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聖跡圖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JEhRY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F3i93j
孔子世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MgqxMd
《末任衍聖公孔德成先生》
中國歷代皇朝推舉儒學,以孔子後人世襲衍聖公,以奉孔子祀。圖為中國最後一任衍聖公孔德成先生青年時照片。民國廿四年(1935),國民政府明定廢衍聖公,改為至聖先師奉祀官,是政府中唯一世襲特任官。孔氏除了是金石學研究學者,也曾任我國考試院院長。
(資料來源︰《天津商報畫刊—民國廿三年(1934)第十三期》)
(7) 秋海棠民國史地 Glimpses of Modern China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NNYrkL
教師節懷「至聖後師」
末代衍聖公
他出生時,動靜鬧騰得太大,產房內,母親因難產正撕心裂肺的哀嚎,中西名醫緊張的拿著刀鉗在榻前待命;產房外,十二名族內宗長,豎起了二十四隻耳朵,不敢放過任何一點聲響。
時間嘀嘀嗒嗒一分一秒的流逝,他們抬頭望,門上懸有一把弓箭,此刻,他們的心情,就巴望著小嬰兒能像弦上的箭,飛快的射出去,來人間報到。
這是一座深宅大院,門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彈的軍人,正提心吊膽的戒備,一名坐鎮指揮的將軍,焦慮的來回踱著方步,深怕有任何差池。
終於,傳來一聲清亮的兒啼,人人都鬆了一口氣,全府門戶上下齊開,後花園響起震耳欲聾的炮竹聲,政府也立刻鳴放禮炮十三響慶祝,舉國一片歡騰。
今天是教師節,也是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誕辰紀念日。我不由得想起百年前,他的七十七代嫡長孫,在山東曲阜孔府誕生的那一幕。
這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嬰兒,就是聖裔孔德成。滿月那天,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就頒令他為世襲三十二代衍聖公。這項榮寵,並未帶給他好運。也許他的生辰八字命中帶煞,注定了要苦難一生。
他幼失怙恃,中年喪偶,晚年喪子。他是遺腹子,一睜開眼就看不見父親,當正要索奶時,還在坐月子的生母王氏,就因產褥熱一命嗚呼,只好將他交由養母陶氏撫養,性情暴躁的陶氏,沒讓小奶娃少吃苦頭,而他十歲時,陶氏又因中風棄養,他又被交給業師王毓華照顧,毫無育兒經驗的老學究,怕小孩子調皮搗蛋,將他關在書房裡,熟背枯燥無味的論語之乎者也,並揠苗助長要他勤習禮儀,主持孔府家祭大典。
可憐的小德成,童年一片空白,未曾玩過家家酒,也未曾盪過鞦韆。當他十五歲時,與生俱來的衍聖公頭銜,被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他到南京宣誓就職,蔣總統親臨祝賀。
之後,苦難的日子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寇侵略中華,為免被倭人挾持,他隨政府避難至陪都重慶。抗戰才勝利,大江南北又赤焰橫流,遍地烽火,他的腳步又追隨政府渡海來台。在寶島台灣,他為孔府延續了命脈,為復興中華文化留下了火種。
孔德成一生坎坷,卻被人冠上許多頭銜,除了世襲的衍聖公外,還有中華民國制憲國大代表、考試院長、總統府資政、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他視這些虛名如浮雲,唯有在校園裡他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他在臺大、師大、輔大的講堂上傳授「三禮」「金文」及「殷周青銅彜器」等課程,他致力傳承孔子思想和中華文化五十多年,絳帳春風,弦歌不輟。由於教學認真,深受學生歡迎,弟子們背後尊稱他為「至聖後師」。
余生也晚,未列至聖先師的門牆,親灸孔夫子風範,也未能陪他老人家周遊列國,為他導遊。卻又何其幸運,二千多年後,在新莊輔大的校園𥚃,見到他七十七代嫡長孫「至聖後師」孔德成教授的身影。
那年,他和青袍大掛的中文系教授臺靜農,相偕在校門口搭車到台北中華路吃「徐州啥鍋」。有同學目睹,兩位老人家,一鍋雞絲燕麥粥,一隻山東燒雞,一壺濁酒。臺教授是五四運動的健將、打倒孔家店的推手,孔教授是來自山東曲阜孔子的後裔。兩人喀喀咬著鏾子,互相勸酒,一笑泯恩仇。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孔德成授課之餘,以讀書寫字自娛,他國學底蘊深厚,書藝精湛,真行草篆金五體皆擅。歲月怱怱,也無風雨也無晴,好不容易過了一段平淡歲月,不料,忽然平地一聲雷,大陸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運動,紅衛兵刨了孔家的祖墳,焚毀了孔家祖先的遺骨。
孔德成聞訊,有如五雷轟頂,發誓此生再也不踏上大陸一步。然而,他也有故國之思,晚年,他曾涙濕衣襟,寫給二姐一副聯句:「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深切的表達了思鄉情懷。
孔德成於民國九十七年因心肺衰竭去世,享壽八十八歲。他和英年早逝的長子孔維益、次子孔維寧,都歸葬在台北三峽龍泉墓園,身在臺灣,心向故國,終未能葉落歸根。
昨非今是,昨是今又非。昔日打倒孔家店的中共,現在正大力推展中華文化,昔日發揚中華文化的臺灣,現在卻反其道而行,竭力去中國化。孔德成如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我想起孔德成的祖先,孔子六十四世代孫子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名句: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銷。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千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難丟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3) 以文交友-Just Write It! | 教師節懷「至聖後師」 | Facebook https://bit.ly/3Syqiba
孔子學院+孔子學堂/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正式掛牌成立。2005年,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成立- 截至2012年1月,全球已有358所孔子學院,另有500個孔子課堂,分布在105個國家和地區/孔子學院成為了「中共共產主義政權的宣傳工具」-中共假借孔子之名對海外高校滲透以及驅逐「孔子學院」等議題。向外國的學術機構輸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孔子學院的目的是「控制年輕人,向他們提供中國共產黨的信息理論,最後進行操控。其目的不是教授孔夫子(思想),而是中共的宣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5kyp1
紀錄片1-6《孔府檔案》官網 - https://goo.gl/G4Umxr
《孔府檔案》 第1--6集新朝舊例_《孔府檔案》_視頻_央視網 - https://goo.gl/UpjStr
孔府檔案第1集-紀錄片-高清正版影音線上看-愛奇藝台灣站 - https://goo.gl/o4w9aK
曲阜的孔廟、孔林、孔府合稱三孔,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包括祀奉孔子的孔廟、孔子嫡系後裔居住的孔府、孔子及後裔的墓地——孔林。1994年曲阜孔廟、孔府登錄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孔林作為擴展項目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裡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概況:
孔廟、孔林、孔府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稱為“三孔”。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總佔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的龐大建筑群。
孔廟 位於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范本,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最初僅“廟屋三間”,后來經過歷代的不斷興建,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筑100余座,460余間,佔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范。
孔廟的總體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庄嚴肅穆 的氣氛,培養謁廟者崇敬的情緒﹔廟的主體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左有對稱,布局嚴謹。前后九進院落,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隻有一些尺度較小的門坊,院內 遍植成行的鬆柏,濃蔭蔽日,創造出使人清心滌念的環境,而高聳挺拔的蒼檜古柏間辟出一條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廟歷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於思想的深 奧。座座門坊高揭的額匾,極力贊頌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第四進以后庭院,建筑雄偉,黃瓦、紅牆、綠樹,交相輝映, 既喻示出孔於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而供奉儒家賢達的東 西兩民,分別長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遠流長。
孔廟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間,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點,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長度依次遞增,六鋪作裡跳減二鋪,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外觀相同等。正殿庭採用廊廡圍繞的組合方式是宋金時期常用的封閉式祠廟形制少見的遺例。大成殿、寢殿、奎文閹、杏壇、大成門等建筑採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細部做法靈活,根據需要,每間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長不一,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感,將廂栱、萬栱、瓜栱加長,使同一建筑物相鄰兩間斗栱的栱長不一,同一柱頭科兩邊栱長懸殊,這是孔廟建筑的獨特做法。
孔廟保存漢代以來歷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廟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體有真草隸篆,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碑刻中有漢碑和漢代刻字二十余塊,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禮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漢隸的代表作,張猛龍碑、賈使君碑是魏體的楷模。此外還有孫師范、米芾、黨懷英、趙孟 、張起岩、李東陽、董其昌、翁方鋼等人的法書,元好問、郭子敬等人的題名,孔繼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書法叢帖玉虹樓法帖等。孔廟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孔廟著名的石刻藝術品有漢畫像石、明清雕鐫石柱和明刻聖跡圖等。漢畫像石有90余塊,題材豐富廣泛,既有人們社會生活的記錄,也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樣,有線刻、有浮雕,線刻有減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線地﹔浮雕有深有淺,有光面,有糙面。風格或嚴謹精細,或豪放粗獷,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明清雕鎊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減地平鐫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減地平鐫圖案多為小幅雲龍、鳳凰牡丹,清雍正七年刻,崇聖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構圖優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遺物。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龍柱﹔大成毆前檐十柱,每柱高達六米,最為高大,崇聖祠二柱龍姿矯健,雲形活潑,水平最高。另外聖時門、大成門、大成殿的淺浮雕雲龍石陛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聖跡因為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據孔廟宋金木刻增補而成,由曲阜儒學生員毛鳳翼匯校、揚州楊芝作畫、蘇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跡,是我國較早的大型連環畫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旋毀旋修,從未廢棄,在國家的保護下,由孔於的一座私人住宅發展成為規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埒的龐大建筑群,延時之久,記載之豐,可以說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孤例。
