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薪傳師 劉明猷先生
【文/曾筱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劉明猷先生,一九五四年生,苗栗縣公館鄉人。曾服公職共二十六年,歷任助理秘書、管理師、副組長、課員、課長等職,現已退休,目前為國小客語增置教師,服務於客語教學暨客家相關藝術、文化等活動,並於近幾年順利取得97年客語中高級認證及99年客語薪傳師等資格認定,可說是一位積極認真、付出己力,實質為客家做事的第一線教育文化工作者。
   對於客家文化之保存及傳承、推廣,劉先生不斷地闡述宣揚,就是「去做」,並且強調不因一般大眾亦或菁英之身份分層限制,而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問起他個人截至目前所認為的實際作為,他自信的說:「親上最前線,從幼稚園、小學做起,實際擔任客語教學,授課服務於苗栗縣各學校單位」。劉先生的確每週花不少精力及時間,奔波於苗栗縣各鄉鎮之國小做客語教學的服務,在訪談中劉先生更表示「深感客語在整個語文大環境的相對弱勢與危機,唯有盡全力實際作為、認真去做,哪怕一個班每週僅四十分鐘一堂課,若沒有這堂課將會更糟,有了這門課雖未必能起死回生,但總歸是我們在做最基本的保存、傳承、推廣等文化使命。」針對於此,不難看出劉先生循循善誘的用心,及語重心長之督促警惕。
  訪談過程中,劉先生亦道出對目前客家發展現況及客家語言使用之觀點看法,其個人認為「語言的使用與流傳,最自然的方式是在文化上、在生活上,綜觀現況,勢必隨地域性(居住族群)、城鄉性(都市與村莊)之差異而有所大不同,到底是政策影響語言的流通?還是語言的大量流通而影響決策呢?抑或兼而有之?」就其個人客家語語傳經驗來說,在平時家居生活中,能頻繁使用客語溝通及生長在所謂之「客語家庭」的機會,已逐漸減少許多,若想透過學校之課堂授課加以拯救,可說力道有限;但倘若不做,更可能因此淪陷消失!因此,劉先生感慨的接著說:「個人忝為客語薪傳師,除課堂上把握學生對客語「聽」與「說」的能力培養之外,便已渾身使勁,更遑論「讀」與「寫」的能力訓練,慚愧慚愧但問心無愧,大環境如此,那其他大多數的客語薪傳師,又如何辦到的呢?抑或先取得證照其它的再說。」可見劉先生對於大體制下之無奈有感於心。
  最後,身為客家教育文化第一線工作者的劉先生,希冀給予客家莘莘學子及各地有著客家血統、具客家身份的客家人之期許及建議為:「先不要瞧不起自己,再則看重自己,多使用自己的母語發聲,勇敢地、大聲地講出來,我是客家人、我是苗栗人、我講的是客語北四縣腔、也就是我祖先流傳下來、我爸爸媽媽所教我的第一語言,這樣夠神氣吧!」建議方面只有堅定的一句話:『客家人的覺醒,永遠優先於各種政策的推行與技術的執行』。
 中大客家學院電子報第一二○期 - https://goo.gl/uokGVh
------------------------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真人圖書分享會─客家‧客家人‧客家話/劉明猷先生 - 當我們老在一起 - https://goo.gl/aVuj7c
一杯淡茶 庄頭話
作者:劉明猶
講話,不在乎話長話短,在乎个係得體。
   作者公職退休後給自己期許自家做兩件事,第一件事係;看到阿姆個身體,日漸日衰落當當愛子女來照顧來陪伴,一直到,因為自然衰老轉落轉去,第二件事退休後三年內,計畫出一本書。因為妹仔提醒愛遽遽將作品整理出來,樣開始定神靜心坐在書桌前撰寫整理。
    有人講過:『人各有品,字如其性。』一些舅母會差,字也好、話也好、文章也好,該係一種腦格中思想个反射形為,作者想發表各內涵,借著影像、線條、色彩,音符或文字為工具,表現在作品上,分聽者讀者去欣賞,也係一班人講个藝術个範圍啦。 本書籍是文字小品,有較特殊的地方,就係用『客家字』、『客家話語,文字化。』
-----------------------
主題:好書介紹『 一杯淡茶庄頭話』作者:劉明猷
圖:劉蔚霖胡境芝
講話,不在乎話長話短,在乎个係得體。
