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宗的竹設計
竹子做的東西,聽起來好像有點老氣?南投一位30歲客籍設計師范承宗,年紀輕輕就獲得IF、Red Dot、IDEA三大國際設計獎,原本對竹子毫無好感,只喜歡新穎、流行的東西,一次參加工藝計畫與竹藝大師合作,開啟了他對傳統工藝的認識,他認為竹子是能有多種變化與塑型的媒材,因此他將竹子結合傳統工藝手法,創造出時尚產品,讓竹子有新的詮釋。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竹子它,它就是一個,很好用的一個天然的材料,因為像它的形式就是可以跨越很多不一樣的樣貌,像是它可以是粉末,像我們剛剛磨的東西,剩下來的粉都可以,有時候我們要補一些地方,我們可以用粉加混著膠來用,它也可以是抽成絲,像一條一條鬚鬚,也可以拿來,就它也是一個形式,也可以拿來做一些東西。
30歲的竹藝師范承宗訴說著竹子的特性與迷人之處,他每天幾乎都在這個工廠裡,研究竹子還能有什麼變化與可能性。
像竹子的纖維都是直線,所以它才可以這樣,像你在拗直線的東西一樣,所以它很像頭髮這樣,可以自由的去烤它,很像在自由的去燙它這樣。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竹子能彎曲、也能透過控制溫度高低烤成不同形狀,創造出不一樣的新物件,范承宗也因此迷上竹子這個天然素材。其實,念設計相關科系的他,一開始卻相當排斥傳統工藝。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我以前就是聽到工藝,手工、傳統,什麼文化這些字眼,聽了就是先翻白眼,就覺得,好煩,就是都是以前的老的事情,然後我是以前是,剛開始是很排斥這些事的,就覺得都是不合時宜,然後俗俗的的感覺。
從小就愛畫畫的他,最喜歡上美術課,更喜歡把家裡許多電器拆解開來研究,因此設計成了他大學時期的興趣,也讓他年紀輕輕就拿到了IF、Red Dot、IDEA三大國際設計獎。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相片提供 范承宗]
有一個作品,就是它是一個,可以收迴紋針的一個收納器,那我把它做成一個雞蛋的樣子,然後就是它下面有藏了磁鐵,所以你迴紋針收在上面的時候就可以吸著,它就很像是你在幫它蓋一個家,後來也是參加比賽得了,一個德國的獎項,然後輾轉被一個美國的品牌看上,然後後來就簽約合作,然後在學生時代,就是有自己的東西,能夠被量產,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肯定。
原本對「新」的媒材才特別有興趣,但一次參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計畫,有機會前往義大利參展,接觸到竹子這個材料,給承宗很大的衝擊。
[竹藝師
承宗(客籍)]
我就上網看了很多竹子的資料,或是人們用竹子做了哪些東西,就是其實坦白說我都沒有什麼好感,就是沒有什麼感覺,然後,甚至有很多我是覺得很,好不喜歡,非常抗拒,然後我就想說,那我能不能就是不要透過別人做過的東西,來認識這個材料,我就自己去竹林裡面。
[相片提供 范承宗]
為了更了解竹子,他親自跑到竹林裡,希望找到對竹子的好感。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就是竹林裡面就會有風吹過,然後風吹過你會聽到,謖謖謖謖慢慢消失的聲音,然後就覺得,欸,這個感覺好像勉強來說,好像還不錯,但是不知道它是什麼,我就把這個事情,就是,就記起來,然後看可以,有沒有辦法這個縹緲的一個感覺,能不能變成一個東西。
在竹林裡有了全新的感受,因此他與參與這項計畫的竹藝師陳高明打造出這件「Flow」竹椅,獲得前進義大利的機會,也讓他對竹子改觀。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後來我就發現就是,欸,我好像,這個材料是,本身是有趣的,那我想要知道它更多一些,所以我就開始到處到台灣各地去找一些老師傅,然後問他說,你可不可以教我,就是做你們在做的工作,像是椅子啊、竹編啊,或者是一些器物等等,然後我就自己去,就慢慢學了有一些基礎。
[相片提供 范承宗]
有了基礎之後,承宗想要讓人親近竹子,便把老技法融合新的設計和素材,像是他從農業時代插秧工具蒔田管來的靈感,創作出輕薄又堅硬的盤子;傳統做竹椅的工法則融入到這面鏡子中。