孔林 又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公裡,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續使用了約2500年,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余萬座。孔林佔地約2平方公裡,林門以長達1266米的神道與北城門相連,神道平直如矢,兩側檜柏夾侍,庄嚴肅穆。進入大林門,高大的圍牆將大林門與二林門之間圍成一個封閉的縱深空間,挺拔的檜柏,夾峙的紅牆間辟出一條狹長的甫道,將人的視線引向高聳的二門城樓。過二林門,古木森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為之一爽。折而向西,過洙水橋﹔沿軸線前行,登墓門,穿甬道,過享殿,入墓園,一代偉人長眠在抔土之中。使人倍感親切,低回徘徊,不忍離去。孔林面積200萬平方米,林內墓塚累累,碑碣如林,石儀成群,古木參天。有孔子以來歷代子孫墓葬十余萬座,除漢碑移入孔廟外,地面上還有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時代墓碑和謁陵題記刻石等4000余塊,保存著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馬、石羊、石獅、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儀近千件。為表彰儒家思想、滿足祭祀需要,還建有門、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長孫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時間之久,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為一個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裡所居統治地位的產物。孔林豐富的地上文物,對於研究我國墓葬制度的沿革,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書法、藝術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於宋金時期(公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府於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庄園,佔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余間。孔府是孔子嫡孫的官署,孔子嫡孫一向以“禮門義路家規矩”相標榜,格守詩禮傳家的祖訓﹔建筑也受到儒家禮儀的制約,留下儒家宗法制度與倫理觀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國傳統的前堂后寢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東學、西學,供處理公務、會客之用,是對外活動的場所,后寢部分有內宅、花廳、一貫堂、是家族生活的場所。建筑功能分區明確、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設計遵循禮教與宗法原則,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進行排列。建筑群中貫軸線,左右對稱,成三路布局。中路為孔氏宗子衍聖公所后,東路一貫堂為次子所居,居中為尊。體現了宗子的尊貴地位和宗子與非宗子等級與地位的差別。中路官衙、內宅界限分明,體現了男女授受不親,內處有別。軸線上。正房與廂房,中門與邊門,體現了主人與下人的尊卑差別。建筑物的名字也打著儒家思想的印記,“一貫堂”、“忠恕堂”、“安懷堂”等既贊揚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樂的政治理想,又顯示孔子嫡孫努力仿效的決心,“東學”、“西學”,既贊揚孔子創學設教的功績,又表明孔子嫡孫繼承詩禮傳家、好學重教傳統的態度。
孔廟、孔林、孔府建筑群凝聚了歷代建筑的精華,極具建筑藝術之美。同時在建筑的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內生長的17000余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証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
●文化遺產價值:
規整的建筑,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筑物466間,前后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筑,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筑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范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余畝,有房舍480余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庄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塚 十余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衍聖公
祭孔「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孔垂長- https://goo.gl/NYABAs
孔垂长:因特殊血脉而担当文化使命_齐鲁网 - https://goo.gl/JY3Q1w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於北宋。1920年出生的孔德成為民國北洋政府所封之末代衍聖公。
1935年,國民政府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
宋朝以前
秦始皇時,封九世孫孔鮒為魯國文通君,拜少傅。
大澤起義時,陳勝聘孔鮒作博士、太師,
漢高祖十二年,封孔鮒弟孔騰為奉祀君。
漢元帝時,封十三世孫孔霸為褒成君,日後下令以孔霸食邑八百戶奉孔子祀,孔霸命長子孔福回曲阜奉祀。漢成帝封十四世嫡長孫孔吉為殷紹嘉侯,奉殷商天子成湯祀,為漢之二王三恪。
漢平帝元始元年封十六世孫孔均為褒成侯,漢明帝封十八世孫孔損為褒亭侯,漢安帝封十九世孫孔曜為奉聖亭侯外,兩漢封號仍以褒成侯為主。
曹魏改號宗聖侯。晉、宋改號奉聖亭侯。
北魏稱崇聖侯,北齊改恭聖侯。北周時,晉封鄒國公。
隋朝,文帝封鄒國公,煬帝改紹聖侯。
唐初,封為褒聖侯,唐玄宗開元中,孔子被諡為文宣王,乃改褒聖侯為公爵,改稱文宣公。
衍聖公
宋仁宗至和二年,因不可以祖諡而加後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孫孔宗願文宣公為衍聖公,後一度改為奉聖公,但最終改回衍聖公,之後歷代相沿不改。
宋高宗南渡,衍聖公孔端友隨其播遷,居浙江衢州,是為孔氏南宗。北方則立孔端友弟孔端操為「權襲衍聖公事」,是為代理「衍聖公」之意,後來金朝真除其人,自此孔子兩宗分立,史家以南宗為嫡宗,北宗為庶流。
元太宗五年(1233年),元太宗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北宗)襲封衍聖公。
元世祖原欲立孔氏南宗為嫡宗,南宗衍聖公孔洙辭讓,帝敕免其衍聖公爵位,拜國子監祭酒。從此北宗嫡立,為正宗衍聖公。
元武宗即位後,於1307年農曆七月加封至聖文宣王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拜孔氏南宗孔彥繩為正八品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袁世凱頒布《崇聖典例》,保留衍聖公爵位,仍由北宗的衍聖公孔令貽襲爵。改孔氏南宗五經博士孔慶儀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世襲。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廢清朝世爵,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民國政府唯一的世襲有給職特任官。
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中華民國政府裁撤「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今址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光路學生宿舍),但保留官職。
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經由孔家同意,中華民國內政部將奉祀官改為無給職。[1]。
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9月25日,孔垂長正式襲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為何拒回大陸?
文革時,中共以「造孔家店的反」口號大肆破壞,著名的「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碎斷幾截。(網絡圖片)
文革時,中共以「造孔家店的反」口號大肆破壞,著名的「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碎斷幾截。(網絡圖片)
劉曉撰文
2017年06月23日
三十二代「衍聖公」孔德成。(維基百科)
三十二代「衍聖公」孔德成。(維基百科)
皇帝祭孔從漢高祖開始,明清時達到高峰,被視為「國之大典」。因為歷朝皇帝對孔子的推崇,孔子子孫後代也受到了厚待,被敕封為「公」、「侯」等。北宋仁宗時敕封的「衍聖公」持續的時間最長,最後沿襲此號的是生於1919年的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其在1949年離開大陸後,直至2008年終老台灣,都沒再回曲阜,沒再回大陸。原因何在?
孔德成襲三十二代衍聖公
孔德成的父親是三十一代「衍聖公」孔令貽。孔德成降生後,孔府令人四處敲鑼十三下,通報其降生,曲阜則全城燃放鞭炮慶賀,北洋政府亦於曲阜鳴禮炮十三響,以誌聖裔不輟之慶。
孔德成出生17天後,生母去世,由其嫡母陶氏撫養。同年6月6日滿百日時,孔府收到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
改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1935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正式下令將衍聖公的爵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在南京宣誓就職,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親臨祝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孔德成一家離開曲阜,輾轉漢口、重慶,並暫時居住在歌樂山下,繼續弘揚儒家思想。
因為儒家思想自隋唐以來,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日軍侵華,在曲阜沒有破壞孔子廟宇,因為對孔子的敬畏使然。
定居台灣 拒回大陸
抗戰勝利後,孔德成隨國民政府回到南京。1947年,國軍收復曲阜,孔德成最後一次回老家祭掃林廟。此後,曾去美國做訪問學者,並在中共佔領大陸後,定居台灣。令人慶幸的是,國民黨在撤退大陸前,同樣將孔府的重要文物帶回了台灣。
孔德成在台灣期間,在台灣大學中文系、人類學系兼任教授,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彝器研究」課程,組織了儀禮復原的排練,直至病逝。其一生都在弘揚儒家文化,促進國民外交。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以弘揚儒家文化的孔子後裔,卻在1949年離開大陸後終生未再回去,並且要求自己的子孫後裔也不要回去。
砸毀孔廟 掘焚孔家祖墳
這當然是源於中共的惡行。1966年毛和中共發動文革後,毛的文革幹將康生,指使北京造反派的頭頭譚厚蘭去曲阜孔廟造反。康生說:「到那裏,該砸甚麼就砸甚麼。」
於是,譚厚蘭以中央文革小組的名義,率領200多人到曲阜,以「造孔家店的反」口號大肆破壞,燒燬古書2,700冊,字畫900多軸,國家一級保護文物70多件,珍版書籍1,700餘冊,砸毀包括孔子墓碑在內的歷代石碑一千座,搗毀孔廟,破壞孔府、孔林,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還刨平孔子墳墓,挖開孔令貽和陶氏、王氏的合葬墓,對其曝屍批判數日後,將其焚燬。
而為了更快的掘開孔子墓穴,紅衛兵們還動用了雷管和炸藥。在掘得孔子骨骸示眾後,亦將其焚燬。著名的「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碎斷幾截。
孔子墓被挖,孔廟、孔林被破壞,它挖掉的不僅僅是孔子及其後人的墳墓,更是斬斷了中華文化綿延兩千多年的傳承。中共用「罪大惡極」都不足以形容。
雖然中共在文革後,修復了孔廟、孔府、孔子墓,開始祭孔等,但這些都已經不是原有模樣了,孔家的嫡系後裔孔德成拒絕承認,也就沒有回曲阜的必要了。孔德成自1949年直至去世共59年間再未返回大陸,也反對親友前往。
不過,中共並未忘記統戰最後一代衍聖公。八十年代末,曲阜當地生產的一種以「孔府」命名的白酒「孔府家酒」突然暢銷全國。據說九十年代,當地政府的一位代表團到台灣去拜訪孔德成先生,盛情邀請他回歸故里。代表團還向孔德成先生獻上了包裝精美的「孔府家酒」。孔德成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
中共志在消滅中華文化
祖墳被挖,祖先遺骨被焚燬,這對於任何一個有血肉的人來說,都是奇恥大辱,這也是孔德成多次拒絕中共邀請、誓死不再回曲阜,甚至不願見做了中共官員的姐姐孔德懋的原因所在。讓孔德成耿耿於懷的是,直到去世,他都沒有得到中共一句真心的道歉。
一向自詡為「偉、光、正」的中共,如何能道歉呢?中共又甚麼時候對其歷次運動中迫害過的民眾道過歉呢?原因就在於中共的本性就是以消滅中國傳統文化、殘害百姓為己任的。因此,中共不除,不僅國無寧日,百姓更無寧日。◇
台灣:末代衍聖公孔德成——萬世一系的世界頭號貴族
2015/09/05 來源:世界歷史
孔子像
中華文明向來號稱五千年傳承,綿延不斷。但實際上,頻繁的改朝換代將中華文明日益折磨得支離破碎。
很多人對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缺乏一個清晰的概念,根本談不上什麼民族自豪感;而韓國人又妄稱「小中華」,公然藐視歷史事實;更有甚者,日本鬼子曾揚言「崖山之後再無中華」,並稱萬世一系的日本才是中華文明的合法繼承者!
我們不能再繼續沉默了!