   作者公職退休後給自己期許自家做兩件事,第一件事係;看到阿姆個身體,日漸日衰落當當愛子女來照顧來陪伴,一直到,因為自然衰老轉落轉去,第二件事退休後三年內,計畫出一本書。因為妹仔提醒愛遽遽將作品整理出來,樣開始定神靜心坐在書桌前撰寫整理。
    有人講過:『人各有品,字如其性。』一些舅母會差,字也好、話也好、文章也好,該係一種腦格中思想个反射形為,作者想發表各內涵,借著影像、線條、色彩,音符或文字為工具,表現在作品上,分聽者讀者去欣賞,也係一班人講个藝術个範圍啦。 本書籍是文字小品,有較特殊的地方,就係用『客家字』、『客家話語,文字化。』
(1)土地..語言.我 (2)灶下天地闊  (3)人走茶冷 (4)爭其有所不爭。
--------------------
書  名:    一杯淡茶 庄頭話 
 作  者:    劉明猷文; 劉蔚霖, 胡境芝圖 
 出版機構:    劉明猷 
-------------------------
《一杯淡茶-庄頭話》
一本因為太愛創作而自己獨立發行的客語創作散文
推廣客庄文化不遺餘力的劉明猷先生,透過2015劉明猷客家往語散文集新作問世,邀請親友、客家文化愛好者、以及對台灣地方風俗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分享及討論。
《一杯淡茶-庄頭話》
劉明猷2015新書發表茶會
時間 / 12/19 (六) 3 pm
地點 / 台北水牛書店,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
講者 / 劉明猷先生、共同作者:劉蔚霖、胡境芝、特別來賓徐貴榮教授
* 免費入場
2015年度推出第一部個人創作散文集,從第一線的客語教學經驗感受母語推行的困難、外籍配偶和新住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樂齡到老年人口的生活實境、弱勢族群與先天特殊的孩童所延伸出來的社會關懷,從寫實的生活記錄到抒情的自然描寫;筆下將最道地的客家往語貫穿其中,過往的人如何透過擬人、擬物的方式來描述一件事物,俗語俗諺又更是智慧的結晶,多元且風趣的小品文搭配生動的插畫,一改以往客語教材的生冷制式,生活經驗及是最好的課題,為此許下往後持續寫作、出版的信念。
活動當天將以國語和客語穿插的敘述,引導聽眾走入書中去挖掘,將作者原汁原味的創意分享給親臨現場的朋友。
劉明猷
自1998年父女客語演講、朗讀雙料冠軍之後,一句評審老師的鼓勵種下一個心願。十七年持續自學研究,至今順利取得2008年客語中高級認證及2010年客語薪傳師等資格認定,卸下職場重擔後更是全力推廣客語教學,親上最前線,從幼稚園、小學做起,實際擔任客語教師,授課服務於縣境內各學校單位。在鄉村青年不斷往都市遷移的狀況下,多數缺少兒孫伴隨的年長人口成為失落的一群,然而社會關懷不因一般大眾亦或菁英之身份分層限制,而有所為或有所不為,2012年取得樂齡教師之資格,依然回到熟悉的鄉村,授課於縣境內各大小社區,近年更以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身分用聲音在空中伴隨著這些年長的聽眾。
----------------------------------------
店主阮祿興在距今一個月前就開始閱讀《一杯淡茶莊頭話》作者劉明猷先生從台灣寄過來梅州,為了本次活動作預熱準備。歡迎本次出席與會嘉賓。
溫昌衍教授發表梅州客家研究學界對台灣客家的理解看法如下(一)早期因為兩岸隔絕,曾經的文化交流不太順利,小三通、大三通、到曾經梅州與台灣有直飛班機;現在似乎又稍微因為局勢有點影響而減緩了交流頻次,大陸學者關心客家文化是不遺餘力的。關心重點包括並不限於民間文學、 民間習俗、客家方言比較研究(語言學),近年來都是學術研究熱點,學界、國家政策都重視比較與深度研究。(二)就客語研究來說,台灣客家文化某些方面更加保留更早期史料的延續,因為大陸受文革影響很大,眾多族譜都破壞了,梅州又是客家方言代表的地方,也很多族譜在梅州還能找到;(三)梅州的當地客家意識愈來愈強烈了。大陸地區客家文化有一段時間受廣府文化影響頗深,台灣客家文化又受外部文化例如日本文化、閩南文化影響,總體來說受外界影響還是不小的。(四)本次梅台互動,也是加強雙邊溝通的重點成果。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
