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壁畫背後的故事 - 壹讀 - https://goo.gl/5zPKyJ

30444c66465330302017-11-12_0734232017-11-12_0734292017-11-12_0735392017-11-12_0735232017-11-12_073512  

追蹤壁畫背後的故事
2016/05/19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千年古寺,壁畫流失海外
百年追蹤,迷霧仍待撥開
撰文:珠聯璧合
攝影:陳新宇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彌勒佛說法圖》巨幅壁畫。
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內有一幅氣勢恢宏的佛教壁畫讓前來參觀的各地觀眾印象特別深刻。這鋪古老的壁畫比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早近200年,長11.11米,高5.22米,中央繪有一尊倚坐著的大佛,兩位弟子和四位菩薩左右脅侍,畫面兩側則分別描繪了男、女出家剃度的情景,場面宏大,氣氛熱烈,具有宗教的感染力。
這幅名為《彌勒佛說法圖》的壁畫來自山西省稷山縣的興化寺,大約在1925年被古董商從古寺中剝走。1928年,中華聖公會河南教區主教、加拿大人懷履光得知壁畫正被藏匿在太原待價而沽。他只看過照片,不待查驗真跡就急電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古萊里,建議迅速籌款買下壁畫。在懷履光的斡旋下,壁畫以5000元銀洋出售給博物館,並於翌年1月從天津出口,就此離開了故國的土地,被分裝成63箱,經波士頓轉運至多倫多。為了將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壁畫重新拼接安裝,古萊里煞費苦心,特別聘請了當時美國文物修復的頂級專家——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的史道特。1933年夏天,壁畫修復完成,在博物館新館開幕時和觀眾如期見面。
同藏於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元代道教壁畫《朝元圖》
雖然早在民國三年,北洋政府就頒布了保護古物的法令,對唯利是圖的奸商來說法律基本上是一紙空文。1926年後的數年間,總計有七鋪風格十分近似的巨幅壁畫被古董商出口至北美,或者被賣給博物館,或者被私人收藏。七鋪壁畫中,五鋪為佛畫,兩鋪為道畫,題材和內容不盡相同,筆法和風格都驚人的相似,甫一面世就在西方的美術界和博物館界引起關注,有人甚至認為這些壁畫是「前所未見的最為精美的中國藝術之一」。
清末民初的短短二十餘年是中國近代文物外流的第一個高峰,古董商想方設法地掩人耳目,為了壟斷貨源以獲得最大利益,還不惜胡編亂造偽造虛假的信息,使人誤入歧途,歷史的真相很可能會被湮沒在流逝的時光之中,也為研究者製造了許多困難。當西方學者著手研究這批壁畫時,只能從繪畫的構圖、筆法以及風格上進行分析和判斷。
興化寺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在上世紀20年代也險些流失海外。(供圖:孟嗣徽)
《彌勒佛說法圖》卻是一個特例,懷履光從一開始就知道壁畫來自山西稷山縣小寧村的興化寺。興化寺和興化寺壁畫之所以出名,緣於當時中國文博界和考古界發起的一次古物保護活動,許多知名人士都參與其中。1926年初,古董商將得自興化寺的另一鋪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運至北京準備出口,被北京大學國學門的教授查悉。由故宮博物院馬衡先生出面,教授們集資以4000大洋買下壁畫,交北京大學收藏。壁畫古樸的畫風引起了北京學界的研究興趣。1926年10月出版的《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考古學專號》發表了馬衡、黃文弼、易培基、沈兼士等知名學者的一系列研究文章。
1926年2月,時任清華大學國學門講師的李濟實地考察了興化寺,在前殿和中殿之間發掘出土了一塊開皇年間的造像碑,這證明《稷山縣誌》中關於古寺始建於隋代的記載準確無誤。此時後殿兩側牆壁上的壁畫(《彌勒佛說法圖》是其中之一)和中殿南牆的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已被古董商人剝走,但李濟發現了保存於後殿北壁之上的畫工題記,題記中有明確的「大元國」戊戌紀年,這為興化寺壁畫的斷代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
安大略博物館藏《彌勒坲說法圖》局部。
