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星掌祿位 幸運指數超高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日, 2018
文昌星五行屬木,對應巽卦之居,也被稱為「文曲星」,都是智慧和才華的代表。文昌星的幸運指數之所以這麼高的原因,是因為主掌「祿位」,亦即官祿、財祿、食祿、福祿………之星。
2018戊戌狗年的文昌星飛臨正南方,而這個方位正巧是今年的「生氣旺方」,於是今年的文昌位是非常值得用心布局的。陶文堅持自然是最好的風水,對於文昌星的風水布局當然會以自然素材優先。
文昌星五行屬木,因此最喜相生的水星,只是正南方在目前的「元運」中,並不適合置水,不過可以使用具有水意含的物件,例如懸掛海洋、小橋流水、海豚、山水……等,讓人心曠神怡的畫作。
綠色盆栽自然也是文昌星的最愛,福祿樹和發財樹是最多人的選項,不過陶文建議擺放具有「發財」和「福氣」意含的紫色蝴蝶蘭和文昌燈,既活絡了文昌星,同時也讓福氣旺旺來。
另外,亦可擺放佛教七寶之一的黑曜石(礦石、雕飾皆可),再加上一個聚寶盆,則催旺智慧、人緣、業務、生意財利的能量磁場,易如反掌。
-----------------------------


七寶指人間最寶貴的七種寶物[1],不同佛經對其內容說法不同.金、銀、琉璃、硨磲、瑪瑙是公認的,其他二寶有說是琥珀、珊瑚,有的說是真珠、玫瑰,還有說是玻璃的。
在經典中七寶另有其他之意涵。其一:《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如轉輪王具足七寶。云何為七。所謂大觀察故大隨順故。大智慧故大精進故。大方便故大證悟故大事業故。大觀察者菩薩摩訶薩。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於一剎那悟一切法實相現前。大隨順者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智大定大悲利益自他故。大智慧者菩薩摩訶薩。見真實相我法皆空。大精進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大悲萬行能成辦故。大方便者菩薩摩訶薩。得平等忍不住生死不證涅槃。大證悟者菩薩摩訶薩。證力無畏不共佛法。無量無邊大功德故。大事業者菩薩摩訶薩。於生死中得大菩提。成就圓滿恆沙萬億佛事業故。具足如是七種勝法而為法王。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善巧智。」[2]
其二:《長阿含經》:「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寶具足。一者金輪寶。二者白象寶。三者紺馬寶。四者神珠寶。五者玉女寶。六者居士寶。七者主兵寶。」[3][4] [5]
七寶是供修行的聖物,有以下功用: 蜜蠟(琥珀):具有驅邪定魂的能力。 硨磲:可消災解厄,除惡聚靈,庇佑子孫,鎮心安神之功。 珊瑚:防止災禍,增智慧,結佛緣。 琉璃(水晶):潔淨心身,人石通靈,具有保護的用途,幫助開啟脈輪。 珍珠:平靜心靈,開悟大智。 金:多用來做成佛像和神殿,具有増益的效果。 銀:息災,定神。
--------------------------
佛教七寶,指七種珍寶,又稱七珍 
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玄奘譯《稱讚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真珠、玫瑰;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渠、赤珠、瑪瑙。 
同一本經書,不同歷史時期所譯的不同版本中,所說七寶也不同,以《無量壽經》為例,將漢代版本的七寶為金、銀、琉璃、水精、車渠、珊瑚、琥珀;曹魏時期版本所載七寶為紫金、白銀、琉璃、水精、硨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璃、頗梨、硨磲、真珠、琥珀。 
藏傳佛教中的七寶為紅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 
所以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下面介紹主要幾種: 
(1)金︰指黃金,又稱為紫金。梵名蘇伐刺那(修跋拏),譯為妙色或好色。佛典在讚歎佛身端嚴時,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語。《翻譯名義集》卷三引真諦之釋,舉出金之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淨、我、樂四德耳。金多用於寺院殿堂、法器、佛像、佛具。 
(2)銀︰指白銀。是最廉價的貴金屬,佛教認為銀所呈現出的光與色都具有息災的能力,所以銀被廣泛用於飾物。