本期,我們將為大家展現一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活化石」——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孔德成抱著出生不到兩個月的曾孫孔佑仁
孔德成,對於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可能都不太熟悉,尤其是大陸人。畢竟,他屬於傳統世界中精神權杖的現代持有者。在瘋狂、懷疑與顛覆的現代社會,傳統與權威早已被褻瀆殆盡。但是作為一位中國人,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精神與靈魂「尋根」,那就不得不從這位老人身上首先開始。
一、「頭號貴族 萬世一系」
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內景
所謂「衍聖公」,是指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位居公爵爵位。衍聖公始於西漢元始元年,當時平帝為了張揚禮教,封孔子後裔為褒侯。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正式改封為衍聖公,後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
孔德成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孫,承襲著兩千餘年孔子的神聖血脈,堪稱「國之重寶」。在孔德成剛滿百日後,即被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頒令襲封為「衍聖公」。「衍聖」之意,既是衍續孔聖人的高貴血統,也是衍續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傳統。
1935年,民國政府為彰顯共和國體,取消「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生於1920年的孔德成先生,便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祭祀官。2008年,伴隨著孔德成先生的去世,「衍聖公」也就划上了句號。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
這個古老的家族,就這樣在中國封建王朝的周期性震盪中,極為罕見地保持著自己近乎萬世一系的尊榮:
· 秦始皇時,封九世孫孔鮒為魯國文通君,拜少傅,然非世襲。
· 漢高祖十二年,封孔鮒弟孔騰為奉祀君,為世襲之始。
· 漢元帝時,封十三世孫孔霸為褒成君,日後下令以孔霸食邑八百戶奉孔子祀,孔霸命長子孔福回曲阜奉祀。漢成帝封十四世嫡長孫孔吉為殷紹嘉侯,奉殷商天子成湯祀,為漢之二王三恪。
· 漢平帝元始元年封十六世孫孔均為褒成侯,漢明帝封十八世孫孔損為褒亭侯,漢安帝封十九世孫孔曜為奉聖亭侯外,兩漢封號仍以褒成侯為主。
· 曹魏改號宗聖侯。晉、宋改號奉聖亭侯。
· 北魏稱崇聖侯,北齊改恭聖侯。北周時,晉封鄒國公。
· 隋朝,文帝封鄒國公,煬帝改紹聖侯。
· 唐初,封為褒聖侯,唐玄宗開元中,孔子被諡為文宣王,乃改褒聖侯為公爵,改稱文宣公。
· 宋仁宗至和二年,因不可以祖諡而加後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孫孔宗願文宣公為衍聖公,後一度改為奉聖公,但最終改回衍聖公,之後歷代相沿不改。
· 宋高宗南渡,衍聖公孔端友隨帝播遷,居浙江衢州,是為孔氏南宗。北方則立孔端友弟孔端操為「權襲衍聖公事」,是為代理「衍聖公」之意,後來金朝真除其人,自此孔子兩宗分立,史家以南宗為嫡宗,北宗為庶流。
· 元太宗五年(1233年),元太宗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北宗)襲封衍聖公。
· 元世祖原欲立孔氏南宗為嫡宗,南宗衍聖公孔洙辭讓,帝敕免其衍聖公爵位,拜國子監祭酒。從此北宗嫡立,為正宗衍聖公。
· 元武宗即位後,於1307年農曆七月加封至聖文宣王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拜孔氏南宗孔彥繩為正八品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 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北洋政府袁世凱頒布《崇聖典例》,保留衍聖公爵位,仍由北宗的衍聖公孔令貽襲爵。改孔氏南宗五經博士孔慶儀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世襲。
· 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廢清朝世爵,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簡稱孔子奉祀官[來源請求],為民國政府唯一的世襲有給職特任官。
· 民國八十七年(西元1998年),中華民國政府裁撤「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今址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光路學生宿舍),但保留官職。
· 民國九十七年(西元2008年),經由孔家同意,中華民國內政部將奉祀官改為無給職。
· 民國九十八年(公元2009年)9月25日,孔垂長正式襲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家族不僅象徵著中華文明的一脈相承,更是中國「家文化」的完美體現。民間有諺語,「富不過三代」。也許衍聖公的萬世一系,能夠引發社會的一些思考,對傳統文化的更好繼承也許會對解決當前棘手的社會問題有所助益。
二、「生逢亂世」
孔德成與警衛班合影
1920年,作為遺腹子的孔德成出生於孔家世居府邸—孔府。出生時,父親孔令貽已於數月前去世。孔令貽之妾王氏臨產時,為了防止有人偷換嬰兒或者出現意外,當時的北洋政府派軍隊包圍了產房,到處設崗,並且由一位將軍坐鎮孔府,省里也派來官員,孔府內則集中了很多孔族老太太監產。
孔德成出生後,孔氏族長立即函電北洋政府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及山東省長,百日後承襲爵位,自此孔氏族人,勿論長幼輩分,得以「公爺」稱之,並得大禮參拜。
一生以三民主義信徒自居的蔣介石,也是一個孔教的維護者,對孔德成一直禮遇有加:
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與前清狀元孫家鼐孫女孫琪芳結婚時,本來他是要親自出席證婚儀式的,可是突如其來的西安事變,讓他身陷囹圄,不得脫身。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年底日軍入侵山東魯南。就在曲阜將要陷入敵手之際,蔣介石命令國民黨第二十師師長孫桐萱,率部護送孔德成夫婦離開孔府,前往武漢,隨後又轉往別處。
1948-1949年,蔣介石兵敗大陸後,他運走了一大批黃金及文物古董,據說還特意運走了三個人,其中之一便是孔德成。如今,文物和古董都收藏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里,供人參觀,而那像「傳國玉璽」一樣重要的人中,有個叫孔德成的,當時他還是一個28歲出頭的年輕人。
三、「學術巨擘」
1949年以後,在台的孔德成做了九年的「考試院長」,又擔任過「總統府資政」。不過,他更多的時間是在台灣大學授課,以學問名世,在2005年,他與大數學家丘成桐兩人一起被台灣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孔德成榮獲譽博士學位
這位老人繼承了祖先「鐘鳴鼎食之家,禮樂簪纓之族」的一貫傳統,學問上尤以三禮、金文、商周青銅彝器研究見長,並發表出版了一系列著作:
歷年學術著作(依發表年月排序)
1 《說文月刊》「自土沮漆」 3卷10期頁169-170 1943年5月
2 《民主評論》論儒家之「禮」 7卷13期頁1-6 1956年7月
3 《中國一周》如何讀經 336期頁4-7 1956年10月
4 《青年年會學術論文集》論儒家之「禮」頁248-260 1958年6月
5 《幼獅學報》論儒家之「禮」 1卷1期頁14 1958年10月
6 《建設》孔子的政治主張與倫理學說 9卷5期頁10-11 1960年10月
7 《傳記文學》我所認識的秦紹文先生 3卷6期頁28 1963年12月
8 《東海學報》說兕觥 6卷1期頁19-20 1964年6月
9 《孔孟月刊》先聖孔子的事跡及其學說 4卷7期頁22-30 1966年3月
10 《文史哲學報》釋牢★ 15期頁181-185 1966年8月
11 《東海學報》儀禮十七篇之淵源及傳授 8卷1期頁127-134 1967年1月
12 《東海文薈》儀禮十七篇之淵源及傳授 8期頁87-94 1967年7月
13 《中華文化特質論叢》教育部文化局論儒家之「禮」 1968年
14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中華文化的根本與生活規範的實踐 2卷11期1969年1月
15 《人文學報》梁其鍾銘釋文 1期頁25-27 1970年9月
16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禮記概說 3卷11期頁55-57 1970年11月
17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守成與創新 4卷11期頁31-32 1971年11月
18 《文史哲學報》唐玄宗及宋真宗禪地祇玉冊跋 21期頁51-58 1972年6月
19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道德與勇氣 5卷11期頁20 1972年11月
20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圖書以外的我國古史資料之一-金文 25期頁1-3 1973年12月
21 《中央月刊》從文化的觀點看中華民國之前途 7卷1期頁90-94 1974年10月
22 《大成》吾家大事 104期頁16 1982年7月
23 《藝壇》《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中國文字與美術的關係-全日本書道協會主辦-中華民國書法展覽會上講演詞 189期2卷2期,頁4-5;2-3頁1983年12月
24 《中央日報》儒學中之師道1985年9月28日
25 《聯合報》庭訓與師訓1986年9月28日
26 《孔孟月刊》儒家的禮教 25卷12期頁20-24 1987年8月
學術專書及計劃報告
1937年,《孔子世家譜》,曲阜孔氏排印本。
1951年,《禮記釋義》。
1957年,《孔子聖跡圖》,台北,中國文教出版社。
1968年,《金文選讀》,台北,藝文印書館。
1968年,《論儒家之禮》,台北,教育部文化局。
1974年,《明清散文選注》,台北,正中書局。
其他著作
1953年,《禮記敘論》,台大講義。
1955年,《金文講義》,台大講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z8oP.html
孔德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QHdzam