懷履光在1935年回到加拿大,出任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遠東部的主任,古老的壁畫成為他研究的主要課題。為了獲取更多資料,1938年夏天,懷履光派遣自己的兩名洪洞籍中國學生專程前往興化寺調查,和李濟相比,此次調查更為細緻。懷履光根據學生的調查報告出版了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研究專著——《中國寺觀壁畫》。遲至1938年,興化寺的建築依然完整,學生在現場拍攝了照片,為古老的寺院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完整地抄錄了李濟所見到的、後殿北牆上的畫工題記。題記中明確記錄了壁畫的作者:「……襄陵縣繪畫待詔朱好古,門徒張伯淵……」
安大略博物館藏《朝元圖》局部。
朱好古的名字由此進入了研究者的視線。1950年代初,永樂宮壁畫被文物工作者發現,純陽殿南壁的兩條畫工題記中也出現了朱好古的名字。題記中,朱好古被尊為導師,壁畫的作者已是他的「門人」張遵禮、李弘宜等一干畫師。朱好古就是一把鑰匙,將圍繞著永樂宮壁畫以及北美博物館藏七鋪壁畫的許多謎團一一解開。今天研究者們已經可以確認,這些壁畫同屬於山西「晉南寺觀壁畫群」(或稱「朱好古畫派」),繪製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的半個多世紀,地域範圍是山西南部、元代的平陽府(今天的臨汾、運城及其下轄縣市)。
山西稷山縣青龍寺院內仆地的隋代開皇石碑,原屬興化寺。
而興化寺的結局究竟如何?文物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山西寺觀壁畫》中介紹,在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中,興化寺被毀。但具體過程語焉不詳。70多年後,我們前往興化寺所在的小寧村,希望找到新的線索。但之前,我們先訪問了稷山縣馬村的青龍寺,距離小寧不過10公里,其建築和壁畫幾乎就是興化寺的「影版」。其北殿西壁至今還保存著一鋪《彌勒佛說法圖》,和安大略藏的興化寺版相比,從構圖到繪工都十分相似,應該出自同一個底本。青龍寺北殿的東壁也保存有壁畫,通過圖像學的研究,其內容被釋讀為《釋迦佛說法圖》。基於青龍寺和興化寺之間的密切關係,興化寺後殿的西壁很可能也有內容相同的壁畫,只是這鋪壁畫在李濟先生1926年調查時就已不知所蹤。
在山門東側的一個堆滿古代石刻的跨院裡,我們發現了這座造型質樸的古碑,正是李濟先生調查報告中記錄的開皇石碑!這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後遷移此處的。卻是仆臥在地的景象,高約1米,碑陰朝上,中央雕鑿有一鋪七尊的造像龕,碑首嚴重風化,隱約可見浮雕的飛天和多寶塔。
年逾90歲高齡的侯金榮老人講述興化寺的往事。
來到北小寧村,村民已大都不知興化寺的前世今生。最後,我們被人帶入侯金榮老人的小屋,他是村裡最年長的老人,出生於民國10年,已是90多歲,但聲音洪亮,耳聰目明。
「興化寺是怎麼毀掉的呢?」
老人低頭沉思片刻,又緩緩抬起頭來,把小屋裡的每個人都掃過一眼,轉而注視著我們,再輕輕地擺了擺右手。
「大的環境不好。」
我們一時語塞,小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了許多,每個人都凝神靜氣,聽老人回憶興化寺最後的往事。
當年的小寧村還沒有今天的南、北小寧之分。興化寺是遠近聞名的大廟,寺內的主持是在晉南地區很有名望的大和尚。抗日戰爭時期,因為日軍的占領,稷山當地很快陷入了混亂的無秩序之中。興化寺中的和尚全部逃亡,寺院在村長的掌握之下。村裡沒有錢,又不斷遭到土匪的勒索,大約1940年初村長開始拆廟,把舊的木料出售用以牟利。村長還抽大煙,為了購買煙土更加急迫地需要錢。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諾大一個興化寺就只剩斷壁殘垣了……慶幸的是,還有侯大爺為我們留下如此寶貴的口述歷史。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彌勒佛說法圖》。
就目前所知,興化寺還存世有兩鋪大的壁畫和一塊小的壁畫局部
1、中殿南壁的《過去七佛說法圖》: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壁畫暫未公開陳列,目前保存在太和殿中右門西側的角房(原歷代藝術陳列館)內。
2、後殿西壁的《彌勒佛說法圖》:存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是懷履光主教紀念廳中永久陳列。
古董巨商盧芹齋。
圍繞著興化寺壁畫,學術界還有一些未能解開的謎團:原來繪於後殿東壁,和《彌勒佛說法圖》相對的《釋迦佛說法圖》是否仍然存世?上世紀三十年代,盧芹齋曾用一鋪壁畫裝飾自己在巴黎的公司。壁畫顯然是一鋪大型壁畫的某一個局部:頭戴花冠,身披寬邊天衣的菩薩半跏而坐,面容莊嚴而又嫻靜。繪畫的風格完全是朱好古一派的。壁畫後來被盧芹齋出售,至今下落不明。或許它就出自興化寺,是《釋迦佛說法圖》的一個局部。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az4Am.html