(3)琉璃︰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鞞頭黎等。譯為『青色寶』或『不遠』。是一種類似玉的寶石。中國、日`本常有人誤以為是有色玻璃。此詞古來多作『流離』。《慧琳音義》卷一:『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髻珠雲是此寶,天生神物,非是人間煉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 
(4)玻璃︰指水晶。又作薩頗胝迦、颯頗置加、塞頗胝迦、頗梨等。《慧琳音義》卷四:『古譯雲是水精,此說非也,雖類水晶,乃有紫白紅碧四色差別,瑩淨通明寶中最上。紅碧最珍,紫白其次,如好光明砂,淨無瑕點,雲是千年冰化作者謬說也。』 
(5)硨磲:一種生活在深海裡的軟體動物的貝殼,也可能是白珊瑚。梵音牟娑落揭拉婆。《法華經玄贊》卷二(末)云:『車渠梵雲牟娑洛揭婆,青白間色。』硨磲在藏傳佛教中是高級的聖物。 
(6)赤珠:即赤真珠,所見實物一般為紅珊瑚珠。《大智度論》卷十云:『真珠出魚腹中、竹中、蛇腦中。』《佛地經論》卷一云:『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則指珠之稍帶赤色者。純赤色之真珠極其難得。通常用紅珊瑚珠代替赤珠。 
(7)碼瑙:此物並非今人所稱之碼瑙,而是翠綠玉或帶有深綠色光輝的寶石。 
(8)琥珀:琥珀、蜜蠟從地質學上說是同一種東西,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蠟。蜜蠟在藏傳佛教尤其重視它,用來做念珠和護身符,有強大的辟邪趨吉功效,黃色蜜蠟還可以催財旺財。 
(9)珍珠:珍珠是珍珠貝分泌的膠汁狀炭酸鈣化合物包裹異物而形成的。以大而圓為貴,一般做念珠、項鏈。 
(10)珊瑚: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一種有機石灰質方解石。佛教中一般用紅珊瑚。 
(11)紅玉髓:紅玉髓是一種橙色至紅色的半透明玉髓,其中的紅色是由於鐵氧化物造成的。過去由於紅玉髓硬度高,不易加工而名貴少見,目前由於科技發達而且紅玉髓礦產豐富,因而屬於一種低價格的寶石 
七寶雖然寶貴,但是最寶貴的還是對佛的正信,對佛法的宣揚,佛經常常說即使有人拿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佈施,也沒有宣揚佛的一句偈得到的福報大,所以這些身外之物,還是不要太注重為好。 
關於「七寶」,各個經典所說的略有不同,般若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法華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阿彌陀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
不管哪部經典的七寶,有一個共同處,那就是用來表法的,而非裝飾意義上的作用。 
◆ 七寶 七種珍寶。<一>又稱七珍。指世間七種珍貴之寶玉。諸經說法不一,阿彌陀經、大智度論卷十等謂七寶即:(一)金。(二)銀。(三)琉璃,又作琉璃、毘琉璃、吠琉璃等。屬青玉類。(四)頗梨,又作頗胝迦,意譯作水精(晶)。指赤、白等之水晶。(五)車渠,又作硨磲。經常與碼瑙混同,概指大蛤或白珊瑚之類。(六)赤珠,又稱赤真珠。(七)碼瑙,深綠色之玉,但異於後世所稱之碼瑙。法華經卷四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為七寶。 <二>總稱轉輪聖王所擁有之七種寶。即: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又稱主藏寶)與主兵臣寶(將軍)。 
-------------------------------
佛教以七種寶石為珍寶,世人稱其為“佛教七寶”。手串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佛教七寶”,大街小巷已蔚然成風。然而不常為人知的是,這七種珍寶其實也代表著七位菩薩的神力
珍珠
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珍珠貝通過辛苦的孕育才能得到一顆完美的珍珠。傳說中珍珠是海中鮫人唱月時滾落的淚珠,頗有神秘色彩。珍珠色澤溫潤,形態優美。每一顆珍珠表面都有隱約可見的暈彩珠光,這股捉摸不透的神秘韻味和典雅氣質,與東方女性的優雅含蓄如出一轍。佩戴珍珠有延年益壽和美容的功效,而且珍珠利於肝,肝中藏魂,可以安神定魂,還能明目清肝。
觀音菩薩:慈悲普度,平安吉祥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是觀察民間聲音疾苦、普度眾生的慈悲之佛。觀音菩薩於南海修煉,而南海是珍珠盛地,以至於珍珠都具有觀音菩薩的神力,可以保佑佩戴者吉祥平安,不生禍事。
瑪瑙