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字玉汝,號達生,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兼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襲官員[1]。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暨指導委員會委員、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出生
孔子世家三十一代衍聖公孔令貽的原配孫氏未生育,很早就已病故,其妾豐氏也無出。續弦陶氏有一子,卻不幸早夭。孔令貽中年無子,遂將陶夫人的貼身丫環王寶翠是收為側室。王氏先後生下兩個女兒:德齊、德懋。1919年(民國8年),王氏第三度懷孕。當時身在北京的孔令貽忽而病危,他口述致書給當時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和遜帝溥儀:「令貽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幸今年側室王氏懷孕,現已五月有餘,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聖公,以符定例。……但令貽病危至此,恐不能待。……」同年11月8日,孔令貽薨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經孔族內部商議,如王寶翠生下男孩,自當承襲衍聖公,如生下女孩,則由近支西五府的孔德岡過繼大宗承祧。
1920年2月23日(民國9年農曆正月初四),王氏臨產,為防有人偷換嬰兒或出現意外,當時的北洋政府派軍隊包圍了產房,到處設崗,並由一位將軍坐鎮孔府,北洋政府山東省省長屈映光與孟、顏、曾三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孔府則把血緣關係最親近之十二府的長輩老太太全部請來,在前堂西廂靜坐監產。孔府上下門戶齊開,就連只有喜慶大典、迎接聖旨和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才開的重光門也不例外,門上還掛著弓箭,示「飛快」、「速到」之意。偏巧王氏難產,於是有人建議再開只有皇帝出巡或是祭孔時才能打開的曲阜正南門;也有人說孔府內宅的後花園地勢較高,壓著前面,必須將前邊的地勢抬高,「小聖人」才會進來。陶氏依言派人打開正南門,還把一塊寫著「魯班高八丈」的木牌掛在後堂樓的角門上,以抬高地勢。之後,孔德成終於順利誕生。孔府令人四處敲鑼十三下,通報小公爺誕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賀,北洋政府亦於曲阜鳴禮炮十三響,以誌聖裔不輟之慶。
孔德成出生17天時,生母王氏因產褥熱去世,年僅26歲。隨後孔德成由其嫡母陶氏撫養。同年6月6日(農曆四月二十日)滿百日時,孔府收到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
「民國九年四月二十日 奉 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為衍聖公。 此令」
5歲時起,孔德成開始讀書,並主持孔廟的家祭。師從吳伯簫學習英文,隨詹澄秋習琴。1925年(民國14年),重修尼山孔廟、顏母祠、尼山書院。1929年(民國18年),嫡母陶氏亦辭世,由業師王毓華(字子英)照顧起居。
封號變更
北伐之後,蔡元培以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的名義廢止春祀孔典禮,並且提出「取消衍聖公,收孔廟、孔林歸國有」的主張。1928年8月,孔府以孔德成的名義呈文山東省政府主席,請求取消衍聖公封號,但要求保留祀田以守護先人所傳典章制度以及孔廟、孔府、孔林。同時,孔府還發表一份《敬告全國同胞書》,從法律的角度表達對蔡元培主張的痛心與反對。而後在孔祥熙等人的斡旋之下,衍聖公的名號得以暫時保留。
直至1935年1月18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將衍聖公的爵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一、茲以孔子嫡系裔孫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此令。 二、茲以顏子嫡系裔孫為復聖奉祀官,曾子嫡系裔孫為宗勝奉祀官,孟子嫡系裔孫為亞聖奉祀官,均以簡任官待遇。此令。」
同年6月,孔德成離開曲阜,與復聖奉祀官顏世鏞、宗聖奉祀官曾繁山、亞聖奉祀官孟慶棠取道濟南前往南京。7月8日,由陳立夫主持,戴傳賢監督,孔德成於國民政府大禮堂宣誓就職,獲蔣中正親臨祝賀。嗣後偕同在京的族人前往夫子廟,舉行告廟典禮。
1936年12月16日,在曲阜迎娶前清名臣孫家鼐曾孫女孫琪方 (1919-2011)為夫人。適值西安事變爆發,原訂親自到場的蔣中正未克出席。
抗戰前後
1935年初,日本邀請孔德成參加東京湯島聖堂孔廟的落成典禮。孔德成害怕將來成為日本人在華北軍事上的傀儡,遂派遣族人孔昭潤與顏振鴻出席。
1937年七七事變後,孔德成協助轉運山東圖書館的藏書。12月,日軍緊逼山東,濟南等地相繼淪陷。駐兗州七十二師師長孫桐萱 奉蔣中正委員長之命,連夜安排孔德成離鄉。孔德成夫婦遂於1938年1月2日凌晨辭廟,從兗州乘火車經徐州、鄭州,在1月5日抵達漢口並發表抗日宣言,曲阜的府務則交給孔令煜代理。其後遷居重慶,住在歌樂山畔,師從呂今山、丁惟汾、王獻唐等人讀書,亦頗受友人傅斯年與屈萬里影響。期間主持成立孔學會,組織名家,召開討論及宣講會,研究弘揚孔子學術思想與民族精神。當時,四方學者雲集重慶,對傳統文化之研究有新舊觀念與方法的論辯,孔德成所受衝擊甚鉅。史學家吳湘相指出,孔德成在弱冠之年就已在學術叢林中找到一個正確走向:做一位純粹學人,而不以道統自居。
日本投降,孔德成於1946年9月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先後居住在瑯琊路、桃園新村、四海里等地,年底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國軍收復曲阜,孔德成得以祭掃林廟,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到曲阜。同年,當選為曲阜縣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至1991年卸任)。1948年3月,赴美國遊學,任耶魯大學研究員,與訪美學者羅常培友善,並和傅斯年同住一樓。
遷臺時期
1947年徐蚌會戰後,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李炳南將曲阜孔府文物撤至臺灣暫時安置於台中市省立圖書館後面的新生報宿舍(今自由路與民權路交叉口),後於台中市復興路兩棟日式平房(昔復興巷,今台中後火車站附近),作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臨時辦公室,隨後孔府文物與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圖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文物、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一起安置於台中縣霧峰鄉北溝,由中央文物聯合保管處管理。1959年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資在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的台中市南區頂橋子頭段133-8號(今國光路學生宿舍)興建孔府官邸,將奉祀官辦公室與官邸分成兩地[2]。
1949年2月,孔德成從美國到台灣,定居台中。但還是在1949年8月27日飛赴廣州市,主持孔子2500年誕辰祭典。而後輾轉重慶、成都,於12月6日從新津機場乘飛機離開大陸,經海南到達台灣。抵達初期,先受聘於臺灣省立農學院。於1956年擔任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1963年因所藏《四庫全書薈要》數冊被雨水浸損而辭職。
自1955年起,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人類學系兼任教授,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彝器研究」課程,組織了儀禮復原的排練。,至2008年初,方因病輟教。1956年7月至1964年4月,任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爲弘揚國粹,與臺靜農、王靜芝、王北嶽、吳平等成立「六修書畫會」。1964年,獲臺灣中國書法學會第二屆會員代大會選爲首屆監事會三位常務監事之一。1984年9月1日至1993年4月24日擔任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1990年代起受聘為總統府資政,2002年續聘。2005年11月15日,臺灣大學慶祝創校七十七周年暨改制六十周年校慶,授予孔德成榮譽博士學位。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孔德成指導中文、人類兩系師生,以實驗、復原的方法研究《儀禮》,是科際整合的典範,身為孔家第七十七代傳人,他一生都在弘揚儒家文化,促進國民外交。典禮當日,由孫女孔垂玖陪同接受學位頒贈。孔德成謙虛地說,自己在台大教書五十年,貢獻甚少。他很感謝,也覺得很慚愧。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正是傳統教育的基本精神,他以此自勵,且與同學共勉。
遷臺初期即曾多次訪問日本、韓國、越南等國。1970年代後中華民國遭遇外交危機,其聖裔的身份更被看重以推動國民外交,前後數度訪問日韓歐美,主持祭孔典禮,還曾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等人晤談。
1998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時代,裁撤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只留下奉祀官官銜,使孔德成北遷。在台中官邸物品除孔子歷代的文物之外,全部都捐贈出去,經過雪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勝陽整理過後,設立了「孔德成先生文物館」(台中市立德街197號)。
2006年1月1日,孔垂長與吳碩茵的長子在台大醫院出生,是為第80代嫡長孫。孔德成在禮、仁、承、元四字中選出仁,為曾孫命名為「孔佑仁」,並具函呈報內政部: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嫡長子維益嫡長子垂長之嫡長子佑仁於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在臺北市出生,為孔子第八十代嫡孫。茲檢附戶口名簿影本一份,報請備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
家庭狀況
孔德成之父孔令貽與王氏有二女一子,長女孔德齊,適前清探花兼書法家馮恕幼子,早逝;次女孔德懋,適史學大師柯劭忞之子柯昌汾,居北京。[3]孔德成與孫琪方育有二子二女、孫兒女四人,曾孫兒女兩人。