安大略博物館的三鋪元代寺觀壁画(一) Three Chinese Frescoes in Royal Ontario Museum (1) | Bluepapillon's Photoblog 小灰蝶攝影誌 - https://goo.gl/icb598

2017-11-11_2109402017-11-11_211126dsc_2556-47dsc_2569-2-2dsc_2573-e14082552153532017-11-11_2114482017-11-11_2119522017-11-11_2125382017-11-11_2126012017-11-11_2126422017-11-11_2126542017-11-11_2127182017-11-11_2127312017-11-11_2128302017-11-11_2128372017-11-11_2128502017-11-11_2129142017-11-11_213312  


 

釋迦牟尼佛成道圖
繪畫描述了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蹟,包括了從降生、苦行、降魔 成道、說法轉法輪到涅槃的一生故事,種種情境。令我們的生命 變得充滿意義及有成果,將所有的活動都導入佛途,將所有感知 轉化為智慧,生命中的每一層面都成為美善及幸運。

001-釋迦摩尼佛的生平事蹟  

唐卡的故事 - https://goo.gl/yGVXZU

 

 

《釋迦佛說法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靈鷲山開演《妙法蓮華經》的勝會。江戶寬永十二年(1635)修復時已改成裝裱迄今,原為京都勸修寺留傳之寶物,故以「勸修寺繡帳」著稱,並與奈良中宮寺天壽國繡帳同列為日本古代刺繡之雙璧。一說是日本奈良時代(710~794)所作,但全作以中國傳統鎖繡為主,具有唐代(618~907)敦煌繡佛作品風格,推測係唐時攜至日本之作。一九五二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get_image  


 