瑪瑙瑰麗堅硬,顏色美麗,自古就有美麗、吉祥、富貴的美意。尤其是南紅瑪瑙,質地細膩、油潤,散發著溫潤與凝重的美感,其顏色紅豔,豔而不俗,讓佩戴者神采飛揚。古人用南紅瑪瑙入藥,磨成粉末涂在流血的傷處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在長期佩戴中,南紅和人體摩擦產生按摩作用,能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活膚養顏。南紅對消化系統、腸胃都有調理作用,也可以平衡正負能量,消除精神緊張與壓力。
文殊菩薩:耳聰目明,智慧敏捷
文殊菩薩是佛教中才思敏捷、智慧無邊的一位,而瑪瑙即是代表文殊菩薩的力量。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願,以期眾生可以擁有無私的念頭,永遠將大眾利益置於首位。南紅瑪瑙也擁有無私奉獻和救人於苦難的寓意。
硨磲
硨磲是一種海中珍貴貝殼,潔白如玉,性寒無毒。它與珍珠的成分接近,將硨磲磨成粉也有與珍珠粉類似的功效,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防止骨質疏松。經長期配戴可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如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等。硨磲同時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護身健體、延年益壽,藏傳佛教更視之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硨磲既是飾品同時也是一味中藥,佩戴硨磲飾品對身心都有好的功效。
光明菩薩:佛光普照、養生休心
光明菩薩修煉成佛之前本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她的善良和大德令其參悟了佛法。而硨磲就代表光明菩薩,修養人的心性,使人豁達仁厚,永受佛光的照耀。
琥珀
琥珀是4000萬年前的松脂化石,具有洪荒的神力,也是一種有機寶石。琥珀可以明心智、安五髒,是一種安定人心、增強定力,同於也保佑家宅、防止禍事臨門的寶石。琥珀含有一種乙醚油質,可穿過皮膚幫助血液循環,治療肌肉關節的疼痛與緊張,可醒腦,治輕微的割傷、蚊蟲咬傷。此外,因琥珀含有極微小的琥珀粒子,容易與皮膚接觸形成保護膜,是很好的美容品。佩帶琥珀還有辟邪保身的功能。
地藏菩薩:家室永安,杜絕邪魅
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為民眾熟知的菩薩之一,他曾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為度盡眾生而永駐地府,而琥珀就是地藏菩薩在凡間的神力化身。琥珀會保佑家庭的安寧長久,杜絕邪魅,避免災難。
珊瑚
佛教尤其推崇有機寶石,珊瑚也是有機寶石之一。它特有的紅色,鮮活靈動,光澤豔麗,溫潤可人。珊瑚不僅可以明目、止嘔吐腹瀉、化痰止咳,還有招財進寶和增進人緣的功效,亦可以用來供佛靈修。
普賢菩薩:仁善正義,真理不失
珊瑚是普賢菩薩的神力代表。珊瑚的赤紅顏色純正無比,代表著真理和仁善,佩戴珊瑚更能幫助你永遠接近真理。
琉璃
琉璃是中國古代文化與高超現代技藝的結合,流光溢彩,瑰麗錦繡。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燒制而成,其工藝繁復,需數十道工序,且以手工為主。因其“火裡來,水裡去”的工藝特點,佛教認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經典中,都將“形神如琉璃”視為佛家修養的最高境界。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佩戴琉璃可以得到三種福緣:祛病、堅毅、智慧的靈感。
藥王菩薩:暖身安魂,不生疾病
琉璃代表藥王菩薩的神力,可以保佑人血氣充裕,不侵邪風,還能安定家宅、定魂安神,少生疾病,不生惡疾。
水晶
水晶具有特殊的光學效應,經過切割雕琢以後能夠折射光線,折射的光刺激到人體穴位,就有理療的作用。不同顏色的水晶折光情況也各自迥異,所以有不同的效果。白水晶有聚焦、集中、擴大記憶的功能,是所有能量的綜合體,稱晶王。可鎮宅、辟邪、擋煞,淨化全身,去除病氣,趨吉開運。紫水晶是能量最強的水晶之一。她是愛情石,增添魅力,守護愛情;是智慧石,開發智慧,幫助思考;是社交石,左右逢源,常遇貴人;是風水石,聚氣聚財, 避邪驅凶。黃水晶屬理智體,增強個人自信,聚財、主偏財運,常帶給人意外之財,屬財富水晶。有助於心境情緒平緩,強化肝腸胃及消化器官,尤治胃寒。
大自在菩薩:隨心自在,不沾煩惱
水晶代表了大自在菩薩的神力。大自在菩薩是與釋迦牟尼一起飛升的大佛,相傳他手拿屠刀,轉斬殺一切邪魅病灶,維護正義光明。傳說他手中的利刃就是用水晶制成。
現在,你知道你受哪位菩薩保佑了嗎?
