字
資料來源:謝繼昌主編,《凱達格蘭古文書》,台北:台大人類系,頁133。
內容說明:由於峰仔峙社社番阿申乏銀費用,故典口糧給承借人詹長興,得代價佛面銀76元,利銀每年谷13碩4斗, 該原住民應是不懂漢文,故以手印代簽名。

四百年來的淡水河流域 -- 「漢、番」關係 - https://goo.gl/e8Cu8E

b28a7f3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 https://goo.gl/fr1Z0v

lzz0981-0046-001-u  

數位典藏觀察室 » Blog Archive » 紙上的約定.歷史的追尋 - https://goo.gl/MmhPYe


IMG_1240  

一府二鹿「三新莊」!? 給新莊初心者的歷史課 │ 台北好玩|聽旅行 |聽有溫度的旅遊語音導覽。 - https://goo.gl/qugsVI


 

收藏古契約 黃俊賓 迷上家鄉史
tw.news.yahoo.comView Original

〔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下營報導〕從古契約看見家鄉史,下營區民黃俊賓愛收藏古契約,也樂於分享,茅港尾堡古契約複製版,十七日起將配合茅港尾堡天后宮內巡香活動展出,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歷史,珍愛這塊土地。

黃俊賓從小就對歷史文物感興趣,廿七年前離開下營到台南市區讀大學,有一次逛骨董店時,意外發現一張寫著「茅港尾保(堡)」的古契約,勾起無限鄉愁,從此愛上收藏古契約,迄今已有清咸豐、道光、同治等年代,二、三十張與茅港尾堡有關的古契約

「以前只知道有茅港尾,因為古契約,我對生長的地方更有認同感。」黃俊賓說,當時隻身離家到台南市讀書,畢業後即赴北部工作,家鄉的一事一物都會引起注意。從古契約中,可以看到下營的古地名,立契約人的家族榮衰,有時還會詳載買賣理由,或原主人為何賣?接手的人又為何轉賣等,可以想像當時的商業行為,相當有趣。

古契約中也可以看到行政區域劃分的改變,黃俊賓說,當時為「茅港尾堡下營庄」,茅港尾的行政區域大於下營,現在卻是「下營區茅港里」。

除了收藏、查詢文獻資料,黃俊賓也樂於分享,曾將古契約交由中研院拍照建檔,或提供文史工作室研究,他說,「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也許可以發現更多史實。」

最近他更提供五張茅港尾古地圖,給海墘營文化藝術基金會拍照複製,將於十七至廿七日,在茅港尾天后宮展出。


 

300年古文契約 見證台南生活樣貌
By 曹婷婷,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26日, 2017

「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展出300年來的財產賣契、典契。右圖為光緒年間一紙悔過書,一名奴婢被少爺性侵後,竟還被迫寫下自白認錯。(曹婷婷攝)

「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展出300年來的財產賣契、典契。右圖為光緒年間一紙悔過書,一名奴婢被少爺性侵後,竟還被迫寫下自白認錯。(曹婷婷攝)
一紙契約,看盡百年來庶民生活常態。橫跨清康熙年間至日治時期的典契、人身契約等古文書看似艱澀,台南市文化局顛覆一般觀感,透過展覽將它們化身成故事, 29日起在鄭成功文物館展出「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

台南市文化局主辦「2017鄭成功祭典暨開臺356周年系列活動」,局長葉澤山說,今年循例於延平郡王祠舉辦鄭成功開臺356周年中樞祭典,29日上午9時首度由市長賴清德擔任主祭、金門縣祕書長林德恭陪祭,每年鄭成功祭典也同步配合推出展覽,增加活動可看度。

葉澤山說,前年整理鄭成功文物發現眾多古文書,決定策畫一場古文書展覽,他強調,台灣從荷蘭時期開始有文字紀錄,保存較多文字仍以官方文獻為主,想要了解當時社會氛圍,則須倚賴這些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契約。

他舉例,台南古地名多已難考證,古地契記載當時地名有利於研究,且有助於爬梳幾百年前生活樣貌,如清光緒21年發行護照,乃因台灣民主國成立前夕,台灣官員急著返回大陸;也有奴婢遭少爺性侵、署名甘願受處分的血淚契約等,透過近300件文物蘊藏故事,帶領大家重回300年前台南。

古文書收藏家提供《清光緒21年義民左右連保證》,是乙未年台灣割讓日本後,劉永福發給民眾提供官方辨識證件,可窺見當時府城風聲鶴唳。收藏家也提供益聲商店傳世「康熙54年店契古文書」,是目前已知現存「府城第一契」。

direct (91)  


 