857370_10151977349796338_1604931724_o (1)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857370_10151977349796338_1604931724_o
大迦葉即“摩訶迦葉”(Mahakasyapa)
摩訶迦葉(Mahakasyapa),又名大迦葉(“葉”字音“攝”she),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為法藏第一代祖師。生於王舍城近郊之婆羅門家。於佛成道後第三年為佛弟子,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陀弟子中最無執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於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滅後,成為教團之統率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經典結集。直至阿難成為宏法繼承者,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禪宗以其為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行之第一人,特尊為頭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傳誦不絕。此外,過去七佛之第六佛亦稱迦葉佛。另佛弟子中,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等皆有迦葉之稱。佛陀入滅後三百年之小乘飲光部之祖亦與迦葉同名。
目犍連(Mahamaudgalyagana):神通第一
目犍連也稱大目犍連、目連、目連,中國古老民俗所言的目蓮救母正是指此人。目連與舍利弗兩人是佛陀身邊修習最有成就的兩人,同時也是佛陀身邊的十大弟子之一,並以神通第一著稱。
富樓那(Purna):說法第一
富樓那,為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梵文Purna-maitra-yani-putra)。又作布剌拏[na]梅但利曳尼子、分耨[nou]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婁那、彌多羅尼子。意譯為滿慈子、滿祝子、滿願子。“滿”是其名,“慈”是其母姓,從母得名,故稱滿慈子。“彌多羅”為其母之族名,有祝、願之義,故稱滿祝子、滿願子。為迦毘羅婆蘇(即迦毘羅衛)人,淨飯王國師之子,屬婆羅門種。容貌端正,自幼聰明,能解韋陀等諸論,長而厭俗,欲求解脫,遂於悉達太子(釋迦牟尼佛)出城之夜,與朋友三十人同時於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入雪山,苦行精進,終得四禪五通。佛最初成道時,於鹿野苑轉法輪(為富樓那等五人講經說法),富樓那乃至佛所在處,求出家受具足戒,後證得阿羅漢果。以其長於辯才,善於分別義理,後專事演法教化,因聞其說法而解脫得度者,多達九萬九千人,故被譽為“說法第一”。
須菩提(Subhuti):解空第一
須菩提,又名善現、善吉、空生。
在佛教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中記載實有其人(長老須菩提)。只是與《西遊記》所描述虛構的同名人物不同。
須菩提,在西遊記中收孫悟空為徒,傳授給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西遊記》中並未交代其來歷,由“須菩提”的名字可以判斷此人物應屬於佛教範疇,但在《西遊記》中卻被描寫為一個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神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眾多,教化廣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他不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方法給廣大的民眾。深得一方民眾的尊敬。
舍利弗(Sariputra):智慧第一
也有人將舍利弗翻譯成“鶖鷺子”、“舍利子”。
舍利弗(Sariputra),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弟子。號稱“智慧第一”。
弗誕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國,離首都王舍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他誕生於婆羅門種姓的家庭。父親是婆羅門教中著名論師。他從小就才智過人,善於辯論,非常出名。
二十歲時拜六師刪惹夷為師,但經過一個時期學習,對刪惹夷的學問不滿足。他和好友目犍連,因聽到馬勝比丘(Assaji)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在釋迦佛牟尼手下學習時,因為捨利弗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釋迦佛牟尼常讓舍利弗替他說法。當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佛稱讚他是眾生的生母。僧團碰到些棘手的問題,都由舍利弗來解決。
舍利弗比佛陀年長,並先於佛陀涅磐。
他又被稱為捨利子。心經中的“舍利子”就是指觀世音菩薩對舍利佛的稱謂。
羅睺羅(Rohula):密行第一
羅睺羅原是佛陀的獨子,“羅睺羅”有累贅、阻礙的意思。
羅睺羅(密行第一)。釋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兒子,也是釋迦牟尼的“四大聲聞”,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時和妻子耶輸陀羅所生。為梵語Rohula的音譯。又為“羅護羅”,意為“覆障”、“障月”、“執月”的意思。因為他是在月蝕之夜出世的。當太子的佛陀因為有了兒子很歡喜,因為佛陀的父親淨飯王不至因他的獨子釋迦牟尼出家而王室無後。佛陀就在兒子出世的第七天騎著白馬出家了,從此,羅睺羅就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過了他的童年。佛陀成道後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鄉時,佛陀的妻子和羅睺羅沒有去迎接佛陀,當耶輸陀羅向羅睺羅說佛陀是他的父親時,羅睺羅竟不認識。後佛陀對他的前妻說:“讓你辛苦了,當然我是有負予你的,但我為眾生而犧牲,請你為我歡喜。”佛陀又為羅睺羅剃度,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受沙彌十戒,成僧團中有沙彌之始,時,羅睺羅十五歲。羅睺羅誦經十分勤奮,二十歲成道,又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的阿羅漢。
阿難陀(Ananda):多聞第一
阿難原是佛陀的堂弟,許多佛經中也直接稱為“阿難”。
阿難是佛陀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梵語“阿難”,有慶喜和歡喜的含義。
阿難是王舍城(Rajagriha)人,佛陀的堂弟,他非常虔誠地追隨佛陀。西元前513年佛陀五十三歲時,十九歲的阿難,因為年輕,記憶力強,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陀的侍者。阿難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陀到各地傳道。
阿難的不尋常處在於他一生沒有敵人。他一生躬行佛法,深知是佛法的熏陶才讓他變得優秀,於是十分謙遜誠懇。因而即使他常受到佛陀公開的稱讚,在僧團內身處高位,天天和大眾激烈地辯論不同的問題,也沒有招致別人的忌妒和怨恨。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佛陀在涅磐前還特意稱讚他的無私和仁慈。
阿難還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在許多記載的對話中,他作為和佛陀的對話者。比如《楞嚴經》。在佛陀滅後王舍城第一次聖典結集集會上,他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講。那些記錄下來的文稿就被整理成為佛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等等,對於佛法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
佛陀入滅後,阿難非常傷心,獨自修行。但他非常長壽,在摩訶迦葉(MahaKasyapa)入滅後,阿難被推為僧團的領導。傳說阿難的入滅,還使摩揭陀與毘舍離國修好,不再戰爭。
在禪宗中,阿難被尊為印度第二祖。
三乘共同認定阿難是聲聞阿羅漢,大乘佛教顯教不共認定為普賢菩薩,而密乘不共認定為秘密主金剛手菩薩。
阿難陀寺在緬甸的蒲甘有宏偉的阿難陀寺(AnandaPagoda)。
優婆離(Upali):持戒第一
優婆離(持律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Upali的音譯,或稱為優波離。意譯為無滅。出身與古印度的低下層,是奴隸、雜工,沒有任何人身權利,原為一名理髮師,是佛陀做太子時的宮中理髮師,後和薩迦的王子一起跟隨佛陀出家。因持律精嚴,從來不犯一點小錯,佛陀命他持長僧團的戒律被稱為“持律第一”。優婆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的比丘懺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佛滅後第一結集由優婆離誦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Aniruddha):天眼第一
阿尼律陀也稱“阿那律”。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Aniruddha的音譯,意譯為無滅。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飯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後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隨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稱。雖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卻是個盲人,《楞嚴經》說他出家之初,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個畜生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連續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門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見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達到能見世界如見核桃的境界。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對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氣和的羅漢,跟誰都合得來,他還悟出證道的方法,他認為:道是從少欲、知足、寂靜、正念、正定、精進、正慧、無戲論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Katyayana):議論第一
迦旃延也稱“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迦旃延(議論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Katyayana的音譯,古印度阿盤提國婆羅門之子。原出家修習外道,後跟隨釋迦牟尼學法,以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有“議論第一”之稱。或稱為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過去七佛說法圖》 - iFuun - https://goo.gl/1CCvgz

3c680002bb62f75334dc2017-11-12_0801053c680002bb62f75334dc  2017-11-12_0801282017-11-12_080137OU8Dy  