劉明猷先生分享數十年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走上台灣社會教育中的「客語薪傳師」道路的。(以下稱第一人稱)各位現場朋友大家好。我所說的是「四縣腔」的客家話。我們幾位家人,本次從台灣遠道而來,與其說是是原鄉尋根之旅,我更願意看待成一次田野調查關於理解鄉土語言和鄉土文字的移動路徑;如果真正道地的客家話,我猜想要往更山區走才行,這兩日我側耳理解大街上的民眾,我判斷已經看不到聽不到(或是保留成分非常低的),所謂古老的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客家話了。從下飛機到此時此刻這兩天我在廣州梅州,聽到客家話日常用字,比較少聽到"經典的"可用於寫作中的客家文與字。假設我們認定客家語是一種口語方言,我心中有過一種對自己的提問:「那這種口語要怎麼變成文字?」又疑問,「為什麼華語(中文)有典雅的寫作,而客家話不行?」台灣客家學界有客家字、有客家字典,客家字可以藉用拼音系統造字,台灣有四位資深優秀國文老師花了十年,共同編纂客家字典,我為了更好地寫作,曾經"背"字典,每當想自己退休之後,面對寫作(編按:劉明猷先生是台灣退休公務員),寫作三本為此系列:第一本《一杯淡茶莊頭話》是以自我出發、第二本《對面山下雙堂屋》是一種社區關懷,雙堂屋裡面,到底發生了那些事情?當我完成創作,想要提實體書出版的時候,我體驗了一把自己編輯自己企劃自己執行獨立出版的日子,只送不賣;而後我兒子對我建議,要多敞開胸懷去接受年輕人的建議,酌收成本費和印刷費,這筆費用希望可以用於出版第三冊。如果三十六年後我一百歲,我能留給世界的會是些什呢?一個人一輩子可以留下些什麼呢?這本書雖然大部分都是客語寫的,但是自序是有華語版的(中文),我想,看完自序就可以認識我這個人,我覺得溫教授也會了解深夜筆筆耕的種種心情,我會鼓勵自己往下寫,我今天來到梅縣梅州,我會知道不論在哪個地點,當今社會做獨立書店很辛苦,知道獨立出版也很辛苦,文化界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謝謝今天大家每一位的出席。
作者朗誦新作品環節。由劉明猷先生親自朗讀第二冊《對面山下雙堂屋》第68頁第69頁篇目《食到老學到老》。此環節目的,聽眾可聽出讀音裡面的抑揚頓挫,更能知道作者撰文語氣情境,本篇主題說明:生命有限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說明祖譜,劉家祖譜二十一代以前從大陸遷徙到台灣並於苗栗縣定居,第一重點,台灣客家女性祖先是地位比較低的,只有姓氏沒有名字沒有全名,「族譜再研究」在重男輕女,整理祖譜過程中,時間軸越靠近現在,就必須要把女祖先的全名寫進去;關於族譜內容第二大重點說明"字輩",祖先重視後輩的教育程度,做一首五言律詩,大概五百年後的名字都取好了。在研究字輩的過程中, 了解到一個名字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我舉一個小故事當例子:大女兒取名大滿二女兒二滿,重男輕女一直還沒生到兒子,媳婦又再度大腹便便就先取名腹中胎兒叫劉未滿,結果一生出來又是女兒,只能叫劉滿妹。(編按:妹是客家習俗裡常用字)
溫昌衍教授發表回應學術研究中,研究組譜的具體意義與學術價值,作為一種家族史,族譜是屬於一種歷史史學研究。對於遷移到外的客家人來說,可根據祖譜找原鄉,但有兩點要特別注意。一,愈早的祖譜,可能有假。以前的姓氏,皇帝可以賜姓。二、文革中間,中國大陸區域祖譜流失數量非常多。考據可能有程度上的困難度遽增。
Q&A
現場觀眾提問2。純客家話的創作,但是閱讀障礙,感覺還是很大落差?那這樣的話,讀者怎麼接受呢?你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讀者有進入障礙的問題?你這麼辛苦,寫了這系列,那你的讀者反響現在如何?做這件事意義大嗎?目前小眾的讀者,反映真實的反應如何?