佛教七寶分別代表七位菩薩的神力,你知道嗎? - COCOHK - https://goo.gl/F4CENk
-----------------------------
佛教以七種寶石為珍寶,世人稱其為佛教七寶。然而不常為人知的是,其實這七種珍寶其實也代表七菩提位,即是七位菩薩的神力。
「珍珠 」
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珍珠貝通過辛苦的孕育才能得到一顆完美的珍珠。傳說是海中鮫人唱月時滾落的淚珠,頗有幾分神秘色彩。佩戴珍珠有美容的功效,而且珍珠利於肝,肝中藏魂,珍珠可以安神定魂,此外還有還能明目清肝。
觀音菩薩:慈悲普渡;平安吉祥
觀音菩薩從字面的解釋就是觀察民間聲音、疾苦,普度眾生的慈悲之佛。想穿觀音菩薩於南海修煉,而南海是珍珠盛地,以至於珍珠都具有觀音菩薩的神力,可以保佑佩戴者吉祥平安,不生禍事。
「瑪瑙」
瑪瑙瑰麗堅硬,顏色美麗。自古就有美麗、吉祥、富貴的美意。尤其是南紅瑪瑙,因其溫暖的顏色和溫潤的質地為人喜愛。紅瑪瑙可以暖身補血,對消化系統、腸胃脆弱者尤其有益。
藥王菩薩:暖身安魂;不生疾病
紅瑪瑙代表著藥王菩薩的神力,可以保佑人血氣充裕,不侵邪風。而且還能安定家宅、定魂安神,少生疾病,不生惡疾。
「硨磲」
硨磲是一種海中珍貴貝殼,潔白如玉,性寒無毒。硨磲有治療失眠、修養心性,調節人的心理疾病的作用。佩戴硨磲還能防止人體老花,永葆青春。
光明菩薩:佛光普照,養生修心
光明菩薩修煉成佛之前本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她的善良和大德令其參悟了佛法。而硨磲就代表光明菩薩,修養人的心性,使人豁達仁厚,永受佛光的照耀。
「琥珀」
琥珀是4000萬年前的松脂化石,具有洪荒的神力,也是一種有機寶石。琥珀可以明心智、安五臟,是一種安定人心、增強定力,同於也保佑家宅、防止禍事臨門的寶石。
地藏菩薩:家室永安;杜絕邪魅
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為民眾熟知的菩薩之一,他曾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為度盡眾生而永駐地府,而琥珀就是地藏菩薩在凡間的神力化身。琥珀會保佑家庭的安寧長久,杜絕邪魅,避免災難。
「珊瑚」
佛教尤其推崇有機寶石,珊瑚也是有機寶石之一。佛經中珊瑚又名赤珠,這樣描寫:「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意思即是佛經傳說中珊瑚是海中赤龍腹中所生。而珊瑚本來就有明目、止嘔吐腹瀉、化痰止咳等神奇功效。
普賢菩薩:仁善正義,真理不失
珊瑚是普賢菩薩的神力代表。珊瑚的赤紅顏色純正無比,代表著真理和仁善,佩戴珊瑚更能幫助你永遠接近真理。
「琉璃」
琉璃是中國古代文化與高超現代技藝的結合,流光溢彩,瑰麗錦繡。琉璃在佛教中可以消災避難,佩戴琉璃可以得到三種福緣:祛病、堅毅、智慧的靈感。
文殊菩薩:耳聰目明,智慧敏捷
文殊菩薩是佛教中才思敏捷、智慧無邊的一位,而琉璃即是代表文殊菩薩的力量。琉璃的通透冰澈象征了清醒的頭腦和絕頂智慧,因為求學之人非常適合佩戴琉璃。
「水晶」
水晶具有特殊的光學效應,水晶有三個方向的廣州,經過切割雕琢以後能夠折射光線,折射的光刺激到人體穴位,就有理療的作用。而且不同顏色的水晶折光情況也各自迥異,所以有不同的效果。
大自在菩薩:隨心自在,不沾煩惱
水晶代表了大自在菩薩的神力。大自在菩薩是與釋迦牟尼一起飛升的大佛,相傳他手拿屠刀,轉斬殺一切邪魅病灶,維護正義光明。傳說他手中的利刃就是用水晶制成。你戴的七寶,代表了佛教哪位菩薩的神力-微信上的中國 - https://goo.gl/w6mofd
-------------------------------
你說你信佛!但你真的懂佛教七寶嗎?
