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將生死看得十分淡然,因為他早就看慣了。在他眼裡,生命本就是一趟漂泊的旅行,沒有一處是永遠的歸宿。世人皆稱他風流倜儻,縱酒狂歌,但又有誰知道背後的失意長嘆、歷經滄桑和鬱鬱寡歡呢?
文:江仲淵《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真實的唐伯虎並沒有點到秋香,甚至淪落為買醉窮鬼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JZk1aU
既沒有八個老婆,也沒有點到秋香——悲情文青唐伯虎的戲劇人生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並沒有點秋香、也沒有娶八個老婆,人生過得相當黯淡無光,最後甚至淪落為買醉窮鬼。「誰敢比我慘?」可能是他一生最想說的話。
所處時代:明朝中期到晚期,王守仁亦為此時期的人物
代表作:〈桃花庵歌〉〈言志〉
經歷:
一、曾引爆明朝轟動一時的「唐伯虎裸奔事件」。
二、有一位繪畫能力極差的良師益友祝枝山。
三、事實上與華太師素來不合,倒是和寧王合作過一段時間。
絕招:善於猜題,連殿試考題也能矇得到。
說起「唐伯虎」的名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吟詩作對會好友,智勇雙全鬥華府,娶了八個老婆後,還點了秋香回家,儼然一副人生勝利者的姿態。
但如果你以為這是真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真實的唐伯虎確實非常有才,但他的一生卻十分坎坷,不僅沒有電影中那麼瀟灑,還活得相當狼狽,簡直可說是慘不忍睹。
唐家大救星
唐伯虎出身蘇州著名商賈之家,祖上靠著經商致富,賺了大筆錢財,五代以上全是公務員,甚至還闊到曾被政府直接請來當太守。不過等到父親這一輩時,唐家已家道中落,只成平民布衣。雖然家境還算小康,靠經營一家小酒館維持生計,但每天仍要為了食衣住行擔憂。
在這個時候,唐伯虎誕生了。
唐伯虎的出生,彷彿是上天給唐家的救命稻草。從小就很會念書,是公認的讀書天才,不須懸梁刺股,就能學富五車;不須十年寒窗,就能縱橫古今,腦袋就跟博物館的資料庫差不多,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學會任何事情。承擔著復興唐家的使命,唐伯虎力圖再創一代盛世。
學霸唐伯虎以碾壓之勢,十一歲精通琴棋書畫,十六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十八歲時考了鄉試第一名,接著又娶了美嬌娘,世人說他是神童、是天才,他也確實配得上這稱呼,更享受著人們的鮮花與掌聲。
那時候,不論事業或愛情,唐伯虎一帆風順,躊躇滿志,還沐浴在親族的誇耀下,美好前程似乎就在眼前。誰料,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二十四歲起,唐伯虎不知倒了什麼楣,先是父親去世,母親在數月後病故,緊接著妹妹也離開人間。
親人紛紛離世,喪事辦了一場又一場,唐伯虎悲痛不已,但噩運彷彿硬要纏在他身上,不肯離去。一年後,妻子因為難產,連同腹中的胎兒一起走了。短短兩年內就失去五位親人,只剩下一個弟弟,對於以挽救家族興衰為己任的唐伯虎來說,這種景況簡直慘得不能再慘,讓他幾乎崩潰。
失去了動力的唐伯虎,整天只知道飲酒買醉。幸好他在這段期間認識了生命中第一位知音——祝枝山。祝枝山不忍見唐伯虎消沉下去,伸出援手鼓勵他,甚至資助錢財,陪他度過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祝枝山是個敗家公子,沒事就找唐伯虎要錢消災。但事實正好相反,祝枝山不但有錢、仗義,還很擅長草書。關於電影裡的描繪,唯一符合史實的是他的繪畫能力:電影中的祝枝山,將《神鳥鳳凰圖》畫成了《小雞啄米圖》,形象很是搞笑;真實的他也沒好到哪裡去,還需要唐伯虎指導。他倆一個擅長繪畫,一個擅長詩文和書法,兩人相輔相成,截長補短,一時傳為美談,民間還流傳著「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在好友的鼓勵下,唐伯虎重新燃起了對生命的鬥志,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但娶了第二任老婆,還在二十九歲那年參加應天府鄉試,順利考取第一名,贏得「解元」頭銜,也獲得了來年進京參加會試的資格。這可不得了,唐家在經過五年的消沉後,終於再度活躍起來。
這我朋友,超有錢的
此時的唐伯虎春風得意,走路還自帶聚光燈。與人相見時,別人都要對他打恭作揖;和人說話時,旁人也要畢恭畢敬地稱他一聲「唐解元」。唐伯虎彷彿回到了青春的十八歲,充滿熱情與活力,對未來充滿期待與衝勁。第二年,唐伯虎按捺不住喜悅之情,早早就收拾行李,從蘇州啟程進京赴考。在漫長的路途上,唐伯虎認識了一位同為考生的富家子弟徐經,而他也是唐伯虎的第二位知音。
一位是滿腹經綸的文青,一個是腰纏萬貫的公子哥,兩人一拍即合,從此成了超級好朋友。當別的考生都在緊張複習,只有這哥倆待在娛樂場所吃喝玩樂。當然,他們對考試的看法並不相同。唐伯虎是因為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於是放手玩樂;而徐經知道自己無論怎麼用功,都沒辦法考出什麼好成績,所以乾脆放著不管。
徐經很崇拜唐伯虎,不但每次吃飯都是他負責買單,甚至把自己的幾個僕從借給唐伯虎,讓他過得舒服一點。每當酒足飯飽,兩人盡興而返時,唐伯虎往往趁著酒意大放厥詞,一副胸有成竹、勢在必得的樣子,徐經只能投以仰慕的眼光,而路上行人無不為之側目。