劉明猷回答:我是繁體中文,我是豎排版。大陸現在是簡體中文是習慣橫排版。當我有下註腳,有音標,也增加閱讀困難。這個我也理解。
現場觀眾提問3。客語口傳是否比客語文字傳,更合適呢?
劉明猷回答:口傳和文字就是像一台車的四個輪子,就像一種互補作用。當我創作的時候,我也知道沒有市場,我還是願意做。我希望第三本可以順利出版,因為我沒有接受各種贊助,我每出一本要出新台幣二十萬,我認為對的我就去做。
主持人提問4:他所面對的台灣的客語環境,是危急存亡的。也許梅州沒有這種緊迫性,在家族的混亂語系,我應該讓新生兒說什麼話?你做為一家之主,你會怎麼教新生兒學習母語?學習環境語言?據我所知,劉明猷先生在台灣的做法,除了自己出版,還去地方電台教學,還去教偏鄉幼兒園的孩子說客家話。
劉明猷回答:舊的語言在消失新的語言會增加,語言是這樣, 有人講就是活的,沒有人講, 就應該慢慢消失,沒有語言的沙文主義,他認為語言就是自我的能力自我的學習,2500種方言,語言是拉近你我距離,只要能拉近距離的就是好語言。
溫昌衍教授溫回應本題。方言讀物的現況,你是否出版在方言強勢的地方?方言強勢,那你很多東西都不用解釋太多。方言讀物,我們需要很多人很多當地人編寫當地教材。國家現在也很重視這個事情。
繁體版
店主阮祿興在距今一個月前就開始閱讀一次看《一杯淡茶莊頭話》作者劉明猷先生從台灣寄過來梅州,為了本次活動作預熱準備。歡迎本次出席與會嘉賓。
溫昌衍教授發表梅州客家研究學界對台灣客家的理解看法如下,(一)早期因為兩岸隔絕,曾經的文化交流不太順利,小三通、大三通、到曾經梅州與台灣有直飛班機;現在似乎又稍微因為局勢有點影響而減緩了交流頻次,大陸學者關心客家文化是不遺餘力的。關心重點包括並不限於民間文學、 民間習俗、客家方言比較研究(語言學),近年來都是學術研究熱點,學界、國家政策都重視比較與深度研究。(二)就客語研究來說,台灣客家文化某些方面更加保留更早期史料的延續,因為大陸受文革影響很大,眾多族譜都破壞了,梅州又是客家方言代表的地方,也很多族譜在梅州還能找到;(三)梅州的當地客家意識愈來愈強烈了。大陸地區客家文化有一段時間受廣府文化影響頗深,台灣客家文化又受外部文化例如日本文化、閩南文化影響,總體來說受外界影響還是不小的。(四)本次梅台互動,也是加強雙邊溝通的重點成果。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
劉明猷先生分享數十年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走上台灣社會教育中的「客語薪傳師」道路的。(以下稱第一人稱)各位現場朋友大家好。我所說的是「四縣腔」的客家話。我們幾位家人,本次從台灣遠道而來,與其說是是原鄉尋根之旅,我更願意看待成一次田野調查關於理解鄉土語言和鄉土文字的移動路徑;如果真正道地的客家話,我猜想要往更山區走才行,這兩日我側耳理解大街上的民眾,我判斷已經看不到聽不到(或是保留成分非常低的),所謂古老的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客家話了。從下飛機到此時此刻這兩天我在廣州梅州,聽到客家話日常用字,比較少聽到"經典的"可用於寫作中的客家文與字。假設我們認定客家語是一種口語方言,我心中有過一種對自己的提問:「那這種口語要怎麼變成文字?」