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台灣茶文創品牌
By 沈揮勝,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6日, 2018
關心日月潭紅茶產業文化及青農參與社區與創業情形,文化部長鄭麗君16日由文化資源司長陳登欽、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陪同,走訪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魚池鄉澀水社區與埔里桃米紙教堂,了解當地紅茶文化推動及社造成果與需求。
一行人還前往埔里「籃城書房」獨立書店,與當地青年面對面交流。
鄭麗君上午抵達日月潭的農委會茶改場魚池分場,該場為中南部茶業專責機構,輔導區域涵蓋日月潭、鹿谷茶區等台灣重要茶葉產區;區內設有茶文化展示館,及名列歷史建築的日據建造錫蘭式紅茶工廠與日式宿舍群。
鄭麗君盼透過農委會農糧署合作,協助茶改場硬體部分修繕活化,並由工藝中心協助茶工藝設計及茶文獻研究,以茶改場為台灣茶業文化推廣基地,建立台灣茶產業知識脈絡與在地連結,推動「台灣茶」文化品牌。
造訪魚池鄉澀水社區時,由社區理事長蘇水定等人引領,參觀窯場產業、品嘗紅茶風味餐,並與蘇瑞婷、陳振山等返鄉創業青農訪談、分享心得。
鄭麗君指出,紅茶、竹炭、陶藝等澀水在地產業與庄民生活緊密關聯,擁歷史記憶與常民知識。該社區推動居民書寫自己故事,完成《澀水人ㄟ故事》,以影像拍攝《陶之戀.我的少女時代》微電影,記錄深刻讓人動容。


茶聯一連百千萬 千秋萬古一茶新 | 數字茶聯 | 茶典故 | 茶句 | 大紀元 - https://goo.gl/gL6DPq


(1291) 20120527《經典》一杯茶的代價 茶壺背後的世界 - YouTube - https://goo.gl/DM32Yx
(1291) 臨 文徵明行書:唐-盧仝《七碗茶歌》毛筆式 鉛筆書法 - YouTube - https://goo.gl/xSCjxU
(1291) 018 卢仝与七晚茶诗 - YouTube - https://goo.gl/rDJYVw
(1291) 7 1 1《七碗茶歌》概述与卢仝生平720p - YouTube - https://goo.gl/udWu45
(1291) 7 1 2《七碗茶歌》赏析720p - YouTube - https://goo.gl/nKsmp6
(1291) 七碗茶歌 - YouTube - https://goo.gl/3QMLd5
(1291) 茶香 - YouTube - https://goo.gl/5xmrGg

(1291) 靜思茶道 行茶禮法 - YouTube - https://goo.gl/ivs55h
(1291) 台灣茶家周渝:乾淨到沒有缺點的人,不如不見 - YouTube - https://goo.gl/L6QuyD
(1291) 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十年修炼也不够 - YouTube - https://goo.gl/t7uWTN

(1291) 《 錦瑟心靈小坊 》~~人生七碗茶 ~~ - YouTube - https://goo.gl/tCTCww


茶聯一連百千萬 千秋萬古一茶新
茶文化.茶典故
作者:任采真
「茶」,恆存清香鑄有緣!(李歐/大紀元後製)
              人氣: 344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03-09 8:00 AM       標籤: 數字茶聯, 茶典故, 茶句, 茶文化
茶說說茶文化