◎元◎壁畫◎高三二○厘米?長一八一○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山西省稷山縣小寧村興化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二年(五九二年),一九四二年毀於戰火。此幅壁畫是興化寺僅存的三幅壁畫之一(另兩幅一幅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幅在稷山縣博物館)。一九二六年,李濟在考察興化寺遺迹時發現了壁畫的題記,確認其繪製於元仁宗延佑七年(一三二〇年)。據馬衡等專家及加拿大學者懷履光研究,此畫的創作人之一為元代著名畫家,禽昌(今襄汾縣)人朱好古。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過去七佛說法圖》
《過去七佛說法圖》局部
●一九二三年間,軍閥混戰,興化寺僧眾將寺內中殿南壁、後殿東西壁的壁畫剝離藏匿起來。後逢中原大饑荒,寺僧迫於無奈將壁畫售與古董商。古董商將這幅《過去七佛說法圖》(原興化寺中殿南壁壁畫)分割成五十九塊,分裝五十七箱,準備賣到海外,被時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副館長、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室主任的馬衡花四千大洋買下,藏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室。一九五二年,考古學室遷居西郊,《過去七佛說法圖》等一批文物調撥給故宮博物院。一九五九年,經多位專家共同努力,《過去七佛說法圖》被拼合復原(據孟嗣徽《元代晉南寺觀壁畫群研究》考證,其中兩塊拼錯了位置:左起第二佛與第三佛之間的「童子飛天」應當在左起第一佛與第二佛之間;右起第二佛與第三佛之間的「童子飛天」應當在右起第一佛與第二佛之間),陳設於保和殿西廡(原歷代藝術陳列館)南端西牆。後故宮博物院展館重新規劃,該壁畫被妥善收貯起來。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過去七佛說法圖》
《過去七佛說法圖》局部
●「過去七佛」是釋迦牟尼與其出世之前悟得正覺的六位佛尊的合稱,分別為過去三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現在三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全畫以紅色為主色,色彩對比強烈,用線圓潤流暢,菩薩形象生動。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過去七佛說法圖》
《過去七佛說法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專家徐邦達、楊伯達鑒定意見為:「系我院唯一的有年代可考的元代大幅壁畫遺存,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是研究元代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定為珍甲。」


2017-11-12_0804482017-11-12_08050818o100005670789r4o0418o1000056n68334no88  

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元興化寺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
2017-03-13 由 故宮書店 發表于文化
故宮文物編號:新〇〇〇四七四八九
底賬名稱:元山西省稷山縣小寧屯興華寺壁畫(對)
文物級別:一級甲
文物來源:調撥自文物局(北大文物)
一九二三年間,軍閥混戰,興化寺僧眾將寺內中殿南壁、後殿東西壁的壁畫剝離藏匿起來。後逢中原大饑荒,寺僧
山西省稷山縣小寧村興化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二年(五九二年),一九四二年毀於戰火。此幅壁畫是興化寺僅存的三幅壁畫之一(另兩幅一幅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幅在稷山縣博物館)。一九二六年,李濟在考察興化寺遺址時發現了壁畫的題記,確認其繪製於元仁宗延佑七年(一三二〇年)。據馬衡等專家及加拿大學者懷屢光研究,此畫的創作人之一為元代著名畫家,禽昌(今襄汾縣)人朱好古。
一九二三年間,軍閥混戰,興化寺僧眾將寺內中殿南壁、後殿東西壁的壁畫剝離藏匿起來。後逢中原大饑荒,寺僧迫於無奈將壁畫售與古董商。古董商將這幅《過去七佛說法圖》(原興化寺中殿南壁壁畫)分割成59塊,分裝五十七箱,準備賣到海外,被時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副館長、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室主任的馬衡花四千大洋買下,藏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室。一九五二年,考古學室遷居西郊,《過去七佛說法圖》等一批文物調撥給故宮博物院。一九五九年,經多位專家共同努力,《過去七佛說法圖》被拼合復原(據孟嗣徽《元代晉南寺觀壁畫研究群研究》考證,其中兩塊拼錯了位置:左起第二佛與第三佛之間的「童子飛天」應當在左起第一佛與第二佛之間;右起第二佛與第三佛之間「童子飛天」應當在右起第一佛與第二佛之間),陳設於保和殿西廡(原歷代藝術陳列館)南端西牆。後故宮博物院展館重新規劃,該壁畫被妥善收貯起來。
「過去七佛」 是釋迦牟尼與其出世之前悟得正覺得六位佛尊的合稱,分別為過去三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現在三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全畫以紅色為主色,色彩對比強烈,用線圓潤流暢,菩薩形象生動。
故宮博物院專家徐邦達、楊伯達鑑定意見為:「系我院唯一得有年代可考的元代大幅壁畫遺存,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是研究元代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定為珍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mo/culture/5mbmb92.html
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元興化寺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LzX4Et


 