長女孔維鄂(1937—),生於漢口市。1959年與美國軍官詹姆士.康格爾結婚,育有一子。[3]
長子孔維益(1939—1989),生於重慶市。1971年與于曰潔結婚,[3]次年生長女孔垂梅,1975年生長子孔垂長。
孔垂長妻子吳碩茵,2006年生孔佑仁,另有一女孔佑心。
次女孔維崍(1941—),生於重慶市。1960年代嫁李莎,育有一子一女。[3]
幼子孔維寧(1946—2010),生於南京市。1974年與吳涯結婚,育有二女。[3]
辭世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併發敗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臺北縣新店市台北慈濟醫院急救,隨即被送往內科加護病房治療,藉藥物及呼吸器穩定生命跡象。然腦部缺氧嚴重,延至10月28日上午10時50分,因心肺衰竭病逝,當時由家屬陪侍,享壽88歲[4]。11月30日上午9時,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公祭。馬英九總統親臨頒發褒揚令並發表追思感言,由邱創煥、許水德、錢復、孫震為靈柩覆蓋中華民國國旗,以彰忠藎。
褒揚令原文為:
“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總統府前資政、考試院前院長孔德成,圭璋樂易,恪慎誠篤,為孔子七十七代嫡孫。既承家學,益累新知,勤習古代經典,浸淫書法雅藝。曾任國民大會代表、故宮博物院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常務理事暨總統府資政等職,襄贊籌維,導民興國。復執教臺灣、輔仁與東吳大學,夙長青銅彝器,曉暢金文研究神髓,深稽博考,嚴謹治學;嫺諳三禮樞奧,盡瘁系統學術論著,聖緒紹休,化育菁莪。數度應邀參訪諸國,闡揚孔孟教義精微,爰獲頒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榮譽研究員,韓國嶺南及成均館大學、日本麗澤大學、臺灣大學榮譽博士等殊榮,優游國際學術殿堂,開啟世界儒學新域,輝映海甸,雋譽芳騰。於接掌考試院任內,彰顯典試掄才意旨,丕奠考銓制度宏規,遠猷周至,靖獻多方。綜其生平,傳承儒家核心思想,弘宣中華道統文化,正聲清範,學際天人;鄒魯遺風,立教垂世。遽聞嵩齡搖落,軫念曷極,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賢哲之至意。
總 統 馬英九
行政院院長 劉兆玄
”
2009年,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一職由孔德成長孫孔垂長出任,並改為無給職。[5]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1055年(宋至和二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
冊封孔子後裔始於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9代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第77代嫡長孫,襲封31代衍聖公孔德成,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其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
在880餘年的傳承中,承襲「衍聖公」爵號的人須是孔門認可的嫡系裔孫,這種「嫡傳」觀念毫無疑問充滿封建世襲的味道,因此,在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退位,民國建立後,「嫡傳」「衍聖公」就尖銳地凸顯與時代格格不入。
1919年,「衍聖公」被推置到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這不僅因為「五四」運動爆發,呼聲高漲的新文化運動不再容忍世襲文化,而且這一年,孔令貽在探望其岳父的途中突然病逝。
此時,他的獨子孔德成尚在母親腹中,未出世。「衍聖公」爵號瞬間凝固在雙重的緊張之中。
次年2月,當孔德成出生消息傳出後,「衍聖公」確定後繼有人,山東曲阜全城鳴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也鳴放禮炮13響。4月,未滿百日的孔德成繼承「衍聖公」的世襲爵位。
9年之後,一位新文化運動鬥士大膽地舉起半遮半掩的撤銷「衍聖公」名號的大旗,他就是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蔡元培等國民政府委員於1929年10月擬訂《改革曲阜林廟辦法(草案)》,提出撤銷衍聖公名號,並將孔廟、孔林等收歸國有。
▲孔德成與夫人孫琪芳
這實際是說衍聖公的全部財產將沒收,這是孔德成等孔門子弟始料未及的。為此,孔德成曾發布一份《敬告全國同胞書》,對蔡元培等人進行反駁,提出「務懇准予撤銷非法處分提案,以維人權,而張公道」。
儘管當時人們在文化情感上同情體恤孔德成,但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在共和制下仍保留「衍聖公」爵號有傷國體,提出應取消這一爵號。
孔門子弟中的開明人士也審時度勢,對世襲爵號有清醒的認識,因此在1934年年底,孔德成及孔氏智囊寫下300言呈請山東省政府主席,表達自請辭去爵號,並責無旁貸繼續守林奉祀之意。
1935年7月,「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與復聖顏子後裔顏世鏞、宗聖曾子後裔曾繁山、亞聖孟子後裔孟慶棠同赴南京宣誓就職。至此,延續了32代、歷時880餘年的「衍聖公」,也是中國最後一個世襲的官職畫上了句號。
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榮耀,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也是嘆為觀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z4lq.html
------------------------------
孔德成,字玉汝,號達生。系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20年2月23日出生於山東曲阜孔府,1937年12月離開曲阜轉至重慶,1947年3月回曲阜祭掃林廟離開於1949年4月移居臺灣,於2008年10月28日在臺灣逝世,終年88歲。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從1947年回故鄉曲阜最後一次祭祖直到逝世這長達61年的時間裡,他誓死不回曲阜故土,這是為什麼呢?請各位從下面的圖文中可能會找到答案吧:
一
去曲阜旅遊的人,多半裝著揣了顆虔誠的心,見聖人嘛,正如入寺進觀,信與不信,態度上怠慢是不適合的。神靈們未必因了你的三叩九跪就賜福降瑞,但是無意間的褻瀆甚或不尊重,總怕遭遇到報應。因此國人的敬神尊賢,不是祈福至少也是禳災。
若是細心的人,稍加留意,也能瞧出點門道來。這故存的老建築們,同樣能作一番沉默的「興觀群怨」。
譬如看孔廟。過仰聖門,穿「金聲玉振坊」,相繼見乾隆所書的去巫的「欞星門」,那一「欞」字,已斜著從中間裂開。
再過至聖坊、壁水橋、弘道門、大中門至同文門,式樣題辭提法,處處有文章,字字有涵蘊。在同文門的右首,可以仰視高大壯觀的成化碑,刺入眼簾的,就是碑身靠上半部那一道自左向右用水泥糊起來的深深裂縫,如此扎眼醒目,無可抹煞,龜趺螭首,肅然默立,平添幾分悲壯。那碑身上的刻文,「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巍然凜凜。
其後的洪武碑,據說託了人民起義家朱元璋的福,逃此厄運。而西面永樂碑亭內「古泮宮」碑斷裂,其前露天巨碑弘治碑,同樣被攔腰斬斷。奎文閣前廊下李東陽碑斷裂。進入十三碑亭,這個數字則不斷增加。
北排五座清碑亭基本完整。南排,西起第一座為清碑亭,四座被砸斷。第二為清碑亭,一小碑毀,第三金碑亭,兩碑並立,一碑寫簡體「留」,據說為解放軍所書,第四元碑亭,一小碑斷;第五為元碑亭,大碑未動,兩中碑斷。其他三座未動。
東西南部兩碑林,無論高矮厚薄,碑斷者十之八九,鋼筋勒骨,水泥敷面,宛如高處跌下之人,僥倖得了性命,卻遍身石膏繃帶,不見人樣。所立牌子,「碑林危險,請勿靠近」。黨懷英所書杏壇碑,有劃痕。導遊說其姓黨,故未斷。但乾隆禦筆碑斷痕累累。東路建築中,兩家譜碑斷。孔子故井碑及魯壁碑斷。
若帶著這些印象去孔林,則斷碑遍地,不忍睹視。洙水橋為嚴嵩所題,其工整端莊,令人歎絕,迎面立闕上,有用大字寫孔老二字樣。
其裡,子貢手植楷碑斷,亭內「楷圖」碑斷,「子貢植楷」碑斷。
孔子墓,「大成至聖文宣王」碑,碎成蛛網,完全用水泥和鋼筋重新粘合而成,其後「宣聖墓」碑斷。
「子貢廬墓處」碑斷,旁子貢廬墓碑斷。孔鯉墓,「二世祖」碑斷,外新立「泗水侯墓」碑,墓前石案碎痕如蛛網。孔伋墓,石案斷裂。
「三世祖」碑毀,外則新立「沂國述聖公」碑。
第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與夫人合葬墓,碑斷,石案深裂。
這一切,與一個女人有關。
二
1966年。
魯南正是黃葉飄盡、鴻雁遷遠的季節,看田野浩渺,秋收方畢,豐腴的大地正像剛剛完成分娩的母親,含著慈愛和嬌羞,進入了休養期。萬物一派沉寂。聖城曲阜,在5月接待了一個外國賓團的造訪後,並無貴客來臨,日光,因冬的到來而稀疏起來。
歷史的指標還是走到了這一刻。11月9日。
一個女人,猶如一枚畸形瘋狂的砲彈,帶著烈焰與毒素,從千里之遙的京城呼嘯而來。這溫良恭儉讓的發源地,在顫慄之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淩辱和蹂躪。
這個女人,已經註定要在巴掌大的曲阜,甚至是中國歷史、世界文化史上寫下讓人瞠目結舌的一筆。因為她本身就是歷史的怪胎。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譚厚蘭。
應該說,譚選擇曲阜下手確屬明智。就「四舊」而言,恐怕其根源多半尋到「孔老二」身上,與其在徒子徒孫上做文章,豈若直搗黃龍,斷了「四舊」的源頭?
地方紅衛兵趨之若鶩,甘為馬首是瞻,終於等來了先鋒大將,不大幹一場,更待何時?
「徹底搗毀孔家店革命造反聯絡站」正式登場,國務院1961年所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被砸得粉碎,這一革命組織還向國務院發了抗議信。
大成殿孔子像被砸得粉碎,康熙所題的「萬世師表」巨匾,用解放牌汽車拉還露出車廂外面來,在孔林西南角的普濟橋,點火居然燒不著,澆上汽油,星星之火,瞬間烈焰沖天。那塊高達五米之多的成化碑,捆上繩索,用拖拉機生生拉倒摔斷。
孰說濟寧漢碑半天下。譚厚蘭們揮起鐵錘,對付曲阜這些又臭又硬的老頑固,一定累得不輕。砸斷一千餘塊石碑,其效率令人嘆服,戰果頗豐。乙瑛碑斷裂,張猛龍碑斷裂,兗公之頌碑斷角,文宣王廟門記碑斷角,敕修文宣王廟碑斷裂,米芾書玄聖文宣王贊碑斷裂,講學堂經碑、大乘寺碑、《金人銘》全文碑、桂馥隸書「曆山銘」碑------至於黨懷英杏壇碑,也並非託了姓黨的光,其實因為埋深過大,碑座深掩,不好下手罷了。
至於古書卷軸,灰飛煙滅,日銷千冊應無大礙。
而參加1962年孔子學術討論會的周予同、高贊非等老學究們,大概不會想到四年之後又被專門「請」到曲阜來,不過這一次,已不需要他們「紙上談兵」了,譚厚蘭們要他們刨開孔子的墳墓,親眼看看祖師爺的尊容。可惜孔子墳挖了個大洞,空空如也,紅衛兵們有些失望罷。這實在怪不得他們,因為他們實在不知道孔子死後墓而不墳.第九代才有墳頭。這個愛講面子的祖師爺,生前實在窘迫,連兒子死了也不願將座車改為槨木,還自我安慰地說「鯉死有棺無槨」。