「茶」在中華文化中載有很重的份量,在飲食上、醫療和精神境界開展上都起了大作用。遠古時代神農氏就發現了茶的功用,教人製茶,開創了中華茶文化。《神農本草》中記載了茶的起源:「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在中國文化的藝術層面、修煉層面也都展現了精粹。幾千年,中國的宮廷、士子、文人、詩家、禪僧們賜茶、飲茶、論茶、種茶,或以茶作詩、以茶詩致友酬對、以茶作聯詩較技聯誼或修行,中國的平民百姓,飲茶、說茶、買茶,用以自娛、禮客或聚宴。中國的茶文化在古代就遠傳海外日本、韓國等國度,影響自是深遠。
「中、日、韓茶道藝術交流」二十五日起在高雄縣佛光山舉行兩天,有海峽兩岸、日本、南韓專精茶道的專家學者參加。圖為南韓清雲茶禮院院長朴善宇表演韓式茶道。//中央社
曾在台灣舉行的「中、日、韓茶道藝術交流」一景。圖為南韓清雲茶禮院院長朴善宇表演韓式茶道。(中央社)
茶文化.數字點茶聯
中華文化五千秋,歲歲一茶新人心。說茶、題茶、話茶,總也說不完。不僅是詩人喜歡以「茶」入詩,茶坊、茶樓、茶肆、茶藝、茶行…等等買賣、飲茶處往往以「茶」入對聯、寫對句,以吸引來客青睞,美妙的對聯詩句在人心中激起漣漪,起了廣告的作用,迴響久久。
其中有數字寫入對聯、詩句的茶對聯、茶詩句,在民間尤其盛行。從一到十、百、千、萬等數字,甚或是「半」字寫入茶聯、茶句中,起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容易記憶。「數字」本身不僅在詩的韻律、韻味中展現重彩、神采,更妙的是,數字帶著各地、各代的茶典故,讓茶文化在民間朗朗上人口,流傳得可長可久。
數字聯茶聯
偶集了一些頗常見到的流傳民間的數字茶聯、茶句,並加以改作含有從一到十和百、千、萬等數字的茶聯組。聯組中數字含有不少茶文化典故,耐人尋味(註)。
泡茶達人展茶聯、茶道(許享富/大紀元)
泡茶達人展茶道(許享富/大紀元)
〈數字組茶聯其一〉:
橫披:千秋載茶道 萬古一茶心
心塵一茶新 清明兩金芽
沸煮三江水 茶甘四海頰 
四海迎春風 同飲五嶽茶
香冠六芳清 仙品七盅連 
七碗新宇天 八面會蓬萊
九荒淨微塵 十方百萬千
中國漢字非常神妙,以下將上〈數字組茶聯其一〉的五言詩句對聯的形式,作了格式調整,並應韻和內涵意境的營造,改了幾個字,作成〈數字組茶聯其二〉,從數字茶聯的遊戲之作中,能體會出神傳漢字和修辭變化特性的神妙與趣味。
〈數字組茶聯其二〉:
一茶新清明 淨塵兩金芽
三江水 煮甘茶 四海騰
四海同飲五嶽茶 沸迎春風
仙品香冠六芳清 香連七盅
七碗八面         會蓬萊新宇天
九荒十方 淨塵微百萬千
千秋載茶道 一茶萬古清
       萬古一茶新 茶心萬古一
從古至今,中國人愛茶。茶不僅僅是茶,茶味清香如泉湧,滌淨塵心俗慮,讓人處事少半點造作多一分厚道、令人待人去一點機心留九分率真。說起人喜茶之情,從古通今,萬古一茶心;茶淨人心,萬古一茶新!
註:讀者點閱本文中相關文字(藍字)超連結文章,能夠旁及閱讀相關的茶文化典故
茶聯一連百千萬 千秋萬古一茶新 | 數字茶聯 | 茶典故 | 茶句 | 大紀元 - https://goo.gl/gL6DPq
-----------------------------------------------------
第一茶亭「三癸亭」 茶詩茶史交相輝映
作者:任采真
陸羽塑像。(公有領域)
              人氣: 472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5-10-18 11:48 PM       標籤: 蘇軾
問起中國第一茶亭非「三癸亭」莫屬。「三癸亭」在茶亭中最老,「三癸亭」乃顏魯公顏真卿特為「茶聖」陸羽所築。賦有這樣的歷史光輝,哪個茶亭能與三癸亭爭冠呢?