2017-11-12_0808072017-11-12_080817  

民國廣勝寺壁畫曾列入“美帝劫掠文物”名錄 2013年11月22日09:23
來源:華夏地理雜誌作者:孟嗣徽 分享到:0人參與 0條評論
元代壁畫《過去七佛說法圖》局部,是興化寺僅存國內的大型壁畫。上世紀20年代,它被寺僧出售給古董商,轉運出口前夕被北京大學的學者重新購回,倖存國內。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華夏地理雜誌供圖:孟嗣徽)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元代壁畫《藥師佛佛會圖》,出自山西洪洞縣廣勝下寺後殿的西山牆。上世紀20年代,廣勝寺共計四鋪巨型壁畫散落海外。(圖片來源:華夏地理雜誌供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山西省稷山縣北小寧村的侯金榮老人今年88歲,他或許是當地最後一位目睹了興化寺舊貌的老人,據他講述,興化寺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到破壞和拆毀,寺院建築早已不見踪影。(圖片來源:華夏地理雜誌攝影:任超)
1934年的夏天,梁思成、林徽因、費正清、費慰梅,這兩對學者伉儷結伴來到山西汾陽峪道河避暑,這是一個風景絕佳的去處。而對梁林來說,此行更重要的內容是繼續早已開始的古建築考察。
一年以前,汾水下游的趙城廣勝寺發現了金版藏經,在學界名聲大噪。梁思成認為如果藏經是金代的,那麼寺院本身很可能是宋金時期的,而此前他們還沒有發現宋代以前的建築。於是四人租了汽車前往考察。此時滂沱的夏雨把土路變成了爛泥塘,沒走多遠只好棄車,改乘騾車或徒步繼續前行。到第三天,遠遠看見霍山頂上廣勝寺上下兩院殿宇及寶塔,塔身遍體鑲嵌的琉璃在夕陽渲染中閃爍輝映。待四人趕到下寺時已在暮靄中,然而下寺的輝煌說明它果然是不負重望的建築瑰寶,好像是對四人這一番辛苦的獎賞。
第二天早晨燦爛的陽光使四人馬上進入工作:費正清夫婦很快就熟悉了丈量等工作,梁思成擔任拍照和記錄,林徽因則負責抄錄重要的碑文。除了考察如此獨特的建築之外,下寺後殿內的一些情況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看到塑工精極的佛、菩薩和羅漢像,侍立諸菩薩尤為俏麗,佛容衣帶,莊者莊,逸者逸。山牆顯然是新粉刷過的,而東山牆上方尚存有一小塊壁畫,圖像色澤皆美。向寺僧詢問後得知,早在1927年,兩山牆上的壁畫已賣給文物商人以價款修葺殿宇。此前四人已知,美國一些著名博物館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展出過來自山西的壁畫。僧人們拿此藝術珍品換取金錢僅僅是為了修葺寺院嗎?廣勝寺下寺的壁畫究竟去了哪裡?
關於廣勝寺壁畫的下落,國內所見的資料大都指向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即便是廣勝寺自己也持此說。原因是早在1960年,《文物》上曝出“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文物”名錄,其中包括藏在納爾遜博物館的廣勝寺壁畫,而此說只知其一。事實上,在1920年代流出海外的晉南壁畫遠不止廣勝寺一家,廣勝寺流出的壁畫也絕不止在納爾遜博物館一處。
那是軍閥割據的時代,國內外不法古董商們藉機大發國難財。於是在晉南幾座著名的寺廟宮觀中,一批精美的壁畫蒙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古董商們與寺僧鄉黨相互勾結,竊取寺觀中的古壁畫倒賣出國形成一股暗流。這種倒賣行為使許多鴻篇巨制的壁畫被生生割裂剝離牆面,繼而顛沛流離散失海外。廣勝寺下寺的四鋪壁畫最終散落在美國三家博物館:後殿的兩鋪元代壁畫,一鋪為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所得;一鋪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前殿的兩鋪明代壁畫則落戶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無獨有偶興化寺的壁畫也遭到倒賣
山西稷山興化寺的一鋪元代佛教壁畫和兩鋪平陽府某道觀的元代道教壁畫由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庋藏;興化寺的另一鋪壁畫則在北京被愛國學者截流購買,最終輾轉至故宮博物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與此八鋪壁畫相關的壁畫殘件散落於歐美其他博物館或私人藏家手裡。
這鋪名為《過去七佛說法圖》的壁畫來自興化寺中殿的南牆。1923年,寺僧獲悉北洋軍隊行將壓境,為避免年久失修的寺廟再遭蹂躪,便糾集鄉民把中殿南牆和後殿東西山牆的三鋪壁畫分塊剝離藏匿起來。此後不久,久旱的中原發生飢荒,寺僧們遂以修繕興化寺建築為名,將手中的壁畫出售換取銀洋以度災年。
1926年初,境內外古董商相互勾結,將興化寺中殿壁畫分裝在木箱中秘密發往北京,擬轉至海岸偷運出國。此事被北京大學國學門的教授們得知,由馬衡先生出面,議價再三,最後以四千塊大洋的價錢買下了這鋪壁畫,暫存於國學門研究所內。之後,研究所的學者們開箱為每塊壁畫拍照,再將照片拼合成一整張,方得以見其全貌。1928年,這幅壯觀的照片發表在《藝林旬刊》上。之後壁畫仍被放回木箱,置於研究所庫房中。1952年,北大國學門研究所遷居西郊,時任中央文化部部長的鄭振鐸先生負責主持統籌文物工作,將原北大研究所的一批文物調撥給故宮博物院,其中便有這鋪《過去七佛說法圖》。
1959年故宮博物院籌建歷代藝術館,決定將這舖大型壁畫拼合復原展出。他們請來了參加過搬遷永樂宮壁畫的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陸鴻年、王定理作指導,由修復組同仁先將壁畫畫面朝下放置在軟材料上,去土坯與抹灰層,只留下較薄的壁面,將白麻布粘在壁畫背面加固,再將製好的木格框與壁畫背面粘牢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在故宮保和殿西廡南端的西牆上做好木架夾牆,再將加固好的壁畫逐塊懸掛到牆面上。最後由美院教師與修復組畫工全色補畫,使之成為一鋪世人矚目的完整壁畫
民國廣勝寺壁畫曾列入“美帝劫掠文物”名錄_佛教頻道_鳳凰網 - https://goo.gl/TnAWxx