不過,孔林墳墓眾多,貴為公候的後代們,其陪葬就不會那麼吝嗇了。比如乾隆女兒的墓裡就有稀世珍品金鑲玉,可惜並非人人都是考古出身,只好把玉砸了,金子拿走。一時間,孔林扒墳成風,號稱「一夜扒個拖拉機」,二十年後還有個順口溜,叫「要想富,刨古墓,一夜搞個萬元戶」,何其想似乃爾。據說當時生產隊還記工分,孔林前的林前村扒得最狠,其中倒是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姓孔。
最慘的莫過於第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其於1919年逝世,臨死之時孔德成尚為遺腹子,孔令貽尚為嗣後無子抱恨。不過45年光景,孔令貽之墓被徹底刨開,帶頭之人為東風公社(現為書院街道辦事處)的幾名行政幹部,幾十人集體動手,石匣砸不動,乾脆用雷管炸藥炸開。其為一夫三妻合葬,唯孔屍體保存完好,目擊者見其肌肉仍有彈性,背上爛瘡居然清晰可辨。刨墳者戴上口罩,手持鐵勾,翻來覆去,其棺材板片、壽衣、燈草、屍骨相混,狼籍一堆,二夫人陶氏已老化成幹,赤身裸體,其陰門處被插上木棒。然後孔令貽與陶氏被懸於墓旁樹上,任其曝曬。
11月28、29日兩日,十萬人欣喜若狂地召開了「徹底搗毀孔家店大會」。大會向一代偉人毛澤東專發了「致敬電」,向老人家「彙報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敬愛的毛主席:我們造反了!我們造反了!孔老二的泥胎被我們拉了出來,'萬世師表'的大匾被我們摘了下來。……孔老二的墳墓被我們鏟平了,封建帝王歌功頌德的廟碑被我們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偶像被我們搗毀了……」
保護文物的副縣長王化天被斥為孔家看家狗。同周予同、高贊非一同被押著遊街,完畢後連高帽子未脫,黑臉未洗,緊急打電話到山東省辦公廳,又轉到中央。當時國務院秘書長週榮鑫接電,王化天說孔廟危急,紅衛兵要火燒孔廟。週說,你現在不要掛電話,我現在去請求總理。週總理正在開會,立刻暫停,與王通話,隨之批了三條意見:三孔不屬四舊,屬於文物;地方政府、駐軍部隊和革命群眾要聯手將孔廟保護下來;限譚厚蘭三日內回北京。
於是,在十三碑亭裡,我們就看到了那幾個簡體的「留」字。
此時,孔府、孔廟、孔林,已有一千多塊石碑被砸斷或推倒,六千餘件文物毀壞,兩千七百餘冊古書籍、九百餘軸古字畫被燒毀。
而掘墓之風驟起,僅此一年,多少老鬼舊魂見了天日,已不得而知。
三
讓時光再次回溯吧。
1919年,3月。距孔令貽離世上半年,此時其尚在京城養病。而從京城走出一位青年,大概與許多有志者一樣,為國家和自己都找不到較好的出路,於是奔赴上海,雖然兩個月後即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但顯然位卑人輕的他連配角也輪不上。
這個青年在津蒲線的姚村站下了火車,然後步行18公里,來到了曲阜。可惜,除了高官顯貴,孔府是不對常人開放的。他只好看了看顏廟、周公廟,看看聖人濯足的河流,拜謁之心無可滿足,略帶遺憾地圍著孔廟打了個旋,走了。
33年後的秋季,這個曾經的青年第二次來到了曲阜。與上次孤零零的落寞相比,這次是前呼後擁,駕勢非凡。左有濟南軍區司令陪同,右有公安部長護衛,曲阜縣長叫做孔子玉的,畢恭畢敬,有問必答。
他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僅僅視察了一個上午,什麼話也沒說,只叫孔子玉寫了幾個輩份的排字,就拿走了。
1974年初,毛澤東親手批發了中共中央當年1號檔,轉發了由夫人江青主持選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著名的「批林批孔」運動迅即在全國展開。
耐心琢磨的是,毛的女兒李敏,卻下嫁給了孔家的孔令華,與孔家成了親家,他還開玩笑說,如果不是孔夫子,我現在還不認識字呢。在1994年出版的《山東省志孔子故里志》的序中,引用了他在1938年的一段話:「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就歷史上的統治者而言,恐怕沒有比毛澤東對孔儒的態度如此曖昧如此複雜罷。那位他格外推崇的秦始皇,倒是做出了「焚書坑儒」的壯舉,與兩千年後的「批林批孔」在歷史長河裡遙相呼應。至於扒墓刨墳,也僅僅限於傳說,未見明史記載。
而那位流氓加文盲的漢高祖劉三兒,倒是開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從此無論儒家還是孔家,才算站穩腳跟,並逐漸燦爛起來。那位典型的「農民起義家」、當過和尚的朱元璋,也知道將孔家後人召至京師,教訓一番「你祖宗偉大你也不能丟臉」類的話。有宋一代自不用提,乃封衍聖公肇始,信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宋王朝大大提高了孔子地位。甚至南宋時期由於金與蒙古的分封,衍聖公出現南北二宗三位共存的罕見局面。以「異族」入主中原的北魏、金、元、清等朝,無不對孔氏恩渥有加,尤其是清朝,文治武功赫赫有名的康熙行三跪九叩之禮,十三碑亭的第十一碑亭,其立碑記載了這次朝聖行動,而此重達十一萬斤的巨碑為康熙在京城刻石,不惜動用五百頭牛、六萬餘人,歷時半月從通州運至曲阜,以顯誠心。風流帝乾隆更是八次造訪,如若不是出自內心尊重,去個三四次也該厭煩了。
民國時代,孔家對當權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袁世凱當總統時表示擁護,當皇帝時也表示擁護,張勳復闢也擁護,國民政府真正當權了也擁護。其實,知書識禮的孔家並無多大權勢,小小一座曲阜不過頂著虛名過日子,在變革洪流中正如一蜉遊,何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五四運動」的狂潮席捲而來,「打倒孔家店」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時代巨變之際,孔儒成了中國落後腐朽的元兇,成了「吃人的禮教」。雖然僅限於文化論爭——這個論爭迄今遠未結束,但孔家的反駁之聲何其微弱。只是在曲阜二師學生演出林語堂的《子見南子》時,因「祖宗受辱」,才不得不拍案而起,提起訴訟,旋即全國驚駭,最後以校長宋還吾撤職、主要演員被開除結案。
1973年7月,毛澤東在對王洪文、張春橋的談話中指出,林彪同國民黨一樣,都是「尊孔反法」的。林彪是否「尊孔反法」不得而知,但國民黨確實如此。尤其是蔣介石,與孔祥熙是連襟婦孺皆知,1928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氏到曲阜參觀,召見了年僅八歲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並發出佈告,曉諭遵奉遺教,保護林廟。1936年,如果不是「西安事變」,蔣介石還要趕赴曲阜,親自參加孔德成的婚禮。
1937年,蘆溝橋槍聲乍起,中原倉惶。11月,引人矚目的《孔子世家譜》剛剛告竣。12月,日軍侵入山東,魯南告急。
1938年1月3日。曲阜。深夜。
民眾生活猶苦,日落即息,無人捨得用炒一頓菜的油來點一盞亮燈。只有更夫無聊的梆子聲時而傳蕩在黢黑的聖城,寒意透衫。忽然打兗州方向匆匆駛來駛來幾輛隆隆的摩托車,打破了慣常的寂靜。孔府大門隨之被急促地叩擊。迎進門來,原來是駐紮魯南的國民黨第二十師師長孫桐萱親率衛兵不期而訪。孔德成連忙披衣接客。年長的孫桐萱平素與孔德成交善,並且向來尊之為「仁兄」。此次,孫師長面色嚴峻,只說奉命請奉祀官攜夫人立刻趕往兗州,那裡有專列等侯,仁兄不要為難於我。孔德成惶恐不安,火速打點家事,只得帶上尚有身孕的夫人上路。
1月4日,日軍佔領曲阜。
據傳,孫桐萱即是奉蔣介石密諭而來,蔣說,不把孔德成帶來,就把你的腦袋帶來。
歷史功過各有分說。即此一點,蔣公相當明智。奉祀官乃孔聖嫡傳,中華文明之唯一代表,日本即使再尊孔重儒,孔德成若落入其手,其後果如何,相信無論政治分歧多麼大的黨派團體都能想像得到。亡國之痛豈若亡種,亡種之痛豈若亡文化!此前尚有廢帝傅儀被日本立為傀儡滿洲國國君之事,則衍聖公的利用價值十倍百倍於傅儀!
日本確是一個既變態又狡猾的民族。它可以在南京大發獸性,在曲阜卻表現出了人的一面,除了竊取些文物,對三孔倒是無大破壞。也可見孔聖人在東亞的巨大影響。
鬼子在曲阜呆了八年,百姓初期很害怕,年輕婦女都躲到孔府裡,因為日軍有令,不得自行入府。孔府所有房子都住滿了,沒吃的沒水喝,後來趨於平穩才都出來了。而此間,不姓孔的都姓孔了。姓張姓王姓趙的,門上都掛著「至聖府之分府」。日本人就不進去了。其舉可理解,為了活命,以前是不行的,是要吃孔家官司的。
而在文革之中,孔氏傳人倒是改名改姓的不少,再之前那位接待毛澤東的孔子玉,其實是「憲」字輩。
末代衍聖公自此跟隨蔣氏,在武漢即發表抗日聲明,然後奔赴重慶,除抗戰勝利回鄉之外,時至今日,再沒有踏上故土一步。
四
大概人生世上,貧富貴賤因其出身已十定其五。若生於末代顯貴之家,尚不如做一平民,雖苟活於世,但也簡單實在,而由盛入衰、由貴入賤之痛,非常人所能承受。正所謂螞蟻有螞蟻的生活,而大像有大象的挫折。
如孔德成者,恐古今中外,再難找出第二個有類似遭遇之人。時代劇變,風雲際會,除去末代衍聖公的尷尬不說,其個人命運,也實屬悲慘。孔令貽離世之時,大姐孔德齊4歲,二姐孔德懋兩歲,孔德成在其母王寶翠腹中不過僅5個月。而其出生不久,王寶翠即被忌妒的孔令貽二夫人陶氏毒死。這一個孤兒,僅僅能與兩位柔弱的姐姐相依為命。在戰火動盪的歲月中,孔府何能保持安寧,一個中原大戰,曲阜就戰慄不已。名為衍聖公,不過稚童而已,要承受「天下第一家族」怎樣的期盼和教導,才能不負眾托?
孔德成隨著國民黨敗往臺灣,一去六十載,去家離國,姐弟分散,即在臺灣國民黨也失了政權,孔德成亦為耄耋老者,其家族輝煌,不過隨時光逝去,已為傳說矣!末代衍聖公,幼年即無父母膝下之歡,少年時大姐因婚姻失敗而吞金自盡,剛入青年便顛簸流離,中年時祖墳刨盡、父母曝屍,老年時連奉祀官都被革去,長子維益先其辭世,白髮人送了黑髮人。就其本身,也註定要客死他鄉。此情此狀,何人能堪?
1989年,曲阜設立了孔子國際文化節,當地政府一直想把孔德成請回故土,恐怕這個計畫永遠不能實現了。當一種叫做「孔府家」的白酒被送到臺灣示好時,孔德成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我們家沒有這種酒。
1990年,孔德成與其姐孔德懋在日本麗澤大學見面。而劫波渡盡,姊弟相逢,恩仇難泯,舊傷難忘,家何在,國何在?唯有兩個白髮人抱頭痛哭而已!
孔德成無疑是一個符號,一個結束的符號,孔子家族綿延了七十七代,自此之後,雖仍有傳人,但此家族已徹底休矣!
而今天,世界上孔姓已有400萬人,國內有300萬人,韓國、日本等東亞乃至歐美諸洲都有孔姓出現。並且其中大部分都可以歸入到曲阜孔氏家譜之中。至於文廟、夫子廟或孔廟,在全世界有華人處遍地開花,甚至近兩年,大陸也罕見地出現了「孔子熱」、「論語熱」,曲阜祭孔一年比一年盛大,但是顯而易見,孔府早已空空如也。
五
西元2007年6月27日。暴雨如注。
我撐傘獨自走在孔廟,聽雨聲憤怒,敲擊著每一條地磚每一片黃瓦,看急流匆匆,奮力洗刷著這塊已變得焦躁庸俗的土地。奎文閣寂然而立,大成殿宛若默哀,十三碑亭僵硬凝固,我彷佛聽到兩千多年前,杏壇前眾賢的齊聲誦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彷佛聽到那個醜陋的高個子老頭兒在語重心長地教導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彷佛聽到這個獨一無二的、被譽為「天下木鐸」的老夫子絕望地感歎:鳳鳥不聖,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吾道窮矣!莫我知夫!