日子一天天過去,離考試只剩幾天了,兩人還是不慌不忙,照樣去酒館買醉。徐經不經意地提到:「考試快到了,但儒家經典實在太多,也不知道會考什麼,真令人頭疼。」
醉後的唐伯虎不假思索,對徐經吹噓:「簡單!根據當前的政治形勢,今年必以某某為題,你早早準備吧!」
考試當天看到考卷後,徐經驚訝地發現,題目真的被唐伯虎猜中了!也因為提早做了準備,不但徐經考得很好,唐伯虎更是金榜題名,創造連中三元的神話。
大喜過望的徐經藏不住祕密,逢人便說:「唐伯虎料事如神,他說考試題目是什麼,結果還真的就是什麼!」
不怕神對手,只怕豬隊友
徐經這麼高調張揚,讓落榜考生很是生氣,紛紛聯名上告,要求徹查考場黑幕:「唐伯虎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那麼剛好猜中?」「徐經那麼有錢,一定是他花錢買通了考官!」在這種情勢下,一些政治嗅覺較敏銳的政客開始蠢蠢欲動,打算帶風向,其中就包括華㫤(音「敞」,即電影裡華太師的原型)。與電影不同的是,華㫤的職位並不是太師,而是負責提出諫言的言官;他在唐伯虎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並非良善之人,而是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
在這起案件中,華㫤為了逞威風而胡亂告狀,顛倒黑白,硬是扣了唐伯虎許多帽子。或許正是這個原因,電影中的華太師有著無能的人設,還有兩個傻兒子,並讓唐伯虎受到府中眾美歡迎,大概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復仇。
言歸正傳,調查是否真有弊案的過程中,雖然花了好幾天都沒找到什麼確鑿的證據,但在華㫤的推波助瀾下,朝廷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仍然「處理」了一一大批涉案人員——唐伯虎與徐經二人成績作廢,終身禁考。
自科舉制度誕生以來,考試幾乎可說是平民百姓翻轉命運的唯一途徑;終身禁考,意味著唐伯虎前半生的努力,全化成一片灰燼。唐伯虎再次跌落人生低谷,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唐伯虎的老婆聽到自己進京做官太太的美夢破滅,二話不說便帶著僅有的一點家產,捲起鋪蓋回了娘家,從此杳無音訊。
錦上添花的有,雪中送炭的無。回到家鄉後,唐伯虎整天遭人白眼閒語,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話,傳家的小酒館也因為無人打理,很快就倒閉了。
唐伯虎從天堂直墜人間,只能勉強靠賣畫維生。
在今天,唐伯虎的真跡可說高貴非常,在藝術拍賣市場上動輒上百萬。雖然電影裡曾出現眾人瘋搶唐家垃圾桶裡紙屑的片段,不過在唐伯虎在世時,他的畫並不好賣;畢竟名聲不好,願意收藏者寥寥可數。為了維持生計,他只好幫別人畫假畫,有時還依客戶需求繪製各種仕女畫,甚至是春宮畫。許多人認為,唐伯虎擅長畫女性,是因為個性風流不羈的關係,但只要稍微撥開疑雲,就能發現唐伯虎那笑盈盈的臉孔背後,其實隱藏著有志難伸的無奈。
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貧士吟〉
寧王的反叛
電影中,寧王曾派人延請唐伯虎為幕僚,卻遭到了拒絕;不過歷史上的唐伯虎的確跑去當幕僚了。明正德九年(西元一五一四年),三十五歲的唐伯虎忽然收到寧王,也就是當今皇帝叔叔的聘書,內容大概是:
「唐先生你好啊,我是超有錢的大爺寧王,我知道你很窮,而且犯過作弊案,但我還是很欣賞你的才華,不知你是否願意成為我的幕僚?關於待遇嘛,老子我包吃包住,還讓你免試納入國家正規公務員。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趕快加入我的行列吧!」
寧王喚醒了唐伯虎考取功名的理想,也讓他覺得自己終於時來運轉了,於是他決定重新振作,不要再當賣畫度日的落魄書生了!
不過等唐伯虎來到寧王府後,才赫然發現,雖然封為「寧王」,但寧王的個性可一點都不安寧:他籠絡了大批人才,其實是打算暗中招兵買馬,真正的目的則是準備謀反。
唐伯虎對朝廷雖有所不滿,但從未想過造反;一旦捲入這場政治鬥爭,弄不好還會落了個千古罵名。這該如何是好呢?為了保住自己的尊嚴,唐伯虎拒絕了繁華富貴,拒絕了重新仕官,也拒絕了寧王的幕僚一職。為了讓寧王同意自己退出,唐伯虎做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事:他開始在王府裝瘋賣傻,裸奔、吃屎全都做了。王妃聽說後還不相信,專程跑來看,唐伯虎見機會難得,演技大爆發,脫光了衣服就往王妃的腳邊撒尿,旁人一去阻攔,唐伯虎就光著屁股跑上大街,逢人就大喊:「我是寧王的貴客!」一時滿城風雨,人們竊竊私語,都在議論著八卦。
寧王當然不能留個瘋子當幕僚,於是將唐伯虎送回老家蘇州。不久後,寧王起兵造反,很快便被朝廷剿滅,所有核心人物滿門抄斬,唯獨唐伯虎溜得快,幸運躲過了殺身之禍。
桃花仙人的真實生活
「唐伯虎裸奔事件」引起大眾譁然,輿論對他非常無情,完全不在乎唐伯虎為了自己的名譽做出多大的犧牲,反而以戲謔、諷刺的口吻嘲笑他。唐伯虎實在沒臉待在蘇州老家,於是賣了房子,跑到鄉下蓋了一間小屋,取名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
從此以後,唐伯虎再也不提當官的事,曾幻想「暮登天子堂」的莘莘學子不見了,那個「臥看翠壁紅樓起」的風流才子也不見了。哀莫大於心死,受盡人生磨難的唐伯虎,此時已經完全麻木了,整日待在姑蘇城外的桃樹下,和祝枝山、文徵明幾位知音一起飲酒作詩、寫字畫畫,「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睡」。
