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BCPrR


隱世500年珍寶 梵蒂岡博物館掃出2幅拉斐爾真跡! 
 分享隱世500年珍寶 梵蒂岡博物館掃出2幅拉斐爾真跡!到Facebook 分享隱世500年珍寶 梵蒂岡博物館掃出2幅拉斐爾真跡!到Line 分享隱世500年珍寶 梵蒂岡博物館掃出2幅拉斐爾真跡!到Google+
梵蒂岡博物館今年在進行清掃與修復工程時,竟意外發現拉斐爾兩幅隱世500年的真跡。(圖翻攝自CNN)
2017-12-15 17: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梵蒂岡博物館今年在進行清掃與修復工程時,竟意外發現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的兩幅真跡,這兩幅畫在拉斐爾過世後,就徹底被世人遺忘,隱世500年才重新受到矚目。梵蒂岡博物館館長指出,必須至少等到2022年,才能完成兩幅畫作的修復作業。
據《CNN》報導,「拉斐爾房間」(Raphael Rooms)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象徵,是梵蒂岡博物館內的4間客房,當時的教宗儒略二世在1508年,委託拉斐爾進行重新裝修,而拉斐爾陸續完成工程,在準備進行裝修「康士坦丁大廳」(Sala di Costantino)前,他計畫一反過去使用的「濕壁畫」(Fresco)技術,欲以油畫來進行創作。
在西元1520年、拉斐爾37歲猝逝前,拉斐爾用油畫創作了這兩幅女性畫作,分別代表「正義」與「友情」,卻在完成康士坦丁大廳的整修前離開人世。而接手的藝術家在補上康士坦丁大廳內壁的其他裝飾後,徹底遺忘了拉斐爾留下的這兩幅鉅作。
報導指出,梵蒂岡的修復人員今年在進行康士坦丁大廳的清掃與修復工程時,發現房內竟有兩幅油畫,與其他房內裝飾截然不同。在經過紫外線與紅外線檢測後,發現這兩幅畫與房間內其他部分相比,作畫筆觸與色彩也大相逕庭,而專家認定這正是拉斐爾的真跡。據梵蒂岡博物館館長表示,要修復拉斐爾的作品與康士坦丁大廳,大概得等到2022年才能完成

梵蒂岡宮清洗壁畫 拉斐爾2幅油畫現身 解500年謎團
拉斐爾在康斯坦丁大廳繪製的寓意畫包括兩個女性形象——正義和友誼,此為「正義」。(CNN視頻截圖)
【大紀元2018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在房間裡丟了樣東西遍尋不見,只好不想它了;日後做大掃除時,找不著的東西忽然冒出來了。
如果梵蒂岡博物館早點應用這個小經驗,拉斐爾的2張遺作或許會早些重見天日。上個月,困擾藝術史界近500年的謎團終於解開,這還要感謝博物館的壁畫修復工程隊。
梵蒂岡有著世界上最著名的壁畫——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以及梵蒂岡博物館內的四間「拉斐爾客房」,舉世聞名的《雅典學院》就在這裡。
四個房間中,康斯坦丁大廳是最大的一個,壁畫主題是基督教戰勝異教。不過,由於四壁的繪畫基本是在拉斐爾謝世之後完成的,沒有發現大師手跡,這個廳一直不出名。
近期,專家們在對這個廳的壁畫進行清洗修復時,意外有了極爲重要的發現:清洗掉表層壁畫後,文藝復興巨匠親筆繪製的兩位女性露出了真容,她們分別象徵著正義和友誼。
拉斐爾在康斯坦丁大廳繪製的寓意畫包括兩個女性形象——正義和友誼,此為「正義」。(公有領域)
拉斐爾在康斯坦丁大廳繪製的寓意畫包括兩個女性形象——正義和友誼,此為「友誼」。(CTV視頻截圖)
修復專家皮亞琴尼尼(Fabio Piacentini)告訴CNN,這可能是大師創作的最後2幅畫,約作於1520年他37歲時。「感覺真是太棒了。」他說,「你幾乎能感覺到大師的真實存在。」
康斯坦丁大廳壁畫清洗修復工程的主要修復專家皮亞琴尼尼
。(CNN視頻截圖)
皮亞琴尼尼確信這兩幅畫是拉斐爾真跡,一方面「筆觸中滿含自信」;色調也不一般,是大師本人的風格。
「友誼」局部。(CNN視頻截圖)
還有一些重要的鑑定依據:兩個人物並沒有事先打底稿,而是在牆壁上直接畫成;紫外線和紅外線相片還顯示,這兩個油畫人物和旁邊的壁畫完全沒有融在一起。
此爲紅外線照片顯示的康斯坦丁大廳壁畫,「正義」的形象清晰地凸顯出來。(CNN視頻截圖)
事實上,這兩個人物也是該廳壁畫中僅有的油畫作品。
據文藝復興藝術的重要文獻——瓦薩里1550年撰寫的《大藝術家傳》,拉斐爾去世前已經開始試用這種新材料——用油畫來繪製人物了,只不過人們一直都沒找到大師真跡來證實這一說法。
如今,近500年的謎題終於解開,這2幅精美的油畫想必會廣受關注。不過博物館館長也告訴CNN,雖然這是個重大發現,但全面修繕工程要等到2022年才能全部結束,屆時公眾才能親睹這位巨匠的油畫遺珍