雨煙朦朧,水幕潺潺,如夢如幻,如泣如訴。我彷彿看到這位謙遜達智的老者正席地而坐,借著油燈翻著《易經》津津有味,頻頻點頭;我彷彿看到諸多的天子們的禦輦絡繹不絕魚貫而入,一隊隊一行行隨從無不莊嚴謹慎,「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場景何其盛大;我彷彿看到戰火頻仍,雷打電擊,大成殿前烈焰熊熊,無數身影狼狽逃竄。
我只有逃離。
諾大的孔林,在暴雨之後尤顯寂寥。「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遊人們高聲笑語,看了夫子墓就算結束了旅途,欣然返程了。我獨自朝著林深處走去。
忽然想起米芾的《孔子贊》:「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之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他實在不知道怎麼誇好了。
孔子生前確屬失意,既不被王家重用,更不被時人理解,那些忠誠的弟子們,跟著他又挨餓又挨打,吃夠了苦頭。臨終前七日,這位達天知命的仁者終於掩飾不住內心的失落,對弟子子貢悲歌道: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之後的孔子,恐怕成了一個謎。一個宗教或某一思想,在幾百年上千年後的發展,離這個創始人的本意究竟相差多少呢?從今古經之辯、獨尊儒術,到宋明理學,到康梁變法,到五四運動,以至三十多年前的「批林批孔」,恐怕孔子承當的只是被利用的角色罷?這個人,這個人的思想論點,恐怕已是「蕭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蒼蒼」了。
但是毫無疑問,在人類思想史上,孔子永遠是一座泰山,後人無論如何都繞不開他。你可以嘲笑他的學說,你可以任意抨擊甚至再一次刨墳掘墓,但是你永遠無法否定他的意義和價值。何況,對於每一個正統的中國人而言,孔子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裡,早已融入他的生活裡,他的思維和他的觀念裡,或多或少無可避免。你變不成美國人,也變不成歐洲人,因為你是一個中國人,因為中國有一個孔子。雖然裂變是巨大的,仍在繼續,但是答案遠未定性。
不知不覺,來到孔令貽的墓前。林深草密,闃然無人,唯有神獸詭異,石案斑駁。那斷裂的墓碑浸滿了淚水,無聲無息地默默劃下。我仰望墓旁幽綠的柏樹,彷彿看到兩個痛苦的魂靈仍吊在那裡掙扎哭泣。我感到汗水頓消,寒意徹骨,不禁連打冷戰。鷺絲鳥此出彼沒,啼聲如咽,整個天地幾乎與世隔絕,不見外界聲響,全是悽愴冰冷的慘綠,殘餘的雨珠隨風撲在身上,不一會兒衣衫濕透,令人腦中空蕩蕩無所依託,心惶不已,彷彿再立片刻,就要一點一點融化到這慘綠色中去。
讀罷上述文字,我們彷彿看到了末代衍聖公孔德成靈魂飄零的苦澀容顏。
《崇聖典例》
袁世凱所定《崇聖典例》 大總統令: 茲制定《崇聖典例》,公佈之。此令。中華民國三年二月二十曰教令第二十二曰 國務總理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 《崇聖典例》 第一章 世爵 第一條 衍聖公膺受前代榮典,均仍其舊。其公爵按舊制由宗子達襲,報經地方行政長官呈有內務部核請承襲。第二條 衍聖公俸,依公爵舊制,俸額酌定為歲俸銀幣二千元。第三條 衍聖公印,由國務院飭印鑄局用銀質鑄造頒給,文曰:“衍聖公印”。其舊有三台銀印,交由內務部保存。第二章 世職 第四條 聖賢後裔舊有五經博士等世職,茲均改為奉祀官,世襲,主祀;其舊設奉祀生裁撤之。奉祀官按舊設額置如左: 一 至聖後裔世襲奉祀官八員; 二 先賢先儒後裔世襲奉祀官二十名:先賢東野氏、顏氏、曾氏、孟氏、閔氏、冉氏耕、冉氏雍、端木氏、仲氏、言氏、卜氏、顓孫氏、有氏、朱氏、周子敦頤、程子顥、程子頤、邵子雍、張子載,先儒韓子癒後裔,世襲封祀官各一員。前項至聖、〈先〉賢、先儒後裔世職,由衍聖公及各氏按照舊例,
報由地方行政長官呈明內務部核准承襲。
第五條前條世襲奉祀官俸,依舊制五經博士等官俸額,酌定為每員歲俸銀幣一百元。
第三章祭祀費
第六條衍聖公每年祭祀公費,歲額定銀幣一萬二千元。
第七條孔氏各項祭田,由各該管地方注厘昇科,概歸國家徵收。
第四章廟官
第八條聖廟執事官,按舊設品額,仍設四十員,酌分等額如左:
一三等二員;
二四等四員
三五等六員
四六等一員
五七等七員
六八等十員
七九等十員
前項執事官由衍聖公照舊遴選聖裔,報由地方長官呈請內務部註冊充任。
第九條前條聖廟執事官俸,依舊制俸額折給,每月歲俸銀幣三十元
第十條聖廟樂舞生、禮生、由衍聖公按舊額遴選曲阜子遞隨時肆業。
第十一條地方文廟,設奉祀官一名,其規則另定之。
第五章林廟
第十二條曲阜林廟於修繕工程必要時,由該管地方長官勘估,呈報內務部核准修繕。
第十三條文廟修繕事宜,京師由內務部辦理,各地方依舊條之規定。
第十四條林廟舊設百戶一員,改為林廟奉衛官,由曲阜縣遴選,呈請該省民政長官委任。
第十五條曲阜林廟二處奉衛,酌定各三十名,供灑掃、工匠各役,由奉祀官管理。其規則另定之。
第十六條前條奉衛官及奉衛之俸薪,酌定為每年四千元,其從前徵收各戶丁銀一律豁免。
第六章官府
第十七條衍聖公舊有府屬員役,仍依舊制,自行選充。其俸薪由衍聖公歲費內支給。但舊設之齋奏,隨朝伴官、管勾、屯官等名目,均撤銷。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條所列支給各款,由該管地方長官按年份分別入預算。
《崇聖匯志》第二卷第一冊第十三號
袁世凱所定《崇聖典例》
大總統令:
茲制定《崇聖典例》,公佈之。此令。中華民國三年二月二十曰
教令第二十二曰國務總理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
《崇聖典例》
第一章世爵
第一條衍聖公膺受前代榮典,均仍其舊。其公爵按舊制由宗子達襲,報經地方行政長官呈有內務部核請承襲。
第二條衍聖公俸,依公爵舊制,俸額酌定為歲俸銀幣二千元。
第三條衍聖公印,由國務院飭印鑄局用銀質鑄造頒給,文曰:“衍聖公印”。其舊有三台銀印,交由內務部保存。
第二章世職
第四條聖賢後裔舊有五經博士等世職,茲均改為奉祀官,世襲,主祀;其舊設奉祀生裁撤之。奉祀官按舊設額置如左:
一至聖後裔世襲奉祀官八員;
二先賢先儒後裔世襲奉祀官二十名:
先賢東野氏、顏氏、曾氏、孟氏、閔氏、冉氏耕、冉氏雍、端木氏、仲氏、言氏、卜氏、顓孫氏、有氏、朱氏、周子敦頤、程子顥、程子頤、邵子雍、張子載,先儒韓子癒後裔,世襲封祀官各一員。
前項至聖、〈先〉賢、先儒後裔世職,由衍聖公及各氏按照舊例,報由地方行政長官呈明內務部核准承襲。
第五條前條世襲奉祀官俸,依舊制五經博士等官俸額,酌定為每員歲俸銀幣一百元。
第三章祭祀費
第六條衍聖公每年祭祀公費,歲額定銀幣一萬二千元。
第七條孔氏各項祭田,由各該管地方注厘昇科,概歸國家徵收。
第四章廟官
第八條聖廟執事官,按舊設品額,仍設四十員,酌分等額如左:
一三等二員;
二四等四員
三五等六員
四六等一員
五七等七員
六八等十員
七九等十員
前項執事官由衍聖公照舊遴選聖裔,報由地方長官呈請內務部註冊充任。
第九條前條聖廟執事官俸,依舊制俸額折給,每月歲俸銀幣三十元
第十條聖廟樂舞生、禮生、由衍聖公按舊額遴選曲阜子遞隨時肆業。
第十一條地方文廟,設奉祀官一名,其規則另定之。
第五章林廟
第十二條曲阜林廟於修繕工程必要時,由該管地方長官勘估,呈報內務部核准修繕。
第十三條文廟修繕事宜,京師由內務部辦理,各地方依舊條之規定。
第十四條林廟舊設百戶一員,改為林廟奉衛官,由曲阜縣遴選,呈請該省民政長官委任。
第十五條曲阜林廟二處奉衛,酌定各三十名,供灑掃、工匠各役,由奉祀官管理。其規則另定之。
第十六條前條奉衛官及奉衛之俸薪,酌定為每年四千元,其從前徵收各戶丁銀一律豁免。
第六章官府
第十七條衍聖公舊有府屬員役,仍依舊制,自行選充。其俸薪由衍聖公歲費內支給。但舊設之齋奏,隨朝伴官、管勾、屯官等名目,均撤銷。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條所列支給各款,由該管地方長官按年份分別入預算。
《崇聖匯志》第二卷第一冊第十三號
孔子嫡係後人衍聖公獻上的《初進表文》和《上剃頭奏稿》
戎羌臣伏
初進表文:順治元年九月初一日上。伏以泰運初享,萬國仰維新之治,乾綱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歸城,普天稱慶。恭惟皇帝陛下,承天禦極,以德綏民。協瑞圖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應名世而肇興,八荒咸歌聖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共永。臣等闕里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聖學之崇隆,趨蹌恐後;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彌深。伏願玉質發祥,懋膺天心之篤祜;全甌鞏固,式慶社稷之靈長。臣等無任瞻仰汴舞屏營業員之至。謹奉表上進以聞。(《孔府檔案》六三O八卷之一)
上剃頭奏稿:奏為飲奉聖諭,遵依剃頭事:本年閏六月十二日,該山東撫案移文到臣,臣隨即齊**屬,擇於二十六日恭設香案,宣讀聖諭。會同曲阜縣縣世職知縣孔胤淳、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孔胤鈺、顏紹緒、曾聞達、仲子陛,署四氏學教授王世祿、學錄孔聞然、尼山書院學錄孔興榮、洙泗書院學錄孔尚澄,並督令屬官管勾田伸、司樂陳永安、典籍桂存正、書寫田世旺、奏差陳裔遠、知印張應登、伴官楊元肇、廟戶陳三友、佃戶楊元祥等,遵奉聖諭,俱各剃頭訖。除一再移文山東撫按外,理合具奏,伏惟睿照。臣臨奏不勝惶悚戰栗之至,為此具本奏聞。《孔府檔案》六三O八卷之十二
---------------------
1644年清軍入關,幾乎兵不血刃地入主北京。九月初一,孔府衍聖公就奉上了《初進表文》,諛頌滿清君主“承天禦極,以德綏民”,什麼“六宇共戴神君”啦,“八荒咸歌聖帝”啦,“山河與日月交輝”啦;還誠惶誠恐地自稱“臣等闕里豎儒”,“今慶新朝盛治”云云。如此急切地向“新朝”獻忠輸誠,不能不令人吃驚。
想想大明朝老朱家待他們“聖裔”,實在是不薄呵!當年朱元璋稱帝伊始,就賜給孔府祭田兩千大頃(合六十萬市畝),並配撥耕種祭田的大量佃戶。朱元璋還讓孔府衍聖公位列朝班文臣之首,又特賜龍頭藤杖給孔氏族長,令其“主理家政”。崇禎時衍聖公孔衍植晉封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可以說,明王朝對孔府“聖裔”真正是優禮有加,皇恩浩蕩。我們且不說什麼“民族氣節”,不要求“聖裔”們效法顧炎武、史可法、劉宗周、張煌言等抗清志士;單以“ 知恩圖報 ”的舊道德而言,“聖裔”們對剛剛覆亡的舊朝也理應深懷哀念,至少不必那麼急不可待,搶在“第一時間”向“ 新朝 ”進表獻忠吧。尤其具諷刺意味的是,急切進表的衍聖公,就是“舊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孔衍植。
投桃報李,孔府的獻忠“進表”極快得到了回報——九月初四日,清廷就下旨:“先聖為萬世道統之宗,禮當崇祀,昭朝廷尊師重道之意。”恩准孔府聖裔仍將享有既有的一切優渥特權。“新朝”順治帝福臨當時只有六歲,因此,這個優禮孔府的聖旨,其實是攝政王多爾袞和降清的範文程等大臣深思熟慮之後作出的。