三癸亭歷史悠久
「三癸亭」位於太湖南岸,湖州市西南十餘里的杼山上。太湖、蘇杭一帶古來地傑人靈,孕育了許多文名顯赫的文人,文風鼎盛。
湖州是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西接安徽宣州市,東接嘉興市,與上海相去不遠,南依天目山與杭州為鄰。這一帶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物之邦稱譽,位於湖州市西南郊區的杼山歷史悠久。
南朝宋的文學家鮑照(約公元415~470年)遊覽過湖州杼山,讚美「其山勝絕,游者忘歸」。
唐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描述杼山:「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蓋昔夏杼南巡之所,今山有夏王村,山西北有夏駕山。」杼山從歷代以來,前人史跡處處,鮑照、江淹等文學名家都曾在這裡賦詩,使得杼山的靈氣更是逼人。
杼山之陽有個名寺「妙喜寺」,據唐顏真卿在碑銘中記載,妙喜寺起源於六世紀梁武帝之時,舊地在州西金斗山,唐太宗升極六年春二月移到杼山。唐朝有名的詩僧皎然就在妙喜寺修行。三癸亭就造在杼山上,妙喜寺旁不遠處。
皎皎歷史名士與「茶聖」輝映三癸亭
三癸亭,這中國第一茶亭造在此處,記載了顏真卿、陸羽和皎然三位皎皎歷史名士輝映湖州的一段莫逆情誼。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安祿山肇亂之際,陸羽離開故鄉湖北天門縣到山清水秀的產茶名地湖州,當年陸羽年24歲。陸羽到了杼山妙喜寺,與茶僧皎然因對茶有共同的嗜好,而「結成緇素忘年之交」。
陸羽30歲時在湖州完成了中國與世界第一部茶的研究專書《茶經》。《茶經》的完成,顏真卿的助力藏於其中也。
顏真卿生於京兆長安,祖籍琅琊,非世居太湖人士,在大曆七年至十二年間擔任湖州刺史,促使當地文風和詩壇盛會蒸蒸日上。這段歷史以《韻海鏡源》(*註)刪煩補闕為中心,「三癸亭」可說是其中的見證。
《韻海鏡源》、《茶經》與三癸亭
顏真卿編纂《韻海鏡源》,先後歷經三十餘年,終成於大曆九年(公元774年)。大曆八年秋至九年春,他召集數十位賓客、後學文士,進行舊著類書《韻海鏡源》的刪煩補闕,將五百卷精簡成三百六十卷巨著。
就在這段時間,陸羽入顏真卿幕府,參與《韻海鏡源》編纂。陸羽在參與《韻海鏡源》編撰的同時,也乘此機緣蒐集歷代茶事,補充了所著《茶經》初稿的下篇〈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的全部著作。
《韻海鏡源》的整理工作,起先是在州學進行,大曆八年冬天,遷徙到杼山直到次年春完成為止,其中和陸羽、皎然關聯甚深。
〈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縷敘《韻海鏡源》之編纂經過,記載的湖州門客、後進有八十餘人,其中獨對皎然、陸羽特別敬重。時人稱陸羽為今之狂人接輿,被顏真卿推為群彥之首。
此期間,顏真卿、陸羽、皎然等人常在杼山游藝雅聚、啜茶吟詠。三癸亭也是在此期間,大曆八年冬築成的。
顏魯公「欻構三癸亭,實為陸生故」
三癸亭是由陸羽命名的,唐顏真卿在〈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中對三癸亭的命名因由有記載︰「陸處士以癸丑歲冬十月癸卯朔日癸亥建因名之曰三癸亭,」建成時因逢干支中有三個癸,故陸羽為亭子取名「三癸亭」。顏真卿為之題字。皎然的詩〈奉和顏使君真卿與陸處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中也有「繕亭歷三癸」的記述。
同時,顏真卿在妙喜寺碑銘記述了建亭的緣起:「大曆七年,真卿蒙刺是邦(湖州)。時浙江西觀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君高巡部至州,會於此土(杼山)。真卿遂立亭於東南。」
那麼顏真卿建三癸亭是否還有它因呢?他在〈題杼山癸亭得暮字〉詩中,抒記了「心中話」:「欻構三癸亭,實為陸生故。」明現顏真卿對陸羽之情誼。
顏真卿詩〈題杼山癸亭得暮字〉敘三癸亭景與情
〈題杼山癸亭得暮字〉一詩寄景抒情,情景並盛,謳歌了杼山景緻幽絕、史跡點在、生態盎然美不勝收,亭矗立巍峨杼山上接雲霄,視野開闊遠攬太湖入胸臆,浩渺古渡明媚景緻盡入眼底。亭子邊鋪有苔石、桂枝低昂,近處林中猿猴與人玩、樹上果實豐富鳥來築巢。從亭俯視,吳興太守何楷釣台赫然在眼前。
詩云:
杼山多幽絕,勝事盈跬步。
前者雖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茲紆勝引,曾是美無度。
欻構三癸亭,實為陸生故。
高賢能剏物,疏鑿皆有趣。
不越方丈間,居然雲霄遇。
巍峨倚修岫,曠望臨古渡。
左右苔石攢,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鳥來枳椇。
俯視何楷台,傍瞻戴顒路。
遲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樹。
「三癸亭」在中國茶文化中締造了一個茶話、茶詩、茶史交會的光輝時空。@*
*註:《韻海鏡源》的內容,唐顏真卿的〈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有敘述:「考五代祖隋外史府君與法言所定切韻,引《說文》、《蒼雅》諸字書,窮其訓解,次以經史子集中兩字以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原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可惜該書已經亡佚。#