查某人,菜籽命—人身關係文書中的臺灣女性

……臺地風俗,婢長不嫁,或畜之於家,或轉鬻他人,終身老役,死而後已!或櫻桃花發,漫許白頭聚首之歡;洎乎犬馬力衰,空慘赤腳、無齒之態。或父子不知而聚麀;或兄弟交迷而薦寢;或姤妻鞭撻以傷生,或嬌妾爭寵而搆釁;或日引月長,遂生孽種:無論名分,不明血脈誰是。或流入娼家,或賣之越府,致使生為無依之人,死為無託之鬼。……

道光20年(1840)臺灣道姚瑩〈錮婢積習示禁碑記〉

 

姚瑩的〈錮婢積習示禁碑記〉顯現了傳統女性被賣為婢,終身勞役事主,無法走入婚姻於夫家取得永居之地,死後不是子孫香火奉祀的對象,而是無所依歸的鬼魂。傳統女性在呱呱落地之後直到走入婚姻之前,在與男性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功能對照之下,若遇家庭經濟困頓,往往成為優先犧牲的對象,被賣為婢。圖1的婢女僱傭文契,是民國37年(1948)6月30日新竹後龍的解進寶因家貧將10歲的三女解月給魏家為婢。由內容可知,解月需在魏家工作10年,總工資為舊臺幣28,000元。即使到了戰後,賣女為婢的現象依然存在。

:1948年解進寶立婢女僱傭文契
圖1:1948年解進寶立婢女僱傭文契。(檔案來源:苗栗後龍魏家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一紙紙的人身關係文書,展現的是傳統臺灣女性未婚與已婚兩個人生階段的縮影。人身關係文書包含婚姻、人身買賣契約等,立契人主要是與當事人關係密切的親族長輩,如父母、伯叔等。婚姻對於女性而言,是在生時與死後取得永居之所的重要關鍵,故與臺灣傳統女性相關的人身關係文書,內容除了包含女性未婚前遭遇的人身買賣,走入婚姻則產生了庚書、贖身、招贅等文書,形式上多以紅色、黃色的紙張或布匹書寫。

圖2為記錄個人生辰時間的庚書,或稱庚帖;內容「坤造」二字,顯示為女方的庚書。一般在決定婚配前,女家會先將庚書交給男方,由其尊長焚香告神,置清水一碗於神座側,如無蟲蛾入水為吉;三日內家中平安,如無傷煞雞犬、毀壞器物事情,即認為吉兆。爾後,才由女家卜男子庚書,如係相配,才決定辦理訂婚事宜。

范氏庚書。
圖2:范氏庚書。(檔案來源:新竹湖口黃家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3為同治13年(1874)10月朱雙桂立承招贅婚字。黃色契紙上書寫朱雙桂入贅張家,與張桂享夫婦先前所娶的林氏婚配,日後若有生兒育女,除了長子需歸張姓,其餘的子女歸朱姓,若僅生一子,則需繼承張、朱兩姓宗祧。此外,還需料理張桂享夫婦生時奉養與死後喪葬事宜。文末以「百年偕老」騎縫字,期望兩人婚姻美滿,雙方各執一紙為憑。傳統社會的婚姻關係,往往不因愛情而產生。婚姻的目的不在於個人的愛情有所歸,而是為了家庭的延續工作。女性除了藉由傳統的嫁娶婚走入婚姻,為了因應父家或夫家的期待,有時需以「小娶」的方式達成傳宗接代的目標。

1874年朱雙桂立承招贅婚字
圖3:1874年朱雙桂立承招贅婚字。(檔案來源:新竹關西地區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走入婚姻的女性若遇夫死,又無生養子女與遭遇夫家經濟狀況不佳等情況下,便如圖4的契約所示,需由夫家備銀贖身。圖4為婆婆陳鍾氏於次子患病過世後,在「母媳相商」後作主,於光緒7年(1881)1月立契,由次媳鄭順妹的父親鄭慶良以「贖身銀」50大員為代價,贖回女兒的人身自由。

:1881年陳鍾氏立贖身字
圖4:1881年陳鍾氏立贖身字。(檔案來源:新竹關西地區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查某人,菜籽命」即傳統女性由出生到死亡必須聽從命運安排,就像菜籽一樣,飄到哪裡就落在哪裡,必須隨遇而安。以上的人身關係文書,展現了傳統女性遵循並流轉於「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生命模式,一生皆以身旁男性的期望與作為為依歸,不論是被賣為婢勞役老死,還是如願走入婚姻,被宰制於生兒育女與傳宗接代,以求能在死後於神主牌上取得一席之地接受祭祀。若婚後夫死,也無子可靠之時,還需由父家付費贖回自由之身。珍貴的是,對照傳統女性的命運,今日的臺灣社會雖對女性仍有傳統期待,但女性已掌握遠較以往更多的自主權,至少有能力脫離依附者,成為獨立而有尊嚴存在的個體。

流轉年華 -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 https://goo.gl/y0gEr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