這邊竹管是硬的,可是它這邊藉由把它做一個切割,然後這局部其實變成竹片的性質,然後這邊就是軟的,然後就是從硬,然後到軟,然後到硬,然後再用這方式去做一個轉角,這邊是竹管然後是硬的,然後我留了一個竹節,這邊你可以放一些耳環啊,或是小東西,然後上面延伸過來的就是,就是它變成竹片了,像軟的,就是它有彈性,然後我就拿來包成鏡子。
除了找竹藝師傅學習,承宗也常常到南投拜訪一位的文物修復師。
這些都是手刻嗎,刻一些鑲珠珠嗎,這早期就是,還是用,還是它做完再塞進去,它做好再塞進去的,線條很漂亮,螺旋,螺旋線條。
這天張春能師傅正在修復一件日治時代的桌櫃,從櫃子的雕刻造型、拉手、金屬配件等,一樣樣和承宗說明,而這些東西也成了他往後創作的靈感。
[文物修復師
張春能]
年輕人,他很向上啊,所以他有一些問題,我們盡量能幫年輕人解決問題,這是我們,這一些長輩,希望,年輕人,更多人喜歡,這種老物件的方式,他大部分都會問一些金屬配件啦,拉手這一類的,還有材料、材質,還有那個結構。
[竹藝師
范承宗(客籍)]
他當時剛好在修什麼,就可以看到那些東西,而且還是被拆開的樣子,而且都可以碰,然後我覺得這些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一些吸收,因為都是50年、100年前的東西,然後那些東西都是當時的工匠用,很好很好的,用心去做的好東西這樣子,然後從裡面可以學到很多,像是造型的比例啊,或是材質的應用,或是一些形式的,形式上面等等。
向多位工藝師傅學習後,承宗發現,他真正欣賞的,是隱藏在老器物裡的智慧,也了解到用手工做出來的東西有多珍貴,他說竹子是他創作中一項重要的材料與夥伴,而這些老智慧,更是豐富滋養他創作的重要養分。



國寶級竹製匠人 施三郎永不服輸
16歲就到工廠當學徒的施三郎 別人一天做4座菜櫥 他能做6座 勤奮精神使他成為僅存的國寶級竹藝師
廖素貞 雲林
國寶級竹藝師施三郎一把木尺,就可以又快又準的量出他要的尺寸和比例,比用電腦計算還快。 (廖素貞)
 人氣: 39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01-14 9:38 PM       標籤: 竹藝, 傳統手工藝, 竹製匠人, 施三郎
【大紀元2018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竹管家具曾為崙背地區深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藝之一,目前在台灣的竹工藝中,手工精細的專業竹藝老匠師已經寥寥無幾,其中大都年事已高,隨著時間與產業型態的流轉,竹產業與竹技藝逐漸式微,聯繫著人才也隨著凋零,但是崙背地區仍有兩名技藝頂尖之詔安客匠師。其中,從事竹管家具製作超過一甲子的施三郎是公認手藝最精,速度最快的老師傅,也是國內僅存的國寶級竹藝師。
今年78歲的施三郎,16歲時就到斗六一家竹藝工廠當了三年四個月的學徒,出師後北上求職,初到工廠,別人一天可做40張小竹椅,而剛出道的他只能做20張,看著老闆不悅的臉色,不服輸的施三郎就加倍練習,沒多久,他不但迎頭趕上其他師傅,而且還超越他們,他一天可以完成50張小竹椅,最高紀錄60張。而他擅長的「竹床」別人一天只能做4床,他可以做到6床,至於「菜櫥」也是別人一天只做4座,他卻可以完成6座,不但速度快,而且手藝精,從此聲名大噪,成了很多竹藝工廠老闆搶手的師傅。
竹花轎。
竹花轎。(廖素貞)
施三郎師生展,展出的作品之一,扶手椅、八角桌 。
施三郎師生展,展出的作品之一,扶手椅、八角桌 。(廖素貞)
施三郎展示早期的木製鑽洞器。
施三郎展示早期的木製鑽洞器。(廖素貞)
雖然只有國小畢業,但卻非常樂觀開朗的施三郎回憶說,他在桃園工作時,工廠老闆怕他被挖角,只要他回雲林休假,老闆就跟著他回雲林,並住在他家,他回來多少天,那位老闆就跟著住多少天!那時,工人食宿都在工廠裡,別的工人都要扣伙食費,只有他不用扣,只要他待過的工廠,不管哪一家,老闆都對他特別禮遇。
他也曾在台中工作過,老闆是開畫廊兼營竹家具的美國人,對竹藝的品味很高,喜歡到處去觀摩,只要看到人家好的作品,就把它拍照下來,聰明的施三郎只要看照片一眼,就能做出老闆要的作品,有一次老闆心血來潮,對他說:「你幫我做一個孔雀椅吧!」施三郎不加思索的一口答應,而且很快的就完成,讓老闆佩服不已。