唐伯虎曾有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這首詩是唐伯虎的代表作,也是意境最高的作品,但其實這首詩要說的並不是風花雪月,更不是為了把妹。唐伯虎想表達的,其實是他的生活狀態:昔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才高八斗的唐伯虎,竟落得畫點小畫、摘花賣錢的下場,其落魄程度可見一番。
悲涼的絕筆
唐伯虎就這樣藉酒澆愁澆到了五十三歲那年。那年冬天來得特別早,蘇州城內呼嘯著強勁的北風,屋瓦上也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積雪。唐伯虎受了風寒,已在家臥床數日,他看著窗外,心想自己可能看不到隔年的桃花了,於是掙扎著爬了起來,拿起紙筆,寫下自己一生的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即使死亡將我帶往陰曹地府,又有何妨呢?在我眼中,陽間和地府並沒有任何區別,因為這兩處都不是自己的歸宿。」
飽經滄桑後,唐伯虎發出了如此感慨。他將坎坷的遭遇、窮困潦倒的生活,和世態的炎涼,全都寄託在這首臨終詩中。
唐伯虎將生死看得十分淡然,因為他早就看慣了。在他眼裡,生命本就是一趟漂泊的旅行,沒有一處是永遠的歸宿。世人皆稱他風流倜儻,縱酒狂歌,但又有誰知道背後的失意長嘆、歷經滄桑和鬱鬱寡歡呢?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寫下絕筆後,長嘆一聲,擲筆而亡,時年五十三歲
《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真實的唐伯虎並沒有點到秋香,甚至淪落為買醉窮鬼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JZk1aU
唐伯虎一笑姻緣(3)水落石出
作者:杜若
等到黃道吉日,學士和夫人親自主婚,在眾人的祝福中,華安和秋香結為夫妻。圖為明 唐寅《陶穀贈詞圖》局部。(公有領域)
更新: 2018-09-13 1:40 PM 標籤: 唐伯虎笑姻緣, 秋香, 唐寅, 警世通言, 唐伯虎
夫人和學士讓人收拾出一所潔淨的屋室,將新婚用品一應備全。府上的僕人們為奉承他們的新主管華安,又熱情擔送新婚用品,為新人準備。
等到黃道吉日,學士和夫人親自主婚,在眾人的祝福中,華安和秋香結為夫妻。
夜裡,秋香問華安:「我覺得你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到過?」華安笑著,讓她自己去想。過了幾天,秋香忽然問華安:「以前,我在閶門的遊船中看見的人,是不是就是你?」華安笑著說:「當然是我!」
秋香又驚又喜,說道:「如果真是這樣,你可非同尋常。為什麼屈身在這兒呢?」圖為明 唐寅《煮茶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秋香又驚又喜,說道:「如果真是這樣,你可非同尋常。為什麼屈身在這兒呢?」華安道:「我就是因為你當時倚船一笑,不能忘懷,所以為了追你,就將計就計,來到華府當差。」
秋香說:「那天,我看到一群人簇擁著你,紛紛向你索要書畫。你都一概不理,只是一個人依靠著窗口,獨自喝酒,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我知道你不是凡品,所以莞爾一笑。」
這下輪到華安驚奇了,他說:「一個女兒家,就能在一群流俗中,慧眼識得名士,想必也是紅拂、綠綺(註)之輩吧!」秋香說:「在這之後,我在南門街上,好像又見了你一次。」華安再次笑著說:「真是好利害的一雙眼睛!」
秋香問他:「你既然不是俗輩,能不能把你的真實姓名告訴我?」
一個女兒家,就能在一群流俗中,慧眼識得名士,想必也是紅拂、綠綺之輩吧!圖為明 唐寅〈紅葉題詩圖〉。(公有領域)
華安終於說出自己的真實身分,就是唐伯虎。既然如今已經說破身分,華府也不能久留了,所以問秋香,是否願意今夜就離開華府?秋香當即答應一同離開。
唐伯虎將典當鋪的帳目,詳細列在一個帳簿上,又將房中所有新婚衣服、首飾、器皿等物又另寫在一個帳簿上,隨後又將眾人所贈的禮物逐一寫在帳上,絲毫不取府中財物。
唐伯虎將三個帳本,鎖在書櫃裡,並將鑰匙掛在鎖上。在牆上題了一首詩:
「擬向華陽洞裡游,行蹤端為可人留。願隨紅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誰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主人若問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
唐伯虎帶著秋香,乘夜船,倏然離開了。天亮後,家人發現華安和秋香不見了,急忙稟告華學士。學士看看房中的一切,一樣一毫不少,三個帳本又將財物開列得詳細清楚。他又看看牆上的詩,才知道,原來康宣也不是他的真名。那他到底是誰?華學士也不得而知,只是覺得實在驚奇。二人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為了弄清楚華安的真實身分,華學士懸賞尋找康宣、秋香。
華府家童看見書坊坐著一個秀才,容貌很像華安。圖為明 唐寅《桐陰清夢圖》(局部)。(公有領域)
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華學士到蘇州拜訪客人,從閶門經過。華府家童看見書坊坐著一個秀才,容貌很像華安。家童稟報學士,學士不信,只是吩咐他詳細看一下,了解他的真實姓名。