又疑問,「為什麼華語(中文)有典雅的寫作,而客家話不行? 」台灣客家學界有客家字、有客家字典,客家字可以藉用拼音系統造字,台灣有四位資深優秀國文老師花了十年,共同編纂客家字典,我為了更好地寫作,曾經"背"字典,每當想自己退休之後,面對寫作(編按:劉明猷先生是台灣退休公務員),寫作三本為此系列:第一本《一杯淡茶莊頭話》是以自我出發、第二本《對面山下雙堂屋》是一種社區關懷,雙堂屋裡面,到底發生了那些事情?當我完成創作,想要提實體書出版的時候,我體驗了一把自己編輯自己企劃自己執行獨立出版的日子,只送不賣;而後我兒子對我建議,要多敞開胸懷去接受年輕人的建議,酌收成本費和印刷費,這筆費用希望可以用於出版第三冊。如果三十六年後我一百歲,我能留給世界的會是些什呢?一個人一輩子可以留下些什麼呢?這本書雖然大部分都是客語寫的,但是自序是有華語版的(中文),我想,看完自序就可以認識我這個人,我覺得溫教授也會了解深夜筆筆耕的種種心情,我會鼓勵自己往下寫,我今天來到梅縣梅州,我會知道不論在哪個地點,當今社會做獨立書店很辛苦,知道獨立出版也很辛苦,文化界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謝謝今天大家每一位的出席。
作者朗誦新作品環節。由劉明猷先生親自朗讀第二冊《對面山下雙堂屋》第68頁第69頁篇目《食到老學到老》。此環節目的,聽眾可聽出讀音裡面的抑揚頓挫,更能知道作者撰文語氣情境,本篇主題說明:生命有限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說明祖譜,劉家祖譜二十一代以前從大陸遷徙到台灣並於苗栗縣定居,第一重點,台灣客家女性祖先是地位比較低的,只有姓氏沒有名字沒有全名,「族譜再研究」在重男輕女,整理祖譜過程中,時間軸越靠近現在,就必須要把女祖先的全名寫進去;關於族譜內容第二大重點說明"字輩",祖先重視後輩的教育程度,做一首五言律詩,大概五百年後的名字都取好了。在研究字輩的過程中, 了解到一個名字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我舉一個小故事當例子:大女兒取名大滿二女兒二滿,重男輕女一直還沒生到兒子,媳婦又再度大腹便便就先取名腹中胎兒叫劉未滿,結果一生出來又是女兒,只能叫劉滿妹。(編按:妹是客家習俗裡常用字)
溫昌衍教授發表回應學術研究中,研究組譜的具體意義與學術價值,作為一種家族史,族譜是屬於一種歷史史學研究。對於遷移到外的客家人來說,可根據祖譜找原鄉,但有兩點要特別注意。一,愈早的祖譜,可能有假。以前的姓氏,皇帝可以賜姓。二、文革中間,中國大陸區域祖譜流失數量非常多。考據可能有程度上的困難度遽增。
現場觀眾提問2。純客家話的創作,但是閱讀障礙,感覺還是很大落差?那這樣的話,讀者怎麼接受呢?你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讀者有進入障礙的問題?你這麼辛苦,寫了這系列,那你的讀者反響現在如何?做這件事意義大嗎?目前小眾的讀者,反映真實的反應如何?
劉明猷回答:我是繁體中文,我是豎排版。大陸現在是簡體中文是習慣橫排版。當我有下注腳,有音標,也增加閱讀困難。這個我也理解。
現場觀眾提問3。客語口傳是否比客語文字傳,更合適呢?