在竹管家具手工藝頗富名氣的施三郎,民國90年前後,國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曾長期的聘其擔任講師的工作。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竹藝、竹編的愛好者, 其中一名來自日本的女學員余語輝海,為了學習竹管家具的製作,遠從日本京都飛到台灣,為了得到好的學習效果,她還提前三個月到成功大學學習中文,精神可嘉,研習結束後她完成的置物櫃及高腳椅還被列入工藝人才培訓成果專輯裡。
施三郎也曾於北部、華崇外銷、二水及西螺等地擔任匠師。基於在地傳承的理念,民國91年起施三郎應聘擔任貓兒干文史協會竹管傢俱製作技能班的專任指導老師。他聰穎靈巧的特質,精湛的手藝,大方健談、擅於表達的個性,使得學員面對初始的技術學習,能夠很容易就上手,獲得熱烈回響,學員來自中南部各地,欲罷不能,連續開了三期的培訓班,培育了許多愛好竹藝的社區朋友。其中不乏都是高學歷的公教人員。
民國96年,台灣傳統工藝中心「台灣竹藝大展」為了再現面臨失傳的竹管家具技藝,規劃傳習所第四館為「竹管家具館」,除了透過傳統竹管家具的陳設重現台灣早期家庭的生活場景,並邀請來自雲林縣崙背鄉的施三郎現場示範,製作各色竹管家具。進駐中心期間,現場的製作示範總是吸引滿滿的參觀人潮,施老師的名氣益加響亮,可惜突發性的健康因素,施三郎不得不結束傳藝中心的工作,回家專心休養身體,因而停止一段時間沒創作,現在他已經漸漸能夠恢復創作,很多人都期待他再開班授課,他說:只要有機會,他願意再教下去。
施三郎的作品—皇帝椅和八角桌,是10幾年前送給從事佛像雕刻朋友的賀禮。
施三郎的作品—皇帝椅和八角桌,是10幾年前送給從事佛像雕刻朋友的賀禮。(廖素貞)
深得施三郎老師真傳的楊盛輝,目前在西螺東市場文創園區,設立「漾竹工坊」,他表示,我們的政府認為竹管家具是粗俗上不了臺面的技藝。像施三郎老師這樣的人才,國家應該重視他,他一身的好功夫,不應該只落個講師或教學者,他的一生都貢獻在竹管家具的製作及傳承上,是台灣竹管家具技藝的薪傳者,國家之寶!政府應該頒個獎來肯定他,他已經78歲了,還能等多久?
來自彰化花壇國中的賴坤佑老師說:施老師非常厲害,一把木尺就可以很精準的量出要的尺寸和比率,又快又準,而我還要靠電腦計算了老半天才能算出來,因此常被老師拿出來當笑柄。
一路追隨施三郎老師學習竹藝,目前在草屯也開了一家竹管家具店,雖然生意不怎麼好,但對傳統竹工藝愛不釋手的林淑華則說:施老師做的椅子特別堅固、耐用,原因就是他在椅腳多了一層包圍,這個工法只有台灣有,國外沒有,但市面上看到的椅子,大多省略了這個步驟,內行的消費者,寧可多花一點錢也要買有包圍的。
施三郎說,別看一張小竹椅,它就包含了竹管家具製作所有的基礎工法,包括:劈竹、鑿洞、包圍、打竹丁、電鑽打孔、竹材燒彎技巧!因此要學竹管家具,一般都從做小椅子開始,會做小竹椅,其他的就可以得心應手!
施三郎(中)與他的學生大合照。
施三郎(中)與他的學生大合照。(廖素貞)
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永雄表示,能做、能說、能教,待人又親切的施老師,培育的學徒分散台灣各地。這次辦理「施三郎竹管家具師生作品展」除了找回竹藝的愛好者,找回過去的學員敘敘舊外,也希望藉本展覽活動喚起大家對傳統技藝的重視,為傳統藝術的保存找出路。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兩用的「奶母椅」,橫放時是小孩坐的奶母椅,直放時就是一張大人可以坐的椅子。還有竹枕頭,簡潔的外形及優美的弧線,加上透氣、久睡不熱的特性,在炎熱的盛夏給人清涼舒適的感覺!
竹枕頭,簡潔的外形,加上透氣、久睡不熱的特性,在炎熱的盛夏給人清涼舒適的感覺!
竹枕頭,簡潔的外形,加上透氣、久睡不熱的特性,在炎熱的盛夏給人清涼舒適的感覺!(廖素貞)
至於皇帝椅,顧名思義造型寬闊又有氣勢,有君臨天下,萬壽無疆的感覺,繁複的花樣裝飾更顯出她的華麗,有日月星雲,花草還有八卦等造型 。另外還有扶手椅、八角桌、新娘花轎及早期賣豆漿、豆花的擔子架等。
年近80歲的施三郎坐在皇帝椅上。皇帝椅,顧名思義,造型寬闊又有氣勢,有君臨天下,萬壽無疆的感覺。
年近80歲的施三郎坐在皇帝椅上。皇帝椅,顧名思義,造型寬闊又有氣勢,有君臨天下,萬壽無疆的感覺。(廖素貞)

國寶級竹製匠人 施三郎永不服輸 | 竹藝 | 傳統手工藝 | 大紀元 - https://goo.gl/YD2q5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