家童轉身來到書坊,看那秀才和一個同輩說話。家童悄悄跟著,從背後觀察他的體形,和華安沒有區別,便回到書坊,問店主:「剛才,來這裡看書的是什麼人呢?」店主說:「是唐伯虎啊。今天文衡山(文徵明)請他去喝酒了。」家童記下他的話,趕緊回去稟報學士。
學士一聽,當即大吃一驚,心想:「原來豪放不羈的唐伯虎,難道就是華安?」於是決定明天專程拜訪他。
第二天,華學士寫了名帖,特意拜訪唐伯虎。唐伯虎慌忙出來迎接。學士再三細細地審視他,但見他的容貌果然像極了華安。
二人一同對酌,學士想弄清楚,華安是不是就是唐伯虎?於是學士說道:「貴縣有個人叫康宣,其人精通文理。先生你是否認識他?」唐伯虎只好唯唯作答。
學士又問道:「這個人去年曾在我府上當差,我為他改名華安。華安先是陪著小兒讀書,後來在我書房掌管書柬,我又提拔他為主管。之後我還為他娶親,他選擇了秋香,但是幾天後,夫婦二人就不告而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學士故意問他,是否知道這個人。唐伯虎還是唯唯作答。
華學士不肯輕易離去,唐伯虎也知道再也瞞不住了,就設宴款待他,命秋香出來拜見學士。圖為明 唐寅《西洲話舊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由於華學士不肯輕易離去,唐伯虎也知道再也瞞不住了,就設宴款待他,命秋香出來拜見學士。就在這晚,華學士終於知曉,華安就是唐伯虎,他的妻子正是自己府上的侍女秋香。二人歡暢大笑,盡興而別。
學士回到船中,將袖子裡的詩句放在桌上,反覆揣摩玩味:「第一句『擬向華陽洞裡游』,是說唐伯虎到茅山進香,『行蹤端為可人留』,原來中途唐伯虎遇到秋香,進香之行耽擱。第二句『願隨紅拂同高蹈,改向朱家惜下流』,是指唐伯虎為了見到秋香,屈身投靠華府,後來有了二人同逃之意。最後一句『主人若問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康字和唐字頭一樣,宣字和寅字頭也一樣,這是暗指『唐寅』二字。」
至此,華學士終於揭開詩中隱喻,感歎唐伯虎雖似情痴,卻也是一個禮義之人,離開時華府的財物一樣沒有拿取。
華學士回家,將此行所見向夫人說了。夫人非常驚訝,於是備置厚禮送至唐伯虎家中。從此兩家遂為親戚,往來不絕。這段風流韻事也在吳中當地流傳不絕。(完)@*
註:紅拂,唐杜光庭傳奇小說《虯髯客傳》中的人物。紅拂本為隋相楊素的侍妓,後遇李靖,識為英雄,遂與李靖同赴太原。綠綺,樂器名。相傳漢朝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賜給他綠綺琴。在此指司馬相如以綠綺琴贏得卓文君青睞的軼事典故。
──改編自馮夢龍《警世通言》 #
唐伯虎一笑姻緣(1)驚鴻一瞥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8日, 2018
唐伯虎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由於出生那年,歲次庚寅,又生在寅時,唐父為他取名唐寅。明 唐寅《歲朝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唐伯虎,戲裡戲外都是傳奇。
他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商人家庭。由於出生那年,歲次庚寅,又生在寅時,唐父為他取名唐寅。十二地支中,寅是虎,他又是唐家長子,所以取字「伯虎」。
正史中,他是當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合稱為「吳門四才子」;在畫壇上又與沈周、文徵明和仇英並稱「明四家」,在山水畫領域中,可說是一個集大成者。
唐伯虎風雲正史,在野史也留下華彩,「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從古至今受到人們的喜愛。明朝馮夢龍於《警世通言》中,附會了一段唯美的故事「唐解元一笑姻緣」,由此,野史平添了一樁代代相傳的愛情故事。
馮夢龍筆下的唐伯虎可謂是聰明蓋地,學問包天。精通書畫音律,詞賦詩文,無論哪一樣,他都是一揮而就,是世上罕見的才子。
圖為明唐寅倣唐人仕女,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伯虎做秀才時,太守曹鳳就很青睞他的才華,於是推薦他科考。負責科舉考試的官員叫方志,非常不喜歡古文辭。他聽說唐伯虎恃才傲物,為人放浪不羈、不拘小節,就想著藉機懲治他,幸得曹鳳拼力保救,唐伯虎才得以免禍,但是官府不允許他參加考試。在曹鳳的苦苦哀求下,一直到臨場,才得到允許。那年,唐伯虎中了解元。
之後,唐伯虎前往京城參加會試。由於他聲名廣傳,當朝公卿大臣都爭著和他交往,甚至以見他一面為榮。有一位主考官程詹事,因為私自售賣考題,引起眾人非議。為了壓服眾人,就想找一個才華橫溢的士子,列為榜首。當他聽說唐伯虎的名望後,喜出望外,於是私下許諾他作會元。
唐伯虎向來性情素直坦率,一日酒酣之際,說漏了嘴:「今年我一定能做會元。」眾人一聞,覺得主考官實在不公允,一時之間傳得沸沸揚揚。言官上奏彈劾程詹事,聖旨下令不許程詹事判閱試卷。同時,將他和唐伯虎一同關進監獄。
後來唐伯虎得赦還鄉,從此斷絕功名。每天吟詩作畫,放浪美酒之間。由於唐伯虎文才高隆,人們得到他的片紙尺幅,就像獲得珍寶一般。他是人們心目中的璀璨明星。因他做過解元,所以時人稱他為唐解元。
後來唐伯虎得赦還鄉,從此斷絕功名。每天吟詩作畫,放浪美酒之間。圖為明 唐寅畫山水人物 冊 臨溪眺覽。(公有領域)