2015/08/14 來源:範文藝
如今,信佛的人們越來越多了,佛教七寶也漸漸被人們所熟知!但有多少人真的懂佛教七寶呢?七寶並不是七種寶貝,而是泛指各種珍寶。般若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法華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阿彌陀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無量壽經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瑪瑙、硨磲,指代各種珍寶。
七寶象徵著高尚、純潔、堅毅、安詳、富足、康健和圓滿,又代表著覺悟和智慧。用七寶供佛可獲無量功德。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下面介紹主要8種:
第一,金。是指黃金。金多用於寺院殿堂、法器、佛像、佛具。金代表一種健康,許多請回家的菩薩要鑄金身,表示"金身護體,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長壽之意。
第二,銀。是指白銀。是最廉價的貴金屬,佛教認為銀所呈現出的光與色都具有息災的能力,所以銀被廣泛用於飾物。銀同樣也代表健康長壽同時銀還是避邪之物,銀代表著"佛祖"的光芒,剛出生的小孩帶銀飾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
第三,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中國五大名器」之首。採用彩色人造水晶燒制而成的琉璃佛像,其工藝繁複,需數十道工序,且以手工為主。因其「火里來,水裡去」的工藝特點,佛教認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經典中,都將「形神如琉璃」視為是佛家修養的最高境界。
第四,硨磲。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硨磲在當今流行的「佛教七寶」中,列驅邪避凶的首位。硨磲所含的微量元素能穩定情緒、去除雜念、使脾氣暴躁的信徒消除煩惱、調養身心平衡。
第五,珍珠。珍珠並非是天然寶石,它生成於某些貝(蚌)中且未能排除時,它的細胞膜就會分泌出珍珠質液,將外來異物一層層地不斷包裹起來,久而成珠。在印度及藏傳佛教中多派認為珍珠是唯一從肉體中生長出來的珍寶,將珍珠作為貼身的佩戴物;可以與過去佛、未來佛相通,祈福 賜福、保佑平安。
第六,瑪瑙。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當有層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自古以來一直被當為辟邪物、護身符使用,象徵友善的愛心和希望,有助於消除壓力、疲勞、濁氣等負性能量。
第七,琥珀。天然琥珀是世界中的潔凈物之首,琥珀由多種天然植物分泌而成,佛家歷來注重保護生靈萬物。並食以素羹淡飯,世間萬物之中以生物鏈中最為低端的植物的精華琥珀為貴,他們盛讚琥珀生生衍衍所具有的祥和之氣,認為其為自然萬物中的潔凈之物,是敬佛修身的首選吉祥之物。所以出家人不僅喜歡用琥珀製作的佛珠,而且還通常用l08粒、72粒和l8粒琥珀珠串成佛珠、項鍊和手串等佩戴在身,一邊用手撫捻,一邊誦經打坐。
第八,紅珊瑚。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而紅珊瑚只生長在三大海峽(台灣海峽、日本海峽、波羅地海峽),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紅珊瑚極為珍貴。紅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所以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
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 七寶雖然寶貴,但是最寶貴的還是一顆虔心念佛的心!
佛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87z6gQ.html
-----------------------------------
佛教中的七寶指的是哪幾種寶石?