-------------------------------------------------
〈七碗茶歌〉茶道經典茶仙垂名
作者:任采真
明.丁雲鵬〈玉川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人氣: 636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1-03 7:16 PM       標籤: 茶與詩詞
民國初年,北京名氣茶樓今雨軒的門楹上有一付數字加上經典名人典故的楹聯:「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噹噹響「茶仙」和「茶聖」--盧仝和陸羽聯攜並現合一對,聯串茶文化豐采。茶的實用層面、茶的精神境界和茶的社會風俗背景都涵蘊其中。
在古道茶文化中,陸羽和盧仝,唐代兩位隱士獨高的身影一再展現在黃金光輝中。陸羽寫了三卷十節七千多言《茶經》,傳下了中國古來到唐代最完整的實用茶書,被奉祀為「茶聖」、「茶神」;盧仝抒情抒志〈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稱〈玉川泉歌〉,俗稱〈七碗茶歌〉,全詩古今傳誦不絕,使盧仝與陸羽相提而並論,「茶仙」盧仝遂在茶史名留千古。
寄情玉川 煉骨骨清
宋.錢選〈盧仝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盧仝是河南濟源縣人,祖籍范陽,性格高介、節操清亮,安貧喜讀書,他的茶歌中以戲謔的筆法提到「腸中僅有五千卷」。
盧仝一生不願入仕為官,追求精神自在,在他的〈憶金鵝山沈山人之二〉一詩中,以對比的形式自況「君愛煉藥藥欲成,我愛煉骨骨已清」,可以看到他重視內在生命的提昇,把功成名就、舒適生活置之度外。《唐才子傳》卷五記載他拒絕為官一事:「朝廷知其清介之節,凡兩備禮徵為諫議大夫,不起」。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對茶、對泉水都很講究,「玉川子」這自號反映他的隱居玉川邊的身影,也和他飲茶講究用水有關。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居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
七碗茶歌 融茶境茶俗 懷憂民之志
盧仝有《玉川子詩集》傳世,他的詩風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韓愈非常推贊。盧仝的詩作中,最為人推崇的莫過於〈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就是俗稱的〈七碗茶歌〉,從唐至今傳誦不絕。隨著中國古來茶文化的傳承和研揚,這首茶歌更是傳唱廣遠。
先來看看〈七碗茶歌〉中記事抒懷與品茶的情與境: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
山人家 碧雲引風來
陽羨茶為歷代貢茶。(Fotolia.com)
一天太陽高曬盧仝還睡意濃厚,忽聞官府軍將來敲門。軍將是銜孟諫議之命送來書信。潔白的絲絹緘包上三道印封緘,裡中物品是怎生地珍重、貴重?盧仝小心謹慎地開了緘,白絹包藏著孟諫議的信柬和贈茶--極珍陽羨貢茶,呈圓形薄茶團三百片。
啊,百花未著先春時節,顧渚山上的陽羨茶抽出黃金芽,待到驚蟄一動早春一臨,摘鮮焙芳旋即封裹起來。新採收的至精至好陽羨茶,只作貢茶之用,數量極為有限,只有至尊、王公貴族得以享。
至尊陽羨茶竟然到了野隱山人的家呢!盧仝銘心感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厚愛情誼!滿心歡喜趕緊關起柴扉把俗客、俗事擋在門外,專注地烘茶、碾茶、煎起茶來。
他玩賞著釜中的茶色、茶碗中的茶花,「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詩人的逸興投注在藝術化的煎茶過程。
釜中輕沸的水聲、水紋,宛如清風。二沸放入了茶葉,碧雲般碧綠茶色在釜中天舒悠開來,茶花輕揚;三沸白色茶沬累累聚攏來。看那輕輕、細細、白白的茶花聚起,浮光中多少清靜雅致悠迴沉潛。
七碗煎茶 七層境
盧㒰「七碗茶」,碗碗開新境。(蘇玉芬/大紀元)
盧㒰「七碗茶」,碗碗開新境。(蘇玉芬/大紀元)
煎茶、賞玩之後,接著就是分茶至碗,趁熱即品。古今愛茶、品茶者念茲在茲的盧仝「七碗茶」,碗碗開新境: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喝茶,喝好茶!茶的功能、境界在盧仝的七碗茶歌中層層開展:
一碗潤人喉吻,生津止渴,啟開表面物之境。
兩碗成雙能破孤悶、安穩人的情緒,進到情之境。
三碗深入腸裡,搜到「文字五千卷」。盧仝隱居山林安貧樂學,三碗茶入了他枯腸搜到「文字五千卷」,茶與人的創作思路相通了。甘露滌慮發真照,實境與虛境貫通,入了心之境。
四碗發人輕汗,化解了平生胸中塊壘,抒懷消鬱,還源蕩昏邪,達到了氣之境。
五碗深入人的肌骨,清之澈之,肌骨轉之,溶入煉之境。
六碗通仙靈,突破了常人肉體空間之侷限,昇上仙之境。
七碗習習風生兩腋,乘風上蓬萊,神入化之境。
盧仝的七碗茶飲,從物之境、情之境、心之境、氣之境、煉之境、仙之境而昇華入化之境。這七層飲茶境界的遞進、提昇,遠遠超過古人與時人的體悟,讓其後的文人雅士、茶人茶家,望春風、凝碧雲,流連茶世界而塵俗兩忘。
陽羨茶優 蒼生憂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盧仝為何煮茶七碗?陸羽《茶經》中提倡的煎茶,以一釜煎五碗趁熱喝最為合適。盧仝得到孟諫議饋贈的陽羨茶,以一釜煎出七碗,碗碗精純妙絕,讓他酣暢淋漓達到玄妙化境。從側面來說,不也素描了陽羨茶之芳香甘辣後勁醇厚!