劉明猷回答:口傳和文字就是像一台車的四個輪子,就像一種互補作用。當我創作的時候,我也知道沒有市場,我還是願意做。我希望第三本可以順利出版,因為我沒有接受各種贊助,我每出一本要出新台幣二十萬,我認為對的我就去做。
主持人提問4:他所面對的台灣的客語環境,是危急存亡的。也許梅州沒有這種緊迫性,在家族的混亂語系,我應該讓新生兒說什麼話?你做為一家之主,你會怎麼教新生兒學習母語?學習環境語言?據我所知,劉明猷先生在台灣的做法,除了自己出版,還去地方電台教學,還去教偏鄉幼兒園的孩子說客家話。
劉明猷回答:舊的語言在消失新的語言會增加,語言是這樣, 有人講就是活的,沒有人講, 就應該慢慢消失,沒有語言的沙文主義,他認為語言就是自我的能力自我的學習,2500種方言,語言是拉近你我距離,只要能拉近距離的就是好語言。
溫昌衍教授溫回應本題。方言讀物的現況,你是否出版在方言強勢的地方?方言強勢,那你很多東西都不用解釋太多。方言讀物,我們需要很多人很多當地人編寫當地教材。國家現在也很重視這個事情。
作者:YolandaLIUsh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06adfff1f80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劉明猷先生訪梅參與1Q84獨立書店一周年- 簡書 - https://goo.gl/bTZwTQ
-------------------------------------------
(1) 劉明猷 - https://goo.gl/Xen2j1
----------------------------
劉明猷:傳承保護客家話不光要動口還要動手
2017-3-6 11:05   來自: 你好台灣網   共137人圍觀 收藏該文
     3日,台灣客語薪傳師劉明猷訪梅暨對面山下雙堂屋新書發佈會,在梅州1Q84獨立書店舉行。發佈會邀請了原南方電視台台長區念中、梅州嘉應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溫昌衍教授等嘉賓,共同交流、探討客家話的傳承保護等問題。另外,發佈會現場還設置了觀眾提問、合影、劉明猷先生作品限量簽售等環節。
  劉明猷在發佈會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你好台灣網圖)
  嘉應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溫昌衍教授(你好台灣網圖)
  初次回原鄉有驚喜也有遺憾
  祖籍梅州平遠的劉明猷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回到原鄉。在此之前,他就在網路上查閱了大量關於梅州的資料,了解到梅州是世界客家之都,此番也是慕名而來。他説,來到梅州發現梅州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用客家話對話交流,對此他倍感很親切,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鄉苗栗一樣。
  然而,他也坦言,這幾天他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他所期待的客家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文章用語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體現得較少,而多以家常用語為主。
  對於這種現象,劉明猷有自己清楚的認識。他説,現代社會,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的時間、壓力,薪資、物價等因素的影響,沒有足夠的時間回歸家庭,造成了客家文化傳承的受阻,在這一方面,兩岸都存在共同的問題。
  堅持講母語,記住自己永遠是客家人
  在談到客家話在台灣的傳承時,劉明猷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他説客家話在四十歲以下的台灣人中流失得最嚴重,因為這群人大部分外出到大城市去謀生,講的用的都是閩南話、普通話,而很少有機會講客家話。
  究其原因,他認為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因素,就是語言環境。相對於閩南話、普通話,客家話在台灣是弱勢語言,人口比例也佔少數,年輕人要發展,要找工作,甚至要搞好人際關係,都必須掌握閩南話、普通話,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
  劉明猷還以自己為例,勉勵年輕人在掌握好其他語言的同時一定要堅持講自己的母語,不論別人跟你講什麼話,都能輕鬆切換、應對自如,但要記住自己永遠是客家人。
  劉明猷新書對面山下雙堂屋(你好台灣網圖)
  客家話既要口口相傳也需文字記錄
  劉明猷認為,客家話是客家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人肯講、有人會講,這個語言才不會消失。
  而最理想的方式,劉明猷認為是在代代口口相傳的基礎上,能用書面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用客家話寫文章,記錄生活。
  他笑言,「語言和文字就像一台車子的兩個前輪,要同步,缺一不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否則就會變瘸子。」
  對於客家話保護傳承,劉明猷希望每一個人共同來參與,既要藉助政府部門的力量,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設置客家話課程,也要在每一個家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堅持每個人在閒聊談心的時候都用客家話,讓母語始終陪伴在身邊。
  堅持用母語寫文章為客家文化傳承盡綿薄之力