2016-08-31 由 礦易幫 發表于文化
同一本經書,不同歷史時期所譯的不同版本中,所說七寶也不同,以《無量壽經》為例,漢代版本的七寶為金、銀、琉璃、水晶、硨磲(也叫車渠)、珊瑚、琥珀;曹魏時期版本所載七寶為紫金、白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璃、頗梨、硨磲、珍珠、琥珀。玄奘譯《稱讚凈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紅竹石)而藏傳佛教中的七寶則為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所以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
佛教七寶蓄納了佛家凈土的光明與智慧,其蘊育著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 七寶還有另一個含義,表七菩提分。
1.琥珀
在佛教中有「戒、定、慧」三學,人在戒除在塵世間的煩惱才會增加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後就會有心如止水般的明靜,當人安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對世間的萬事萬物有判斷是非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琥珀是一種名貴的藥材,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琥珀可以寧心神,安五臟、明心緒,定神魄。它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學相對應,用琥珀修持可以幫助人產生定力,而且它是佛教中的七寶之一,是佛教中為修行的人加持賜福的寶物。佛和菩薩都是為人除災去難的,琥珀也是佛賜給人的一種禮物,讓它了卻人心裡和身體的病苦。 琥珀是經過了千百萬年蘊育而成的寶石,用琥珀作為佛教七寶之一,也是為了說明要想得到佛的真傳,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要經得起考驗才能漸漸開悟。
2.硨磲
佛教界中,所謂硨磲者,指深青或紫色的礦石或玉石,代表石類中的某種珍寶之意,並非殺生取殼作為念珠或供養佛菩薩之物品。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
3.赤珠
即赤真珠,所見實物一般為紅珊瑚珠。《大智度論》卷十云:『真珠出魚腹中、竹中、蛇腦中。』《佛地經論》卷一云:『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則指珠之稍帶赤色者。純赤色之真珠極其難得。通常用紅珊瑚珠代替赤珠。
4.瑪瑙
瑪瑙傳說愛和美的的女神阿佛洛狄,躺在樹蔭下熟睡時,她的兒子愛神厄洛斯,偷偷的把她閃閃發光的指甲剪下來,並歡天喜地拿著指甲飛上了天空。飛到空中的厄洛斯,一不小心把指甲弄掉了,而掉落到地上的指甲變成了石頭,就是瑪瑙。因此有人認為擁有瑪瑙,可以強化愛情,調整自己與愛人之間的感情。在日本的神話中,玉祖櫛明玉命獻給天照大神的,就是一塊月牙形的綠瑪瑙,這也是日本三種神器之一。
5.蜜蠟
自古以來,蜜蠟深受世界各地之皇室、貴族、藏家、百姓的鐘愛,它不只被當做手飾,頸飾等裝飾品,更因為具有神秘的力量而獲一致的讚揚推崇。它是歷代皇族所採用的飾物與宗教之加持聖物,令佩戴者與珍藏家得到無比的幸運和財富。 蜜蠟於本世紀已經掀起全球收藏熱潮,價值不斷攀升。蜜蠟的質感和彩艷魅力,足以媲美鑽石和翡翠,它的神秘力量和靈性,卻是其他珠寶所不具備的,可謂最美麗和珍貴的珠寶。
6.孔雀石
孔雀石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而獲得如此美麗的名字。孔雀石產於銅的硫化物礦床氧化帶,常與其它含銅礦物共生(藍銅礦、輝銅礦、赤銅礦、自然銅等)。世界著名產地有尚比亞、澳大利亞、納米比亞、俄羅斯、薩伊美國等地區。中國主要產於廣東陽春和贛西北。 孔雀石,一是種脆弱但漂亮的石頭,有「妻子幸福」的寓意。綠是最正、最濃的綠。綠的孔雀石,雖然不具備珠寶的光澤,卻有種獨一無二的高雅氣質。
7.綠松石
美國的印第安人認為綠松石是大海和藍天的精靈,會給遠征的人帶來吉祥和好運,被譽為成功幸運之石,是神力的象徵。世界上許多少數民族視它為神的禮物。
佩戴綠松石首飾時,最好和化妝品、香水等物品保持距離,以免損壞寶石首飾。因綠松石多孔隙,注意鑑別時避免用重液測密度,因為三溴甲烷、二碘甲烷會使綠松石變色。綠松石顏色嬌嫩,怕污染,應避免與茶水、肥皂水、油污、鐵鏽和酒精等接觸,以防順孔隙滲入寶石後變色。綠松石怕高溫,不能直接火烤和陽光直射,以免褪色、炸裂、乾裂。綠松石硬度小、性脆,戒與其它硬物磕碰,佩戴時也應引起注意。
8.月光石
古時候,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就認為佩戴月光石能給人帶來好運,並能喚醒心上人的溫柔感情,給人以力量,憧憬美好的未來。在現代,許多國家把月光石與珍珠、變石一起定為「六月誕生石」,象徵健康、富貴和長壽。加工粗糙形狀切磨不好的月光石,價值大大降低。佩戴月光石應注意具有最佳的光學效應。
9.珍珠
