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大悲寺紀錄片:古道清涼 第01集 《乞食—肅恭齋法》(一)(全13集) - YouTube


北京大慧寺(明.国五)大慧寺 明代彩塑 二十八天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x0eq.html
深山寺廟中,保存完好的頂級明代佛像
2017-05-06 由 建堂傳播 發表于文化
大慧寺是佛教寺院。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因寺內有大佛,俗稱大佛寺。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佈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載:「明正德癸酉,司禮監太監張雄建寺於宛平縣香山鄉畏吾村,賜額大慧,並護敕於碑。……嘉靖中,太監麥某提督東廠,於其左增蓋佑聖觀,於是合寺觀計之,殿宇凡一百八十三楹,拓地四百二十一畝」。可見大慧寺原有規模之宏大。
清代常裕的《游大慧寺》描繪出這裏一片破敗淒涼的景象。大慧寺位於魏公村路東鋼鐵研究院院內,即大慧寺路6號。明正德八年(1513年)司禮監太監張雄創建,嘉靖年間提督東廠太監麥福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聖觀,當時大慧寺和佑聖觀共有殿宇183間,佔地421畝。因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太監唯恐大慧寺被毀,又在寺後建真武神祠。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兩次重修。
清康熙年間,龔景瀚的《游大慧寺記》記載:「出西直門,過高粱之橋,西北行三里許,其地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遠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長五丈余,士人亦呼為大佛寺雲。蓋明正德中司禮張雄之所建也。寺後積土成阜,累石為山,山阜之峻,下視平地殆數仞。其石皆自吳之震澤舟載而輿致焉。山石嵌空瓏靈,其登石罅以望遠,內見外,外不知有內。寺左建佑聖觀,而於土阜高平之處建真武祠,大學士李東陽為文。立石祠門之外。蓋當是時,世宗方尚道術,閹人惟其寺之一旦毀為道院業,故立道家之神祠於佛寺中,而藉祠以存寺。」
《日下舊聞考》記載:「大佛寺即大慧寺,今存殿兩重,本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前殿恭懸御書。額曰:慧燈常朗。聯曰:妙士真如空色相;凈開正覺攝聲聞。後殿供范銅佛像,恭懸御書額曰:靈峰慈蔭。聯曰:潮音普覺聲聞界;水觀中涵智慧珠。」
光緒時,寺院和道廟漸圮毀,1949年後尚存山門、門前照壁和東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寶殿。現僅存大悲寶殿。
大悲殿,從建築的名字可以看出,這是為供奉觀音菩薩而修建的廟宇、殿堂。主殿內原有一尊銅鑄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高約15米,鑄造的精美絕倫,法像極為尊嚴。從明正德年間建大慧寺,直至清乾隆雍和宮萬福閣內白檀香木邁達拉佛建成前,大慧寺千手千眼觀音銅像為北京地區最大的佛像。
明清兩代大慧寺因這尊大佛像馳譽全國,得名大慧寺。在近500年後的今天,大慧寺屢經磨難,僅存這一座大悲寶殿及殿內的彩塑、壁畫,讓人遙想着其當年之勝景,為我們研究明代的建築形式、雕塑繪畫手法,提供重要的實例。
大悲殿建築是典型的明代大木式結構,坐北朝南,坐落在石台基上,為重檐廡殿頂,面闊5間,進深3間。其梁架結構及內裝飾保留了明代建築法式原則,外檐斗拱較大,起着一定支墊作用。內檐為鎏金斗拱,隔架科為一斗三升重拱荷葉斗拱,井口天花,蟠龍藻井,梁檁皆有旋子彩繪,所有榫頭各飾一尊木雕彩色小神像,現存20尊。