  翻開劉明猷的新書對面山下雙堂屋,映入眼簾的是會另每一個客家人為之感動的字眼,那是他辛勤多年用心書寫的客家文字。
  傳承客家文化,他是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自我鼓勵,自我打拼,不需要對別人提及。他説,他寫的都是身邊的人跟事,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逐步擴散到他所生活的社區,他的家鄉苗栗,他關心的台灣。這可能是一句話,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一個經驗,只要是會感動人的事情,他就值得寫。
  談及創作的初衷,劉明猷説,「我認為對的事情,我就去做,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寫一本是一本,今年底打算再出一本,就有三本,我出書不在乎賣多少本、賺多少錢,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翻開來看,會感動。我願意把即將流失的客家話撿回來,影響一個我就賺一個,我認為這是我取得的小小的成績。」
  最後,他還笑言希望自己能寫到一百歲,從現在開始每年出一本書,還有三十多年的光陰可寫。
  據悉,梅州是劉明猷對面山下雙堂屋新書發佈會的首站,第二站將在苗栗舉行,最後一站則是台北。在梅期間,劉明猷一行還到了中國客家博物館、黃遵憲故居人境廬、鬆口移民紀念廣場、大埔花萼樓等極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景點參觀考擦。
  劉明猷,1954年生於台灣苗栗,東海大學畢業。曾任台灣「客委會」客語薪傳師、教育主管部門樂齡教師。著有對面山下雙堂屋、客家妹仔個心腹聲、一杯淡茶莊頭話、台灣風情畫、外婆家趣事多、靚女遠嫁閩客緣、花語人生的對話等著作。
---------------------------------
劉明猷.客語創作文集
  寫下來个係文 講出嘴个係話
  文話係皮 文化係骨
  初衷不忘 一路行過 夜夜心酸
  還係 愛行下去
  話語个復育
  文字个書寫
  愛靠大家 共下來
  執鍋鏟的大師傅(大廚),在廚房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對一個剛剛學習書寫為文的作者而言,同樣是,書寫所想、所看、所感動的常民百態,自由自在,天高任我飛、海深任我游,那就是心境上的闊、感情上的深、文化上的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明猷
  1954年生於臺灣苗栗
  2009年公職退休
  曾兼任客委會客語薪傳師
  教育部培訓第一屆樂齡教師
  嘗試以客語書寫或記錄
  現遁世樂活 於客庄 平澹居
  【作品】
  一杯淡茶 庄頭話︱2015.12
  對面山下 雙堂屋︱2017.01
繪者簡介
胡境芝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得獎紀錄】
  2014年苗栗美展水彩類第一名
  2015年桃城美展水彩類入選
劉蔚霖
  1990年出生於苗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水墨創作組畢業
  現任新北市立三重高級中學美術教師
  【得獎紀錄】
  師大美術系國畫組畢業展第一名
  師大美術系系展水墨第一名
  師大美術系系展書法第一名
  林玉山創作獎首獎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水墨類特優
  第九屆彩墨新人獎
  黃君璧教授創作獎學金
  苗栗美展水墨類第三名
  2008及2009年獲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朗讀、演說第一名
自序(華語版)
  歲時節令來到隆冬,該會是渡冬存糧的時候了,回顧過去、計劃未來,就在此歲末年終,想用新的方式與大家見面,拿出新書《對面山下 雙堂屋》一本,作為回饋親朋好友的疼愛和鼓勵。
  「推廣」之責千斤重責,「傳承」之路漫漫長路,偏偏就選定這四個字,來做為夙夜匪懈應完成,又尚未完成的志業,盡一己棉薄之力努力去做,也只不過是:千山萬水我獨行,勇敢的去做自己。
  在今天,多元的社會氛圍裡,創新、創意是大時代的潮流;去年的第一本書冊,是從個人、家庭出發,試寫客家的過往俚語、諺語和民情風俗,今年(2016)的第二本,是從社區關懷、社會關心來下筆,不斷地鼓勵自己,一定要勇敢的邁開步伐,就算是佈滿荊棘之路,還是得向前走下去。
  本輯,延續著第一本的風格,獨資用心去做,這回幸好獲得唐山出版社鼎力協助、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隆重發行,唐山與正港兩者的專業,讓我節省很多的時間和心力,由此可見「推廣閱讀,傳承客家」的希望工程,實在有必要,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客家一條心來認真做。
  篇目概分為:抒情、敘事、靜思、新想、隨筆等五大類;凡是讓我有所感覺、感動、感受的生活種種事,藉著自己的觀點、觀察和關心,其實,也就是將深深埋在自我,肺腑之中的一段對話,書寫出來,話說:「執鍋鏟的大師傅(大廚),在廚房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對一個剛剛學習書寫為文的我而言,同樣是,寫我所想、所看、所感動的常民百態,自由自在,天高任我飛、海深任我游,那就是心境上的闊、感情上的深、文化上的愛。」
  感謝:這塊土地上,所有提供我寫作題材的人、事、物,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話,當然包括了先民先賢、民風庄俗、教育思考……等;文字的可貴在於書寫、印刷、流通,最後是鼓勵大家來「讀」與「想」,再次讓我懇託好嗎?盡信書就不如無書,書中的見解和看法,謹代表作者一己之見,有所不全在所難免,敬請不吝賜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