珍珠和合浦生態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自古以來一直被人們視做奇珍,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的研究證明,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珍珠。我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產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爾雅》、《周易》中也都記載了有關珍珠的內容。珍珠按照成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貝、蚌的體內自然形成的珍珠;習慣上人們把珍珠又分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種類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產出的珍珠。我國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產於華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鄉。珍珠有白色系、紅色系、黃色系、深色系和雜色系五種,多數不透明。珍珠的形態以正圓形為最好,古時候人們把天然正圓形的珍珠稱為走盤珠。珍珠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並稱我國古代傳統「四寶」。現在,以渭塘的珍珠最有名。
10.金銀
在阿彌陀佛如來常駐凈土西方極樂世界中有「七寶」,第一「寶」就是金銀,金代表一種健康,許多請回家的菩薩要鑄金身,表示「金身護體,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長壽之意,銀同樣也代表健康長壽同時銀還是避邪之物,銀代表著「佛祖」的光芒,剛出生的小孩帶銀飾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此外金有旺財的意思,如果是許了願給菩薩,靈驗後要給菩薩鍍金身,這裡有「真金不怕火煉」一說。
11.水晶
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 「 千年之冰所化 」 。唐代詩人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寫道:「 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 」。水玉一詞最早頻繁出於《山海經》:「 又東三百里,日堂庭之山 …… 多水玉 」;「 丹山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水玉 」;「 逐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中多水玉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 「 水玉磊河 」 。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 「 其瑩如水,其堅如玉 」 的質地。
12.珊瑚
紅珊瑚營群體生活。個體直徑一般為0.5mm~2cm,每個個體具8個羽狀觸手。隔膜8個不成對,隔膜肌向腹生長,隔膜絲單葉狀。僅有一個口道溝,位於腹面。骨骼多在體內,或由體內發生後伸向體表。具有鈣質中軸骨,呈樹狀分枝,但不在一個平面上,骨骼呈淡粉紅色至深紅色。除中軸骨外,均有鈣質骨針分布在中膠層中,常與造礁珊瑚生活在一起。骨骼質地堅密、色澤鮮艷,常作寶石或雕刻材料,生長在溫度高於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古代皇帝的朝珠即由紅珊瑚製成;也可入藥,有定驚明目之功效。由於大量開採,數量急劇減少,所以極為珍貴,深的收藏者的喜愛。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6o4g8v.html


以為自己相當幸運地連番得標,花費新台幣約32萬元購得數個A貨玉石、翡翠,不料到貨後發現全是贗品,報案後警方追查,連同男子在內的255人群組中,其餘254人全都是騙子。受害人起初只有觀看其他成員競標,但後來發現有人以低價標得不斐玉石,開始投入競標。 https://goo.gl/ofotBD


藍田日暖玉生煙---玉是佛教七寶之一,于闐又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首站,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聯繫,妙不可言
更新: 2019-06-12 5:27 PM       標籤: 藍田日暖玉生煙, 于闐, 于海心
五代十國時期,平居晦遠行到了于闐,記錄了神話一般的于闐產玉的情景。
那時的于闐盛產玉,多到什麼程度呢?人家叫撈玉,直接去河裡撈就行了,那裡的河就叫玉河。中原撈魚,于闐撈玉,聽起來像個童話,可這是真實的歷史。
翡翠(硬玉的一種)。(Rich Jade富御提供)
于闐的玉出自玉河,即產玉的河。