陽羨茶(紫筍茶)的確是芳香甘辣醇厚,因為質優超群,陸羽在採嘗之後,推薦作為貢茶。陽羨茶成了朝廷官府最愛。「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大曆五年(西元770年),「顧渚貢烘」成了朝廷設置的第一個貢茶專區。
貢烘徵調雇用眾多的勞役,且年年貢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貞元*以後,每歲以進奉顧山紫筍茶,役工三萬人,累月方畢。」並且規定茶,須趕上皇宮「清明宴」,如果製作不精或運送不及,都要治罪的。
好茶要求條件嚴苛,凌丹崖掇靈芽。官府連帖催促貢茶,茶工們朝饑暮匐,凌曉觸露不停採。製好茶後,吳中顧山貢烘區上貢到京都長安路迢迢四千里哪!要奉貢奔赴宮中清明宴,片刻也不得息,誰見勞與苦?百姓勞役的苦楚盧仝看到了,「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飲茶觸懷,他上到蓬萊神山為他們請命,希望透過諫議大夫諫政上達朝廷尊聽,讓茶工能得到蘇息。這樣的憂生民之憂的胸懷,更凸出了〈七碗茶歌〉跨到史詩的高度。
七碗茶歌 平易近人內涵深厚
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以平易貼近人的茶詩,而且,在飲茶的情趣逸趣之外,涵藏深厚情志,影響深闊。
茶文化學家推崇〈七碗茶歌〉提昇了茶文化的精神境界,與陸羽《茶經》共戴茶壇桂冠。茶人、茶家喜愛〈七碗茶歌〉揭示了飲茶的無盡好處和美妙境界。茶民俗文化史家採擷〈七碗茶歌〉展現的中唐時期製茶、飲茶的文化。
文學、繪畫藝術家更愛〈七碗茶歌〉中層層昇華的心神境界,開展了後人吟詩、藝術創作的泉源。例如宋朝詩家,蘇軾詠歎:「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范仲淹比贊:「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梅堯臣讚歎:「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宋末畫家錢選以〈七碗茶歌〉的意境創作了〈盧仝烹茶圖〉,明代畫家丁雲鵬又作了〈玉川烹茶圖〉……,這些藝術名作,都是延展了盧仝〈七碗茶歌〉的藝術元素,增添、豐碩了文化藝術的內涵和厚度。
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成了一種茶家標竿、文化經典,在各種文化範疇與人生層面中,成了一種不朽的範式。@*
附註: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全文: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盧仝清介不俗的一生僅僅跨度了四十年,一般認為盧仝死於大和九年(西元835年)11月20日,受到「甘露之變」禍連殉命。當日,盧仝在長安留宿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中,被宦官誤捕遇害莫名殉命。據賈島〈哭盧仝〉句:「平生四十年,唯著白布衣。」可知他死時年僅四十歲左右。
◎孟姓諫議大夫,名字不詳。諫議大夫在唐代僅是正五品,但可「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升正四品下,分置左、右,各四員,分隸門下、中書兩省,掌諫議得失,侍從贊相。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罷左、右之名,只稱諫議大夫。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8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計21年。
〈七碗茶歌〉茶道經典茶仙垂名 | 茶與詩詞 | 大紀元 - https://goo.gl/hD8vud
---------------------------------------------



校園霸凌課 老師讓大家傳2個蘋果 切開後全班震驚 | 教學方法 | 品德教育 | 謹言慎行 | 大紀元 - https://goo.gl/nRL2q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