----------------

17504631_1256859681016724_4369740113519076192_o17493095_1256859851016707_6274010761868973409_o  

這本書系統的講解了分散在全球5個博物館(北京故宮、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國納爾遜、大都會、賓大)的晉南4個寺觀(稷山興化寺、洪洞廣勝寺、平陽府道觀、芮城永樂宮)的8幅壁畫的歷史、圖像學、社會學。
1、稷山興化寺元代壁畫
1)稷山興化寺在抗戰間毀於火災,保存至今的兩匹壁畫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保和殿西廡殿南端西牆(過去七佛說法圖)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彌勒說法圖);
2) 《過去七佛說法圖》是文物商戰1926年切割後分裝57箱打算運出國外,但中途被北京大學買下。解放後轉給故宮收藏。《彌勒說法圖》被剝離的時間應與《過去七佛》同時,1928年被皇家安大略的遠東部主任懷履光購得。
3)李濟是現場調查興化寺第一人,後又有懷履光派學生實地勘察,從兩人抄錄的壁畫題記來看,壁畫應完成於元代晉南大地震之後的1320年。
4)與現存的青龍寺(與興化寺距離不遠)的後殿壁畫佈局推測,興化寺分為前殿(無壁畫)、中殿、後殿;中殿門開在北面,與後殿南門相望,是較少見的形制;設想在中殿和後殿之間有一個穿廊,那麼兩殿就合併成為一個“工字殿”,兩殿並為大雄寶殿;
5)中殿中央是過去佛(燃燈佛)的塑像,東西兩壁台座上是十八羅漢像,背後壁畫是亭台樓閣的山水裝飾畫(與法海寺接近),南壁是《過去七佛說法圖》(故宮藏),北壁有通往後殿的大門。後殿中央塑三世佛,東壁為《釋迦說法圖》,西壁為《彌勒說法圖》(根據青龍寺壁畫結構推測),南北壁有十大明王壁畫。禮佛圖像程序應為,先到中殿瞻仰過去佛和過去七佛說法圖,再到後殿瞻仰從過去到未來的三世佛,然後瞻仰東壁的現代佛釋迦說法圖,最後瞻仰西壁的未來佛彌勒說法圖,完成了從過去到未來的時間禮佛軌跡。
6)過去7佛是釋迦與其出現之前的6位佛尊並稱。過去7佛信仰與釋迦信仰、彌勒信仰構成共同崇拜的關係。按時間出現順序分為過去3佛、現代3佛、釋迦佛。1)北涼石塔一般按順時針時間先後排列7佛。然後增加彌勒佛(未來)。2)石窟造像中,過去佛一般是以最早的過去佛昆婆屍佛為中心,按順時針向左右各自延伸開來。如義縣遼代七佛殿。這樣過去3佛在中間,現代4佛在左右兩側。興化寺壁畫的排列順序也是如此。七佛圖像接近無差別特徵。但中央最早的昆婆屍佛左右有阿難迦葉,上方左右各有迦陵頻迦鳥,一向上一向下飛翔;
7)後殿西側的《彌勒說法圖》中,彌勒、普賢、文殊構成3佛主尊,阿難迦葉立於兩側,上有迦陵頻迦鳥;一佛四菩薩兩弟子組合外側各有一組人物,為襄去王夫婦剃度圖,旁邊有襄去王決定留在世間的千子之一掩面拭淚。這一故事來自於《彌勒下生經》。
2、廣勝下寺後殿壁畫
1)廣勝下寺前殿後殿皆有壁畫,目前都收藏在美國東海岸。其中後殿東牆的元代《熾光佛佛會圖》在堪薩斯的納爾遜博物館,西牆的元代《藥師佛佛會圖》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殿東牆的明代《熾光佛佛會圖》和西牆的《藥師佛佛會圖》都在費城的賓大博物館;1927年天旱,廣勝寺的和尚將壁畫賣給文物商盧芹齋,盧芹齋專賣給美國各大博物館。