當時,蘇州有六門,分別是:葑、盤、胥、閶、婁、齊。其中閶門最為繁華興盛。一天,唐伯虎坐在閶門遊船上,許多文人墨客慕名來拜,請他題扇題字。想必那光景,也像今日粉絲一樣,以獲得偶像的簽名為榮。
由於來的人越來越多,唐伯虎有些厭煩,就獨自倚窗喝酒。這時,忽然看到一個畫舫船從旁邊經過,他側目一望,裡面坐著一個穿著青衣的丫鬟,但見眉清目秀,風姿綽約。就在此時,青衣丫鬟似有所感,也探頭船外張望,正好看到唐伯虎的樣子,不禁掩嘴微笑。
船划過去之後,唐伯虎問舟人:「你是否認得剛剛過去的那艘船,是誰家的?」舟人說:「噢,那是無錫華學士府上的親眷。」唐伯虎就想追上那艘船,唯恐錯過了機會。
這時,從城中搖出來一隻船,船裡的人叫道:「伯虎,你要去哪兒?這麼緊張!」唐伯虎一看,原來是好友王雅宜。王雅宜想陪親人到茅山進香。唐伯虎為了追上青衣丫鬟,遂即跳到友人的船上,連連大呼:「快點開船!」
唐伯虎側目一望,裡面坐著一個穿著青衣的丫鬟,眉清目秀,體態綽約。圖為明 唐寅畫班姬團扇 軸。(公有領域)
不多時,就看到那隻畫舫船。唐伯虎吩咐舟人跟著大船隨行,一路到了無錫城。唐伯虎於是建議王雅宜靠岸停泊,進城去取惠山泉水。其實,他想尋找舟人所說的華學士的府邸。(未完,待續)@*#
──改編自馮夢龍《警世通言》
書寓--上海灘高級妓女稱為書寓,也就是舊中國最高檔次妓女的稱謂
書寓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akGGzs
上海人稱這類妓女為詞史、先生、倌人。她們的門上或門旁標明"xxx書寓"。
晚清王延鼎日記《南浦行雲路》自杭州至南昌沿途記聽書:“難後(滅太平天國後)女說書者風行與滬上,實即妓也,亦稱先生。”女說書先生在上海淪為娼妓,稱“書寓”自高身價,在原有長三基礎上逐漸放開,與其他妓女一樣唱京戲侑酒,長三也跟著稱先生。吳語讀“先生”為“西桑”,上海的英美人聽了誤以為是“sing song ”,因為她們在酒席上例必唱歌;singsong girl因此得名,並非“歌女”譯名。[1]
妓女要取得書寓的名號,要進行考核(每年一次,春秋二季)清代末上海縣的小南門書場就是考場之一·應試妓女先說一段傳奇,然後彈一曲琵琶·由業內養家的高手為評委評論打分,及格就取得書寓稱號。.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書場事業紅火,於是書寓考試放寬,傳奇可以被京劇,崑曲代替,但必須說,唱全能,不能說道白者,則不予通融,屬於淘汰之列·書寓禁止留客過夜,即使有情投意合的郎君,也不能表示或說出來,這是堂子裡的規矩,
日本的藝伎與之相似。
自由身的住家書寓,要是有了意中人,可以組成臨時夫妻,此間不再接客.等分手後可再琵琶別抱。上海高級妓女一般是蘇州人,要躋身書寓必須學一口吳儂軟語,才可以,否則根本不行。
分類
書寓以下有長三,么二,花煙間,台基,鹹肉莊,野雞,淌排, 還有一種釘棚是最低等妓女.。
鄭板橋同性戀
訪談浦上滿:一位日本春宮收藏家
葛飾北齋《城邊沒有小松》
香港——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正在舉行一場色情盛事。牆上懸掛著許多的圖畫,描繪了用任何可以想到的體會交合的情侶,這場震撼的日本春宮畫展覽收入了來自十五到十七世紀的色情木版畫。
7月18日開幕的“春扉——浦上滿收藏日本春宮版畫展”從北齋漫畫專家、交易商浦上滿的龐大收藏中選取了60餘件版畫和畫冊。
春宮這種露骨的色情版畫在江戶時代大量生產和流傳。浮世繪大師都曾創作過春宮,本次展覽就收入了鈴木春信、勝川春章、喜多川歌磨和葛飾北齋的作品。
到了明治時代,春宮在西方價值觀影響下已經變成了一種紋身文化,日本當代社會至今仍存在對春宮的偏見。
浦上滿從1997年開始收藏春宮,當時是在倫敦蘇富比受到巴黎珠寶商Henri Vever的啟發這麼做的。此後他漸漸積累了1000種左右的版畫和畫冊,尺幅大小不一。他的收藏有一部分目前正在森美術館展出,他還在準備十月在大不列顛博物館的大型展覽“春畫:日本藝術的性與樂1600–1900”。
日本和中國的春宮有什麼不同?
春宮最初是中國傳來的,但是它們非常不一樣。中國的更寫實,我不是很喜歡。沒什麼意思。
比如在展覽中你可以看到男人和女人有非常巨大的生殖器。我們看上去覺得是很自然的,雖然比例如此失調。
這是需要很高超的技巧的,要創造一個看上去很離奇但是又自然而有意思的畫面。
在中國春宮裡,一切都是正常大小的,非常自然。
日本春宮有時候很好玩,很平靜。那些女人的表情看上去很開心,不是只給男人看的,這跟色情作品不一樣,當時的女人也是很享受春宮的。
春宮的受眾群在日本有什麼變化?
現在的年輕女孩對春宮很感興趣,以前都是像我這樣的中年男性,現在青年女性也不會覺得尷尬了。
以前年輕女性會假裝說,“啊我不喜歡春宮,”但是現在她們會喜歡,會去看真跡。最好看真跡,更震撼。
在藝術機構的層面,對春宮是什麼看法?
我在大英博物館籌備一場全部會春宮的展覽,打算把這個展覽再帶到日本,但是不容易找到場地,我和幾位教授下週六會在日本參加一個研討會,說一說為什麼我們無法在日本舉辦春宮展,如果辦了會有什麼事發生?這在現在的日本是非常需要討論的。
這次展出的是最昂貴的作品?
可能一些北齋的是。我不能說太多。價格範圍在幾千到幾十萬美元之間。一些特別的作品會格外貴。
但是我們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因為春宮有很多偽作、複製品和後世的印本。這跟古玩是一樣的。據說有個著名小說家在30年前買了幅春宮,很久之後才有人發現是假的。當時即便是最有文化的人也沒法單憑肉眼分辨真假。現在要好很多了。
現在是開始收藏的好時機?
我認為是的。春宮還是不貴的,高品質作品的市場在上升。現在藏家還是不多,對學者來說這也是個相對未知的領域。
你最近買了些什麼?