拉斐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3St3gu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生平
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威尼斯和羅馬之間馬爾凱省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是公爵的宮廷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拉斐爾之母於1491年逝世,當時拉斐爾只是八歲,父親在1494年8月1日再婚。十一歲時成為孤兒,拉斐爾的正式監護人變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時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後來轉為跟隨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1500年出師。
在1504年,21歲的拉斐爾繪畫了《聖母的婚禮》。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魯吉諾,不論是構圖或形象塑造也有創新。尤其是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夫約瑟的端莊、文雅、畫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繪,均為罕見的作品。
1504年時,拉斐爾居留在佛羅倫斯,他受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所影響,同時亦學習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構圖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和風格,使他的風格日漸成熟,從而迅速和兩人齊名。
他所繪畫的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聖母》、《草地上的聖母》和《佛利諾的聖母》。1513年-1514年年繪畫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由聖母和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另外,《椅上聖母子》、《阿爾巴聖母》都是他完美無瑕的作品,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有強烈的對稱效果。
1508年,他被羅馬教皇朱利歐二世邀請繪畫梵蒂岡壁畫,其中位於簽字廳的壁畫最傑出。這些壁畫分別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這四個人類精神活動,作品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他在這段期間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波爾申納的彌撒》、《波爾戈的火警》、《加拉泰亞的凱旋》等。他在23歲時繪畫自畫像及《西斯廷聖母》。而代表作是描繪一位學者的《卡斯蒂廖內像》和描繪一位女郎的《披紗女子像》。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繪畫《基督變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影響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而他的建築風格也在此畫中得以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另外,拉斐爾的「秀美」畫風,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加上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私生活及死因
La Fornarina,拉斐爾的情婦
當時拉斐爾住在博爾戈,Bramante設計的恢弘宮殿中,拉斐爾一生未婚,但在1514年與Maria Bibbiena(美蒂奇紅衣主教Bibbiena的侄女)訂婚過。似乎拉斐爾是被身為友人的紅衣主教說媒,因此對此事他也沒什麼熱情,直到Maria Bibbiena在1520年去世也沒成婚。[1]據說他有許多緋聞,但在羅馬的生活中,「La Fornarina」始終占據著永恆的位置,Margarita Luti——這位來自錫耶的羅馬Governo Vecchio大街麵包房主Francesco Luti的女兒。[2]拉斐爾被教皇稱為貼身男僕,這也給予他宮廷中的地位及其額外收入,也獲得教皇賜予的黃金馬刺騎士勳章。喬爾喬·瓦薩里聲稱,拉斐爾為當選紅衣主教的雄心所迷惑,也有可能是受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世)慫恿,也許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他推遲婚約的原因。[1]
據Vasari所說,拉斐爾在耶穌受難日(1520年4月6日,很可能也是他37歲生日)的猝逝,是與Luti的過度縱慾導致,之後他發了高燒,卻沒告訴醫生此事。醫生的錯誤治療致使其死亡。[3]瓦薩里也認為拉斐爾生於耶穌受難節,但耶穌受難節在他出生的1483年是3月28日。[4]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拉斐爾病後祇活了15天,他十分平靜地接受了最後的儀式並安排了後事。畫家委託忠誠的僕人Baviera,給情婦留下了足夠的錢,並把畫室里的大部分物品給了Giulio Romano與Penni。按照拉斐爾的要求,他葬於萬神殿。[5]
拉斐爾的葬禮十分隆重,有許多人參加。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皮埃特羅·本博寫下了墓志銘:「Ille hic est Raffael, timuit quo sospite vinci, rerum magna parens et moriente mori.」(拉丁語),意為「拉斐爾在此處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敗北的恐懼;而當他一旦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