2)元代《熾光佛佛會圖》構圖為佛三尊,主尊左側為日光遍照菩薩(頭飾圓環中有赤烏),右側為月光遍照菩薩(有白色圓環狀月輪),他們原是藥師佛脅持菩薩。但主尊佛的隨從11諸星神的身份來看,主尊應是熾光佛而非藥師佛。
3)佛三尊左右前後安排有8位脅持菩薩,後排四位舉經幡,前排四位持供品。脅持菩薩兩外側安排十一曜星神和隨從。左側是日星、羅睺、計都、紫無、月荸;右側是月神、金、木、水、火、土星;月日星地位稍高,為兩位帝后裝束人物,頭冠上有日月裝飾,旁各有一侍女;
4)五星像:金星女相,懷抱錦袋裝的琵琶,頭飾雞冠;木星卿相,手持桃果盤,頭飾豬冠;水星女相,手持紙筆,頭飾猴冠,土星老者相,手持印盒,頭飾牛冠;火星為手持綠色寶劍的武士,頭飾馬冠;
5)羅睺、計都像為綠色面孔手持刀劍,毛髮豎起,脖子有蛇纏繞;與永樂宮三清殿形像類似;紫無文官相,手持芴板,月荸星披髮手持劍;這4星是出現較晚的“暗星神”;
6)元代《藥師佛佛會圖》也是佛三尊,藥師佛、觀音(頭飾有像徵其身份的小佛)、文殊菩薩(有五智冠,頭上有五個圓環)。而月光、日光菩薩地位則下降只能作為脅持菩薩。周圍圍繞著六個菩薩,加上文殊普賢並為要是八大菩薩。
7)這鋪壁畫的重要特徵是左右外側的十二神將,象徵著藥師佛的十二大誓願。
3、廣勝下寺壁畫考釋
1)熾盛光佛信仰是盛唐之後流傳開,是通過密宗法事和獻祭來排除削弱來自上天星宿界的有害影響。熾盛光佛可教令日月、星宿等天神降伏。它的出現與唐代占星術發展有密切關係。密教擁有消災招福、修法祈願的作用,與唐朝一向重視的道教頗有相同,所以得到朝廷的讚賞。著名的密教和尚一行在天文學上有很高造詣。
2)一般來說,藥師佛象征東方,具有消災延壽的作用,一般與西方阿彌陀淨土相配。而此處東西兩壁壁畫卻是熾盛光佛與藥師佛相配,而且並未出現藥師經變的“琉璃鋪地,鼓樂歌贊”的圖像學特徵,卻有童子供養人手持果盤供養,這顯然與密教法事活動有關。這與重建廣勝寺的背景有關。元代大地震後連年干旱,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和朝廷只好寄希望與上天,請求神靈保護。兩尊佛有不同分工。熾盛光佛負責控制天災,藥師佛控制疾病,延長壽命。
3)僅隔一牆的水神廟雖然創造時間接近,但人物造型、線條勾勒、色彩處理都相去甚遠,顯然不是同一畫工班子所為。
--------------------
此像表現的是彌勒佛說法像:
彌勒佛髮髻高隆,臉龐方圓,雙耳垂肩,神態慈悲安詳。
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雙手當胸結說法印,雙足自然下垂置小蓮台上。
全身呈善跏趺倚坐安住台座之上。
身後背光邊緣飾有紅色火焰紋,全身罩在巨大白色圓相中,圓相被赤茶色線括起,畫面下方為供養人畫像。


 

華嚴三聖

Shakyamuni_Triad_Horyuji2017-11-12_0950212017-11-12_095124  


張伯淵為山西稷山縣興龍寺所繪《彌勒說法圖》+出自興化寺的《過去七佛說法圖》在被盗賣出國的前夕, 為北大和故宫博物院聯手購回。《過去七佛說法圖》+《朝元圖》西壁, 中為興化寺《彌勒佛說法圖》, 右方為平陽府某道觀《朝元圖》東壁。左右末端所見乃三鋪壁画中間所展示的佛像-三鋪壁画
安大略博物館的三鋪元代寺觀壁画  http://bit.ly/2LVM1d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