玉河在於闐城外,源自崑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於闐界牛頭山分為三條河,一條白玉河在城東三十里;一條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一條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里。三條玉河每條又分為五條,這些河流雖起源自同一條河,但是河裡的玉隨地而變,所以顏色不同。每年黃曆五、六月河水暴漲,玉就隨著水流下來了,水量大玉就多,水量小玉就少。秋季七、八月水勢退了就可以撈玉了。于闐的法度是國家先採,百姓後採。所以于闐的器用服飾往往用玉。當時中國的玉,多來自這裡。
韓國江原道玉山家販賣部的白玉飾品。(孫明國/大紀元)
如果從高處俯瞰,十五條玉河,源出一處,五種白色,五種碧色,五種黛色,寶玉的瑩潤映著水波在陽光照耀下,曖曖依依,其壯觀、聖潔、高貴的天然意態不是文字丹青可以描繪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讀詩許多年,今日方得解。
玉是佛教七寶之一,于闐又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首站,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聯繫,妙不可言
──據五代 平居誨《于闐國行程記》


美石稱為玉,人們尤其愛溫潤勻淨的閃玉和光彩灼灼的輝玉這兩類玉礦石。欣賞玉之美,推崇玉之德,是華夏特有的文化。玉器表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思想理念與精神文明,這也是一種「以器載道」的精神文明。
華夏文化可說是世界上最能賞玉之美與讚玉之德的文化。華人崇玉比德,華夏君子比德於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句出於《禮記‧學記》的成語也是其中的一個微縮影,這是古代給施政君子的明訓,強調「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也就是君王要教化人民善良的習俗,必由教學奠定基礎。
「玉不琢,不成器」
玉本是天然的礦石,埋藏在山野礦脈中或水濱,外表大多包覆著石皮,也可能摻雜著不同的雜質,在沒有經過切磋琢磨之前,玉僅僅只是一塊堅硬的石頭,看不出它的美麗,或不成器用。所以說「玉不琢,不成器」。
那麼如何雕琢玉這種堅硬的美石?華夏古人早知道製玉的方法,現今我們還可以看到從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留下的玉器。當我們知道了人工切磋雕琢美石變成玉器的繁複工序和艱難功夫,就會更加欽佩華夏先祖的文明成就,因為那些玉器是高超的工藝技術與精神文明的結晶。
五千年以前的玉雕——玉豬龍。(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雖然華夏的玉文化已經傳承了七八千年,但是目前知道的製玉圖及文字記載是晚至1906年才彩印出版的「李成淵玉作圖」。當時李成淵受美國收藏家畢效普(Heber R. Bishop)所託而繪製了製玉過程。完整的製玉過程要經過十三道工序,過程繁複,所以說「玉不琢,不成器」,也因此反映學習對於人的重要性——「人不學,不知道」。
美玉很堅硬,要解玉,尋常的工具做不到,需要利用比它更硬的礦物去琢磨,例如石英、剛玉、金剛石等等研磨成的解玉砂,再運用各種工具來配合製作。現代用電動馬達帶動工具來回旋轉打磨美玉或切割;古人在沒有金屬工具之前就製玉了,他們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如石、骨、蚌、竹、木、纖維等等),做成不同形狀和作用的手工工具,進行來回拉鋸或不停的旋轉以帶動解玉砂,來切磋、琢磨、切割、鑽孔、鏤空、琢紋。在製玉過程中,要不時將所需的浸水解玉砂一遍遍淋在玉料上。
製玉的工序
以下就簡要地敘說琢玉成器的十三道程序:
一、擣沙:製作比玉還硬的各種解玉砂,搗碎石塊、石砂,製成黑沙、紅砂、黃砂等等。
二、研漿:研磨出最細的砂,浸水備用。
三、開玉:切去玉皮。
四、扎碢(音同駝,「砣」之異體,圓形的切割研磨工具 ):將玉料切成方形或方條等粗形。
五、衝碢:衝去玉材的稜角。
六、磨碢:研磨表面。
七、搯堂:對需要搯空內膛的玉料進行搯空。
八、上花:在玉器表面上花紋。
九、打鑽:在玉石上打透小眼。
十、透花:依紋路鏤空花樣。
十一、打眼:在玉器上鑽孔。
十二、木碢:磨光亮玉器表面。
十三、皮碢:細細磨光玉器表面。
了解了華夏古人經過了數千年的經驗累積,發展出的十三道雕玉工序,道道都是切磋琢磨寶玉的重要過程,那麼,回頭再看「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的道理,也就瞭然於心了——沒有經過細工雕琢的美石不能成為富有器用的美玉。對應於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渺渺人海中,要能掌握人生之道,不能不學習悠久的民族傳統道德文化!
為什麼說「玉不琢,不成器」? http://tinyurl.com/y28fjms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