就10天前我剛在東京一個交易商拍賣會上買了點東西。不是北齋。
是什麼?
呃,也許等你來東京我可以給你看。非常不錯。
你是怎麼欣賞這些你買的作品的?
能跟交易商、好朋友、藏家分享是件樂事。春宮原本就跟色情作品不一樣,後者是男人獨自一人看的東西。春宮是你可以和別人分享的。裡面有很多的機智幽默。
中國古代春宮圖的四大神奇功能
春宮畫的起源,一般都認為始於西漢景帝子惠王劉越的後裔劉海陽(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襲的封邑廣川郡(今河北省棗強縣東)的宮室中繪男女性愛畫於屋上。
中國古代春宮圖的四大神奇功能
房中之事
在中國古代照春宮畫冊學習房中之事俗稱「問影」。
春宮畫的起源,一般都認為始於西漢景帝子惠王劉越的後裔劉海陽(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襲的封邑廣川郡(今河北省棗強縣東)的宮室中繪男女性愛畫於屋上。
可是,實際上春宮畫的起源比這還要早得多。漢朝劉向在《列女傳》一書中說,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紂王曾在宮中舉行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著妲己恣意尋歡,在他們的床榻四周則圍以繪滿春宮畫的屏風,兩人一面欣賞這些畫,一面縱情作樂。
在沈德符的《敝帚齋余談》對春宮畫起源的記述中,提到了廣川王劉海陽、齊後廢帝蕭寶卷、隋煬帝、唐高宗、武則天等,其實,中國古代的春宮畫不僅起源於宮中的淫樂,也起源於民間一些性書的插圖,甚至作為一種性教育工具啟示新婚夫妻。如前述「嫁妝畫」就是一種春宮畫。
有資料表明,在公元1世紀,似乎《素女經》之類的性學書籍已有帶插圖的版本了。如《素女經》內的「九勢篇」和《洞玄子》內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圖畫的附錄說明。從《同聲歌》可以看到,在漢時有可能以春宮畫給新娘做嫁妝,以指導夫妻性生活,這被稱為「女兒圖」、「枕邊書」或「嫁妝畫」,這在後世的民間也有流傳。
中國古代春宮圖的四大神奇功能
偷歡
從唐代到宋代,出現了少數畫過春宮畫的著名畫家,他們的有些春宮畫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歷史事實。無名氏所畫的《熙陵幸小周後圖》即為一例。多才多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歡,他寫下的著名的《菩薩蠻》詞就記述了幽歡時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後死後四年,李後主冊封妻妹為小周後,又過了10年 (公元974年),南唐亡於宋,李後主和小周後被擄至京師。小周後貌美,被好色的宋太宗趙匡胤看中了,把她宣至後宮,多次強行姦污。這件事被人畫了下來,就是《熙陵幸小周後圖》,「熙陵」是指宋太宗,因為他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
在《熙陵幸小周後圖》上,元人馮海粟就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意思是:宋太宗你強姦了別人的妻子,而你的後代(宋徽宗、欽宗和宗室嬪妃公主3000人)也被金人大肆強姦,這真是報應了。
可是,歷史往往會走向反面,金人滅了北宋,肆意強姦北宋的后妃宗室和民間婦女,後來南宋聯合蒙古人滅金時,南宋的軍人也施加了性報復,有人還把南宋軍人強姦金後的情景描繪下來,題為《嘗後圖》,意即「嘗嘗金朝皇后滋味之圖」。在佚名作家的《樵書》中,曾提到這幅南宋末年的《嘗後圖》說:
……又有宋人《嘗後圖》:一婦人裸跣,為數人抬舁,人皆甲冑帶刀,有嚙唇與乳及臂股者,至有以口其足者。惟一大將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又有持足帛履襪相追逐者,計有十九人。上有題云:「南叱驚風,汴城吹動。吹出鮮花紅薰薰,潑蝶攢蜂不珍重。棄雪拼香,無處著這面孔,一綜兒是清風鎮的樣子,好將軍是極粘罕的孟珙」。
畫中露出陽具準備強姦金後的將軍是不是孟珙,有人提出質疑,但金被滅後,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沒有這麼做,別的將軍也會這麼做。無論是金人奸宋室后妃,還是宋人奸金室后妃,都是性暴行,女子都是悲慘的性犧牲品。
中國古代春宮圖的四大神奇功能
仕女
自明代下半時期以後,春宮畫特別流行,那時這方面的名畫家首推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歷史上記載他是個風流才子,詩、文、畫俱佳。他性格不羈,有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由於仕途多舛,就遊歷名山大川,專門致力繪畫,以賣畫為生。他長於人物,特別以仕女畫見長。他畫春宮畫,與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關係,也是他風流性格不羈的表現,可能也是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虛偽以及封建禮教的諷刺和反抗。有人說,他作春宮畫以所眷戀的妓女、情婦為裸體模特兒,所以才畫得那麼傳神,那麼惟妙惟肖。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但其大幅絹本的秘戲圖至今已不復見,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幾首清人題唐寅春宮畫的詩作,如「雞頭(乳房)嫩如何?蓮船(三寸金蓮)僅盈握;鴛鴦不足羨,深閨樂正多。」「清風明月無從覓,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讓後人去想像、描摹。
唐寅還畫了一套《風流絕暢圖》,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這套冊頁早已失傳。
和唐寅可相媲美的還有仇英。仇英字實甫,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居蘇州。他是工匠出身,後來也從周臣學畫,為文徵明所稱譽,從而知名於世。他主要以賣畫為生,畫春宮畫也十分有名。他畫全身著衣的戀人,也畫裸體相交的男女。他從臨摹古人名作下手,發憤苦學,兼取各家之長融一爐,從而創出自己精麗秀雅的繪畫風格,終於能和唐寅、文徵明、沈周並列,成為明朝的四大畫家之一。
人們認為明代後期是中國古代春宮畫發展的頂峰,主要是指它的質,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宮畫似乎較明代為多,也許是因為年代較近而存世的作品較多的緣故。從文獻記載來看,清朝的春宮畫能手主要有古濂和尚、王式、馬相舜、馬振、改琦等。