第二年(1645年)閏六月,孔府聖裔又以實際行動,向“新朝”表示徹底歸順的忠心。這本檔案選中有一篇《上剃頭奏稿》,該奏稿稱:臣(衍聖公)齊集上下眾人,於閏六月二十六日,“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俱各剃頭訖。……臣不勝惶悚戰栗之至,為此具本奏聞”云云。
而恰恰就在這個時候,江南的嘉定、松江、崑山、江陰等地,千百萬士人和民眾正在為抗拒野蠻的“剃髮令”而殊死鬥爭;從這年的閏六月初一至八月二十三日,江陰民眾浴血抵抗了整整八十三天!當時有個在華的洋教士就曾為“中國人為保護他們的頭髮和服裝所表現出的悲憤和戰斗勇氣”而感佩不已。當然,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先聖祖訓,和麵對“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嚴酷現實之間,孔府聖裔可以做出他們的選擇;他們也不一定要像那些江南人為了頭髮而不惜丟掉腦袋。時勢所迫,性命攸關,剃髮就剃髮吧,但有必要“不勝惶悚戰栗之至”地上奏朝廷嗎?用“奴相”一詞來形容,或許有人覺得刻薄,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詞比“奴相”更為適合。
布衣孔子 - 李木生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dqnqeD
《孔子聖跡圖》,孔子鮮為人知的故事 - 壹讀 - https://goo.gl/ML32Uf
孔子聖跡圖 - Google 相簿 - https://goo.gl/zDmAuN
孔子聖蹟圖—尋根之旅 公益網—孝養父母、孝慈世人、孝敬天地 - https://goo.gl/mbmqff
世界之最32米《孔子聖跡圖》,孔子鮮為人知的故事 - iFuun - https://goo.gl/EWbtVZ
孔子聖蹟圖—尋根之旅 公益網—孝養父母、孝慈世人、孝敬天地 - https://goo.gl/mn5Tpn
《大哉孔子——聖像·聖蹟圖展》將亮相台北 - https://goo.gl/1pONPe
孔子是一位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影響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社會歷史進程,也是世界上影響最大、影響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至今閃耀著光芒。與思想受到推崇相伴隨,孔子也受到歷代統治者禮遇和重視,孔子的形像也成為重要的造像題材。
自秦漢時期儒學成為顯學後,人們藉助於各種造型藝術形象的載體,不斷地塑造孔子的形象,或圖之於壁,或刻之於石,或鏤之於木,或畫之於紙帛,將孔子形象、事蹟及思想廣泛傳播。作為以一個以人物及其事蹟為題材的美術創作,孔子像歷史之久遠,數量之豐贍、形式手法之多樣,影響之廣泛,鮮有可比者。
山東,孔子的故鄉,儒學發源地。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聯合主辦“大哉孔子——聖像·聖蹟圖展”,擷取山東博物館、孔府文物檔案館兩家單位珍藏的53幅孔子畫像精品,採用高仿真技術製作,最大程度還原原作風貌,首次將這些珍貴的歷代孔子畫像完整地予以展現。
這批孔子像多樣,原件均為珍貴文物,其中一級品44件,二級品2件,三級品7件;從時代來看,年代跨度由漢至清,展現出孔子形像在時代變遷中的演變軌跡;從載體來講,有壁畫、畫像石刻、書畫等;從題材來說,除單一孔子像外,不乏“孔子見老子”“孔子擊磬”“孔子觀敧器”“孔子教學”“弟子侍立”等故事性創作,尤以《聖蹟之圖》最為詳細;從孔子像風格講,概括來說,不超出帝王相、官員相、學者(布衣)相三種類型。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孔孟緣,魯臺情。讓我們走進“大哉孔子-聖像·聖蹟圖展”,感知偉大的孔子,體認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共圓我們的美好夢想。
中國之殤 中共斬斷文化臍帶
台灣保有中國文物與精英人才,這些在台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Mandy Cheng/AFP/Getty Images)
人氣: 2630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12-14 12:20 AM 標籤: 中華文化, 孔子學院, 傳統文化
【大紀元2017年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報導)國家、民族仰賴文字語言與歷史生活積累而成、而生、而存。文化淵遠流長、綿延至今,不管科技與文明多昌盛,傳統文化永存。「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是炎黃子孫引以為豪的優秀文明。但在中共治下的中國,卻被硬生生地切斷了與中華文明的臍帶。」旅居加拿大的作家盛雪說道。
當代中國兩大問題:「割裂歷史與偽造歷史」
盛雪表示,「中華文明」與「共產意識形態」兩者間有根本性衝突。中共自知其為外來植入、非根源於中華傳統。而中華文化確立做人處事哲理,若真在生活中貫徹「仁義禮智信」這些傳統要義,那中國肯定很難成為中共專制暴政可隨意驅使的工具。因此,中共奪權後,無所不用其極地施行對中華文化的斬斷戰術。
佛教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中共竊政後就開始摧毀佛寺、搗爛佛像、焚毀佛經。盛雪說:「人們只要心中有佛,自然心裡就不能再容下共產黨」,因此共產黨對所有妨礙它專制統治的一切都要進行摧毀。她感嘆,「今天中國大陸與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的傷痕,這個傷痕就是中共砍下的。」
「一個國家不可能割裂歷史而獨自存在。」盛雪說,這點中共很清楚,於是它偽造歷史,選取對它有利的部分,進行偽造,再大張旗鼓地傳播,挾著國家機器、媒體一言堂與暴力手段,把扭曲的歷史強行灌輸給老百姓。
「打倒孔家店」到「孔子學院」
Hkg710656
中共統治下,中國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圖為紫禁城東側的太廟現為勞動人民文化宮。(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孔孟之道地位崇高,當中共認為孔孟不利於它的統治時,就大肆詆毀污衊,連中小學生都遭洗腦荼毒,觀察當今中國現實越發離經叛道、違背歷史與傳統文化,與孔子的人生觀、人文關懷相去甚遠。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共改革開放「大外宣計劃」,開始用另一種面目展現自己,向世界輸出孔子學院,十年內在全球創建500多所孔子學院、數千個孔子課堂。盛雪說,「不是因為中共開始尊重孔子」,而是要利用孔子的歷史地位,利用世界對孔子的尊崇,來散布中共意識形態。
台灣的困境與使命
中共窮極一百個面目,朝向一百個方向,鉅細靡遺對台統戰。例如,中共製造出「中國經濟發展、建設蓬勃,台灣不如中國好」的意識輿論,很多民眾被迷惑;但真實現象是,中共用暴力搜刮老百姓資源,自己坐上權貴金字塔尖端,但基層流沙已日漸掏空侵蝕,遲早會坍塌。
不過還是有許多人被中共收買拉攏。當台灣好不容易走出黨國一體特權,走下政治舞台的政客,卻在中共身上找到令他們欣喜若狂的利益。她說,左傾者與經濟消長帶來衝擊,這是台灣目前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令人欣慰的是,台灣保有中國文物與精英人才,這些在台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盛雪提醒,「台灣一定要正本清源」,要堅守民主成果並保護好傳統文化,台灣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華文化,不論是物質與精神層面,古籍典藏或教養修為這些都應受到尊重保護。
台灣應還原真實的中華文化
盛雪強調,必須釐清兩個概念,不能拋棄共產文化的同時,也把中華文化的美好一股腦拋掉。數千年優異薈萃的中華文化,隨蔣介石到台灣。不過,當今台灣社會在威權統治時代留下的傷口仍未癒合,連帶使中華文化一併受到厭棄;加上中共暴政崛起,在國際上耀武揚威,確實使分不清中國與中共的人,對中華文明產生排斥。
中華文化中最表層的繪畫、詩歌、音樂等何其美好輝煌,保存有生命力的文化傳統歷史,對社會本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她認為,如果年輕人出自對共產暴政的厭惡排斥,因而誤解這股本身綿延數千年的文化傳統,肯定是本末倒置、走入歧途。盛雪呼籲,台灣已是民主國家,對於中華文化保存弘揚「切不可偏廢」。
「正是對文化的保護與追求,讓台灣不受制於邪惡共產政權染指。」盛雪表示,雖然文化被共產黨利用這是事實,甚至正統中華文明正在被黨文化裹脅、污染與扭曲,令人痛心!但台灣恰恰是自由民主國家,「台灣應承擔起復興文化的使命,去保存、還原真實的中華文化!」
台灣的教育與文化優勢
清華大學歷史所副教授邱馨慧表示,台灣在保存中華傳統文化上的具體貢獻,包括古典教育的薰陶、使用漢字的正體字、守護遺留的文化資產──故宮文物等。現在出現一些政策恐影響文化傳承,她認為,有關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率調降,可能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教育政策改變之一。
她說明,台灣立足於世界,回顧在太平洋一隅,不斷地與歐亞文明與人群相遇、交融的歷史機緣,過程中雖然經歷一波波被殖民的痛楚,卻能夠在苦難與掙扎中,淬煉昇華,成為世界不容忽視的美好地域;台灣人的形塑更是突破種族與血緣、文明與地域,在這塊土地上將各種歷史機緣帶來的所有一切鎔鑄成為內在包容的精神內涵。
「有容乃大」正是台灣歷史命運最深重的啟示──小小的台灣確實是凝聚大大世界的精華所在,邱馨慧表示,這精華當然也包括中華傳統歷經五千年的文明奠基,也是台灣能夠成為世界文化大員的根本。◇#
不愧孔子74代孫 征戰各益智節目贏百萬獎金
2018/06/04 07:24
〔記者吳志偉/台北報導〕17、八大益智直播節目《17好聰明》前晚請到被稱「全台最聰明醫師」的孔繁錦父子,身為孔子第74代子孫的孔繁錦,聰明博學曾征戰《金頭腦》等各大益智節目,還打敗工程師、名嘴、高材生等各方好手,贏得冠軍及最高額獎金,兒子孔祥瑄也繼承益智問答最強血脈,更是醫學系高材生,因此這次父子合體挑戰,也備受期待。
負責把關的謝震武直說:「我也不知道這10題要怎麼擋!」孔家父子答題果然威猛,文學、歷史、自然、科學、時事等問題都接連答對,很多題謝震武還沒念完題目,他們已雙雙說出正確答案,答對之外還附加相關說明,令現場其他人都讚嘆好神,兩人一路挺進直到最後第10題,贏得10萬及線上存活網友10萬的節目最高額獎金,也讓孔家父子征戰益智節目的不敗神話再下一城。
孔繁錦表示,他們一家人至今參加益智節目贏得的獎金累計已近百萬,而且他每次都捐出作慈善公益,這次《17好聰明》的獎金,他和兒子均分一人各5萬,他的部分依然將捐出,兒子孔祥瑄的部分由他自己決定用途。
留言列表