大悲殿內東、北、西現存立神像28尊。佛經上載: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其中「第三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大悲殿後山牆和北牆上重彩工筆連環畫共10鋪,達100多平方米。描繪《觀世音菩薩傳略》,其大意為觀音原是過去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因一心事佛而違背父命,後被逐出家門。她入香山修道,終於修成正果,號「香山仙長」。為救父病,而獻出自己的雙眼和雙手,此舉感天動地,後重新生出千手千眼來,顯現千手千眼莊嚴聖像。故事的背後旨在崇奉女神,畫中人物生動,細緻傳神。
大慧寺現存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觀音立像及兩尊脅侍菩薩為主體,環襯二十八部眾,組合成一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體。千手觀音立像,原是一尊高約15米的銅佛,日本侵華時期被毀。同時期又補塑了木胎瀝粉描繪的千手觀音泥塑像,及兩尊脅侍菩薩。
而環列於大殿東、北、西三面牆體前的28尊彩色妝璽泥塑造像,在眾多的史籍中,卻難以查找到對其有詳細確切的記述。50年代文物普查時,確定其為明代原作。更值得慶幸的是歷史上曾有過的三次重修,只對塑像彩繪有局部修補,未「重塑金身」而遮敷去明代原有的精彩妝璽,從而更使其珍貴。
28尊明代重彩裝鑾的彩塑造像環列於壁畫前的漢白玉雕刻的須彌座上。塑像皆高約3米,須彌座高1.1米。呈橫列陣容,拱立於大殿中央主尊周圍,氣勢宏偉,繪塑精美。50年代文物普查時定名其為「24諸天」。諸天起源於印度,到中國明代,增加4位,成為24諸天,而大慧寺竟有28諸天。
中國自隋唐以來對觀音的崇拜日盛,興建起很多專門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在現存的環列於觀音像周圍的塑像實例中,未發現有28尊像組合的。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28部眾及其名號。對照經典記述發現有的塑像與樊名有出入。在結合明清佛教造像吸收道教神祗的世俗化傾向,初步完成28尊塑像名號的認定。
以北壁為首,右列自左而有:梵天、阿修羅、乾闥婆羅、維摩詰、閻摩羅、吉祥天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日天子、密跡金剛、辯才天、鬼子母(含迦嘍囉及畢理孕迦)、監牢地神、難陀跋難陀龍王。左列自右而做:帝釋、摩呼洛迦、紫薇大帝、緊那羅、地藏王、摩酰首羅、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月天子、韋馱、摩利支、散脂大將、菩提樹神、東嶽大帝。
在初步認定28尊彩色塑像名號的過程中,發現其組合排列及群體佈局的構成,構思周密。不僅如此,在那縝密的思考中還注入了宗教宣傳的功利意圖。比如,是將帝後、文官武將、容貌修好的世俗裙釵、面目猙獰的神話人物穿插排列,使一字排開的眾多塑像個體,在形式感上有着動靜、收放、文野於服飾華麗或簡約的對比變化,一方面減弱了所有塑像都以端正嚴肅的站立姿勢,平均排列在須彌座上,把可能產生的呆板、單調的排列變成為有節奏變化的構成。同時,又使一尊尊單體塑像在形式美感上有了內在聯繫,使眾多高大塑像形成氣勢雄偉的群像陣容。而且還具有另外一種特徵即精湛的彩繪。
「塑容繪質」是中國傳統雕塑的一大特色,無論是石刻造像還是泥塑造像,最後往往以着彩形式完成,彩繪在增強雕塑作品的表現力方面發揮了其他不可代替的作用。28尊彩色塑像的色彩、裝鑾濃重,以硃砂、黃丹、雄黃等礦物質原料為主,大量參用赤金、白銀,形成富麗輝煌、金彩璀璨的藝術效果。另外,「開臉」的成功不可低估,28尊彩色塑像尊尊個性鮮明的性格和生動豐富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面部形象充分揭示的。形態生動逼真,充分顯示了明代彩塑的藝術魅力。
深山寺廟中,保存完好的頂級明代佛像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92e4g2q.html


北京大慧寺(明.国五)(上)_若愚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x0eq.html

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北京大慧寺明代1513年彩塑 二十八天神/1950年代為「2001v15Ztzy74OrDOLVg9a&690001v15Ztzy74OrJCxTWd0&6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