色情諜戰:卡斯特羅床上的美女殺手
流行春宮圖
中國古代的春宮畫雖然被許多人所喜愛,但總是有私密性,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私下把玩欣賞,所以極少有大幅者。
這些春宮畫不僅在內宮、在官僚豪紳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間坊肆中也十分流行,這是明代的春宮畫和前朝不一樣的地方。由於流行廣,需求量大,有些出版商又在印刷上下功夫,其技巧達到相當高的程度,明末尤甚。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認為最好的套色春宮畫印於1606年至1624年,使用了五種顏色,這些畫代表了套色春宮畫的全盛期,它只流行了約20年。1644年清王朝建立後,這種藝術已完全絕跡。總的看來,清代春宮畫似乎比明代流行得更廣一些,但其畫藝都在唐寅、仇英之下,印刷技術也遠遠地遜色了。
一門藝術或一門科學之所以在某個時期廣泛流行和發展,總是因為它有許多功能而符合了某個時代的某種特殊需要。春宮畫之所以從宮廷到民間不斷地發展和流行,正是因為它有許多它物所難以替代的功能:
一是激發性慾的功能。人們感受性刺激,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實現的,其中觸覺、視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是娛樂功能。在男女性生活中作為助興工具,這是和春宮畫的性刺激作用密切聯繫的。
三是教育的功能。即作為性學書籍的插圖來昭示人們;或以「嫁妝畫」的形式給女兒帶到新郎家去,過夫妻性生活時照此去做。
四是辟邪的功能。例如「避火圖」,認為春宮畫能辟鬼神。
從《燕寢怡情》看古代貴族日常
從《燕寢怡情》看古代貴族日常
《燕寢怡情》是清宮內府收藏的一部珍品畫冊,它形象細緻地描繪了古代貴族的家居生活場景。人物開相飽滿、圓潤,神情生動,含蓄優雅,將男女情意刻畫入微。假山、花卉、盆景、衣紋都精細至極。所以這套圖也是研究明清生活習俗、服飾、家具的難得資料。
此畫作者除了擅畫人物、仕女及山水樓閣外,亦精於花卉。畫中的梅 蘭 竹 菊,四時花卉,工緻精細,賦色高雅,並極勾染之巧,頗有深厚的寫生功力。所作花卉均濃淡相宜,疏密有致,頗顯生機。
這套《燕寢怡情》畫冊描繪的是古代貴族的家居生活場景。人物開相飽滿、圓潤,神情生動,含蓄優雅,將男女情意刻畫入微。假山、花卉、盆景、衣紋都精細至極。所以這套圖也是研究明清生活習俗,服飾,家具的難得資料。此為清內府設色庫絹本,共12幀,現藏於波士頓美術館。
《燕寢怡情》人物圖冊是清宮內府收藏的珍品。原本完整的《燕寢怡情圖》為十二開,共二十四幅圖,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扉頁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兩印。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此圖冊被一分為二,一半流落到了美國,最終成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收藏(此本),而另外一半則到了無錫望族秦家。
從圖冊上看,「燕寢怡情」圖冊描繪的是親王級別的家居生活場景,這些可以從房內的四爪龍紋圖案、男主人的衣飾,和房內裝飾等看出端倪。這套圖冊用色,用筆非常典雅精細。對人物的服飾、神情,動作,髮飾等都刻畫得非常細緻入微,同時,對房內陳設、家具、房外的園林建造等都極盡細緻。
畫面呈現了兩情相悅的男女的生活場景,雖然情意綿綿,但卻毫無猥瑣之嫌,看起來非常的賞心悅目,這也是為什麼這套圖冊能受到乾隆和嘉慶皇帝的喜歡,成為宮廷珍藏的原因。
《燕寢怡情》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它對當時生活習俗的真實描述,從圖中可以看到當時上流社會使用的家具和服飾等。有不少中國明代服飾研究的書籍以《燕寢怡情》作為封面和插頁使用。比如,鄧雲鄉《紅樓夢服裝雜說》就用到裡面的人物服飾;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對《燕寢怡情》人物服裝有細緻的描述。所以,這套圖是研究明清生活習俗、服飾、家具的難得資料。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4p3e2.html
從《燕寢怡情》看古代貴族日常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sY7Z9r
----------------------
為何唐寅喜歡繪畫春宮圖?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2-12-30 00:27:53)
標籤: 雜談 分類: 玉的知識
查看原文:http://www.ymanz.com/history/4249.html
春宮畫是中國古代性文化的一朵奇葩,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唐寅就是這方面的頂尖級的代表人物。
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畫。他的人物畫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現出憤世嫉俗的心態。他兼取諸家之法,特別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畫的長處,獨樹一幟,開創了一條能表現自我精神的畫路,行筆秀勁縝密,有著瀟灑清逸的氣韻。這一類作品多取材於歷史與民間故事,尤其以描寫歡場女子為多。唐寅的人物畫可大致分為工筆和寫意兩類。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宮妓圖》,畫中精心描繪了四位盛妝等待君王召喚的宮妓形象,工筆重彩,體現了畫家在造型用筆及設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藝。後者以《秋風紈扇圖》(上海博物館藏)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雲流水措和顏輝的折蘆描法摻和起來,揮灑自如,富有韻律感。
明徐渤對他的仕女畫亦十分推崇,在其《紅雨樓題跋》中說:“畫家人物最難,而美人為尤難。綺羅珠翠,寫人丹青易俗,故鮮有此技名家者。吳中惟仇實父、唐子畏擅長。”他的大多仕女畫是表現宮妓、妓女等下層女性生活的青樓題材,如《王蜀宮妓圖》、《陶谷贈詞圖》等,這與他科場舞弊案後頹廢自棄,終日寄情於聲色不無關係。
《小姑窺春圖》也是唐寅手筆,不過至今還在日本
《小姑窺春圖》也是唐寅手筆,不過至今還在日本
那麼,這種風格的產生與他賣畫為生又有怎樣的關係呢?這時期在繁華的江南城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娼妓越來越盛。在蘇州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此業就顯得尤為興盛。唐寅作為一個命運曲折而又多情重義的文人,面對那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於是便以這種題材來表現自己的性情。同時,更深層的原因是,他的這種題材源於當時繪畫商品化及自己賣畫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此時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了眾多的文人和畫家與之交往,而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裝扮成好文知畫的風雅人士。面對特殊的消費群體,唐寅在創作人物畫作品時,就不能不考慮接受者的審美趣味和心理需要。
為了生計的需要,唐寅還應人所求,描繪過大量的色情畫之類的春宮圖。另外,唐寅在山水畫方面造詣很高。但唐寅是院派這種風格正統的畫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種文人畫風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寅的花鳥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長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淨、意境高雅。其所繪《雨竹圖》扇面(上海博物館藏),以濃墨繪近竹,淡墨繪遠竹,筆墨淋漓,氣韻酣暢。書畫作品的情託於象,而意趣更在點畫外。這種風格的花鳥畫,無論從題材還是畫法來看,也都是適應社會大眾喜好的需要。
唐寅所作的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唐寅所作的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
德國人擁有真跡
2000年7月,我去德國的慕尼黑,拜訪了曾經舉辦過慕尼黑性博物館的仙林先生,在他家中他給我看了一本唐寅春宮畫的冊頁,全冊有12張春宮圖,並有題跋,書畫俱佳,似非贗品。我對著這個冊頁,感慨萬千:你是什麼時候流落海外的呢?我們這些子孫怎麼沒有把你保護好呢?
我們討論起中國古代春宮畫了。我說:“到了明朝晚期,中國古代春宮畫達到了一個頂峰。有些外國學者問我,為什麼中國的明、清兩代性禁錮那麼嚴酷,而春宮畫和性小說怎麼還會那麼鼎盛呢?這只有用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來解釋。人類的自然本性是不可壓制的,壓制的結果反而是加強。在明朝晚期,也就是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唐寅在春宮畫方面可算是一個代表人物了。”
他說:“唐寅可能還要早一些吧?”我記不住唐寅的生卒年月,瞠目不知所答。這個德國人如此細緻,我這個中國學者還不如他呢,真有些慚愧。
以妓女或情婦為模特
“唐伯虎點秋香”雖屬虛構,但是他迷戀女色,經常沉湎於溫柔鄉中則是事實。中國古代的人體藝術是不發達的,因為中國古人忌諱裸體,藝術家不用裸體模特兒,所以中國古代出不了歐洲米開朗琪羅這樣的大師。而有人說,唐寅作春宮畫,常以他所眷戀的妓女、情婦為裸體模特兒,所以才畫得那麼傳神,那麼惟妙惟肖。唐寅所繪的女性常顯得壯健豐腴、圓臉、妖冶,使人聯想到唐代美女的形象。唐寅所繪的女性有個特點是“三白”,即前額一點白,鼻尖一點白,下頜一點白,這往往是後人鑑別真假唐寅畫的一個標準。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但其大幅絹本的秘戲圖至今已不復見,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幾首清人題唐寅春宮畫的詩作,如:“雞頭(乳房)嫩如何?蓮船(三寸金蓮)僅盈握;鴛鴦不足羨,深閨樂正多”,“清風明月無從覓,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讓後人去想像、描摹。
《小姑窺春圖》今藏日本
唐寅小幅的春宮畫作品也很少傳世,據說,有一幅《小姑窺春圖》今藏日本,是他畫的。畫幅左邊有一對男女隱約地在帳中做雲雨之歡,門外一個少女在偷看,還情不自禁地把手伸進自己的裙中。清代有畫家仿唐寅畫意,畫了《隔牆有耳》,觀之亦可知唐畫之梗概。
因為《小姑窺春圖》含意蘊藉,落筆精妙,許多風流名士紛紛題詞其上,如清初的陳其年就題了一首《菩薩蠻》詞說:“桃笙小擁樓東玉,紅蕤濃染春鬢綠。寶帳縝垂垂,珊瑚鉤響時。花蔭搖屈戍(開關窗戶的鐵環紐),小妹潛偷窺,故意繡屏中,瞬他銀燭紅。”
唐寅還畫了一套《風流絕暢圖》,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這套冊頁早已失傳。但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徽派刻工黃一明曾根據唐寅的原作摹刻為版畫,並且印行於世。20世紀中葉的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在他的名作《中國古代房內考》和《秘戲圖考》中,曾對此畫做了詳細的介紹。
-------------------------------------
唐寅奇穎天授,人物畫風格多變,取材廣泛,多以歷史故事、高士、仕女為主題。內容描繪文士雅逸閒適的生活情調,也對青樓名妓軼事多所著墨,更援引文學典故,藉由失歡怨婦隱喻遭明主見棄的文人,以美人情思自況抒情。
據傳世畫作,唐寅人物畫的演變,經歷早、中、晚三個時期。三十歲前的筆下人物,多屬襯托山水的點景人物,與沈周風格相近似。三十至四十一歲之間,結識杜堇(約活動於1465-1505),並受業於周臣(約1450-1535),深受啟發,人物成為畫面表現主題,形神俱善,〈陶穀贈詞圖〉為此精進期的傑作。四十二歲以後,兼採諸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面貌,為其人物畫的成熟期,不論白描寫意、重彩工筆皆臻顛峰。人物線條或細勁流麗,或作方折頓挫,情態與神韻無不精妙,〈畫班姬團扇〉、〈倣唐人仕女〉、〈西洲話舊圖〉與〈高士圖〉皆為此期的經典名作。
明四大家特展-唐寅_仕女人物 - https://goo.gl/axH9Yf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